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24、25、26章)

合集下载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编码】23000607【适用专业】护理【课时】54学时【学分】4学分【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诊断及特异防治原则等。

以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医学课程。

教学目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熟悉医学微生物学的性质、分类、地位、内容和范围。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人体的分布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和其它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熟悉细菌的大小、形态、基本结构与功能。

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能量代谢。

熟悉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

繁殖方式及速度。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掌握常见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了解培养细菌的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掌握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及噬菌体的概念和特性,质粒的种类及其作用。

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机理。

熟悉细菌变异的现象及变异的医学意义。

3、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现制、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抗感染免疫机制。

熟悉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结局。

4、熟悉病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等所致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5、熟悉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繁殖方式、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医学ppt课件】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

【医学ppt课件】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
体的首位。
• 5.鲍曼不动杆菌:常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伤口感染。
• 6.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 • 7.肠球菌属:主要引起尿路感染、伤口
感染、腹腔感染和败血症。
• 8.嗜麦芽黄单胞菌
二、病毒
• HAV • HBV • HCV • 轮状病毒:引起医院感染极为常见。 • 柯萨奇病毒 • 巨细胞病毒:肺部、心肌、结肠等受累。 • HIV 三、真菌
第四篇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
• 目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一般为5~20%。 美国:5%
中国:9%
• 近代护理学创始人:英国的南丁格尔( Nightingal,1820-1910):创立了由护士 负责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制度。
第24章 医院感染的概述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定义
• 医院感染也称医源性感染、医院获得性 感染、医院内感染。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的特点
• 一、机会致病菌占主导地位 • 二、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 三、常为耐药菌株
第二节 医院感染常见的细菌、病毒和真菌
一、细菌 • 1.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的葡萄球菌 • 2.肺炎克雷伯菌:肺炎。 • 3.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 • 4.铜绿假单胞菌:居院内肺部感染病原
一、标本采集 • 空气:可应用自然沉降法和空气采样器。 在同一室内,应选择四角和中央五个采样点。 • 物体表面: • 医护人员的手: • 灭菌器械物品: • 使用过程中的化学消毒剂:
二、卫生标准 见P248 表26-1。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பைடு நூலகம்生物学控制
• 关键措施是清洁、消毒、无菌技术、隔 离和使用抗生素等措施的正确运用。
一、消毒灭菌
• (一)手的消毒 • 1.洗手指征 • 2.洗手的种类和方法 • (二)室内空气消毒 • 物理消毒法:紫外线、滤过除菌、静电吸附空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
……
68
二、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
(三)、对环界抵抗力强
耐干、耐热、存活时间延长 铜绿假单胞菌在潮湿的环境和器械 中生存 军团菌在下水管道系统、空调抽湿系 统中寄生
69
第三节: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
70
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G+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球菌
G+杆菌—李斯特菌 棒状杆菌
经国家卫生部派出的专家小组调查证实,这是一起严重的医院感染,“血案”
的凶手是柯萨奇病毒,传染源是一位产妇。
12
(4)1998年4至5月,深圳市妇儿 医院共做剖腹产手术292例,发生手 术切口龟型分枝杆菌脓肿亚型感染 166例(56.85%)。
13
14
(5)宿州眼球事件
2005年12月11日,宿州市立医院,为 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结果10名患 者均出现感染情况,其中9人的单眼 眼球被摘除。
目前,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大 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和肺炎杆菌, 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发生率>50%。
58
59
First cleaning, then disinfection (if appropriate)
60
60
无生命的环境是病原体的储存库!
Recovery of MRSA, VRE, C.diff, CNS and GNR
73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 奈瑟球菌
淋病奈 瑟球菌
G+
G+
G+
G
化脓性感染 化脓性感染 大叶性肺炎 流行性脑
食物中毒 猩红热 中耳炎
脊髓膜炎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66(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30学时),4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所列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学。

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还能应用这些理论解决临床相关问题并应用于后续课程;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一初步印象;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

本大纲适用于我校五年制本科的临床、口腔、预防、检验等专业的教学。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学时分配:0.5 学时掌握:微生物的概念。

熟悉:微生物的分类。

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第一篇细菌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学时分配:1.5 学时掌握:细菌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胞壁肽聚糖的结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概念和功能;鞭毛的概念和功能;菌毛的定义、种类和功能;芽胞的概念,形成条件和功能;革兰染色法及其意义。

熟悉:细菌的排列方式;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质粒等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细菌细胞壁的功能;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荚膜的化学组成、形成条件。

了解:细菌的大小;细菌L型的培养;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中介体的概念;细胞质内的核蛋白体,质粒,胞质颗粒在医学上的意义;核质的功能;鞭毛菌的分类;芽胞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繁殖体的概念;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单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法。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分类分类灭菌剂高效消毒剂定义能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效果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消毒剂举例戊二醛过氧乙酸环氧乙烷过氧化氢过氧乙酸部分含氯类中效消毒剂菌及其孢子并对细菌芽孢有显著杀灭作用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等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其他微生物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和某些真菌乙醇碘伏部分含氯类低效消毒剂新洁尔灭氯己定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浸泡法immersion
-隔离衣的要无破洞、不潮湿、全部遮盖工作服; -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穿脱隔离衣过程中始终保持衣领清洁; -穿好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不接触清洁物品; -消毒手时不能沾湿隔离衣,隔离衣也不可触及其他物品; -脱下的隔离衣如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如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向外
隔离(isolation): -概念: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目的:切断感染链中三者的联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
隔离区域的设置 -传染病区应与普通病区分开,远离公共场所 -传染病区由隔离室和其他辅助房间构成 -设置隔离室的可将感染源与易感宿主从空间上分开,减少传播机会 -传染源、非传染源使用不同的出入口:入口处有更衣换鞋的过渡区、备有隔离衣、口罩、帽子、手 套等;出口处有洗手、处理废弃物的装置 -同种病人同住一室,单间用于未确诊、已确诊混合感染或危重病人具强烈传染性者
④不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不可用无菌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 ⑤无菌持物钳一旦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 ⑥干燥保存法,4~8h 更换一次 ⑦湿式保存法:容器深度与钳长度比例适合,消毒液面浸没轴节以上 2~3cm 或镊子长度的 1/2 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容器每周消毒一次,同时更换消毒液;

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简介

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简介
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 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的危害
增加患者病死率
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 ,甚至死亡。
增加医疗成本
医院感染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和护理,增加了 医疗成本。
威胁医护人员健康
医院感染也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影响医疗工作。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
要点二
详细描述
MERS冠状病毒也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 同属于冠状病毒科。该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 物和密切接触传播。感染后会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 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炎和呼吸衰竭。
新发细菌
总结词
新发细菌是指近年来新发现的或重新被 认识的细菌,这些细菌可引起医院感染 。
定期对医院环境和医疗器械进 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细菌滋生 。
提高免疫力
鼓励患者加强营养、锻炼身体 ,提高自身免疫力,抵抗感染 。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 范,减少手部细菌传播。
实施隔离措施
对感染患者采取接触隔离、飞 沫隔离等措施,防止感染传播 。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 菌的产生和传播。
02
常见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
细菌
革兰氏阳性菌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是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 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的感染 。
革兰氏阴性菌
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也是 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可引起肺炎 、泌尿道感染等。
病毒Biblioteka 流感病毒医院内流感暴发流行可导致患者及医务人员感染,影响医疗 安全。
泛耐药性
泛耐药细菌是指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产生耐药性 的细菌,这类细菌对常用抗生素几乎全部耐药, 治疗难度极大。

医学微生物学 第四章噬菌体

医学微生物学 第四章噬菌体

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
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蛋白质变性;核酸断裂。 有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在同一 温度下,后者比前者的效力大。 *湿热中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
干热灭菌 干热的杀菌作用是通过脱水、干燥
和大分子变性。
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 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 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应当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在同 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只能 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 验活动。应有健全安全保卫制度 。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 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 因子,对健康成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具有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 人类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 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 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 措施。
第三节 消毒灭菌的运用
一、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一)高危器械物品
用时需进入无菌组织的物品。所有这些物品都应该灭菌。。
(二)中危器械物品
用时不进入无菌组织但接触黏膜的器械。采用消毒即可。
(三)低危器械物品
只接触未损伤皮肤但不进入无菌组织和不接触黏膜的物品。 一般用后清洗、消毒即可。
(四)快速周转的医疗器械
1.焚烧法: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是一种彻底的灭 菌方法。 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 2.烧灼法:直接用火焰灭菌。 适用于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 3.干烤法:将物品置干烤箱内,加热至160~170℃ ,2h。 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4.红外线:利用电磁波的热效应灭菌。1~10m波长的热 效应最强。适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课件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课件

案例三
总结词
空气净化系统故障、环境监测不力
VS
详细描述
某医院手术室空气污染导致患者术后感染 事件,经调查发现,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 故障,环境监测不力,导致手术过程中空 气受到污染,进而引发患者术后感染。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课件
目 录
•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概述 • 常见医院感染微生物 • 医院感染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 • 医院感染微生物的预防与控制 •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案例分析
01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医 院感染病原体及其传播、预防和 控制的学科。
01
抗菌药物的种类选 择
根据感染的具体病菌种类选择合 适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 使用。
02
抗菌药物的剂量和 疗程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使用,避免因药物浓度不足或过 量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03
抗菌药物的联合使 用
在必要时可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但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配伍禁忌。
05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研究进 展
病毒
腺病毒
流感病毒
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等。
可引起流行性感冒,具有高度传染性。
疱疹病毒
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等,可引起皮肤疱疹、呼吸道感染等 症状。
真菌
念珠菌
如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 常引起口腔、肠道等真菌感染。
曲霉菌
可引起肺部曲霉菌感染,常见于免 疫低下患者。
隐球菌
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 常见于免疫低下患者。
通过合理饮食、锻炼等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减 少感染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卫生标准 见P248 表26-1。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微生离和使用抗生素等措施的正确运用。
一、消毒灭菌 • (一)手的消毒 • 1.洗手指征 • 2.洗手的种类和方法 • (二)室内空气消毒 • 物理消毒法:紫外线、滤过除菌、静电吸附空 气净化法 • 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剂喷雾和熏蒸
二、传播途径 • 空气:如流感、麻疹、结核、肺炎等。 • 接触: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器械、设备。 • 注射:
第26章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监控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监测
一、标本采集 • 空气:可应用自然沉降法和空气采样器。 在同一室内,应选择四角和中央五个采样点。 • 物体表面: • 医护人员的手: • 灭菌器械物品: • 使用过程中的化学消毒剂:
二、病毒 • HAV • HBV • HCV • 轮状病毒:引起医院感染极为常见。 • 柯萨奇病毒 • 巨细胞病毒:肺部、心肌、结肠等受累。 • HIV 三、真菌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一、传染源 • 1.外源性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 、医院环境中无生命物体 • 2.内源性传染源:大多为体内正常菌群 。
(三)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 高危器械物品:指使用时需进入无菌组织的物 品 • 中危器械物品:指使用时不进入无菌组织,但 需接触破损粘膜的器械。 • 低危器械物品:指只接触未损伤的皮肤,不进 入无菌组织和不接触粘膜的物品。 • 快周转的医疗器械 (四)环境消毒
二、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传染源隔离、保护性隔离 三、合理使用抗生素
• • • • • 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最为常见。 泌尿道感染 胃肠道感染 外科切口感染 血管内感染
第25章 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微生物
• 有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 体和原虫等,其中主要是细菌。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的特点
• 一、机会致病菌占主导地位 • 二、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 三、常为耐药菌株
第四篇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
• 目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一般为5~20%。 美国:5% 中国:9% • 近代护理学创始人:英国的南丁格尔( Nightingal,1820-1910):创立了由护 士负责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制度。
第24章 医院感染的概述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定义 • 医院感染也称医源性感染、医院获得性 感染、医院内感染。 •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 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 染也属医院感染。
第二节 医院感染发生的内在因素 • 一、医院是“易感人群”相对集中的场 所
老人和婴幼儿 基础疾病患者 免疫功能损伤者
• 二、现代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检查的运用 如:呼吸机、插管、留置导尿等。
• 三、医院是微生物汇集和扩散的场所 • 四、其他因素: 外科手术引流 住院时间 抗生素的应用
第三节 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
第二节 医院感染常见的细菌、病毒和真菌 一、细菌 • 1.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的葡萄球菌 • 2.肺炎克雷伯菌:肺炎。 • 3.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 • 4.铜绿假单胞菌:居院内肺部感染病原 体的首位。
• 5.鲍曼不动杆菌:常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伤口感染。 • 6.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 • 7.肠球菌属:主要引起尿路感染、伤口 感染、腹腔感染和败血症。 • 8.嗜麦芽黄单胞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