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之荒原48页PPT

合集下载

艾略特《荒原》

艾略特《荒原》

弗雷泽的《金枝》是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 著作之一。 弗雷泽比较了多种民 族的宗教仪式,研究 了神话和仪式的基本 模式,指出远古神话 是仪式活动的产物。
《金枝》引用大量材料,说明四季循环与许多有关
神的诞生、死亡、复活的神话以及祭祀仪式有关。
渔王曾是植物神,岁末时人们哀悼他的死亡,春
天大地复苏时庆祝他的复活。
来的正是时机,他猜对了, 晚饭吃过,她厌腻而懒散, 他试着动手动脚上去温存, 虽然没受欢迎,也没有被责备。 兴奋而坚定,他立刻进攻, 探索的手没有遇到抗拒, 他的虚荣心也不需要反应, 冷漠对他等于是欢迎。 最后给了她恩赐的一吻, 探索着走出去,楼梯也没个灯亮——
她回头对镜照了一下, 全没想到还有那个离去的情人; 心里模糊地闪过一个念头: “那桩事总算完了;我很高兴。” 当美人做了失足的蠢事; 而又在屋中来回踱着,孤独地, 她机械地用手理了理头发, 并拿一张唱片放在留声机上。
后期象征主义诗人认为,自我作为纯精神的存在,
不具有被艺术直接表现的可能,只能通过与之对
应的象征来暗示。
艾略特提出寻找主观感情的“客观对应物”,把 各种情景、事件、典故等搭配成一幅幅图案来表 达某种情绪,引起共鸣。 艾略特认为诗与诗人的个人情绪没有什么关系,
提出诗歌“非个人化”的主张。
《荒原》题词
“你不知道的东西是你唯一知道的东西。”
“一首诗实际意味着什么是无关紧要的。意义不过 是扔给读者以分散注意力的肉包子;与此同时, 诗却以更加具体和更加无意识的方式悄然影响读 者”。
在艾略特看来,诗中的意义不过是个骗局,而当 人们不理解这一骗局时,自然是以某种无意识的 方式理解了诗;反之,当人们自以为把握了诗的 意义时,也就是误入圈套而不自知的时候。
在这种传统中,女性被定义为非理性,一种需要 和应当被超越的否定性 ,一个被阉割得不完整的 男人。 艾略特更是将这种思想发扬了。

艾略特与荒原

艾略特与荒原

艾略特与荒原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与《荒原》艾略特生平与创作(一)生平T?S?艾略特(1888-1965),英美诗人、剧作家和批评家,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西方现代诗歌中开一代诗风的先驱。

艾略特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名门之家,祖籍英国。

他从小生活在当地宗教那种强调义务与职责的浓郁影响下,而母亲作为一个不太成功的诗人,则在儿子身上寄托了诗与文学的期望。

1906年,艾略特进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和英法文学,开始写诗。

这期间,他接触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和儒尔·拉福格的作品。

迷恋拉福格对浪漫主义激情的批判态度。

1909年获学士学位。

第4年接着读硕士课程,与讲授“法国文学批评”的老师巴比特结为至交,巴比特反对卢梭主义的“滥情主义”,提倡“非个人化”,主张建立秩序与权威,这种学术观点给艾略特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这些影响使他一心向往法国。

1910年,他在巴黎度过了“浪漫的一年”(艾略特语)。

他进入巴黎大学研修法国文学,并在法兰西学士院听帕格森每周举办的哲学讲座,经历了短暂的“帕格森主义”的皈依。

后来又游历伦敦、慕尼黑,写出早期重要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等。

1911年,一方面是父母的要求,一方面是“哲学的呼唤”,他离开欧洲返回哈佛大学,成为专攻哲学的研究生。

1913年任哲学系助教,大学哲学协会主席。

但在3年的哲学研究之后,他又向往欧洲了。

1914年,艾略特接受哈佛大学为他提供的奖学金,重返欧洲。

一路上经历比利时、意大利、德国,最终到达伦敦,进入牛津大学,开始了他哲学家、诗人、欧洲人、美国人几重生活的人生阶段。

这期间他结识了庞德等一批旅欧的美国作家,并在摒弃浪漫主义崇尚古典主义的观点上不谋而合。

已经成名的庞德非常赞赏艾略特的诗才,将其《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推荐给芝加哥的《诗刊》杂志发表。

艾略特一边按原计划写他的哲学博士论文,一边参加一些文学集会,开始在欧美一些刊物上发表诗作。

1915年,他与英国姑娘维芬结婚,放弃了回哈佛申请博士学位的机会,从此定居伦敦。

美丽与丑陋从荒原看艾略特人道主义关怀-PPT课件

美丽与丑陋从荒原看艾略特人道主义关怀-PPT课件
PPT文档
仅有那片段的思想在脑中掠过: “也罢,如今事 不自觉地用手理一理头发, 在唱机上放一张唱片。
程序设计 网络课件 教学设计 多媒体课件 PPT文档
荒原中人们的麻木不仁集中体现在人们有 欲无情的性交上。以上情节是第三节《火 诫》中的片段,表现的主题也是性。“火 诫”是佛教劝告人们熄灭情欲之火的诫令。 但在这个题目下面却是现代人无所顾忌、 有欲无情的性交,形成莫大的讽刺。诗人 选择的现代人荒淫纵欲的一个典型情景: 一个女打字员与一个满脸疙瘩的青年之间 的有欲无情的性行为。吻,是“施舍”的, 完事后,她并未察觉情郎的离去,还“高 兴它已过去了”,低级庸俗的现代性关系, 现代人的声色淫欲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 揭示。
美丽与丑陋——从 《荒原》看艾略特的 人道主义关怀
汉语言文学 杨诗丽 2019050987
程序设计 网络课件 教学设计 多媒 体课件 PPT文档
概述
《荒原》是艾略特的成名作,在二十世纪西方诗 坛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结构完整博大,内含 精深丰富,包蕴着对整个人类精神的深刻思考, 其中包括对精神生态的深入探析。 《荒原》不仅 感性地描写了人类精神生态的失衡,而且还理性地 分析了造成精神生态失衡的原因,同时尝试着探 寻了恢复精神生态的途径,体现了艾略特对人类 生存状态的人道主义关怀。
丑陋的麻木
现在正是时候,他暗想, 饭后,她正感觉无聊而疲倦, 试探着用爱抚去挑逗她 即是非为所望,亦将不为所拒。 激动而坚定,他立刻展开行动; 探索的手未遭拦阻; 他的自负不需对方的反应, 且把冷漠当做欢迎。 他给她一个施舍的吻, 然后摸索着,寻找漆黑的楼 梯…… 她转身对镜张望, 几未觉察离去的情郎; 程序设计 网络课件 教学设计 多媒体课件
程序设计 网络课件 教学设计 多媒体课件 PPT文档

外国文学第26章《荒原》

外国文学第26章《荒原》

11
练习思考题 1.分析《荒原》中的“水”意象,就此写一 篇千字左右的小文章。 2.如何理解杰姆逊所说的“艾略特的诗虽 然是通过零散化效果而起作用,这一首诗却仍然要 求读者能够超越这首诗并且将这些碎片重新组合起 来”? 3.《荒原》原诗稿大约有800行,经庞 德建议删至433行,意图何在? 4.试分析《荒原》的现代性意识。
1
1914年旅欧时遇到埃兹拉· 庞德,经由庞 德引荐,发表了不少诗作,其中最重要的乃是19 15年发表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5年 初,艾略特认识了舞蹈家薇薇安· 海伍德(Viv ienHaighWood),两人一见钟情, 于同年6月结婚,然而,罹患精神病症的薇薇安使 整个家庭濒于破裂。迫于生计,艾略特承受着繁重 的工作量,担任某学校讲师的同时还兼任《自我中 心者》(TheEgoist)杂志的助理编辑。 1916年,尽管艾略特完成了博士论文,却因其 拒绝回国未能获得学位。
7
也许我们可以说这首诗以个人的自由为开始, 以对时代的概括为终结。早期的批评家们由于受到 艾略特对《尤利西斯》“神话方法”评论的影响, 强调圣杯传说对全诗结构的重要性;今天的读者会 发现艾略特将伦敦的景物一丝不走样地摄入诗中也 是同样重要的,因为以熟悉的景物为衬托,他可以 加强幻景的力量。。为了反驳艾略特是摧毁传统的 “布尔什维克”诗人这一出现于早期的指控,艾略 特的第一批支持者也许过于强调了这首诗的“秩序 ”和神话结构,而忽略了使《荒原》浑然成为一体 的独特的声音。当弗吉尼亚· 伍尔芙在1922年 下半年某天听艾略特朗诵这首诗时,她说她还不能 “抓住意思”,“只有它的声音在我的耳中回荡 ……但是我喜欢这种声音”。
12
延伸阅读 阿克罗伊德.1989.艾略特传[M]. 刘长缨,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艾略特.1994.艾略特诗学论文集[M ].李赋宁,译注.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艾略特.1989.艾略特诗学文集[M] .王恩衷,编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TSEliot(艾略特-美国文学)PPT课件

TSEliot(艾略特-美国文学)PPT课件
2021
1. THE BURIAL OF THE DEAD
死者的葬礼
T.S. Eliot
( 1888-1965)
Thomas Stearns Eliot
A poet, dramatist, literary critic, and modernist.
do
something
2021
He was born in Missouri on September 26, 1888. He lived in St. Louis during the first eighteen years of his life and attended Harvard University.In 1910, he left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Sorbonne, having earned both undergraduate and masters degrees and having contributed several poems to the Harvard Advocate. After a year in Paris, he returned to Harvard to pursue a doctorate in philosophy, but returned to Europe and settled in England in 1914.
Bin gar keine Russin, stamm' aus Litauen, echt deutsch.
And when we were children, staying at the archduke's,
My cousin's, he took me out on a sled,

艾略特荒原演示文稿

艾略特荒原演示文稿
艾略特
Introduction
Name: Thomas Stearns Eliot (T. S. Eliot ) Birthday: September 26, 1888 Birth place: St. Louis ,Missouri,United States Death day: January 4, 1965 Death place: London,England,UK Triple identities: playwright, literary critic, poet Writing period: 1915-1965 Nationality: American → English(1927) Priz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1948
Four Quartets (1945) 《四个四重奏》→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 PLAYS
Murder in the Cathedral (1935) 《大教堂谋杀案》 The Family Reunion (1939) 《家庭团聚》
• NONFICTION
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 (1920) 《传统与个人才能》 The Sacred Wood: Essays on Poetry and Criticism (1920) 《圣林》
但这更激起了我们对出路的追寻,反思如何避免走上的这 么一条毁灭路。所以,请更努力的生活,请告诉自己生命每一 秒钟都有意义,请对每一个人微笑,请照顾和爱护你身边的人, 请明白存在真正的幸福。请不要做荒原人。
我想这才是《荒原》想让我们懂得的。
Reference
[1]T.S.艾略特.荒原——T.S.艾略特诗选[M].北京:北京燕山 出版社,2006.

The West Land 荒原(课堂PPT)

The West Land 荒原(课堂PPT)

死者的葬礼 四月最残忍,从死了的 土地滋生丁香,混杂着 回忆和欲望,让春雨
挑动着呆钝的根。 冬天保我们温暖,把大地 埋在忘怀的雪里,使干了

8
Falling towers Jerusalem Athens Alexandria Vienna London unreal 倒下的楼阁呵 耶路撒冷、雅典、亚历山大、 维也纳、
down falling down.
7
Translation of The Waste Land
The Burial of The Dead April is the cruelest month,
breeding Lilacs out of the dead land,
mixing Memory and desire, stirring Dull roots with spring rain. Winter kept usgetful snow, feeding A little life with dried tubers.
伦敦 呵,不真实的
9
An analysis of The Waste Land
Eliot’s opening quotation sets the tone for the poem as a whole. Sibyl is a mythological figure who asked Apollo “for as many years of life as there are grains in a handful of sand” (North, 3). Unfortunately, she did not think to ask for everlasting youth. As a result, she is doomed to decay for years and years, and preserves herself within a jar. Having asked for something akin to eternal life, she finds that what she most wants is death. Death alone offers escape; death alone promises the end, and therefore a new beginning.

《荒原》艾略特

《荒原》艾略特

来的正是时机,他猜对了, 晚饭吃过,她厌腻而懒散, 他试着动手动脚上去温存, 虽然没受欢迎,也没有被责备。 兴奋而坚定,他立刻进攻, 探索的手没有遇到抗拒, 他的虚荣心也不需要反应, 冷漠对他等于是欢迎。 最后给了她恩赐的一吻, 探索着走出去,楼梯也没个灯亮——
她回头对镜照了一下, 全没想到还有那个离去的情人; 心里模糊地闪过一个念头: “那桩事总算完了;我很高兴。” 当美人做了失足的蠢事; 而又在屋中来回踱着,孤独地, 她机械地用手理了理头发, 并拿一张唱片放在留声机上。
们在 问她:西比尔,你要什么的时候,她回答说,我要死。”)
For Ezra Pound
il miglior fabbro. (献给埃兹拉 庞德 最卓越的匠人)
根据希腊神话,古米的西比尔是女预言家, 曾爱过她的太阳神阿波罗施予她预言的能力, 但她忘记向太阳神要永恒的青春和健康。她被 关在瓶中枯而不死,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
艾略特没有在《荒原》中表达小我所体验的种 种感受,而是客观冷静地展示了一个精神迷失的黑 暗而痛苦的时代,这首诗对战后的失望心情、精神 空虚和无政府状况作出了权威的表现,这一代人辨 认出属于自己的景象。
这首诗不属于一个人,而属于现代的城市,属 于战后的世界。
1、结构内容
全诗只分五章,四百余行,诗人立意 借用“寻找圣杯”的故事表现卑劣猥琐的 “人间地狱”。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贫 瘠的荒原,冰冷的岩石,灰暗的城市,阴 森的监狱和行迹猥琐的醉生梦死的人们。 在这个荒唐的世界里,没有偶像的崇拜, 没有言行的准则,只有生活的空虚和精神 的绝望。
谢谢观看!
“当美人做了失足的蠢事, 发现男人的负心已经晚了, 什么魔符才能使她消愁, 怎样才能把她的污点洗掉, 唯一的妙法既为她文饰, 又在众目下使她躲过羞耻, 还能为她的恋人带来悔恨, 绞得他心疼——那就是,去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