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II卷理综化学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8年全国Ⅱ卷(化学)含答案

2018年全国Ⅱ卷(化学)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全国Ⅱ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P-31S-32 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8.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9. 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D】10. 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 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 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11. 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B. 100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C. 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12.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化学试题(含标准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化学试题(含标准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 N 14O16 Na23 P 31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2.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3.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4.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 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5. 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B. 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AC.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6.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化学(全国卷2含答案)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化学(全国卷2含答案)

2018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卷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7.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量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8.研究说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以下图所示)。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9.实验室顶用如下图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映的实验。

光照下反映一段时刻后,以下装置示用意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10.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X与其他三种元素都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别离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11.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量为4N AB.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量为0.1N AC.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量为2N A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映后分子总数为2N A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

将 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别离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映为3CO2+4Na 2 Na2CO3+C,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ClO-向负极移动A.放电时,4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CO-+CC.放电时,正极反映为:3CO 2+4e−223D.充电时,正极反映为:Na+ + e−Na13.以下实验进程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A 配制0.4000 mol·L−1城区4.0的NaOH溶液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 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产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盐酸和KMnO4溶液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26.(14分)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制得和利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下图:相关金属离子[c0(M n+)=0.1 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金属离子Fe3+Fe2+Zn2+Cd2+开始沉淀的pH 1.5 6.3 6.2 7.4沉淀完全的pH 2.8 8.3 8.2 9.4 回答以下问题:(1)焙烧进程中要紧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全国卷II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全国卷II含解析

适用全国卷Ⅱ(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答案】D【解析】分析: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C.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D.碳酸钡可溶于酸。

详解: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正确;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D. 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并能灵活应用即可,注意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性质差异。

2.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B.根据示意图分析;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Word解析版2)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Word解析版2)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答案与分析】D。

碳酸钠溶于水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强碱性,能够去除油污,A正确;漂白粉在水中能够发生:Ca(ClO)2+H2O+CO2=CaCO3↓+2HClO,生成的HClO具有消毒、杀菌的能力,B正确;氢氧化铝能够与胃酸(盐酸)反应,从而消除过多的胃酸(盐酸)作用,C正确;碳酸钡能够与胃酸(盐酸)反应生成有毒性的氯化钡,不能用作钡餐,D观点不正确,所以选D。

2.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与分析】C。

在空气中形成的雾和霾均以空气为分散剂,A正确;分析图像得知,雾和霾中含有NH4NO3和(NH4)2SO4,B也对;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与反应后均没有改变的物质,显然,NH3在整个循环中参与反应并生成了NH4NO3与(NH4)2SO4,C观点错误;过渡使用氮肥容易产生NH3及硝酸盐等,与雾和霾的产生有一定的关联,D观点也是正确的。

3.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答案与分析】D。

CH4与Cl2在光照的条件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系列的氯代甲烷(CH3Cl、CH2Cl2、CHCl3及CCl4等)及HCl;CH3Cl、CH2Cl2、CHCl3及CCl4等均为难溶于水的油状物,而在试管壁上挂油珠!而生成的HCl则易溶于水,而使试管中的气压减小,饱和食盐水进入试管中,因此可以看到如D状况的现象。

2018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卷(附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卷(附答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2.(6分)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3.(6分)实验室中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A.B. C.D.4.(6分)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5.(6分)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一P键数目为4N AB .100 mL 1mol •L ﹣1FeCl 3溶液中所含Fe 3+的数目为0.lN A C .标准状况下,11.2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 2和1molO 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6.(6分)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 ﹣CO 3二次电池,将NaClO 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

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 2+4Na ⇌2Na 2CO 3+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电时,ClO 4﹣向负极移动 B .充电时释放CO 2,放电时吸收CO 2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 2+4e ﹣═2CO 32﹣+C D .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 ++e ﹣═Na7.(6分)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实验过程A配制 0.4000mol •L ﹣1的NaOH 溶液 称取4.0g 固体NaOH 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mL 容量瓶中定容B探究维生素C 的还原性 向盛有2mL 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 溶液、浓硫酸和KMnO 4溶液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2支盛有5mL 不同浓度 NaHSO 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 2O 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二、非选择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

2018年全国II卷化学(含答案)

2018年全国II卷化学(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Ⅱ〕卷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N14O16 Na 23 P31S32Fe56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8.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9.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10.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11.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B.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

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 2 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lO-向负极移动A.放电时,4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CO-+C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23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 + e−Na13.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A配制0.4000 mol·L−1的NaOH溶液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 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产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盐酸和KMnO4溶液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26.〔14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 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相关金属离子[c0(M n+)=0.1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X围如下:金属离子Fe3+Fe2+Zn2+Cd2+开始沉淀的pH 1.5 6.3 6.2 7.4沉淀完全的pH 2.8 8.3 8.2 9.4 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Word解析版2]

2018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Word解析版2]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答案与分析】D。

碳酸钠溶于水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强碱性,能够去除油污,A正确;漂白粉在水中能够发生:Ca(ClO)2+H2O+CO2=CaCO3↓+2HClO,生成的HClO具有消毒、杀菌的能力,B正确;氢氧化铝能够与胃酸(盐酸)反应,从而消除过多的胃酸(盐酸)作用,C正确;碳酸钡能够与胃酸(盐酸)反应生成有毒性的氯化钡,不能用作钡餐,D观点不正确,所以选D。

2.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与分析】C。

在空气中形成的雾和霾均以空气为分散剂,A正确;分析图像得知,雾和霾中含有NH4NO3和(NH4)2SO4,B也对;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与反应后均没有改变的物质,显然,NH3在整个循环中参与反应并生成了NH4NO3与(NH4)2SO4,C观点错误;过渡使用氮肥容易产生NH3及硝酸盐等,与雾和霾的产生有一定的关联,D观点也是正确的。

3.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答案与分析】D。

CH4与Cl2在光照的条件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系列的氯代甲烷(CH3Cl、CH2Cl2、CHCl3及CCl4等)及HCl;CH3Cl、CH2Cl2、CHCl3及CCl4等均为难溶于水的油状物,而在试管壁上挂油珠!而生成的HCl则易溶于水,而使试管中的气压减小,饱和食盐水进入试管中,因此可以看到如D状况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解析(化学部分)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答案】D【考点】物质性质及运用【解析】A、碳酸钠水解显碱性,可去除油污;B、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C、氢氧化铝为弱碱,可用于中和胃酸;D、碳酸钡会与胃酸反应,应用硫酸钡作钡餐。

8.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C【考点】氮的化合物、硫的化合物的转化【解析】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为空气;B、雾霾中含有硫酸铵和硝酸铵;C、氨气作为反应物参与了反应;D、氮肥的使用会增加氨气的含量。

9.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答案】D【考点】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解析】产物中只有一氯甲烷为气体,为一个压强减小的反应,反应后液面会上升但不会充满试管,且氯气被消耗,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

10.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答案】A【考点】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的运用,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解析】W、x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所以W为N、X为O;Y周期数为族序数的3倍,Y 为Na;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W相同,Z为Cl;A、NO、NO2等Na2O、Na2O2Cl2O、ClO2;B、过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C、氯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其他三种离子不同;D、亚硝酸为弱酸。

11.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P键数日为4N AB.100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答案】C【考点】阿伏伽德罗常数【解析】A、1molP4中含有6molP-P;B、铁离子会水解,数目小于0.1N A;C、每摩尔甲烷和乙烯中含氢原子均为4mol;D、二氧化硫与氧气为可逆反应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 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CO2向负极移动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答案】D【考点】Na-CO2的二次电池【解析】A、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B、正反应为放电过程,会吸收二氧化碳,充电会放出二氧化碳;C、放电时,二氧化碳会在正极得电子,D、充电时,正极为阳极,阳极应是碳失电子。

13.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A配置0.4000mol·L-1NaOH溶液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B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满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答案】B【考点】溶液的配制;还原性探究;气体的制备和纯化;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A、溶液配制流程为:称量、溶解、洗涤、定容;B、维C能还原铁离子;C、浓硫酸干燥应在最后进行;D、该反应无现象。

26.(14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相关金属离子[c(M2+)=0. 1 mol/L]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滤液1的主要成分除SiO2外还有;氧化除杂工序中ZnO的作用是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3)溶液中的Cd可用锌粉除去,还原除杂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工序继续使用。

【答案】(每空2分)(1)2ZnS +3O2 = 2ZnO+2SO2(2)PbSO4 调节PH值,使Fe3+沉淀除杂Fe2+未被氧化完全,不能完全除去(3)Zn+Cd2+ = Cd + Zn2+(4)Zn2+ +2e =Zn 酸浸【考点】化学方程式书写,调节PH,对物质进行分离除杂提纯,电化学原理及电化学电极反应方程式书写。

【解析】(1)焙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SO2,2ZnS +3O2 = 2ZnO+2SO2(2)酸溶过程中,加入硫酸溶解固体,SiO2不溶、会生成PbSO4沉淀。

加入O2是为了氧化二价铁离子,加入ZnO消耗酸(H+)调节PH 值,除去Fe3+。

(3)电解硫酸锌,阴极得电子Zn2+ + 2e = Zn,会产生硫酸可以在酸浸中重复利用。

27.(14分)CH 4-CO 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 和H 2)。

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CH 4-CO 2催化重整反应为:CH 4(g)+CO 2(g)=2CO(g)+2H 2(g) 已知:C(s)+2H 2(g)=CH 4(g) △H=-75 kJ/mol C(s)+O 2(g)=CO 2(g) △H=-394 kJ/mol C(s)+21O 2(g)=CO(g) △H=-111 kJ/mol 该催化重整反应的△H= ,有利于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 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L 的容器中加入2mol CH 4、1mol CO 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达到平衡时CO 2的转化率是50%,其平衡常数为(2) 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相关数据如下表△由上表判断,催化剂X Y (填“优于”或“劣于”),理由是 ,在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升高温度时,下列关于积碳反应、消碳积碳反应CH 4(g)=C(s)+2H 2(g)消碳反应 CO 2(g)+C(s)=2CO(g)△H (kJ/mol )75 172 活化能(kJ/mol )催化剂X 99 91 催化剂Y4372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速率(v)的叙述正确的是(填标号)A.K积、K消均增加V积减小,V消增大B.K积减小,K消增加V消增加的倍数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在一定温度下,测得某催化剂上沉积碳的生成速率。

方程为v=k·p(CH4)[p(CO2)]-0.3 (k为速率常数)。

在p(CH4)一定时,不同p(CO2)下积碳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则P A(CO2),P B(CO2),P C(CO2)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答案】(每空2分)(1)+247 A 1/3(0.3)(2)△劣于积碳反应活化能高,消碳活化能低 A D△ P C(CO2)> P b(CO2)> P a(CO2)【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运用盖世定律求解∆H,提高产率(转化率)的方法(温度、压强、浓度),三段式运用、计算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气体分压Kp的理解和运用。

【解析】(1)盖世定律求解∆H=+247 kJ/mol,CH4 (g)+CO2(g) =2CO(g)该反应正向吸热,气体体积增大,故提高CH4转化率条件:高温低压。

(2)△劣于积碳反应活化能高,消碳活化能低 A D△ P C(CO2)> P b(CO2)> P a(CO2)28(15分)K 3[Fe(C 2O 4)3]·H 2O (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可用于晒制蓝图,回答下列 (1) 晒制蓝图时,用K 3[Fe(C 2O 4)3]·H 2O 作感光剂,以K 2[Fe(CN)4]溶液为显色剂其光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224234233e 2])O [Fe(C 2K CO O C K O C F 光照 显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某小组为探究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热分解产物,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入氯气的目的是________。

△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 、F 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E 中固体变为红色,由 此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① 样品完全分解后,装置A 中的残留物含有FeO 和Fe 2O 3,检验Fe 2O 3存在的方法 是:_________。

(3)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称量mg 样品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H 2SO 4酸化,用cmol· L -1 KMnO 4,溶液滴 定至终点,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至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及洗涤液全部收集 到锥形瓶中,加稀H 2SO 4酸化,用 cmol.L -1 KMno,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04溶液VmL,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

【答案】(1)3 Fe(C2O4)3 +2 k3Fe(CN)6 = Fe3[Fe(CN)6]2 + 3 K2C2O4(3分)(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2分)。

△ CO2 CO(2分)△持续通入N2一段时间。

(2分)△取固体少量加酸溶解,加入K4 Fe(CN)6,出现蓝色沉淀,则固体中含有Fe2O3(2分)(3)△溶液出现紫红色,且30s内颜色不变。

(2分)△ 140cV *10-3/3m (14cV/3m %)(2分)【考点】化学方程式书写,物质分解、产物的性质探究,物质检验的方法及现象,滴定终点现象描述,产物产率计算。

【解析】1、通入氮气排尽装置内空气,B中出现浑浊,说明有CO2,F中出现浑浊,E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说明有CO参与反应,生成CO2。

2、Fe2O3溶解,会产生Fe3+与K4 Fe(CN)6出现蓝色沉淀。

3、KMnO4滴定C2O42-,刚开始反应没有KMnO4,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出现紫红色,且30s内颜色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