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y铺管船布置图
船舶重要构件结构图

船舶主要构件结构图船舶各部位名称如图所示。
船的前端叫船首(stem);后端叫船尾(stern);船首两侧船壳板弯曲处叫首舷(bow);船尾两侧船壳板弯曲处叫尾舷(quarter);船两边叫船舷(ships side);船舷与船底交接的弯曲部叫舭部(bilge)。
连接船首和船尾的直线叫首尾线(fore and aft line center line,centre line)。
首尾线把船体分为左右两半,从船尾向前看,在首尾线右边的叫右舷(starboard side);在首尾线左边的叫左舷(port side)。
与首尾线中点相垂直的方向叫正横(abeam),在左舷的叫左正横;在右舷的叫右正横。
船体水平方向布置的钢板称为甲板,船体被甲板分为上下若干层。
最上一层船首尾的统长甲板称上甲板(upper deck)。
这层甲板如果所有开口都能封密并保证水密,则这层甲板又可称主甲板(main deck),在丈量时又称为量吨甲板少数远洋船舶在主甲板上还有一层贯通船首尾的上甲板,由于其开口不能保证水密,所以只能叫遮蔽甲板(shelter deck)。
主甲板把船分为上下两部分,在主甲板以上的部分统称为上层建筑;主甲板以下部分叫主船体。
在主甲板以下的各层统长甲板,从上到下依次叫二层甲板、三层甲板等等。
在主甲板以上均为短段甲板,习惯上是按照该层甲板的舱室名称或用途来命名的。
如驾驶台甲板(bridge deck)、救生艇甲板(life-boat deck)、等等。
在主船体内,根据需要用横向舱壁分隔成很多大小不同的舱室,这些舱室都按照各自的用途或所在部位而命名,如图1-18所示,从首到尾分别叫首尖舱、锚链舱、货舱、机舱、尾尖舱和压载舱等。
在货舱中两层甲板之间所形成的舱间称甲板间舱(tween deck),也叫二层舱或二层柜。
上层建筑分船楼和甲板室两大类型。
所谓船楼是指两侧都延伸至船舷或很接近船舷的上层建筑;甲板室是指两侧不接近舷边的上层建筑。
船体装配识图详解

粗虚线
不可见板材简化线
轨道线
主船体结构图内不可见水密板材 简化线
细虚线
1. 不可见轮廓线 2. 不可见次要构件的简化线
粗点划线 1.可见主要构件的简化线 2.钢索、绳索、链索的简化线
细点划线
1. 中心线 2. 可见次要构件的简化线 3. 开口对角线 4. 转圆线 5. 液舱范围线 6. 折角线
粗双点划线 不可见主要构件的简化线
我公司的船体结构分段代码如下: ⑴. 分段的代码:
分段横向位置代码 分段数量顺序代码 分段层次代码 分段构造代码 结构区域代码
⑵. 构区域代码
区域名称
代码
货舱区域
前部货舱 后部货舱
H(CARGO HOLD) C(CARGO HOLD)
机舱区域
E(ENGING ROOM)
首部区域
F(FORE PART)
其分布情况。 3) 外板、内底板和甲板板的横向排列及其厚度。 4) 主机基座的结构形式、大小、数量以及主轴中心线距基线的高度。 5) 上层建筑纵围壁的位置、板厚及扶强材的大小和结构形式。 6) 舱口的宽度以及舱口围围板的大小和结构形式。 7) 双层底、船舱和各甲板间舱的高度和甲板梁拱值。
5. 船体构件理论线 船体构件理论线就是在船体建造时船体构件安装的定位线,因此,只有在完全读懂构件理论线,
上层建筑分段层次代码
层次名称
代码
备注
上甲板面上第一层上层建筑
1
上甲板面上第二层上层建筑
2
以上甲板面上第
上甲板面上第三层上层建筑 上甲板面上第四层上层建筑
3
一层上层建筑为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层,按结构布
上甲板面上第五层上层建筑
船舶主要构件结构图

船舶主要构件结构图船舶各部位名称如图所示。
船的前端叫船首(stem);后端叫船尾(stern);船首两侧船壳板弯曲处叫首舷(bow);船尾两侧船壳板弯曲处叫尾舷(quarter);船两边叫船舷(ships side);船舷与船底交接的弯曲部叫舭部(bilge)。
连接船首和船尾的直线叫首尾线(fore and aft line center line,centre line)。
首尾线把船体分为左右两半,从船尾向前看,在首尾线右边的叫右舷(starboard side);在首尾线左边的叫左舷(port side)。
与首尾线中点相垂直的方向叫正横(abeam),在左舷的叫左正横;在右舷的叫右正横。
船体水平方向布置的钢板称为甲板,船体被甲板分为上下若干层。
最上一层船首尾的统长甲板称上甲板(upper deck)。
这层甲板如果所有开口都能封密并保证水密,则这层甲板又可称主甲板(main deck),在丈量时又称为量吨甲板少数远洋船舶在主甲板上还有一层贯通船首尾的上甲板,由于其开口不能保证水密,所以只能叫遮蔽甲板(shelter deck)。
主甲板把船分为上下两部分,在主甲板以上的部分统称为上层建筑;主甲板以下部分叫主船体。
在主甲板以下的各层统长甲板,从上到下依次叫二层甲板、三层甲板等等。
在主甲板以上均为短段甲板,习惯上是按照该层甲板的舱室名称或用途来命名的。
如驾驶台甲板(bridge deck)、救生艇甲板(life-boat deck)、等等。
在主船体内,根据需要用横向舱壁分隔成很多大小不同的舱室,这些舱室都按照各自的用途或所在部位而命名,如图1-18所示,从首到尾分别叫首尖舱、锚链舱、货舱、机舱、尾尖舱和压载舱等。
在货舱中两层甲板之间所形成的舱间称甲板间舱(tween deck),也叫二层舱或二层柜。
上层建筑分船楼和甲板室两大类型。
所谓船楼是指两侧都延伸至船舷或很接近船舷的上层建筑;甲板室是指两侧不接近舷边的上层建筑。
14 基本结构图-船底结构

中内龙骨沿 船长方向连 续,除非遇 到横舱壁
肋板与中内龙骨相 遇时,肋板中断
中内 龙骨
横骨架式单底肋板结构
肋板被 取走
旁内 龙骨
横骨架式单底结构的特点
形式简单,施工方便,横向强 度大,但抗沉性和防泄能力差, 主要适用于拖渔船和一些小型 的内河船舱
横骨架式单底的主要构件
• 1、肋板 • (1)设置及形状:横骨架式单底结构每档 肋位都设置肋板。一般采用折边板,有的 采用T型材。 • (2)主要作用:是承担船底的横向强度。 • (3)与中线面处间断并与中内龙骨焊接
油船底部结构特点
• 中小型油船采用纵骨架式单底结构 • 大中型油船采用纵骨架式双底结构 • 中内龙骨与横舱壁的连接 • 纵骨穿过舱壁的结构
24000t油船货舱的船底结构(单底)
1、纵向构件 纵舱壁 中内 龙骨
(1)纵舱壁:为了减少自由液面对船舶稳性的影响,中小 型油船的货油舱底部为纵骨架式单底结构,设置1~3道纵舱 壁,沿船宽方向分隔成2~4个货油舱;
1、减轻孔 2、主肋板 3、加 强筋 4、内底纵骨 5、人孔 6、船底纵骨 7、内底边板 8、肘板 9、内底板 10、旁 底桁 11、中底桁
舭肘板
• 布置及结构特点:每个肋位都设置舭肘板,其厚度与肋板 相同,肘板自由边有面板或折边。
强肋骨6 圆弧代 在纵 骨上
舭肘板
• 为了保证船舶的横向强度,船舶的横向骨 架要保证连续性,形成牢固的横向框架, 舷侧的肋骨与船底的肋板要很好的连接。 • 在两者之间用舭肘板连接。
二、 纵骨架式单底结构:小型舰艇常采用这种形式
防倾肘板6 加强筋7
连接特点
旁内龙骨3
肋板4 减轻孔
中内龙骨2 船底纵骨5 CAD
船舶总布置图

第三章 总布置图
(1)甲板或平台上,舱室划分,舱内设备、 用具等布置的情况以及这些舱室和设备、 用具等在船长和船宽方向的位置。 (2)甲板或平台上,舱室外船舶设备、机 械的布置情况以及这些设备、机械在船长 和船宽方向的位置。 (3)甲板或平台上,通道、门、窗、扶梯 等的布置。
船舶总布置图
第三章 总布置图
• (4)在施工时,可作为具体施工的一张指 导性图样。它能起到协调各机械、设备的 相互关系,当它们之间发生矛盾时,以总 布置图中的布置为准。总布置图对船舶建 造时的舾装工作尤其有着重要意义。
船舶总布置图
第三章 总布置图
第三章 总布置图
• 第一节 总布置图的组成、表达内容和特点 • 第二节 识读总布置图 • 第三节 绘制总布置图的步骤和方法源自船舶总布置图第三章 总布置图
2.为了图面清晰而内容详尽,总布置图中 通常不标注具体尺寸。需要时,可按比例 从图中量取。机械、设备、用具的精确尺 寸由设备明细表或其它专用图样提供,设 备、用具等在船长方向的定位尺寸由肋位 号确定,船宽方向的定位尺寸以中线面为 基准,用比例尺在图中直接量取,船深方 向的定位尺寸由其所在的甲板、平台确定。
• (1)表示船舶上层建筑的型式以及舱室、 设备、门窗、通道等的布置情况。
• (2)进行其它设计和计算的依据。如进行 全船重量和重心位置计算,船舶设备设计 和结构设计等的依据。
船舶总布置图
第三章 总布置图
• (3)作为绘制其它图样的依据。如绘制各 类设备、系统布置图;门、窗、扶梯布置 图;木作、绝缘布置图等的依据。
船舶总布置图
第三章 总布置图
3.总布置图中还对机械、设备、用具、门、 窗、扶梯等采用了形象化的图形符号,以 保证图面清晰。图形符号的尺寸没有具体 规定,画图时,需要根据欲表达的设备、 家俱等的外形尺寸按比例绘制。图形符号 由《舶舶布置图图形符号》具体规定。常 用的图形符号见表2-3-1。标准中规定的基 本图形符号还可以与其它图形符号组合使 用。凡是国家标准中未提到的各种特殊设 备等,可用与其实际形状相似的图形符号 来表示。
管系舾装ppt课件

第二节 零件加工技术
锥面板弯制
①上辊必须相对下辊呈倾斜状态,使锥形板曲率大的一端处的上、下辊间距小于另 一端; ②将锥形板作如图所示的3~5等分的划分,并分别对其进行辊弯。 ③分区辊弯时,应使每一分区的中心线(也是一根素线)与上辊平行。
第二节 零件加工技术
几种新型的辊式弯板机
第二节 零件加工技术
角变形
越快越大 峰值后减小
越大越大
越大越大 750
<1/2,越大越大 >1/2,越大越小
越大越小
第二节 零件加工技术
➢ 水火弯板的主要工艺要求:
(1)板前应根据构件的成形要求,在钢板上画出加热线。各加 热线的起点应相互错开,不可在同一条直线上。 (2)左、右形状对称的零件,其加热线位置、数量和长短应对 称一致,操作也应对称进行。 (3)应尽量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加热,尤其是低合金钢。一般 情况下,重复加热次数不得超过3次,否则,不仅影响成形效 果,还会降低钢材的机械性能。
横向
纵向
第二节 零件加工技术
圆盘剪切机
厚度较小,具有任意曲线边缘的船体构件
第二节 零件加工技术
剪切顺序
第二节 零件加工技术
4.2、焊接坡口的机械加工 刨边机:可实现I、V、U、X型坡口 铣边机:可实现I型坡口
边缘不平度
工件厚度 mm
4-5
6-8
允许不平度 mm/m
3
2.5
9-11 2
≥12 1.5
2.1 造船技术发展概况
近代,铆接技术、焊接技术、成组技术和信息技术逐一促进和 主导了造船模式的发展,依次形成了船舶的“整体制造模式”、 “分段制造模式”、“分道制造模式”和“集成制造模式”。每一 种模式的形成都是由于引进了某项新的主导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 生产模式。21世纪的造船模式将是敏捷制造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 “以人为中心”的智能化技术。
船舶主要部位结构图

船舶主要部位结构图船舶部位名称船舶各部位名称如图所示。
船的前端叫船首(stem);后端叫船尾(stern);船首两侧船壳板弯曲处叫首舷(bow);船尾两侧船壳板弯曲处叫尾舷(quarter);船两边叫船舷(ships side);船舷与船底交接的弯曲部叫舭部(bilge)。
连接船首和船尾的直线叫首尾线(fore and aft line center line, centre line)。
首尾线把船体分为左右两半,从船尾向前看,在首尾线右边的叫右舷(starboard side);在首尾线左边的叫左舷(port side)。
与首尾线中点相垂直的方向叫正横(abeam),在左舷的叫左正横;在右舷的叫右正横。
船体水平方向布置的钢板称为甲板,船体被甲板分为上下若干层。
最上一层船首尾的统长甲板称上甲板(upper deck)。
这层甲板如果所有开口都能封密并保证水密,则这层甲板又可称主甲板(main deck),在丈量时又称为量吨甲板。
少数远洋船舶在主甲板上还有一层贯通船首尾的上甲板,由于其开口不能保证水密,所以只能叫遮蔽甲板(shelter deck)。
主甲板把船分为上下两部分,在主甲板以上的部分统称为上层建筑;主甲板以下部分叫主船体。
在主甲板以下的各层统长甲板,从上到下依次叫二层甲板、三层甲板等等。
在主甲板以上均为短段甲板,习惯上是按照该层甲板的舱室名称或用途来命名的。
如驾驶台甲板(b ridge deck)、救生艇甲板(life-boat deck)、等等在主船体内,根据需要用横向舱壁分隔成很多大小不同的舱室,这些舱室都按照各自的用途或所在部位而命名,如图1-18所示,从首到尾分别叫首尖舱、锚链舱、货舱、机舱、尾尖舱和压载舱等。
在货舱中两层甲板之间所形成的舱间称甲板间舱(tween dec k),也叫二层舱或二层柜。
看来这是以前设计的船,现在的船机舱基本在尾部。
中机型的效率不太好。
船舶部位、尺度和标志一、船舶各部位及舱室名称有关概念船首(head):船的前端部位。
起重铺管船概况及设计技术

480t×18.5m 725t×27.5m 8×11t 铰接/直线式 10×15t 30
8.2、自航船型
船名 船型 L (m) B (m) D (m) d (m) 人员 ETPM 1601 起重、敷管 185.06 35.06 15.24 工作10/航行6.5 276 THOR 起重、敷管 166 40 15 11.5 57000 180 敷管流水线位置 可敷水深 (m) 可敷管径(寸) 可敷管径( 张紧器 (kg) 焊接站 起重机 中部 300 48 3×45000 包括X站 12 1200t×30.5m 舷边 300 2000t×30m 8×15t
22
5.3、铺管船法 前国外广泛使用专门铺管船铺设海底管线。 铺管船铺设海底管线始于1940年,首先是美国用 于墨西哥湾,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大型铺管船已有 百余艘。用铺管船铺设海底管线的特点是,利用 管线允许的弹性变形,以铺管船为中心,组成铺 管船队,并配以必要的船机设备,如起重船、潜 水设备等;单节钢管或双节钢管由制管厂按照规 格加工好,在铺管船上再一根根地接起来,并按 照要求加工制作防腐绝缘层、隔热保温层和外包 混凝土防护层;加工好的钢管直接在船甲板上焊 接,边加工边利用托管架铺设入海底。
24
1965年在开发大西洋的北海油气田时,这种类型的 铺管船因抗风浪能力差,不能适应北海区的海况,作业 经常被中断,经过改革船体结构,制成半潜式铺管船,加强 了抗风浪能力。70年代初期“乔克陶Ⅰ”号半潜式铺管船 在澳大利亚的巴斯海峡投入使用,证明半潜式铺管船稳 定性好,并能在120~180米深海中进行铺管作业。1979 年半潜式“卡斯特罗”号铺管船,在建设由非洲阿尔及 利亚经突尼斯穿过突尼斯海峡通向欧洲意大利的输气管 道时,成功地在608米深的海域中铺设了500毫米管径的管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