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武汉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真题】2015武汉大学汉硕真题

【真题】2015武汉大学汉硕真题
更多最新考研资讯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爱考机构 中国保过保录高端考研第一品牌! 每年每校每专业限招 1‐3 人 报名电话 010‐51283340 QQ:744569778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一填空 22 分 道德真经 南华真经分别是 风骚的骚 玄奘的书名 最古老的文字 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中俄国的 六礼中的请期 五四后郭沫若等在日本成立的文学社团名字 最先发现甲骨文的是河南哪个市 语言机制在大脑哪半球 欧几里得的书名 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浮世绘的国家 颜柳中的柳 …… …… 二名词解释 30 分 采邑制 十三经 纪事本末体 泛智主义 新文化运动 封禅制 三简答 48 分 1 儒家的入世精神 2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 拉丁语的主要国家及使用原因 4 中介语的定义和特点 5 拉丁字母的产生过程
更多最新考研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 renrenkaoyan
【真题】2015 武汉大学汉硕真 汉语基础 二十个加点字词解释,有特殊用法的要标明,共 40 分 汉字字体演变过程,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 15 分 古文标点翻译冯諼和孟尝君 标点 10 翻译 20 指出词语类型 15 分 天下 芣苡 寡人 夭夭 离离 踯躅 莞尔 仓庚 仓促 朋友 …… 词语辨析 畏&惧 从而&进而 据&根据 对于&关于 15 分 多义词和同音词差别 10 分 方言与普通话声调上的差别 10 分 语序为何重要,结合你熟悉的语言谈谈 25 分
爱考机构 中国保过保录高端考研第一品牌!
每年每校每专业限招 1‐3 人 报名电话 010‐51283340 QQ:744569778
更多最新考研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 renrenkaoyan
6 洛克的三权分立是行政外交和立法,孟德斯鸠对其调整,改为行政立法司法,你对这变化的理解 四论述 50 分 1 偏误的来源 2 从社会文化 人性 心理角度论述西方高跟鞋隆胸术,韩国整容术以及中国古代女子缠足的异同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7章【圣才出品】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7章【圣才出品】

第4章古代汉语的词际关系4.1 复习笔记语言中的众多语词是彼此相关、互相制约的。

在词汇系统中,词和词之间的关系称为词际关系,其中在音与义上可以发生三种关系。

第一种,音同而义不相关;第二种义近而音相距很远;第三种,音相近,义相通。

具有第一种关系的是同音词,具有第二种关系的是同义词,而具有第三种关系的,是同源词。

与意义相关的词际关系主要是后两种,也是本章的学习重点。

一、古代汉语词的同义关系(一)同义词的定义1.同义关系群在文言文中,每个词都有数量不同的同义词,组成复杂的同义关系群;以“一”字为例,它的同义关系也是多方面的:(1)在数量这个意义上,它与“独”“特”“单”“孤”等词同义。

(2)在次第这个意义上,它与“初”“始”“太”“元”“端”“起”等词同义。

(3)在“专一”这个意义上,它与“专”同义。

(4)在“总括”这个意义上,它与“总”“统”“凡”“概”等词同义。

(5)在“整体”这个意义上,它与“满”“全”“皆”等词同义。

2.单音词的翻译问题(1)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单音词比双音词的义项更多、指向更广,所以,文言中的同义关系比现代汉语还要复杂,每个词的同义词,都要比相应的现代汉语词略多一些。

(2)文言词的同义关系,不仅直接涉及修辞、造词问题,而且直接涉及对文意、注释材料的理解,以及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准确程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3.同义词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意义相同而语音不相关的词,互为同义词。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要点:(1)词的同义是有条件的,没有绝对的、全面的同义词,只有在某个意义上、某种语言环境下的同义词①同义词的同是就义项而言,指相关词的一个或几个义项相同,而不可能是全部义项一一相同。

②同义词不仅有义项和语言环境的条件,还有历史的条件:a.本来不是同义词的,后来可能发展为同义词。

b.起初是同义词的,后来也可能变得不同义了。

c.只有个别贯穿时间很长、历史时期可以不计的同义词。

(2)同义词的语音不相关语音相关、具备音近义通条件的,是同源词,不包括在严格的同义词范围内;同源词之间有历史的渊源关系,它们都是由一个根词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而同义词是意义的偶然相同,两者属于本质不同的现象。

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练习四)【圣才出品】

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练习四)【圣才出品】

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练习四)【圣才出品】练习四⼀、解释下列名词:疏读为读若衍⽂句读正义⼗三经注疏古⽂辞类纂答:疏,是指古⼈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经)之外,还给前⼈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称作做“疏”,⼜称“注疏”“义疏”。

读为,是古⼈注解古书常⽤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释义。

读若,是古⼈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是注⾳,有时也⽤来说明假借字。

衍⽂,是校勘学术语,⼜称“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字。

句读,是⽂⾔⽂辞休⽌、⾏⽓与停顿的特定呈现⽅式。

古⼈读书在句末⼀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称作“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加⼀个点,称作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称作“疏”“注疏”“义疏”,是⼀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称之为“正义”。

⼗三经注疏,是古⼈对⼗三部儒家经典的解释。

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称传、笺、解、章句等;疏,是对注的注解,⼜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的注⾳合刊成⼀部书,即《⼗三经注疏》。

这⼗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诗正义》(汉·⽑亨传,郑⽞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古书的注解)【圣才出品】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古书的注解)【圣才出品】

通论十五古书的注解15.1 复习笔记古书的注解分为古人注解和今人注解两类;今注虽通俗易懂,但是较简单,对复杂问题的解释各持己见,古注因作者距离原书时代较近,注解则比较准确、可信。

一、古注的发展概况1.汉代(1)发展背景秦焚书坑儒后,学术的传承主要依靠口耳相传,使得很多经典在流传中产生讹误,汉代人已经不能完全读懂古书,因此汉代出现大规模注释古书的情况。

(2)代表作当时著名的注家和注本有毛亨的《毛诗诂训传》、郑玄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孔安国的《伪尚书传》、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赵岐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高诱的《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等等。

2.魏晋南北朝(1)发展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书注解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2)代表作较著名的注家和注本有王弼、韩康伯的《周易注》、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范宁的《春秋谷梁传集解》、何晏的《论语集解》、韦昭的《国语注》、裴骃的《史记集解》、裴松之的《三国志注》、王弼的《老子注》、郭象的《庄子注》、张湛的《列子注》、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3.唐代(1)发展背景唐代人们对汉代以前的古书和汉代人所做的注解难以看懂。

(2)代表作①孔颖达等人奉旨对古书以及古书注解进行解释,这种“二度注疏”的古注被称作“疏”或“正义”;例如“五经义疏”——《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

②“义疏”类的古注讲究“疏不破注”,对原文和注文进行解释,不改变旧注的观点,内容上没有创新;唐代其它著名的注家和注本有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颜师古的《汉书集注》、李贤的《后汉书注》、杨倞的《荀子注》、李善的《文选注》等。

4.宋代(1)发展背景宋代理学兴盛,注家常常借注释古书阐述自己的理学思想。

(2)代表作①和汉、唐注家求实的风气相反,宋代注家大胆疑古,不受旧说束缚;著名的注家和注本有朱熹的《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

2015年武汉大学翻译硕士(MTI)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真题试卷(题后含

2015年武汉大学翻译硕士(MTI)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真题试卷(题后含

2015年武汉大学翻译硕士(MTI)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5. 应用文写作8. 命题作文单项选择题1.“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 )提出的著名论点。

A.老子B.孟子C.荀子D.墨子正确答案:C解析:“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出自《荀子·王制》。

“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比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荀子,字卿,战国时期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提出“性恶论”。

2.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B.同盟会C.国民党D.文学社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同盟会成立史实的认识。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的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会上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后来发展成为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3.雨果曾愤怒地谴责道:“两个强盗走向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两个强盗是( )。

A.英国和法国B.英国和美国C.美国和俄国D.法国和俄国正确答案:A解析:题干中雨果所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火烧圆明园的情形,故本题选A项。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4.根茨勒在其《当代翻译理论》一书中对翻译流派的划分不包括( )。

A.翻译科学学派B.美国翻译培训学派C.解构主义学派D.描写翻译学派正确答案:D解析:埃德温.根茨勒(Edward Gentzler)在其专著《当代翻译理论》(1993)中依据各流派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依据的理论来源,将当代译论划分为五大流派,分别是:美国翻译培训派、翻译科学派、早期翻译研究派、多元体系派、解构主义派。

故本题答案为D项。

5.在我国历史上,( )第一次把“教”与“育”两个字连用,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君子三乐之一。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汉字形体演变与构形分析1.1 复习笔记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形体结构与汉语早期词汇的意义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传统语言学解读古代文献的基本方法是形、音、义相结合,也就是通过对汉字的形体分析来了解词的意义;学习古代汉语需要追溯能够显示汉字构造意图的早期形体。

因此,首先要了解关于汉字的发展历史和分析方法。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一)文字1.文字的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

2.文字的分类根据记录语言的不同方法,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划分为两大类型: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1)表意文字主要是用形体显示语义信息。

(2)表音文字用形体显示语音信息。

3.汉字(1)汉字的定义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2)汉字的作用由于汉字最适合汉语的特点,又与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及民族心理、习惯以至思维方式一致,所以当世界其他民族的表意文字消亡之后,唯有汉字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毫不间断地持续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汉字演变①汉字三要素汉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因而汉字的发展变化也表现在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

这三者各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变化规律,但又彼此关联。

字形是字义和字音赖以寄存的躯壳,要了解不同时代(特别是上古)汉字的音与义,就离不开对汉字形体的分析;要想全面、历史地掌握汉字,首先要对汉字形体的演变有明确的了解。

②汉字的形体汉字的形体是其构形、笔道形态和书写体势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a.演变,就是演化和变革。

b.演化,是指汉字形体的细微渐变,是量的积累。

c.变革,是演化的阶段性总结,是汉字形体的部分质变。

(二)汉字字体的演进1.按以往的习惯划分汉字的形体演变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1)古文字阶段秦代小篆属于古文字的下限,包括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秦代小篆。

(2)今文字阶段汉代隶书属于今文字的上限,包括汉隶至今的文字。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古代汉语的词际关系)【圣才出品】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古代汉语的词际关系)【圣才出品】

第4章古代汉语的词际关系4.1 复习笔记语言中的众多语词是彼此相关、互相制约的。

在词汇系统中,词和词之间的关系称为词际关系,其中在音与义上可以发生三种关系。

第一种,音同而义不相关;第二种义近而音相距很远;第三种,音相近,义相通。

具有第一种关系的是同音词,具有第二种关系的是同义词,而具有第三种关系的,是同源词。

与意义相关的词际关系主要是后两种,也是本章的学习重点。

一、古代汉语词的同义关系(一)同义词的定义1.同义关系群在文言文中,每个词都有数量不同的同义词,组成复杂的同义关系群;以“一”字为例,它的同义关系也是多方面的:(1)在数量这个意义上,它与“独”“特”“单”“孤”等词同义。

(2)在次第这个意义上,它与“初”“始”“太”“元”“端”“起”等词同义。

(3)在“专一”这个意义上,它与“专”同义。

(4)在“总括”这个意义上,它与“总”“统”“凡”“概”等词同义。

(5)在“整体”这个意义上,它与“满”“全”“皆”等词同义。

2.单音词的翻译问题(1)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单音词比双音词的义项更多、指向更广,所以,文言中的同义关系比现代汉语还要复杂,每个词的同义词,都要比相应的现代汉语词略多一些。

(2)文言词的同义关系,不仅直接涉及修辞、造词问题,而且直接涉及对文意、注释材料的理解,以及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准确程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3.同义词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意义相同而语音不相关的词,互为同义词。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要点:(1)词的同义是有条件的,没有绝对的、全面的同义词,只有在某个意义上、某种语言环境下的同义词①同义词的同是就义项而言,指相关词的一个或几个义项相同,而不可能是全部义项一一相同。

②同义词不仅有义项和语言环境的条件,还有历史的条件:a.本来不是同义词的,后来可能发展为同义词。

b.起初是同义词的,后来也可能变得不同义了。

c.只有个别贯穿时间很长、历史时期可以不计的同义词。

(2)同义词的语音不相关语音相关、具备音近义通条件的,是同源词,不包括在严格的同义词范围内;同源词之间有历史的渊源关系,它们都是由一个根词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而同义词是意义的偶然相同,两者属于本质不同的现象。

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古文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类(每字1分,共10分。

只要指出六书中哪一类即可,分析字形不计分)例:解-----会意(从刀,判牛角)。

1.來答:象形。

2.本答:指事(从木,一在其下,表示树根)。

3.語答:形声。

从言,吾声。

4.寇答:会意。

从宀(mián)从元(人),从攴(pū)。

5.自答:象形。

小篆字形。

象鼻形。

6.及答:会意。

从又从人。

7.責答:形声。

从貝朿聲。

8.徒答:形声。

从辵土声。

9.鴻答:形声。

从鸟江声。

10.淼答:会意。

从三水。

又作“渺”。

二、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20分)1.读为答:读为是古书注解中的一种标识通假字的术语。

它和“读曰”一样,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如:《诗经·卫风·虻》:“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郑笺:“泮读为畔。

”“泮”是假借字,“畔”是本字。

2.曰、为、谓之答:曰、为、谓之都是古书注解的术语。

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

这几个术语的作用相同,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

如《尔雅·释天》:“榖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3.反切答:反切是指中国传统注音法中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有时单称反或切。

用反切注音时,被注音字称为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

反切的基本原则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如“坛,徒干切。

”4.正义答:正义是指为经书的传注作官方的注释,在唐代便称为正义。

如孔颖达等人受唐太宗之命为五经作新注,合称为《五经正义》。

分別为:《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

5.偏义复词答:偏义复词是指在一个复音词中,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的词。

而其中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又称为化石语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武汉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偏义复词
2.连绵字
3.隶变
4.判断句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

2.简述会意字和形声字的特点。

3.举例说明古今词义的变化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许慎对六书的定义。

三、解释下面画线的词的意义(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子謂韶盡美矣,未盡善也。

2.穆公訪諸蹇叔。

3.宣子驟諫。

4.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

5.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

6.師進,次於陘。

7.楚子使屈完如師。

8.子之燕居,申申如也。

9.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10.二世使人讓章邯。

11.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

12.貽我來牟。

13.君子引而不發。

14.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15.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16.姜氏欲之,焉辟害。

17.鬼侯有子而好。

18.相鼠有皮。

19.所以懲不敬而勸有功也。

20.問其名居,不告而退。

21.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22.責畢收,以何市而反?
23.舍瑟而作。

24.澭水暴益,荊人弗知。

25.朝菌不知晦朔。

26.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

27.師礦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28.魯人從君戰,三戰三北。

29.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

30.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四、给下段文字加上新式标点(30分)(要求抄写)
晉獻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產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宮之奇之為人也達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達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於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五、将下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30分)
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

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

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

愷既惋惜,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

崇曰:“不足恨,今還卿。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幹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甚眾。

愷罔然自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