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专题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专题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专题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地壳物质循环

过程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复活岛是位于咸海内最大的湖心岛,50年来,岛屿面积不断增大,并逐渐与陆地相连,下图是两幅咸海的卫星图片,据图回答1-2题。

1.复活岛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A.地壳上升B.湖泊萎缩C.泥沙淤积D.围湖造田

2.符合图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是()

A.昼夜温差变小B.湖水盐度下降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土壤盐碱化减轻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3-4题。

3。对于图中各岩石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A.②属于沉积岩B.③属于沉积岩C.④属于变质岩D.⑤属于岩浆岩

4.图中岩石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①②④C.③①⑤②④D.⑤①②③④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右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5-6题5.形成“蜂巢”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6.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下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平方千米。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

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⑤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8.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与日照时数

B:地面物质与土壤

C:交通与人口分布

D:地面坡度与水源

9.常见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下图7中①~⑤处地貌形成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A.①③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

读图2,完成10-11题。

图2

10.图示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

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

11.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②断层破碎带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回答12-13题。

12.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

13.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A.岩洞B.岩礁C.沙滩D.海岸

二、非选择题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2)分析甲半岛西海岸冬季黑暗多雾的自然原因。

15.M县地处海西经济区,是台胞祖籍地之一,当地居民在区域开发过程中描绘了一幅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画卷。下图为M县略图。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土楼是B地附近山村的传统民居建筑,用山石或河石砌成地基,石基露出地面部分一般在50 N100厘米之间。以红土筑墙,墙体厚实,以杉木为柱粱,构架吻合紧密。

(1)描述M县的地形特征。

(2)请任举三例说明土楼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答案】B

【解析】对比咸海两幅卫星图片可以看出咸海面积缩小,岛屿面积扩大。

2.【答案】C

【解析】咸海湖水变少,湖泊面积变小,导致湖水盐度升高,周围盐碱化加剧,气候更加干旱,昼夜温差变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故该题选C。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C

14. (1)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2分),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2分),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2分),形成峡湾。

(2)黑暗: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2分),冬季黑夜漫长(2分),北部有极夜现象(2分)。

多雾: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暖湿气流影响(2分),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2分),水汽充足(2分),陆地温度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2分)。

【解析】(1)甲半岛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根据右图小图分析,在冰期时,西侧由于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上入侵淹没,形成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

(2)甲半岛西部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冬季黑夜漫长,北部有北极圈穿过,有极夜现象,所以黑夜。冬季该地受来自西部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暖湿气流带来的水汽较多,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冬季陆地温度较低,所以水汽易凝结成雾。所以大雾较多。

15. (1)①以丘陵、低山为主;②地势起伏大;③西(北)高、东(南)低。

(2)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丰沛,圆弧形斜顶便于排水;②山区多林木,为建造柱梁提供材料;③黏重的土壤(红壤),为建造外墙提供材料;④厚实的土墙冬暖夏凉,适应当地冬夏温差大的气候条件;⑤位于山区,且距河较近,可提供地基所需的石材;⑥地处季风气候的山区,易出现洪灾,地基高可防洪;(任答3点6分)

考点: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地壳物质循环(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

考点: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地壳物质循环(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2017天津卷)读图 3,回答第 3 题。 1.图 3 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该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排除A、C;图示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应该为岩层挤压所致,而且岩层没有明显的断裂,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由此判断此处地质构造为褶皱,故B正确、D错误。故选B。 考点:三大岩石的分类和特征,地质构造与地貌。 【点睛】本题以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三大岩石的判断、地质构造与地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解决该题需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岩石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可能含有化石;山地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三大类,其中褶皱山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断块山具有明显的断层存在,火山明显的特点是有火山口。(2016江苏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答案:AD①箭头由水圈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包括机械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A对;②箭头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B错; ③箭头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外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C错;④箭头显示岩浆中 的物质进入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作用,D对。 3.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高一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和板块运动专题复习题有答案

1.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可能为( ) A.软流层B.地壳C.下地幔D.地核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4题。 2.下列哪个过程可以使石灰岩变成大理岩( ) A.①B.②C.③D.④ 3.有关上图的叙述正确的( ) A.甲类岩石的特征之一是有层理构造B.乙类岩石中常常能找到化石C.⑤⑥⑦表示重熔再生作用D.主要有外力作用参与的环节是③⑧4.下图中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 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 读图,回答5~6题。

5.云南路南石林的岩层属于图中的( ) A.沉积岩B.岩浆岩C.岩浆D.变质岩 6.人们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的大理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 8.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9.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右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A:、B:、C:、D:。 (2)左图中N处岩石类型对应于右图中的。(甲、乙、丙、丁) (3)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就地表形态而言甲处是,其形成原因是。(4)如果开采地下水,应该选在左图中(甲、乙)处。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0.东北长白山天池所在山体主要组成岩石是( ) A.玄武岩B.石英砂岩C.花岗岩D.片麻岩 1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①——重熔再生B.②——冷却凝固 C.③——变质作用D.④——外力作用 12.主要由图中②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 ) A.安第斯山脉B.东非大裂谷 C.夏威夷群岛D.湄公河三角洲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4~5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_地球上的水知识点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2、水循环的类型: (1)海洋与陆地之间。简称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2)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简称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 蒸发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环节 (1)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 (2)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 (3)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 5、水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信风带 西风带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划分: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低纬到高纬。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2)补充: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①判断南北半球;(温度高的海区靠近赤道) ②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画出洋流的流向即可判断寒暖流 3、洋流按照成因分为三类: (1)风海流:盛行风,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吹拂海面 ,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2)密度流: 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导致海水的流动,叫做密度流。密度流分布规律:在封闭海区与开阔海洋之间的海峡,密度流的分布一般都很明显。 (3)补偿流: 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由于海水连续性要求,补偿流失,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形成洋流。补偿流形成与风海流,密度流紧密联系。 垂直补偿流:主要发生在沿岸地区,海水受风力作用发生运动。a 、上升流(低纬信风带大陆两岸)寒流:离岸风吹送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导致邻近海区海水流速来补偿海水缺失,下层海水也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而形成。b 、下降流:当表层海水遇到海岸或岛屿阻挡时,海水聚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流,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下降流。 上升流能把底层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上升流海区往往形成重要的渔场(秘鲁渔场)。 4)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 3、全球洋流分布规律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1)中低纬海区:副热带为中心,北顺南逆。 (2)中高纬海区:副极地为中心,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无洋流。 (3)南半球40度附近形成绕全球的西风漂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冬季洋流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19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周期:76年 方向:自东向西 彗星成因:冰物质→升华→太阳风排斥 特征:核心→云雾状→背向太阳 组成:彗核→慧发→彗尾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月相成因:

高中地理地壳物质循环

2014高考地理复习疑难问题专项突破:地壳物质循环 疑难点: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和解析。 规律方法: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其中沉积岩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和保存生物化石。三类岩石及岩浆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1)沉积岩地层:在岩层未倒置之前,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最准确的是根据沉积岩中化石的年代来确定岩层的新老顺序。(2)岩浆岩地层:首先判断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侵入岩末端一般呈尖状,在剖面图上,有岩脉切断岩层,具参差不齐的接触面的特点;喷出岩顶部相对较圆滑,呈堆积状,有火山锥形成的一定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与其他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3)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如果是在海岭附近的喷出岩,则应根据其距海岭的距离来判断。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按此进行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可从以下概念来认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对以上概念需把握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1.地质作用是形成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动力; 2.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形式;(过程) 3.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的成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4.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的反映。(表现形式) 【技巧点拨】六大板块图的常考区域 (1)属于亚欧大陆的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却属于印度洋板块。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形成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 (2)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到了北回归线,这意味着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 (3)雅鲁藏布江谷地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分界线,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 (4)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是两个板块彼此分离形成的,其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练习卷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 1.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岩石,则它们中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2.图中字母与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a—变质作用B.b—风化作用C.c—重熔再生作用D.d—侵蚀作用 3.经过d过程形成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A.有层理构造B.常含有化石 C.多气孔构造D.矿物结晶充分,岩石坚硬 在云南省的冲市,市政建设铺设在街道上的黑色玄武岩地砖,渗水性较好,耐用而又美观。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铺设的黑色玄武岩 A.为图中的B类岩石B.为图中的C类岩石 C.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④D.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⑤ 5.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 A.增强地表径流,使城市内涝加剧B.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 C.使热岛效应显著增强,气温升高D.促进地表径流蒸发,降低温度 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埋深3—10千来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 A.①、乙B.②、丙C.③、沉积岩D.④、甲 7.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 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B.地壳的厚度较薄 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D.玄武岩地层广布 8.可燃冰多形成于 A.海岭附近的深海盆B.海沟附近的沉积岩 C.三角洲附近的浅海D.高纬的较寒冷海域 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甲图),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9—10题。 9.乙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将岩石折叠如被,下面左图为“某地地质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甲→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和沉积物)”。读图完成11—12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 天体系统的层次: ●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 ●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 ● 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外部条件:1.安全的运行轨道2、稳定的太阳光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2、促进水、大气的 运动3、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 .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一、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二、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用具】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 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 45 %)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板书】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计算机显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教材第58 页图3.2)。 【引导】结合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思考教材第58 页的读图思考题。

2021高考地理地壳物质循环题型精讲试题教师版(25页)

2021高考地理地壳物质循环题型精讲试题 知识精讲1 地壳物质循环 1.三大岩石类型及物质循环判读 1.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C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C ) A.② B.③ C.④ D.⑤ 2.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Ⅰ、Ⅰ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于( D ) A.② B.Ⅰ C.Ⅰ

D.Ⅰ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 ) A.I—① B.Ⅰ—Ⅰ C.Ⅲ—⑤ D.I—Ⅰ 3.图1是2015年寒假期间某位驴友在云南拍摄到的“孤峰、残丘、油菜花”。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各类岩石和岩浆,a、b、c、d、e分别表示各地地质作用。该地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地质作用与图2对应正确的是( D ) A.甲 c B.丙 d C.丁 e D.戊a 4.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岩球地质公园,但其岩石并不是大理岩(碳酸盐),而是花岗岩。图a为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石球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a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 B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A ) A.① B.② C.③ D.Ⅰ 5.图1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Ⅰ至Ⅰ代表岩石年龄由新到老的不同岩层。图2为岩石圏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该地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 ) A.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 D.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2)图1中A处岩石的类型应为图2中的( C ) A.甲 B.乙 C.丙 D.丁 6.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 宇宙中得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得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得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得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与空间来表达宇宙得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就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得。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得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得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 、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 千米 二、多层次得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就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得总称 1、天体得概念及类型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得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得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得层次: 2000多亿颗恒星) 4、2光年 :都就是自西向东 :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水、金、地、火 :木星与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彗星方向:自东向西 扁长轨道绕日行 地月系:就是由地球与卫星月球组成得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得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 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她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得变化形 成了不同得月相。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 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得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三、普通而又特殊得行星——地球 1、地球得普通性:就外观与所处得位置而言,就是一颗普通得行星。其运动与结构特征无特 殊之处 2、地球得特殊性: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得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得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得外部与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条件原因影响 外部 条件 安全得宇宙环境 同向性、共面性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 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八大 行星都可能 存在生命稳定得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 得变化 自身 条件 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 只有地球有 生命存在大气层得存在地球得体积与质量适中 表面温度得日变 化、季节变化较小 地球得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作业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内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3.掌握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增强对节约用水、循环用水重要性的认识。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存在形态:①________、②________、液态。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③__________,数量最大的是④__________。 2.存在空间:⑤________、陆地、⑥________,海洋水是最主要的水体。 3.陆地水: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⑦_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⑧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________连续运动的过程。 2.时空特点: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________范围内进行着。 3.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降水、?____________、下渗、地下径流。 4.类型:?__________、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5.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__、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_________状态,并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________。 (2)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________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21____________不平衡的矛盾。 (3)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22________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 A.河水B.冰川C.井水D.湖泊水 2.陆地水体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 A.河流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 知识点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高考地理专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

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单选题 1.下列岩石中,按成因属于同一类的是() A. 花岗岩、玄武岩、砾岩 B. 砾岩、板岩、页岩 C. 砾岩、石灰岩、页 岩 D. 大理岩、板岩、玄武岩 2.雨花石出自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雨花台砾石层,多见于河流的沉积物中.以其色彩斑斓、纹理奇妙、玉质天章、小巧玲珑著称于世,其石质多以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玛瑙为主(如图1).图2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 题. (1)形成雨花石的地质作用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雨花石表面光滑,其主要原因是() A. 风力侵蚀 B. 风力沉积 C. 流水沉积 D. 流水侵蚀 3.如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 题. (1)下列四处中,地质构造为向斜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处谷地的形成主要受内力作用影响 B. ④处低地的形成就要受外力作用影响 C. ②处地下油气资源丰富 D. ③处可能有泉水出露 4.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按成因分别属于() A. 岩浆岩和沉积岩 B. 岩浆岩和变质岩 C. 变质岩和岩浆岩 D. 变质岩和沉积岩 5.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地形的是() A. 峨眉天下秀 B. 桂林“碧莲玉笋世界” C.白头山天池湖水碧兰、白色群峰倒映风光 D. 挺拔险峻、登之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6.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 向斜、背斜、断层 B. 断层、向斜、背斜 C. 背斜、向斜、断层 D. 背斜、断层、向斜 (2)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 地壳下降—沉积—褶皱—断裂—岩浆侵入 B. 沉积—地壳下降—褶皱—岩浆侵入—断裂 C. 地壳下降—褶皱—沉积—断裂—岩浆侵入 D. 沉积—地壳下降—岩浆侵入—断裂—褶皱 (3)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 A. 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B. 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C. 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D. 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7.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那个大洋仍在继续扩张之中()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8.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板块属于() A. 亚欧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非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2)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A. 陆地区域边界 B. 板块消亡边界 C. 海洋区域边界 D. 板块生长边界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专题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地壳物质循环 过程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复活岛是位于咸海内最大的湖心岛,50年来,岛屿面积不断增大,并逐渐与陆地相连,下图是两幅咸海的卫星图片,据图回答1-2题。 1.复活岛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A.地壳上升B.湖泊萎缩C.泥沙淤积D.围湖造田 2.符合图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是() A.昼夜温差变小B.湖水盐度下降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土壤盐碱化减轻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3-4题。 3。对于图中各岩石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A.②属于沉积岩B.③属于沉积岩C.④属于变质岩D.⑤属于岩浆岩 4.图中岩石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①②④C.③①⑤②④D.⑤①②③④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右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5-6题5.形成“蜂巢”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6.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下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平方千米。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 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⑤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这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课件展示本节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件展示图片:南极冰川、湖泊、河流、植物柔嫩的叶子) 师:大家注意观察图片,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 生: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师: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片中都有地球上的水体,地球上的水体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老师给你们看的图片还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1以及课文,注意图中各水体所占的比例。 师: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 生:(齐答)水圈。 师:读了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

生:海洋水。 师: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生:(齐答)96.53%。 师: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哪一种水体呢? 生:不多。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 师: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 生:有限的。 师: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同时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水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师:组成水圈的各种水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注意观察陆地水体是如何联系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思考讨论图右的读图思考 师:图中河水可能有哪些来源?有冰川融水、湖泊水大气降水,还可能有地下水,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河流的河水往往有多种来源,也就是说有多种补给。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实

精修版高中地理全程训练:课练(5)地壳物质循环(含答案)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 课练5地壳物质循环 双基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黑曜石形成于火山喷发时岩浆流的外缘,具有类似于玻璃的特性。读地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与黑曜石及其形成过程相对应的是() A.a-③B.b-② C.c-④D.d-① 2.图中b到d的过程() A.均在地表进行 B.岩石性质发生改变 C.物质来自地壳 D.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形成过程。因为“黑曜石形成于火山喷发时岩浆流的外缘”,可见其性质为岩浆岩,是在岩浆喷出过程中形成的。图中a为岩浆岩,③为岩浆上升过程,综上所述,A项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性质。由b到d说的是岩石裸露在地表,受外力作用形成新的沉积岩,并最后在变质作用下形成新的岩石的过程,综上所述,B项正确。 大约七到八亿年前,如今的新疆南部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遇岩浆热液而形成的。读图回答3~4题。 3.从岩石成因看,山玉属于()

A.沉积岩B.变质岩 C.岩浆岩D.玄武岩 4.籽玉是山玉经“天琢”而成,与“天琢”有关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 C.岩浆作用D.冰川作用 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岩石的类型。根据材料,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遇岩浆热液而形成的,所以为变质岩。第4题,读图可知,山玉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经受了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了籽玉,所以与“天琢”有关的地质作用是流水作用。 辽宁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有“古生物化石宝库”之称,2016年入选第九批中国推荐的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名单。下面图a为该地质公园含化石地层剖面图,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层所属的岩石类型为图b中的() A.甲B.乙 C.丙D.丁 6.目前,易对图a中景观造成损毁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b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5.D 6.A 解析:第5题,本题考查岩石类型的判断。从左图可知,该地层层理构造清晰,属于沉积岩,据右图及所学知识可知,能够直接相互转化的是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所以乙是岩浆,丙是岩浆岩,变质岩可形成岩浆,甲是变质岩,丁是沉积岩,因此该地层所属的岩石类型为图b中的丁。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类型。目前,该景观已出露地表,对其造成损毁的地质作用主要是外力作用。结合上题的分析,图b中的①是外力作用,A对。②是变质作用,③是重熔再生作用,④是冷却凝固作用,B、C、D错。 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翠玉白菜(下左图)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7~8题。 7.这件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图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岩层年代不同 ②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 ③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下降运动 ④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伴随着图中褶皱的产生 A.①②B.③④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详细教案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4.初步掌握矿物、岩石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不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 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 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及成因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 (二)难点: 1.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对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矿物、岩石标本 (二)学生准备: 瓷板 多媒体教学软件
从石材店中收集一些各不相同的岩石(课前布置) 、食盐晶体、小刀。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因此要准备一些比较形象直观的岩石、矿物标本、电子图片 和相关的录像带。岩石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也容易收集到,可能通过对岩石及岩石中的矿物进 行简单的识别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实践欲。本节内容共分为两大模块: 1.地壳的物质组成;2.地壳 的物质循环。第一模块由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实践,采用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按小组重新排列座位 (6-8 人一组) ,每组桌子拼接在一起,放置岩石、矿物标本、学生收集的岩石和自带的小刀。第二模块 按照正常的座位就座。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 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 太阳系月球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 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 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 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类型绕转中心方向 速度 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地轴 自北 西逆 向南 东顺除南、北极点为零外, 其他各地均相等 (15°/时)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 递减,南北极点为 零(同一纬度海拔 越高,线速度越大) 恒星日(23时56分4 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 期太阳日(24小时) 日常作息时间 公转太阳 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 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 恒星年365日6时9 分10秒 备注: 1.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赤道(1670km/h),30度1447km/h, 60度837km/h 4.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高空大气的风向: 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 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 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