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佳肴》复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第22课《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一、诵读理解1、字音兑(yuè)学(xiào)教学相长jiāo 强qiǎnɡ2、字词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教: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3、译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二、文学常识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

虽有嘉肴知识点总结

虽有嘉肴知识点总结

虽有嘉肴知识点总结嘉肴是一种集合了高级烹饪技艺和精选食材的美食,常常出现在宴会、节日和重要场合之中。

嘉肴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展示技艺的文化象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嘉肴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更多关于这种美食的精髓。

1. 嘉肴的起源与发展嘉肴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文献中,记录在《周礼》中。

嘉肴最早是供奉神灵的祭品,后来逐渐演变为皇宫贵族的美食享受。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食品一直都被视为文化体系的一部分,而嘉肴则代表了其中的最高境界。

2. 嘉肴的特点嘉肴在选料上讲究质地鲜嫩、味道鲜美,擅长运用各种调味料和佐料进行提味,注重烹饪技巧和装饰艺术。

嘉肴不仅要求食材的优质,更重视烹饪过程及摆盘的美感。

3. 嘉肴的分类嘉肴按烹饪技巧和食材的不同可分为烧、煨、焗、炖、煎、酱、香、酸、甜、苦、辣、咸、淡等十三种味型。

而按用餐场合的不同,嘉肴又分为宫廷用餐、宴会用餐、寺庙用餐、家庭用餐、饭店用餐以及外卖用餐等。

4. 嘉肴的烹饪技巧嘉肴的烹饪技巧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炒、炸、蒸、煮、烤、炖、烩、烧、焖、卤等多种烹饪方法。

同时,嘉肴的烹饪技巧也注重食材的处理和火候的掌握,以确保食物的口感和美味。

5. 嘉肴的经典菜肴中国的嘉肴菜肴为世界闻名,其中包括了许多经典菜肴,如鱼翅燕窝、清蒸大闸蟹、烤乳猪、银杏鲜虾球等。

这些菜肴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致的制作工艺,成为了中华餐桌上的瑰宝。

6. 嘉肴的文化内涵嘉肴不仅是一种美食享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嘉肴在宴席、祭祀、婚庆等场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载着文化、政治、宗教等多方面的意义。

同时,嘉肴也是中国的一种软实力,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传统价值。

7. 嘉肴的食材选择嘉肴的食材选材非常讲究,主要选用新鲜、高品质的食材,如鱼翅、燕窝、鲍鱼、乳猪、黄鳝、大闸蟹等。

同时,嘉肴的烹饪过程中,也会用到大量的调味料和佐料,如酱油、料酒、葱姜蒜等,增加食物的鲜美口感。

《虽有佳肴》中考文言文复习

《虽有佳肴》中考文言文复习

第27篇 虽有嘉肴
返回目录
【原文呈现】(红色加线字为重难点易错字词)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 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思维导图】
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 )
第27篇 虽有嘉肴
返回目录
好题精练
(万唯原创)阅读《虽有嘉肴》,完成1~3题。(10分)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虽有嘉肴/虽有千里之能
B. 然后自反也/窥谷忘反
C. 教学相长也/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 其此之谓乎/太守谓谁
今义:意义、目的 今义:困难,疲乏
(3)教学相长也 古义:___教__与__学_____
今义: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
学生的过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27篇 虽有嘉肴
3. 一词多义 ①然后能自反也
反 ②其反激之力(《河中石兽》) ③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④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返回目录
_反__思_____________ _返__回_____________ _同__“__返__”__,__返__回___ _同__“__返__”__,__往__返___
( A)
【解析】A项中“虽”都是“虽然”的意思;B项中“反”,分别是“反思”“同 ‘返’,返回”的意思;C项中“长”,分别是“推动、促进”“长度”的意思;D 项中“谓”,分别是“说”“为,是”的意思。故选A项。
第27篇 虽有嘉肴
返回目录

部编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知识点

《虽有嘉肴》知识点一、文学常识《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作者)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

二、重点字词虽有佳肴虽:即使不知其旨也旨:味美然后能自强也自强:自我勉励教学相长长:推动,促进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三、通假字学学半:“学”同“xiào”,教导四、古今异义①虽有至道古:即使今:虽然②不知其旨也古:味美今:意义,用意,目的③教然后知困古:困惑今:困难④教学相长也古:促进今:增长五、一词多义①学:学学半(xiào)(教导)学学半(xué)(学习)②其: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不知其旨也(它的)六、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所以,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5.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七、课文内容理解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以“嘉肴”“至道”作类比,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说明“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指出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强调了什么问题?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4.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作为佐证,进一步加强论证“教学相长”这一中心,增强说服力。

2022年部编版语文《虽有佳肴》知识点梳理 (打印版)

2022年部编版语文《虽有佳肴》知识点梳理 (打印版)

《虽有佳肴》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1.《虽有嘉肴》节选自。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礼记》又名,是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与、并称为“三礼〞。

、、、、、、、二、文章朗读节奏划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三、课文内容概括。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四、字音字形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虽】。

【嘉】。

【肴】。

【食】。

【旨】。

【至道】。

【善】。

【是故】。

【困】。

【反】。

【自强】。

【长】。

【学学半】。

〔二〕通假字1、《兑.命》曰。

2、学.学半。

〔三〕词类活用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四〕一词多义。

1、学.学半。

2、学学.半。

3、其.词之谓乎。

4、不知其.旨也。

〔五〕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古义:。

今义〕2、不知其旨.也〔古义:。

今义〕3、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4、教学相长.也〔古义:。

今义〕5、然后..知缺乏〔古义:。

今义〕六、重点语句翻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4、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七、内容理解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2、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3、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4、找出与“嘉肴〞“弗食〞“旨〞相对应的词语。

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6、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7、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2022年部编版语文《虽有佳肴》知识点梳理 (附详解)

2022年部编版语文《虽有佳肴》知识点梳理 (附详解)

《虽有佳肴》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1.《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礼记》与《周礼》《仪礼》并称为“三礼〞。

2.“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文章朗读节奏划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三、课文内容概括。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四、字音字形嘉肴〔yáo 〕自强〔 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虽】虽然。

【嘉】美、善。

【肴】用鱼、肉做的菜。

【食】吃。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处。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反】反省。

【自强】自我勉励。

【长】促进推测语气。

【学(xiào)学半】教学〔二〕通假字1、《兑.命》曰兑:通“说〞2、学.学半学:同“敩〞,教导。

〔三〕词类活用1、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味美〕2、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处〕〔四〕一词多义。

1、学.学半〔音xiào,教〕2、学学.半〔向别人学习〕3、其.词之谓乎〔表推测。

大概,恐怕〕4、不知其.旨也〔它的〕〔五〕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3、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4、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5、然后..知缺乏〔古义:这样以后。

虽有嘉肴 知识梳理

虽有嘉肴 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结构导图】
【中心概括】 文章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以生活中常见
的事物为喻,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观点——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 相成的,即“教学相长”。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标“▲”为通假字或词类活用现象)
1.课下注释重点字词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教然后知困. (4)然后能自.反.也 (5)教学相长.也 (6)学学半
是故:_所__以___ 强:_勉__励___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1.文中“教”与“学”之间存在怎样的辩证关系? 【答】①教和学是一体两面的事情,有教才有学,二者相互依 存。②“教学相长”中,“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的,指 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 相促进的。既强调教育者自己要亲身学习、体验,了解自己的不足, 并自我反省;同时强调教育者在教的过程中,也会深化认识,发现自 己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并努力改进。
不 知 其 善 也 。 ①// 是 故 学 然 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 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

旨:_味__美___ 至道:_最__好__的__道__理___ 困:_困__惑___ 自反:_自__我__反__思___ 长:_推__动__、__促__进___ 学:__同__“__敩__”__,__教__导__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2.非课下注释重点字词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然后能自强.也 3.古今异义 不知其旨.也古今义义::意_味__义美___

复习02:虽有嘉肴-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

复习02:虽有嘉肴-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全文中心】本文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与学互 相促进的道理。 【现实意义】“教学相长”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 新的方法,即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自主学习,才能 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1. 词语解释 (1)虽有嘉肴
(2)弗食 (3)不知其旨也 (4)虽有至道 (5)不知其善也 (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7)教然后知困
虽【F】:即使 嘉:好、美
食【F】:吃 旨:甘美 至:达到极点 善【F】:益处,好处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8)然后能自反也 (9)然后能自强也
自反:反省自己 强:勉励
(10)教学相长也
长:增长,促进
(11)学学半
学:教
2. 句子翻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
第2篇 虽有嘉肴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 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 (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2)是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教 / 然 后 知 困。 (3)知 不 足,然 后/ 能 自 反 也;知 困,然 后/ 能 自强也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4.文意理解 (1)“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 最后引用《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学学半”的名言, 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这种说理的方 法叫做引用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佳肴
一、准确朗读: 虽suī有yǒu 佳肴jiāyáo
,弗f ú食shí,不知b ùz h ī/其q í旨zhǐ也y ě;虽suī有yǒu 至zhì道dào ,弗f ú学xué,不知b ùz h ī/其q í善shàn 也y ě。

是shì故g ù/学xué/然后ránhòu 知zhī不足b ùz ú,教jiào /然后ránhòu 知zhī困kùn。

知zhī不足b ùz ú,然后ránhòu /能néng 自反z ìf ǎn 也y ě;知zhī困kùn ,然后ránhòu /能néng 自强zìqiáng 也y ě。

故g ù曰yuē:教jiào 学xué/相xiāng 长cháng 也y ě。

《兑
duì命mìng 》曰yuē:“学xué学xué半bàn 。

”其q í/此c ǐ之zhī谓wèi 乎h ū?
二、准确翻译:
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字词解释:虽:即使; 佳肴:美味的菜; 弗:不 ; 食:吃 ; 其:它的 ;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字词解释: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自反:反省自己;自强: 自我勉励;
强:勉励
原文:故曰:教学/相长也。

字词解释: 故:所以; 相长:互相促进
原文:《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字词解释:兑:通:“说” 指傅说; 曰:说; 学xi ào:教; 学:学习;
其:表示推测 “大概”; 此:这;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谓:说
三、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平常,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惑。

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更加努力的学习);感到困惑,这样以后才能(不倦的钻研,)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答:告诉了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答:开头运用类比手法,由“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引申到“即使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自然过渡到教与学的关系,为“教学相长”提供有力的论证
3、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说明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来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答: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
相成的。

五、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
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六、字词归纳
1、通假字
《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
A、虽有至道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B、不能知其旨也旨: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C、教然后知困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D、教学相长也长: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E、然后能自强也强:古义:勉励。

今义:勉强。

3、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旨: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善: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4、文言句式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A、学学学半:动词,教
学学半:动词,学习
B、其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
七、文学常识
1、本节选自《礼记·学礼》。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