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品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化学药品检验的规范要求和注意点

废弃物处理
按照实验室规定正确处理废弃物,防 止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仪器和试剂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合适的仪器
试剂的质量控制
根据检验项目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确 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确保所使用的试剂符合质量要求,避免使 用过期或变质的试剂。
仪器的校准和维护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仪器
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 性和稳定性。
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 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对药品进 行检验是维护公众健康权益的重 要手段。
检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保障药品安全
维护市场秩序
通过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药品 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不合格药品 流入市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对药品进行检验可以防止假冒伪劣药 品的流通,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 者的合法权益。
药品杂质检查涉及对原料药、中间体及成品的化学结构和纯度进行检测,通过 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手段,对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及残留溶剂等进 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确保药品质量达标。
案例二:药品溶出度检查
总结词
药品溶出度检查是评估药物在体内吸收效果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药品溶出度检查通过模拟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和释放过程,采用溶出度试验仪对药 物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速率和程度进行测定。该检查有助于评估药物在体内的释 放特性,预测药物疗效及生物利用度,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实验操作标准化
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循标准操 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 性。
实验废弃物处理
按照规定处理实验废弃物,防 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检验记录规范
记录完整
实验过程中应及时、准确记录所有相关数据 和信息。
格式统一
检验记录应采用统一的格式,方便查阅和整 理。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

2.尾气处理方法 (1)用适当试剂吸收
球形干燥管
固体试剂吸收多余 气体装置,如碱石 灰吸收Cl2、SO2等
液体试剂吸收多余 气体装置,右3图 装置有防倒吸功能。
(2)可燃性气体可在导管末端处放一燃
着的酒精灯烧掉,但在点燃前一定要检验 气体纯度。
小结: (一)遵守实验室规则:
进实验室前、后,试验中、毕的要求
3.气体收集方法 (1)排气集气法
气体进口
气体进口
向下排气集 气法收集密 度比空气小 的气体,例 如:氢气、 甲烷、氨气
等
集气瓶
向上排气 集气法收 集比空气 密度大的 气体。例 如:氯气、 氯化氢、 二氧化碳
等
(2)排水集气法 适用于难溶于水的气体,例如:O2 、H2 等
短进长出
该装置既可收集气体, 也可测量气体体积
思考:如何检验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准备工作、操作、现象描述与结论
装置2: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量筒中加适量 水浸没导管口,用酒精灯微热锥形瓶,若量筒 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形成一小段 水柱,则气密性好,否则气密性不好。
装置1
装置1:分别向长颈漏斗和烧杯中加适量水浸 没导管口,用双手紧握锥形瓶,若烧杯中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形成一小段水柱,则 气密性好,否则气密性不好。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
化学实验安全
一
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伤害和事故的
二
保障。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三
1.遵守安全规则
四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五
4.重视并逐步熟记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 方法(包括有害气体、废液、固体废弃物 的处理)
一、实验室规则: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是确保药物质量稳定可靠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恢复度、线性度、特异性等指标,确保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地测定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或者指标物质的含量。
本文将从方法验证的目的、步骤、技术指导原则以及常见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方法验证的目的和步骤1.目的:确保分析方法满足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可靠稳定,可用于药物批次的检验。
2.步骤:(1)方法开发:根据药物的特性和质量控制要求,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2)方法优化:对选择的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包括调整工作条件、选用合适的内标物质等。
(3)方法准确性验证:重复测定样品,评估准确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方法精密度验证:通过重复测定样品,计算相对标准偏差,评估方法的精密度。
(5)方法线性度验证: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品,评估方法的线性关系。
(6)方法特异性验证:通过测定样品的含量,检查方法对其他组分的干扰情况。
(7)方法稳定性验证:评估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包括反应时间、温度等。
(8)方法恢复度验证: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到药物样品中,评估方法的回收率。
1.确保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应具有良好的回归方程和拟合度,并通过统计分析确定测定值的范围。
2.确保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反复测定样品确定相对标准偏差,评估方法的精密度,并确保结果的重复性。
3.确保方法的恢复度: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到药物样品中,测定回收率,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恢复度。
4.确保方法的线性度: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并通过相关系数确定方法的线性范围。
5.确保方法的特异性:通过测定样品的含量,并检查方法对其他组分的干扰情况,确保方法对药物成分的特异性。
6.确保方法的稳定性:通过评估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确定方法的适用范围。
7.验证结果的报告和文档:方法验证应记录在正式的报告和关联文档中,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药品审评中心化学药品药学研究的技术要求及常见问题分析

幻灯片9.3
性状:药物特性和质量的表征
1、外观:色泽、嗅、味、结晶形状,一般稳定性情况 2、溶解度:采用药典凡例中分等级方式,溶剂可采用
极性不同与工艺相关的(尤其精制溶剂). 3、物理常数:熔 点:范围3-4℃ ,熔矩<2℃
比旋度:光学活性化合物的固有特性及 纯度。注意:温度、浓度对测 定影响。 药典规定:200C,589um
幻灯片4.2.1
制剂辅料的要求(药监注函568号文)
1、国家标准 (中国药典、部颁)
2、进口辅料 附进口许可证、质量标准及口岸检验报告
3、习用辅料,提供依据并制订相应的质量标准 4、特殊需要、用量较小辅料:指国外药典上收载,
国外制剂上使用过的辅料,提供依据,质量标准 和检验结果。 5、食品添加剂:提供依据,质量标准。 6、国内外未使用过辅料,按新辅料与制剂同时申报。
1、按中国药典规定进行波长校正,并报告 测定数据。
2、供试品制备: ⑴ 尽量采用易溶中性溶剂; ⑵ 发色团上存在酸性或碱性基因,化合 物可增加0.1N HCL、0.1N NaOH的水溶 液以观察吸收带移动情况。
幻灯片7.3(续)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要求
3、制图要求: ⑴ 录制紫外可见区的全部吸收峰,不得遗 漏,不得截止,最强吸收度不得高于1.0。 ⑵ 必要时可分段以不同浓度试样溶液录制 图谱。
幻灯片1
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2、改变给药途径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
品。 4、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
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 制剂。 5、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 药途径的制剂。 6、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化学药品药学研制现场核查常见问题分析

药品研发数据是支持药品审评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评价的重要证据,是药品注册现场核查的重要内容[1-3]。
《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修订与实施,赋予了药品注册核查新的定位与要求。
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以下简称核查中心)发布了《药品注册核查工作程序(试行)》及《药品注册核查要点与判定原则(药学研制和生产现场)(试行)》,与2008年发布的《药品注册现场核查管理规定》相比,进一步强化了药品注册核查与审评工作的衔接,进一步细化了药学研制和生产现场核查的要点[4-8]。
本文对近2年化学药品药学研制现场核查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了研制现场核查要点的变化和常见问题,为新法实施后药品注册申请人加强药品研发管理提供思路。
Part 1、药学研制现场核查要点2021年发布的《药品注册核查要点与判定原则(药学研制和生产现场)(试行)》药学研制现场核查要点(以下简称2021年核查要点)包括质量管理、处方工艺、样品试制、原辅料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以下简称原辅包)、质量控制、对照品和参比制剂、稳定性、数据可靠性9个方面,它在2008年《药品注册现场核查管理规定》药品注册现场核查要点及判定原则药学方面(以下简称2008年核查要点)工艺及处方研究(1. 1~1. 3),样品试制(2.1~2.8),质量、稳定性研究及样品检验(3.1~3.10),委托研究(4)的基础上,结合了我国药品研发实际和药品监管工作需要,充分吸收了ICH,WHO,PIC/S等国际通行的指南内容,也更加贴合申报资料。
相关核查要点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2021年与2008年药学研制现场核查要点对应关系2021年核查要点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化:①将质量管理作为一个专项进行描述,包括了组织机构与人员、研究记录、文件和记录、变更和偏差管理、委托研究5个方面的要求。
2021年核查要点既包含了2008年核查要点中关于与研发工作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场所,委托研究的相关要求,还进一步提出了建立与研究内容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质量管理体系,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或标准操作规程并遵照实施,并强调了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后的变更和偏差管理。
化学药品检验的规范要求和注意点1

国家标准欠完善,缺少应进行控制的项目(如在生产工艺中所用
的一、二类有机溶剂),在内控标准中应给予增定。
原因:已颁布的国家标准往往是在数家上报的各自的试行标准的
基础上综合制定的标准,由于不同的厂家的产品工艺不同,各自
使用的有机溶剂不同,故在国家标准中往往无法统一残留有机溶 剂的测定种类,而暂不定入。但若在工艺使用到一、二类有机溶
片剂: 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
胶囊剂:应整洁、不得有黏结、变形、渗漏或囊壳破裂,无异臭; 软膏:应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乳膏剂无油水分离及胀气; 颗粒剂:应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结块、潮解; 口服溶液剂:不得有发霉、酸败、变色、异物、产气或其他变质
14
检验者要靠自己的眼睛正确掌握对外观的判断
2
a.坚持保障药品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的原则。 b.坚持继承、发展、创新的原则。 c.坚持科学、实用、规范的原则。 d.坚持质量可控性原则。标准的建立,应根据“专属、 准确、灵敏”的原则 。
3
中国药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地标升国标标准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转正标准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试行标准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标准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药品注册标准
国药典化发[2012]444号,当性状与检查不一致时,以 检查为准。
臭:是指药品本身固有的或应有的臭味;不 包括因混有不应有的残留有机溶剂而带入的
异臭。
味:具有特有味觉的药品,应加以记述,但
毒、剧、麻药和外用药不作“味”的记述。
化学药品不主张检验者用嘴去尝试。
七年级化学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七年级化学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化学实验在学习化学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化学实验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只有保障实验安全,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并获取实验结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七年级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化学实验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确保实验安全的基础。
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实验环境确保实验环境整洁、通风良好,并远离易燃物、易爆物等危险品。
实验室内应保持干燥,避免有水滴、漏电等现象的出现。
1.2 实验仪器和试剂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试剂是否标记清楚并储存在适当的位置。
注意对于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试剂的储存和保管。
1.3 实验操作熟悉实验操作过程,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确保实验操作规范,并注意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
二、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十分重要。
以下是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2.1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实验操作者应穿戴好实验服、实验手套、安全镜等个人防护用品,以保护自身免受可能的伤害。
2.2 注意试剂的选择与使用选择使用符合实验要求的试剂,并按照实验要求准确计量。
避免将试剂接触到皮肤、眼睛或口腔等敏感部位,并注意有关试剂的安全警示标识。
2.3 控制实验条件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根据实验要求控制好实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避免因实验条件不当而引发危险。
2.4 避免混合与交叉污染避免试剂之间的混合与交叉污染,特别是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试剂。
对于容易相互反应的试剂,应注意进行分装和分类储存。
2.5 小心处理废弃物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弃试剂和废弃实验器材。
避免将危险废弃物丢弃在普通垃圾桶中,确保安全处理废弃物。
三、实验后的安全措施实验结束后,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障实验室的整洁安全。
3.1 清洁实验器材与实验台面将使用过的实验器材进行清洗,放置在指定的位置,避免堆放杂物。
药品检验过程注意事项

药品检验过程注意事项一、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二、薄层色谱法三、柱色谱法四、高效液相色谱法五、相对密度测定法六、旋光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七、折光率测定法八、黏度测定法九、pH值测定法十、氯化物检查法十一、硫酸盐检查法十二、硫化物检查法十三、氰化物检查法十四、铁盐检查法十五、重金属检查法十六、砷盐检查法十七、铵盐检查法十八、干燥失重测定法十九、炽灼残渣检查法二十、溶液颜色检查法二十一、澄清度检查法二十二、崩解时限检查法二十三、释放度、溶出度测定法二十四、含量均匀度检查法二十五、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规定二十六、水分测定法二十七、装量差异、重量差异检验法二十八、显微鉴别法一、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1.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的吸收池必须洁净,并注意配对使用。
量瓶、移液管均应校正、洗净后使用。
2.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取吸收池时,手指应拿毛玻璃面的两侧,装盛样品以池体的4/5为度,使用挥发性溶液时应加盖,透光面要用擦镜纸由上而下擦拭干净,检视应无溶剂残留。
为防止溶剂挥发后溶质残留在池子的透光面,可先用醮有空白溶剂的擦镜纸擦拭。
吸收池放入样品室时应注意方向相同。
用后用溶剂或水冲洗干净,晾干防尘保存。
吸收池如污染不易洗净时可用硫酸发烟硝酸(3:1v/v)混合液稍加浸泡后,洗净备用。
3.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供试品溶液浓度除各该品种已有注明外,其吸收度以在0.3~0.7之间为宜。
4.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时除另有规定外,应以配制供试品溶液的同批溶剂为空白对照,采用1cm石英吸收池,在规定的吸收峰±2nm以内,测几个点的吸收度或由仪器在规定的波长附近自动扫描测定,以核对供试品的吸收峰位置是否正确,并以吸收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除另有规定外吸收度最大波长应在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测定波长±2nm以内。
5.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供试品应取2份,如为对照品比较法,对照品一般也应取2份。
平行操作,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换色谱柱
色谱柱选择不当
流动相选择不当 流动相流速太低 缓冲液浓度太低 系统没到达平衡 进样器问题 环境温度变化
选择恰当的色谱柱
选择恰当的流动相 调节流速 增加浓度 使系统到达平衡 检查进样器 使用柱温箱
变
宽
漏夜
检查漏夜的位置并维修
出现两个或多个未被完全分 选择其它色谱条件以改善分离 离的物质的峰 效果 检测器时间常数太大 使用较小的时间常数
• 2、影响溶出度的因素
药物 性质
影响 溶出度 的因素
制 剂
工 艺
试验 条件
溶出试验 条件的影响
温度 的影响
溶出 介质 脱气 的影响
投样 取样 操作 的影响
转篮 转杆 的影响
转速 的影响
药片 位置 效应 的影响
配置溶 出介质 的试剂 的影响
• (1)温度的影响 • a、外围水浴高度应超过溶出杯里液面的高度,保证杯中溶出介 • 质的温度; • b、当溶出介质中有机相比例较大时,注意预热和试验过程中介 • 质挥发,需要使用密封性良好的溶出仪。
• 4、影响实验的各种因素
• • • • • • • • • • 仪器:比对、测试条件 操作:严格按标准要求规范 对照品:来源、纯度、水分、换算、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 样品:贮存条件、均一性 滴定液及试剂:重新标化、更换试剂并重新配备 eg.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释放度问题 用不同厂家试剂配制的0.235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实验结果: 上海某一厂 20% 国药集团 90% 广东金砂 90%
出现所有 负峰
使用的流动相吸收高
自动进样器注射进空气
使用流动相稀释样品
清洗自动进样器
• 7、鬼峰
现 象 判 断 故 障 排 除 样品前处理时产生降 解或混入杂质 色 谱 图 出 现 鬼 峰 前一次进样的洗脱物 注射器脏 流动相被污染 柱被污染 六通阀污染 检测器污染 管路污染 流动相中含有稳定剂 或稳定剂变化
• • • • •
谷维素片(含量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 不同振摇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0min 93.4% 30min 96.2% 100min 97.0%
• 阿司匹林片中游离水杨酸 • 由于阿司匹林非常容易分解,所以时间控制很重要。必须是临 用新配。
二、溶出度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 2、峰拖尾
现 象 判 柱性能下降 峰 保护柱失效 拖 色谱柱或保护柱被污染 色谱柱选择不当 尾 流动相选择不当 选择恰当的流动相 换柱芯 清洗柱或保护柱, 必要时更换 选择恰当的色谱柱 断 故 障 排 除 更换色谱柱
• 3、峰变宽
现 象 判 断 故 换柱芯 清洗柱或保护柱,必要时更换 障 排 除
面版灯不亮 泵头漏液
• 2、压力高
现 象 判 断 故 障 排 除 设定正确的流速 使用恰当的流动相 冲洗 稀释或改变流动相
泵流速设定太高
压
流动相使用不恰当 缓冲结晶盐沉淀
力
样品与流动相不互溶
柱温太低
升高温度
换柱
值
色谱柱性能下降
溶剂贮液器中过滤器脏
清洗
冲洗,必要时更换
高
链接管路阻塞
进样阀阻塞
冲洗进样器
从杯架板杯孔往水浴箱里注入蒸馏水,并使水位达到红色标线
• (2)溶出介质脱气的影响 • a、溶液中的气泡在转篮中聚集,会堵塞转篮孔隙,改变 了筛网的孔隙率,从而影响了药物的溶出。 • b、气泡与药物相连降低了与溶剂接触的表面,或改变了 • 比重而使崩解和解聚过程改变。 • c、气泡与聚集颗粒结合,使溶剂部颗粒的浓度及颗粒均 • 匀度随意改变。 • d、溶入的气体有时会明显改变有效成分的性质。 • e、温度改变时小气泡释放出,对液体流型产生影响。 • f、改变溶出介质的pH值。
系统没有达到平衡
保 留 时 间 不 变 化 柱被污染
分析之前应有足够的时间使系统 平衡
冲洗柱或更换柱 清洗溶剂贮液瓶、清洗溶剂入口 过滤器、使用HPLC级试剂 检查并进行维修 清洗溶剂贮液瓶、清洗溶剂入口 过滤器、使用HPLC级试剂 使用柱温箱、将系统置于恒温、 空气对流小的环境 设置正确的温度
流动相被污染
• 2、取样
• 要求具有科学性、真实性与代表性 • 取样量:设样品总件数为X • 当X≤3时,每件取样; • 当3<X≤300时,按 X 1 随机取样;
•
当X>300时,按 X / 2 1 随机取样;
• 3、滤纸的选择
• 类型:定量分析滤纸、定性分析滤纸、层析定性分析滤纸
• 定量分析滤纸:用于定量化学分析中重量法分析试验和相应的 分析试验。 • 定性分析滤纸:用于定性化学分析和相应的过滤分析。
• • • • • •
脱气的方法: a、煮沸法:煮沸15分钟 b、抽滤法:加热至约41℃,趁热减压0.45μm过滤 c、超声法:减压超声脱气5分钟以上 d、真空脱气:取溶出介质在缓慢搅拌加热至41℃,并在 真空条件下不断搅拌5分钟以上(真空脱气仪)
• (3)投样与取样操作的影响 • a、投样 • 篮法:分别置于干燥转篮中,同时投入六个杯中,自接触 溶出介质时开始计时。 • 浆法与小杯法:逐片投入溶出杯中,在30秒内完成投样自第 一个样品接触溶出介质开始启动搅拌并计时。 • b、取样 • 在达到该品种规定的溶出时间时,应在仪器开动的情况下取 样。 • 自6杯中完成取样,时间一般应在1min内。 • 取样至滤过应在30s内完成。 • c、滤膜吸附影响 • 过滤时滤膜与主成分间存在着一个吸附饱和过程,滤膜吸附 一定量后达到饱和,不再吸附。(滤膜用蒸馏水浸泡) • 吸附量2%以下时可忽略不计;如果滤膜的吸附较大,可以 将滤膜在水中煮沸1h以上,如果吸附仍很大,应改用其他滤膜 或滤材。必要时可将微孔滤膜滤过改为离心操作,取上清液测 定。
化学药品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安康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朱清丽 2014.3
实验准备与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溶出度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效液相色谱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滴定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一、实验准备与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 1、玻璃仪器的清洗及干燥 • ①清洗
• 标准: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系统泄漏 流动相脱气不够充分 室温变化 柱恒温箱设置有误
• 9、基线漂移
现 象 判 断 故 障 排 除
基
系统不稳或没有达到平衡
室温不稳
分析之前应有足够的时间使系 统平衡
使用柱温箱、将系统置于恒温、 空气对流小的环境
线
流动相污染或分解
流动相脱气不充分
清洗溶剂贮液瓶、清洗溶剂入 口过滤器、使用HPLC级试剂
• 4、峰分叉
现 象 判断 柱性能下降 峰 故障排除 更换色普柱
保护柱失效
分 色谱柱或保护柱被污染 进样体积太大或样品浓 度太高
换柱芯
清洗柱或保护柱,必要 时更换 降低进样体积或降低样 品浓度 改变溶剂或采用流动相 溶解样品
叉
样品溶剂不溶流动相
• 5、无峰
现 象 判 断 故 障 排 除
检测器参数设置错误
• ②干燥
• 控干干燥法:又叫风干,是最简单易行的干燥方法 • 烘干干燥法:将仪器放入烘箱中,控制温度在105℃左右烘干。 (容量瓶等精密刻度玻璃仪器不适用) • 吹干干燥法:用电吹风快速吹干玻璃器皿。 • 烤干干燥法:用酒精灯或红外灯加热烤干玻璃器皿。 • 有机溶剂干燥:对一些不能加热的厚壁或有精密刻度的仪器, 如试剂瓶、吸滤瓶、容量瓶、滴定管等,可加入少量易挥发且 与水互溶的有机溶液(如无水乙醇、甲醇等),转动仪器使溶 剂浸润内壁后倒出。如此反复操作2~3次,便可借助残余溶剂 的挥发将水分带走。
脱气重新平衡系统
漂
流动相配比不当或流速变化 更改配比或流速
移 柱被污染 冲洗柱或更换柱
现 象
判 固定相流失
断
故 障
排 除
基 检测池被污染或有气体 线 测定的波长选择有误 漂 系统泄漏
为说明问题存在,用一段连接 管路代替色谱柱,通流动相检 测基线
无
设置正确的检测器 参数
检查样品配制过程, 更换样品 检查进样器 加样品 检查并正确链接
样品降解
自动进样器故障 无样品 检测器与数据处理装置链接故障
峰
• 6、负峰
现象 判断 连接数据处理系统信号线接反 记录仪或检测器信号极性相反 离子对分离体系对峰的影响 出现一个 或几个 负峰 故障排除 正确连接 改变极性设置 在流动相中溶解样品
• 1、溶出度(释放度)的基本概念
• (1)溶出度:指活性药物成分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 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中国药典》2010年版 • (2)溶出度试验:是一种控制药物制剂质量的体外检测方法, 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溶解为理论,并用数学分析手段处理溶出 度试验数据,是研究固体制剂以及半固体制剂所含主药的晶型 、粒度、处方组成、辅料品种和性质、生产工艺等对制剂质量 统一性的方法。 • (3)溶出度测定法:是将某种固体制剂的一定量分别置于溶出 度仪的转篮(或溶出杯)中,在37℃±0.5℃恒温下,在规定的 转速、溶出介质中依法操作。——《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 范》2010年版
• 3、压力低
现 压 象 判 断 故 障 排 除 设定正确的流速 更换恰当的色谱柱 降低柱温
泵流速设定太低 色谱柱选择不恰当 柱温过高
力
值
系统漏液
流动相使用不当
检查漏液位置并维修
改变流动相
低
• 4、压力不稳定
现 象 判 断 故 障 排 除
压力变化重现性好 泵内有气泡
采用的方法是梯度 溶剂脱气不适当
用标准品对照、检查样品处理过程,换新样品 增加分析时间或梯度洗脱、提高流速、如问题 仍存在,两次进样间用强溶剂冲洗色谱柱 清洗注射器、冲洗进样口 清洗溶剂贮液瓶、清洗溶剂入口过滤器、使用 HPLC级试剂 清洗柱或更换柱 清洗六通阀 清晰检测器 冲洗 使用无防腐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