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汽车检测线的工艺设计方案
机动车检测站总体规划与设计的探讨

机动车检测站总体规划与设计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在这一背景影响下,机动车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为了保证机动车能够更加平稳和安全的运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加强对机动车检测站的总体规划以及设计,给人们提供更加优质性的服务,也有助于推动机动车检测站的稳定发展,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机动车检测站;总体规划;设计在对机动车检测站进行总体性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从而使得最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以往机动车检测站总体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所以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重点和主要的工作要点,提高检测站规划设计的效果以及质量,从而使得机动车检测站能够在实际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效果。
一、检测流程设计和检测车间的布局(一)检测流程设计在进行检测流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检测站的占地面积和形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使得最终的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检测流程中主要包含了有关资料审核、车辆登录和车辆上线等工作流程,在检测流程设计时,需要充分的利用我国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自动化的控制,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从而使得最终的工作进度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在车辆登录时可以利用IC卡,在这一IC卡中不仅包含了车辆的一些信息,还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完整性的录入,从而保证后续工作的有序进行[1]。
在进入到检测车间时,要利用摄像头对车牌进行识别,实施检测车间的无序调度检测工作,从而节约实际工作的时间和进度。
(二)检测车间的布局为了使检测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对检测车间进行优化性的布局,在布局之前要按照检测项目在检测功能上的定位进行分类性的组合,从而使得检测的精准性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当检测业务比较少时,可以将重型柴油车环保检测线和综合性能检测线安排在一个检测车间中,当需要建设两条以上的检测线时,可以将安全和环保检测线并列,形成单独性的检测车间,为了保证外观检测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需要将外观检测安排在单独的检测车间中,从而保证实际工作的有序进行[2]。
某新能源汽车总装车间工艺设计方案

1引言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随着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高度关注,经过多年的发展、改进、创新,生产技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
本文主要介绍纯电动汽车装配车间的工艺设计方案与装配生产线。
2装配车间概况2.1生产任务新能源汽车装配车间主要承担纯电动汽车的部件装配和整车总装任务,此外还承担整车下线调试、检测及返修等任务。
2.2生产纲领新能源汽车装配车间拟定主要产品生产纲领为:年产各类纯电汽车30万辆。
属于批量生产。
2.3工作制度与年时基数新能源装配车间采用双班制组织生产,每班8h,全年工作时间为300d。
3设计原则及设计依据3.1设计原则1)在工艺设备布局上,充分考虑批量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生产特点,按照工艺路线顺,物流路线短的原则进行设备布某新能源汽车总装车间工艺设计方案Process Design Scheme of a New Energy Vehicle Assembly Workshop桑清宇,黄锦文(中机第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230601)SANG Qing-yu,HUANG Jin-wen(Firs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MI China Co.Ltd.,Hefei230601,China)【摘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某公司拟新建新能源汽车制造园区,规划年产能30万辆。
工艺设计运用精益生产理念,结合了标准化、柔性化、模块化的设计原则,冲压、焊装、涂装、总装4大工艺参照国产车主流工艺,并结合新能源汽车生产特点进行精心设计。
机动车检测线设计方案

一、检测线设计规划1、设计要求响应我们充分考虑贵单位要求和国家最新相关标准等因素,务实地为贵单位设计可行性方案。
1.1设计依据GB/T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要求》GB/2001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T18344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JT/T198 汽车技术等级评定标准JT/T199 汽车技术等级评定的检测方法JT/T414 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体系结构JT/T415 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编目编码规则GB/T18276 汽车动力性台架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GB14050 系统接地的型式与安全技术要求GB/T13983 仪器仪表基本术语GB/T15312 制造业自动化术语GB/T13423 工业控制用软件评定准则GB5080 设备可靠性实验GB/T17993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通用技术条件GB9361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JT/T478-2002 《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GB/T18344-2001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GB/T17993-1999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通用技术条件》汽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GB 11798-2001)机动车[1996]090号《汽车工业企业整车出厂质量保证检测线管理办法》[1998]082号《汽车工业企业整车出厂质量保证检测线考核评审细则》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JT/T478-2002)交通部计量检定规程相关国标、部标(行业标准)、省标(地方标准)我厂企业标准1.2设计特点1.2.1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作为工位控制机()1.2.2信号采集处理全部采用工业级高速采集模块(采用工业封装集成单一模块,高分辨率,国际先进水平,稳定可靠、串行口通讯)1.2.3兼容多种作业模式,保证检测中心业务正常运行手动工作方式√半自动工作方式√全自动工作方式√1.2.4网络数据库管理(采用MS SQL-SERVER2000工业安全级别数据库,功能强大,安全稳定可靠,兼容、扩展和升级方便)1.2.5控制系统软件按国家最新标准JT/T478-2002设计,功能完善强大,数据接口统一,方便与上级部门系统联网1.2.6考虑对稳定等性能要求较高的商业因素,所有计算机都配备后备电源。
驱动桥装配线设计与实施

驱动桥装配线设计与实施龚学全、金红卫、王宜前、刘奎波、梁兴华、洪旗、李明晟(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驱动桥厂)一、概述随着装载机市场的日趋成熟和增长,原有的驱动桥装配工艺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通过“十一五”技术改造,改进驱动桥部件及总成的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装配质量,改善装配车间物流和工作环境,保证驱动桥装配水平在国内同行业适度领先,以适应公司发展战略需要。
二、工艺方案(一)工艺布局的改进1、改进前(如图1)(1)、生产线采用钢架结构,总长20m,高度0.8m。
分上下两层。
总成横向放置在小车上随车在轨道上层装配,由人力推动。
总成下线后小车由下层返回。
工人劳动强度较大,跨线操作困难;(2)、整条线可同时放置总成15根,两根桥间距不足0.5m。
装配过程采用批次装配(5-6根/批),各零部件(如轮架组件、轮壳组件、内齿轮以及主传动组件等)的供应也按照批次供应,因此主线存放较多的零部件;(3)由于主线一侧靠近墙壁,宽度不足3m,无足够的物料摆放区,造成现场摆放混乱。
定置管理困难。
工位不明确;(4)零部件的预装区位于主线一侧,另侧的物料用行车吊运进行装配,效率不高。
严重影响产能,无法满足公司发展需要;2、改进后(如图2)(1)、装配线长37.6m,有效工位18个,相邻两根桥间距1.2m,员工可自由通过装配线,极大方便了装配;(2)、装配台车采用地下返回,由电机拖动连续运转,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并能够根据生产需要调整运行速度来调整生产节拍,实现精益生产;(3)、台车与牵引链之间为销联接,操作牵引销可调整装配线的工位间距,达到调整装配线工位数的目的。
台车上的支撑为活动式,可根据不同品种的桥的尺寸进行调节,实现不同车桥的混线生产,使生产组织柔性化;(4)、装配主线在原来的位置向外移动2m,与墙壁距离达到了5.6m。
两侧分别划分配送通道、物料区和操作区,彻底改变了装配现场的混乱局面。
图1 图2表格1改进前后对比表项目改进前改进后线长(m)20 37.6工位数15 18动力人力电机劳动强度大小效率低高物流状况混乱拥挤整齐顺畅(二)装配工艺的改进1、改进前(1)工艺路线:总成装配→试验→清洗→存放→喷漆→成品存放(露天);(2)总成装配过程中,内齿轮由人工装配。
汽车-车身开发工艺工程-13-工装及生产线安装调试

问题解决
经验教训
通过本次项目,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 ,包括在项目开始阶段应更深入地了解客户 需求,以及在工装设计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细 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技术难 题,但通过团队协作和深入分析,我们成功 解决了这些问题,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下一步工作展望
持续优化
我们将继续对已完成的工装和生产线进行优化, 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需求分析
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要求,分 析工装设计的需求和要求。
详细设计
对工装进行详细设计,包括零 件图纸绘制、材料选择、加工 工艺确定等。
加工与调试
按照设计图纸对工装进行加工 和组装,并进行调试和验证。
工装设计优化
01
02
03
04
优化工装结构
通过改进工装的支撑、定位和 夹紧装置,提高工装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
涉及内容
调试与验证涉及工装、生产线、设备、工艺参数等多个方面,需要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整个系统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调试与验证流程
准备工作
制定调试与验证计划、准备相关工具和资料 、组织人员等。
安装检查
对工装、生产线、设备等进行初步检查,确保 安装正确、完整。
单机调试
对单个设备或工装进行调试,确保其功能正常、 运行稳定。
质量控制
质量标准制定
01
根据产品要求和客户期望,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检验流
程。
过程质量控制
02
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质量检验与记录
03
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以便追溯和改
进。
安全与质量控制措施
检测车间建筑施工方案

检测车间建筑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与目标本方案针对检测车间的建筑施工进行全面规划与设计。
项目旨在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结构安全、符合环保要求的现代化检测车间。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提高检测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地准备与布局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查,了解地形地貌、地下管线等情况,确保施工安全。
制定详细的工地布局方案,合理规划施工区域、材料堆放区、办公生活区等,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完善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如临时道路、排水系统、照明设施等,以满足施工需求。
三、建筑结构设计根据项目需求,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确保车间稳定性与抗震性。
优化结构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确保车间内部布局合理、操作便捷。
采用先进的建筑材料与工艺,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与使用寿命。
四、材料选择与检验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优质建筑材料,确保建筑质量。
对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对不合格材料进行退货处理,并追究供应商责任,确保材料质量可控。
五、施工方法与流程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法与流程,明确各道工序的施工工艺和要求。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作业,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
六、质量控制与验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目标和责任分工。
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对竣工后的工程进行全面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七、安全管理与措施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配置齐全的安全防护设施和消防器材,确保应急处理及时有效。
八、环境保护与治理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法规,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得到落实。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噪音和废水排放等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将确保检测车间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
车辆刹车检测方案设计规范

车辆刹车检测方案设计规范前言车辆刹车检测是车辆检测中的一个关键部分。
在保障驾驶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刹车问题,对于驾车者和其他路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车辆刹车检测方案的设计规范,旨在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驾驶安全保驾护航。
设计原则1.检测结果应当准确可靠,不存在误判或漏判的情况。
2.检测过程应当简单明了,不应当过于繁琐。
3.设计方案应当充分考虑现实场景,尽可能覆盖各种驾驶情境。
设计要求1.刹车检测方案应当考虑到常见车速范围内一般刹车需要的时间和距离,以此为基准设计检测时间和距离。
2.在检测路段内应当设置固定的检测标志物,例如线标、牌标等。
在有机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现有环境,如辅助车道、路面缝隙等设置标志物。
3.在检测方案中应当考虑到诸如制动力大小、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制动过程中的抖动等多种因素,制定检测细则。
4.在设计检测设备时,应当考虑到积水雨天等天气情况的因素,并采用相应的防水措施和检测方式。
5.应当在检测前对检测设备及相关设施进行检查和保养,并定期维护保养。
设计流程1.确定检测路段,并设计刹车检测标志物,例如线标、牌标等。
2.在该路段上设置刹车检测设备,并将设备与表盘或屏幕相连,以得到刹车制动信息。
3.通过电子仪表等检测设备获取常见车辆在该路段上刹车所需的距离和时间,并以此为基准,制定检测的时间和距离标准。
4.确定刹车检测内容及要求,检测方案应当包括制动力大小、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制动过程中的抖动等多种因素。
5.进行刹车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通过设备显示出来。
结语车辆刹车检测方案设计规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遵循本文的原则和要求是确保检测方案准确可靠的必要条件。
同时,各个方面的人员,包括计划设计人员、工程师和维护人员,都应该配合,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车辆检测场设计方案

车辆检测场设计方案一、背景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车辆的安全、质量进行检测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车辆检测场是进行车辆检测的重要场所,因此,设计一个功能完善、操作简便的车辆检测场是非常必要的。
二、设计目标本文旨在提供一种优质、安全、可靠、高效的车辆检测场设计方案。
设计目标包括以下内容:•设计一个完备的车辆检测场,包含不同类型的检测设备和功能;•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车辆检测的精度,并减少用户等待时间;•设计合理的车辆流程,优化用户体验。
三、设计方案1. 设计一整套建筑方案,配备多样的检测设备为了能够通过不同角度检测车辆,设计出一整套建筑方案,让外观、内部都更加完美。
需要配备多样的检测设备,例如载货车检测平台、汽车检测台、信息采集系统等。
这能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检测需求,并降低设备应用成本。
2. 应用自动化技术,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高的效率利用数据追踪和车辆识别技术,提供更好的自动化服务以及提高效率。
例如,使用红外条形码阅读器,操作简单,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3. 设计一套人性化的车辆流程,优化用户体验为了使检测流程简便,在车辆检测场里安装提醒器,一旦有检测设备停止工作,提醒器将自动通知工作人员进行维护。
此举将能够减少设备维修时间,同时提高效率。
4. 创建一种安全的检测环境在车辆检测场的各个关键位置,如:“进门”、“出门”、“隔离区”、“停车区”、“火灾报警器”等场所,设置安全过程。
例如,在进出门处设置摄像机和慢速门,以尽可能确保车辆安全。
四、总结为了建造一个优质、安全、可靠的车辆检测场,必须关注设计目标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介绍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案,包括建筑方案、自动化技术、车辆流程、以及安全环境。
这样一来,车辆检测场就可以为汽车行业提供更有效、更可靠的检测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造汽车检测线的工艺设计方案
摘要:按照交通部门的要求,车辆检测线的设计应保证对车辆检测的智能化,并完善其对数据的处理,文章对其设计与完善的要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流程设计;车间设计;设备布置;网络系统
按照国家规范(gb/t17993-2005)中的规定,检测站应具备科学的布局与总体规划等,其中包括了检测线路设计、检测间设计、工位检测、计算机分析系统等,然而一些检测站在设计中还不能完全把握规范的要领,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造成一些车辆不能顺利完成检测,部分检测项目不能顺利完成。
所以应对设计过程进行规范和全面考虑,从而提高检测线的高效性。
1 检测流程与车间设计
1.1 检测线流程设计
在设计中对流程的设计应考虑到场地的位置、面积、形状等,合理的对检测线流程进行设计,其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与人员的检测效率。
车辆检测流程包括:资料检查、车辆登机、外部检查、车辆上线、输出报告等。
在流程设计中应尽量提高每个点的自动化,降低人为参与。
如:利用车检前车辆进入检测线时,对其车牌进行视频检测,这样就可以简化登记的流程。
1.2 检测间设计
检测间设计的合理性是保证检测站安全与高效的重要基础。
设计前应按照检测项目在检测功能上进行分类与组合,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的
高速度。
当检测业务量较少时可以将安全检测、环保检测、综合性检测等组合在一个检测车间。
当需要设置多条线路时可以将同样的项目进行分离,成为一个单独的安全、环保、综合检测车间。
为了保证检测质量、外观等都应单独检测。
1.3 车间布局设计
检测车间应按照场地情况设计,直线、并列、l型等都可以采用。
如果设计直线型布置,将车间按照形成线路布置。
布置在直线中是为了保证车辆的顺利进出,检测车间应保留空间,拉长了车间的布局,不利于场地的管理,且辅助设备费用较高。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布置为并列型、l型等。
并列型就是将两个或多个检测车间并列布置,优势是可节约场地,缺点是检测中需要频繁调头。
所以设计时应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组合与设计。
1.4 检测距离设计
检测中车间之间应保持距离,保证车辆在检测过程中的运行畅通,设计最长的车辆为20 m,根据此类汽车的轴距与转向角度等进行设计,确定转弯的直径等,然后再确定检测车间进口与出口。
通常车间在纵向布置的进口的形成道上30 m内并有建筑。
2 车间布置与技术需要
2.1 基本原则
每个公职的布置应满足一项或几项检测项目的工作需求,但是每一个检测工位的耗时应进行合理安置;各种设备的检测不应相互干涉;工位布置必须保证车辆的前后衔接,对整个场地面积进行充分的利
用,从而节约基建费用。
2.2 布置依据
工位布置应参照检测站的业务与检测项目的需求而确定,如仅接收交通部门的委托进行检测,则可以根据运营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合理的项目安排与检测工位设计。
2.3 工位距离设计
为了保证工位之间的检测相对独立,保证检测的高效性。
各个检测设备的距离要根据检测车辆的长度与轴距来进行计算。
例如:六轴车最大的长度为20 m,第一轴到最后的距离为13.5 m,所以为了保证检测设备的相对独立,如第一轴检测制动,最后的轴不能在轴重台上,所以必须考虑距离为13.5 m。
2.4 其他要素
检测车间设计时还应考虑其辅助系统的设计,如通风、照明、消防等,在各种线缆管道的设计中需在设备的布置上进行合理调整,利用辅助设施将电缆沟、桥架等将强电弱电进行区分隔离,埋设管线应按照设备进行预埋,所有的计算机与仪表等都需要增加防雷设计。
3 计算机网络设计
3.1 网络搭建原则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需要符合科学、规范、可靠、安全等原则,即突出其合理性也应有适用性,总体方案应提出总体目标和技术规范,如检测能力、工位节拍、故障率、端口节点、数据库结构、人机交互需求、硬件设备配置或者受控设备等需求。
3.2 功能实现
在设计时应保证系统达到对每一个工位都进行控制的需求,即保证系统的连续性,其功能必须符合总工位计算机系统所能达到的技术功能,检测车间的任何工位都应具备自检功能与控制需求。
3.3 符合检测流程需求
在网络设计的时候,应按照工位布置、检测项目、检测设备的具体情况设计整个网络,尤其是网络控制与数据的传递必须符合检测的流程,即按照相应的检测项目对检测数据进行分类与处理,并实现对各个节点的控制。
3.4 数据处理
在系统设计处理方面,应考虑到数据库的架构、容量、安全、使用权限、接口设定、报表输出等,同时应对资源的共享予以保证,对数据的备份与交互都应符合数据安全的需求。
最后应按照检测的要求输出相应的数据,与车型数据、限制数据、车辆信息等进行配合,生成一个最终的检测结果,实现检测鉴定与评价自动化。
4 结束语
运营车辆检测线的设计是实现自动化检测的重要基础,其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决定检测过程的效率。
在设计中除了应保证符合国家规范外,还应根据实际的要求进行检测车间、设备等合理的组合与调整,以获得智能化与准确性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玉建.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总体规划与设计的探讨[j].
汽车维护与修理,2010(10).
[2]王建山.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规划和工艺布置设计[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8(09).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ransport sector, the design of the vehicle inspection line shall ensure that the intelligent vehicle detection, and improve their data processing, the article ha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its desig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ain points.
key words: process design; workshop design; equipment layout; network system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