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月考六作文审题指导及考场佳作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6—10次月考作文详解及范文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6—10次月考作文详解及范文湖南师大附中高三6—10次月考作文详解及范文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作文禁补令(一)试题回放七、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湖南省教育厅于2O1O年12月21日发出通知,明确要求从2010-2011学年寒假起,全省任何普通高中学校不得组织三年级学生成建制补课或变相补课,也不得为各种社会机构举办的复习班、辅导班等提供场地和条件。
将高中毕业班也纳入禁止补课范围,这是目前全国下达的最严禁补令。
对这一最严禁补令,社会各界反应不一.有人强烈反对,有人极力支持,也有人持怀疑态度。
对这一禁补令,你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请现实,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讲真话,写真情,有真见;不得套作或抄袭。
(二)审题指导本次月考作文要求针对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评价,降低了审题难度。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现象加以、分析、思考,进行恰如其分的评说。
针对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要求学生要有一定思维广度和深度,要求学生具备对此问题的探讨展开能力。
社会现象评论型材料作文不同于传统的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作文已经把问题或现象摆出来了,是什么已经确定,要求学生首先要对材料中的现象做出肯定与否定、是与非、对与错、赞扬与批判的判定,进而确定评说的角度,然后直接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评说,重点探讨为什么和怎么办。
或者写成记叙文,通过对形象的塑造来反映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与观点。
本次作文主要有如下优点:1.绝大部分学生基本做到了讲真话,写真情,有真见,比如结合自己所见所闻各抒己见,基本没有空话大话假话。
2.有部分同学能深入挖掘,直击问题核心:比如补课涉及到教育公平问题,教育使命问题,禁补体现了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育真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迈进的理念和决心,也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月考试卷

湖南师大附中 2019 届高三月考试卷 (一)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 (此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古代“文人兴趣”的生成与演变 (节选 )李春青人们的美学观点、文艺思想诚然受制于特定的意识形态,而兴趣则是意识形态的心理基础。
兴趣与意识形态互相作用,走开兴趣作为基础,意识形态就成为空洞的口号与说教,而不可以获取意识形态确证的兴趣也只能表现为自生自灭的时髦与风俗。
所以能够说,兴趣拥有阶级性,也拥有历史性。
“文”可视为中国古代贵族兴趣的标记性符号。
在周朝文籍中随地可见的“文”是贵族兴趣与贵族意识形态的纽结点,它既包含着以等级观点为中心的贵族价值系统,又包含着以礼乐为中心的贵族兴趣系统。
孔子赞誉周朝的政治文化:“周基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今人则经常用“繁文缛节”来评说周朝文化,这些都是对“文”这一兴趣特点的理解。
“文”就是全部形式化的人为建构,包含典章制度、礼仪、知识系统、诗、乐、舞、建筑、绘画、雕塑、器物等,也包含贵族阶层在正式场合的全部言说。
这个“文”的系统把贵族与其余社会阶层差别开来。
“道”可视为士人或士医生阶层兴趣的标记性符号。
秦汉以后,受过教育的布衣之士有时机进入官僚队列,于是已当官的念书人和希望当官的念书人就构成了新的社会知识阶层,即“士医生阶层”。
激烈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是士医生兴趣构造的基本内涵。
西周贵族阶层话语系统中没有“道”的地点,它与士医生阶层相伴而生。
士医生阶层是春秋战国之际从原有贵族阶级蜕变而来的,他们在贵族文化基础上建构起了自己的文化系统,这就是以孔孟老庄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之学。
能够说,士人阶层全部精神文化的建构都是对他们所尊奉的“道”的解说,而“道”也成为士人阶层文化心态、性情偏向与观点系统的综合性表现。
正因这样,“文”“道”关系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一个持续千年的基本主题。
“雅”可视为文人兴趣的标记性符号。
2023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六作文----年年备考的主题(佳作、开篇)

2023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六作文----年年备考的主题(佳作、开篇)原题呈现【2023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六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荀子·乐论》曰:“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译文:音乐在宗庙之中时,君臣上下一同听音乐,就没有不和谐恭敬的;家门之内,父子兄弟一同听音乐,就没有不和睦亲近的;乡里宗族之中,年长年少的人一同听音乐,就没有不和乐顺畅的。
)材料二中国近现代美学家蔡元培指出,悲剧和滑稽画“皆足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计较”,进而“陶养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
材料三德国美学家席勒说:“只有美才能赋予人合群的性格,只有审美趣味才能把和谐带入社会,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建立起和谐。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思考和启发,请联系社会现实,或者结合自己参与的审美活动和美育实践,以“美育与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审题提示考场佳作以美育人,和谐生焉(55分)湖南师大附中2020班陈馨诺花遇和风,月遇丛云,此为自然之美;琴声幽幽,惊鸿一舞,此为文艺之美;怀瑾握瑜,赤胆忠心,此为人性之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在审美中窥见万物,也得以走近自身,走向他人。
是以,以美育人,和谐生焉。
和美和美,和与美本就密不可分。
美育给予人的不是知识或技能,而是一种完善自我灵魂、实现和谐的能力。
当人人都在自己身上建立了和谐,方能破除壁垒,联通他人,实现社会的和谐。
于个人而言,美育完善人的性格,有陶养性灵之用。
恰如蔡元培所言:“皆足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计。
”美育是人从自我走向群体、走向世界的一扇门。
正如读书时,在高昂处随之振奋,在低沉时随之落泪,于是对作品有了更深的体悟,也不免观照自身,见贤思齐,有过则改。
精选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月考试卷(六)(教师版)语文word版含解析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六)语文本试题卷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知行问题的简略回溯何俊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知行问题,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要。
这虽然是个哲学问题,但也切实存在于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商朝贤臣傅说曾对商王武丁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在傅说看来,知道一个东西并不难,行动才难,即知易行难。
这就较早地提出了知行的关系问题。
但实际上,认知也并非十分容易。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全球仅有几人能听懂;弗洛伊德早年在柏林大学讲述自己的代表作《梦的解析》时,也只有两人听课。
可见,理解并接受一种新的道理或知识也实非易事。
孔子对知行问题有何看法?孔子的哲学以仁学为标志,关于仁的内涵,孔子有不同层面的回答,其中一个层面就是把仁建立在“知”的基础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也就是说,一个没有“知”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仁者的。
孔子曾言:“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
”仁者不是简单地爱人,必须知道什么行为值得痛恨。
所以,在孔子有关仁的阐发中,“知”是第一位的,有了“知”才能谈“仁”。
《论语》以“学而时习之”开篇,这其实就包含了知与行两个方面,学就是知,习就是行。
他把“知”的过程分成了学与思两部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若一个人只学不思,就容易迷茫。
可是,若只重视思而不重视学,同样也是很危险的。
虽然“知”是成为仁者的前提,但在知与行的轻重问题上,孔子又突显了行的重要性,认为行重于知,主张敏行。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此观之,知是前提,行是终端;若没有行,知仍是空的。
在孔子之后,知行问题在儒家思想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儒家关于知行的论说也有进一步展开。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月考.docx

绝密★启用前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 在复平面内,复数6-5i, -2 + 3i对应的点分别为0、B,若。
为线段成?的中点,则点。
对应的复数是()A. 4 + 8iB. 8 + 2i Q 2-i D.4 + i2. 设命题P:-6Wm<6,命题q:函数f(x) = x2 + mx + 9(m £ R)没有零点,则p是4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3. 点P(a,3))到直线4x-3y + 1 = 0的距离等于4,且在2x + y-3<0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则a 的值为()A. 3B. 7C. —3D. —74. 已知函数f(x)是偶函数,当x>。
时,f(x) = x3,则在(-2,0)上,下列函数中与f(x)的单调性相同的是()px- l,x>0A. v =-x2 +1B. y=lx + i| c. y = e,x|D. y ix3 + i,x<o5. 如图所示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 57 + 2411B. 57 + 15JIC. 48 + 15 JiD. 48 + 24 兀曲线离心率等于()3、57.将参加夏令营的400名学生编号为:001, 002,…,400,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且随机抽得的号码为003,这400名学生分住在三个营区,从001到180在第一营区,从181到295在第二营区,从296到400在第三营区,三个营区被抽中的人数分别为()A. 18, 12, 10B. 20, 12, 8C.17, 13, 10 D. 18, 11, 118.已知Z^ABC 中,ZA = 30°, AB 、则AABC 的面积等于()9.图中,西,X 2,耳为某次考试三个评阅人对同一道题的独立评分,P 为该题的最终得分,当而=6,工2=9, p = S.5时,耳等于()A. 11B. 10C. 8D. 7-x + l,x > 010.已知直线y=mx 与函数f (X )=[2的图象恰好有3个不同的公共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A. 2B. 4C. 2或$D. 2 或 42 2 x y6.已知双曲线『b 2l (a>0,b>0)的两条渐近线均与圆C :x2 + y 2-6x + 5 = 0相切,则该A. 5B. 2C. 2D. 5BC 分别是&也,的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A.弟,4)B.申+河C.侬,5)D.饵2也)11.己知方程x3 + ax2 + bx + c = 0的三个实根可分别作为一椭圆、一双曲线、一抛物线的离心率,则aJb?的取值范围是()A.(也+ 8)B.[也 + 8)C.【5,+ 8)D.(5,+ 8)评卷人得分二、新添加的题型12. 设A(a,l), B(2,b), C(4,5)为坐标平面上三点,。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1—5次月考作文导写与讲评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1—5次月考作文导写与讲评湖南师大附中高三1—5次月考作文导写与讲评第一次月考材料作文懂得生活讲评(一)试题回放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二)审题指导这道作文题,提供了一则哲人名言作为材料,要求考生读材料,谈感想。
从命题形式上看,属于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对题供材料的正确解读和恰当利用。
多数考生都会选择议论文体,那么,审题立意时要注意哪些因素呢?首先,宜将哲人说过的这句话,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与思考,不宜肢解成两个独立的句子。
也就是说,应该将向后看与向前看起来立意构思,而不应该仅谈其中一面,舍弃另外一面。
命题者设计的启导语是: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明确提示考生,哲人所说的这句话是一句话,是一个由两个条件复句组成的并列复句,是一个整体,不可割裂。
感想应该建立在这句话的基础上,而不应该是这句话中的某个分句。
据此,命题者制订的评分标准中规定:仅谈一点,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我想,这样评判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将向后看与向前看起来立意构思,并不意味着必须双管齐下,平均用力。
除了阐说二者辩证关系的均衡立意法外,采用否定一方肯定一方的取舍立意法(例如人生应当永向前)、一方为主一方为宾的主次立意法(例如向后看才能更好向前看)等等,只要议理时兼顾了两个方面,我认为都是可以的。
其次,必须正确把握哲人说过的这句话的重心,不可避重就轻,舍本逐末。
哲人这句话有四个关键词:向后看懂得生活向前看生活。
哪是重心所在?要作具体分析。
原句的两个分句中,都用了关联词才(能),说明句中两个关键词构成的是条件关系,句意强调的是向后看向前看的重要性和效用。
审题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立意时必须准确地把握住向后看向前看这个重心。
如果重心把握失误,大谈生活的哲学或懂得生活的方法途径,不单将语言理解能力薄弱之弊暴露无遗,而且大有被判为偏离题意的危险。
2019-2020学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下)月考语文试卷(六)(有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下)月考语文试卷(六)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李商隐《锦瑟》诗中“______ ,______ ”两句,运用典故,寄托了诗人浓烈真挚的情感和幽怨的情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 ,______ ”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了下文的欢乐场面。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2.阅读下而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赠钱征君①少阳李白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惟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注】①征君:不应朝廷征辟的隐士。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描写暮春时节诗人与钱少阳对饮的图景,恬淡娴静的隐居氛围,既暗扣友人“征君”身份,又表现出两人深厚情谊。
B.颔联承接上联第二句,语带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
又暗示钱已近暮年;“各”字突出了钱两鬓斑白的特点。
C.颈联写典型的隐居生活,其中前句化用“昼短苫夜长,何不秉烛游”,带有一种无可奈何、不得已避世饮酒的感怀。
D.尾联反用吕尚渭水正钓而遇文王的典故,收束全诗,在对钱征君才能称颂的同吋,又对他不遇于时的遭遇略感惋惜。
凊代赵翼评此诗时说:“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
”你对此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和民族精神,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何表达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创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用现代表达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借用与创新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展示,更是以当代艺术形式传递传统文化生命力,是对艺术人文精神的再造。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月考试卷语文(第六次)命题人:吴音莹刘海燕龚新宇杨晓春肖莉陈超审题人:杨晓春陈超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知行问题的简略回溯何俊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知行问题,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要。
这虽然是个哲学问题,但也切实存在于每个普通人的曰常生活之中。
商朝贤臣傅说曾对商王武丁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在傅说看来,知道一个东西并不难,行动才难,即知易行难。
这就较早地提出了知行的关系问题。
但实际上,认知也并非十分容易。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全球仅有几人能听懂;弗洛伊德早年在柏林大学讲述自己的代表作《梦的解析》时,也只有两人听课。
可见,理解并接受一种新的道理或知识也实非易事。
孔子对知行问题有何看法?孔子的哲学以仁学为标志,关于仁的内涵,孔子有不同层面的回答,其中一个层面就是把仁建立在“知”的基础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也就是说,一个没有“知”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仁者的。
孔子曾言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
”仁者不是简单地爱人,必须知道什么行为值得痛恨。
所以,在孔子有关仁的阐发中,“知”是第一位的,有了“知”才能谈“仁”。
《论语》以“学而时习之”开篇,这其实就包含了知与行两个方面,学就是知,习就是行。
他把“知”的过程分成了学与思两部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若一个人只学不思,就容易迷茫。
可是,若只重视思而不重视学,同样也是很危险的。
虽然“知”是成为仁者的前提,但在知与行的轻重问题上,孔子又突显了行的重要性,认为行重于知,主张敏行。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月考六作文审题指导及考场佳作【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英国某家报纸曾给读者出了个讨论题: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最简短的是作家切斯特顿平静的回答——亲爱的先生们,在我。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指导】这道作文题有两个关键词:“世界的问题”和“在我”。
它们之间存在二元关系。
“世界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对“世界”的解释:①地球上所有地方;②指社会的形势、风气。
“世界的问题”可以指整个世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大到第三世界的贫困、粮食安全问题、恐怖主义、全球气候变暖,小到高铁霸座、酒驾醉驾、乱扔垃圾、网络语言暴力以及各类不文明现象。
“在我”:“我”既可实指“我自己”,也可泛指每一个“社会个体”;“在我”意即世界问题与“我”有关系,“我”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思考的重心应当是如下几点:①为什么世界出了问题,“我”有责任?②世界出了问题,“我”应该怎么办?【立意角度】1、个人与社会紧密相关(个人对社会有一定影响和作用)。
“我”是个体(细胞、毛细血管之于肌体,齿轮、螺丝钉之于机器,水滴之于洪流,雪花之于雪山),千千万万个“我”构成了世界的整体。
社会出了问题,一定是社会个体出了问题;我们做了坏事,使世界环境更加恶化;面对坏事而不作为,社会问题会趋向严重;我们做得不够好,使社会更为糟糕。
我们尽力做最好的自己,这个世界就会因我们的努力而有所改变。
可以写:“个体与世界”,“‘我’与社会”,“完善自我,改良时代”,“做好自己,改造社会”,“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个人修身与国家治理”。
2、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当社会出了问题,人们会习惯性地觉得与我无关,是他人的过错,或回避错误,掩盖过失,推卸责任。
作家切斯特顿为我们做了榜样,他主动地承揽了问题的责任,这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只有人人敢于喊出“在我”,才会去面对、思考、解决世界问题。
敢于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优秀品质。
可以写:“担当社会责任”,“面对问题,不找借口”,“遇事莫怨天尤人”。
3.贵在自省反思。
当世界出现问题时,不应该只是怨怪社会,指责他人,还应勇于和善于自省、反思。
有些社会问题看似与己无关,其实关联每个个体。
自省、反思是一个人成熟理性的标志,是一个优秀公民遇到社会问题应有的素质。
当社会有问题、世界不够好时,很多人缺乏社会公民的角色意识,不去反思自己应负的责任和存在的问题。
可写:“静坐常思己过”,“公民应有自省力”,“人人都需三省吾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主要问题】①忽视二元关系。
罔顾“世界存在问题”的前提,而只是泛谈人的“担责”“改过”“自省”“文明”“公德”等。
②写作重心偏移。
比如写“讨论世界有没有问题”,“不能只看到问题还要看到世界美好”,“世界有问题,是因为我们想多了”。
③反弹琵琶不妥。
比如认为“世界出问题与我无关”,比如“切斯特顿的观点是无稽之谈”,都难以站不住脚。
【作文标题】好标题示例标准版:是的,在我!社会问题在哪?在我!社会问题多,在你也在我!敢于喊出“在我”担起时代之责世界出问题,“我”有责完善自我,改造社会问题在“我”世界与我相关个体与世界尊享版:这一次,不做看客匹夫有担当,世界有希望社会大机器和小齿轮清流汇成碧海做好社会的毛细血管把孤岛连成大陆点点星光,烛照旷野少论天下事,多担匹夫责标题升格原题:我们都是文明的因子升格:我们都是社会的因子升格理由:作文材料不仅关乎“文明”原题:小人物与大世界升格:个体与世界升格理由:不强调人物之“大”或“小”原题:谈责任升格:担起时代之责升格理由:和社会、时代相结合原题:我们适逢其时,我们重任在肩升格:社会出问题,“我”有责!升格理由:突出前提——“社会有问题”【优秀作文】做好社会的毛细血管湖南师大附中1603班杨浚哲得分:58分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不少人能给出或长篇大论慷慨激昂的回答。
而作家切斯特顿只是平静地回答:“先生们,在我。
”很多时候,我们对待社会问时痛心疾首,指手画脚,但又仿佛置身事外,全然忘记了自己也是社会肌体上的ー根毛细血管,也是会问题的一部分。
我们分析问题,批判政府,批判社会,批判他人。
我们的行为是追求真理的神圣之光,是照亮黑暗的智慧之火,是带来活力的希望之泉,它至少证明我们心中的火焰还未灭亡。
但也仅止于此。
我们发现了问题,解构了问题,而后便将它弃置一旁,继续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不知见过多少次拍摄揭露问题的人们在画外音谴责着冷漠的围观群众,而后便漠然离开,成为自己所谴责人群中的一员。
须知社会的肌体生病时,没有一根毛细血管是无辜的,也没有一根毛细血管是能独喜其身的。
“当他们杀害犹太人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杀害共产党员时教没有说访,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员…现在他们来杀我了,却再也没人为我说话了。
”倘若不认识到社会的问题与责任正是在你我身上,丧钟便由我们自己敲响,为自己而鸣。
社会问题的解决,从来都不是温和的。
它伴随着铁与血,斗争与冲突,对既得利益的触碰,对未知领域的开拓。
复杂的社会矛盾不会因报纸上的讨论而遁形,沉重的现实问题,更不会因为心中的不满而衰灭。
从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开始,从影响感化身边的人开始,从不冷漠旁观伸出援手开始。
社会的问题将由你开始解决。
正如雾列所说:“不要将批判的自由留给自己,却将创造的权利让与他人。
”唯有如此,方能在晚年含饴弄孙之时,指着美丽的景象对孙子孙女说:“这是爷爷奶奶参与建构的成果。
”否则便只能指着一片乌烟瘴气的景象说:“我也曾努力过去批判它,但我没有努力去改变……”。
历史的宏大进程与个体的渺小责任密不可分。
当今世界风起云涌,变幻莫测,中国更是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节点上。
历史的责任要求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发现和批判问题。
我们应当如毛主席所说,要“更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希望下次被问到“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时,不要破口大骂,不要捶胸顿足。
在心里说,问题在我。
开始行动。
开始解决。
将孤岛连成大陆湖南师大附中1604班张雨琪得分:54分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这不仅仅是某家英国报纸给读者出的一个讨论题,更是我们行于人世时常发出的诘问——当我们看到战火在不远处燃烧;当我们看到屠刀对准了无辜的生命;当我们目睹或遭遇这世间的不公与不正。
在所有回答中,或许无一能比作家切斯特顿的回答更简短有力、更发人深省、更振聋发聩。
他说——亲爱的先生们,在我。
在我?是的。
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压死骆驼的,也绝不仅仅是最后一根稻草。
人们曾经认为,人人都是一座孤岛,只要各人自扫门前雪,便可太平清静。
后来我们才发现,天下之事,无论大小,匹夫有责。
公交车坠入深江,不仅是因为乘客不理智,也不仅是由于司机不冷静,甚至不仅仅是因为其余人不制止。
若我们的社会,不打扰司机开车已达成法律与道德上的共识,文明外出已成为公民素质的底线,礼劝他人已形成社会风气,此等悲剧恐怕苗头未生便已被掐灭。
而近日持续发酵的翟天临事件更是说明了学术之不端非一人之咎。
古人云“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可现在,这不再是士大夫的专利,这也不再是庙堂官员的责任。
无沦你是在商场叱咤风云,还是在农田里捧起一株禾苗;无论你是在政厅里慷慨陈词,还是在风波里捞起一尾活鱼,你的奉献都应当被肯定,你的重要性都无可置疑。
正如先人言“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不再是独善其身的时代,这也不复是小国寡民的社会,人人相善其群乃大势所趋。
捡起一片纸张,你也是为自己清洁环境;关掉公用的水龙头,你也是在为自己节约水资源;扶起歪倒的标志牌,你也是为自己清洁美化了市容。
这是一个人人休戚与共的时代,小到邻里守望相助,大到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人例外。
不妨齐心协力,让孤岛连成大陆;让光线汇聚成光;让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让草木蔓生成春天。
让人人具有社会责任感。
建议:同学们读读《南方周末》历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如何提升我们的社会文明”系列时评提醒:可能全国高三党都在看,注意活学活用《你对美好的向往关乎国家的方向》《把孤岛连成大陆》《像一束光簇拥着另一束光》《每一个这样的你都是英雄》《守护人人有责的社会公德》《构建匹配时代的精神文明》《培育深入人心的规则意识》【精彩语段摘录】1、小人物从来不是大时代的被动接受者,每一个小人物的参与和行动,汇成大时代的洪流;每一个小人物的祈望与呐喊,汇成大时代的最强音;每一个小人物的涓滴“熵减”,汇成大时代的茁壮成长。
你我同在一艘命运的船上,你我同在一辆疾驰的车上,生死相依,荣辱与共。
在前行的旅途中,在向目标追逐的过程中,希望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信心是一把愈烧愈旺的火,爱是永恒的动力之源。
——南方周末新年贺词《2019:每一个这样的你都是英雄》2、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独善其身越来越不可能。
我们为自己奔忙,也给他人幸福。
我们捡起一片废纸,也是在为自己清洁环境。
你我都是社会生态链的一环,是休戚相依的命运共同体。
美好生活需要你我发自内心的善意,也需要更温暖的公共产品和制度供给。
政府放开生育政策,让信奉家庭价值的中国人更好地亲其亲、子其子,不仅滋养着个体的终极幸福,也涵育着中华民族的繁荣之源。
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警报一直在为你我鸣响。
气候变化利剑高悬,核爆危机阴魂不散,霸权与恐怖主义的双头怪胎竞相疯长,基因技术与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伦理与法律挑战?没有一个国家能退回孤岛,自理人类的这些困难。
只有深悟命运共同体的真义,穿过看似冰冷的商业与国家竞争,将一个个漂流的孤岛连成共享繁荣的大陆,我们才可能在“天下为公”中牵手大同,这个日夜旋转的星球,才不会在浩渺宇宙中显得寒冷寂寥。
拉开新时代的大幕,让现代化的列车带上每一个人。
我们重申古老的中华文明,只因它既凝聚于内在的德性,又延伸到无限的远方。
仁不在别处,就在你光明的初心;义不在别处,就在你该走的大道;文明不在别处,就在每一个居仁由义的现代中国人。
在忙碌中懂得相互关爱,在逆境中记得坚守良知。
无论何时都珍惜自己的选择,珍惜你我站立的中国。
——南方周末新年贺词《2018:把孤岛连成大陆》3、在快与变之中,在速生与速朽之间,那旋转的万花筒,有一个坚定稳固的内核,它们经历时间的淬炼,依然散发出不变的灼灼光芒:那就是我们对法治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对经济更发达、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向往,对仁与义的期许,对更符合人性与人类发展方向的道德律的坚持。
——南方周末新年贺词《2016:在巨变的时代相依前行》4、我们不再一己呢喃,也不满足于窃窃私语。
我们要让声音在阳光下汇聚。
越来越多的人不惮于我口说我心,才是希望之民族,才是强大之国度。
你看着他们愚公移山,将旧规则改变,让新价值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