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畅想》(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二单元-第二课)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第2课春天的畅想教案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第2课春天的畅想教案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春天的畅想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课《春天的畅想》,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以春天为主题,意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感受自然的美,用画笔来表现春天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观察春天自然景物的生机和植物的变化,了解春天的色调。

能力目标:学习基本的色彩调配技巧和构图知识。

情感目标: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捕捉春天的美丽景色,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难点:通过构图,色彩等手段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图片等。

学生准备水彩画工具材料,速写本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新课探究:(1)观察欣赏课本中的范画和教师示范作品,了解春天景物的色调和画面的构图。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表现春天的美好,如何运用色彩,构图等手段来表现春天的景色。

(3)教师示范:教师演示春天的画法步骤,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调配和构图技巧。

4.学生实践:(1)学生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发现学生绘画中的问题,给予指导。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方法和技巧表现春天的美好。

(3)展示学生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和鼓励。

5.拓展延伸:(1)展示一些春天的摄影作品和诗歌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春天。

(2)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春天畅想:春天的色彩、春天的构图、春天的画法。

七、作业设计:根据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画一幅表现春天的水彩画。

要求突出春天的色调和美好。

构图合理,色彩明快。

画面大小可根据自己能力决定。

教师可适当进行作品指导。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春天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 课题二 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教案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 课题二 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教案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课题二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第二课时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 结合欣赏和构图练习认识,认识造型与色彩在造型艺术作品中的地位。

2. 重点学习相关色彩知识,了解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所产生的色彩效果。

3. 运用抽象色彩练习的形式体会色彩,特别是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课堂学习:一、复习旧课选出上节课的课后作业中描写春天丰富多彩的色彩的作品进行朗读展示,了解学生用文字描述的春天的色彩印象。

二、讲解色彩知识色彩的存在形式:有光就有色彩,无光就无色——光的重要性。

1.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混合出全部色彩,而自身不能被别的色彩混合成的三种色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2.间色:又称二次色,由两种原色相混而成。

颜料的间色是:红+蓝――紫紫和黄为补色关系蓝+黄――绿绿和红为补色关系红+黄――橙橙和蓝为补色关系3.对比色:色相性质相反,光度明暗悬殊的两种颜色,叫对比色。

如补色关系,等等。

4.相邻色:在色相环中邻近的色相,叫相邻色,也叫类似色。

三、分析作品的构图和构思学生作品《春天到》人物位置安排色彩安排花草树木的造型构思与构图:指艺术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及其诉诸形式的活动。

构思包括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取舍,创作意念的酝酿和确定,题材的选取和提炼,另外,还包括了对表现形式的选择,以及对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的预想。

构图在美术创作中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的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

构图是艺术传达的第一步,也是对构思的检验和修正。

四、作业:参照课本学习色彩构成对比色关系相邻色关系补色关系。

最新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春天的畅想》课件

最新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春天的畅想》课件


烟 雨 暗 千 家 ” 的 写 照 。
远 , 宛 如 苏 轼 《 望 江 南 》 词 意 “ 半 壕 春 水 一 城 花
李 芬 芳 的 江 南 迷 人 景 色 , 更 加 显 得 意 境 深 邃 而 幽
在 水 墨 淋 漓 的 浓 重 山 峦 之 间 来 营 造 春 雨 迷 蒙 桃
春 雨 江 南 图 ( 李 可 染 )
美术作品欣赏
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的欣赏水 平、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准,同学间的情感在 交流中得到了升华。
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的内容,尝试根据 一首诗、一首乐曲画出春的意境。也希望 大家在表现美的同时,更加热爱大自然。
`
中国画
剪纸
雕塑
电脑绘画
春风轻轻吹拂,我们做在小河岸边的草地上享受和煦的春风。我们在草 春天来了,小河边桃树成林。我要拿起画笔去画春天。只见桃花枝头的蓓 地上,竖起一根枝杆,挂上四五只小鱼的风筝。风筝和风儿一起跳起了 蕾惊醒了,东一枝,西一枝,那些嫣然微笑的花朵,喷出醉人的芳香。山 舞,好似那春风就是那些“小鱼”游动的天地。 上山下的桃花,千树万枝就象火焰一般地怒放了。
绘画工具
风 绘 画 步 骤 一
风 景 绘 画 步 骤 二

风 景 绘 画 步 骤 三
风 景 绘 画 步 骤 四
作业
同学们对春天的感受是丰富的、多彩的。观察 或回忆春天的景物,用我们手中的画笔来描绘我 们心中的春天, 以《我心目中的春天》为题画一 幅铅笔淡彩画。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几位同学 合作完成。
夜 来 风 雨 声 , 花 落 知 多 少 。
春 眠 不 觉 晓 , 春 处 晓 处 闻 啼 鸟 。
宋 马 远 梅 石 溪 凫 图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春天的畅想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春天的畅想

第二课春天的畅想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味春天,让学生喜欢春天,赞美春天,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运用绘画、剪纸、书法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赏,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进行大胆的想象,构思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并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去表现春天。

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讨论、联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春日景象,弄懂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难点: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春天,同时让学生运用具象或抽象的形式来描绘他们心中的春天。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1、引导阶段引导学生感受春天:“同学们,现在我们置身在一个什么季节里?”“在这个春天的季节里,就让我们一起来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着天、体验春天、探究春天好吗?”引出课题《春天的畅想》: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2、发展阶段①展示课件,关于初春的景象学生欣赏,教师适时地讲解。

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正悄悄地变化着,大自然正沐浴在春的怀抱里。

教师提问:“同学们,根据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谁想说一说,春天里大自然出现了那些变化,那些征候?大家可以放飞种形式来想象,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同学们讨论回答。

②欣赏课本中的美术作品,作品都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带着问题欣赏,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之后回答。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铅笔画、蜡笔画、年画、雕塑、剪纸……”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回答积极的同学。

通过欣赏讨论美术作品,想一想,自然和艺术(美术)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作补充与提示。

教师可做提示:我们都喜欢看电视,有时看到辛酸处,我们也跟着主人公伤心、流泪,这是为什么?主人公的遭遇在实现生活中有没有?“有”也就是说,剧中的情节现实中是有的,它是取材于生活中的。

美术七年级下册第2课《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

美术七年级下册第2课《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

《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借助大自然赋予春的气息,调动学生内心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通过不同的角度感受与表现春天,体验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1.教材是作为出发点,作为素材来呈现的。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创造性地开发、丰富、使用教材。

如:注重学科整合。

以播放影视资料春天的生活景色为课堂引入,引发学生的生活情感和体验;而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们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文学作品的朗诵,又让学生们领悟到春天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

2.以“欣赏、启发──联想、情感输入──交流──拓展”为展开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1)通过直观欣赏展开艺术思维,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等交流方式获取更多的艺术营养。

(2)提供表现参与的机会,创设展开丰富联想的空间,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中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教材“春天的畅想”主要围绕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和不同表现方式而展开。

在这样的题材中,学生的许多生活经验和个人情感及爱好都能释放出来,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获得不同的感想和收获,个人情感也得到升华。

因此,以这种教材内容编排作为培养学生美好情感,使之获得再创造能力的载体,恰当且顺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审美能力;具备初步技能技巧的表现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艺术作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绘画创作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1.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想象和联想,充分挖掘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艺术素材;欣赏过程中,体会大自然与艺术间的转换和交融所带来的美感。

2.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欣赏、分析、交流、联想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加深情感体验。

4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春天的畅想 第2课 春天的畅想

4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春天的畅想  第2课 春天的畅想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第2课春天的畅想春天的畅想(造型表现)活动一感受春光了解春天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单元,在本单元中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欣赏与评述《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首先,展示体现春天的各种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春天。

第二,美术大师是如何表现春天的,分析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如何表现春天。

第三,提示学生如果表现春天,自己会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并总结春天给人的寓意及象征。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笔下的春天,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

2.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引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提出适合自己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或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的作品赞美春天。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设计(二)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单元,在本单元中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欣赏与评述《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首先,展示体现春天的各种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春天。

第二,美术大师是如何表现春天的,分析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如何表现春天。

第三,提示学生如果表现春天,自己会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并总结春天给人的寓意及象征。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笔下的春天,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

2.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引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提出适合自己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或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的作品赞美春天。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教师提问:如果你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春天,你会如何画?二、欣赏古今中外绘画大师的作品。

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春天的。

三、学生动手练习,用色彩表现对春天的感受。

四、学生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教师总结:春天的象征与寓意。

教学设计(二)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单元,在本单元中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欣赏与评述《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教案2 人教版 美术 初中 《春天的畅想》

教案2 人教版 美术 初中 《春天的畅想》

教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活动二:走进春天教材版本: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活动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春天的畅想》春天的畅想”在本册课本中被安排在第二单元“造型·表现”阶段.单元总目标要求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与表现春天,体验自然美与艺术美,学会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去表现春天的美。

课题:走进春天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想象和联想,充分挖掘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艺术素材;欣赏过程中,体会大自然与艺术间的转换和交融所带来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欣赏、分析、交流、联想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加深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参与的交流意识,激发创作兴趣;初步完善创作构思,感受成功体验。

教师准备:学生:表现春天的歌曲。

造型所需工具:笔、纸、颜料、其它材料。

教师:有关春天的歌曲录音带,中外造型艺术家表现春天的资料,描写春天的影视资料(多媒体辅助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迎春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生活景色:图片一:春天复苏图片二:江西滕王阁的春天图片三:江西婺源春天伴随着春的乐曲,将学生引入春的意境中.欣赏图片,感受春天,了解春天设问:春天有哪些活动引导生答:清明扫墓、春游、植树、放风筝引出以下课程,屏幕展示课题《春天的畅想》(二)发展认知阶段——探春师: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美丽的春天?诗歌、舞蹈、歌曲、绘画。

学生:看图片资料,体验感悟艺术家们歌颂的春天1、欣赏文学作品文学家通过诗、词来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2、播放《蓝色多瑙河》音乐家通过什么来表现春天:音乐家是通过曲的节奏、旋律、音调来表现春天。

学生:倾听并参与演唱,初步感受音乐美。

3、绘画:比较照片《庐山》与国画《庐山》。

师总结自然美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美是人化的自然美。

春天的畅想-人教版美术第二单元第二课 课件

春天的畅想-人教版美术第二单元第二课 课件
画家语:置身于桃花园,面对 娇艳、怒放和富有生命力的景 象,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
画家用溢满画面的构图和具有 冲击力的画面构成此画,热烈 奔放的色彩和笔触表达了春天 的生命力。画中不是要再现一 棵棵完整的桃树或盛开的桃花, 而是通过抽象化的视觉符号传 达一种对生命的感受。
构思 草图
构图 色彩
作品
桃花谷(现代 王克举)油画
Part 03 绘画中的春天
考考你梅石溪凫Βιβλιοθήκη ú图1(南宋 马远)
2
春如线(现代 吴冠中)中国画
4
初春的阳光 (现代 赵云龙) 水彩画
5
桥之春 (现代 邬继德) 木刻版画
3
春如线 是第几幅?作者? 梅石溪凫fú图 是第几幅? 作者? 桃花谷 是第几幅? 作者?
Part 04 绘画作品欣赏
你心中的春天
Part 04 绘画作品欣赏
Part 04 作品欣赏
艺术来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在人间五月天里,愿做一个内心满是阳光的人。对每一件热爱的事,全力以赴。
Part 03 绘画中的春天
欣赏课本中的美术作品, 思考:1、作品是什么绘画形式?
2、画中描绘了什么场景?你感受到什么?
生于悬崖的梅树倒悬而下,花朵怒放,溪水碧 波中,几只野鸭嬉戏,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的 景象,处处洋溢着春日勃勃生机。
画面呈典型的对角线式构图,岩石、梅树都偏居 画面的左上部分,梅树枝条的走势更强调了此种 布局的形式感,右下方的野鸭既起到了平衡画面 的作用,又是全图的点睛之笔。马远,南宋画家, 擅画山水,画中构图常一角留白,有“马一角”之称。
1、天气的变化 ------天气变暖,气温升高
2、水文的变化 ------冰雪初融,河水解冻 3、动物的变化 ------蚂蚁出洞,蜜蜂采花 4、植物的变化 ------植物发芽变绿开花 5、农业生产的变化-----春耕 6、人们生活的变化-----穿春装,外出踏青,植树,放风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春 如 线 》 ( 现 代 ) 吴 冠 中
《春如线》赏析(现代)吴冠中
“剪不断,理还乱”——画中 的线条仿佛是从春天的藤蔓、融水、 清风发展而来的抽象符号,纵横交 错,上下遨游,充满韵律;随意抛 洒的墨点,如春芽,似蓓蕾,使整 个画面充满生机;画中中色彩既少 且淡,明快雅致,展现了春天的清 新之美。
画中不是要再现 一棵棵完整的桃树或 盛开的花朵,而是通 过抽象化的视觉符号 传达一种对生命的感 受。
淡彩风景画作画步骤
1
2
3
4
学生作品
春天主题绘画作品欣赏
作业
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和风景 画表现步骤,按照自己确定的 表现意图和主题、通过色彩绘 画的形式进行表现美好的春天。
自然界中的哪些现象向我 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
春天的文学作品 春天的音乐 春天的绘画
画家笔下的春天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梅石溪凫图》赏析
(中国画,南宋)马远
生于崖壁的梅树倒悬 而下,花朵怒放,溪水碧 波中,野鸭嬉戏,处外都 洋溢着春日勃勃的生机。



春》(版源自画,现代



宁静的江南水乡,一叶小舟无声地从石桥下划过。淡淡的

绿色从石缝中、灰瓦间显露出来,春意已浓。作者通过黑、白、
灰及单纯的色彩处理,突出了江南春色的主题。
《初春的阳光》(现代 ) 赵云龙
《湘西春雾》(现代)黄铁山
《玉渊潭之春》(现代)古元
娇艳、怒放和 富有生命力的景象激 发了作者的创作欲望, 要表达这样一种激动, 首先需要溢满画面的 构图和具有冲击力的 画面构成,以及热烈 奔放的色彩和笔触。
《 春 如 线 ( 密 ) 》 年 作
1993
《 春 如 线 ( 疏 ) 》 年 作
1995
《 春 如 线 》 年 作
1999
王 谢 堂
前 燕 (
现 代 ,
吴 冠 中

《 米 勒 故 居 》 水 墨
/1989 70×70cm
《墙上秋色》/1997水墨画
145X368cm
意象的点与线
吴冠中先生同类题材作品赏析
画家吴冠中谈“春如线”
“ 曾看俞振飞表演“游园惊梦”,其中一句唱 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春如线。“剪不断,理还 乱”,李煜之情也丝丝如线;“藕断丝连”,线, 形象地表达了情之缠绵。我的绘画经常坠入线之罗 网,从具象的紫藤之纠葛发展到抽象的“情结”, 纵横交错,上下遨游,线在感情世界中任性奔驰。”
“用线来绘写春天,表现春光之易逝,人间留 不住朱颜,留不住青丝,今日丹青正艳,放歌狂舞, 更遇彩点纷飞,人间欢乐长留画中看。”
———— 90年代 《文心画眼》 吴冠中
初春(油画,现代,俄罗斯)彼得·季莫菲耶维奇·福明
《 春 风 》 ( 雕 塑 , 现 代 ) 张 德 峰
三位青春少女飘然而至,和风吹皱她们的纱裙, 像飘忽的春风一样,给人们美妙的诗意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