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实验蜡烛
三到六年级科学探究实验过程及结果

三年级科学探究实验实验一、宽口吹蜡烛不容易吹灭。
小口容易吹灭。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操作: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同隔着小瓶吹蜡烛)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1.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
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
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实验二、用双手将一张薄纸的一端靠近下嘴唇,另一端自然下垂,如果嘴吹气,纸会怎么样?纸的会另一端会飘起来,因为上部分的空气被吹走,形成了瞬时真空,而下部分的压强是大气压,下部压强大于上部,所以纸会飘起来实验三、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入饮料瓶,另一根露在瓶外,能否喝到饮料。
结果:不能。
不能形成气压差。
实验四、(演示)使用温度计。
器材:温度计,热水烧杯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实验五、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水温计)、计时器,铁架台过程: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倒入约80摄氏度的半烧杯热水,并调节烧杯和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热水中,不要接触杯壁和杯底。
3、读出最高温度,并以此时作为计时开始,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15-20分钟。
热水的变化规律:先快后慢,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
实验六:(演示)量筒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工具。
注意事项:(1)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小小蜡烛》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小小蜡烛》教学主题:小小蜡烛目标年龄段:3-5岁幼儿园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蜡烛的特性和结构。
2. 通过实验让幼儿学会点燃蜡烛并观察烛芯的变化。
3. 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火焰的特性和危害。
4. 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态度。
教学准备:1. 蜡烛2. 火柴3. 水4. 小锅、铁制戒尺、金属丝等工具材料5. 图片或视频展示器材教学过程:1. 先为幼儿介绍蜡烛的特性和结构,如蜡烛外形、烛芯、蜡油等,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来展示。
并让幼儿亲自触摸和感受蜡烛。
2. 向幼儿解释蜡烛的点火原理,让幼儿意识到点火时应该小心谨慎。
3. 让幼儿分组,每组一支蜡烛和一盒火柴,让幼儿先练习点燃火柴,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把火柴点燃蜡烛。
4. 观察火焰的变化,让幼儿观察火焰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向幼儿解释火焰的结构和原理,并让幼儿用小锅和水来演示火与水的接触反应。
5. 用铁制戒尺和金属丝等工具材料来让幼儿观察和感受火的温度和热度,向幼儿解释火的危害和安全意识,并让幼儿意识到离蜡烛远一点可以防止被火烧伤。
6. 清理课堂,收集蜡烛和火柴等物品,并向幼儿强调火的安全性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小小蜡烛实验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科学教育的活动。
通过了解蜡烛的特性和结构,让幼儿学会点燃蜡烛并观察烛芯的变化,以及了解火焰的特性和危害,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态度。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安全问题,将实验过程规划和安排得更加安全和合理。
最终,让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下通过实验探究和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氧化碳灭蜡烛的科学小实验

二氧化碳灭蜡烛的科学小实验
在这个科学小实验中,我们将展示二氧化碳是如何灭掉蜡烛的。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蜡烛、一段长长的蜡烛线、一盆水以及一些小片的白醋酸苏打。
首先,把蜡烛点燃,让它燃烧一段时间,直到火焰变得稳定。
然后,取一段蜡烛线,把一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让它在火焰中燃烧一会儿,直到蜡烛线变成黑色。
这时候,把蜡烛线快速地放到蜡烛上方,让它悬在空中。
你会发现,蜡烛的火焰逐渐熄灭了。
接下来,把一些小片的白醋酸苏打放进水中,搅拌一下,然后把水倒进另外一个容器中。
把蜡烛线再次浸入水中,然后取出来,把它悬在蜡烛上方。
你会发现,这一次蜡烛的火焰更快地熄灭了。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一种灭火气体,它可以和火焰中的氧气反应,使火焰失去氧气,最终熄灭。
当蜡烛线燃烧时,它会产生大量的热和二氧化碳,这种气体比空气更重,所以它会在蜡烛下部积聚。
当你把蜡烛线悬在空中时,它会继续燃烧并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这会导致蜡烛的火焰熄灭。
当你把蜡烛线浸入水中时,水会吸收二氧化碳,使它无法积聚在蜡烛下部。
因此,蜡烛的火焰更快地熄灭了。
这个小实验不仅能让你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还可以让你更加了解火焰的工作原理。
- 1 -。
科学小实验熄灭的蜡烛的原理

科学小实验熄灭的蜡烛的原理科学小实验——熄灭蜡烛的原理引言:蜡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一,它的火焰始终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然而,我们是否好奇过蜡烛为何会熄灭?通过科学小实验,我们可以探索熄灭蜡烛的原理,并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
实验材料:1. 蜡烛2. 打火机或火柴3. 一瓶透明玻璃罩或玻璃杯4. 奶盖或硬纸板5. 氧气罩(可选)6. 酒精(可选)实验步骤:1. 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品。
2. 将蜡烛放在平稳的表面上,点燃蜡烛的蜡芯。
3. 将透明玻璃罩或玻璃杯翻倒在蜡烛上,让罩子完全覆盖住蜡烛。
4. 观察蜡烛在罩子中的变化,直到火焰熄灭。
5. 快速拿掉罩子,观察蜡烛是否重新点燃。
实验结果:当透明玻璃罩或玻璃杯罩在蜡烛上时,火焰会逐渐变小并最终熄灭。
当罩子被拿掉后,蜡烛并不会重新点燃。
实验原理:蜡烛的燃烧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需要三个要素:燃料、氧气和火源。
蜡烛蜡芯的燃烧产生的热量融化蜡烛,燃料是蜡芯,而氧气来自于空气中的氧气。
因此,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
当我们将透明玻璃罩或玻璃杯罩在蜡烛上时,罩子内的空气会迅速被燃烧的蜡芯消耗掉。
由于罩子的密封性,罩子内的氧气很快被耗尽,无法满足蜡芯的燃烧需求。
因此,火焰逐渐变小并最终熄灭。
实验进一步探究:1. 氧气的作用:为了验证氧气对于蜡烛燃烧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在罩子内放置一个氧气罩,让氧气供应充足。
结果显示,火焰会继续燃烧,而不会熄灭。
2. 燃料的影响:我们可以在蜡烛上加一层酒精,以增加燃料的供应。
实验结果显示,火焰的燃烧时间会延长,但最终还是会因氧气不足而熄灭。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罩子内的氧气被耗尽,无法满足蜡芯的燃烧需求。
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当氧气不足时,蜡烛的火焰会逐渐变小并最终熄灭。
实际应用:这个实验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还能引发我们对火焰和氧气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设计一些应急灯具或灭火装置,确保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
幼儿趣味小实验 蜡烛吹不灭

幼儿趣味小实验蜡烛吹不灭蜡烛吹不灭是一项有趣的小实验,小朋友们可以在家里或者学校的实验室里进行。
只需要准备一根蜡烛和一些水就可以开始啦!首先,我们需要点燃蜡烛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确保火苗变得稳定和强大。
然后,我们可以用手指轻轻地试一下,不要触摸蜡烛火焰,只需要感受火焰附近的热量。
接下来,我们将蜡烛放入一个大一些的容器中,然后倒入足够的水。
小朋友们可以观察到火焰仍然在燃烧,同时水也起到了隔离的作用,使火焰接触不到氧气。
我们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学到一个有趣的科学原理:火焰需要氧气来燃烧。
通常情况下,我们吹蜡烛的时候,把火焰和氧气隔开,火焰就会熄灭。
然而,在这个实验中,火焰仍然持续燃烧是因为水形成了一个隔离层,使得火焰无法接触到足够的氧气。
小朋友们可以尝试不同的实验条件,比如改变蜡烛的高度、调整容器的大小等等,看看是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他们还可以尝试吹蜡烛一段时间后把水倒掉,观察火焰是否会熄灭。
通过这个小实验,孩子们不仅可以锻炼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还能够了解到火焰的特性和火焰的燃烧原理。
同时,这个实验也充满了乐趣和惊喜,让孩子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在实验过程中,家长或者老师们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安全,确保他们远离火源和热水,并在实验完毕后将蜡烛熄灭和清理实验场所。
这个有趣的蜡烛吹不灭的小实验既有趣又能够增加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是一次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
让我们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吧!蜡烛吹不灭实验是一项有趣的小实验,对于幼儿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这个实验不仅能让幼儿们亲身感受到科学的乐趣,还能帮助他们培养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进行这个实验前,需要准备一些材料。
首先,我们需要一根蜡烛,最好是比较粗的蜡烛,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可以选择生日蜡烛。
其次,需要一些水,一杯足够了。
最后,还需要一个大一些的容器,可以选择玻璃杯或者碗。
确保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后,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首先,将蜡烛点燃,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确保火焰变得稳定和强大。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教案《蜡烛的魅力》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教案《蜡烛的魅力》教学主题:蜡烛的魅力教学对象:幼儿园儿童教学目标:1. 能够发现火焰的特性,如颜色、高度、形状等。
2. 理解火焰是氧气与燃料反应产生的,并能简单解释火焰原理。
3. 学会正确使用火源,如打火机、火柴等,以及正确处理火源安全。
教学器材:1. 蜡烛2. 打火机或火柴3. 手电筒4. 纸张、针、水杯等常见物品教学步骤:Step 1:引入(10分钟)引导幼儿注意到手电筒光源中的灯泡、火车烟囱里的烟、厨房中的火炉等物件,与之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幼儿通过展示蜡烛形状和色彩,了解到火焰的高度和形态也会受到不同瓶口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为接下来的实验逐步做好准备。
Step 2:实验操作(30分钟)要求儿童以小圆桌为基地,一组四个儿童左右,共设置3-4组。
每组发放材料:蜡烛,打火机(或火柴),纸张,针,水杯等常见物品。
1. 实验一:蜡烛的火焰特性观察教师初步点燃蜡烛,让儿童观察火焰颜色、形状,调整瓶口大小和形状,观察火焰的高度和形态的变化。
随后,教师向儿童提问,发现火焰存在的原因和变化的原理。
2. 实验二:烛芯燃尽时间观察教师点燃两个蜡烛,其中一个烛芯穿过针穿过一份纸张,让纸张自由悬空,另一个烛芯不穿过纸。
观察两者的时间差异。
3. 实验三:水杯沉没与烛芯燃烧的关系教师提供一杯水给儿童,并把蜡烛靠近水杯底部,引导儿童思考如何使水杯沉下去,随后引导儿童燃烧蜡烛,观察水杯是否随之下沉和烛芯是否沉在水中。
4. 实验四:火柴和打火机安全使用引导儿童学会正确使用火柴和打火机,并防止火源安全问题。
Step 3:总结交流(10分钟)请儿童分享实验过程的惊奇和乐趣,同时引导他们认识到火焰存在的原因和变化的原理,加强对火源的安全认识。
Step 4:拓展延伸(20分钟)可以在幼儿园生活场景中的卫生、消防等方面,强化幼儿对火源的安全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否清晰了解火焰的特性,并从实验中理解火焰存在的原因。
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和结论1. 蜡烛燃烧的基本现象嘿,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聊聊蜡烛燃烧这个看似简单却充满奇妙现象的实验。
想象一下,点燃一根蜡烛,火焰摇曳生姿,散发出温暖的光芒,这简直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啊!首先,蜡烛的燃烧其实是个化学反应,蜡烛里面的蜡(主要成分是石蜡)在高温下分解,产生了可燃的气体。
当我们点燃蜡烛时,火焰把这些气体燃烧了,结果就是火光四射,热量和光明一并而来,真是让人心情大好。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蜡烛到底是怎么燃烧的呢?简单来说,就是蜡烛的蜡在火焰的作用下变成了液体,然后被吸到火焰的顶端,最后变成气体,哇,这个过程可真是神奇。
没错,蜡烛燃烧的过程就像一场华丽的舞会,蜡烛的蜡是主角,火焰是乐队,气体就是那翩翩起舞的舞者。
每当蜡烛燃烧,都是一次精彩绝伦的表演。
2. 实验观察2.1 火焰的颜色变化好啦,现在咱们进入实验的部分!如果你在家里想尝试这个实验,可以准备一根普通的蜡烛,一些深色的纸,甚至可以拿出个透明的玻璃杯。
点燃蜡烛后,把纸和玻璃杯放在蜡烛旁边,慢慢观察。
你会发现火焰的颜色从黄色渐渐变成蓝色,简直就像魔法一样!这可不是因为蜡烛有什么特别的成分,而是因为火焰的温度变化导致的。
黄色火焰通常是因为未燃烧完全的碳颗粒,而蓝色火焰则表示燃烧得更充分,哇,这就像蜡烛在给你展示它的“表演水平”呢。
2.2 二氧化碳的生成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
点燃的蜡烛会释放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试想一下,这些东西就像是蜡烛的小礼物,送给我们一份看不见的气体。
把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观察杯子内壁慢慢凝结的水珠,这就是水蒸气的证据,简直让人感慨万千!而二氧化碳则是我们每个人呼吸时不可避免的伙伴,蜡烛燃烧时,它成了我们的“隐形朋友”。
所以,蜡烛燃烧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光明,同时也在教会我们一些科学知识。
3. 实验结论3.1 燃烧的条件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得出一个简单却重要的结论: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没有氧气,就像鱼离开水,蜡烛会立刻熄灭。
三到六年级科学探究实验过程及结果

三到六年级科学探究实验过程及结果三年级科学探究实验实验一、宽口吹蜡烛不容易吹灭。
小口容易吹灭。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操作:1.熄灭蜡烛,并紧固在平盘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同隔着小瓶吹蜡烛)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1.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横向圆柱形的宽口端的,并不难被点燃。
如果从圆柱形的宽口端的吹气,蜡烛将很难被点燃。
2.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
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
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实验二、用双手将一张薄纸的一端紧邻下嘴唇,另一端自然弯曲,如果嘴吹气,纸会怎么样?纸的会另一端会飘起来,因为上部分的空气被吹走,形成了瞬时真空,而下部分的压强是大气压,下部压强大于上部,所以纸会飘起来实验三、口含两根液体,一根填入饮料瓶,另一根茜在瓶外,若想喝至饮料。
结果:无法。
无法构成气压高。
实验四、(演示)使用温度计。
器材:温度计,热水烧杯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恰当的方法就是:(1)温度计的玻璃浸必须全部灌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浸灌入被测液体后必须稍候一会儿,等待温度计的示数平衡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浸必须稳步回到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德兴.实验五、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水温计)、计时器,铁架台过程: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放入约80摄氏度的半烧杯热水,并调节烧杯和温度计的边线,并使温度计的液泡全然灌入热水中,不要碰触杯壁和杯底。
3、读出最高温度,并以此时作为计时开始,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15-20分钟。
热水的变化规律:先快后慢,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
实验六:(模拟)量筒量筒就是量度液体体积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此现象说明蜡烛燃烧 需要什么物质?
解读
• 现象一:火焰会变小直至熄灭-----因为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助燃剂), 而空气中氧气约只占21%,罩一个玻璃杯后,与外界隔绝,当氧气消 耗完后自然会熄灭
• 现象二:玻璃杯杯壁上出现水滴-------因为主要燃烧 与氧结合 生成水 在温度较低的杯壁 蒸汽遇冷凝结成水滴
烟点 蜡 烛 熄
灭 时
解读原理
• 点着蜡烛后,可看到蜡烛顶端的蜡慢慢熔 化,顶端明显地烧成了杯状,在“杯”中 盛着熔化液状的烛油。然后,烛油沿着烛 芯爬升上去,在烛芯上端达到燃点而烧起 来,在燃烧产生的热量的作用下,烛油会 汽化成“青烟”。显然,“青烟”就是蜡 的气体状态。
思考
• 将一支蜡烛点燃,固 定在桌面上,罩一个 玻璃杯,观察有什么 现象发生?
• 现象三:有蜡烛油滴落-------说明蜡烛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熔点比较低的 烃类等等 不能完全燃烧 受热融化
• 燃烧的两个条件是 到达着火点 和 与空气接触 • 此题说明了后一点 • 即需要氧气
谢谢
• 思考:火柴在蜡烛的上空点燃不接触烛芯, 蜡烛能燃烧吗?
• 准备材料:蜡烛、火柴
操作步骤
• 1、点燃一支蜡烛 • 2、燃烧一会儿的蜡烛顶端烧成了杯状 • 3、将点燃的蜡烛吹灭 • 4、吹灭后的蜡烛冒出了青烟 • 5、用火柴点燃刚刚熄灭的蜡烛冒出的青烟
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蜡烛会立刻复燃
蜡烛燃烧产生青烟
•
产用 生火 的柴 青去
神奇的蜡烛
第一篇 水中燃烧的蜡烛
• 实验准备:一根蜡烛 一个杯子 一瓶凉水 • 实验步骤: • 1将蜡烛固定在杯子中; • 2将蜡烛点燃; • 3在杯子中注入适量的水; • 4过一会儿发现,尽管水面上的蜡烛已经渐
渐燃尽,但是蜡烛的火焰却没有熄灭,仍 然在水中继续燃烧。
• • •
水倒蜡
要水烛 尽时要
注
量要低 凉缓于
慢杯
意 事
不口 要;
项
碰
到
燃
烧
的
蜡
烛
;
解读原理
与密度温度有关,水起到冷却作用,使靠近 水的蜡烛不会融化,而中间的蜡烛不断向下 燃烧。蜡烛燃烧形成的蜡液经水冷却后构成 了一层很薄的外壁,蜡烛密度小融化时漂浮 在上面,将水和火焰隔离开来,这样火焰遇 水时就不会熄灭,而是继续燃烧
第二篇 蜡烛燃烧的子母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