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范文(通用7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范文(通用7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唱祖国》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了解、接受)(2)认识并学唱三连音。
(了解、初步学会)(3)认识并学唱重音记号。
(了解、初步学会)(4)学奏口琴7、1两个音。
(了解、模仿)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解进行曲的体裁和风格,掌握歌曲坚定有力、强弱分明的节奏。
(2)难点:歌曲难度较大,主要是弱起节奏和三连音。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坐姿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歌曲、三连音、重音记号、力度记号三、新授1、师: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首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铜管乐曲《歌唱祖国》。
乐曲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
乐曲由长度相等的两部分组成。
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
2、初听全曲:生边听边想,初步感受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3、复听全曲:通过分段欣赏,对乐曲主歌与副歌部分在节奏、结构、音调上的分析对比,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议论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与内容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音乐形象,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乐曲开始有一个气势豪迈、勇往直前的前奏,接着第一部分由最低的5以主和弦分解,不断向上跳进到乐曲最高音,好似祖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进行曲风格,很鼓舞人心。
第二部分,旋律富有歌颂性,和第一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人们对祖国的深情。
四十多年来,这首乐曲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新中国的象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0年5月起将它作为全国新闻联播的开始曲。
4、再次完整地欣赏,以巩固学生获得的知识。
复听后要求学生讲出作品的名称、作者、演奏形式及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5、巩固全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2教学内容: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型:综合课教法:谈话法教学目的:1、学习交替运用连贯与跳跃的唱法,继续学习歌曲的演唱。
【教学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聆听歌曲,能够根据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判断作品体裁,感受进行曲风格。
2、过程与方法:感知歌曲中节奏、旋律、力度、等对音乐的表现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感受国歌的思想内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1、聆听歌曲,判断歌曲的节拍与体裁。
三、教学难点1、号角式音调、三连音、这些动力引擎分别出现在歌曲的什么位置,对音乐的表现作用。
四、教学方法引导欣赏、小组合作讨论五、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琴六、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视频师: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播放音乐视频材料),这是什么歌曲?(学生回答)对了,这是我们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理解国歌的意义师: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国威的彰显,国歌代表一种民族精神力量,能催人奋进。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国歌,探寻国歌的秘密。
3、板书(三)、聆听国歌,探究新知1、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①、认识国歌的词曲作者主创人员:聂耳、田汉②、了解国歌的历史沿革1935—1949—1982—20042、聆听歌曲,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师:是什么原因赋予了歌曲震撼的力量呢?请聆听歌曲,然后思考2个问题,①、歌曲具有怎样的音乐特点?②、歌曲是什么体裁的作品?(播放音乐歌曲材料)师:3分钟时间,大家小组讨论一下,把结果写在纸上。
(运用希沃软件中计时的功能)(老师和各组学生一起讨论,并拍照留存)(运用希沃软件中的照相功能)。
师:时间到,我们来看看同学们讨论的答案。
(运用希沃软件中的传屏功能)把学生的答案在屏幕上一一展示。
师:是的。
这首歌:节奏:节奏规整,节拍为2 / 4拍旋律:采用短句短音、雄壮有力力度:铿锵有力、富有战斗性情绪:高亢激昂、富有革命精神是一首进行曲题材的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目标:一:在欣赏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能用庄重坚定和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一个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
三:学会模拟鼓号队的演奏,并能用其中的几件打击乐器编配节奏型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伴奏活动。
教材分析与教法(一)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
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
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的影响遍及全世界。
1949年9月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被定为正式国歌。
歌中那号角式的音调激越高昂,鼓舞人心,催人前进。
层层推进的六个乐句一气呵成。
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四度跳进、同音反复以及三连音的运用很有特色,使乐曲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
歌曲结尾连续三个上行四度音程构成的“前进”,音区虽低,却显得那么顽强有力,有如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坚定有力的壮阔步伐。
教学方法:1 .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在感性上积累了欣赏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初步经验,因此,他们都认为自己会唱《国歌》了,其实学生只是凭听觉上的经验进行哼唱而已,往往学生在演唱《国歌》时,歌词唱不清楚、节奏不准确、情绪懒散等等。
这些演唱中的问题在学校每周的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中尤其明显。
本课是学生首次正式地学唱《国歌》。
因此老师可以开门见山地交待本课学习的主题——“我们的国歌”。
2 .欣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用语言相互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
播放《国歌》,老师请学生仔细欣赏,再谈谈听后的感受。
3 .议论:了解国歌歌词及国歌的作者。
请学生参考课本或根据自己平时了解到的信息讲讲《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花絮,老师也联系当今日本政党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丑行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国歌歌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齐唱)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齐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3课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高度民族自豪感的歌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和演唱方法,培养对国家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模仿能力。
但同时,他们对于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演唱技巧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他们掌握国歌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国歌,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演唱国歌,把握节奏和音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国歌的内涵,表达出真挚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国歌的历史背景和演唱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2.示范教学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提高演唱技巧。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国歌历史背景、图片和视频的课件。
2.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听到国歌的演唱。
3.乐谱:准备国歌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国歌的历史背景和演唱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国歌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国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国歌的韵律和情感。
随后,教师展示国歌的乐谱,简要介绍国歌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频演唱国歌,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强调国歌的演唱要求。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国歌的基本概念。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它通过特定的旋律和歌词表达民族精神。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和不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分析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和歌词。这首歌曲的旋律激昂,节奏明快,体现了民族自豪感和抗争精神。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国歌的基本知识点。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国歌的情感表达仍然是一个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进行更多有关情感表达的练习和指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背景、节奏特点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国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传承国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演唱歌曲时,有没有注意过歌曲中的节奏和情感表达?”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国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国歌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国歌的节奏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演唱和对比分析,帮助大家理解如何正确表达国歌的情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国歌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正确把握国歌的节奏和情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3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3篇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教学内容:欣赏《国歌》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唱《国歌》和介绍聂耳,使学生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
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运用较有力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三、教学重点:掌握“三连音节奏”和“弱起节奏”。
四、教学难点:掌握“三连音节奏”和“弱起节奏”。
五、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电子琴,课本六、教学过程【导入】1、学生描述国旗:师: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都见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吗?师:那谁能描述一下国旗是什么样的?2、启发学生思考:在什么场合要升国旗、奏国歌?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那谁能说说,在什么样的场合要升国旗、奏国歌呢?同学们想一想。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在奥运会上,当中国的体育健儿获得比赛的冠军,就会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奏响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现在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共同感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神圣与庄严!请全体同学起立!【欣赏】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乐曲)。
2、学生总结在国歌奏响时应如何去做。
师:全体同学请坐。
老师刚才发现同学们在听国歌的时候,表情都特别严肃,有的同学还在小声地跟着音乐演唱。
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当国歌奏响的时候,我们每一位同学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呢?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如果我们的胸前都带着红领巾,应该怎样?师:那让我们集体敬一个标准的少先队员队礼。
敬礼!师:请把手放下,我们刚才敬了少先队员的队礼,如果是一名军人应该怎样做?师:那我们就都来当一回军人,一起敬一个非常神气的军礼。
敬礼!师:请把手放下,看来同学们个个都可以当一名神气十足的军人了!刚才做得非常好。
那如果是一名普通的小朋友在观看升旗,他又应该怎样做呢?【创造】再次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乐曲),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师:现在假设我们都来到了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时,我们就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三种角色。
【结课】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再次体会到《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
教案 人音版 音乐 四年级 上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案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四年级上册音乐课程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我国的国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国歌的背景、创作过程以及国歌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同时,学习国歌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识谱、唱歌,并对音乐产生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国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知识的讲解。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和歌词含义。
2.学会唱国歌,并能够正确地演唱。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4.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国歌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国歌的歌词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3.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和歌词含义。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合唱,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国歌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国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和歌词含义。
2.音响设备:播放国歌音频,让学生跟随演唱。
3.乐谱:准备国歌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国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和歌词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国歌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国歌的魅力。
接着,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国歌的旋律和节奏,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集体演唱,教师点评并纠正不足之处。
通过反复演唱,使学生熟练掌握国歌。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国家的国歌,对比分析各国国歌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设计一单元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人音版(五线谱)2024一年级上册小学音乐

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人音版(五线谱)(2024)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祖国您好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即《义勇军进行曲》,是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祖国您好” 的重要内容。
这首歌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
音乐特点:歌曲为 G 大调,24拍,进行曲风格。
旋律激昂奋进,节奏铿锵有力。
歌词简洁明了,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介绍认知水平:一年级学生对国家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但他们对国旗、国徽等国家象征有一定的认知。
对于音乐的感知主要以听为主,对节奏和旋律的理解较为初步。
学习特点: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纯真,容易被激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以 2022 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为指导,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艺术体验和实践,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互动和体验中主动构建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感。
四、核心素养目标审美感知:通过聆听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体会音乐的庄严、激昂之美。
艺术表现:能用正确的姿势、饱满的情绪演唱国歌,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如节奏准确、音高稳定等。
创意实践: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朗诵歌词、加入简单的动作等,创造性地表达对国歌的理解和感受。
文化理解: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国家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理解国歌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演唱时节奏的准确把握,特别是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演唱《国歌》。
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
二、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从而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光盘等。
教学过程:一:情感互动,组织教学:1、学生在老师富于激情的引导下,边听歌曲《歌唱祖国》边做军人行走的动作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二、谈话导入,激发体验:考考你: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播放课件)2、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揭示课题三、新歌教学,体验快乐:1、初听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体会音乐情绪。
2、师边弹琴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考考你: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呢?演唱时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听完后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介绍国歌的故事。
4、分析曲调结构,随琴学唱旋律。
5、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6、学唱歌词:(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
(2)教师重点指导部分:A、教师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乐句。
﹥﹥﹥﹥6 5 | 2 3 | 5 3 0 5 | 3 2 3 1 | 3 0 ||·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 ,·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演唱来进行比较,体会这句歌词的含义以及重音运用的作用。
·学生运用重音记号和休止符演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进一步体会歌曲内涵。
B、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
(课件)·学生用手势表现这句旋律的走向。
·教师穿插介绍音乐知识“上行”。
·唱一唱:加入力度记号演唱,进一步体会这句话的情感表达。
C、为什么在“前进!前进!前进!进!”要多加个进?并加重音记号?(课件)﹥﹥﹥﹥﹥﹥﹥5 1 | 5 1 | 5 1 | 1 0 ||·学生讨论、回答。
·完整演唱最后一句。
7、学生有感情完整地演唱《国歌》,教师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
四、拓展延伸,加深体验1、运用不同的表演唱形式进行表现歌曲。
(1)学生讨论自行排练节目。
(2)教师可提示学生用:绘画、舞蹈、齐唱、合唱、等形式。
2、播放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3、学生展示表演情况。
4、教师对表演好的学生给以表扬和鼓励。
五、总结归纳,师生共唱《国歌》: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国旗、国歌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雄壮嘹亮的国歌声给我们力量,催我们奋进,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
我们要捍卫她,现在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繁荣、更昌盛、更富强。
《赶海的小姑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歌曲和表演,感受歌曲的情绪,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初步体验在音乐中“赶海”的情趣,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
2、能以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甜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3、通过歌表演,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联想音乐所表达的境。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歌曲,更好的把握音乐情绪,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赶海”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1、第四乐句的八分休止符;2、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甜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生:喜欢……师:今天有一位住在海边的小姑娘想邀请大家去美丽的大海边看看,你们想不想去?生:想......师:那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出发吧!(播放音乐先让学生聆听一遍。
带领学生做律动,通过动作把乐句区分开来。
)随音乐律动划分乐句(播放音乐2遍)生:模仿老师一起随音乐律动……师:大家动作真美,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很大海边,咱们先看看小姑娘在海边的生活怎么样?(播放课件)生:好,观看……二、学习歌曲1、聆听歌曲师:大家看的很认真,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在大海的图片中还藏着一首歌曲呢?仔细的听一听,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安静的仔细聆听师:你觉的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样,给你什么感受?生:很欢快、活泼……师:小姑娘在海边都做了些什么呢?谁听清了?我们再来仔细的听一听,(播放音乐)生:仔细聆听,捡海螺和虾,跳舞、唱歌……师:小姑娘在海边又捡海螺又抓对虾,那小姑娘的心情怎么样?生:简单说说,……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住在大海边的小姑娘专门为迎接你们的到来演唱的,名字就叫做《赶海的小姑娘》,出示歌谱,小姑娘也特别的开心,她想邀请你们一起唱着歌去海滩捡贝壳、海螺,好不好?生:好……2、发声练习师:嗯,咱们先来跟着录音用“哩”轻声的唱一唱,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小姑娘的快乐情绪,身体坐直,小胸脯抬起来,声音要柔和,用上气。
(提示学生像吹螺号发出的声音一样,并出示图片”螺号”让学生观看)生:随音乐用“哩”轻声的唱一唱师:同学们的声音很美,好像让老师看到了大海一样,大家感情再投入一些,声音再轻柔一些,再用“哩”跟着老师的琴唱一唱,行不行?注意,我们一边唱还要一边听,你的声音要跟钢琴的声音一样高。
小胸脯抬起来,小嘴要拢起来,气息均匀一些。
生:用“哩”跟琴演唱……3、朗读歌词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我们用刚才歌唱的状态有感情地读一读歌词好吗?(要求学生咬字要清楚,声音要集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生:按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学唱歌曲师:同学们读得真是太感人了,老师也特想把这首歌曲给大家唱一唱,行吗?同学们可以跟着老师轻轻的唱一唱。
(自弹自唱)生:行,仔细聆听,哼唱……师:好听吗,特想唱了吧?下面跟着老师的琴我们轻声唱一唱,同学们要注意,我们一边唱还要一边听,你的声音要跟钢琴的声音一样高。
(老师以稍慢的速度弹琴,请学生轻声跟唱。
先让学生们完整的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如果出现问题就及时解决,如果问题不是很大,就让他们把第一段完整唱完后再次唱时再提要求、纠正音准、节奏、咬字、吐字、情绪等。
)生:好听,跟琴轻声演唱……5、解决难点师:这第三、第四乐句表现了小姑娘欢活泼、俏皮可爱的性格以及在海边赶海时高兴的情绪,我们在演唱时一定要用轻巧、活拨的声音来演唱,尤其这句“珊瑚礁上捡起了一枚海螺”你们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用肢体语言把八分休止符表示出来)生:聆听、模仿,用轻巧、活拨的声音来演唱……师:后三乐句节奏舒展,表现小姑娘从小就生活在大海边,对大海充满了热爱之情,因此演唱时要用很深情、优美的声音来演唱,你们听听老师这两句“找呀找呀找呀找呀找,挖呀挖呀挖呀挖呀挖。
”是怎么唱的,(示范:力度上第一句强,第二句弱,用手势给学生们表现出来)生:聆听、模唱……师:最后一句“哎……啰啰哎……”(激发学生联想,小姑娘越走越远,声音也越来越小,用手势或肢体引导学生去演唱)生:看老师手势用轻轻的的声音来演唱……6、完整演唱师:大家唱的真不错,我们再完整的跟琴唱一唱,注意老师刚才提到的要求,弹琴伴奏。
生:按照教师的不同要求来完整演唱《赶海的小姑娘》,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
师:同学们进步真快,多好听的声音啊,我们用什么样的速度更能体现出小姑娘赶海时的快乐、高兴的心情呢?(提示学生稍快还是稍慢的速度)生:稍快的速度师:那我们再用稍快的速度由感情的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吧(教师指导演唱)生:用稍快的速度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7、歌表演师:同学们的声音又有进步了(及时表扬)。
请大家想象一下在海边捡贝壳、见海螺的情景,能不能把我们赶海时高兴的心情表现出来。
(跟录音演唱,老师用手势提醒学生们演唱))生:用高兴的心情、轻巧欢快的声音演唱……师:大家唱的真不错!我们唱着歌和小姑娘一起去赶海喽。
(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表演)生: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师:同学们做的真美,下面大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随着音乐动一动,去捡更多的海螺和贝壳吧。
(播放音乐)生:随音乐自由表演演唱。
三、课堂小结师:同学们做的真美,老师都被你们感动了,今天我们和海边的小姑娘玩开心吗?我们不光观看了大海边的美丽景色而且还学习了一首好听的什么歌曲?天色已晚,我们和在座的老师们说声再见一起坐着小火车回家吧!(播放歌曲)生:开心,——《赶海的小姑娘》随音乐一边唱歌一边表演。
《大海啊,故乡》教案一、创设情境1、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2、请你分别模仿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
选择你喜欢的声音,我们一起创设出海边的气氛。
3、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
4、大海是这样美丽,请你来汇报你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吧!5、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谁能说一说大海的物产有哪些呢?6、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听这首歌《大海啊,故乡》二、新课教学1、初听这首歌曲,请你的身体随着音乐做动作。
2、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3、复听歌曲,你对哪句歌印象最深,用你喜欢的声音哼唱出来。
4、把你哼唱的歌曲用手中的乐器进行模仿演奏。
5、感受这首歌曲的拍子,并随着节拍用打击乐器伴奏。
6、再听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
二、编创与活动7、分两组,排练节目,要求有唱歌、跳舞、打击乐器和器乐演奏的同学。
组长负责分配每个人的职责。
8、两组同学排练的节目进行汇报表演。
9、评价一下哪一组同学表演的更好,为什么?10、老师今天还带来几首歌曲,听一听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相似之处。
11、听《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枉凝眉》《葬花吟》,介绍歌曲作者王立平。
12、合唱歌曲《牧羊曲》,加入武术动作。
三、课堂总结13、王立平爷爷写了这么多动听的歌曲,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的人,希望你们也能热爱我们的家乡,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小螺号》音乐教案教学目标:学唱歌曲小螺号,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
通过歌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通过歌唱,让学生在歌曲表现中感受到海边孩子热爱家乡,盼父归来的美好情感。
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教学重点:体会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掌握波音、上滑音在歌曲中的表现力。
节奏的多变性和音程的跳跃性。
教学难点:通过改变速度、力度来体会歌曲的情绪。
表现歌曲,体验节奏的变化。
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及装饰音的运用。
教具学具:钢琴、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