与PCB有关的22个重要概念
PCB的名词解释

PCB的名词解释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即印刷电路板,是电子设备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它采用了印刷技术,将电子元件和导线布局在一个绝缘基板上,提供了电子元件间的连接和支撑。
作为电子产品中的“大脑”,PCB在现代科技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对PCB中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和讨论。
1. 基板 (Substrate)基板是PCB的主要构成部分,它通常由绝缘材料制成,如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FR-4)。
基板起到支撑电子元件和导线的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以防止元件之间的短路。
2. 导线 (Conductor)导线是PCB上用来传导电流的金属线路,一般采用铜箔制成。
导线的设计和布局直接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常使用导线间的间距、宽度和线路层数等参数来决定导线的电流承载能力和信号传输性能。
3. 元件 (Component)PCB上的元件是电子设备中的各种电子部件,如集成电路、电容器、电阻器等。
元件通过焊接或插座连接到PCB上,与导线相互连接,形成电路。
元件的选择和布局是PCB设计工程师的关键任务,它不仅影响电路的性能,还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空间利用率。
4. 焊接 (Soldering)焊接是将元件连接到PCB上的重要工艺过程。
通过熔化的焊锡,元件的引脚与PCB上的涂有焊膏的焊盘相连接。
焊接技术包括手工焊接和表面贴装技术(SMT)。
它们有助于保持元件在设备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系统集成 (System Integration)系统集成是指将多个PCB组装在一起,通过元件之间的连接和互联,构成复杂的电子系统。
系统集成是现代电子设备制造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要求PCB间的准确布局和可靠连接,还需要满足信号传输的要求和整体性能的优化。
6. PCB设计 (PCB Design)PCB设计是制定PCB布局、连线和元件安装的过程。
在PCB设计中,设计工程师需要根据电路原理图、电气要求和尺寸限制,合理布局元件和导线。
通信产品pcb基础知识

通信产品pcb基础知识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印刷电路板的英文缩写,是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产品中也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通信产品PCB的基础知识。
1. PCB的概念和作用:PCB是一种支持和连接电子元器件的基板,它通过印刷方式在绝缘基板上布线,实现电子元器件的连接和固定。
在通信产品中,PCB起着支持元器件、传递信号和电力的作用,是通信产品的核心组件。
2. PCB的结构:PCB通常由基板、导线层、元器件、焊盘、焊脚等部分组成。
基板通常采用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制成,导线层用于连接各个元器件,焊盘用于连接元器件和电路板。
3. PCB的分类:根据用途和结构,PCB可以分为单层板、双层板和多层板。
单层板适用于简单电路,双层板适用于中等复杂电路,多层板适用于高密度和复杂电路。
4. PCB的设计:PCB的设计是通信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需要考虑电路布局、元器件选型、导线设计、阻抗匹配等因素。
合理的PCB设计可以提高通信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5. PCB的制造:PCB的制造包括设计、印刷、蚀刻、钻孔、焊接、组装等多个环节。
制造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PCB的质量和性能,通信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取决于PCB的制造质量。
6. PCB的测试:PCB的测试是保证通信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电气测试、可靠性测试、环境测试等。
通过测试可以验证PCB的性能和可靠性,提高通信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通信产品PCB的基础知识包括PCB的概念和作用、结构、分类、设计、制造和测试等方面。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开发和生产高质量的通信产品至关重要。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通信产品PCB的基础知识。
PCB板基本知识

PCB制板基础知识一、PCB概念PCB(PrintedCircuit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
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
二、PCB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有如下功能:1.提供集成电路等各种电子元器件固定、装配的机械支撑。
2.实现集成电路等各种电子元器件之间的布线和电气连接(信号传输)或电绝缘。
提供所要求的电气特性,如特性阻抗等。
3.为自动装配提供阻焊图形,为元器件插装、检查、维修提供识别字符和图形。
三、PCB技术发展概要从1903年至今,若以PCB组装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角度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1 通孔插装技术(THT)阶段PCB1.金属化孔的作用:(1).电气互连---信号传输(2).支撑元器件---引脚尺寸限制通孔尺寸的缩小a.引脚的刚性b.自动化插装的要求2.提高密度的途径(1)减小器件孔的尺寸,但受到元件引脚的刚性及插装精度的限制,孔径≥0.8mm(2)缩小线宽/间距:0.3mm—0.2mm—0.15mm—0.1mm(3)增加层数:单面—双面—4层—6层—8层—10层—12层—64层2 表面安装技术(SMT)阶段PCB1.导通孔的作用:仅起到电气互连的作用,孔径可以尽可能的小,堵上孔也可以。
2.提高密度的主要途径①.过孔尺寸急剧减小:0.8mm—0.5mm—0.4mm—0.3mm—0.25mm②.过孔的结构发生本质变化:a.埋盲孔结构优点:提高布线密度1/3以上、减小PCB尺寸或减少层数、提高可靠性、改善了特性阻抗控制,减小了串扰、噪声或失真(因线短,孔小)b.盘内孔(hole in pad)消除了中继孔及连线③薄型化:双面板:1.6mm—1.0mm—0.8mm—0.5mm④PCB平整度:a.概念:PCB板基板翘曲度和PCB板面上连接盘表面的共面性。
b.PCB翘曲度是由于热、机械引起残留应力的综合结果c.连接盘的表面涂层:HASL、化学镀NI/AU、电镀NI/AU…3 芯片级封装(CSP)阶段PCBCSP以开始进入急剧的变革于发展其之中,推动PCB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PCB工业将走向激光时代和纳米时代.四、PCB表面涂覆技术PCB表面涂覆技术是指阻焊涂覆(兼保护)层以外的可供电气连接用的可焊性涂(镀)覆层和保护层。
pcb设计基本概念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设计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电路原理图设计:这是PCB设计的基础,需要将电子设备中的元件和电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布局和连接,以达到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元件布局:根据电路原理图,将元件放置在PCB上,并按照电路连接关系进行合理的布局。
布线:根据电路原理图和元件布局,使用导线将元件连接起来,形成电路。
布线需要考虑导线的长度、宽度、走向、弯曲半径等因素,以满足电路性能和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焊盘和过孔设计:焊盘是用于连接元件引脚和导线的金属化孔,过孔则是连接不同层之间导线的通道。
焊盘和过孔设计需要根据元件引脚和连接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焊接质量和电路性能。
层设计:多层PCB可以提供更多的布线空间和电气连接,但也增加了设计的复杂度。
层设计需要考虑元件布局、布线需求、信号完整性等因素,合理规划不同层的用途和布线要求。
电磁兼容性设计:PCB设计需要考虑电磁兼容性,包括减小干扰、提高信号完整性等方面。
电磁兼容性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元件布局、布线、接地设计等措施来实现。
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设计是保证PCB在各种工作环境下都能稳定工作的关键。
可靠性设计需要考虑元件的耐温、抗震、抗腐蚀等因素,同时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PCB设计的基本概念,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生产工艺、制造成本等因素,以达到最优的设计效果。
PCB基础知识专题知识课件

PCB应知应会培训教材
3) 曝光
内层曝光机
关键物料:
A、银盐片(黑片)
B、曝光灯(功率7/8KW)
关键控制:
对位精度:人工对位:±3mil
CCD对位:± 1.5mil
解 析 度:3mil
曝光能量:7-9级(21级曝光尺
方式)
PCB应知应会培训教材
3) 曝光
内层曝光机
曝光能量均匀性(曝光能量min/max)
光反射旳不同原理,找出
缺陷产生旳位置。
测试项目:缺陷板测试。
关键设备:AOI、VRS
关键物料:/
关键控制:基准参数
PCB应知应会培训教材
层压:利用半固片将导电图形在高温、高压下粘合起来,形成多层
图形旳PCB。
1) 棕化
.作用:在铜面生成一层有机铜氧
化层,确保后续压合时芯板与PP
旳结合力。
.工作原理:化学氧化络合反应
寸稳定性。
关键控制:不同板材焗
板参数区别,焗板时间,
焗板温度、叠层厚度。
PCB应知应会培训教材
基板分类
基板按TG类型分类:一般TG(≤140℃),中
TG(150℃), 高TG(≥170℃)。
基板按材料种类分类:CEM、FR-4、无卤素
等
TG值定义:玻璃转化温度,可了解为材料
开始软化如玻璃熔融状态下旳温度点。
一边尺寸(37、41、43inch)为经向,
确保多层板旳PP与基板旳经向、纬向
一致是控制涨缩、翘曲旳首要条件。
常见铜箔厚度:1/3OZ—12um,1/2OZ—
17.5um,1OZ—35um, 2OZ—70um。
PCB电路设计原理与概念

PCB电路设计原理与概念电子产品的发展越来越快,它们的体积越来越小,而且使用使用寿命越来越长。
这些特点反映了电路板(PCB)在电子产品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PCB是一种基础的电子元器件,作为电子系统的核心之一,它需要经过电路设计和制作过程,才能完成电子系统的组装。
PCB电路板的设计是制作电路板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PCB电路设计的原理和概念。
一、PCB电路设计原理PCB电路设计的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需求电路板的设计必须满足芯片的功能需求,具备芯片所需的电气参数和性能特征。
2.原材料电路板的原材料也是设计考虑的要素之一,需要考虑成本效益、使用寿命和环保等因素。
3.电路元器件电路板的元器件,如芯片、电阻、电容、晶体等,也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
根据电路的特点和芯片的工作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路元器件,并根据规定的电路布局布线。
4.焊接方式焊接方式是指将电路元器件固定在电路板上的方式。
常见的焊接方式有表面贴装(SMT)和插件式(DIP)两种。
在选择时需要注意SMT焊接成本较高,对线路布局、板面设计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5.电路阻抗电路阻抗是电路板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特别是对于高速数字信号和高频部分。
设计时需要根据不同芯片的特点确定电路板的阻抗容限。
以上是PCB电路设计的主要原理,实际上,电路设计的原理还有其他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电路板布局设计和信号完整性。
二、PCB电路设计概念在PCB电路设计中,还有许多概念需要我们了解,这些概念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根据它们来判断设计的优劣和成功与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PCB电路设计概念:1. PCB板面大小:板面大小往往指电路板的尺寸,这是电路板制作的基本要求之一,而且还关系到电路设备的可容忍大小。
其他方面,PCB板面大小还需要考虑的是朝向、入线等结构细节。
2. 线路宽度和间距:线路宽度和间距是电路板布局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设计。
pcb行业生产的概念

pcb行业生产的概念PCB行业是电子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产业,它在电子设备中的作用是连接和支持各种电子元件和零部件。
在PCB行业生产中,包含了设计、制造、测试等多个环节,以下是对PCB行业生产的概念的详细阐述。
一、PCB设计首先,PCB行业生产的第一步是设计。
使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师可以快速、准确地绘制电路图,这是PCB生产的基础。
在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元器件、连线和排列方式,使电路板在材料使用、工序控制、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达到最优效果,从而实现设计目标。
二、PCB制造在PCB制造的主要生产中,印刷电路板(PCB)通常是由玻璃纤维和聚合物电介质组成的基板和铜箔,先由开孔机进行打孔和切割。
然后,通过化学方法,通过板面覆盖的图案从铜箔中留下来,形成电路管道。
最后,PCB会加细铜箔,化学氧化、镀锡、喷锡等多道工序,形成最终的印刷电路板。
三、PCB测试生产出PCB后,接下来要进行PCB的测试。
测试是为了确保PCB 的质量和可靠性。
主要包括区域缺陷测试、测量测试、电子测试等。
区域缺陷测试主要是对PCB的外观缺陷进行检测,包括金属锈蚀、刮痕、腐蚀等。
测量测试主要是检测PCB的线路精度、尺寸等。
电子测试则是针对PCB的电性能进行的测试,确保PCB符合规定的电气参数和性能要求。
四、PCB包装在PCB生产的最后一步,是PCB的包装。
由于PCB的材料可能会受到潮湿、腐蚀、振动等情况的影响,因此在包装中特别注意PCB的防护。
通常,PCB在包装前要进行防氧化、喷防静电等处理,确保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损害。
在包装过程中,常常使用硬纸板或泡沫材料将PCB包裹起来,传递给客户或者直接用于制造。
综上所述,PCB行业生产的概念中,包含了设计、制造、测试、包装等多个环节。
在电子设备的生产和发展中,PCB行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符合各类电子设备的功能需求。
在未来,PCB行业将继续发展,应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持。
PCB相关定义

6、焊盘( Pad)
焊盘是PCB设计中最常接触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但初学者却容易忽视它的选择和修正,在设计中千篇一律地使用圆形焊盘。选择元件的焊盘类型要综合考虑该元件的形状、大小、布置形式、振动和受热情况、受力方向等因素。Protel在封装库中给出了一系列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焊盘,如圆、方、八角、圆方和定位用焊盘等,但有时这还不够用,需要自己编辑。例如,对发热且受力较大、电流较大的焊盘,可自行设计成"泪滴状",在大家熟悉的彩电PCB的行输出变压器引脚焊盘的设计中,不少厂家正是采用的这种形式。一般而言,自行编辑焊盘时除了以上所讲的以外,还要考虑以下原则: (1)形状上长短不一致时要考虑连线宽度与焊盘特定边长的大小差异不能过大;
正如两者的名字那样,网络状填充区是把大面积的铜箔处理成网状的,填充区仅是完整保留铜箔。初学者设计过程中在计算机上往往看不到二者的区别,实质上,只要你把图面放 大后就一目了然了。正是由于平常不容易看出二者的区别,所以使用时更不注意对二者的区分,要强调的是,前者在电路特性上有较强的抑制高频干扰的作用,适用于需做大面积填充的地方,特别是把某些区域当做屏蔽区、分割区或大电流的电源线时尤为合适。后者多用于一般的线端部或转折区等需要小面积填充的地方。
8、飞线,飞线有两重含义:
(1)自动布线时供观察用的类似橡皮筋的网络连线,在通过网络表调入元件并做了初步布局后,用"Show 命令就可以看到该布局下的网络连线的交叉状况,不断调整元件的位置使这种交叉最少,以获得最大的自动布线的布通率。这一步很重要,可以说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多花些时间,值!另外,自动布线结束,还有哪些网络尚未布通,也可通过该功能来查找。找出未布通网络之后,可用手工补偿,实在补偿不了就要用到"飞线"的第二层含义,就是在将来的印板上用导线连通这些网络。要交待的是,如果该电路板是大批量自动线生产,可将这种飞线视为0欧阻值、具有统一焊盘间距的电阻元件来进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PCB有关的22个重要概念[ 2009-7-16 1:18:00 | By: 凤凰涅槃 ]2推荐1、什么是信号完整性(Singnal Integrity)?信号完整性(Singnal Integrity)是指一个信号在电路中产生正确的相应的能力。
信号具有良好的信号完整性(Singnal Integrit y)是指当在需要的时候,具有所必须达到的电压电平数值。
主要的信号完整性问题包括反射、振荡、地弹、串扰等。
常见信号完整性问题及解决方法:问题可能原因解决方法其他解决方法过大的上冲终端阻抗不匹配终端端接使用上升时间缓慢的驱动源直流电压电平不好线上负载过大以交流负载替换直流负载在接收端端接,重新布线或检查地平面过大的串扰线间耦合过大使用上升时间缓慢的发送驱动器使用能提供更大驱动电流的驱动源时延太大传输线距离太长替换或重新布线,检查串行端接头使用阻抗匹配的驱动源,变更布线策略振荡阻抗不匹配在发送端串接阻尼电阻2、什么是串扰(crosstalk)?串扰(crosstalk)是指在两个不同的电性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产生串扰(crosstalk)被称为Aggressor,而另一个收到干扰的被称为 Victim.通常,一个网络既是Aggressor(入侵者),又是Victim(受害者)。
振铃和地弹都属于信号完整性问题中单信号线的现象(伴有地平面回路),串扰则是由同一PCB板上的两条信号线与地平面引起的,故也称为三线系统。
串扰是两条信号线之间的耦合,信号线之间的互感和互容引起线上的噪声。
容性耦合引发耦合电流,而感性耦合引发耦合电压。
PCB板层的参数、信号线间距、驱动端和接收端的电气特性及线端接方式对串扰都有一定的影响。
3、什么是电磁兼容(EMI)?电磁干扰(Ectromagnetioc Interference),或者电磁兼容性(EMI),是从一个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例如电缆、导线或封装的管脚)得到的具有天线特性的结果。
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和许多电缆发射并影响电磁兼容性(EMI)的问题。
FCC定义了对于一定的频率的最大发射的水平(例如应用于飞行控制器领域)。
4、在时域(time domain)和频域(frequency domain)之间又什么不同?时域(time domain)是一个波形的示波器观察,它通常用于找出管脚到管脚的延时(delays)、偏移(skew)、过冲(overshoot)、下冲(undershoot)以及设置时间(setting times)。
频域(frequency domain)是一个波形的频谱分析议的观察,它通常用于波形与频谱分析议的观察、它通常用于波形与FCC和其他EMI控制限制之间的比较。
(有一个比喻,它就象收音机――你在时域(time domain)中听见,但是你要找到你喜欢的电台是在频域(frequency domain)内。
)5、什么是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是一个网络(导线),并且它的电流返回的地和电源。
电路板上的导线具有电阻、电容和电感等电气特性。
在高频电路设计中,电路板线路上的电容和电感会使导线等效于一条传输线。
传输线是所有导体及其接地回路的总和。
6、什么是阻抗(impedance)?阻抗(Impedance)是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上输入电压对输入电流地比率值(Z0=V/I)。
当一个源发出一个信号到线上,它将阻碍它驱动,直到2*TD时,源并没有看到它地改变,在这里TD时线的延时(delay)。
7、什么是反射(reflection)?反射(reflection)就是在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上回波(echo)。
信号功率(电压和电流)的一部分传输到线上并达到负载处,但是有一部分被反射(reflected)了。
如果负载和线具有相同的(impedance),发射(Reflections)就不会发生了。
如果负载阻抗小于源阻抗,反射电压为负,反之,如果负载阻抗大于源阻抗,反射电压为正。
布线的几何形状、不正确的线端接、经过连接器的传输及电源平面的不连续等因素的变化均会导致此类反射。
8、什么是过冲(overshoot)?过冲(Overshoot)就是第一个峰值或谷值超过设定电压――对于上升沿是指最高电压而对于下降沿是指最低电压。
下冲(Undersho ot)是指下一个谷值或峰值。
过分的过冲(overshoot)能够引起保护二级管工作,导致过早地失效。
9、什么是下冲(undershoot)(ringback)?过冲(Overshoot)是第二个峰值或谷值超过设定电压――对于上升沿过度地谷值或对于下降沿太大地峰值。
过分地下冲(undersho ot)能够引起假的时钟或数据错误(误操作)。
10、什么是振荡(ringing)?振荡(ringing)就是在反复出现过冲(overshoots)和下冲(undershoots)。
信号的振铃(ringing)和环绕振荡(rounding)由线上过度的电感和电容引起,振铃属于欠阻尼状态而环绕振荡属于过阻尼状态。
信号完整性问题通常发生在周期信号中,如时钟等,振荡和环绕振荡同反射一样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振荡可以通过适当的端接予以减小,但是不可能完全消除。
11、什么是设置时间(settling time)?设置时间(settling time)就是对于一个振荡的信号稳定到指定的最终值所需的时间。
12、什么是管脚到管脚(pin-to-pin)的延时(delay)管脚到管脚(pin-to-pin)的延时(delay)是指在驱动器状态的改变到接收器状态的改变之间的时间。
这些改变通常发生在给定电压的50%,最小延时发生在当输出第一个越过给定的阀值(threshold),最大延时发生在当输出最后一个越过电压阀值(threshold),测量所有这些情况。
13、什么是偏差(skew)?信号的偏移(skew)是对于同一个网络到达不同的接收器端之间的时间偏差。
偏移(skew)还被用于在逻辑门上时钟和数据达到的时间偏差。
14、什么是斜率(slew rate)?Slew rate就是边沿斜率(-个信号的电压有关的时间改变的比率)。
I/O的技术规范(如PCI)状态在两个电压之间,这就是斜率(slew rate),它是可以测量的。
15、什么是静态线(quiescent line)?在当前的时钟周期内它不出现切换。
另外也被称为“stuck-at”线或static线。
串扰(crosstalk)能够引起一个静态线在时钟周期内出现切换。
16、什么是假时钟(false clocking)?假时钟是指时钟越过阀值(threshold)无意识的改变了状态(有时在VIL或VIH之间)。
通常由过分的下冲(undershoot)或串扰(crostalk)引起。
17、什么是IBIS?IBIS 是描述一个输入/输出(I/O)的EIA/ANSI标准。
它包括DC(V/I)特性曲线,也包括瞬态(transient)(V/T)特性曲线 cu rves as tables of points.HyperLynx的网页(Web site)上有连接到IBIS的主页,另外还有许多供应商的IBIS模型网页。
18、什么是IC 的高低电平切换门限?IC 的高低电平切换门限指的是信号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转换所需的电压值。
当发生阻尼现象时,信号电平可能会超过IC 输入脚的切换门限,从而将IC 输入信号变为不确定状态,这会导致时钟出错或数据的错误接收。
19、什么是地电平面反弹噪声和回流噪声?在电路中有大的电流涌动时会引起地平面反弹噪声(简称为地弹),如大量芯片的输出同时开启时,将有一个较大的瞬态电流在芯片与板的电源平面流过,芯片封装与电源平面的电感和电阻会引发电源噪声,这样会在真正的地平面(0V)上产生电压的波动和变化,这个噪声会影响其它元器件的动作。
负载电容的增大、负载电阻的减小、地电感的增大、同时开关器件数目的增加均会导致地弹的增大。
由于地电平面(包括电源和地)分割,例如地层被分割为数字地、模拟地、屏蔽地等,当数字信号走到模拟地线区域时,就会产生地平面回流噪声。
同样电源层也可能会被分割为2.5V,3.3V,5V等。
所以在多电压PCB设计中,地电平面的反弹噪声和回流噪声需要特别关心。
20、高频电路的定义在数字电路中,是否是高频电路取决于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而不是信号的频率。
F=1/(Tr*л),Tr为上升/下降延时时间,当F>100MH他(Tr<3.183ns)时就应该按照高频电路进行考虑,下列情况必须按照高频规则进行设计:l 系统时钟超过50Hz l 采用了上升/下降时间少于5ns的器件l 数字/模拟混合电路高频电路是取决于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而不是信号的频率,但是不是Tr>100MHz时才考虑高频规则进行设计,还要看传输介质而定。
通常约定如果线传播延时大于1/ 2数字信号驱动端的上升时间,则认为此类信号是高速信号并产生传输线效应。
信号的传递发生在信号状态改变的瞬间,如上升或下降时间。
信号从驱动端到接收端经过一段固定的时间,如果传输时间小于1/2的上升或下降时间,那么来自接收端的反射信号将在信号改变状态之前到达驱动端。
反之,反射信号将在信号改变状态之后到达驱动端。
如果反射信号很强,叠加的波形就有可能会改变逻辑状态。
21、什么是长线高速系统中的长线(Electrically Long Trace)定义可以从频域和时域两个角度来定义:1、频域定义当线的物理长度和相应频率的波长具有可比性的时候(一般的说法是大于1/20波长),这样的trace就叫做Electrically Long Trace,或者transmission line(传输线)。
2、时域定义当信号线的传输延迟(propagation delay)大于1/4信号上升时间(rise time)的时候,该信号线就应视为传输线。
22、什么是微带线和带状线1.微带线参考平面(reference plane)只有一个。
有些朋友认为微带线就是位于PCB表层的传输线。
这种看法不全面。
设想一种情形:一个多层板的第一和第二层都是信号层,而第三层为地平面,那么在第一和第二层上的传输线都叫微带线。
位于第二层的微带线也叫做掩埋式微带线(embedded microstrip)。
微带线的阻抗与它的线宽、频率和它到参考平面的垂直距离有关。
2.带状线位于两个参考平面之间,所以它有两个参考平面,阻抗的计算公式与微带线的也不一样。
当然,带状线肯定是位于PCB的内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