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AFP培训知识

AFP培训知识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培训知识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1988年中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消灭脊灰目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方案、规划,明确了有关策略和措施,取得了2000年成为无脊灰区的成果,但周边国家和我国个别地区仍有脊灰流行,脊灰野病毒输入并引起流行的危险依然存在。

(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免疫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病例定义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高危AFP病例(由县级以上疾控中心确定)(1)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2)临床高度怀疑为脊灰的病例3.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由省级以上疾控中心确定)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知识培训试题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知识培训试题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培训试题科室:姓名:分数: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

A、脊髓灰质炎B、肌病C、神经根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

2、发现Ⅱ型疫苗病毒或变异株,应成立由()牵头的调查小组,负责病例的个案调查、诊断,开展接种率调查,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等工作。

A、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B、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C、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D、市疾控中心。

3、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

A、是一组急性起病肌力减低、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症候群。

B、是一组急性起病肌力减低、肌张力增强、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症候群。

C、是一组急性起病肌力减低、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增强症候群。

D、是一组急性起病肌力减低、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症候群。

4、关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病例定义正确的是()A、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段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B、任何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段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C、所有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

D、以上答案均正确。

5、医疗机构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应在()小时内以最快方式报告到当地辖区疾控机构。

A、6小时B、8小时C、12小时D、24小时。

6、确诊为脊灰病例后需进行消化道隔离,隔离期限为()天,粪便进行消毒后排放。

A、7天B、10天C、20天D、40天。

7、发现脊髓灰质炎病例后应对发病两周之内病后未再服苗的病人,间隔()小时采集两份足量的粪便,冷藏(4℃以下)运送合格实验室。

A、24小时B、 36小时C、72小时D、24-48小时。

8、开展全国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的目的是()A、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B、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C、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4种)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4种)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AFP 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  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 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1.AFP定义:是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肉弛缓性麻痹(软瘫)的一组疾病。

2.AFP病例(监测系统使用的定义):任何15岁以下的出现急性软瘫的儿童。

为便于AFP病例快速报告,卫生部于1994年专门下发文件,规定了14种属AFP病例的病种,即:(1)脊灰。

(2)格林-巴利综合征。

(3)脊髓炎(横贯性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多神经病、原因不明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低钾性、高钾性及正常钾性)。

(10)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病毒性或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或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3.消灭脊灰为什么要开展AFP病例监测:由于15岁以下儿童是脊灰发病的高危人群,因此,把15岁以下儿童的AFP病例作为“疑似脊灰”病例进行监测报告,其目的是通过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活动,最大限度地发现真正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这是AFP监测系统的一项技术要求,即要在所有15岁儿童AFP 病例中搜索脊灰野病毒。

全球消灭脊灰的监测活动都要做好这项工作。

4.质量控制指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消灭脊灰的技术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AFP 监测工作质量控制指标体系:(1)各地区每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不低于1/10万;(2)80%病例必须在接到报告后的48小时之内进行病例调查;(3)80%AFP病例必须在出现麻痹后14天内,间隔24小时采集双份合格粪便标本;(4)粪便标本要在7天内送到省级脊灰实验室;(5)病例随访表要在75天内送达省级卫生防疫站等。

5.AFP病例报告与漏报:卫生部要求所有发现AFP病例的临床医生和卫生工作者都要立即向当地县级卫生防疫站进行报告,这是发现病例最重要的工作。

AFP病例又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是指将所有15岁以下急性发生的肢体(或腹肌、颈肌)肌肉进行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又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是指将所有15岁以下急性发生的肢体(或腹肌、颈肌)肌肉进行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又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是指将所有15岁以下急性发生的肢体(或腹肌、颈肌)肌肉进行性弛缓性麻痹瘫痪病例称为AFP病例。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4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9种。

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雪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碳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雪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AFP和新生儿破伤风题库最终

AFP和新生儿破伤风题库最终

2013年大练兵AFP和新生儿破伤风试题第一部分、单选题:1、所有()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怀疑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 15岁B. 14岁C.16岁D.13岁2、国家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常见病例包括()种?A. 13种B. 15种C.16种D.14种3、某医院有一名儿童肉毒中毒入院,需要进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报告吗?()A 需要报告B 不需要报告C可以报告也可以不报告D与AFP无关4、诊断高危AFP病例,如果患儿接种脊灰疫苗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患儿的年龄应该小于()岁?A.14B.15C.3D.55、聚集性高危AFP病例或聚集性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指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例或()例以上的高危AFP病例或临床符合病例,麻痹时间间隔()个月以内。

A.2、2、1B.3、3、2C.2、2、2D.5、5、26、聚集性AFP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个月内发生()例及()例以上AFP病例。

A. 2、2、2B. 1 2、2C. 1、5、5D.2、5、27、AFP病例的分类参照WHO推荐的分类标准。

应该由()级专家诊断小组根据脊灰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等资料对AFP病例进行诊断分类A.县区级B. 市级C. 省级D.国家级8、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指脊灰病毒分离株与SABin疫苗株病毒相比,病毒衣壳蛋白1区(VP1区)核苷酸序列变异超过(),或者是既往国内外流行过或与既往国内外流行过的脊灰病毒高度相似的野病毒。

A. 10%B. 15%C.20%D.30%9、VDPVs病例或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循环事件指由相关的VDPV或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引起()例或()例以上病例的事件。

A. 3、3B. 5、5C. 2、2 D .10、1010、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AFP病例,需立即用下列选项哪项报告?()A.县区卫生局B. 市卫生局C. 网络直报D.旬报表报告1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小时、农村在()小时内填写AFP病例报告卡并通过网络直报。

2023年精麻药品培训考试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2023年精麻药品培训考试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2023年精麻药品培训考试试题库(含参考答案)科室:姓名:成绩:一、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医疗机构销毁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在那个部门监督下进行?(C )A、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B、医疗机构领导和药剂科负责人C、所在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D、所在地公安部门2、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的麻醉药品是( B )A、苏芬太尼B、哌替啶C、可待因D、瑞芬太尼3、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可以处以( D ) 元以下的罚款。

A、2000B、3000C、4000D、50004、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保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专册登记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处以( D ) 元罚款。

A、1000-2000 B 、2000 4000 C、4000-6000 D、5000-10000 5、下列哪种药品不适用于《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管理? (C)A、芬太尼注射液B、注射用瑞芬太尼C、阿托品注射液D、盐酸哌替啶6、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专用账册的保存期限应当自药品有效期期满之日起不少于几年? (D)A、一B、二C、三D、五7、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建立随诊或复诊制度。

复诊或随诊间隔为(C)A、两周B、一个月C、三个月D、四个月8、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为住院病人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开具,每张处方为常用量 (A)A、逐日一日B、逐次三日C、逐次一日D、逐日一次9、医疗机构毒性药品处方至少保存年。

(B)A、1B、2C、3D、510、下列那种药品是阿片类拮抗药,可用于解救阿片类镇痛药引起的呼吸抑制? (B)A、阿托品B、纳洛酮C、纳曲酮D、美沙酮11、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C)A、三日常用量B、七日常用量C、十五日常用量D、三十日常用量12、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的专用处方颜色为(A )A、淡红色B、浅黄色C、浅绿色D、白色14、WHO 将哪一种药物的用量作为衡量各国癌痛改善状况的重要指标? (A )A、吗啡B、美沙酮C、芬太尼D、盐酸哌替啶15、以下哪种不是同一类镇痛药? (D)A、可待因B、吗啡C、芬太尼D、布洛芬16、医疗机构需要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应当经哪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 (C)A、国家级B、省级C、设区的市级D、区级或县级17、《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中规定:医疗机构根据需要设置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周转库,周转库应 (A)A、每天结算B、每周结算C、每月结算D、每季度结算18、下列哪种情况是错误的:(C)A、医师不得为本人开麻醉药品处方B、医师不得为家属开麻醉药品处方C、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医师可以为患者开麻醉药品处方D、取得麻醉药品处方权后才为患者开麻醉药品处方19、开具麻醉药品应该使用下列哪种处方:(A )A、麻醉药品专用处方B、普通药品处方C、正方D、副方20、下列药品中不作为特殊管理的是:(B)A、毒性药品B、医院制剂C、麻醉药品D、精神药品21、下列药品中不作为特殊管理的是:(A )A、进口药品B、二类精神药品C、放射性药品D、麻醉药品22、下列药物中不属于麻醉药品的是:(C)A、可待因B、芬太尼C、曲马多D、吗啡23、下列药物中属于二类精神药品的是(D)A、碳酸锂B、三氮唑核苷C、氯霉素D、阿普唑仑24、下列药物属于镇痛三阶梯原则中的非阿片类药物的是(B)A、哌替啶B、吲哚美辛C、芬太尼D、可待因25、下列药物属于镇痛三阶梯原则中的弱阿片类药物的是(B)A、芬太尼B、可待因C、高乌甲素D、吲哚美辛26、下列药物属于镇痛三阶梯原则中的强阿片类药物的是(C)A、可待因B、阿司匹林C、芬太尼D、布洛芬27、执业医师的麻醉药品处方资格是(B)A、自然获得B、通过培训与考试取得C、由院长授权产生D、药剂科同意28、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多少时间备查(B)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29、麻醉药品处方必须保存多少时间备查(C)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30、《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有效期为(C)A、1年B、2年C、3年D、5年31、属于麻醉药品的是(B)A、曲马多B、哌替啶C、司可巴比妥D、麦角新碱32、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是(C)A、曲马多B、哌替啶C、司可巴比妥D、麦角新碱33、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的是(A)A、曲马多B、美沙酮C、司可巴比妥D、麦角新碱34、不能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外购药品的是(D)A、第一类精神药品B、第二类精神药品C、医疗用毒性药品D、抗生素35、关于麻醉药品出入库管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A、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B、三人开箱C、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D、验收记录双人签字36、镇痛作用有剂量封顶效应的镇痛药物是( A )A、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对乙酰氨基酚B、阿片类镇痛药物C、吗啡D、杜冷丁37、对炎症性疼痛疗效最好的是 (B )A、麻醉性镇痛药B、非甾体抗炎药C、抗抑郁药D、糖皮质激素38、第一类精神药品、麻醉药品( A )A、由指定的经营单位凭盖有医疗单位公章的医生处方配方使用,不准零售B、仅供医疗单位在医生指导下使用C、可供个医疗单位使用,也可由指定的经营单位凭盖有医疗单位公章的医生处方零售D、可在普通商业企业销售39、有关依赖性,说法错误的是 (C )A、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B、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C、必须发生耐受性D、可以对一种以上的药物产生依赖性40、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 (D )A、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1年B、医疗用毒性药物、精神药品及戒毒药品处方保留2年C、麻醉药品处方保留3年D、麻醉药品处方保留5年41、规范化疼痛处理的原则不包括( A )A、随时用药B、最大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C、把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低到最低D、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2、以下哪项不是理想的阿片类镇痛药应具有的条件( A )A、镇痛的同时具有镇静作用B、不良反应轻C、危险性小D、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小43、《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为门急诊患者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 D )A一日常用量 B 三日常用量 C 七日常用量 D 一次常用量44、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 ) 次常用量,仅限于( )级以上医院内使用。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宣传单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宣传单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宣传单
一、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
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
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二、AFP病例的诊断要点:
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农二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疾病属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
a.流脑
b.白喉
c.脊灰
d.乙脑
2.我国已经消除了()
a.脊灰
b.野病毒脊灰
c.本土野病毒脊灰
d.以上都是
3.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
a.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增强、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b.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c. 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增强、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增强或亢进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4.关于AFP病例的定义下列哪种是正确的?()
a.任何小于15岁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b任何年龄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c. 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d.以上都不正确
5.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是()
a.硬瘫
b.软瘫
c.中枢性瘫
d.周围性瘫
6.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属于()
a.疾病监测
b.症状监测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二、填空题
1.各级医疗机构在诊治过程中凡遇到儿童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必须慎重诊断,在不能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均作为“急性迟缓性麻痹(原因待查)”诊断,不应做出()和()等其他诊断。

2.医务人员在发现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后应在告,在报告时要报告麻痹日期,描述麻痹情况包括(、、、);同时要填写传染病疫情卡片,还要进行网络直报,在网上报告卡的疾病名称中选择其他疾病,在备注中填写(),其他项目按原疫情报告规定填写。

外地病例还需报告进京的来京。

3.输入性脊灰防控的关键点:发现输入性病例:即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且要做出强烈的反应,医疗机构(、、、)。

4.AFP患者及其带毒者为传染源,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及无麻痹患者不易发现,在传播该病中起主要作用。

本病潜伏期为()天,一般1-2周,发病前1周始从粪便排毒,病后1-2周排毒率最高,脊灰潜伏期分末期和瘫痪前期,传染性最大,夏秋季为发病高峰。

5.当前WHO为全球消灭脊灰的主要策略是()和()。

三、问答题
1.什么是AFP?它有什么临床表现?
2.什么是AFP病例?
答案:
选择 : C,C, b, a, ba , b
填空:1、类脊灰,脊灰
2、(12部位、肌力、肌张力、腱反射)(AFP )
3、(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处理)
4、3-35
5、免疫和监测
简答:
1、答:AFP是急性迟缓性麻痹的英文缩写。

临床表现是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答:任何小于15岁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