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用)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二)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八文言文阅读(二)一、(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十一)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一)文言文语句的翻译精准对练一关注单音节文言文实词的翻译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乐令吴汉、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亦劝彭宠从秀,宠以为然。
而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
汉出止外亭,遇一儒生,召而食之,问以所闻。
生言:“大司马刘公,所过为郡县所称,邯郸举尊号者,实非刘氏。
”汉大喜,即诈为秀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
会寇恂至,宠乃发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与盖延、王梁将之,南攻蓟,杀王郎大将赵闳。
……秀乃悉召景丹等入,笑曰:“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聊应言‘我亦发之’,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乃以景丹、寇恂、耿弇、盖延、吴汉、王梁皆为偏将军,使还领其兵,加耿况、彭宠大将军;封况、宠、丹、延皆为列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
译文:(2)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濂性诚谨,未尝讦人过。
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译文:(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即位初,异姓王及带相印者不下数十人。
至是,用赵普谋,渐削其权,或因其卒,或因迁徙致仕,或因遥领他职,皆以文臣代之。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一 新人教版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安徽专用):(十一) [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起岩,字梦臣。
其先章丘人,五季避地禹城。
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
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
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中延祐乙卯进士,首选,除同知登州事。
特旨改集贤修撰,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以墨①败,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
丞相倒剌沙②疾.其摧辱同列,悉诬台臣罔上,欲置之重辟。
起岩以.新除留台,抗章论曰:“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
今以奉职获戾③,风纪解体,正直结舌,忠良寒心,殊非盛世事。
且世皇建台阁,广言路,维持治体,陛下即位诏旨,动法.祖宗。
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章三上,不报。
起岩廷争愈急,帝感悟,事乃.得释,犹皆坐罢免还乡里。
迁中书右司员外郎,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书。
宁宗崩,燕南俄起大狱,有妄男子上变,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
法司谓:“《唐律》,告叛者不反坐。
”起岩奋谓同列曰:“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
”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大事寻定。
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
转燕南廉访使。
搏击豪强,不少容贷,贫民赖以吐气。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④为台臣所纠.,去位。
未几再入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可,闻者壮之。
俄拜御史中丞,论事剀⑤直,无所顾忌,与.上官多不合。
诏修辽、金、宋三史,充总裁官。
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当,起岩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
史成,年始六十有五,遂上疏乞骸骨以归,后四年卒。
谥曰文穆。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注〕 ①墨:贪污。
②倒剌沙:人名。
③戾:罪。
④别里怯不花:人名。
⑤剀(kǎi):切实。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陛下即位诏旨,动法.祖宗 法:法令 B .丞相倒剌沙疾.其摧辱同列 疾:痛恨 C .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 趣:催促 D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纠.纠:检举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B.⎩⎪⎨⎪⎧起岩以.新除留台忽魂悸以.魄动C.⎩⎪⎨⎪⎧帝感悟,事乃.得释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D.⎩⎪⎨⎪⎧无所顾忌,与.上官多不合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起岩“论事剀直,无所顾忌”风格的一组是(3分)( )①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②何谓法祖宗耶③起岩廷争愈急④搏击豪强,不少容贷⑤起岩执不可⑥起岩据理窜定A .①③⑥B .②④⑤C .③④⑥D .①②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起岩刚二十岁就踏入仕途,在代管县里的行政事务时深得民众拥戴,后因进士考试中的出色表现得到皇帝赏识,进入朝中任职。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1文言文阅读(游记、议论性说理文)Ⅱ

课时作业(十一) 文言文阅读(游记、议论性说理文)Ⅱ一、(2015·济南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一)游九华山记[清]施闰章昔刘梦得尝爱终南、太华、女几、荆山,以为此外无奇秀。
及见九华,始自悔其失言。
是说也,尝窃疑之。
而李太白以.山有莲花峰,改九子为九华。
予舟过江上,望数峰空翠可数,约略如八九仙子云。
其山外峻中夷,由青阳西南行,则峰攒岫复,瑰奇百出。
而入其中则旷以隐。
由山麓褰裳①,则寒泉数十百道,喷激沙石,碎玉哀弦,而入其中则奥②以.静。
盖岩壑盘旋,白云蓊郁,道士所族.处者,是为化城③。
一峰屹然,四山云合,若群龙之攫明珠者,是为金地藏塔。
循檐送目,虚日之.气远接江海,而四方数千里来礼.塔者,踵接角崩④,叫号动山谷,若疾痛之呼父母,蹈汤火之求救援。
道士争缘为市,几以山为垄断矣,岂复知有云壑乎!于是择其.可游者曰东岩,其上有堆云洞、狮子石,僧屋数间,刻王文成手书。
文成聚徒讲学,游憩于斯,有东岩燕.坐诗。
今求其.讲堂,无复知者。
天柱峰最高,俯视化城如一盂。
绝壁矗立,乱山无数。
所谓九十九峰者,迷离莫辨,如海潮涌起,作层波巨浪,青则结绿⑤,紫则珊瑚,夕阳倒蒸,意眩夺目。
盖至此而九华之胜乃具。
惜余非闲人,不得坐卧十日,招太白、梦得辈于云雾间相共语耳!游以甲午岁十月,从之者查子素光、徐子道林。
(二)《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序[唐]李白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十丈,上有九峰如莲华。
按图征名,无所依据。
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事绝古老之口,复阙.名贤之纪。
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
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
时访道江汉,憩于夏侯回之堂,开檐岸帻⑥,坐眺松雪,因与二三子联句,传之将来。
【注】①褰裳:提衣。
②奥:深,隐蔽。
③化城:道观名,被四周之山环绕如城。
④角崩:以额撞地,即叩头。
⑤结绿:美玉名。
⑥岸帻: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
形容举止洒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士所族.处者,是为化城族:辈,类。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手11(江西专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手(江西专版)11课时作业(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时间:45分钟分值:5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天顺间,锦衣卫指挥门达①怙宠骄横,凡忤之者,辄嗾.觇卒潜致其罪,逮捕拷掠,使无诘证,莫可反异。
由是权倾一时,言者结舌。
其同僚袁彬质直不屈,乃附以.重情,拷掠成狱。
内外咸冤之,莫或敢发也。
_京城有杨埙者,戍伍之余夫也。
素不识彬,为.之上疏曰:“正统十四年,驾留沙漠,廷臣悉奔散逃生,惟袁彬一人,特校尉耳,乃能保护圣躬,备尝艰苦。
及驾还复辟②,授职酬劳,公论称快。
今者无人奏劾,卒然付狱.,考掠备至,法司虽知其枉,岂敢辨明。
陷彬于死,虽止一夫,但伤公论,人不自安。
乞以彬等御前审录,庶得明白,死者无憾,生者亦安。
臣本一芥草茅,身无禄秩,见此不平,昧死上言。
”遂击登闻鼓③以进,仍送卫狱。
达因.是欲尽去异己者,乃缓埙死,使诬少保吏部尚书华盖大学士李贤指使。
埙佯.诺之。
达遂以闻会三法司,鞫于午门前,埙乃直述,所言皆由己出,于贤无预。
达计不行,而彬犹降黜,居第尽毁。
未几,英宗升遐④。
言者劾达罪,举埙事为证。
达谪死南丹,彬复旧职,代达总卫事。
华亭张弼论曰:义者无所为而为合天下之公论者是也使虽公论行之以私则其中已不义矣若埙者于彬无恩于达无隙又非言官以图塞责也。
特以公论所激,挺身以突虎口,其不死者幸也,勇于行义何如哉!然此公论,具人面目者皆能知之,而高冠长裾,号称科第人物者,乃低佪淟涊⑤⑥自得,夸噪于人,何.利害之移人乃如是其烈耶!闻埙之风,亦可少愧矣!予来京师,国子祭酒乡先生陈汝同曰:“埙真义士也,吾欲为之作传。
”先生没.而传未作,弼故补之。
不特为埙计也,庶亦励世之顽无耻者云。
(取材于明·张弼《东海文集》,有删改)【注】①门达:丰润(今属河北)人。
②复辟:指明英宗恢复皇位,重新称帝。
③登闻鼓:古代帝王为臣民提出谏议或申述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板块:文言文翻译练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板块文言翻译专项精练真题精练6篇,对话命题人优化练习9篇,掌握解题方法【真题精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22全国甲卷)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日:“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真题精练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22全国乙卷)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九) 文言文阅读二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湖南专用)(九) [文言文阅读二]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
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
今君有士,见过八矣。
”简主曰:“子不知也。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
”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
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
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有千里之望.望:名望、声望 B .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 聘:被聘用 C .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 疏:疏远 D .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逮:达到、赶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则或咎其.欲出者 B.⎩⎪⎨⎪⎧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D.⎩⎪⎨⎪⎧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高考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2.doc

课时作业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游太和山①日记徐霞客从南天门宫左趋.雷公洞。
洞在悬崖间。
余欲返紫霄,由太子岩历不二庵,抵五龙。
舆者谓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岩下竹笆桥,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
乃.从北天门下,一径阴森,滴水、仙侣二岩,俱在路左,飞崖上突,泉滴沥于.中。
至竹笆桥,始有流泉声,然不随涧行。
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蒨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过白云、仙龟诸岩,共二十余里,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
涧即竹笆桥下流,两崖蓊葱蔽日,清流延回,桥跨其上,不知流之所云。
仰视碧落,宛若瓮口。
度桥,直上攒天岭。
五里,抵五龙宫,规制与紫霄南岩相伯仲。
殿后登山里许,转入坞中,得自然庵。
已还至殿右,折下坞中,二里,得凌虚岩。
岩倚重峦,临绝壑,面对桃源洞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为希夷习静处。
前有传经台,孤瞰壑中,可与飞升作匹,还过殿左,登榔梅台,即下山至草店。
华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
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拍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
嵩、少②之间,平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树巍然杰出耳。
山谷川原,候同气异。
余出嵩、少,始见麦畦青;至陕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关,则驿路既平,垂杨夹道,梨李参差矣;及转入泓峪,而层冰积雪,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度也。
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
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情。
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
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①太和山:武当山。
②嵩、少:嵩山、少室山。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从南天门宫左趋.雷公洞趋:奔向B.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循:遵照C.连络山坞,盖国禁.也禁:宫禁D.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寿:寿辰A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太和山胜景的一组是()①余欲返紫霄,由太子岩历不二庵,抵五龙②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③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④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⑤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⑥桃雨柳烟,所在都有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⑤⑥B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太和山道路比较崎岖,比如雷公洞在悬崖中间,滴水岩、仙侣岩在阴森小路的左侧,徐霞客游览时翻山越岭,一路上都是突石危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江西专用):(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去宥①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
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
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
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
”王因藏怒以待之。
谢子至,说王,王弗听。
谢子不说,遂辞而行。
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
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
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荆威王②学书于沈尹华,昭嫠恶之。
威王好制,有中谢③佐制者,为昭嫠谓威王曰:“国人皆曰: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
”王不说,因疏沈尹华。
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④不得进,令昭嫠得行其私。
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
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⑤,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
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
邻父因请而以为薪。
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
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
见人操金,攫而夺之。
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此真大有所宥也。
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
宥之为败亦大矣。
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卷十六)·先识览第四》]〔注〕①宥:通“囿”,局限。
②荆威王:即楚威王。
古时楚地亦称“荆”。
③中谢:官名,亦作“中射”,古时王侯的侍御近臣。
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人。
⑤旱:通“悍”,勇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奋.于说奋:用力,尽力B.中谢,细.人也细:仔细C.以为奸人除.路除:清除,打通D.殊.不见人殊:极,根本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皆甚有所宥邪其.皆出于此乎B.文学之.士不得进吾得兄事之.C.人皆在焉.善莫大焉.D.凡听言以.求善也以.其无礼于晋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所宥”表现的一组是( )①王因藏怒以待之②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③王不说,因疏沈尹华④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⑤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⑥殊不见人,徒见金耳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森先,字琳枝,山东掖县人,明崇祯进士。
顺治二年,自国子监博士考选江西道监察御史。
启睿亲王发大学士冯铨贪秽及其子源淮诸不法状,略谓:“明二百余年国祚,坏于忠贤,而忠贤当日杀戮贤良,通贿谋逆,皆成于铨。
此通国共知者。
请立彰大法,戮.之于市。
”御史吴达,给事中许作梅、庄宪祖、杜立德,御史王守履、罗国士、邓孕槐、桑芸等先后论劾。
睿亲王于重华殿集大学士,刑部、科道诸臣,召铨等面质,以为无实迹,责森先启请肆市①语过当,夺官。
世祖(顺治)既亲政,铨罢去。
九年十一月,大学士范文程以劾铨诸疏进,上阅之.竟,曰:“诸臣劾铨诚当,何为以此罢?”文程曰:“诸臣劾大臣,无非为君国,上当思所以爱惜之。
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非细.故也。
”越数日,上谕吏部,诸臣以.劾铨罢者皆起用,森先补原官。
十三年,巡按江南,劾罢贪吏淮安推官李子燮、苏州推官杨昌龄,论如律。
巡苏州,杖杀不法僧三遮、优王紫稼,一时震悚。
淮安吏张电臣坐侵蚀漕粮,折银一百二十两有奇,例当追比②,森先为疏请缓之。
上责森先徇纵,夺官,逮至京讯鞫.,事白,复原官。
十五年,应诏陈言,略曰:“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臣以为欲开言路,宜先宽言官之罚。
如流徙谏臣李呈祥、季开生、魏琯、李裀、郝浴、张鸣骏等,皆与恩诏因公诖误例相应。
倘蒙俯赐轸恤,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在远不遗。
凡有言责者,有不洗心竭虑而兴起者乎?”上责其市恩徇情夺官下刑部议流徙尚阳堡上仍宽之复原官寻命察荒河南用左都御史魏裔介言给敕印未讫事而卒。
十七年,上命吏部开列建言得罪诸臣,其流徙者,举呈祥、琯、裀、开生及彭长庚、许尔安凡六人。
上命释呈祥,魏琯、开生归葬。
余虽系建言,情罪不同,无可宽免。
(节选自《清史稿·卷二百四十四·列传三十一》)〔注〕①肆市: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示众。
②追比:限期破案。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立彰大法,戮.之于市戮:杀B.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非细.故也细:细小C.逮至京讯鞫.鞫:审问D.相率.以言为戒耳率:率领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诸臣以.劾铨罢者皆起用不赂者以.赂者丧 B.⎩⎪⎨⎪⎧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泉涓涓而.始流 C.⎩⎪⎨⎪⎧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上阅之.竟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7.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上责其市恩徇情夺官/下刑部议流徙/尚阳堡上/仍宽之复原官/寻命察荒河/南用左都御史/魏裔介言给敕印/未讫事而卒。
B .上责其市恩徇情/夺官/下刑部议/流徙尚阳堡/上仍宽之/复原官/寻命察荒河南/用左都御史魏裔介言/给敕印/未讫事而卒。
C .上责其市恩/徇情夺官下/刑部议流徙/尚阳堡/上仍宽/之复原官/寻命察荒河南/用左都御史/魏裔介言给敕/印未讫事而卒。
D .上责其市恩徇情/夺官下/刑部议流徙尚阳/堡上仍宽/之复原官寻命/察荒河南/用左都御史/魏裔介言/给敕印未讫事而卒。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诸臣劾铨诚当,何为以此罢?(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淮安吏张电臣坐侵蚀漕粮,折银一百二十两有奇,例当追比。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游武夷记[明]曹学佺以.七夕前一日发建溪,百里,抵万年宫,谒玉皇太姥十三仙之列,履汉祀坛,即汉武帝时所谓“乾鱼荐武夷”者也。
泛舟溪上,可以望群峰,巍然首出,为大王;次而稍广,为幔亭。
按魏志①:“魏子骞为十三仙地主,筑升真观于峰顶,有天鉴池、摹鹤岩诸胜。
以始皇二年,架虹桥而宴曾孙②,奏‘人间可哀’之曲。
”今大王梯.绝不可登,幔亭亦惟秋蝉咽衰草矣。
玉女兜鍪(móu) 之下,数里,为一线天。
...........道经友定故城,虎为政,游人不敢深入.................。
两崖相阖.....者里许,中露天光仅一线。
有风洞,白玉蟾斩蛇于此,今祠..........................之,而肃杀之气犹存云。
移舟过大藏峰踵御茶园万磴而上其山如鸟巢盖魏王易裸服以登天柱者为更衣台。
渡隔岸,谒朱子所读书,拜其遗像,徘徊久之.。
以一径入云窝,陈丹枢修炼之所,存其石灶。
出大隐屏以西,登接笱木梯铁缆之路,视上则恐错.趾,视下则.恐眩目;千盘而度龙脊,乃有仙弈亭可憩。
修竹鸣蝉之外,黄冠启闭于丹房而已。
天游虽称崔嵬过之,然迢递可肩舆入。
登一览台,于是三十六峰之胜.,可屈指数矣。
复命舟里许,过隘岭,为陷石堂。
小桥流水之中,度石门而桑麻布野,鸡犬声闻,依稀武陵之境③乎?于是望鼓子峰相近,穿修篁五里,木石栈道,相为钩连。
叩岩石,逢然作鼓声。
岩下为吴公洞,洞旁为道院。
是游凡以次达九曲矣,乃.归万年宫。
从山麓走二十里,游水帘,乱崖飞瀑而下,衣裾入翠微④尽湿。
以别涧出崇安溪之西楚道上。
曹学佺曰:“余考《武夷祀典志》,详哉其言之,则知人主之媚于神仙所从来矣。
始皇遣方士徐巿⑤求仙海上,而武夷不少概见⑥,何以故?又按魏子骞遇张湛十三仙,及宴曾孙,俱始皇二年事,何其盛也?而后无闻焉。
夫山灵之不以此易彼明矣。
语云‘遗荣可以修真’,是之谓夫!”(选自《古代散文鉴赏辞典》)〔注〕 ①魏志:《三国志》中《魏志》。
②曾孙:对乡人的称呼。
③武陵之境:代指桃源洞。
④翠微:指未及山顶,近旁陂陀之处。
⑤徐巿:齐人,一名徐福。
⑥不少概见:不见梗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大王梯.绝不可登 梯:用梯子 B .白玉蟾斩蛇于此,今祠.之 祠:祠堂 C .视上则恐错.趾 错:挪错 D .于是三十六峰之胜.胜:胜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七夕前一日发建溪去以.六月息者也 B.⎩⎪⎨⎪⎧拜其遗像,徘徊久之.不知东方之.既白 C.⎩⎪⎨⎪⎧视下则.恐眩目金就砺则.利 D.⎩⎪⎨⎪⎧乃.归万年宫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移舟过大藏峰/踵御茶园/万磴而上/其山如鸟巢/盖魏王易裸服以登天柱者/为更衣台B .移舟/过大藏峰踵/御茶园万磴而上其山/如鸟巢盖魏王/易裸服以登天柱者为更衣台C .移舟过大藏峰踵御茶园/万磴而上其山如鸟巢/盖魏王易裸/服以登天柱者/为更衣台D .移舟过大藏峰/踵御茶园万磴而上/其山如鸟巢/盖魏王易裸服以登天柱者/为更衣台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道经友定故城,虎为政,游人不敢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