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第3单元《思乡曲》教案花城版

合集下载

花城版音乐 七年级下册 3.3思乡曲 教案设计

花城版音乐 七年级下册 3.3思乡曲  教案设计

思乡曲一、教材分析:1、马思聪的《思乡曲》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优秀代表。

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马思聪于1937年所写的《内蒙组曲》中第二首。

引导学生对这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的了解,有助于欣赏他的作品。

从而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从内容、风格上进行官能、情感、理智的欣赏。

该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作为中学生很有必要去欣赏它,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乐曲为2/4拍。

D商调式。

带再现的复三段体结构。

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风韵,娴熟细腻的艺术处理,深深表达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欣赏《思乡曲》,学习了解其演奏乐器——小提琴:曲作者马思聪;作品的曲式与风格——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2)学会哼唱《思乡曲》主旋律,并尝试创作,为主旋律填词。

2、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思乡曲》,使学生从情感上愿意聆听,并有进一步学习和了解马思聪作品的情绪,培养学生的思乡情和爱国情。

3、德育目标::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使学生在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能正确地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思乡情和爱国情。

【教学重点】以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的赏析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体验音乐的感染力及表现力。

【教学难点】对比欣赏传统小提琴和昔士风的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不同的演奏风格:学会哼唱《思乡曲》主旋律,并尝试创作,为主旋律填词。

【教学方式】演示法,欣赏对比,参与创作对比【教具准备】电脑平台,音响,电脑课件【教学基本环节】组织教学——听辨欣赏——知识传授——拓展视野——综述小结【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聆听欣赏主题小提琴曲《思乡曲》授新课。

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思乡曲》一、教学课题学唱新歌《思乡曲》二、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思乡曲》,学生能够把握歌曲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了解歌曲创作背景。

学会切分节奏的演唱。

三、教学难点、重点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演唱、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四、教学准备G调洞箫一支、《乡愁—余光中》诗稿、粉笔、黑板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互问好!(二)导入新课:1、请一位朗诵比较好的同学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在这位同学朗诵的同时,教师用洞箫吹奏《思乡曲》。

要求学生: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2、简要讨论后小结这首歌曲表达了浓浓的思乡情3、教师简介歌曲及背景这首歌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有郑秋枫作曲。

C调,四四拍。

歌曲写了黄德琛漂泊海外时的心情。

电影简介:女青年黄思华华报考部队文工团,虽然她的歌喉清脆婉转,但因她是华侨女儿,录取工作受到了阻力。

文工团团长司马威执行党的华侨政策,派政审干部韩山到星星湖华侨农场了解黄思华的家庭情况。

思华的父亲黄德琛生于南洋,父母早亡,孤身漂泊海外。

一天,黄德琛目睹外国水手侮辱为抗日救国募捐的女学生林碧云,他挺身而出,痛打外国水手,由此与林碧云相识。

后交往日深,终于结为夫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和妻子留下儿子思国,回到祖国,在华南农场辛勤劳动。

不久,生下女儿思华。

“文化大革命”中,黄德琛受尽迫害,思华也遭株连而难以踏进艺术宫殿的大门。

思国从国外回来探亲,农场副主任汤庆余假惺惺地要他们一家从陋室搬进厅堂,遭到思华的痛斥。

思华又谢绝了哥哥要她出国深造的劝告。

韩山经过调查,弄清了黄德琛一家的情况,深受感动。

汤庆余为掩人耳目,设宴拉拢韩山,并请来德琛夫妇作陪。

三位客人当面揭露了汤庆余的阴谋。

“四人帮”被粉碎后,思华终于登上舞台,纵情歌唱。

4、切分节奏教唱教师教会学生打拍子,用手击桌子学会打四四拍,在教四四拍的同时教会学生切分节奏。

5、教唱歌曲教师一句一句的教唱简谱,在教唱的同时把C调音阶写在黑板上。

《思乡曲》教案

《思乡曲》教案

《思乡曲》教案思乡曲是一首充满温馨和思念的歌曲。

它让我们回忆起家乡的美好,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在教学思乡曲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学生爱上这首歌曲,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我分享的一些教案和教学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歌曲欣赏首先,教师可以播放思乡曲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聆听这首经典的歌曲。

播放前,可以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在听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心聆听,感受歌曲中传递出的情感和思乡之情。

听完歌曲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比如:“你听完这首歌曲的感受是什么?”、“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句话?”、“你觉得这首歌曲有哪些优点和特点?”等等。

通过交流和分享,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思乡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二、歌曲演唱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学唱思乡曲。

学生可以分角色或分组进行演唱,或者全班齐唱。

在演唱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细节,让演唱更加贴近原唱和自然。

在演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思乡之情,激发其情感共鸣。

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或者想念在家乡的亲人和朋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中所传递的情感。

三、歌曲创作在学完歌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歌曲创作。

创作可以围绕思乡之情展开,可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对朋友的怀念、对未来的向往等等。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情感,写出自己的思乡之曲。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鼓励,不必要求创作得太完美,重要的是表达出学生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和评价,从而促进交流和合作。

四、歌曲文化除了歌曲本身以外,教学思乡曲还可以涉及到更广泛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歌曲的历史背景、音乐特色、地域文化等方面,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思乡曲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鼓励学生包容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念。

花城版音乐七下第3单元《思乡曲》

花城版音乐七下第3单元《思乡曲》

单三部曲式:
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基本上都是 一个乐段。单三部曲式分为两种,第一 种是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 是第一部分的重复或变化重复。用图式 表示:A+ B+A);第二种是没有再现的 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不重复第一部 分。用图式表示:A+B+C)。
对比欣赏A、B乐段:
这两个音乐主题的旋律怎样? 运用的力度和速度上有何不同?
《念故乡》《月之故乡》
《望月》《故乡的云》……
给同学们的话:
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无论 将来你们取得多大的成就,无论你走 到天涯海角,请不要忘记家乡,不要 忘记我们的祖国,让《思乡曲》的旋 律常常在你的脑海中响起……
《思乡曲》是马思聪于1937年所作的《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作 者在抗日战争时期采用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音调写成小提琴 曲《思乡曲》。乐曲一经演奏,催人泪下,顿时激起抗日军民驱逐 日寇,收复河山的强烈爱国之路。慢板如歌如诉的旋律表现出远离 家乡的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思考:
◆说说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是 什么乐器演奏的?速度怎样?
欣赏第三乐段:
乐曲再现了哪一乐段? 音色有何变化?
完整欣赏
听辨主题的三次不同赋予主题的音乐形象。 体验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深情的感情内涵。 (思乡之情)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曲式结构。
《思乡曲》曲式结构: 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A +
第 一 乐 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第 二 乐 段
+
A
第 三 乐 段
延伸拓展: 表达思乡情感的歌曲有哪些?
提琴独奏曲
思乡曲
马 思 聪
(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广东汕尾 市海丰人。 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在中国 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45年抗战胜利 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 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 院院长等。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 编等职。

思乡曲 教案

思乡曲 教案

思乡曲教案教案标题:思乡曲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思乡曲》,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思乡曲》的背景和起源。

2. 学习《思乡曲》的曲调、旋律和节奏。

3. 学习演奏《思乡曲》的技巧和表现方法。

4. 分析《思乡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结构。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制作一段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聆听并猜测音乐的情感和主题。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感,与《思乡曲》的主题联系起来。

主体活动:3. 介绍《思乡曲》的背景和起源,让学生了解这首曲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 听取学生关于《思乡曲》的第一印象和感受,帮助他们建立对这首曲子的基本认识。

5. 学习《思乡曲》的曲调、旋律和节奏,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

6. 分组练习演奏《思乡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7. 引导学生分析《思乡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结构,帮助他们理解曲子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巩固活动:8. 学生自主表演《思乡曲》,展示他们对曲子的理解和演奏技巧。

9.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表演,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0.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思乡曲》的体会和收获,鼓励他们对音乐的深入探索和学习。

教学资源:1. 《思乡曲》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供学生演奏使用。

3. 相关的音乐分析和解读资料。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的演奏表现和理解水平。

3. 学生对《思乡曲》的情感和理解的表达。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中国传统音乐,了解更多的曲目和演奏技巧。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才艺和成果。

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感。

教案撰写的过程中,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了引入、主体、巩固和拓展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地学习和理解《思乡曲》这首音乐作品。

思乡曲教案

思乡曲教案

思乡曲教案思乡曲教案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思乡曲教案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内容:思乡曲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思乡曲的特点与意义,培养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方法:听、说、读、写教学时长:2课时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思乡曲的意境与情感三、教学准备1. 设备准备:投影仪、音响设备2. 教材准备:思乡曲的歌词、音频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家乡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的家乡,并谈谈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教学(30分钟)a) 听音乐欣赏 (5分钟)播放思乡曲的音频,让学生静心聆听,并试图通过音乐感受到思乡之情。

b) 分析歌词 (10分钟)通过课前准备的思乡曲歌词,分析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意思。

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与情感。

c) 背诵歌词 (15分钟)学生逐句背诵思乡曲的歌词,并尝试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与理解进行指导。

3. 拓展(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合作创作一首关于家乡思乡之情的小诗。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将小诗朗诵给全班同学听。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学生朗读思乡曲的歌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 教学(25分钟)a) 分组讨论 (10分钟)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听、说、读的学习,进行小组讨论。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思乡曲,进行分析与演唱。

b) 小组展示 (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思乡曲进行展示。

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并进行评价。

c) 思考与总结 (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学习思乡曲的体验和感受。

学生对思乡曲有哪些新的了解,思乡曲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感受。

3. 小结(5分钟)总结思乡曲教学的收获和体验,并展示学生的作品。

鼓励学生热爱家乡,保持对家乡的思念与情感。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观察、合作讨论和朗读演唱,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口语表达、理解能力以及对家乡的情感和思乡之情的抒发进行评价。

乡情 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乡情 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乡情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 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思乡曲”曲调和节奏,在演奏中掌握乐曲的基本音乐元素;•理解小提琴演奏技巧,掌握小提琴演奏的基本要素;•掌握基本演奏技巧,能够准确并自如地演奏《思乡曲》小提琴独奏曲;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理解乡情小提琴独奏曲的特点;•通过集体演奏和个人演奏巩固小提琴演奏技巧和音乐元素;•通过听、演、说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感受与提高口语表达;1.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乡村风情的喜爱和热爱;•通过音乐情感传达,提高学生情感表达能力;2. 教学重点掌握小提琴演奏技巧和《思乡曲》小提琴独奏曲曲调和节奏。

3. 教学难点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实践操作与掌握《思乡曲》的节奏。

4. 教学过程第一节乡情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概述《思乡曲》是一首描绘乡土情调的小提琴独奏曲,它在流畅的旋律中融入了满满的乡情,寄托了音乐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听曲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提琴独奏曲的特点和情感内涵。

第二节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讲解小提琴演奏技巧是学习乡情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从小提琴的基本构造、持琴定位、松弓平、含肩式、垫肩垫指等方面,讲解小提琴演奏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教学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提琴演奏实践。

通过各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演奏技巧。

随后,教师演奏示范,让学生学会该曲的演奏技巧。

学生可以一起演奏,也可以个人演奏。

第四节乡情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口语表达在学生演奏小提琴的同时,教师可附带一些口语表达。

如:“这首曲子真动听,引人入胜!”,“演奏者双手协调,神情专注,真是功力深厚”等。

通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音乐感受力。

5. 教学评价5.1 耳朵通过听学生的演奏,评价学生的音乐习得程度,包括节奏、音准、乐感、音乐表现力等。

5.2 眼睛从学生演奏小提琴的技巧、动作、协调性等方面,评价学生的演奏水平。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教案2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教案2

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教学目标:〔1〕聆听?思乡曲?,感受游子对故土的思乡之情。

〔2〕熟悉主旋律,并能准确哼唱。

教学重难点:〔1〕熟悉主旋律,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情。

〔2〕做填词人,给主旋律加上歌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其中诗仙李白写了很多佳句,至今仍广为流传。

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幅画,你能想到他的什么诗?〔幻灯片引出?静夜思?〕〔1〕请生齐念诗句。

师: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引出思乡之情〕〔2〕师:我为歌曲准备了两段乐曲的配乐,你觉得哪段更适宜?〔?思乡曲?与?乡间的小路?〕师配乐诗朗读?静夜思?。

〔3〕师:如果你是李白,你愿意用哪段乐曲来为你的诗句添上思乡的愁绪?为什么?〔从速度,力度上去分析,?思乡曲?能倾诉出对故土的魂牵梦萦!〕二、熟悉主旋律〔1〕师:古人都用他们擅长的诗句来表达远离故土的思乡之情。

现在我们除了用文字之外,也用我们的音乐来传达我们思念的故土。

〔引出主题旋律〕A:师范唱:你听〔师哼唱主旋律〕。

B:师:教师刚刚所哼唱的就是这条旋律(出示旋律)。

今天我们也来学唱一下这首思乡的旋律吧。

C:生演唱曲谱。

1〕聆听师弹奏旋律。

2〕再次聆听旋律,默唱。

3〕生轻声演唱曲谱,师进展指导。

4〕情感处理:旋律的速度怎么样?上行的还是下行的?下行的旋律,特别是完毕处要唱得更轻柔,更深情。

D:根据刚刚的要求,用“U〞深情地哼唱旋律。

〔2〕师:刚刚我们所哼唱的旋律哀怨缠绵,如泣如诉。

这段旋律就来自这首?思乡曲?。

三、提醒课题〔1〕完整聆听全曲,乐曲可分为几局部?你是怎么分的?A部:主题旋律,表达思乡之情。

师:第一局部展现的就是我们刚刚哼唱的旋律,这条旋律就是这首?思乡曲?的主题音乐,这段旋律是来自内蒙古的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调,作者引用了这曲调,放入这首?思乡曲?中。

演奏了两遍主旋律之后,作者在主旋律的根底上进展变奏,使这种思乡的情绪更加高涨。

B部:本曲的高潮,给人温暖的感觉,仿佛对往事美好的回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思乡曲》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思乡曲》了解曲作者马思聪生平、创作背景、主奏乐器以及作品的曲式风格——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2、通过反复聆听,熟悉主题旋律,并能准确模唱。

3、通过欣赏《思乡曲》感受游子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4、通过聆听活动、情境创设、器乐伴奏和优美的律动等多种方式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表现音乐的能力。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到抽象、从幼稚到较成熟再向成熟的审美感知过渡的阶段,能有意识的表达情感,并加入感情色彩,想象力丰富,他们欣赏乐曲的兴趣依然具有一定的不稳定心理倾向。

对音乐的感知,他们比较喜欢带有趣味性、拟人化和带有故事情节的乐曲。

因此,要引导学生来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我将采用形象的语言、情景创设和优美的律动等方式去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抽象的音乐。

3重点难点
重点:1. 通过反复聆听,熟悉主题旋律,并能准确模唱。

2. 通过欣赏《思乡曲》感受游子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难点:通过聆听活动、情境创设、器乐伴奏和优美的律动等多种方式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表现音乐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城墙上跑马
1. 教师演唱《城墙上跑马》。

2.师用“eng”范唱《城墙上跑马》旋律。

3.让学生用“eng”跟琴模唱《城墙上跑马》旋律。

4.出示课题《思乡曲》,引出曲作者及创作背景等信息。

活动2【讲授】《思乡曲》简介
?《思乡曲》作于72年前的1937年。

?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流亡关内。

马思聪行脚北国之后折回广州,从一首绥(sui)远民歌中引发灵感,谱下了这首《思乡曲》,拨动了多少为抗日救亡而奋战的中华儿女的心弦,并且一直流传下来,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成为了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

?《思乡曲》是马思聪(1912-1987)于1937年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塞外舞曲》是另一首,但《思乡曲》是他的代表作),主题音乐来自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

活动3【活动】赏析《思乡曲》
一、呈示部
第一乐段(1—16小节)为主题呈述,直接采用了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

每个乐句都呈上下翻动的波浪性线条而进行,旋律显得柔和、忧伤,以一种感叹的语调倾诉,加上商调式柔和而略带暗淡的色彩,在朦胧、温和可亲的D弦上缓缓地轻声奏出,把思念、忧伤的情绪表现得细致人微。

第二乐段(17—25小节)转到同宫系统的宫调式,旋律中明显糅合有羽、商调式因素,并结
束到属音上,从节奏、调式上与主题形成对比,迷惘落寞中的内心波动,在低回缠绵的音调中得到呈现。

第三乐段(26—43小节)调性回到D商调式,旋律幅度加大,激动和感慨的感情相互交织,在节奏、音区、音色等方面与主题形成对比,并进一步深化音乐内容。

以上三个段落情绪逐层高涨,它们构成了乐曲的第一部分,着重体现了主题的内在情调。

二、展开部
师:此段音乐情绪明显出现变化,变得怎么样了?从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得到这种情绪?生:情绪变得明朗、快乐起来。

速度变快了,小提琴奏出的音符多具有跳跃感。

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回忆讲述以往发生的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带有浓浓乡土气息的事情。

接着随着音乐做出快乐的律动。

三、再现部
师:上一部分音乐比较短暂,马上又回到了悲伤的主题来,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形成乐曲整体主旨——悲伤大于快乐;作者在当下现实中,不能沉浸在回到过去的梦中;此段压缩再现了呈示部,形成了完整的带变奏的单三部曲式。

经展开部的快乐而后又再现了悲伤,这时候的悲伤情绪就显得更加有血有肉了。

活动4【练习】熟唱《思乡曲》主题旋律
老师钢琴伴奏,学生熟唱《思乡曲》主题旋律。

配乐朗诵《乡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