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语法错误分析

合集下载

报刊常见文字错误解析

报刊常见文字错误解析

报刊常见文字错误解析1、凯旋而归稿件中常见这样的用法,实际上“而归”属赘字。

因“旋”和“归”是一个意思,重复了。

“凯”是胜利的乐歌,“旋”是返回的意思,如“旋里”(返回家乡)。

“凯旋”一词即奏着胜利的乐歌归来。

加“而归”成了蛇足。

2、始作俑者“‘双代管’的始作俑者是(从)山东济南市学来的。

”(见人民日报2019年5月15日“读者来信”版大样《茌平“双代管”探秘》一文)将“始作俑者”错当作褒义词,近年来报刊上时有所见。

上例将从别处学来某种办法的人称为“始作俑者”,更是完全背离了这个词的意义。

俑,古时殉葬用的木制的或陶制的偶人。

“始作俑者”是“起初用俑为死人殉葬的人”。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意思是孔子说始作俑者“让他断子绝孙吧”,原因是以土偶象征活人埋进死人墓中,以致后来形成以活人殉葬的风气。

《中华成语大辞典》的解释为:“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据此可知,“始作俑者”切不可用于褒义。

只要记住孔夫子那句切齿痛恨的诅咒就不至于误用了。

也有人反用于自身的,说自己领头办了好事却不得好报,这是极个别情况下的特例。

3、诞辰和诞生在写纪念性的文章中,往往用到“诞辰”或“诞生”。

有的文章把“诞辰”、“诞生”两词混淆误用。

误用的原因,可能是认为这两个词读音相近且词义相同。

其实,这两个词的意义、结构、词性都有差别。

这两个词中的词素“诞”都是出生的意思,不同词素是“辰”和“生”:“辰”指时日,“生”指出生。

“诞辰”:就是出生的时日,是生日的敬称。

词义以“辰”为主,是偏正型的复合式名词。

例:“北京纪念荀慧生、尚小云百年诞辰。

”“诞生”:就是出生的意思,“诞”和“生”意义并列,是联合式动词。

例:“我们隆重庆祝了新中国诞生50周年。

”“诞辰”是一个敬词,准确的用法应该是“某某周年诞辰”,用“某某周年”从时间长短上限制“诞辰”,“诞辰”用在“某某周年”的后面;而“诞生”和“诞辰”的用法不同,“诞生”要用在“某某周年”的前面,应该是“诞生某某周年”,而不能用成“某某周年诞生”。

报刊杂志语病 -回复

报刊杂志语病 -回复

报刊杂志语病-回复标题:关于报刊杂志中的常见语病问题及解决方法导语:在我们阅读报刊杂志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语病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也会给读者带来不必要的误导。

本文将围绕报刊杂志常见的语病问题,逐步解答如何避免和纠正这些错误,希望能帮助读者提高阅读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部分:语法错误的纠正1. 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是一种常见的语法错误。

要注意将主语和谓语保持一致,包括单复数、人称等方面。

例如:“学生们走进教室,他们开始上课。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学生们走进教室,他们开始上课。

”2. 句子成分不平衡句子成分不平衡指的是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结构、长度过于倾斜,导致句子不通顺或不连贯。

例如:“她是一个漂亮、善良、有智慧的女孩。

”正确的表达可以是:“她是一个漂亮、善良且有智慧的女孩。

”3. 使用错误的词性使用错误的词性是指将一个词语错误地用作其他词性的形式,导致句子出现语法错误。

例如:“他的宝贝儿子今天满了7岁。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他的宝贝儿子今天满7岁了。

”第二部分:修辞与表达问题1. 词语搭配错误词语搭配是指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在表达时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习惯。

错误的搭配会影响文章的表达力和准确性。

例如:“他拥有了一个悲伤的笑容。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他脸上浮现出了一个悲伤的笑容。

”2. 词汇重复在文章中,过多地重复词汇会显得平淡乏味,缺乏表达的多样性。

通过使用同义词或者转换句子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有趣。

例如:“他长得高高的,个子真的很高。

”修改为:“他身材高大,真是个大个子。

”3. 表达不准确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用不够准确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造成读者误解。

在写作时,要尽量使用准确、明确的词语来阐述观点。

例如:“这场比赛非常复杂。

”这里的“复杂”一词不够准确,可以替换为“精彩”、“激动人心”等。

第三部分:内容前后不一致1. 引言与实际不符在引言中提出某个观点或论断,但在实际内容中却没有充分支持这个观点,造成了文章前后不一致。

报纸差错辨析

报纸差错辨析

报纸差错辨析
报纸是我们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途径,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报纸上出现了一些错误,需要我们进行辨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报纸差错类型及其辨析方法:
1. 语法错误:报纸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语法上的错误,例如错别字、主谓不一致等。

这时候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出错误,并对其进行纠正。

2. 事实错误:有时候报纸中会出现一些事实上的错误,例如错误的数字、错误的地点等。

这时候我们需要查找其他的资料,确认正确的信息,并进行辨析和纠正。

3. 偏见错误:有些文章或者新闻报道可能存在偏见,例如政治偏见、性别偏见等。

这时候我们需要保持客观,理性辨析,不被感情左右。

4. 非法信息:有些新闻报道可能存在不合法的信息,例如诽谤、侵犯隐私等。

这时候我们需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维权。

总之,我们在阅读报纸的时候,需要保持警惕、保持客观,对错误进行辨析,同时也要对优秀的报道予以肯定和鼓励。

- 1 -。

报刊语病分析总结范文

报刊语病分析总结范文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报刊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报刊的编辑和出版过程中,语病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报刊的质量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从报刊语病产生的原因、常见类型以及如何避免语病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二、报刊语病产生的原因1. 编写人员素质不高:部分报刊编辑和记者缺乏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对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语病。

2. 缺乏严谨的审校制度:部分报刊在编辑、排版、校对等环节存在漏洞,导致一些明显的语病未能得到及时纠正。

3. 追求时效性:为了抢时效,部分报刊在报道过程中忽视了对文章的打磨,导致语病频发。

4. 盲目跟风:一些报刊为了追求热点,盲目模仿其他媒体,导致语病现象蔓延。

三、报刊语病常见类型1. 语法错误:如主谓不一致、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

2. 逻辑错误:如前后矛盾、概念混淆、论证不充分等。

3. 修辞错误:如比喻不当、夸张失实、用词不当等。

4.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如逗号、句号、括号等使用不规范。

5. 字词误用:如错别字、同音字、形近字等。

四、如何避免报刊语病1. 提高编写人员素质:加强报刊编辑、记者的语言文字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2. 建立健全审校制度:严格审查、校对稿件,确保稿件质量。

3. 注重时效性与质量并重: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确保稿件质量,避免因抢时效而忽视语言文字规范。

4. 引导作者规范写作:加强对作者的引导,使其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文字规范。

5. 借鉴优秀媒体经验:学习借鉴其他优秀媒体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规范,提高报刊整体质量。

五、总结报刊语病问题严重影响报刊质量和读者阅读体验。

通过分析报刊语病产生的原因、常见类型以及如何避免语病,有助于提高报刊编辑和记者的语言文字水平,提升报刊整体质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读者呈现一份高质量、无语病的报刊。

报告编辑中的常见拼写和语法错误

报告编辑中的常见拼写和语法错误

报告编辑中的常见拼写和语法错误一、正文部分1. 主谓一致错误主谓一致错误是报告编辑中最常见的语法错误之一。

在编写报告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主语和谓语不一致的情况,这会导致句子结构混乱,影响读者对内容的理解。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仔细检查每一个句子,确保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2. 动词时态错误动词时态错误是报告编辑中常见的拼写和语法错误之一。

在文章的不同段落和句子中,经常需要使用不同的时态表达。

然而,经常会出现动词时态混乱的情况,这给读者带来困惑。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编辑报告时,仔细检查动词的时态,确保它们与上下文一致,以保持句子的流畅性。

3. 拼写错误拼写错误是报告编辑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

在编辑报告时,我们经常需要使用许多专业术语和生僻词汇,这增加了拼写错误的机会。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编辑报告之前,我们应该使用拼写检查工具仔细检查每一个单词,并查阅专业词汇和术语的正确拼写。

二、图表部分1. 图表标题错误图表标题错误是在编辑报告时常见的错误之一。

在图表部分,我们经常需要为每个图表编写相关的标题。

然而,有时候标题与图表内容不符,或者标题过于简单,无法准确传达图表的信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仔细审查每个图表的标题,确保它们准确地概括了图表的内容。

2. 图表标签错误编辑报告时,图表标签错误也是常见的错误之一。

在图表部分,我们经常使用标签来注释图表中的数据和趋势。

然而,有时候标签缺失或者错误的标签会导致读者对图表的解读产生困惑。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仔细审查每个图表中的标签,确保它们清晰地说明了数据和趋势。

3. 图表说明错误图表说明错误也是在编辑报告时常见的错误之一。

在图表部分,我们通常需要为每个图表编写相关的说明,解释图表中的数据和趋势。

然而,有时候说明过于简单或者缺乏详细的信息,无法准确地传达图表的含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仔细审查每个图表的说明,确保它们清晰地解释了图表中的数据和趋势。

报纸差错辨析

报纸差错辨析

报纸差错辨析
今天我们来谈谈报纸中常见的一些差错,以及如何辨析它们。

1. 事实错误
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错误,往往是最让人无法容忍的。

例如,报道中给出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等,如果出现了明显的错误,就会严重影响到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因此,我们在阅读新闻时,一定要尤其关注这些细节,以确保自己得到的是准确的信息。

2. 意义歧义
有些新闻报道中可能存在词义上的歧义,这会导致读者理解错误,甚至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例如,有些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可能会产生变化,我们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以免自己被误导。

3. 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不仅会影响新闻的阅读体验,还会给人留下不专业的印象。

因此,我们在阅读新闻时,要关注语法上的错误,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4. 图片错误
一些报纸的图片可能与报道内容不符,或者存在显著的美化、修饰,这会对读者产生误导。

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图片,判断其是否真实可信。

总之,在阅读报纸时,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辨析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以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

- 1 -。

报刊杂志语病 -回复

报刊杂志语病 -回复

报刊杂志语病-回复题目:探讨报刊杂志中存在的语病问题摘要:报刊杂志作为一种传统的传媒形式,承载着大量信息和观点。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报刊杂志中常常出现语病问题,例如错别字、语法错误、表达不准确等。

本文通过对报刊杂志语病问题的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高报刊杂志的质量和可信度。

引言:报刊杂志作为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对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力。

然而,由于编辑人员的疏忽和快速发稿等原因,导致报刊杂志中常见语病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广大读者日益关注的焦点。

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报刊杂志中的语病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错别字的频繁出现、语法错误的过多存在、表达不准确的情况。

正文:一、错别字的频繁出现错别字是报刊杂志中最常见的语病问题之一。

它不仅使读者感到困惑,也影响了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错别字主要是由于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过程中疏忽大意造成的。

此外,部分错别字问题也与潦草的手写和印刷质量不佳有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报刊杂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提高编辑流程中的审稿环节,避免疏忽大意导致的错别字问题。

2.引入先进的自动校对技术,通过文字识别和纠错算法等方法,对稿件进行智能校对,提高错别字的发现和处理效率。

二、语法错误的过多存在语法错误是报刊杂志中另一个常见的语病问题。

在撰写报道时,由于编辑人员的马虎和语法知识的不牢固,导致大量的语法错误存在于报刊杂志之中。

这些错误不仅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更让读者对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编辑人员的语法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语法规则和写作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建立严格的审稿流程,包括初审、复审和终审等环节,确保语法错误得到及时发现和修正。

三、表达不准确的情况在报刊杂志中,我们还经常遇到表达不准确的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编辑人员对报道内容理解不深入、观点表达不清晰、用词不准确等原因造成的。

报刊中常见差错举例与解析

报刊中常见差错举例与解析

报刊中常见差错举例与解析一、错别字1,在非数码的地方出现了错别字。

比如:在第一个电视节目中,我看到有一位老师说,自己喜欢把外国的教育方法带到中国来。

可是,她说的应该是“自己喜欢把西方的教育方法带到中国来”才对。

这么小的细节,也能弄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因为每天都要读很多份报纸,错别字虽然只占了一个角落,但是如果大量存在的话,就会影响阅读质量,让读者没办法阅读文章。

2。

插图配错了位置,比如:下面的漫画《又见家长开夜车》中,右上角的人物应该戴着眼镜的,可是却成了一副正在偷窥别人的模样,左下角则写着某某人是某某机构的“最佳杰出人士”。

而且在标题上也出现了错误,一般情况下,报纸中的标题都是严肃和正规的,可是下面的漫画却将《最新爆笑事件》写成了《爱情爆笑事件》,就连报纸中的漫画专栏中都出现了错别字。

二、标点符号3。

语句停顿不当。

有时候标点符号用得好,一句话就像活了一样,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显得精彩,有的标点符号则像魔鬼一样,一句话有了它的参与,顿时就变得不伦不类。

下面是课堂笔记的部分内容,按照原来的语序,显然是读起来很别扭,也就是因为句子之间没有空格隔开,有些关键词语还出现了语法错误,读起来就不像话了。

如果删去其中一两个词语,改成另外一种表达,整篇文章就会流畅很多。

“可恶!”我暗骂一声,转身朝操场走去。

三、书名4。

漏写了主题,导致缺少必要的文字叙述,这样读起来会觉得索然无味,更何况,读者需要知道的信息被遗漏了。

5。

误称,主题错误,也许这个单元要介绍某个作家的生平经历或著作,可是由于文字表达不严谨,致使读者产生歧义。

比如下面这篇稿件:“陈老师,您好!我们是‘百花洲’学校三年级学生,我叫……”四、报头5。

头版(主页)一般都要报道学校的重要消息,也是师生家长获取校园动态信息的渠道。

不过,头版一般都很简短,只是大概地说明一下,如果太长的话,就会导致读者失去阅读兴趣。

有一次,我读到的《人民日报》上面的标题是“美丽与哀愁—— 2008中国红十字博爱周活动”,中间的那段话并不算短,但是没有体现出报道的主题,所以文字就显得很单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报刊中出现的语法错误
一、主语残缺
1、当他第三次试跳时越过这个高度,动作干脆,腾跃时重心离横竿较高。

(《解放日报》2011年3月17日第3版)
第一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他”,但由于被置于介词结构“当……时”中,便造成了主语残缺。

2、《三只狼》写一个农人在路上遇见了三只狼,开始想给狼扔几块肉,甩掉它们。

但后来知道狼贪得无厌,终于下决心想办法把狼打死了。

(《文汇报》2008年6月2日第4版)
“开始想给狼扔几块肉,甩掉它们。

”,一句缺主语“他”。

二、宾语残缺
1、《三只狼》写一个农人在路上遇见了三只狼,开始想给狼扔几块肉,甩掉它们。

但后来知道狼贪得无厌,终于下决心想办法把狼打死了。

(《文汇报》2008年6月2日第4版)
“《三只狼》写一个农人在路上遇见了三只狼”缺少宾语“的故事”。

2、菊花牌38支〔TK〕精梳本色棉毛衫具有手感柔软,弹性好,布面清晰,缝制考究,坚牢耐穿。

(《解放日报》2000年2月10日第2版)
全句缺少宾语“等特点”。

三、搭配不当
1、山东聊城杨以增海源阁,为近代著名藏书家。

(《人民日报》2011年8月30日第8版)
主语为“……海源阁”,宾语中心语是“藏书家”,主宾不搭配。

2、标题“四川、福建、北京、天津女排四强出线在望天津队夺魁希望最浓”。

(《新民日报》2011年9月26日第4版)
“希望”和“浓”不搭配。

四、词序不当
1、一家农民开办的大旅店在杭州市郊开业(标题)。

(《光明日报》1981年3月5日第1版)
结合正文可知大旅店是公社办的,标题应改为“一家农民开办的大旅店在杭州市郊开业”。

2、蔡文治为什么说这气话呢?原来南京解放前的前半个月,也就是和谈刚刚破裂,黄绍肱从北京飞到香港去后,顾祝同主持召开了一次作战会议。

(《解放日报》1984年第12期52页)
“南京解放的前半个月”一般会理解为在南京解放以后的半个月,可后面明明讲到“和谈刚刚破裂”,可知说的是南京解放以前。

应该把“的”与“前”的位置换一下。

五、重复累赘
1、但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职务犯罪主体身份的特殊性。

(《人民日报》2011年7月28日第1版《贪官不入监缘何增多》)
其中“首要”、“最重要”含义重复。

2、他经历惊涛骇浪,不仅亲眼目睹了沿途岛屿的奇风异俗,也发现了船上一连串的惊天阴谋。

(《光明日报》2010年7月26日第2版《瑞典王后从哥德堡
号带来童话》)
其中“亲眼”、“目睹”含义重复。

六、句式杂糅
1、为什么神七农架怎么会有这种燕子?而且在如此漆黑的山洞里,能像蝙蝠一样自如地飞行呢?(《光明日报》2010年10月1日第8版)
“为什么神农架会有……”,“神农架怎么会有……”两种句式混杂于一句中。

2、由于此书在青年读者中受到广泛喜爱,他曾于2008年被评选为最优秀畅销书获奖。

(《光明日报》2009年1月10日第2版)
此书“曾于2008年被评选为最优秀畅销书”,“他曾于2008年获最优秀畅销书奖”,两种句式杂糅。

七、关联不当
1、然而,(守岛战士)常年在礁上驻守,生活却十分艰苦。

(《人民日报》2011年8月30日第1版)
“常年在礁上驻守”跟“生活十分艰苦”不存在转折关系,误用关联词“却”。

2、他被人残害后弃尸池塘,但陷入沼泽而免于腐烂。

(《解放日报》2010年3月21日第5版)
“弃尸池塘”与“免于腐烂”虽有转折关系但也仅仅是轻微转折,而“陷入沼泽”与“免于腐烂”有密切的因果关系,故“但”字应换为“因”字。

八、不合事理
1、辽宁省第四次森林资源复查结果于近日揭晓:全省森林面积为4641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1.84%。

(《辽宁森林覆盖率达31.84%》,《人民日报》,2010年7月4日头版)
100公顷合1平方公里。

46410公顷即464.1平方公里。

辽宁有14万多平方公里,这点森林未免太少。

如果这点森林就达到覆盖率的31.84%,则辽宁全省面积只能有1457.6平方公里。

如果是46410万公顷,合464.1万平方公里,则几乎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也不太可能,比较合理的猜测是464.1万公顷。

2、池水清澈碧绿,荷花绿叶婷婷。

(《蛙声阵阵唱丰收》,《人民日报》,2003年6月18日第11版)
“清澈”表示清而透明。

“碧绿”则表示清绿色。

《现代汉语词典》说清绿色就是深绿。

荷花塘中的碧绿的水会是轻而透明的吗?反过来说,清而透明的水会是碧绿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