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建筑访谈录

合集下载

安藤忠雄语【建筑】

安藤忠雄语【建筑】

安藤忠雄语【建筑】大师的感悟安藤忠雄的经典语录作者: 安藤忠雄来源: 悠远心世界1.在建筑中的墙体中,有的是侵入性的,有的是抵御性的。

换言之,它们既可能是暴突的,也可能是拒绝的。

迄今为止,在我设计的一系列都市住宅中,墙体无疑表现为侵入性的,在沉寂中具有一种暴力的因素。

这些墙体试图对当代社会的本质提出质疑。

2.在我的都市住宅中,封闭的建筑中都包含有数层的空间和庭院。

室外环境被不可置否的切断了,一个新的独立的世界在内部诞生。

3.城市空间中的墙体与那些暴突的或拒绝的墙体根本不同,在开始的时候,它们似乎是在向观者谄媚。

换言之,在邀入的时候必定拒绝,在拒绝的时候必定邀入。

他们表现的是一种建筑的背叛。

4.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现出亲和,通道则不应为封闭的走廊。

公共和私密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它们具有活力,使人们能够体验各自空间里的生活。

5.一个建筑场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

光和风1.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

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2.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

3.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现一个不同的方面。

庭院是在住屋中展开的生活核心,它引介着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他们在城市中正在被人们所忘却。

4.通过将自然和光引入那些与城市环境相隔离的简单几何体中,我创造了复杂的空间。

我把非凡注入到最为平凡的熟悉的环境——住屋之中,并一次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平凡。

5.在西方,有一种与建筑空间互相交织的空间,这种空间出现在封闭空间与开场空间的遭遇处。

个体意识的印记1.原省的风景之一中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意识,是一束在深度中逐渐消逝的光线,是一。

安藤忠雄在长沙的讲演

安藤忠雄在长沙的讲演

安藤忠雄在长沙的讲演来到长沙,感觉这是一个有活力的城市,也是一个发展快速的城市,这样的发展会对城市环境有很大影响,所以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城市与环境关系。

今天有很多非常年轻的学生,在他们将来的工作中,会对环境有很大影响。

希望大家一起来做关心环境的事。

我是完全通过自学做一些设计,刚开始就像黑夜中看不到光明,但我相信一定能看见光明,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今天。

60年代,也就是我20几岁时,日本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1964年东京奥运会,1970年大阪万博会,类似今天中国的情形。

日本在那个时候大规模开发,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被损坏。

希望中国能保持像岳麓书院这样的历史建筑,同时,又有新的建设。

(放映幻灯片)这是我生活的城市——大阪的照片,这里有许多像中国一样有很多历史的地方。

我一直想保护那些有历史意义的东西,再此基础上进行开发。

我一直在进行这样的工作。

大家可以看到大阪的开发是单栋建筑的开发,如果是整体开发,对城市建设会更好一些。

因为单栋开发,每个都追求自己的个性,很少考虑整个城市的协调。

1945年因为战争的关系,东京大阪都是一片废墟,那个时候还没有城市规划,战争的残象让我们记住战争是很不好的东西。

这个地方35年前什么也没有,我当时向政府提出开发地块的构想。

如果是在中国,会有国家行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在日本却是东一块西一块并没形成规模。

我提出方案的时候才20几岁,大阪政府对年轻的我所提的方案不予理睬。

但我不死心,再次提出上面是美术馆和文化设施、下面是办公室的方案,政府却明确地拒绝,告诉我“你不要来了”。

后来,我的想法发生变化,不再期望大规模的进行规划,而是希望通过做一些小的建筑来串成城市风景。

基于想法,我建了一个90平方米的住宅,开始进展不顺利,就好像人生一样,很多时候不能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发展。

这个住宅刚开始的时候,是设计来给三个人住的,后来妻子怀孕了,变成将会设计给四个人住,结果没想到生下来是双胞胎,变成了五个人使用。

万科v-talk 安藤忠雄讲座

万科v-talk 安藤忠雄讲座

安藤忠雄万科中心演讲(6月4日)安藤忠雄:大家晚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亚洲的时代》,刚才郁亮先生给了我一件万科的T恤,我现在把它穿在身上,这件T恤的正面写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线”,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目标,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地球的事情、环境的事情和我们做的事业。

不管在日本、欧洲还是世界其他地方,我都能听到“万科”这个名字,到底现在万科在做些什么?前段时间我去了一趟杭州,那边的住宅品质非常好,不光是日本,就连欧洲都没有这么好品质的住宅,三十年来,住宅的水准能够提高这么多,改善这么大,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今天我是从香港来到深圳的,展现在我眼前的深圳跟我三十年前看到的景象完全不一样,这令我非常吃惊,生活在深圳就感到生活在森林当中,生活在自然当中,我非常惊讶,深圳发展很快。

同样在深圳,我也受邀做郎朗音乐中心项目,郎朗是世界级艺术家,能够跟这样的人一起共事,也能够在世界级都市深圳做这样的项目,我感到很荣幸。

现在地球大概有70亿人口,五十年前是30亿,一百年前地球只有10亿左右人口,今后地球会跨入到100亿级人口,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今天现场有很多年轻的听众,我对年轻人一直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年轻人想一想自己所做的事情对环境、对地球会产生什么好的作用,因为今后地球的能源、食品、粮食及其他资源会变得越来越不足,正如PPT上所写的那样,一开始是16亿、30亿,然后是50亿、60亿,现在是70亿,资源、能源和粮食越来越不足,这和各位的创意、创造及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只有我们努力工作,对环境有好的创意的话,未来才会有希望。

住宅也必须是安全和能够让人安心的建筑物,中国和日本一样会面临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这张照片是1923年关东大地震的景象,瞬间整个东京就变为一片废墟,所以住宅一定要是安全的,同时当面临灾难时也应该有可以避难的场所。

城市应该是非常有意思的,人们在城市当中能够感受到安全和安心,上海、巴黎、纽约、东京都是在19世纪建成的,现在给大家展示的图片是纽约中央公园,在人工自然当中有很多建筑物,正是因为有这么一个人工的建筑物,才构成了这样的都市,在城市里面也一定有图书馆、餐厅等能让人感觉愉悦的场所。

建筑大师访谈录

建筑大师访谈录

Tadao Ando安藤忠雄“建筑必须创造这样一种场所,其精神的活力可以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

”Mario Botta马里奥·博塔“不要主观想象建筑是什么样子,让您所感受到的事物本身的秩序来告诉您应该怎样去设计。

”Ben Van Berkel本·范·贝克尔“我不太相信从上至下的技巧,我对从下至上的哲学更感兴趣。

”Aantiago Calatrava卡拉特拉瓦“如果我们将工程看作是一门艺术,那么我们优良的历史传统定会得到复兴。

”David Chipperfield大卫·奇普菲尔德“我认为判断建筑学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它看起来像什么;另一个是它的野心如何。

”Peter Eisenman彼得·埃森曼“克服建筑的存在性,推出一种永久性的,怎么看都是建筑的建筑,打破形式与功能之间所谓的必然联系,是我建筑设计中的重点。

”Terry Farrell特里·法雷尔“毋庸置疑,建筑学和都市化是我们人类最伟大的成就。

”Nicholas Grimshaw尼古拉斯·格雷姆肖“我认为建筑能存活的时间取决于人们想让它们存在多久。

”Frank Gehry弗兰克·盖里“如果,非要说什么是我对建筑实践的最大贡献,我会说是'眼手'之间协作的成就。

这就意味着我变得非常擅长于建造我想象的一个画面或一种形式。

”Von Gerkan冯·格康“从广义来说,建筑就是由人的创造力和人的精神所设计的人文环境中的一切东西。

它是教市的生存空间、公园和风景,它是建筑物以及我们的生活空间中的内部设置。

”Steven Holl斯蒂文·霍尔“建筑思维是一种在真实想象中进行思考的活动,这种活动在开始时是由某个想法引发的,而想法来自场所。

”Zaha Hadid扎哈·哈迪德“如果您旁边是一堆屎,为什么要和它们和谐。

”Jacques Herzog雅克·赫尔佐格“建筑就是建筑。

浅谈安藤忠雄与他的建筑

浅谈安藤忠雄与他的建筑

浅谈安藤忠雄与他的建筑作者:史庆丰王腾皓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7期摘要:安藤忠雄是位难得的建筑师,他集艺术和智慧的天赋于一身,他所建的房屋无论大小,都是那么实用,有灵性,他有超强的洞察力,超脱了当今最盛行的运动学派或风格。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安藤在建筑方面的造诣。

关键词:安藤忠雄混凝土光影环境情感空间【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7-0089-01一、安藤忠雄设计理念的形成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作为一个不断吸收和消化其他民族的精华为己用的民族中的一员,安藤的建筑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吸收了西方的现代建筑的精华加之日本民族自身的细致入微。

在众多受到良好教育、高学历的国际建筑大师之中,安藤却是一位从未接受过正统的科班教育、完全依靠本人的才华禀赋和刻苦自学而成才的设计大师。

成年之前的他在运动场和大街上度过了童年,迷恋过船模和航模制作,学过木工手艺,还学过拳击,18岁时,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

1962年,带着设计打工赚的钱,他向海外出发。

走陆路从西伯利亚到欧洲。

看憧憬已久的柯布西耶的事务所、罗马的万神殿、希腊的巴台农神庙神殿等建筑的原点,从马赛开始,沿着象牙海岸等,转了一圈非洲,再经由印度、泰国、菲律宾。

那个遥远记忆中勃发的青年,就这样一天15小时不停的走着,看着地平线和水平线,有美丽的星星做伴,感受着脚下旋转的地球,享受着自然带给他的美好而珍贵的体验。

这过程所带来的宏大的真实感,让他明白了如何用自己的身体去理解自然,理解建筑。

二、安藤忠雄建筑生涯安藤忠雄获1995年桂冠奖提名,生活工作在日本大阪的安藤忠雄,在53岁时获得了第18届普雷兹克建筑桂冠提名:赫雅基金主席杰A普雷兹克在宣布这一事实时,引用评奖团的描述说:“安藤的建筑是空间和形工艺的组合即适用又富有灵感,纵观其建筑生涯根本不能预测其未来。

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忠雄论建筑---拥有了建筑师所能拥有的一切: 名誉、地位、金钱??安藤的最终理想是什么? 他的回答很简单:"我想造更多的房子。

"人到底是为什么活着?将自己的职业作为武器,去抗争,去争取自由,要相信自己,负己之责,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与社会进行斗争.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

人在感觉敏锐的20几岁时,能否有紧迫感的去生活,对其以后的人生,特别是到四五十岁时,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的分水岭.旅行也是我唯一的最重要的"老师".真正要理解建筑,不是通过媒体,而是要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其空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旅行”不只是身体的移动,重要的是畅想,思考。

我想,所谓“旅行”就是离开日常的惰性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

在旅行中,多余的不需要的东西被甩掉,面对轻装的自己,反反复复地进行思考,这样就会逐渐地使自己坚强起来。

与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无关,只要我们在做建筑设计这项工作,任何时代,任何文化的建筑都有共同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而且,不仅是从建筑领域,应该更广泛地从其他的领域吸收新想法的态度。

最重要的是不能被既成的概念所束缚,模糊了自己的理念,要具有自己的意志,具有反抗旧观念的强烈愿望。

人生20几岁的时光如何度过,将对其以后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人生从20几岁开始奋斗,到四五十岁的时候才能够开花结果。

城市与人生一样需要“计划”,并且计划中需要有长远的构思和近期的决断,要有长短两方面的“计划”。

同学们应该珍惜的度过二十来岁的时光。

对建筑以外的,如现代音乐,现代美术,文学,哲学等,对深化自己的思索所需要的东西,二十来岁的时候就要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十岁前后如何生活是极其重要的。

不要对自己的设计失去信心,放弃理想,而要去追求一切可能,这里不可缺少的是克服困难的智慧,勇气和决心。

年轻时的我结识了许多的艺术家朋友。

安藤忠雄于同济大学的演讲

安藤忠雄于同济大学的演讲

—每栋建筑都挑战一个梦想——记安藤忠雄2010年06月29日同济大学演讲他站在聚光灯下,有些矮小、瘦削。

年届70岁的他,头发微白,背开始有些弓了,唯有一双眼睛仿佛与年龄“格格不入”。

那是一双灵动的大眼睛,总是转个不停,像一个好奇的孩子,不停在看,不停在思考。

一身灰黑西服,白衬衫,他微微鞠躬。

是日本人独有的谦逊。

可是翻看他的建筑作品——方与圆套叠而生、光与影觥筹交错、虚与实相辅相成,却着实感受得到他骨子里透着的叛逆。

采访安藤忠雄并不顺利。

从环球金融中心93层高的观景平台,到同济大学大礼堂外的甬道,再到多次往返于中日之间、从中文译成日文又从日文译回中文的信件,在我的心中,安藤先生的影像,慢慢清晰饱和。

他说:“我的一生,几乎都是站在黑暗中,不断抓住眼前最微小的光明,拼命向前实现梦想。

”每栋建筑都挑战一个梦想安藤忠雄最近一次到上海,是受文筑国际的邀请在同济大学做演讲,同时宣传他在海南鹿回头岛的最新建筑设计——半山半岛美术馆和半山半岛音乐厅。

因海南正在火热打造国际旅游岛的形象,这个项目成为了公众瞩目的焦点。

在安藤的设计构想中,两栋建筑是一个整体,一半在海上,一半在陆上——海上的镂空圆形建筑是半山半岛美术馆,陆上的方形建筑是半山半岛音乐厅。

两者之间,有一条铺着鹅卵石的小道相连,这小道堪与海平面齐平,周围便都是海了。

“我希望能够创作出这样一种场所:可以在众多参观者脑海中留下一个印象——这是一个新的中国,充满着希望。

因此设计中导入的手法是…门‟。

”安藤忠雄在他的作品里融入了海南的城市文化,“最前端的美术馆面向海面伸展,作为…开向大海之门‟,这道…门‟象征着从过去到现在,直至未来的中国历史文化的入口。

同时,它也是通往全世界的…门‟,连接着外面无限宽广的世界文化。

”然而,要使建筑稳稳地“漂浮在海上”,又要使用如此大范围的钢跨弧形结构,都是横亘在建筑学上的巨大阻碍。

“我很担心是否能如期完成这个建筑,这是一个挑战。

”他笑笑,坦言没什么把握,“海上的固定技术、建筑遇到风浪的措施,这些都是我目前钻研的问题,希望能顺利解决。

安藤忠雄:让建筑与人共生

安藤忠雄:让建筑与人共生

安藤忠雄:让建筑与人共生作者:思晨来源:《莫愁·时代人物》2021年第06期他没有上过大学,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却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他设计了200多座建筑作品,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他通过一种极其细致丰富的美学表达,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

他就是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也被称为“没文化的日本鬼才”的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和双胞胎弟弟北山孝雄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因为母亲是独生女,第一个孩子要送回娘家继承家业,身为哥哥,安藤自小和外婆一起生活。

由于做生意的外祖父早逝,家业也随之衰颓,安藤失去了可继承的家业。

在一处长屋狭小拥挤的空间里,安藤度过了童年时光。

安藤小时候不爱学习,成天调皮捣蛋,吵架却很在行。

外婆对安藤的教育很开明,注重对他品行的培养,要求他能自我思考和判断,并对自己行为负责。

于是,安藤一个人去做扁桃体手术,13岁就和木匠一起帮家里盖了二层楼,这些事情让他深感自豪。

“外婆教给我的‘生存之道’,至今仍是我待人处世的基础。

”受弟弟影响,17岁的安藤开始练习拳击,成为一名职业拳击手。

每次的比赛都是艰难的挑战,他几次想要放弃,却迫于生计勉强支撑,并取得了23战13胜3败7平的战绩。

但当他看到世界冠军原田政彦的训练之后,他认识到了自己体力上的局限,放弃了以拳击谋生的想法。

对于没有特殊技术,又没有文凭的年轻人来说,正经赚钱的途径并不多。

贫困、不会技能、没读过大学,安藤经常问自己:这样的我,还能做出什么成就?一天,安藤发现了一家旧书店,大步走了进去。

他没有准备要看的书,更不会掏钱去买,他只是靠在书架上随意地翻看着。

这时,他看见一本四角磨损的相册——“勒·柯布西耶”作品集。

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

这是安藤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打开第一页后,安腾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奇形怪状的建筑物。

光线、空间,柯布西耶对于建筑的痴狂最大限度地被展现在一栋栋建筑物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建筑 Time+Architecture 2002/3



万方数据


混凝土美学
身心已做好准备去迎接 西方净土 世界的到来
在正式采访的前一天 我们参观了安藤在兵库县
见到安藤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混凝土 对于混凝土
淡路岛上的两个作品 本福寺水御堂 和 淡路岛梦 虽然很早以前从书上就知道其中的答案 但是我还是
马 建筑评论家饭岛洋一称水在安藤作品里的出 现 是他 水的思想 的形成 使他建筑成熟的标志3 我觉得所谓的 水的思想 是安藤作品里镜像的显现 混凝土的实像和水中的虚像 实与虚构成了安藤作品 里最具魅力的特性 两极性或反转性
时代建筑 Time+Architecture 2002/3
马卫东 曹文君 Ma Weidong Cao Wenjun
安藤忠雄 建筑访谈录
Reflection on an Interview with Tadao Ando

安藤忠雄简历 1941年生于日本大阪 1962-69年间游学于美国
土墙体前行 走到尽端左转 空间豁然开朗 眼前是 摸 才能本质地感知建筑 因此在我的建筑里 凡是
期盼已久的荷花水塘 短短的动线 强烈的渲染 拾 人的手脚能够直接触及到的建筑部位 尽量运用具有

阶而下 我的视线渐渐被混凝土墙所包围 此刻我的 生命感的自然素材 象木 石和混凝土之类具有表面
时代建筑 Time+Architecture 2002/3
时间 2002.04.10 17 00-19 00 地点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安藤忠雄有一个信念 即建筑家应该以振兴社会 为己任 他相信建筑家有责任创造出能抚慰人心灵的 空间 1
对于这样一位受世界瞩目的建筑家 我试图运用 我的五官感觉 把我看到的 问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 感受到的有关安藤忠雄和他建筑的信息客观地传达给 读者 也希望读者对他有一个全面立体的理解 这也许 是为什么我把本应更为顺理成章的题目拆解的原因
摘要 本文作者以大量详实的一手资料 同时穿插了对安藤本人及其员工的直接采访 试图阐明 安藤忠雄 不仅是一位建筑家的名字 更代表了一种对建筑创作孜孜不倦追求 的精神 理解安藤忠雄的建筑不仅仅局限于空间 造型之类的一般建筑范畴的概念 而更 应该是从社会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 精神素养去解读 关键词 安藤忠雄 混凝土 水 光 玻璃 精神性 ABSTRACT By interviewing with Tadao Ando and his staff, as well as collectling a great deal of first-hand materials, the author tries to explain that Tadao Ando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the name of an outstanding architect, but also as an insisting pursuer of the spirit of architectural creation. The author also points out that Ando誷 works should be analyzed from the architectural ontology itself, and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KEY WORDS Tadao Ando, Concrete , Water, Light, Glass, Spirituality
马 最近安藤先生的作品中有很多运用水的设计 以前水多是静态 比如水池 但最近却像瀑布一般的 水 如 狭山池博物馆 和 梦舞台 最初是出于什
时代建筑 Time+Architecture 2002/3 15
16
17
18
万方数据
15-20光的教会图片 光的教会 CHURCH OF THE LIGHT 所在地 日本大阪府茨木市 设计者 安藤忠雄 设计期间 1987/01-1988/05 施工期间 1988/05-1989/04 基地面积 838.6 m2 占地面积 113.0 m2 建筑面积 113.0 m2 15. 礼拜的场景 带有神圣意味的光十字 (摄影 松冈满男) 16. 光的演出(摄影 松冈满男) 17. 又一个光的十字(摄影 松冈满男) 18. 光的教会外观(摄影 松冈满男) 19.轴测图 20.断面图 S 1/300
欧洲和非洲 自学建筑并成为建筑师 1969年设立安 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美国建筑师协会 A.I.A 和英国 皇家建筑师协会 RIBA 名誉会员等 主要作品包括 [住吉的长屋] 获1979年度日本建筑学会赏 1983六 甲的集合住宅 获 1983 年日本文化设计奖 光的教 会 水的教会 1992年赛比利亚万国博览会日本政府 馆 2000年兵库县淡路梦舞台 2001年大阪府立狭山 池博物馆等等 他曾获得多项奖项 包括1985年获得 由芬兰建筑师协会颁发阿尔法 阿尔托奖 1989年度 法国建筑学院大奖 金奖 1 9 9 2 年获丹麦首届 Carlsberg 建筑奖 1993年获日本艺术院奖 1995年获 普利兹可 Pritzker 建筑大奖 1996年获日本高松宫 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 1997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 RIBA 金奖 2002年度美国建筑师协会 A.I.A 金奖 1997开始任教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
安藤是我最想采访而又最不急于去采访的一位建 筑家 因为我总有一种把最精彩的留到最后的想法 对 于安藤 我自以为相当了解 留日后我想方设法去看 他的作品 去听他的演讲 去读他的书 尤其是他在 1997年成为东京大学教授后2 使我有机会选修他的设 计课程 履修他的讲义 硕士毕业时 他还是我论文 的审查教官之一 可以说安藤是我学习生活中距我最 近的建筑家之一 但是每次和他交谈后 我总会有许 多新的发现 我所理解的安藤和面前真实的安藤似乎 还有很大的差别 这两者的差异使我突然变得不安 觉 得对安藤似乎所知甚少 带着心中的不安 我开始了 为期三天的安藤忠雄建筑之旅 更为了解开心中的疑 惑 我如约推开了安藤事务所的大门
高的创作上的自由度 它可以做成任何的形状
马 混凝土确实是种非常特殊的素材 它既是表 面又是背面 既可以是结构层又可以是装饰层 既非 常坚固又有非常自由的可塑性
安藤 是的 我想追求的是建筑的原型 那是一 种可以在人的身心里深深留下记忆的空间体验 因此 同时拥有外部和内部 表里如一的混凝土是唯一能创 造出这种近乎空间原型的建筑素材

10
万方数据
时代建筑 Time+Architecture 2002/3
12
8-14淡路岛梦舞台(Awaji Island Project)图片 淡路岛梦舞台 AWAJI-YUMEBUTAI 所在地 日本兵库县津名郡 设计者 安藤忠雄 设计期间 1993/04-1994/12 1995/10-1996/12 施工期间 1997/07-2000/03 基地面积 213930.00 m2 占地面积 38429.14m2 建筑面积 95078.04m2
8.从宾馆眺望梦舞台 右前方是大阪湾 摄影 小川重雄 9.建设前的淡路岛 因围海造田而大量开山 自然遭到破坏(摄影 安藤忠雄) 10.开发的场景 摄影 安藤忠雄 11.短短的几年绿树成荫(摄影 安藤忠雄) 12. 淡路岛梦舞台的总平面图 13. 从椭圆形广场仰视天空 (摄影 松冈满男) 14. 呈阶梯状的百花园(摄影 松冈满男)
1.安藤忠雄近影(摄影 闲野欣次) 2. 总平面图 S 1/1600 右下侧是原寺院 3. 荷花水池下寺院的平面图 S 1/1000 4. 僧侣们沿台阶而下 消失在荷花水池中(摄影 安藤忠雄) 5. 通往 西方净土 之路(摄影 安藤忠雄) 6. 从远处的山上眺望本福寺 (摄影 上田宏) 7. 满堂朱红的进香空间(摄影 上田宏)
把我们引向了 水御堂 突然间空间豁然开朗 眼前
安藤 当初选用混凝土 除了成本的原因外 更
一片洁白的碎卵石 和一片混凝土清水墙 在这么极 主要的是混凝土是20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材料之
端自然的环境中 混凝土墙和白色碎石提示了一个超 一 那时混凝土还没有广泛地被运用在建筑上 其表
越自然的异质空间的到来 进入混凝土墙面左侧的开 现的可能性还没有完全被开发之故
19
20
时代建筑 Time+Architecture 2002/3
么样的考虑在建筑中融入水的呢 矢野 在京都的 time ,s I 的作品中水的运用是
因为在基地周围有一条河流 如何把这条河结合到设 计中去 使它成为自己基地中一个有机的动态的组成 也许是最初的尝试吧 同样在美国的 Fort Worth 美 术馆]和[兵库县立美术馆]设计中 也出现了把自然的水 结合到建筑或者基地中的尝试 但是真正对于水有意 识的尝试大概可以追溯到 水的教会 当初该案是为 濑户内海的一个业主设计的 因为变故才很偶然地移 植到北海道 水也从自然的大海变成人工的水池 通过 实践我们发现建筑中水的管理和维护也不象想象中的 那样难 成本也比较低 由此才开始有意识的使用水
舞台 淡路岛是临近神户的一个小岛 景色极为清秀 希望能亲耳听到安藤的答案
和煦 虽然[本福寺]的照片我已经看过多次 但是当我
马 据说先生事务所开业初期 只有些小的住宅
身临其境时 仍被建筑所包含的气质所压倒 沿着旧 设计业务 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而选用了混凝土 那
寺院建筑间的石阶而上 一条夹在繁茂树荫中的小路 么为什么以后一直执著于使用混凝土呢
口 眼前是另一道弧形的混凝土墙 脚下依旧是白色
在多次实践中 我发现混凝土的表面肌理质感同
的碎卵石铺成的小路 它的尽端是另一片茂盛的树林 用纸和木建成的日本传统建筑中表面触感很相近 同
一片混凝土墙的两侧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 一侧是 时它又非常具有现代感 因为它兼具这两个特点 我
自然中的人工 另一侧则是人工中的自然 顺着混凝 比较喜欢混凝土 我一直认为只有通过身体的直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