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现代农业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而是逐渐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装备制造业等多个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了全新的发展态势。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旨在探讨这一新型农业形态的内涵、特点、驱动机制及其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界定了产业融合与现代农业的相关概念,阐述了产业融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接着,分析了现代农业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融合路径与模式,探讨了产业融合对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产业链升级等方面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机制,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推动、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对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产业融合理论概述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现象,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它主要指的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通过相互渗透、交叉和重组,形成新的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创新和放宽管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产业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边界和竞争格局,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产业融合的理论框架中,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现代农业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而是向着多元化、综合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自身的竞争力和效益,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农业行业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分析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农业行业数据的深入分析,揭示农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数据支持。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各省市农业农村厅、行业协会、企业内部数据等公开渠道,涵盖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业投入品、农业科技、农业金融等多个方面。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清洗,剔除异常值和重复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库。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农业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三、农业行业发展现状1. 农业生产(1)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提高。
(2)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3)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涌现。
2. 农产品加工(1)加工能力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加工产值逐年增长。
(2)产业链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从原料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3)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知名品牌不断涌现。
3. 农产品流通(1)流通渠道多样化:农产品流通渠道不断丰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物流配送体系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3)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国内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4. 农业投入品(1)投入品结构优化:农业投入品结构不断优化,绿色、环保、高效投入品占比不断提高。
(2)投入品质量提升:农业投入品质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3)投入品监管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技术 提速农业农村现代化

应用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美、英、日等国家已在智慧农业新业态发力,正如美国普度大学在现代农业发展报告中指出:“现代农业经历了人力和畜力为主的传统农业(农业1.0)、生物-化学与大马力机械农业(农业2.0)、数字化精确作业(农业3.0)不同的历史阶段,目前正向大数据驱动、机器人为工具的智慧农业(农业4.0)方向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的国际趋势也进一步表明,智慧农业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农业竞争的焦点,也是继农业基因技术革命后,国际现代农业发展竞争的制高点。
世界各国纷纷超前布局,抢抓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引发的新一轮现代农业发展新机遇。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举措。
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重塑我国现代农业,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对农人工智能同农业全面结合与渗透,形成了智慧农业新业态,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新一轮农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同时也正在深刻改变我国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内容,更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构筑现代农业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还是我国推动传统农业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传统农业变革的重要途径。
通过智慧农业的建设,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建设智慧农业,为助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意义重大智慧农业是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竞争的制高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大数据、传感器、机器人等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技术 提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封面专题COVER TOPIC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
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提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2018年中国拖拉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拖拉机产量持续下滑,行业洗牌加速「图」

2018年中国拖拉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拖拉机产量持续下滑,行业洗牌加速「图」 一、拖拉机的种类及特点拖拉机是一种移动式农用动力机械,能牵引、悬挂并驱动各种农机具,完成耕、耙、播、收等多种作业。
拖拉机是各种类型农机具产品主要的动力输出源,也是所有农机品类里需求量最大的产品,能体现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世界农业强国无一例外地把拖拉机作为农机工业核心。
拖拉机的种类及特点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中国拖拉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015年之前,中国大型拖拉机产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由2012年56004台增长到2015年的77372台。
2015年之后,中国大型拖拉机产量开始下跌,截止到2018年中国大型拖拉机产量为40147台,同比下降21.36%。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年8月后中国大型拖拉机产量开始下滑,2018年12月中国大型拖拉机产量为2958台,同比下降41.87%。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5年之前,中国中型拖拉机产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由2012年407266台增长到2015年的610780台。
2015年之后,中国中型拖拉机产量开始下跌,截止到2018年中国中型拖拉机产量为203341台,同比下降44.6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内容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中型拖拉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中型拖拉机产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12月,中国重型拖拉机产量为20801台,同比下降44.3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3年开始,中国小型拖拉机产量开始呈现下滑趋势,截止到2018年,中国小型拖拉机产量为32.84万台,同比下降67.0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年12月中国小型拖拉机产量为2.46万台,同比降低73.41%。
2018智慧农业发展研究报告

3.0 2.5 2.0 1.5 1.0 0.5 0.0
XX:洪涝和干旱受灾面积及粮食减产对比
产后环节
农 业 种 植
种子 农药 农具
化肥 农机 农膜
播种 除草 病虫害防治
施肥 灌溉 采摘 分拣
畜 牧 养 殖
选址 孵化 饲料
建造 选种 兽药
繁育 疾病防疫 环境清理
饲养 称重 屠宰
12
新技术可应用在农业生产环节两种不同的种植模式中
Part1. 智慧农业发展背景综述 1.2 新技术助力中国农业发展
Part1. 智慧农业发展背景综述 1.3 智慧农业概念的解读及应用
2013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科技 创新,继续实施种业发展,以 及农机装备、高效安全肥料农 药兽药的研发
2014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设以农 业物联网和精准装备为重点的 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 体系,组织重大农业科技攻关
100
80 2007 来源:XX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来源:XX
未上过学
计算得出。 7
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粮食产量受天气影响严重
Part1. 智慧农业发展背景综述 1.1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2015年,农业部出台政策《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方案中指出, 2013年,我国农作物化肥用量21.9公斤/亩,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8公斤/亩,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严重影响了耕地的质量以及农产 品的品质。根据XX的数据,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几乎逐年增长,直到2015年农药的使用量才出现略微下跌趋势。 ◆ 中国农作物自然灾害有四大类:水灾、旱灾、风雹和冰冻。其中,水灾和旱灾最为严重,每年作物受灾面积将近2万公顷,粮食减 产总量在300-400亿公斤。从图中可以看出,粮食产量与当年自然灾害受灾面积高度正相关。 XX:2007-2015年,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对比
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18)

面积(万亩)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产量(万吨)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全国总面积
全国总产量
单位面积产量(kg/亩)
图1 1982—2016年我国稻田养鱼面积和水产品产量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时间
记载。然而,直至解放前,我国稻田 养鱼基本上都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民 国时期,有关单位开始进行稻田养鱼 试验,并向农民开展技术指导,但由 于多年战乱,稻田养鱼的规模发展受 到了制约。
(一)恢复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 视下,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鱼迅速得到 恢复和发展。1953年第三届全国水产 会议号召试行稻田兼作鱼;1954年第 四届全国水产工作会议上,时任中共 中央农村部部长邓子恢指出:“稻田 养鱼有利,要发展稻田养鱼”,正式 提出了“鼓励渔农发展和提高稻田养 鱼”的号召,全国各地稻田养鱼有了 迅猛发展,1959年全国稻田养鱼面积 突破1000万亩;此后20年,由于政治 原因及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未推广,鱼 苗供应受限,加之农药的大量使用, 使稻渔共生发生了矛盾,导致一度兴 旺的稻田养鱼急骤中落。70年代末, 政府逐步重视发展水产事业,以及联
2.生态效益:根据示范点测产验 收结果,19个测产点中,最少的点减 少化肥用量21.0%,最高的减少用量 80.0%;农药用量最低减少30.0%,最 高减少50.7%。根据上海海洋大学、 浙江大学等技术依托单位研究结果, 稻渔综合种养平均可减少50.0%以上 的化肥使用量,减少50.0%以上的农 药使用量。研究表明稻田中鱼、虾等 能大量摄食稻田中蚊子幼虫和钉螺 等,可有效减少疟疾和血吸虫病等重 大传染病的发生,稻田中蟹类活动和 摄食可有效减少杂草的滋生,可有 效节省人力并减少农药的使用。同 时,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稻田其 温室气体排放也大大减少,甲烷排放 降低7.3%~27.2%,二氧化碳降低了 5.9%~12.5%。
蔬果产量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蔬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报告通过对全国蔬果产量的数据分析,旨在揭示我国蔬果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政府部门、企业和农户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以及各地统计局发布的年度统计年鉴。
数据涵盖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蔬果产量、种植面积、种植结构、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信息。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统计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蔬果产量总体情况1. 产量增长趋势近年来,我国蔬果产量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2010年至2020年,全国蔬果总产量从2.3亿吨增长到3.5亿吨,年均增长率约为4.8%。
2. 区域分布我国蔬果产量在区域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
北方地区以苹果、梨、桃等水果为主,南方地区则以柑橘、荔枝、龙眼等水果为主。
蔬菜方面,北方地区以黄瓜、西红柿、茄子等为主,南方地区则以青菜、菠菜、空心菜等为主。
3. 种植结构我国蔬果种植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特色蔬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近年来,设施农业、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得蔬果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四、蔬果产量影响因素分析1. 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蔬果产量的重要因素。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不同地区蔬果产量受气候影响程度不同。
如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蔬菜生长;南方地区光照充足,有利于水果生长。
2. 技术因素农业技术水平对蔬果产量具有显著影响。
近年来,我国蔬菜栽培技术、水果栽培技术不断进步,设施农业、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在蔬果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蔬果产量。
3.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影响蔬果产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果品质、品种、口感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对蔬果产量和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4. 政策因素国家政策对蔬果产业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蔬果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农业补贴、技术推广、市场开拓等,对蔬果产量产生积极影响。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建议摘要:发展智慧农业不仅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更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已有很多生产环节采用了智慧装备,为三农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了较大便利。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相比国外还有很大差距,在基建、人才、资源整合等环节上还需逐步解决和完善。
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对我国发展智慧农业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见解,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智慧农业,发展现状,战略对策目录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1)1、引言 (1)2、国外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2)3、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3)3.1、无人机技术 (3)3.2、温室大棚 (3)3.3、智慧养殖场 (3)3.4、智慧农业园区 (3)4.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4.1、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职业农民的教育系统还未建立 (4)4.2、智慧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不足 (4)4.3、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低 (4)5、促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5)5.1、吸引农业高素质人才,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5)5.2、加快完善农业科研体系,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 (5)5.3、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机械设备提档升级 (5)参考文献 (6)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建议1、引言智慧农业是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5G 等新型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在农业领域提出的新名词,其目的在于使农业生产环节实现绿色化、标准化、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直至使农业生产环节根据需求实现闭环可控,向利于人类需求的最优化方向发展[1]。
智慧农业的实施,应对不同的生产对象采取标准化的种植模型,从气象环境检测、地理位置定位、生长环境实测等,多维结构组合,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感知、精准管理和智能控制,实现标准化的闭环有序控制,提高对农产品的精细化、高效化、可持续化的过程管控能力[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现代农业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中国现代农业概况 01 现代农业发展必要性 02现代农业产业园分析03 现代农业企业分析 04目录CONTENTS现代农业发展前景与趋势0501中国现代农业概况中国现代农业定义现代农业四大标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1-1 现代农业定义农用物资 生物技术 新型经营主体 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 现代农业是使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依托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利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使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改造 依托现代经营形式发展 利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设施 农业机械信息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商业模式农旅融合规划 农业产业规划 乡村振兴规划现代农业 四大标准文本作业 机械化一是种植科学化,现代农业将一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应用到种植实践中。
二是作业机械化,我国大田种植 ( 蔬菜和经济作物 )的面积比例大,现代农业采用现代工业装备机械化作业。
三是管理信息化,现代农业通过信息化对人员、设备、生产资料、过程监控等一系列进行科学管理。
四是产品标准化,现代农业通过种植科学化、作业机械化和管理信息化为消费者提供标准化(外形、重量、品质)的产品,在后续的分选、加工、包装、冷藏、物流过程中也进行标准化的操作。
种植 科学化管理 信息化产品 标准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产后领域产前领域谷物农产品加工产中领域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菌类薯类浆果蔬菜棉麻水果花卉坚果茶叶蜂产品特色农产品储藏运输营销进出口贸易互联网+第一产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副业渔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农用物资生产农业机械生产农业设施工程农用物资销售农业机械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农业技术研发观光农业无土栽培设施农业精准农业1-4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现代农业包括设施农业、无土栽培、观光农业、精准农业、太空农业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种植和经营,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精准化发展,促进农业附加值增长增收。
太空农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1-4-1 设施农业设施农业主要是以智能温室为主,智能温室也称作自动化温室,是指配备了由计算机控制的可自动开启天窗、遮阳系统、保温系统、升温系统、湿窗帘/风扇降温系统、喷滴灌系统或滴灌系统、移动苗床等自动化设施,基于农业温室环境的高科技“智能”温室。
1-4-2 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是一种不用天然土壤而采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元素的营养液来提供营养,使植物正常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栽培技术。
它包括水培、雾(气)培、基质栽培。
无土栽培一般可种植蔬菜、花卉、水果、烟叶等农作物。
1-4-3 观光农业观光农业主要是设施农业、无土栽培在农业观光方面的运用,如生态餐厅和农业观光温室等,可以是集观光游览、餐饮休闲、技术展示、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精品主题公园。
精准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通过对互联网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和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
太空农业以航天技术为基础,开发利用太空环境资源而开辟的一个崭新的农业领域。
其中包括利用卫星或高空气球携带搭载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昆虫等样品,在太空环境下直接种养生产农产品,用于解决太空人员的食物来源,甚至返销地面以补稀缺。
02现代农业发展必要性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中国农业政策环境现代农业必要性2-1 现代农业进入加速发展期近十年来,我国农业总产值一直呈现增长态势,伴随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农业总产值在GDP 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处于10%以下,我国现代农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2.472.803.083.694.204.695.155.485.765.936.17 9.14%8.76% 8.82% 8.93% 8.58% 8.68% 8.65% 8.51% 8.36% 7.97% 7.46%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234567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农业总产值(万亿元)农业总产值占GDP 比重(%)2007-2017年中国农业总产值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单位:万亿元,%)据发达国家经验,当农业总产值占GDP 比重小于10%的时候,农业进入现代化转型发展时期。
2-2 城镇化与土地流转加快近两年的政策不断加码,尤其是施行“三权分置”明晰了农村土地产权关系,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土地流转打破了固有壁垒,随我国土地流转面积的不断上升,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得以推动。
2007-2017年中国土地流转面积(单位:亿亩)近年来,随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从土地供给上升和粮食供需缺口扩大两方面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转型。
同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现代化、规模化种植是绝对趋势。
0.641.091.501.872.282.783.414.03 4.47 4.705.000.001.002.003.004.005.006.00土地流转面积(亿亩)44.94%45.68% 46.59% 47.50% 51.27%52.57%53.70%54.77% 56.10% 57.35%58.52%0%10%20%30%40%50%60%70%城镇化率(%) 2007-2017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单位:%)2-3 农机工业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农机工业12个子行业2429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29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1%。
增速较大的子行业分别是渔业机械增长54.87%;林业机械增长44.49%;畜牧机械增长26.62%。
由于行业对市场判断较为准确,多数企业经营把控和风险防范有力,农机工业全年增幅平缓,没有出现比较大的波动。
2017年农机12个子行业全部实现了正增长,表明国家全面全程农机化的强力推进促进了农机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5-2017年中国农业机械制造行业收入及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382140434291 5.8%6.1%5.6%5.7%5.8%5.9%6.0%6.1%6.2%35003600370038003900400041004200430044002015年 2016年2017年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09225243 7.7%8.0%7.4%7.5%7.6%7.7%7.8%7.9%8.0%8.1%1902002102202302402502015年 2016年2017年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2015-2017年中国农业机械制造行业利润及变化情况(单位:亿元,%)2-4 中国农业政策环境时间政策名称内容/意义2014年10月《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015年01月《2015-2017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了农机市场总量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2015年08月《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提出要积极探索有效方式,改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基础服务设施,鼓励建设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专业村和休闲农业园;鼓励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强品牌培育,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创建活动等。
2015年08月《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培育一批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电子商务在降低农村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民收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加农村就业、带动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2016年0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
2017年05月《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提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2017年11月《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作为九大重点领域之一被纳入其中。
2018年0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等。
现代农业直接相关的政策主要有:农业发展规划类、政策补贴类、农村土地类、农机设备类、新型农业主体类、农业产业园类、乡村旅游类、农村电商类等。
2014-2018年中国现代农业行业主要相关政策汇总2-5 现代农业必要性农业流通环节多、效率低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仍以家庭承包为主,区域分散且基础设施等流通条件存在差异;农业流通方式仍以传统批发/分销-零售模式为主,流通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健全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薄弱。
我国果蔬产品和肉禽冷链物流运输率仅为5%和15%,发达国家则高达95%和100%;我国系统化、规模化的冷链物流体系远未成型。
标准化与品牌化发展滞后农产品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产品品牌化的基础;中国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上一直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社会化服务体系较薄弱拥有覆盖全产业链、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健全,总体服务水平较低,服务内容单一,无法适应生产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