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中的问题

合集下载

柯布西耶的城市思想

柯布西耶的城市思想

规划思想
功能理性主义 形式理性主义
贡献与争议
城市思想 实践影响 局限批判
四次旅行
思想基础
时代背景 考察研究 思想背景
考察研究
规划思想
功能理性主义 形式理性主义
前两个阶段的旅行经历使年轻的柯布西耶开始思考人类居住问题,而 在德国之旅中逐渐展开了对于城市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而东方之旅让 柯布转向对几何化形体的高度崇拜,进一步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旅行中对于所到城市与建筑的切身体会与感受让柯布西耶在第一时间 掌控了新时代的脉络,对于现代工业技术以及现代都市发展的洞察也 是极其敏锐的,从而很快成为新时代巨大变革的领航者。
贡献与争议
城市思想 实践影响 局限批判
应该说,这一时期的现代城市发展过程正是解决所有这些城市问题的过 程,而早期的拉展更多的是基于旧城区的改造进行的。
城市工业化与“工业城市”
思想基础
时代背景 考察研究 思想背景
时代背景
规划思想
功能理性主义 形式理性主义
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时代.城市规划体系和城市规划理论开始逐渐 成熟超来,城市规划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从简单的建筑学中独立 出来.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在众多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法国人托 尼.加尼耶(Tony Gamier)提出的“工业城市”规划理论是其 实践影响 局限批判
路网
思想基础
时代背景 考察研究 思想背景
功能理性主义
立体路网 重型货车——架空柱下的开放空间 里 其它机动车——架空柱支撑的高架 桥 架空路面在城市中形成一套独立、 完整、互不干扰的交通网,实现低 速交通、高速交通、超高速交通的 合理分开。在“现代城市”中.主 要的交通干道最终汇聚于城市中心 的中央车站
集中主义城市

论勒·柯布西埃理论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及其弊端讲解

论勒·柯布西埃理论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及其弊端讲解

城市管理学课程论文论勒·柯布西埃理论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及其弊端学生姓名 :小组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摘要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建设,城市规划体系和城市规划理论开始逐渐成熟起来,勒·柯布西埃无疑是一位超越时代的建筑大师,他的理论至今还对城市的建设规划之路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

当勒·柯布西埃遇上中国的现代城市规划,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文主要讲述探讨了柯布西埃的城市规划理论在中国城市规划中有哪些具体体现,以及其在运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局限性。

关键词:勒·柯布西埃;城市规划理论;中国城市规划;体现;局限性Abstract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ustrial era, the urban planning system and urban planning theory gradually mature and Le Corbusier is undoubtedly a beyond the building great master of The Times, his theory is still planning on construction of city road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When Le Corbusier in China's modern urban planning, what will happe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Le Corbusier's theory of urban planning in urban planning in China, what are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and the limitations of its shown in the process of using.Key words:Le Corbusier;The urban planning theory; China's urban planning; Reflect; limitations目录摘要................................................. I Abstract ............................................... II一、勒·柯布西埃理论简介 ............................. - 1 -二、柯布西埃理论在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应用背景.......... - 1 -三、柯布西埃理论在中国的具体体现 ..................... - 2 -四、柯布西埃理论在中国实践下的局限性.................. - 4 -五、总结............................................. - 5 - 参考文献:........................................... - 6 -广东金融学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日本著名建筑师和城市师丹下健三提出的城市轴 理论基本构思有以下三点:
1、变封闭型单中心城市结构为开放型多中心城 市结构; 2、变向心式同心圆城市发展模式为环形交通轴 城市发展模式; 3、城市摆
1、定义和引言 2、城市的四大活动 3、居住时城市的第一活动 4、工作 5、游憩 6、交通 7、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 8、总结
在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影响下,以青年建筑 师大高正人、稹文彦、菊竹清训、黑川纪章以及评 论家川添登为核心,于1960年前后形成的建筑创作 组织。他们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 张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那种把城市 和建筑看成固定地、自然地进化的观点。认为城市 和建筑不是静止的,它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是一个 动态过程。应该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时间的因素, 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Cycle),在周期长的因素上, 装置可动的、周期短的因素。1966年,丹下健三完 成了山梨县文化会馆。它较为全面地体现了新陈代 谢派的观点。
“秩序是每一个活动的钥匙;感性是
每一个行动的指引。在混乱中出现纯 净的形。它带来力量,安定人心,又 能使美具体化。这样,人的心智并没 有白费,他以适当的工具去创造了秩 序。”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 典开会,会议制定了《城市规划大 纲》、后来该大纲被称之为《雅典 宪章》。
宪章共分为八个方面
勒· 柯布西耶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雅
典宪章》 日本“新陈代谢”学派
20世纪上半叶,一些人提出各种“城市分散” 的理论。然而柯布西耶主张依靠现代技术力量, 从规划着眼,技术着手,来充分利用和改善城 市有限空间。
柯布西耶的理论也被称作“城市集中主义”, 其表现在两部著作中:

柯布西耶理论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影响

柯布西耶理论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影响

耶建筑思想向着表现主义、后现代的转变。

(二)柯布西耶理论简介勒·柯布西耶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学家,而且他又是一个城市规划专家,他从事了大量城市规划的研究和设计,代表作品有印度昌迪加尔规划等。

在城市规划方面他的主要设计的建筑有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赛公寓、朗香教堂、巴黎改建规划、昌加尔新城等。

1931年,柯布西耶参加莫斯科苏维埃宫建筑方案竞赛,作品由于不是古典式样而落选。

1933年参加比利时安特卫普50万人城市规划又落选,被评为"癫狂胡涂的作品",其实是由于突出强调新时代科技的作用。

此后,他1938年为南美、1958年为西柏林的一些规划都无实现可能。

柯布西耶认为现代建筑的基本模式有六条基本原则:底层的独立支柱,而不是传统的墙承重结构;建筑下部架空,形成建筑的六个面,而不是传统的五个面;屋顶不但是平顶,而且设计为屋顶平台,作为花园;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横向带形窗。

二、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基本概述(一)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人为了适应环境、改善城市环境而创造的介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场所,是现代人生存与行为的场所。

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建筑布局,合理安排各项工程建设,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区域、文化区域、医疗区域等,最终为城市的人们提供舒适的、和谐的、优美的、便捷的居住、工作、学习、交通、娱乐、医疗等环境。

城市规划是一项以政府为主导,以民生为导向的政策性城市建设的发展蓝图。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现代城市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应结合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等布置城市体系,合理利用土地,作好环境的测评,保证环境优美,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和发展,达到"骨、肉"协调。

因此,在具体规划设计时,应尊重区域内土地和环境的自然属性,全面考虑建筑内外环境及周围环境的各种关系。

浅析勒·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浅析勒·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浅析勒·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摘要现代城市理论是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提出的一种城市规划设想方案。

柯布西耶根据城市发展的历史和对巴黎市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个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设想方案。

其又于1925年提出巴黎“瓦赞规划”,但未能实施。

1951年他的现代城市设想终于在印度昌迪加尔得以实现。

关键词现代城市;城市设想;城市观;城市规划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世界在物质规划层面集中形成了几个伟大的城市构想和实践,其中法国人柯布西耶提出的以新建筑运动为基础的“现代城市”理论,逐步形成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写入了《雅典宪章》,成为资本主义社会近代规划学科的重要内容,至今有着深远影响。

1 现代城市设想柯布西耶通过对20世纪初的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社会问题的关注、思考和研究,提出关于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设想,即“现代城市”理想。

他希望,通过对现存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柯布西耶主张关于城市改造的4个原则是:减少市中心的拥堵、提高市中心的密度、增加交通运输的方式、增加城市的植被绿化。

基于这些最基本的原则,柯布西耶以巴黎市中心为实例进行了300万人的“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

对于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而言,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 柯布西耶的城市观柯布西耶认为从中古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包括巴黎在内,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彻底改造。

改造城市的基本原则是:城市按功能分成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中心商业区等。

城市中心地区向高空发展,建造摩天楼以降低城市的建筑密度。

他提出建筑物用地面积应该只占城市用地的5%,其余95%均为开阔地,布置公园和运动场,使建筑物处在开阔绿地的围绕之中。

他认为城市道路系统应根据运输功能和车行速度分类设计,以适应各种交通的需要。

他主张采用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采用高架、地下等多层的交通系统,以获得较高运输效率;各种工程管线布置在多层道路内部。

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中的问题

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中的问题

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启发一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柯布西耶是上个世纪伟大的建筑大师,他的机械美学为人所津津乐道,但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师,他在当代城市规划建筑上也有伟大的贡献。

他曾提出过关于城市规划的观点。

我们可以把他总结成四点:第一:他认为传统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有功能老朽.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第二:关于拥挤问题可用提高密度的方法解决.第三: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第四:他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且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总之他就是认为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二柯布西耶的伏埃森规划1925年他做了巴黎中心区的改建设计,即伏埃森规划。

他设计了16幢60层供国际总部大厦等使用的高塔。

地面完全开放,可自由地布置高速道路和公园、咖啡馆等.这样使空间从四面八方展开去。

概括一下他对巴黎规划的总体思路,其内容为将城市分为三个区:中心区、商业区、行政区。

在他看来,城市需要建高楼,高楼之间建绿地,这套建筑空间理论中带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色彩。

但这个巴黎方案并没有被采用.现有一个问题提出来了,为什么这个方案未被采纳?我们先看这个规划,它还是提倡城市集中发展,我们知道那个时代分散主义思想盛行,尤其是霍华得的田园城市在欧洲影响很大,而且当时巴黎城市地区无限膨胀,中心城用地紧张,人口过度膨胀,为了解决这个困局,巴黎当局偏向分散的规划理念,认为城市应该一步一步分离,城市中心功能应被进行分担.此时,由田园城市理念发展而成的卫星城更符合这个思想。

因为卫星城的作用就是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解决城市人口膨胀问题.所以不可避免的这个规划未被采纳。

三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发要知道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就得从我国规划国情出发来探讨我国将来的规划怎么走。

现代主义建筑勒柯布西耶的设计哲学

现代主义建筑勒柯布西耶的设计哲学

现代主义建筑勒柯布西耶的设计哲学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是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设计哲学对当代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勒·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和他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贡献。

一、简介勒·柯布西耶,全名夏尔·埃德范·德雷尔·勒·柯布西耶(Charles-Edouard Jeanneret-Gris),生于1887年,是瑞士出生的法国建筑师、城市规划师、设计师和作家。

他的设计理念主张以功能和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几何形式和比例的精确性,同时追求人类居住环境的宜居性。

二、五点原则勒·柯布西耶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所提出的“五点原则”中。

这五个原则分别是:1. Pilotis(支柱):勒·柯布西耶主张建筑应悬挑于地面,由支柱承担重量。

这样可以增加建筑的通风性和开放性,使地面空间得到最大的利用。

2. Free Plan(自由平面):勒·柯布西耶主张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应该自由灵活,不受结构的限制。

他使用混凝土梁和柱来支撑楼板,从而实现了内部空间的自由度。

3. Free Facade(自由立面):勒·柯布西耶认为建筑的立面应该摆脱传统的装饰,追求简单、纯粹和功能性,使建筑表达其内在的结构和功能。

4. Ribbon Windows(带状窗户):勒·柯布西耶提出建筑应采用连续的带状窗户,使室内充分获得自然光线和视野,实现与室外环境的融合。

5. Roof Garden(屋顶花园):勒·柯布西耶主张将屋顶用于绿化和休闲空间,以扩大城市的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三、功能主义勒·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以功能主义为中心,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他认为建筑是为人类服务的,应该满足人们居住和工作的需求。

他的设计理念强调建筑的灵活性和可变性,以适应不同人群和不同需求的变化。

城市规划原理—柯布西耶-集中主义精选全文

城市规划原理—柯布西耶-集中主义精选全文
道路系统象征“骨架”;城市的建筑 组群好似“肌肉”绿地系统象征城市 的呼吸系统“肺脏”。
城市道路按照不同功能分为从快速道路到居住区内的支路共7个等级, 横向干道和纵向干道形成直角正交的棋盘状道路系统。此外,全城还有 一个安排在绿地系统中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交通系统。
由城市干道网划分成的矩形街区,每块面积约为100公顷 (800×1200米),按邻里单位的概念进行规划,居住人口各为 5000~20000人。邻里单位内的商业布局模仿东方古老的街道集 市,横贯邻里单位。邻里单位中间与绿带相结合,设置纵向道路, 绿带中布置小学、幼儿园和各种活动场地。
勒·柯布西耶把首府的行政中心当 作城市的“大脑”。主要建筑有议会 大厦、邦首长官邸、高级法院等,布 置在山麓下全城顶端,可俯视全城。
博物馆、图书馆等作为城市的“神 经中枢”位于大脑附近,地处风景区。
全城商业中心设在作为城市纵横轴 线的主干道的交叉处,象征城市的 “心脏”。
大学区位于城市西北侧,好似“右 手”;工业区位于城市东南侧,好似 “左手”。城市的供水、供电、通信 系统象征“血管神经系统”;
TEXT 01 TEXT 02 他的思考 TEXT 04 TEXT 05 TEXT 06 TEXT 07
一、传统的城市已出现功 能性的老朽。 二、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 高密度来解决。 三、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 密度分布。 四、新型的、高效率的城 市交通系统
TEXT 01 TEXT 02 TEXT 03 规划观点 TEXT 05 TEXT 06 TEXT 07
Thank you
集中城市主义
项目
内容
特点
居住模式
共同核心思想
《明日的城市》 柯布西耶1922年发表
集权中心
伏埃森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启发
一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
柯布西耶是上个世纪伟大的建筑大师,他的机械美学为人所津津乐道,但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师,他在当代城市规划建筑上也有伟大的贡献。

他曾提出过关于城市规划的观点。

我们可以把他总结成四点:
第一:他认为传统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有功能老朽。

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

第二:关于拥挤问题可用提高密度的方法解决。

第三: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第四:他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且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总之他就是认为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二柯布西耶的伏埃森规划
1925年他做了巴黎中心区的改建设计,即伏埃森规划。

他设计了16幢60层供国际总部大厦等使用的高塔。

地面完全开放,可自由地布置高速道路和公园、咖啡馆等。

这样使空间从四面八方展开去。

概括一下他对巴黎规划的总体思路,其内容为将城市分为三个区:中心区、商业区、行政区。

在他看来,城市需要建高楼,高楼之间建绿地,这套建筑空间理论中带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色彩。

但这个巴黎方案并没有被采用。

现有一个问题提出来了,为什么这个方案未被采纳?
我们先看这个规划,它还是提倡城市集中发展,我们知道那个时代分散主义思想盛行,尤其是霍华得的田园城市在欧洲影响很大,而且当时巴黎城市地区无限膨胀,中心城用地紧张,人口过度膨胀,为了解决这个困局,巴黎当局偏向分散的规划理念,认为城市应该一步一步分离,城市中心功能应被进行分担。

此时,由田园城市理念发展而成的卫星城更符合这个思想。

因为卫星城的作用就是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解决城市人口膨胀问题。

所以不可避免的这个规划未被采纳。

三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发
要知道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就得从我国规划国情出发来探讨我国将来的规划怎么走。

我们知道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我国曾长期沦为不同宗主国的殖民地,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产业革命对我国城市发展的推动力很小。

解放后,我国长期推行传统计划体制,其旧城仍不同程度地反映出计划分配、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城市结构特点。

我国真正意义的产业革命(相当于英国18世纪的产业革命)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目前尚处于城市化的初步发展阶段。

因此,中国城市更新具有其独特的历史。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更新有着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解放初期直至70年代,我国为摆脱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状况,依靠自力更生,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经济,城市建设在“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城市建设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方针指导下,一直以生产性建设为主,建设重点在于发展工业生产,项目集中于城市新区。

由于当时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城市问题太多,而且能力十分有限,对旧城的政策只能是“充分利用,逐步改造”。

所谓旧城改造主要是着眼于改造棚户和
危房简屋,同时增添一些最基本的市政设施,以解决居民的卫生、安全、合理分居等最基本的生活问题。

交通方面限于拓宽打通少数道路。

旧城区整体上维持现状,未进行实质性的更新改造。

进入70年代后期,旧城改造的重点转向还清30年来生活设施的欠账,解决城市职工住房成为突出的问题,并开始重视修建住宅。

那时建设用地大多仍选择在城市新区,旧城区主要实行填空补实。

当时由于管理体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环境观念淡薄,建设项目存在各自为政、标准偏低、配套不全、绿地受侵占、历史文化环境遭破坏等问题。

市中心地段由于人口密集,建筑密度较高,一般改造时都无力问津。

因此,城市建设的形态出现外围建筑新、质量好、层数高,而中心区则普遍较为陈旧、建筑质量差,呈现出与城市正常发展规律相违背的反常状态。

总观建国后30年内,我国旧城改造规划总的思想在于充分利用旧城,更新改造对象主要为旧城居住区和环境恶劣地区。

旧城改造工作特点是依靠国家投资,资金匮乏,改造速度缓慢,标准较低。

管理方面条块分割,设施配套不全。

因此旧城改造一直处于一种起步维艰的状态,城市结构形态未出现大的质的变化。

由于填空补实,见缝插针,市内兴办街道工厂,旧城建设量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旧城环境恶化,亦为以后的更新改造工作留下了许多隐患。

这些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致使中国目前的旧城交织存在着结构性衰退、功能性衰退和物质性老化等严重问题,与目前中国城市发展呈现高速增长和高速变化的趋势形成强烈反差,出现严重的滞后。

从某种程度上,中国城市更新面临的任务较之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更新要更为复杂和严竣。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城市更新改造以空前规模与速度展开,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这种态势的出现,决非偶然,有其客观背景和条件。

首先是旧城区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建筑质量和环境质量都十分低下,再加上人口密度的增加,旧城区基础设施潜力已经挖尽,难以适应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

其次,许多城市新区可供开发的用地越来越少,迫使人们将眼光转向旧城区。

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土地的有偿使用,房地产业的发展,住房的商品化,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及大量外资的引进,使得旧城区获得新的改造动力和契机,从而推动了城市更新的发展。

但伴随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用地结构转换,人口结构变迁,传统的居住文化圈被冲破,而新居住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由此而来的则是文化心理失衡,社区结构衰落,原有社区秩序的稳定和安宁受到威胁。

在市场经济中,城市再开发基于利益动机。

发展到现在我们从中不难发现我国城市发展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土地配置低效率日益突出、住宅拥挤和房屋破旧仍十分严重、基础设施滞后和不足与日俱增、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丧失有所加重,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过高,带来新的城市环境恶化,兴建高层建筑,片面提高容积率等方面。

于是迫使人们寻找根治城市脖的良方,疏散城市功能、降低城市密度,在很长时间成为多方认同的方向。

但我个人从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到启发,决得城市还是紧凑发展较好,但和他提出的城市集聚有所不同。

针对这个想法我们可以纵向比较。

在上世纪中叶的美国,出现了因过度疏散而使城市郊区化的现象。

其西部的洛杉矶、菲尼克斯、图桑等,整个城市如同一个大郊区,像撒哈拉沙漠般低密度蔓延,没有一个准确的市中心概念,汽车能开到哪里,城市就扩张到哪里,低密度的城市配上宽阔的道路,使得车辆飞驰,公共交通成为血本无归的营生。

这样的城市需要超量的能耗维持,人们成为小汽车的奴隶,人性化的都市生活不复存在。

而我们应将多样性视为城市活力之源,推动城市功能的混合使用;历史文化保护对增进社会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低租金的老建筑是城市多样性的孵化器;应建设宜人的适合步行的街区,唤醒人们对街道生活的感觉,多对“老都市”格外温存,辅以公共交通政策及
必要的市政改良。

全面启动旧城更新改造,避免重蹈美国城市发展的覆辙。

这可谓借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的壳,重塑其主要内涵来指导我国城市规划。

当然我不完全否定城市的有机疏散,只是要保证老城区足够的向心力与集聚度,以便在老城区开发宜人环境,发展节能型城市。

可是这样还不够,不管是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还是我的一点看法都停留于城市物质层面,我们还得挖掘,即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将顺应世界趋向,逐步由原来的“二、三、一”模式转向“三、二、一”模式,处于城市中心的旧城区,作为黄金地段。

另外柯布西耶认为城市是机器的理念对我们更进一步发现我国城市问题也有启发。

我们知道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认为机器有磨损,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种,那作为机器的城市是否也如此呢?我认为是的。

通常情况,人们可以将城市更新理解为物质性改造和物质磨损的补偿,如房屋的修缮、改建与重建,道路的拓宽与修建等。

实际上,城市更新有着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城市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

城市更新与城市发展相伴而随,往往作为城市自我调节机制存在于城市发展之中,其积极意义在于阻止城市衰退,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衰退不仅仅表现为物质性老化,在科学技术和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城市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衰退更多的则反映为功能性和结构性衰退,这是一种相对衰退,是无形磨损。

城市结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一般情况,常常有一种维持原来内部组织系统的秩序和相应关系的趋向。

随着城市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迁,要求城市功能、结构和布局随之变化,但由于城市发展惯性的作用,城市内部组织系统的变化调适往往滞后于发展变化,导致功能性和结构性衰退。

因此,现代城市更新的动因首先不在于有形磨损,更多的主要在于无形磨损,有形磨损的速度往往落后于城市不断增长的需要,而后者恰恰直接决定着是否有必要对旧城进行更新改造。

总的来说,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对指导我国的城市规划有启发作用,但具体操作还得综合考虑去实施。

也就是说从长远角度看,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基本不能适应我国国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