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根梁计算
柱、梁钢筋计算公式

一、柱纵筋计算(直径不变的情况)柱纵筋长度=基础内长度+楼层长度+顶层伸入长度1、基础内长度计算方法:h j-c>l aE,(h j-c)+max(6d,150)h j-c≤l aE,(h j-c)+15d其中h j:基础高度,c:保护层厚度,d:纵筋直径2、楼层长度计算方法:楼顶标高-基础顶标高-顶层梁高3、顶层伸入长度计算方法:(1)边角柱内侧、中柱纵筋梁高- c≥l aE,l aE梁高- c≤l aE,(梁高- c)+12d(2)边角柱外侧纵筋(梁高- c)+(h c-c)≤1.5l aE,1.5 l aE(梁高- c)+(h c-c)>1.5 l aE,max(1.5 l aE,梁高-c+15d)其中:hc:柱宽,c:保护层厚度,d:纵筋直径二、柱箍筋计算1、加密区长度:(1)柱根加密:Hn/3,Hn为首层净高(即首层顶标高-基础顶标高-首层梁高)(2)梁内加密:梁高(3)梁侧加密:max(Hn/6,hc,500),Hn为所在层净高2、非加密区长度:楼顶标高-基础顶标高-加密区长度之和3、根数计算:(1)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结果向上取整+1(2)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结果向上取整-14、单根箍筋长度:外箍(b-2c+h-2c)×2+1.9d*2+2×max(10d,75)内箍[(h-2c-∑D)÷(n-1)×(m-1)+∑Dg+b-2c]×2+1.9d*2+2×max(10d,75)拉筋(h-2c)+1.9d*2+2×max(10d,75)其中D:纵筋直径Dg:内箍箍住纵筋直径n:单边纵筋根数m:内箍箍住纵筋根数三、梁钢筋计算(一)上部通长筋长度=两端(边)支座内长度+中间跨长度(含中间支座)边支座内长度:【hc:支座柱宽度,c:保护层厚度,d:钢筋直径】如果(hc-c)≥laE,则长度取:max(laE,0.5hc+5d)如果(hc-c)<laE,则长度取:hc-c+15d【伸至柱边弯折15d】中间跨长度:直接在平面图中读取数据(二)支座钢筋1、边支座钢筋长度=(边)支座内长度+梁内长度2、中间支座钢筋长度=(中间)支座宽度+梁内长度(两侧)边支座内长度:如果hc-c≥laE,长度取max(laE,0.5hc+5d)如果hc-c<laE,长度取hc-c+15d【伸至柱边弯折15d】梁内长度:第一排取ln/3 第二排取ln/4ln:相邻梁净跨最大值钢筋信息后(m/n)表示钢筋分排,第一排m根,第二排n根(三)下部钢筋长度=两端支座内长度+净跨长度(ln)边支座内长度:同上部钢筋如果(hc-c)≥laE,则长度取:max(laE,0.5hc+5d)如果(hc-c)<laE,则长度取:hc-c+15d【伸至柱边弯折15d】中间支座内长度:直接取max(laE,0.5hc+5d)(四)侧面纵向钢筋1、N抗扭钢筋长度计算同下部钢筋长度=两端支座内长度+净跨长度(ln)边支座内长度:同上部钢筋如果(hc-c)≥laE,则长度取:max(laE,0.5hc+5d)如果(hc-c)<laE,则长度取:hc-c+15d【伸至柱边弯折15d】中间支座内长度:直接取max(laE,0.5hc+5d)2、G构造钢筋长度=两端锚入支座长度+净跨长度(ln)两端锚入支座长度均为150mm即侧面构造纵向钢筋长度=ln+150×2。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算法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1:梁钢筋类型:在工程中有地梁、框架梁、连系梁、悬挑梁、圈梁、过梁等等。
梁的平法分类与编号梁的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楼层框架梁KL XX (XX)\(XXA)或(XXB) 屋面框架梁WKL XX (XX)\(XXA)或(XXB) 框支梁KZL XX (XX)\(XXA)或(XXB) 非框架梁L XX (XX)\(XXA)或(XXB) 悬挑梁XL XX井字梁JZL XX (XX)\(XXA)或(XXB) 框架梁识读:11G101—1 25页KL平面注写表示方式实例集中标注:KL2(2A) 300×650A8@100/200(2) 2B25G4A10 (—0.100)解释:KL2(2A)表示2号框架梁,2跨,且有一端悬挑。
300×650表示该梁为矩形,截面宽为300mm,高为650mm。
A8@100/200(2)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8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双肢箍,这里“/”表示箍筋加密区非加密区采用不同间距。
2B25,表示通长筋,G4A10 ,表示有4根直径为10mm的一级构造钢筋。
(—0.100)表明该梁顶面标高比其结构层标高低0.1m。
原位标注梁上部原位标注:2C25+2C22表示:梁支座上部纵筋同排设置,但有两种直径,其中2C25放在角部,为通长筋;2C22放在中部,为负筋。
“+”连接不同种钢筋直径。
6C25 4/2 表示:梁支座上部纵筋两排设置,上一排纵筋为4C25,下一排纵筋为2C25。
其中上一排纵筋中:两侧的两根钢筋为通长筋,中间的两根为负筋;下一排纵筋中2C25为负筋。
这里“/”表示钢筋分排。
4C25(第三个支座左侧)表示:梁支座上部纵筋同排设置。
其中两侧两根为通常筋,中间两根为负筋。
4C25(第三个支座右侧)表示:梁支座上部纵筋同排设置。
其中两侧两根为通常筋,中间两根为负筋。
梁下部原位标注:6C252/4表示:第一跨下部纵筋两排设置,上一排纵筋为2C25,下一排纵筋为4C25。
超全面的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超全面的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圈梁钢筋很简单的,分主筋和箍筋两部分主筋计算:(梁长弯钩长搭接长(单根钢筋长每大于6米时))*设计根数*钢筋的比重箍筋计算:梁长/设计箍筋间距*每个箍筋的长度*钢筋的比重设计有外转角的附加钢筋时,按实际总根数*长度*比重就行啦钢筋计算公式一、梁(1) 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 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 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 5d,为直锚,取Max{Lae,0.5Hc 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 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 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 2×11.9d(抗震弯钩值) 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 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 2×11.9d 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 d。
造价员考试要点三(图文并茂)

一、建筑物超高增加费(可能会与建筑面积一块考)二、脚手架(一)砌筑脚手架1、外墙:外墙外边线长(阳台、雨蓬、天沟)*外墙的高度(室外地坪到檐口、有山尖);二建筑体相联时,伸缩缝要算的、注意高低跨部分(超过1.5m时)要算的。
外墙脚手架的作用(砌墙带抹灰)。
07年一、09年一。
2、内墙砌内墙的:净长(扣柱,构造柱不扣)*净高(层高减板厚或梁高,圈梁到板底)(二)抹灰脚手架1、外墙抹灰:不再算了,就是外墙的砌筑脚手架。
2、内墙的抹灰:先看净高(就是地面/楼面到板底)(1)超过3.6m:算个满堂脚手架(全包括了)。
满堂脚手架要分房间算,一般就是“净长*净宽”。
室内前墙到后墙、左墙到右墙间面积,不扣柱、垛所占面积。
(09年第一题,计算一下二层的抹灰脚手架)注意超过8m的要算增加层。
(2)未超过3.6m:分别算。
单根钢筋混凝土的梁、柱(不会考到的)单根梁:净长*到梁顶的高(不会考到的)单根柱:柱结构外围周长*柱高(到板底)(不会考到的)内墙面抹灰:内墙的净长(不扣墙里的柱)*净高(到板底,墙上有梁含梁侧面)砌墙脚手架算单面,抹灰要算双面的。
算脚手架不扣门窗洞,算抹灰工程量要扣。
3、混凝土浇筑脚手架。
(1)钢筋混凝土基础的(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计算)(2)独立柱、单梁的(高度超过3.6m时)(3)层高超过3.6m的框架结构,按轴线水平投影面积,换算套用满堂脚手架。
轴线以柱的轴线(图上未注的要计算,图上标的梁轴线与柱不重合时,可考虑用“或”)09年第六题的混凝土浇筑脚手架。
练习:计算下图的外墙脚手架,一层的内墙砌筑脚手架、内墙的抹灰脚手架。
L中=(9.7+10.3)*2=40mL外=40+0.24*4=40.96mL内=2.4+1.2+4-0.24+2.4+2.7-0.24+4+3-0.24+3+1.2-0.24=22.94m外墙脚手架:40.96*(3*2+0.45)=264.192m2内墙砌筑脚手架:22.94*(3-0.1)=66.526 m2注:净长——不扣构造柱,本题没有框架柱;净高——圈梁不扣,框架梁要扣。
桥梁工程主要工程量计算

桥梁工程主要工程量计算桥梁工程的主要工程量计算涉及到桥梁的各个部分,其中包括桥墩、桥台、桥面、护栏等,下面我将对一些主要工程量的计算方法进行说明。
1.桥墩和桥台的工程量计算:-桥墩的体积计算公式:V=π*h*(a1+a2+√(a1*a2)),其中V为桥墩的体积,h为桥墩的高度,a1和a2分别为桥墩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宽度。
-桥台的体积计算公式:V=l*w*h,其中V为桥台的体积,l为桥台的长度,w为桥台的宽度,h为桥台的高度。
2.桥面的工程量计算:-常用的桥面结构是挂篮梁,其工程量计算需要考虑梁段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以及每个梁段的数量来确定。
-挂篮梁的工程量计算公式:V=l*w*h*n,其中V为挂篮梁的体积,l 为梁段的长度,w为梁段的宽度,h为梁段的高度,n为梁段的数量。
3.护栏的工程量计算:-护栏主要包括护栏板和护栏柱两部分,其工程量计算需要考虑护栏板和护栏柱的长度和数量。
-护栏板的工程量计算公式:L=n*l,其中L为护栏板的长度,n为护栏板的数量,l为单根护栏板的长度。
-护栏柱的工程量计算公式:L=n*l,其中L为护栏柱的长度,n为护栏柱的数量,l为单根护栏柱的长度。
另外,桥梁工程中还有一些其他工程量计算,如浆砌石、钢筋等,这里仅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工程量计算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桥梁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工程量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桥梁类型和结构形式可能会有不同的工程量计算方法,所以在具体的工程量计算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具体的计算。
此外,还需要考虑材料的浪费和损耗等因素,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的修补和调整。
因此,在进行桥梁工程量计算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相关参数来确定最终的工程量。
梁钢筋计算实例

梁钢筋计算实例梁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承重构件,它承受着楼板、墙体等上部结构的重力荷载,并将其传递到下部结构中。
在梁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梁的钢筋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我们以某个具体的实例来进行梁钢筋计算的演示。
假设我们有一根梁,其长度为4.5米,宽度为0.3米,高度为0.5米,要求根据设计荷载计算出梁中所需的钢筋数量。
我们需要计算梁的设计荷载。
假设该梁所承受的设计荷载为20kN/m,根据梁的长度和宽度,可以计算出梁的自重为:自重 = 长度× 宽度× 高度× 混凝土密度混凝土密度一般取24kN/m³,代入数据计算可得:自重= 4.5m × 0.3m × 0.5m × 24kN/m³ = 16.2kN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梁的活载荷载。
假设该梁所承受的活载荷载为10kN/m,根据梁的长度,可以计算出活载荷载的总值为:活载荷载 = 活载荷载× 长度代入数据计算可得:活载荷载= 10kN/m × 4.5m = 45kN根据设计要求,梁的荷载组合为1.4倍的自重加上1.6倍的活载。
所以,梁的设计荷载为:设计荷载= 1.4 × 自重+ 1.6 ×活载荷载代入数据计算可得:设计荷载= 1.4 × 16.2kN + 1.6 × 45kN = 120.6kN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梁中所需的钢筋数量。
根据设计荷载和梁的尺寸,可以计算出梁的弯矩。
梁的弯矩计算公式为:弯矩 = 设计荷载× 梁长度² / 8代入数据计算可得:弯矩= 120.6kN × (4.5m)² / 8 = 304.5kNm根据梁的弯矩和混凝土的抗弯承载力,可以计算出梁的钢筋面积。
梁的钢筋面积计算公式为:钢筋面积 = 弯矩/ (0.87 × 抗弯承载力× 梁高度)混凝土的抗弯承载力一般取为5MPa,代入数据计算可得:钢筋面积= 304.5kNm / (0.87 × 5MPa × 0.5m) = 1114.6mm²根据钢筋的直径和间距,可以计算出梁中所需的钢筋数量。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答案

《》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学校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钢骨混凝土梁中,剪跨比对梁斜截面抗剪的影响是( A )。
A、剪跨比减少,梁的抗剪强度增加B、剪跨比较小时,一般产生弯剪破坏C、剪跨比增加时,一般产生斜压破坏D、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的剪跨比没有范围限制2、采用栓钉作为组合梁的剪力连接件时( C )。
A、栓钉相对较弱时,极限承载力随栓钉直径和砼强度等级增加而增加B、栓钉相对较弱时,极限承载力随栓钉直径和抗拉强度增加而降低C、混凝土板相对较弱时,极限承载力随栓钉直径的增大和砼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D、混凝土板相对较弱时,极限承载力随栓钉直径的增大和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3、推出试验的结果一般要( B )梁式试验的结果A、高于B、低于C、相等D、无法确定4、含钢率增加时,钢管混凝土受压构件的承载力( B )。
A、降低B、增加C、先降低后增加D、先增加后降低5、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 c,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和抗拉强度f t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B )。
A、f c>f cu>f tB、f cu>f c>f tC、f t>f cu>f cD、f c>f t>f cu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连续组合梁的内力分析,可以采用弹性内力计算方法和塑性内力计算方法。
2、对连续组合梁的计算可进行简化,可用塑性理论为基础采用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截面特性计算简单,对静载荷和活载荷处理,不需考虑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混凝土徐变效应和施工方法。
3、按抗剪连接程度的高低组合梁可以分为完全剪力连接组合梁和部分连接剪力组合梁。
4、组合梁的变形均按弹性理论进行分析。
梁模板(套扣式,梁板立柱不共用)计算书

梁模板(套扣式,梁板立柱不共用)计算书计算依据: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3、《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4、《建筑施工承插型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DBJ/T15-98-20195、《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一、工程属性二、荷载设计三、模板体系设计设计简图如下:平面图立面图四、面板验算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t(mm) 15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 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5面板弹性模量E(N/mm2) 10000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简支梁计算:截面抵抗矩:W=bt2/6=1000×15×15/6=37500mm3,截面惯性矩:I=bt3/12=1000×15×15×15/12=281250mm4根据《建筑施工承插型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DBJ/T15-98-2019第4.3节规定可知:q1=γ0×[1.3(G1k+(G2k+G3k)×h)+1.5×Q1k]×b=1×[1.3×(0.1+(24+1.5)×0.8)+1.5×4]×1=32. 65kN/mq2=[1×(G1k+(G2k+G3k)×h)]×b=[1×(0.1+(24+1.5)×0.8)]×1=20.5kN/m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M max=0.125q1L2=0.125×32.65×0.22=0.163kN·mσ=M max/W=0.163×106/37500=4.353N/mm2≤[f]=15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5q2L4/(384EI)=5×20.5×2004/(384×10000×281250)=0.152mm≤[ν]=min[L/150,10]=min[200/150,10]=1.333mm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R1=R2=0.5q1L=0.5×32.65×0.2=3.265kN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1'=R2'=0.5q2L=0.5×20.5×0.2=2.05kN五、小梁验算梁侧存在混凝土板,故梁底支撑区域内楼板荷载需附加传递: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梁底面板传递给左边小梁线荷载:q1左=R1/b=3.265/1=3.265kN/m梁底面板传递给右边小梁线荷载:q1右=R2/b=3.265/1=3.265kN/m小梁自重:q2=1×1.3×(0.3-0.1)×0.2/2 =0.026kN/m梁左侧模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3左=1×1.3×0.5×(0.8-0.1)=0.455kN/m梁右侧模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3右=1×1.3×0.5×(0.8-0.1)=0.455kN/m梁左侧楼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4左=1×[1.3×(0.5+(24+1.1)×0.1)+1.5×4]×(0.65-0.2/2 )/2×1=2.726kN/m梁右侧楼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4右=1×[1.3×(0.5+(24+1.1)×0.1)+1.5×4]×(0.65-0.2/2 )/2×1=2.726kN/m左侧小梁荷载q左=q1左+q2+q3左+q4左 =3.265+0.026+0.455+2.726=6.472kN/m右侧小梁荷载q右=q1右+q2+q3右+q4右 =3.265+0.026+0.455+2.726=6.472kN/m小梁最大荷载q=Max[q左,q右]=Max[6.472,6.472]=6.472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梁底面板传递给左边小梁线荷载:q1左'=R1'/b=2.05/1=2.05kN/m梁底面板传递给右边小梁线荷载:q1右'=R2'/b=2.05/1=2.05kN/m小梁自重:q2'=1×(0.3-0.1)×0.2/2 =0.02kN/m梁左侧模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3左'=1×0.5×(0.8-0.1)=0.35kN/m梁右侧模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3右'=1×0.5×(0.8-0.1)=0.35kN/m梁左侧楼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4左'=[1×(0.5+(24+1.1)×0.1)]×(0.65-0.2/2)/2×1=0.82 8kN/m梁右侧楼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4右'=[1×(0.5+(24+1.1)×0.1)]×(0.65-0.2/2)/2×1=0.82 8kN/m左侧小梁荷载q左'=q1左'+q2'+q3左'+q4左'=2.05+0.02+0.35+0.828=3.248kN/m右侧小梁荷载q右'=q1右'+q2'+q3右'+q4右' =2.05+0.02+0.35+0.828=3.248kN/m小梁最大荷载q'=Max[q左',q右']=Max[3.248,3.248]=3.248kN/m为简化计算,按简支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如下图:1、抗弯验算M max=max[0.125ql12,0.5ql22]=max[0.125×6.472×0.92,0.5×6.472×0.152]=0.655kN·σ=M max/W=0.655×106/64000=10.239N/mm2≤[f]=15.444N/mm2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V max=max[0.5ql1,ql2]=max[0.5×6.472×0.9,6.472×0.15]=2.912kNτmax=3V max/(2bh0)=3×2.912×1000/(2×60×80)=0.91N/mm2≤[τ]=1.782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ν1=5q'l14/(384EI)=5×3.248×9004/(384×9350×256×104)=1.159mm≤[ν]=min[l1/150,10]=min[900/150,10]=6mmν2=q'l24/(8EI)=3.248×1504/(8×9350×256×104)=0.009mm≤[ν]=min[2l2/150,10]=mi n[300/150,10]=2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R max=max[qL1,0.5qL1+qL2]=max[6.472×0.9,0.5×6.472×0.9+6.472×0.15]=5.825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5.825kN,R2=5.825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 max'=max[q'L1,0.5q'L1+q'L2]=max[3.248×0.9,0.5×3.248×0.9+3.248×0.15]=2.923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2.923kN,R2'=2.923kN六、主梁验算主梁计算截面类型(mm) Ф48×3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4.49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10.78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2 主梁受力不均匀系数0.6主梁自重忽略不计,主梁2根合并,其主梁受力不均匀系数=0.6,则单根主梁所受集中力为Ks×Rn,Rn为各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1、抗弯验算主梁弯矩图(kN·m)σ=M max/W=0.35×106/4490=77.84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主梁剪力图(kN)V max=3.495kNτmax=2V max/A=2×3.495×1000/424=16.486N/mm2≤[τ]=125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主梁变形图(mm)νmax=0.145mm≤[ν]=min[L/150,10]=min[400/150,10]=2.667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支座反力依次为R1=3.495kN,R2=3.495kN立柱所受主梁支座反力依次为P1=3.495/0.6=5.825kN,P2=3.495/0.6=5.825kN 七、可调托座验算可调托座最大受力N=max[P1,P2]=5.825kN≤[N]=30kN满足要求!八、立柱验算1、长细比验算h max=max(ηh,h'+2a)=max(1.1×1800,1200+2×500)=2200mmλ=h max/i=2200/15.9=138.365≤[λ]=150长细比满足要求!查表得:φ=0.3572、风荷载计算M w=γ0×φc×1.5×ωk×l a×h2/10=1×0.9×1.5×0.169×0.9×1.82/10=0.067kN·m3、稳定性计算P1=5.825kN,P2=5.825kN立柱最大受力N w=max[P1,P2]+1×1.3×0.15×(6-0.8)+M w/l b=max[5.825,5.825]+1.01 4+0.067/0.4=7.005kNf=N/(φA)+M w/W=7005.321/(0.357×424)+0.067×106/4490=61.202N/mm2≤[f]=205N /mm2满足要求!九、高宽比验算根据《建筑施工承插型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DBJ/T15-98-2019第6.1.7条H/B=6/4.9=1.224≤3H=6m<8m满足要求!十、架体抗倾覆验算混凝土浇筑前,倾覆力矩主要由风荷载产生,抗倾覆力矩主要由模板及支架自重产生M T=γ0×φc×γQ(ωk LHh2)=1×0.9×1.5×(0.169×19.6×6×6)=160.983kN·mM R=γG[G1k+0.15×H/(l a'×l b')]LB2/2=0.9×[0.5+0.15×6/(0.9×0.9)]×19.6×4.92/2=341.182kN ·mM T=160.983kN·m≤M R=341.182kN·m满足要求!混凝土浇筑时,倾覆力矩主要由泵送、倾倒混凝土等因素产生的水平荷载产生,抗倾覆力矩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自重产生M T=γ0×φc×γQ(Q2k LH2)=1×0.9×1.5×(0.06×19.6×62)=57.154kN·mM R=γG[G1k+(G2k+G3k)h0+0.15×H/(l a'×l b')]LB2/2=0.9×[0.5+(24+1.1)×0.1+0.15×6/(0.9×0.9)]×19.6×4.92/2=872.72kN·mM T=57.154kN·m≤M R=872.72kN·m满足要求!十一、立柱支承面承载力验算F1=N=7.005kN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5.1条规定,见下表可得:βh=1,f t=0.638N/mm2,η=1,h0=h-20=130mm,u m =2[(a+h0)+(b+h0)]=960mmF=(0.7βh f t+0.25σpc,m)ηu m h0=(0.7×1×0.638+0.25×0)×1×960×130/1000=55.736kN≥F1=7. 005kN满足要求!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6.1条规定,见下表可得:f c=5.568N/mm2,βc=1,βl=(A b/A l)1/2=[(a+2b)×(b+2b)/(ab)]1/2=[(320)×(300)/(120×100)]1/2=2.828,A ln=ab=1200 0mm2F=1.35βcβl f c A ln=1.35×1×2.828×5.568×12000/1000=255.129kN≥F1=7.005kN满足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弯起 角度α
30°
斜段 长度S
2H
水平 长度L
1.732H
增加长度 △=S-L
0.268H
45° 1.414H 1H
0.414H
60° 1.15H 0.575H 0.575H
H=梁高-2×钢筋保护层
计算公式
④号箍筋长度 L=(a+b)×2-经验系数 其中a、b为梁截面尺寸。
钢筋规格 φ6 φ8 φ10 φ12
钢筋计算表
编号
钢筋形状
① ② ③
④
合计
规格
每根 根 长度m 数
总长 m
Kg/m
重量kg
φ25 6.26 2 12.52 3.853 48.24 φ22 7.58 2 15.16 2.934 44.48 φ12 6.1 2 12.2 0.888 10.83
φ6 1.689 25 42.23 0.222 9.37
建筑工程预算
单梁钢筋工程量计算
黄鸽
任务
计算右 图所示单梁 钢筋工程量 (钢筋保护 层厚度为 25mm)
单梁配筋图
给定条件
(工程量计算规则)
► 根据图纸逐一计算每根钢筋的长度 ► 按不同钢筋种类、规格分别用设计
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分析任务
单梁配筋图
钢筋计算表
编号
钢筋形状
① ② ③
规格
每根 长度
根 数
m
总长 m
Kg/m 重量kg
φ25
2
3.853
φ22
2
2.934
φ12
2
0.888
④
φ6
合计
0.222
计算公式
① 、③号钢筋长度 L=梁长-2×钢筋保护层+2×半圆弯钩增加长度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为6筋
计算公式
②号弯起钢筋长度 L=梁长-2×钢筋保护层+2×弯起增加长度 +2×下弯长度+2×弯钩长度 注意:弯起增加长度(见表)
经验系数 0.111 0.082 0.052 0.023
箍筋根数 N=[(梁长-2×钢筋保护层)/钢筋间距]+1
单梁配筋图
计算结果
单梁钢筋长度: L1=6-0.025×2+6.25×0.025×2=6.26m L2=6-0.025×2+0.45×2+6.25×0.22×2
+0.414×(0.6-0.025×2)×2=7.58m L3=6-0.025×2+6.25×0.012×2=6.10m L4=(0.3+0.6)×2-0.111=1.689m N =(6-0.025)/0.25+1=24.8=25根
112.92
任务拓展
► 如果图中的弯钩不是半圆弯钩(直弯钩、 斜弯钩)该怎么办?
► 如果钢筋长度不够要搭接,长度该如何 计算?
► 如果不是单梁,需要锚固时,长度如何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