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描写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范文30篇

【导语】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这一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本次习作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写写你所调查了解到的家乡的风俗吧。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寒假期间一定要安排适当的时间用于预习功课。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范文很庆幸,我们老家在村里,所以还保留了许多过节时的传统。
最让我像印象深刻的就是春节了,过春节时我们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响彻通宵,村里的景象简直不比大城市差几分!大家还放鞭炮,要是在城市里那连鞭炮都不让放,但是在小乡村里就没有那么多拘束了!大家都买一桶一桶的鞭炮。
到了12点时,空中一片闪亮,鞭炮声响彻云霄,那形势就好像万千牡丹花骤然盛开一样!过年前我们还要吃年夜饭,我爷爷的兄弟们,制定了一个规矩,一年一家吃年夜饭,五年正好轮一轮!今年轮到四爷爷家了,桌上可谓是满盘盛宴!虽然可能我们自己做的并不是那么好吃,但不过我们吃年夜饭,并不是为了好吃,而是为了我们的一份心意啊!吃完了年夜饭,我们都在守岁,呃,虽然我们的守岁并不是那么的正经,不过大家都非常的快乐!我的小爸爸正在和我的小娘娘在打游戏,我也端着电脑跟他们争着说一起来玩吧!我的小堂妹在玩我的游戏机,而我的堂弟似乎也非常想加入到我们当中,于是从他爸爸妈妈手里要来了手机与我们一起游戏,我总感觉我的爸爸有那么一丝老不正经,他竟然与我们那边的年轻人打起了牌,可能是太无聊了吧!到了半夜,就快要到12点了,大家都该回家睡觉了,但是我的爸爸还有非常多的事要忙活!他搬来了一箱一箱的鞭炮他看着我,说:“你要不要来放下鞭炮呢?”我说:“嗯,这么难的事情我能做吗?嗯,我还是在一边看着吧!”爸爸说:“好吧!”于是他拿起了他的打火机,把鞭炮的尾巴给拔了出来,那就好像在揪他的小辫子一样!然后爸爸用力的擦响了他的打火机,咔嚓一下,打火机头钻出了一束火苗!爸爸拿着“火苗”蹭到了鞭炮的尾巴上,然后慢悠悠地地走开。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传统节日习俗作文5篇

【导语】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下面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传统节日习俗作文我的家乡是九江,在过年的时候,可有很多特别的习俗呢!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挂满了腊肉、腊鱼和腊肠,像是在为人们提前宣告了新年的来临,又像是在争斗谁更有喜气。
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订年货,有的还在打扫卫生,还有的正在分配红包,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们脸上的喜悦却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除夕来临,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络绎不绝,我家也不例外。
家中,大人小孩正团聚在一起,手烘着温暖的火,正惬意地吃着由“厨师”婆婆亲自现做的可口饭菜。
可为什么大家并没有“大饱口福”呢?嘿!这你都不知道?当然是为了大吃几碗“压轴菜”——八宝饭啦!八宝饭俗称我国的年夜饭,是由甜糯米和几种干果拌成的饭,据说吃了这一年就万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饭后,便到了最令人激动的环节了,那就是——发红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献殷勤,逗得爸爸妈妈直乐,大人们才给了我们“小费”,可“小费”也不是白拿的,还要帮大人们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这对联也是我国过年时的着名传统习俗之一,红运来临的象征。
初一初二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
街道上人来人往,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句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咱们九江人也同样好拜年这口。
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要去别人家拜个年,说上几句祝福,以示祝别人在新的一年里家道兴旺。
怎么样?你想不想也来体验体验九江过年时的习俗?【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传统节日习俗作文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
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看电视上的《中秋晚会》。
六年级下册作文家乡的风俗10篇

六年级下册作文家乡的风俗10篇【导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
小编为大家提供《六年级下册作文家乡的风俗10篇》,欢迎阅读。
1.六年级下册作文家乡的风俗篇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来了,人们都要去走亲访友。
在潮州,人们去拜访亲戚朋友的方式与外地的截然不同。
大年初一晚,我们全家要去拜访爷爷奶奶,拿着年货,还有拜年时必不可少的桔子,袋子上会写着红红的鲜艳的“潮州柑”三个字。
到了爷爷奶奶家,还没坐下,爷爷奶奶就像变魔术似的各掏出一个大“利是”递给我。
正当我要接过去时,爸爸赶紧说:“爸妈,这是给你们二老的红包,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说完,赶紧塞到我爷爷奶奶的口袋里。
而爷爷奶奶就下意识地爬上楼,过一会儿再下来,红包比之前要更鼓胀了。
我一脸迷惑:怎么不是直接把红包给我就好,为啥还要再拿更多钱给我呢?刚坐下去,爸爸就开始泡茶,茶冲完毕端起来有些烫手,却并没有放弃端茶的意思。
只见爸爸妈妈先端起茶敬爷爷和奶奶,爷爷和奶奶说有心了、并再说上几句吉祥话。
我却在一旁愣愣地看着,突然爸爸妈妈转过身来,我匆忙举起茶杯,一脸茫然地学着爸爸和妈妈的动作,弯下腰,并面带笑容地看着对方,敬完后,还得说上几句新年祝福话,才能一饮而尽。
这时,我生怕做不好,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悬着的心才松下来,想:吓死我了,还好我反应快,不然,等一会不知怎么收场,还不知道会不会因为做不好被挨骂。
临走前,我们把桔子放在爷爷奶奶家,他们也赶紧把准备好的“潮州柑”递给我们。
爷爷奶奶笑吟吟地说:“我们的桔子是祝你们新年大赚,万事如意!”“我的桔子是祝您们身体健康,幸福常伴!”爸爸道。
我们彼此说着祝福的话,却谁也不肯走,好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非要把全部祝福的话说完不可。
我一脸诧异道:“这么多的祝福话,要说到什么时候啊。
”这就是我们潮州的风俗,拜年时要拿当地的“潮州柑”拜访长辈、朋友,还相互送“利是”,还有喝茶。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8篇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8篇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一)在我的家乡有许很多多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
农历九月初第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
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
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
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
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
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
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
中国有“开门爆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仗,一阵阵爆仗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新的一年就在这爆仗声中开始了。
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但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
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
你们家乡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身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二)我的故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会格外热闹,因为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端午节。
终于等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
早上,太阳还没有钻出被窝,人们就已经开始忙碌了。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五篇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五篇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们每个人的家乡就有着独特的风俗。
那么关于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作文要怎么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五篇,欢迎参阅。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一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欢我的老家,因为那里的风俗习惯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
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
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
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
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二“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
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
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
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
小学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5篇

小学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5篇写民风民俗,可以写节日风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点的服装、饮食、居民,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下面是收拾的内容,期望对你们有帮!小学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西人,我爱广西,爱广西的山、广西的水。
广西有很多处山水城市,有桂林、阳朔、北海、贺州……最能代表这个特征的便是全国闻名、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桂林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便形成了其天然的各种溶洞、清澈见底、水平如镜的漓江、貌似大象的象鼻山。
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各种天然奇观尽聚桂林,象鼻山,就是桂林的象征,它因山形酷似一头大象。
她神奇壮观、形象兼备,鼻脚之间的水月洞就好似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的奇景,潇潇洒洒。
桂林的山水也是独一无二的。
大家常说“人间仙境、梦幻漓江”。
这话一点也很好。
看1、眼漓江,只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清澈而平静。
山的倒影再倒映下来,美得独一无二。
漓江是美的,它不会被任何天气影响以至丑陋—晴天,青峰倒影;阴天,漫山云雾;雨天,涟漪圈圈。
我爱广西的景色,也爱广西的食物。
广西有三大名粉:桂林米粉、柳州螺丝粉、南宁老友粉。
桂林米粉以爽滑而闻名,桂林米粉入口香,爽滑,细嫩,容易入味;柳州螺丝粉和南宁老友粉都是以辣闻名,辣让食客更有胃口,为食客增加了食欲。
大家广西人,热情好客,有客人来,他们会唱起山歌,跳起山舞;他们又会拿出的食物和客人推荐,还会搞一些活动让客人增添乐趣。
读文章的你,假如来到了广西,不要忘了逛逛桂林,吃吃三粉,这会叫你领略到广西的漂亮与魔力!小学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不知晓大伙对苗族知道多少,我对少数民族知道更不是不少,但近期在书上知道了苗族的风俗,其中我感觉苗族的花山节非常有趣。
阴历正月初中二年级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
每到这时,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0篇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0篇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正月十五闹元宵〞。
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的扩大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期,元宵张灯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风俗。
而元宵节拉兔子灯,那么是因为兔子灯里的兔子代表着月亮上的玉兔。
正月十五既是元宵佳节又是月圆之时,兔子灯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美好期盼。
(首段太长)拉兔子灯也是许多上海人儿时最有味道的元宵记忆。
夜晚,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在弄堂里拉兔子灯。
钢丝弯出的兔子架,白宣纸贴出的兔子毛,木轮滚出的兔子脚。
去年元宵,为了追寻那一丝记忆中的上海味道,妈妈买来了制作兔子灯的材料包,过一个上海味儿的元宵。
我取出材料包中大小不一的钢丝圆环,将两个最大的椭圆交叉,在交点处用黏土固定,把两个稍小的圆环粘在椭圆环的前后两端,就做好了兔子灯的身体。
在身体的一端,把两个圆环呈30度角固定在一起,顶端岸上一对长长的椭圆形耳朵。
两个最小的钢圈交叉固定后粘在身体的另一端。
然后再将带有蜡烛的底座安在兔子底部。
最后将整个兔子架上糊上白色宣纸条,贴上红红的眼睛,揣上绳子,一只可爱的兔子灯就完成了。
我和妈妈把兔子灯拉倒花园里,点上蜡烛。
皓月当空,草坪上,无论是手工兔子灯,还是流水线生产的兔子灯,都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辉。
万家灯火将夜晚照亮,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
那个夜晚,草坪上一个个欢乐的身影,成了我最美好的元宵记忆。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在很多地区都已经不过这个节日了,只有在南方才能隐隐约约看到它的影子。
在很久以前,上巳节的时候,人们会结伴去水边沐浴,还会去郊外春游,这三月三之所以叫上巳,是因为这天是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
据说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轩辕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而且这一天还得吃荠菜煮蛋,这味菜营养价值极高,美味可口。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范文(通用6篇)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范文(通用6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1元宵节,是一个温馨,充满爱的节日。
元宵节在我的家乡有些特别的习俗,这也要从一个传说说起……正月十五是农历的元月,古人把“夜”称之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在元宵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说吃汤圆、赏灯、猜灯谜等许多习俗。
在我的家乡,元宵节做汤圆是元宵节最让人兴奋的事情了吧!开始,我认为做汤圆太容易了,后来才发现其实还挺难的。
让我来说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的吧!我们需要准备一些糯米粉,些许芝麻,一点面粉,适量的水,还有猪油。
首先,把黑芝麻在小石磨里磨成芝麻粉,加少许糖,再把大块的猪油放入慢慢搅拌均匀。
真没想到,磨了十分钟,我就感觉手臂酸得就快断了。
接下来,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揉成一个大大的球,再发酵30分钟……哈哈,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要开始最关键的包汤圆的环节!这可是最难,并且最重要的一步啊!我们把芝麻馅放入摊平的汤圆皮上,一边转一边将汤圆皮裹起来,最后变成了一个圆子。
我连试了三次,都失败了。
我问奶奶怎么办?奶奶说:“是你包的芝麻馅太大了,而你的皮太小了。
只需要控制好比例就没问题啦!”我恍然大悟。
看来奶奶做汤圆的经验已经炉火纯青了。
这下子我连续成功做了五个,一个个堪称完美。
最后,我们把做完的汤圆放到锅子里煮十分钟。
煮熟后,我们一起开心地品尝起来,真的太美味了啊!这就我们家乡的元宵风俗。
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但让我学习到了制作手工食品的经验,也让我们一家人在元宵佳节,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也会有不同的习俗。
你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吗?别急别急,君情听我慢慢道来……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描写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民风民俗充分展示了地方特色。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民风民俗作文 ,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我的家乡──兴义,有一种风俗习惯: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大人小孩都 去摸秋,分享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
我和小伙伴最喜欢这一天。
早在几天前,我们就盼望着 …… 这一天终于到了。
晚霞姐姐刚和我招手再见,我就背起小背筐,提着小灯笼去找 小丽、玲玲、祝梅。
我们大家手拉着手,一蹦一跳地朝地里走去。
今夜是这般宁静, 远远望去千盏灯笼闪闪发光, 萤火虫也亮着小灯笼来凑热 闹了,星星和月亮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为我们照亮。
不知不觉,已到了地里。
我 们按传统方法,先拔一些葱、蒜、白菜和青莱。
听老人说,你拔了这些东西,新 的一年中你就会变得聪明,会算,还很清白。
我们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去摘蚕豆,“我家的蚕豆最好,又嫩又大还很 甜。
走,去摘我家的。
”祝梅先发出邀请。
“我家的才好。
” 小丽也不甘示弱。
望着她们,我想了想说:“这好办,我们一家里摘点, 吃着一比,不就行了吗”这主意大家都同意了。
于是我们一会儿在这家地里,一会儿又蹿到那家地里、不大工夫,就摘了大 半筐。
走出菜地,坐在一块干净的草坪上。
这时我的肚子“咕咕” 地提意见了,我想出个好主意,就说:“咱们把蚕豆煮熟了吃。
” 我的话刚出口,玲玲马上拍手赞成。
小丽和玲玲挖坑、剥,祝梅回家找锅、柴, 我去提水大家齐动手,很快就把蚕豆煮上了。
蚕豆很快就煮熟了。
我着又软又甜的蚕豆,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
大概小星 星也闻到了香味,都从云层中钻了出来。
一大锅蚕豆很快就被消灭了。
“ 真好吃!”小涛说。
“谁家的最好吃?”小丽问。
祝梅、小丽两 家蚕豆我都摘了,分不清哪家的好吃,哪家的不好吃,只好说:“两家样 好吃。
” 月亮姐姐照着我们踏上了归途。
今年真有意思,大人摸回一年的成果,我们 呢?摸到了欢乐。
篇二: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 粗狂豪放的场面所吸引, 在流连忘返中, 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 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1/5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呜,唢呐响了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 了。
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鹤氅,手持大折扇。
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
“七咚锵,七咚锵,七八弄咚 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 秧歌队在“沙公子” 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虎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
看 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却步。
走场两圈后, 只见“沙公子” 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做个“罗圈揖”,唱个贺年的大喏,热闹的 小戏便开始了。
这时唢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队队旱船如同 在水上漂, 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舞去, 那水灵 灵的“姑娘”(大多男扮的)扭泥作态。
正扭到高潮处, 后面却冲出几 个“刁老婆”。
她们手拿棒椎,身穿青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 绿的大辣椒,头上梳着“浓篱把”,脸上还有一个黄豆大的“ 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樟打鸳鸯”之势,三蹿 两 跳 来 到 了 旱 船 眼 前 , 与 “ 老 汉 ” 开 始 周 旋 。
“ 棒 ”“桨”相撞, 乒乒乓乓, 丑脸相对互不相让, 他们似撕似打, 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啼笑皆非。
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 这才冲散了这对丑冤家…… 这一拨儿秧歌刚过,那一拨又接了上来。
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 锣鼓……满街的人目不暇接价震耳欲聋。
人们沸腾了, 拥着秧歌队 说呀笑呀,指指点点地议论着。
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看秧歌队叫,儿女们搀 着跟着秧歌队跑。
人们忘记了寒冷。
被这催人奋进的锣鼓带进春潮涌动的世界。
朋友,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请你亲自来看看我们家乡的大秧歌吧!亲眼瞧一 瞧那如醉如狂的场面,亲耳听一听那昂扬的韵律……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