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基础》习题解析

合集下载

(完整版)数据通信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数据通信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1、以下哪一些不属于网络资源( CA、硬件资源B、软件资源C、人力资源D、数据资源2、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称为( AA、I SOB、O SIC、ICPD、ISP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In ternet的应用(CA、电子商务B、信息发布C、过程控制D、电子邮件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网络设备( DA、双绞线B、网卡C、集线器D、网络操作系统5、网络作用范围大约在几十至及千千米又称为远程网的网络为( DA、局域网B、城域网C、广域网D、以上都不是6、大部分的局域网都是采用以太网网卡,则其拓扑结构为( AA、星型B、环型C、总线型D、网型7、在数据传输中,DTE是指(AA、数据终端设备B、数据传输率C、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数据通信方式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数据线路的通信方式( DA、单工通信B、半双工通信C、全双工通信D、无线通信9、数据传输方式不包括( DA、基带传输B、频带传输C、宽带传输D、并行传输10、数据传输中,传输延迟最小的是( AA、信元交换B、分组交换C、电路交换D、报文交换11、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是( DA 、信号传输系统B、电信号传输系统C、模拟信号系统D、数据通信系统12、在数据传输中,需要建立连接的是( DA、电路交换B、信元交换C、报文交换D、数据报交换13、在ISO/OSI中,网络层属于(CA 、第一层B、第二层C、第三层D、第四层14、OSI 参考模型中,完成差错报告,网络拓扑结构和流量控制功能的是( AA、网络层B 、传输层C、数据链路层D、物理层15、IEEE802工程标准中的802.3协议是(CA、令牌总线B、局域网的互联标准C、局域网的令牌环网标准D、局域网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标准16、16 BASE-T通常是指(DA、粗缆B、细缆C、双绞线D、以太网17、ATM 数据传输单元是信元,长度为( DA、48B、72C、8D、5318、以下哪个协议是传输层协议( AA、UDPB、TDCC、T DPD、U TP19、帧中继是由( C 发展而来的。

最新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习题与答案

最新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习题与答案一、判断题1.(√)计算机中的信息都是用数字形式来表示的。

2.(√)信道容量是指信道传输信息的最大能力,通常用信息速率来表示,单位时间内传送的比特数越多,表示信道容量越大。

3.(×)波特率是指信息传输的错误率,是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衡量传输可靠性的指标。

4.(×)在单信道总线型网络中,带宽=信道容量×传输效率。

5.(√)在共享信道型的局域网中,信号的传播延迟或时延的大小与采用哪种网络技术有很大关系。

6.(√)DTE是指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设备,是数据通信系统的信源和住宿。

7.(√)DCE是数据通信设备,是介于数据终端设备与传输介质之间的设备。

8.(×)Modem属于DTE。

9.(√)在单工通信的两个节点中,其中一端只能作为发送端发送数据不能接收数据,另一端只能接收数据不能发送数据。

10.(√)在半双工通信的双方可以交替地发送和接收信息,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只需要一条传输线路即可。

11.(×)在全双工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进行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只需要一条传输线路即可。

12.(√)在局域网中,主要采用的是基带数据传输方式。

13.(√)信道带宽的单位是赫兹。

14.(×)数据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中的信道容量=吞吐量×传输效率。

15.(×)比特率和波特率是两个相同的概念。

16.(√)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传输速率不同。

17.(√)分组交换是以长度受到限制的报文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交换的。

18.(√)电路交换有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和拆除连接三个通信过程。

19.(√)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线路利用率高,但实时性差。

20.(√)ATM(即异步传输模式)是一种广域网主干线常采用的技术。

21.(√)数据传输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信道内传输的信息量,即比特率。

22.(×)使用调制解调器进行网络数据传输称为基带传输。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综合练习题附解析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综合练习题附解析答案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这一术语表示( )。

A.信道通过的信号频率范围B.数据传输的速率C.计算机位数D.CPU主频2.信息可以进行双向传输,但同一时刻只限于一个方向传输的通信方式是( )。

A.单工通信B.半双工通信C.双工通信D.基带通信3.在Internet中,各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采用( )。

A.分组交换B.线路交换C.报文交换D.电子邮件4.衡量网络上传输速率的单位是bps,其含义是( )。

A.数据每秒传送多少千米B.数据每秒传送多少米C.每秒传送多少个比特D.每秒传送多少个数据位5.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指标是( )。

A.误码率B.传输率C.频带利用率D.bps6.目前在广域网中主要采用计算机的( )技术进行计算机的通信。

A.电路交换B.频分复用C.分组交换D.时分复用7.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 )。

A.实时性好但线路利用率低B.线路利用率和实时性均差C.实时性好且线路利用率高D.线路利用率高但实时性差8.计算机通信中的线路复用技术包括( )技术。

A.调制解调器B.交换和传输C.频分多路和时分多路D.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9.基带就是电信号所固有的基本频率,当利用数据传输系统直接传输基带信号时,则称之( )。

A.调制B.解调C.基带传输D.频带传输10.衡量网络上数据传输率的单位是每秒传送多少个比特,记为( )。

A.bpsB.OSIC.ModemD.TCP/IP11.表示数据传输有效性的指标是( )。

A.误码率B.传输速率C.信道D.频带利用率12.传输速率的单位是bps,其含义是( )。

A.Bytes per secondB.bits per secondC.Baud per secondD.Billion per second13.以下()方法是减少差错的最根本方法。

A.提高线路质量B.采用屏蔽C.选择合理的编码方式D.差错检查14电话交换系统采用的是( )交换技术。

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参考答案(可编辑)

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参考答案(可编辑)

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参考答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讲(1)通信基本概念利用电磁波通信的历史分为哪几个阶段,标志每个阶段开始的技术或成果是什么?对每个阶段各列举三个重要的贡献。

解答通信历史的划分有着不同的方法。

有人把利用电磁波通信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

通信初级阶段该阶段始于摩尔斯发明电报的19世纪30年代,奠定了通信技术的发展基础。

19世纪70年代,贝尔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电话机。

使电磁波不仅可传输文字,还可传输语音,加快了通信发展进程,丰富了通信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电话通信网络不断演变,是今天语音通信乃至数据通信的重要基础设施。

1864年麦克斯韦创立了电磁辐射理论,并被同时代的赫兹加以证明,促成马可尼在19世纪末发明出简单的无线电收发信设备,开创了无线电通信事业。

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微波及卫星通信、蜂窝电话等正是在此基础上得到发明和应用。

近代通信阶段1948年香农提出了信息论, 建立了通信统计理论,标志着近代通信的开始。

从1958年发射了人类的第一颗通信卫星起,各种轨道和各种用途的卫星相继问世。

为全球性通信尤其是移动通信提供了便利。

数据通信业务的开展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现代通信阶段该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通信逐步向数字化演进。

公用数字通信业务的展开,计算机网络技术长足进步(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局域网的问世与普及,Internet的广泛应用),移动通信大众化是这个阶段的主要成就。

根据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的不同,通信卫星可分为哪几类?试述各类的特征和主要特点。

解答人造地球卫星根据相对于地球的运行轨迹分为以下几种。

同步地球轨道卫星 (GEO)运行于近赤道的轨道上,通常高度约36000千米,因与地球自转同步,因此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所以也称为固定卫星系统,原理上最少三颗卫星可实现全球通信。

通信需要大功率的发射装置,其接收装置体积也较大。

主要用于语音和较低速率的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基础》习题解析

《数据通信基础》习题解析

《数据通信基础》习题解析第二周《数据通信基础》单元测验一、选择题1、通信链路的传信速率为4800b/s, 采用八电平传输,则其传码速率为()A.1600波特B.600波特C.4800波特D.1200波特解析:A、根据传信速率和传码速率在数值上的关系即可求出,有的同学常犯的错误是把关系弄反了,在数值上,传信速率一般是大于等于传码速率。

2、9600bit/s的线路上,进行一小时的连续传输,测试结果为有150比特的差错,问该数据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是()A.8.68*10-6B.8.68 *10-2C. 4.34 *10-2D.4.34*10-6解析:D、先计算出一小时内总共传送的比特数,然后再计算出出错的150比特占整个的比例就可以了。

3、CRC循环冗余码中,若生成多项式对应的二进制序列是10011,则该生成多项式是()解析: B4、对于带宽为3kHz的无噪声信道,假设信道中每个码元信号的可能状态数为16,则该信道所能支持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可达()A.48KbpsB.24KbpsC.12KbpsD.96Kbps解析:B、题目中实际上要求的是无噪声情况下的信道容量,由奈氏定理可以得到该答案。

5、CDMA系统中使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A.码分复用B.频分复用C.波分复用D.时分复用解析:A、CDMA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它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

CDMA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码片序列)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

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码片序列),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换成原来的数据。

6、波特率指的是()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B.每秒钟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C.每秒钟可能发生的信号变化的次数D每秒传输的比特解析:B、单位是波特(Baud),在传输时通常用某种信号脉冲来表示一个0、1或几个0、1的组合。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习题加答案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习题加答案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一、CCADA ABCBA二、AC\ABCD\ABCD\AC\ABCD\ABC\AC\ABCD\ABC\ABC三、1、数据通信 2、信息 3、数据 4 、信号5、数字模拟数字模拟6、发送设备传输设备接收设备7、比特率8、波特率9、带宽 10、信道容量11、误码率 12、吞吐量 13、串行传输 14、并行传输 15、同步 16 异步 17、单工 18、半双工 19、全双工20、电路报文分组 21、电路建立数据传输拆除电路 22、报文交换存储-转发 23、分组交换24、数据报方式虚电路方式 25、多路复用26、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一、单项选择题1.单工通信就是指( )。

A.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B.通信双方都能收、发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C.信息只能单方向发送的工作方式D.通信双方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2.数据通信的信道包括( )。

A.模拟信道B.数字信道C.模拟信道与数字信道D.同步信道与异步信道3.双工通信就是指( )。

A.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B.通信双方都能收、发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C.信息只能单方向发送的工作方式D.通信双方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4.半双工通信就是指( )。

A.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B.通信双方都能收、发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C.信息只能单方向发送的工作方式D.通信双方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5.完整的通信系统就是由( )构成。

A.信源、变换器、信道、反变换器、信宿B.信源、变换器、信道、信宿C.信源、变换器、反变换器、信宿D.变换器、信道、反变换器、信宿6.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 )构成。

A.移动台、基地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接的中继线B.移动台、基地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C.移动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接的中继线D.移动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接的中继线7.无线寻呼就是( )。

数据通信基础习题及答案

数据通信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按使用的传输介质划分,信道可以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_两类。

(2)按允许通过的信号类型划分,信道可以分为一模拟信道_和_数字信道_两类。

(3)按数据传输的方向和时序关系分类,信道可以分为—单工信道_、—半双工信道_和_全双工信道—三类。

(4)按传输信号频谱分类,信道可以分为—基带信道—和—频带信道—两类。

(5)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有_码元速率_、_信息速率_、—误比特率一、—误码率一、_可靠度_、一频带利用率_和_通信建立时间—。

(6)常用的数字传输系统的标准有—T1—和_E1_。

(7)按同步方式划分,交换可以分为(同步交换)和(异步交换)两种类型。

(8)按差错控制的方式划分,交换可以分为(分组交换)和(快速分组交换)两种类型。

(9)按存储转发的信息单位划分,交换可以分为(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类型。

(10)按占用信道的方式划分,交换可以分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类型。

(11)按交换的信号类型划分,交换可以分为(数字交换)和(模拟交换)两种类型。

(12)按信号分割方式划分,信道共享技术分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四种类型。

(13)按接入信道的方式划分,信道共享技术分为(集中器接入)和(多点接入)两种类型。

(14)按共事策略的实施时间划分,信道共孕技术分为(静态复用)和(动态接入)两种类型。

(15)采用交换技术的汁算机通信网络的核心设备是(结点交换机/路山器)。

二、名词解释信息: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信息就是对消息解除不确定度。

通常把信息理解成所关注的目标对象的特定知识。

数据:数据是对所关注对象进行观察所得到的结果或某个事实的结果。

信号:信号是通信系统实际处理的具体对象。

基带、基带传输:在电磁波的傅利叶级数表示中,从零开始并覆盖了信号的主要能量表现的那段频率范围称为基本频带,简称基带。

在信道中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传输模式称为基带传输。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习题(加答案)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习题(加答案)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一、CCADA ABCBA二、AC\ABCD\ABCD\AC\ABCD\ABC\AC\ABCD\ABC\ABC三、1、数据通信 2、信息 3、数据 4 、信号5、数字模拟数字模拟6、发送设备传输设备接收设备7、比特率8、波特率9、带宽 10、信道容量11、误码率 12、吞吐量 13、串行传输 14、并行传输 15、同步 16 异步 17、单工 18、半双工 19、全双工20、电路报文分组 21、电路建立数据传输拆除电路 22、报文交换存储-转发 23、分组交换24、数据报方式虚电路方式 25、多路复用26、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一、单项选择题1.单工通信是指()。

A.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B.通信双方都能收、发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C.信息只能单方向发送的工作方式D.通信双方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2.数据通信的信道包括()。

A.模拟信道B.数字信道C.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D.同步信道和异步信道3.双工通信是指()。

A.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B.通信双方都能收、发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C.信息只能单方向发送的工作方式D.通信双方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4.半双工通信是指()。

A.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B.通信双方都能收、发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C.信息只能单方向发送的工作方式D.通信双方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5.完整的通信系统是由()构成。

A.信源、变换器、信道、反变换器、信宿B.信源、变换器、信道、信宿C.信源、变换器、反变换器、信宿D.变换器、信道、反变换器、信宿6.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构成。

A.移动台、基地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接的中继线B.移动台、基地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C.移动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接的中继线D.移动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接的中继线7.无线寻呼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周《数据通信基础》单元测验
一、选择题
1、通信链路的传信速率为4800b/s, 采用八电平传输,则其传码速率为()
A.1600波特
B.600波特
C.4800波特
D.1200波特
解析: A、根据传信速率和传码速率在数值上的关系即可求出,有的同学常犯的错误是把关系弄反了,在数值上,传信速率一般是大于等于传码速率。

2、9600bit/s的线路上,进行一小时的连续传输,测试结果为有150比特的差错,问该数据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是()
A.8.68*10-6
B.8.68 *10-2
C. 4.34 *10-2
D.4.34*10-6
解析: D、先计算出一小时内总共传送的比特数,然后再计算出出错的150比特占整个的比例就可以了。

3、CRC循环冗余码中,若生成多项式对应的二进制序列是10011,则该生成多项式是()
解析: B
4、对于带宽为3kHz的无噪声信道,假设信道中每个码元信号的可能状态数为16,则该信道所能支持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可达()
A.48Kbps
B.24Kbps
C.12Kbps
D.96Kbps
解析:B、题目中实际上要求的是无噪声情况下的信道容量,由奈氏定理可以得到该答案。

5、CDMA系统中使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
A.码分复用
B.频分复用
C.波分复用
D.时分复用
解析:A、CDMA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它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

CDMA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码片序列)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

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码片序列),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换成原来的数据。

6、波特率指的是()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钟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
C.每秒钟可能发生的信号变化的次数D每秒传输的比特
解析:B、单位是波特(Baud),在传输时通常用某种信号脉冲来表示一个0、1或几个0、1的组合。

这种携带数据信息的信号脉冲称为信号码元。

信号变化的次数不对,是因为连续传输多个相同的码元,信号不变。

7、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信道数据传输速率的是()
A.信噪比
B.调制速率
C.信号传播速度
D.带宽
解析:C、一方面,根据求信道容量的公式中可以判断出来;另外一方面,信号传播速度影响的是只是传播时延的大小。

8、假设一个CDMA 通信系统中,某站点被分配的码片序列为00011011,则当它发送了比特“0”的时候,实际在信道上传输的数据序列是()
A. 11100100
B. 11100110
C. 11100101
D. 10000100
解析:A 因为在一个CDMA系统中,每个站点被指定一个唯一的m比特代码或码片序列(chip squence)。

当发送比特1时,站点送出的是码片序列,若发送比特0时,站点送出的是该码片序列的反码。

9、若信息位是1101011,若采用偶校验,则所对应的监督位是()
A. 11
B. 10
C. 1
D. 0
解析: C.偶校验是指包括监督位在内,1的个数是偶数个,目前信息位中是奇数个1,所以监督位为1。

10、在通信之前,需要在收发双方之间建立物理连接的交换方式是()
A.电路交换
B.分组交换
C.存储转发交换
D.报文交换
解析: A电路交换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交换方式,在通信之前,需要在收发双方之间建立一条物理连接。

所谓的物理连接,是指这条连接所涉及的线路资源是由收发双方所独享,即使某段线路资源是空闲的,在连接被释放之前,其他用户也无权使用。

11、与多模光纤相比,单模光纤的主要特点是()
A.传输距离短、成本低、芯线细
B.传输距离长、成本高、芯线细
C.传输距离短、成本低、芯线粗
D.传输距离长、成本高、芯线粗
解析: B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纤芯直径很细,光源是激光,带宽很宽,可以长距离传输,价格也更高一些。

多模光纤光源是LED,传输距离相对较短。

12、与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最大的缺点是()
A.控制开销高
B.不能实现速率转换
C.不能满足实时应用要求
D.不能实现链路共享
解析:C、与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最大的缺点也就是电路交换最大的优点,就是实时性的问题,相比电路交换来说,分组交换的时延要大。

13、下列传输介质中,误码率最低的是()
A.微波
B.双绞线
C.同轴电缆
D.光纤
解析:D光纤不受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等影响,即使在同一光缆中,各光纤间几乎没有干扰。

14、若某通信链路的传信速率为2400b/s, 采用四电平传输,则传码速率为
A.600波特
B.1200波特
C.4800波特
D.9600波特
解析:B
15、假设带宽为3KHz的模拟信道中只存在高斯白噪声,信噪比是20dB,则该信道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是
A.19.98 kbit/s
B.12.97kbit/s
C.6kbit/s
D.3kbit/s
解析:A 考查知识点1、对信道容量的概念理解即传道信息的最大能力。

2、基本公式的参数理解,信噪比值与信噪比的关系即20dB=10log10S/N 3、对数函数由log10S/N =2求得S/N=100,4、基本进制运算的估算。

B=3* log2(100+1) log264=6 log2128=7 得出估值为19.98 kbit/s
16.报文的内容不按顺序到达目的结点的是()方式。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虚电路交换
D.数据报交换
解析:D 只有分组交换因为把报文分割成若干小的报文才会有这个问题,而虚电路由于建立一逻辑上的通道连接,所以是按顺序到达,只有数据报交换的报文(没有固定的通道)可能不按顺序到达了。

16、若某信道的传码速率为3200 Baud,采用16电平传输,则其传信速率为_______bps。

A.12800
B.800
C.6400
D.1600
解析:A.12800 主要考查数据传输率(传信速率)的公式S=B log2N,弄清各个参数含义。

18、若某信道带宽为5kHz,无噪声,采用8电平传输,则其所能达到的最大的传信速率kbps。

解析:30 主要考查无噪声理想信道容量=2W*log2N(其中W是想低通信道的带宽,N是电平强度)
二、判断
1、假设带宽为3000Hz的模拟信道中只存在高斯白噪声,并且信噪比是20dB,则该信道能可靠地传输速率为64kb/s的数据流。

解析:错误!因为根据香农公式,计算出来的最高值是19.97kb/s,所以不能可靠传输超过其信道容量的数据。

2、高速网络链路提高的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并非是链路传播速率。

解析:正确!链路的传播速度只和所用的传输介质有关。

3、采用了差错控制技术以后,就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解析:错误!除了差错控制以外,还必须加上确认和重传机制,才能实现可靠传输,也就是接收端接收的和发送端发送的完全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