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茶道精神

合集下载

中国茶道四大精神

中国茶道四大精神

中国茶道四大精神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以茶为载体,融汇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智慧哲理。

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四大精神,即“和敬清寂”、“致知博雅”、“修身养性”和“至美至善”。

这些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茶文化的热爱和追求,更是引领人们在茶道中感悟生命真谛和精神境界的指引。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茶道四大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一、和敬清寂“和敬清寂”是中国茶道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精神之一。

和敬清寂主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茶道中,主人和客人之间要以敬重、友善的态度相待,尊重他人的身份、地位和隐私。

同时,茶道追求清净无为的状态,通过与茶的交流,使人们抛开烦忧和杂乱的思绪,沉浸于宁静的境界中。

此精神在茶道中的体现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在茶园中,人们需要与大自然共同劳作,与自然元素相互融合,以保持茶叶的原生态和纯洁性。

此外,茶道中的清韵、静心等环节也要求人们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二、致知博雅茶道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涉及到茶叶的种类、制作工艺、烹饪技巧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致知博雅是中国茶道中的一项重要精神,在茶道中体现为对于茶叶知识和相关文化的追求和研究。

首先,在致知博雅的精神指导下,人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茶叶,包括其产地、种类、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欣赏茶叶的品质和风味,更好地选择和泡制茶叶。

其次,茶道还推崇博雅的精神,即通过了解和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涵。

在茶道中,主人与客人可以就茶叶、文学、音乐、绘画等多个方面展开对话,通过分享知识和经验,增进了解和交流。

三、修身养性中国茶道强调修身养性,通过茶道的修炼来陶冶人的情操,塑造高尚的品格。

修身养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茶道要求人们在泡茶、品茶的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安详。

在茶香袅袅、泉声潺潺的环境中,人们要尽情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排除杂念、舒缓压力,达到心灵的宁静。

中国茶道精神具体是指

中国茶道精神具体是指

中国茶道精神具体是指中国茶道精神具体是指什么中国茶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对茶文化的追求和理解的体现。

它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中国人对生活态度、人际关系和精神追求的反映。

中国茶道精神具体是指尊重自然、尊重他人、修身养性、追求平衡和享受当下等一系列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中国茶道精神首先体现在尊重自然方面。

茶叶的种植过程需要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有机的土壤中繁衍生息。

茶农在种植和采摘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和尊重自然环境,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力求做到绿色种植。

对于茶道从业者和茶艺爱好者来说,他们不仅仅是品味茶叶的美味,更是在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妙之处,以此来培养自己的静心和冥想的能力。

其次,中国茶道精神强调尊重他人。

喝茶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行为,更是一个社交的过程。

在茶道中,人们相互交流,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茶道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共融,注重礼仪、尊重和友善。

喝茶时,人们会相互倾听,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创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使沟通和交流更加顺畅。

中国茶道精神还强调修身养性。

喝茶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更是为了修身养性。

茶艺师和茶艺爱好者常常通过泡茶的过程,培养自己的耐心和平和心态。

茶道强调专注和细致,通过精心泡茶,不仅能感受茶叶的香气和味道,还能品味生活的细节和美好。

喝茶的过程是一种放松和舒缓心灵的方式,通过观照茶叶的冲泡和倒注,将自己融入到自然的流动和变化中,达到心境平和、意境深远的状态。

中国茶道精神追求平衡。

茶道追求的是一种在生活的种种变化中保持平衡和稳定的心态。

茶道的修行者常常通过泡茶的过程来感受茶叶的苦涩、甘甜和回甘,将其作为对待生活的一种启示。

在茶道的哲学中,人的生活就像茶叶的泡制过程,会有苦涩和甜美,但最终都会回归平衡。

茶道的精神通过泡茶的过程来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的起伏和变化时,保持内心的平和和稳定。

最后,中国茶道精神强调享受当下。

在茶道的实践中,人们注重当下的味觉、嗅觉和触觉的感受,将茶叶的美味和香气发挥到极致。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包括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包括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包括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包括:谦和、和谐、敬畏自然、细致入微。

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了千百年来人们对自然、生活、美好的追求与体验。

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并探讨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谦和是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之一。

谦虚、和蔼的态度是品茶者应具备的品格。

在茶道中,人们应以谦和的心态对待茶叶、茶器和茶水。

茶叶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礼物,茶器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茶水是生命之源。

品茶者应心存感激,不浮躁、不傲慢,以一颗平常心去品味每一杯茶的独特韵味。

谦和的心态也体现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品茶是一种分享和交流的体验,人们应以和善、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共同感受茶道的美好。

和谐是中国茶道的重要精神内涵。

中国茶道追求内外一致,讲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茶道中,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茶艺家注重将茶的独特气质与茶具、品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和谐美妙的茶道氛围。

此外,茶道也鼓励人们与他人和睦相处,以和谐的态度与人交流,增进友谊与理解。

茶道的和谐精神影响了中国社会,我们可以从茶道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增进和谐共融的社会关系。

敬畏自然是中国茶道的核心精神之一。

中国人热爱自然,有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茶道中,敬畏自然的精神体现在品茶者对于大自然的感激和尊重上。

茶叶生长于自然环境中,其品质受气候、土壤等多种因素影响。

茶艺家在品茶时,常常会对茶叶的成长环境表示敬意,将大自然的恩赐融入到茶的味道中。

同时,茶道也鼓励人们走出室内的狭隘空间,亲近大自然,感受四季的变迁,领悟自然之道。

细致入微是中国茶道的重要表现形式。

品茶过程中,细致入微的态度体现在品茶者对每一个环节的注重和细节的把握上。

茶艺家注重茶水的温度、冲泡时间、杯具的摆放等各个细节,以确保一杯完美的茶能够呈现在品茶者面前。

同时,在品茶时,细致入微的注意力也体现在对茶的香气、味道、口感的细腻感知上。

细致入微的态度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完美,更重要的是在细节中感受生活的美好,领悟其中蕴含的深意。

中国茶道的主要精神有

中国茶道的主要精神有

中国茶道的主要精神有中国茶道的主要精神有:和谐、敬畏与自然。

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茶为媒介,通过独特的礼仪形式,传达出深层次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态度。

一、和谐和谐是中国茶道的核心精神之一。

茶道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强调礼仪和尊重他人。

在茶道中,有清淡的烟花之美,着重展示了中庸、淡泊和谐的审美情趣。

茶道将“人心合一”体现在与茶、与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追求内在和外在的和谐。

二、敬畏敬畏是中国茶道的精神之二。

茶道强调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体现在对茶叶的采摘、饮用和品评过程中。

茶人会静心观察茶叶的形态,感受茶的变化,铭记自然、敬畏自然。

茶道通过尊敬自然的方式,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

三、自然自然是中国茶道的另一个重要精神。

茶道追求自然的状态和情感,强调自然与人的合一。

茶人追求以自然之道的方式,敏感地接受和借鉴自然,珍视自然的恩赐。

在制茶过程中,茶人提倡天然原料的使用,以保持茶叶的原汁原味。

茶道以自然之趣和自然之美在品味中表达出来。

中国茶道的主要精神在和谐、敬畏与自然中找到优雅的平衡点。

茶道的独特之处在于平凡而不平凡,简朴却不简单。

茶道以细腻精致的礼仪形式,传达出对生活的敬畏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它通过茶与人、茶与自然的结合,让人们感受到内在的宁静和均衡。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中国茶道的精神更加珍贵和重要。

茶道的细腻与沉静,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享受,更能使人们心灵得到放松和安宁。

茶道的精神也提醒我们尊重自然、注重和谐、追求内在的满足感。

这些精神不仅适用于喝茶的过程,更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之,中国茶道的主要精神有和谐、敬畏与自然。

通过茶道,人们可以融入自然,体味和品味生活的细节,感受到内在的平静与和谐。

茶道的精神也提醒我们,不忘敬畏自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让茶道的精神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生活方式,拥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中国茶道提现什么精神

中国茶道提现什么精神

中国茶道提现什么精神中国茶道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敬重,体现了谦虚、和谐与恬淡的精神。

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在茶道中,人们通过烹茶、品茗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体味到生、老、病、死等人生百态,悟到了江山不老,人事如梦的哲学理念。

茶道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通过茶道的实践,具体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一些精神主张。

首先,中国茶道体现了谦虚的精神。

茶道强调的是和谐与中庸之道,注重内敛和谦逊。

在茶道中,泡茶的过程需要经过细致入微的步骤,而烹茶者需要聚精会神、专注致志。

茶艺师傅把热水温度和注水速度掌控得恰到好处,倾热水于茶具中,温润的气氛包裹整个空间,这种细致入微的动作充分体现了茶者对细节的敏感和谦逊的态度。

茶道中将热水注入茶杯时,是将世俗的浮躁焚烧一空,让人沉浸在一份宁静与谦逊之中。

其次,中国茶道体现了和谐的精神。

茶道讲究的是整个过程和谐的统一。

在泡茶的过程中,茶者需要掌握好时间和力度,使得茶香与茶色得到最佳的协调。

这种和谐不仅是茶道过程中物质和情感的和谐,更是茶者与自然、茶者与他人之间的和谐。

茶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茶者与自然产生互动,从挑选茶叶到泡茶的整个过程,都需要茶者去感知自然的声音、气息以及茶叶的形态。

在茶道中,茶者通过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借助自己的体温和呼吸,与茶叶相互协调,形成一种和谐共振。

再次,中国茶道体现了恬淡的精神。

茶道注重的是内心的宁静与修身养性。

茶道的核心是品味茶汤,品茗者需要学会专注于当下,将心放平静。

在品茶的过程中,茶者通过喝一口茶,将心带入茶香的世界,感受着滋味、感受着茶香,享受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在茶道中,喝茶的人需要舍去外界的杂念,去感受茶叶香气、茶汤口感的变化,领会茶的精神之美。

茶道的恬淡精神也是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态,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茶者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

最后,中国茶道体现了敬畏自然的精神。

茶道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茶道的实践中,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变化。

简述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简述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简述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一、“和”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

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

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的很明白。

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佣金二百五十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

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

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

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

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

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二、“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静伏明,而况精神。

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实践。

简述中国茶道精神

简述中国茶道精神

简述中国茶道精神
中国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

中国茶道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天人合一:中国茶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茶是大自然的恩赐,饮茶可以让人与自然相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 中庸和谐:中国茶道强调中庸之道,认为饮茶应该适度,不过分浓烈,也不过分清淡,以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

3. 尊礼尚德:中国茶道强调尊礼尚德,认为饮茶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和道德规范,以体现人的修养和素质。

4. 禅茶一味:中国茶道强调禅茶一味,认为饮茶可以让人心灵平静,达到禅修的境界。

5. 茶中有情:中国茶道强调茶中有情,认为饮茶不仅是一种物质享受,更是一种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的方式。

总之,中国茶道精神是一种高雅、和谐、中庸、尊礼尚德、禅茶一味、茶中有情的精神境界,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道精神大全

中国茶道精神大全

中国茶道精神大全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修养境界。

中国茶道精神以“和、敬、静、雅、淡”为核心,反映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下面,将从和谐、敬意、宁静、雅致和淡泊五个方面,全面解读中国茶道精神。

和谐是中国茶道精神的首要特征。

茶道鼓励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强调个体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茶道中,人们注重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以尊重和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茶艺师在为客人沏茶时,会尽量考虑到客人的个人喜好和需求,以和谐的姿态与客人互动,给予最好的体验。

敬意是中国茶道精神的又一重要特征。

这种敬意体现在对自然、对他人、对茶具等各个方面。

茶道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同时,在茶道中,人们也尊重他人,以敬意对待每一位客人,将沏茶的过程视为一种仪式,以示对客人的敬重。

宁静是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价值。

茶道注重营造宁静的环境,以促进内心平静和放松。

茶道的茶室通常设有园林和水池,环境清幽静谧,帮助人们摆脱喧嚣和压力,沉浸于宁静的茶道体验中。

在茶道的过程中,人们慢慢地品味着茶汤的滋味,体会着内心的宁静和安宁。

雅致是中国茶道精神的另一重要特征。

茶道强调美感与审美情趣,以及对精美事物的欣赏和追求。

无论是茶具、器具,还是茶的香气、色彩和滋味,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雅致才能完美地展现出来。

茶道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美,更关注的是精神层面上的美,以令人心旷神怡的方式,展现出“雅”的境界。

淡泊是中国茶道精神的最后一项特征。

茶道倡导淡泊名利、超脱纷争的人生态度。

在茶道中,人们沉浸于喝茶的过程,关注内心的静谧与寡欲。

茶道让人们明白,人生并非追逐功名利禄,而是要懂得平淡中的美好与满足。

茶道精神告诉我们,通过品茶,我们能从繁杂的世事中超然出世,找到内心的平和。

总之,中国茶道精神以和谐、敬意、宁静、雅致和淡泊为核心,代表了中国人民独特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茶道精神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

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

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

中国茶道精神,是和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性格
的养成、中国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

中国茶道精神只是中国民
族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这一大背景下的
一个分支。

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

唐代陆羽强调“精神俭德”的人文精神,注
重烹瀹条件和方法,追求恬静舒适的雅趣。

佛教茶礼讲究安寂,幽
静是品茶、修禅的共同文化情韵;宫廷茶道富丽多彩,政治色彩尤为
鲜明;民间茶事由南到北普及与兴盛,使茶道呈现多极化走向,极具
深刻的内涵。

茶道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综合性文化,带有东方农业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茶道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
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借品茗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

1.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

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
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

“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

“怡”是欢乐怡悦。

“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


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

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2.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

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3.“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灵魂。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一、“和”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

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

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的很明白。

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佣金二百五十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

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

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

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

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

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二、“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静伏明,而况精神。

圣人之心,静,天地
之鉴也,万物之镜。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
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实践。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
淡闲洁,韵高致静。

”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

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

梅妻鹤子的林逋在《尝茶次寄越僧灵皎》的诗中云:
白云南风雨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诗中无一静字,但意境却幽极静笃。

戴昺的《赏茶》诗:
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

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

连黄蜂飞动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可见虚静至极。

“卧听黄蜂报晚衙”真可与王维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相比美。

苏东坡在《汲江煎茶》诗中写道: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写时声。

枯肠未易禁散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生动描写了苏东坡在幽静的月夜临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堪称描写茶境虚静清幽的千古绝唱。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铜天地、思如风云,心中常乐,且可成为男儿中之豪情。

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

我们常说:“禅茶一味”。

在茶道中以静为本,以静为美的诗句还很多,唐代皇甫曾的《陆鸿渐采茶相遇》云: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磐声。

这首诗写的是境之静。

宋代杜小山有诗云: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写的是夜之静。

清代郑板桥诗云:
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写的是心之静。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

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

因为静
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
道入微。

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三、“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
“怡”者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

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

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由不同的追求。

历史上王公贵族讲茶道,他们中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夸
示富贵,附庸风雅。

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托物寄怀,
激扬文思,交朋结友。

佛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
参禅悟道,间性成佛。

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羽化成仙。

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
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

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
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

参与中国茶道,可抚琴歌舞,可吟诗作画,可观月赏花,可论经对弈,可独对山水,亦可以翠娥捧瓯,可潜心读《易》,亦可置酒
助兴。

儒生可“怡情悦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
自得”。

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
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
志之一。

四、“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比执著于“道”,追求于“真”。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
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
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新静要真闲。

茶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
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由三重含义。

1.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2.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3.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爱护生命,珍惜声明,让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真实,做到“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的追求的最高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