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医室突发疾病处理预案
校医室突发疾病处理预案

校医室学生突发疾病处理预案为了确保学生在突发疾病状况下,生活管理老师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特制定相关预案。
一、熟知医药箱中配置的各类药品及用途 1 、扑热息痛:学生发烧、头痛时服用2、去痛片:学生头痛、牙痛时服用3、盐酸小檗碱片:学生腹泻时服用4、肝胃气痛片:学生胃疼时服用 5 、速效救心丸:学生有心脏病史,当他感到胸闷不适并含过此药时可含服6、利福平眼药水:学生沙眼、眼部不适时外用7、氯霉素滴眼液:学生沙眼、眼部不适时外用8、双氧水:学生外伤时使用9、红药水: 学生外伤时使用注:过期药品要及时扔掉二、常见的五大严重疾病1、外伤:轻者先用双氧水清洗伤口,再用利凡诺溶(俗称黄药水)消毒,用创可贴包扎。
如果伤口大而深,就先用双氧水清洗, 然后用红药水,再用灭菌结晶磺胺(俗称消炎粉),最后用纱布包扎。
2 、扭、挫伤:一般是脚脖处扭伤,先判断是否骨折,如不是,则在48 小时内对伤处先冷敷,48小时后热敷或者上跌打损伤的药如红花油等。
如疑似骨折,建议学生去医院拍片、诊治。
3、感冒:先测体温,如果学生发烧,就让其服用扑热息痛或VC 银翅片,如果学生发烧并且鼻部不适,就让学生服用速效作风胶囊(也叫氨咖黄敏胶囊)。
4、胃疼:服用肝胃气痛片。
5、头疼或牙疼:服用去痛片。
三、学生生病或受伤时应该如何处理? 1、对持有医务室证明或班主任签单的学生;要及时联系家长,送医院诊治,要做到关心、体贴学生。
2、发现有学生生病或受伤。
校医人员要了解学生情况,如情况危急,则校医拨打急救电话“120”,待急救车到达,护送伤病人员到医院就诊,并及时通知行政值班领导,立即与其班主任或其家长取得联系。
伤病学生原则不能一人独自在寝室内休息,如需卧床休息,必须有陪护。
四、出现传染病如何处理?(一)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二)如何预防传染病? (1)以上传染病都是疫苗可预防的,及时接种相应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突发情况下的校医安全应急预案的应对策略与措施

突发情况下的校医安全应急预案的应对策略与措施校医是学校中负责学生健康管理和医疗救助的重要岗位。
在学生生活中,突发情况时常发生,如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因此校医的安全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校医人员的安全,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医安全应急预案是不可或缺的。
一、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1.应急响应机制突发情况下,校医需要迅速作出反应。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校医应做好日常工作记录,确保了解每个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医疗需求,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快速做出判断和应对。
2.预案演练为了提高校医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需要定期进行预案演练。
演练应包括不同类型紧急情况的模拟,如急性过敏、骨折等,以检验医务人员的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物为了应对突发情况,校医室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物。
常见的应急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除颤器等,药物方面应准备应激剂、止血药物等。
二、突发疫情下的应急预案1.建立疫情监测与报告机制突发疫情时,校医需要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建立疫情监测与报告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校医应与学校的疫情防控领导组保持及时沟通,定时进行疫情报告,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强化防护装备和卫生措施在突发疫情时,校医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同时,学校应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此外,要加强卫生消毒措施,保持学校医疗环境的清洁。
3.制定疫情排查与处理流程校医需要建立疫情排查与处理流程,确保及时发现和隔离疑似病例。
并在疫情暴发时,划定隔离区域,并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监测和控制。
三、应对突发意外伤害的预案1.建立意外伤害预警机制突发意外伤害是校园中常见的情况,为了及时应对意外伤害,校医应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
可以通过设置警报装置、建立24小时急救电话等方式,确保能够迅速响应。
2.提供急救培训与知识普及对于意外伤害的应对,校医应提供急救培训与知识普及。
学校医疗救治工作应急预案

一、制定目的为确保学校在突发事件、疾病爆发或其他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外伤害事件以及突发疾病等需要紧急医疗救治的情况。
三、预案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日常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
2. 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部门能够迅速行动,协同作战。
3. 科学施治,确保安全:遵循医疗救治规范,确保救治措施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4. 责任明确,分工协作: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高效协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一)领导小组1. 组长:学校校长或其授权负责人。
2.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校医室主任。
3.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校医室全体医务人员。
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协调和监督学校医疗救治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二)应急指挥部1. 指挥长:由校长或其授权负责人担任。
2. 副指挥长:分管副校长、校医室主任。
3.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校医室全体医务人员。
应急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协调和组织实施学校医疗救治工作,确保各项救治措施及时、有效地开展。
(三)各部门职责1. 校医室:负责日常医疗救治工作,制定和实施医疗救治方案,开展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工作。
2. 教务处:负责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 学生处:负责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4. 后勤处:负责提供医疗救治所需的物资和设备保障。
5. 保卫处:负责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应急响应程序(一)预警阶段1. 信息收集:校医室、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负责收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外伤害事件以及突发疾病等相关信息。
2. 风险评估: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应对学生突发疾病校医安全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

应对学生突发疾病校医安全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一、紧急情况处理1. 确认突发疾病学校工作人员、教师或同学发现学生出现突发疾病的情况时,应立即判断该病情的紧急程度。
如果情况危急,应立即呼叫校医或急救人员。
2. 基本救助措施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进行基本救助措施。
例如,对于晕厥的学生,可将其平躺,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出血,应及时进行简单止血;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
3. 呼叫校医或急救人员根据学校的规定,拨打紧急电话号码,迅速呼叫校医或急救人员前来处理突发疾病。
二、通知学生家长1. 联系家长在学生突发疾病得到妥善处理后,学校工作人员应立即联系学生家长,并告知学生的病情和急救措施。
2. 详细记录在通知学生家长时,应详细记录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以及学生突发疾病的症状和处理情况。
这些记录将有助于后续的学生医疗保健工作。
三、学生疾病跟进1. 协助治疗学校应与家长协商,确保学生在病情稳定后得到适当的医疗治疗。
学校工作人员应提供协助,例如提供医疗建议、陪同学生就医等。
2. 跟进学生康复情况学校应与家长密切配合,了解学生的康复情况,并及时安排学生适度休息。
如果学生需要请假或调整学习时间,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支持。
四、预防措施与宣传1. 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基本的健康知识和能力。
这包括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和基本急救知识等。
2. 制定应急预案学校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突发疾病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预案应包括紧急电话号码、突发疾病处理流程、学生疾病跟进等内容。
3. 提供学生健康档案学校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包括学生的身体状况、疫苗接种情况、常见病史等。
这有助于学校工作人员在突发疾病时提供更准确和快速的救助。
总结:学校应制定完善的突发疾病应急预案,确保对学生突发疾病的紧急情况进行及时救助和跟进。
这些应急预案包括处理紧急情况、通知学生家长、跟进学生病情、加强健康教育和制定应急预案等措施。
学生突发疾病应急处置预案及流程

一、预案目的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校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所有在校学生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置。
三、应急处置原则1. 以人为本:将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学生得到及时救治。
2. 快速响应: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得到迅速处理。
3. 协同配合:各部门、各环节紧密协作,形成合力。
4. 信息透明:及时向学生及家长通报情况,维护信息透明。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由学校校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校长担任副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医疗救治组:负责学生突发疾病的救治工作,包括校医、校医院医生、120急救人员等。
3. 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4. 信息宣传组:负责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和对外联络工作。
5. 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场地安排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情况:学生突发疾病,任课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应立即报告班主任。
2. 启动预案:班主任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并通知应急指挥部。
3. 现场救治:医疗救治组迅速赶到现场,对学生进行初步救治,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4. 安全疏散:安全保卫组组织现场人员迅速疏散,确保通道畅通。
5. 信息报告:信息宣传组立即向家长通报情况,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6. 转送医院: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将学生迅速转送至附近医院救治。
7. 后续处理:应急指挥部根据救治情况,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后续处理,包括学生病情跟踪、家长沟通、事件调查等。
六、注意事项1. 加强宣传教育:定期对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
2. 完善设施设备:确保校医院、教室等场所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
3. 加强人员培训:对教职工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定期演练: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七、附则1. 本预案由学校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学校学生突发生病应急预案

学校学生突发生病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提高学校对突发疾病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在突发疾病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救治和应急处置,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在校学生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理工作。
三、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紧急救治。
确保学生在突发疾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2.快速反应,协同配合。
各部门要迅速响应,协同配合,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加强疾病预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同时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4.规范管理,提高能力。
建立健全突发疾病应急处理制度,提高学校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
四、组织架构1.成立突发疾病应急指挥部,由校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校长、医务室负责人、班主任等为成员。
2.设立救治组、联络组、安抚组、消毒防疫组等,分别负责救治、联络、安抚和消毒防疫等工作。
五、突发疾病应急流程1.发现学生突发疾病,立即报告班主任或医务室。
2.班主任或医务室立即前往现场,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并根据病情需要拨打120或通知校医。
3.救治组到达现场后,立即对学生进行救治,同时向指挥长报告病情及救治情况。
4.联络组负责通知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同时协助救治组做好救治工作。
5.安抚组对患者家属及其他学生进行安抚,维护现场秩序。
6.消毒防疫组对发病现场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7.救治结束后,对整个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六、培训和演练1.定期组织突发疾病应急处理培训,提高师生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
2.定期开展突发疾病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宣传和教育1.加强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2.通过班会、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掌握突发疾病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和应对措施。
八、附则1.本预案由学校医务室负责解释。
2.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
3.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总之,制定和完善学校学生突发生病应急预案,对于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突发情况下的校医安全预案措施

突发情况下的校医安全预案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突发状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在学校中,突发情况同样也可能会发生,而作为校园中的关键一环,校医需要准备好适应各种突发情况的安全预案措施。
本文将讨论突发情况下校医的安全预案措施,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突发情况的类型及应对策略在校园中,突发情况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两大类。
下面将就这两类突发情况分别介绍应对策略。
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
校医在面对这些情况时,首先应确保自身安全,并及时向校园安全指挥中心报告情况。
校医部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应对自然灾害:- 灾害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校医进行地震、火灾等突发灾害的应急演练和培训,以熟悉应对程序和救护技巧。
- 生命救援和急救设备:校医必须具备基本的生命救援技巧,并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伤病情况。
- 安全区域规划:校园应明确划定安全区域,并在校医办公室和重要地点配备必要的避难设施和应急物资。
2. 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包括学生意外受伤、突发疾病等情况。
校医在面对意外事故时,需要迅速反应和采取措施,确保受伤或疾病学生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
以下是校医应对意外事故的一些策略:- 作为急救人员:校医应定期接受急救培训,懂得如何处理常见的急救状况,比如止血、心肺复苏等。
- 急救箱和医疗药品:校医室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便在突发情况下快速处理和救治学生。
- 学生健康档案:校医办公室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包括学生的常见疾病史、过敏史等,以便在突发情况时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二、校医在突发情况下的角色和责任校医作为学校的医疗卫生管理者,需要承担以下职责:1. 安全宣教和预防校医可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比如,开设应对自然灾害的知识讲座、组织急救培训等。
同时,校医还应制定预防措施,如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营养饮食等,以减少突发疾病的发生。
校园医疗救护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为保障师生在校园内发生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师生在校园内发生的各类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护和后续处理。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校园医疗救护领导小组(1)组长:校长(2)副组长:分管副校长、校医(3)成员:各年级组长、班主任、校医室全体工作人员2. 校园医疗救护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校园医疗救护工作。
(2)制定和完善校园医疗救护应急预案。
(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自救互救能力。
(4)负责对校园医疗救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 校医室职责(1)负责校园内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护。
(2)负责对师生进行健康教育和急救知识培训。
(3)负责对校园医疗救护设备、药品进行管理和维护。
四、应急预案1. 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现场救护(1)发现师生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校医室工作人员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
(3)如需紧急救治,立即联系120急救中心。
(4)对受伤师生进行现场急救,包括止血、包扎、固定等。
2. 紧急救治(1)校医室工作人员将受伤师生送往医院。
(2)如需转院治疗,及时通知家长,并做好沟通工作。
(3)医院救治过程中,校医室保持与医院的沟通,了解伤情,做好后续处理。
3. 后续处理(1)对受伤师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尽快恢复。
(2)对校园内发生的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自救互救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护、紧急救治、后续处理等。
3. 演练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预案由校园医疗救护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医室学生突发疾病处理预案
为了确保学生在突发疾病状况下,生活管理老师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特制定相关预案。
一、熟知医药箱中配置的各类药品及用途1、扑热息痛:学生发烧、头痛时服用2、去痛片:学生头痛、牙痛时服用3、盐酸小檗碱片:学生腹泻时服用4、肝胃气痛片:学生胃疼时服用5、速效救心丸:学生有心脏病史,当他感到胸闷不适并含过此药时可含服6、利福平眼药水:学生沙眼、眼部不适时外用7、氯霉素滴眼液:学生沙眼、眼部不适时外用8、双氧水:学生外伤时使用9、红药水:学生外伤时使用注:过期药品要及时扔掉
二、常见的五大严重疾病1、外伤:轻者先用双氧水清洗伤口,再用利凡诺溶(俗称黄药水)消毒,用创可贴包扎。
如果伤口大而深,就先用双氧水清洗,然后用红药水,再用灭菌结晶磺胺(俗称消炎粉),最后用纱布包扎。
2、扭、挫伤:一般是脚脖处扭伤,先判断是否骨折,如不是,则在48小时内对伤处先冷敷,48小时后热敷或者上跌打损伤的药如红花油等。
如疑似骨折,建议学生去医院拍片、诊治。
3、感冒:先测体温,如果学生发烧,就让其服用扑热息痛或VC银翅片,如果学生发烧并且鼻部不适,就让学生服用速效作风胶囊(也叫氨咖黄敏胶囊)。
4、胃疼:服用肝胃气痛片。
5、头疼或牙疼:服用去痛片。
三、学生生病或受伤时应该如何处理?1、对持有医务室证明或班主任签单的学生;要及时联系家长,送医院诊治,要做到关心、体贴学生。
2、发现有学生生病或受伤。
校医人员要了解学生情况,如情况危急,则校医拨打急救电话“120”,待急救车到达,护送伤病人员到医院就诊,并及时通知行政值班领导,立即与其班主任或其家长取得联系。
伤病学生原则不能一人独自在寝室内休息,如需卧床休息,必须有陪护。
四、出现传染病如何处理?(一)常见传染病有哪些?常见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二)如何预防传染病?(1)以上传染病都是疫苗可预防的,及时接种相应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2)在传染病高发季节,避免前往空气不流通、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病期患者。
(3)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勤晒被褥,保持环境卫生。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共用私人物品。
不随地吐痰。
(5)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劳逸结合。
(三)常见传染病的特点。
——麻疹属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凡未患过麻疹且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均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
潜伏期为10天左右,最长可达21天。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流涕、眼结膜炎、咳嗽和皮肤斑丘疹。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易感人群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
潜伏期1-7日,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临床分为普通型、暴发型二种类型,暴发型病死率极高。
——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临床特点是: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红色斑丘疹及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合并症少见。
——流行性腮腺炎又名“撑耳黄”,好发于一侧或二侧腮部,以肿胀、发热、不化脓、易传染为其特征。
常见于冬春季节。
以4至15岁儿童发病率较高,成人发病症状往往较儿童为重。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多见。
一次得病之后,可有持久的免疫力,再次感染本病者,极为少见。
本病可并发睾丸炎、重型脑炎及心肌病。
——水痘是一种好发于幼儿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亦可感染发病。
主要症状有发热,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多伴搔痒或疼痛。
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在10日以内可自愈,无后遗症。
(四)出现传染病如何处理? 1、学生如果得了传染病,班主任及时向校医报告或向校主管领导汇2、定时对教室公内共设施设备消毒,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进行清理、消毒。
3、要求各教室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积极开展室内消毒、大扫除,每天及时清理室内垃圾,多开窗、多通风,以保证室内的清洁卫生,并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被。
5、针对不同的传染病,舍务中心将根据学校的部署,及时下发防疫宣传材料和防治药品。
6、如发现有疑似病例,立即要求病人到医院就诊,并进行相关人员的有效隔离和排查。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Koplik’s spots斑)。
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如何及时了解麻疹的症状并合理治疗便成了我们关注的问题。
典型麻疹1
潜伏期:一般为10天±2天(6~21天),感染严重或经输血获得感染者潜伏期可短至6天,接受过免疫制剂(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或曾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发病时,则潜伏期可延长至3~4周。
临床表现为:在潜伏期末1~2天已可从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麻疹病毒。
有些患者于接触麻疹患者数小时后,可出现暂时性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及低热,甚至有一过性皮疹,但甚罕见。
2
麻疹典型病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
1.前驱期:一般持续3~5天,体弱及重症可延长至7~8天,而曾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有被动免疫力
者则可短至1天。
此临床表现为: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明显,上呼吸道(包括眼结合膜)炎症的卡他症状,常伴胃纳减退,甚至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
发热常日低夜高,逐日升高,可达39~40℃,婴幼儿可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或成人常诉头痛、头昏、乏力、嗜睡。
咳嗽渐加重,多半为干咳,因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常下延至喉部、气管、支气管,咳嗽往往带嘶哑声,年幼儿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
发病后2~3天可在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有麻疹早期诊断价值。
此种细小口腔内疹,呈白色,为0.5~1mm针尖大小,散在于鲜红湿润的颊黏膜上。
初起时仅几个,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扩散至整个颊黏膜,以及口唇内侧、牙龈等处,也偶见于眼睑结合膜上,极少发生于硬、软腭。
斑点数目少时易在日光下见到细小白点,周围红晕,数目众多时可融合成片,仅见充血的颊黏膜上有细盐样突起颗粒。
科氏斑一般维持2~3天,迅速消失,有时在出疹后1~2天还可见到。
个别患者在前驱期开始时见到颈、胸、腹部出现风疹样或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数小时内就消退,称为前驱疹。
有时在腭垂(又称悬雍垂)、扁桃体、咽后壁、软腭处可发现棕红色斑点,出疹期初迅速隐去。
出疹期:
皮疹:起病后3~5天当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发热达高峰时开始出现皮疹,常在见到科氏斑后1~2天。
首先从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渐及头部前额、脸面、颈部,自上而下扩展至胸、腹、背,最后达四肢,直至手心脚底,2~3天就波及全身。
皮疹以斑丘疹为主,开始时颜色鲜红,压之退色,大小不等,平均直径2~5mm,分布稀疏分明,至出疹高峰时皮疹数目增多,聚集融合成片,色泽也渐转暗,但疹间皮肤仍属正常,偶见小疱疹或细小出血性皮疹。
其他器官病变症状:病情严重时,尤其伴有心肺衰竭时,皮疹颜色可突然转暗,并快速隐退。
随出疹达到高峰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进一步升高,可达40℃以上,精神委靡、嗜睡倦怠,或终日烦躁不安,咳嗽加重有痰、唇舌干燥、咽极度充血、眼睑浮肿,分泌物多。
颈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肺部常闻干、湿啰音。
胸部X线检查,可见纵隔淋巴结增大,肺纹理增粗。
普种疫苗前年代成人较少患野毒株麻疹病毒引起的自然感染,出疹期中毒症状成人常比小儿为重,皮疹也都密集,但并发细菌感染似较婴幼儿为少。
5
恢复期:若无并发症,单纯麻疹自起病至疹退一般病程为10~14天。
此期临床上主要表现:在单纯麻疹患者,当皮疹和中毒症状发展到高峰后,体温常于12~24h内较快下降,随之患者精神好转,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咳嗽常可延续较久,食欲大大好转。
一般体温下降后2~3天皮疹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留下浅棕色色素沉着斑,伴糠麸样细小脱屑,以躯干为多,2~3周内退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