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媒体艺术
当代新媒体艺术的溯源与发展

当代新媒体艺术的溯源与发展1. 引言1.1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新媒体艺术是指运用数字技术和网络通信等新型媒体形式进行创作和展示的艺术形式。
它涵盖了诸如数字艺术、网络艺术、互动艺术等多种表现方式,融合了传统艺术和科技创新的元素。
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代艺术领域的重要分支,不仅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更具有强大的创新力和传播力。
通过数字化、虚拟化、互动化的特点,新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拓展了艺术的表现领域,呈现出多样化和前卫性的艺术形态。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新媒体艺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创新性十足的艺术体验。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不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艺术创作的变革而不断演变,但其根本属性是表达和探索人类生活与文化的现代性和未来性。
1.2 新媒体艺术的重要性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性:1. 开创性: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开创了艺术创作的新领域,不再受限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和媒介,让艺术家可以通过数字技术、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更加创新的表达和实验。
2. 多元性:新媒体艺术融合了视觉、声音、文字、互动等多种艺术形式,使艺术展现更加多元化和综合性,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
3. 参与性:新媒体艺术常常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观众可以参与到作品中,与作品进行互动和共创,使艺术更具参与感和沟通性,拉近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4. 反思性:新媒体艺术常常通过对科技、社会和人类关系等主题的探讨,引发人们对当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反思,促使人们深入思考和思辨。
5. 传播力:新媒体艺术具有广泛的传播渠道和网络化的传播平台,可以实现作品的全球化传播,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体验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理念。
2. 正文2.1 新媒体艺术的溯源新媒体艺术的溯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在当时,美国的媒体艺术家诞生了一批代表性的作品,如诺曼·怀特的《隐形慷慨》、鲍勃·布雷斯福德的《随机幸运数生成器》等。
对新媒体艺术的思考

对新媒体艺术的思考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艺术及其表现形式正在成为我们日
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新媒体艺术指的是以技术为支撑的艺术表演,它
不仅仅可以使用传统的媒介(如绘画、雕塑、摄影、影视等),更可以使
用现代技术(如电脑、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
新媒体艺术在当今的艺
术中已经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可以更好地反映当今文化的多元性,把构成
文化多元性的各种视觉、声音、文字的传统形式与技术进行结合,以实现
艺术家的创作目标。
新媒体艺术尽管并不新鲜,但它对艺术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新媒体艺术提供了艺术家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同时为观众呈现出一种全新
的艺术观感。
比如,现在有很多艺术家专门使用3D软件进行创作,但其
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完全不同于传统艺术,因为它可以结合电脑技术尝试
更多的表达方式,从而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色彩效果和形式效果。
此外,新媒体艺术也可以让艺术家们能够更加从容和自由地进行创作。
新媒体艺术可以帮助艺术家实现更多的创作自由,比如,一些电脑技术可
以帮助艺术家以更自由的方式进行创作,例如改变图像的动态效果和光影
效果,以实现艺术家们的想象。
新媒体艺术概论

新媒体艺术概论新媒体艺术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网络和互动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
它以数字媒体为媒介,将传统艺术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
新媒体艺术的特点之一是互动性。
通过计算机与观众之间的交互,艺术家可以使观众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体感设备、虚拟现实眼镜等方式与作品进行互动,改变作品的形态和内容,融入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
这种互动形式使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艺术作品,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其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艺术享受。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多媒体性。
新媒体艺术往往利用了多种媒体形式,如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将不同的媒介进行融合和交叉。
这种多媒体的形式使得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了艺术家表达的自由度,也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体验。
新媒体艺术还注重跨界合作。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经常需要与程序员、设计师、工程师等多种专业领域的人员合作。
他们共同研究和开发科技工具,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
跨界合作极大地推动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新媒体艺术在传播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凭借互联网的普及,艺术作品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与更广大的观众群体进行互动和分享。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艺术网站和艺术活动等渠道,新媒体艺术作品可以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欣赏到艺术的魅力。
总体来说,新媒体艺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互动、多媒体和跨界合作等方式,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
它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将科技和艺术相结合,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新媒体艺术无疑是当今艺术创作领域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为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艺术领域最具创新力和发展潜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网络和互动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作,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
新媒体艺术不仅在艺术创作方面探索了新的可能性,同时也在观众的参与和互动中提供了新的感受和体验。
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感觉上新媒体艺术离我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
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computer graph),即许多业内人亲切地对其简称道的CG。
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他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
因此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
历史人类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上的巨大变革,比如透视学和几何学的发展影响艺术不仅要为社会创造视觉财富,同时也必然要对社会文化进行视觉化的思考。
只有这样,的普及,艺术家们开始了对于图像化的视觉接受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思考,另一方面,开始了在整个20世纪,摄影本来是记录性和纪念性的工具,而艺术家则从中抽离出了摆拍和拼贴的技术手法,结合图像的本身的客观性,将其发展成为独特的个人叙述方式,从而出现了超现实主义的摄影、辛迪·谢曼的假和杰夫·沃尔的伪“真实”等等。
在录像艺术中,艺术家们结合电视的创造出和大众电视节目的不同的“艺术性电视节目”,从而出现了白南准的“电视电子画”“延长电影”等等。
发展图像的结合给人抽象的印象,它包含一种能创造任何可能性的文化,掩盖在这种文化之下的是成熟的知识。
就像摄影术和电影胶片是上个世纪之交的重大视觉技术发展一样,数码技术是一个新的世纪之交的视觉技术发展。
同样,它也必然会影响到视觉艺术的发展。
拼贴和传统的暗房工艺中的多次曝光和多底合成,在技术上己被更方便也更强大的数码影像所替代。
数码处理是图形的拼盘,它比起手工时代的暗房*作在技术上更圆熟完美。
摄影的力量来自人们对其客观性的信任(尽管事实上他的客观性是可疑的),幻想世界式的数码蒙太奇在因为其貌似客观而获得信任的同时,埋下了无数的机关,吸引了长久和反复的凝视,客观形象摇摇欲坠的危机感带来了真假之间强大的张力。
新媒体艺术简介

新媒体艺术简介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艺术界的新主流,作为一种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中的艺术类型.它颠覆了传统美学体系,改变了我们对传统艺术审美的认识,是全新的视觉体验。
同时,新媒体艺术还推动了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并在不经意问渗透到我们生产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为艺术走向大众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境地。
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概况新媒体艺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
随着电视机在美国的普及,美国艺术家最先使用便携式摄像机拍摄艺术作品。
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模拟信号的摄像机和录像带,所以这种艺术最初也被称为录像艺术。
录像艺术可以说是新媒体艺术形成的真正标志。
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的许多大众电视台纷纷设立实验电视节目,尝试接纳这些实验性的艺术作品。
这一举措为新技术与艺术思潮的融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
其中较著名的有波士顿的WGBH电视台,旧金山的OQED电视台,麻省理工学院的尖端视觉研究中心(W ⅣS),美国国家艺术基金(NEA)资助的全国实验电视中心(NCET)等。
这些实验电视中心不仅可以为艺术家提供最新的技术设备,而且可以为他们与技术人员直接交流合作提供便利,从而刺激了新技术的创造性运用,促成了许多耳目一新的电子视觉语言成熟起来。
二、新媒体艺术特征使用信息技术制作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今天,新媒体艺术依托新技术的强大威力。
以传统媒体无法抗衡的互动性、综合性和强烈的现场感,已经成为了与架上艺术、装置艺术并驾齐驱的主要观念艺术媒体。
相对于传统艺术而言,新媒体艺术可以让作品与更多的观众进行直接交流。
因此,新媒体艺术家罗伊•阿斯科特(Roy Aseott)认为: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是连结性与互动性。
交互性作为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基于信息科技与艺术的整合之上的。
随着Internet和其他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传播媒介的发展,单向交流的垄断已经被打破,互动正成为一种趋势。
作为艺术作品,它的交互性可以用来描述两种互不关联的特性。
新媒体艺术进展

数字绘画的创作风格和表现形式 多样,可以模拟传统绘画的效果 ,也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和艺术风格。
数字雕塑
数字雕塑是以数字技术为手段的雕塑艺术,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和3D打印机等工具进 行创作。
数字雕塑可以实现高度复杂的形态和精细的细节表现,突破了传统雕塑的限制和局 限。
数字雕塑可以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沉浸式的观赏体验,让观众从多个角 度欣赏作品。
交互艺术
交互艺术是一种强调观众参与的 艺术形式,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作
品与观众的互动。
交互艺术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 摄像头和投影仪等技术手段,感 知观众的行为和反应,并作出相
应的反馈和表现。
交互艺术可以创造出独特的体验 和感受,让观众成为作品的一部 分,增强作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
虚拟现实艺术
虚拟现实艺术是一种以虚拟现 实技术为媒介的艺术形式,通 过头戴式设备和技术手段创造 沉浸式的观赏体验。
问题。
新媒体艺术的版权问题
总结词
新媒体艺术的版权问题涉及到艺术家的权益保护和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版 权保护机制。
详细描述
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兴起,版权问题逐渐凸显。由于新媒体艺术作品依赖于技术手段创作 和传播,其版权保护的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加强版权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艺术家和
受众的版权保护意识,确保新媒体艺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媒体艺术的评估体系建立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建立科学、公正的新媒体艺术评估体系是推动新媒体艺术 发展的重要保障。
由于新媒体艺术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特性,其评估标准 难以统一。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评估体系, 从多个维度对新媒体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促进新媒体艺术 的创新与发展。
新媒体艺术案例的理解

新媒体艺术案例的理解一、什么是新媒体艺术用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的观点来看,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艺术创作。
那么我们不难理解,新媒体艺术和人类在科学领域的发展和探索是密不可分的。
虽然我们很难区分是科技引领了艺术还是艺术启发了科技,但就单纯从艺术角度而言,新媒体艺术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朝着这个方向开始了探索,除了我们开头所说的新媒体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在最早的探索中,这些先锋艺术形式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注重作品与观众的沟通,强调艺术发生的过程。
在这些早期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们逐渐开始探索新的行为模式和新的媒介应用,让观众参与到作品中变得尤为重要。
我们单从新媒体艺术的的视觉角度来看,通过科技手段,产生一种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在视觉表达上往往更加丰富,给与观众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
说到新媒体艺术的视觉方向,就不得不提到对于光的理解和重新塑造,在视知觉体验中,光线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它是不可用手触碰也无法捕捉,但却传播于其他各种介质。
对于人类来讲,光一直都是一种神秘的物质,远古时代人类用火制造光来打破夜晚的黑暗给人带来的恐惧。
在神学领域,光是最初的启示与福音,是上帝创造的原初产物之一,所以西方教堂常用巨大的彩色玻璃窗制造出奇妙的视觉感官。
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神灵的降临往往被描述成和光有关系。
当代艺术家也在光的领域更加深入的表达和研究,下面康石石以艺术家的作品为例,来说说光的塑造以及沉浸式艺术体验。
二、代表艺术家作品1.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2003年在伦敦泰特美术馆的涡轮大厅,大型装置《天气计划》(Weather Project)利用200枚黄色纳灯为雾都的观众们制作了一颗人造太阳,艺术家在漩涡大厅的顶部安装了一面巨大的镜子,使半个太阳形成了一整个太阳的同时,也使得本来就巨大无比的漩涡大厅在视觉上延伸成为两倍。
当我们进入到空间中,太阳不再触不可及,它离我们是如此接近,巨大镜子制造出来的空间幻象就像是电影盗梦空间对于空间的重构。
小议新媒体艺术的特点

小议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是指使用新科技和数字媒介来创作艺术作品的一种艺术形式。
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与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它将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推向了更为前沿和复杂的层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新媒体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艺术领域,其独有的特点也逐渐显露出来。
一、科技含量高新媒体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使用新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创作,给人以强烈的科技感。
这些技术的运用使艺术作品产生更多的想象空间,拓宽了审美范围和创作空间,使作品不仅静态而且动态,呈现出更加立体和多元的形式。
二、互动性强新媒体艺术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互动性强,其结合了技术和艺术,使用户参与度更高。
艺术家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计算机系统、声音和运动传感器等技术手段,与观众实现互动和交流。
观众不再局限于仅仅是实际的观赏者,而是通过互动参与将艺术作品带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从而使其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效益。
三、多重呈现方式新媒体艺术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多重呈现方式,能够实现三维画面、全景影像、虚拟现实、交互式展示等多种方式的呈现。
它利用科技手段对艺术表现媒介进行创新性改造,产生出更加新奇别致的创作手法。
这使得艺术作品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媒介,同时也增加了观众领略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机会。
四、跨媒介性强新媒体艺术的第四个特点就是跨媒介性强,它集结了不同的艺术元素,包括声音、光影、图像、混合媒体等,使艺术作品的寓意更加丰富多彩,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
艺术家可以使用不同的艺术媒介进行创作和表现,从而体现出多层次的艺术体验。
五、多维度的体验新媒体艺术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多维度的体验,它不仅仅是一个视觉的艺术形式,还可以借助声音、光影、运动和时间的刻画形成更加奇特的多媒体体验。
这种多维度的体验让人们不再是单纯的观看和欣赏,而是可以参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或者互动体验中,从而激发了更多人的对新媒体艺术的关注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新媒体艺术?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天性。
创造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
新媒体艺术在中国IT产业和欧美新媒体艺术的双重冲击下,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开始在近乎朦胧的状态下起步。
什么是新媒体艺术?我们准备好了吗?
什么是新媒体艺术?不但中国的大众感到陌生,就是中国的艺术家们也并没有完全理解和认同。
但是,和世间一切事物的发生与发展一样,新媒体艺术也不是等你完全理解和接受,才走进你的世界,不论你喜欢不喜欢,它总是按着自己的规律破门而入。
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一批较优秀的作品和成熟的艺术家。
1996年9月,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了名为《现象与影像》的中国第一次录像艺术展。
这个展览包括十几件录像装置和几个录像带作品,集中了中国第一代录像艺术的开拓者。
该展在国内外获得了巨大反响,各地传媒以极大幅面加以报道,更有《文艺报》把这一事件评为当年中国美术十大新闻。
该展被许多批评家定位为中国当代艺术中重要的里程碑。
1997年,在北京涌现了数个纯粹由录像艺术组成的个人展览,如《王功新个展》,宋冬的《看》录像艺术展,邱志杰的《罗辑:五个录像装置》个展。
这标志着中国新媒体艺术家不但作为创作群落成为焦点,也开始以个体的方式冲撞着当代中国艺术市场。
更多受此影响的艺术家开始投入录像艺术创作,他们的成果在《97中国录像艺术观摩展》中得到了体现。
至此,录像艺术成为中国美术界的热点,
《九十年代中国美术年鉴》特辟一章,叙述录像艺术的兴起。
与此同时,中国录像艺术的活跃引起了国际艺坛的瞩目,中国新媒体艺术家的作品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世界各地重要的媒体艺术节上。
随着IT产业的发展,个人电脑上的编辑设备廉价并得到普及,不但录像艺术进一步得到繁荣,而且更多的艺术家着手探索互动多媒体艺术和网络艺术。
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算起来不过十来个春秋,但是,它却和产生它的基础——新媒体,包括声、光、电和IT产业一样,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发展和壮大起来。
MOMA录像部主任芭芭拉·兰登认为:“录像艺术在中国的活跃,是在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圆周闭合之后划出的一个新圆的起点。
”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定义新媒体艺术,也不论现在有着怎样的见仁见智的评论,更无须担心历史将怎样回眸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新媒体艺术为了画好这刚刚起点的圆,在努力着,前进着。
● 应该如何定义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
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
首先必须连结,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与意识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
我们一般说的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
然而,这
个以硅晶与电子为基础的媒体,目前正与生物学系统,以及源自于分子科学与基因学的概念相融合。
最新颖的新媒体艺术将是“干性”硅晶计算机科学和“湿性”生物学的结合。
这种刚刚崛起的新媒体艺术被罗伊·阿斯科特称之为“湿媒体”(MOIST MEDIA)。
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但它们的共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用者经由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
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发作品的转化——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
不论与作品之间的接口为键盘、鼠标、灯光或声音感应器、抑或其它更复杂精密、甚至是看不见的“板机”,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互动。
连结性乃是超越时空的藩篱,将全球各地的人连系在一起。
在这些网络空间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扮演各种不同的身份,搜寻远方的数据库、信息档案、了解异国文化、产生新的社群。
英国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新媒体部主任BENJAMIN WEIL,曾于1998年在上海策划了《数字艺术新媒体展览》,他认为:艺术作品首先需要提出艺术家的观念,然后再由技术提出最为巧妙和聪明的解决方法,将其完成。
艺术作品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关,由观念驱使的创作是艺术性的创作,而如果仅仅通过技术实现的创作就不能称为艺术创作。
这恰好阐明了新媒体艺术中,艺术创作和技术应用的关系问题。
1996年,《ETIME》杂志曾经探讨过NETART和ART IN NET两者概念的差别,这首先取决是技术,还是艺术家的观念,来有效地确定和影
响艺术的创作。
前者是技术性的,而后者强调了创作的人文观念性,这就像在录像艺术(VIDEO ART)出现的早期同样发生过类似的争论一样,究竟是以观念利用技术,还是以技术的利用作为艺术分类的纯粹标准。
网络艺术可以给观众带来很多不同的感受,比如有的作品利用文本与表演相结合,互相阐释作品,并且向观众提供机会,制作和共同完成作品。
与传统艺术不同的是,网络艺术可以让作品与更多的观众进行直接的交流。
在一些国际性的网络艺术展中,提供一种叫做网络虚拟建筑(WEB ARCHITECTURE)的展示作品方式,观众在艺术家的指引和带领下看作品,并由艺术家来介绍作品的创作意图,艺术批评家也可以同时进行评论。
在整个网络建筑的参观过程中,观众网上的行为方式与实际情况的差别不会太大,就像我们平时参观其它艺术展览一样。
新媒体广告就艺术本身而言,新媒体艺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观念艺术,以及由早期未来主义宣言、达达式行为和70年的代表演艺术等。
沟通与合作,成为艺术家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关注的焦点,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行为模式与新的媒材,企图发掘创造新思维、新的人类经验,甚至新世界的可能性。
许多艺术家对于让观众参与到作品中深感兴趣,而艺术作品本身的定义也不再决定于桌面及触摸媒体的实体形式,更多在于它的形成过程。
总之,整个20世纪对于新科学
的隐喻与模式的着迷,尤其是世纪初的量子物理和世纪末的神经科学与生物学,大大地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
有的朋友很是疑问什么是新媒体艺术,那么上述讲解的就是应该如何定义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可以让我们更加的了解媒介广告的各种知识及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