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湿地公园相关标准目录1.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2.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010年2月20日印发)3.《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1754-2008)4.《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关于印发《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为进一步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规划成果,科学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我中心研究制定了《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附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三日附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1总则1.1 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
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 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 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 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2 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目录第一章总则 (1)1.1项目提要 (1)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2)1.3主要建设指标 (4)第二章基本情况 (7)2.1自然地理条件 (7)2.2社会经济条件 (10)2.3历史沿革 (12)2.4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13)第三章湿地资源 (14)3.1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14)3.2湿地生物多样性 (15)3.3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17)3.4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21)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3)4.1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23)4.2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24)4.3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25)4.4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6)第五章总体布局 (29)5.1湿地公园范围 (29)5.2湿地公园性质定位 (29)5.3规划指导思想 (29)5.4规划原则 (30)5.5规划依据 (31)5.6规划期限 (33)5.7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33)5.8功能分区 (35)5.9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 (36)第六章保护规划 (39)6.1 规划原则 (39)6.2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40)6.3水岸保护规划 (41)6.4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 (41)6.5 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42)6.6 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43)第七章恢复规划 (46)7.1 规划原则 (46)7.2 栖息地恢复规划 (47)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 (49)8.1科普宣教设施 (49)8.2解说标识系统 (51)8.3标识系统 (53)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 (55)9.1科研规划 (55)9.2监测规划 (56)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 (59)10.1规划原则 (59)10.2资源利用方式 (60)10.3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 (60)10.4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 (61)10.5旅游项目规划 (64)10.6游览线路规划 (65)10.7旅游设施规划 (66)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 (69)11.1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69)11.2洪涝防治规划 (71)11.3防火规划 (71)11.4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73)第十二章区域协调与社区规划 (75)12.1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75)12.2水资源协调规划 (76)第十三章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77)13.1保护管理处建设 (77)13.2保护管理站建设 (77)13.3信息管理建设 (78)第十四章基础工程规划 (80)14.1道路交通规划 (80)14.2电力工程规划 (81)14.3给排水工程规划 (82)第十五章管理规划 (83)15.1管理机构规划 (83)15.2运营规划 (84)15.3保障措施规划 (86)第十六章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 (89)16.1估算依据 (89)16.2投资估算 (90)16.3效益评价 (91)第十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94)17.1环境影响预测 (94)17.2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95)17.3评价结论 (96)附表附表1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投资估算表附表2-1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鸟类附表2-2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哺乳类附表2-3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爬行类附表2-4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两栖类附表2-5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鱼类附表3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名录附图附图1 区位分析图附图2 交通分析图附图3 资源现状分布图附图4 土地现状利用图附图5 总体规划布局图附图6 功能分区图附图7 水系规划图附图8 生态旅游规划图附图9 道路交通规划图附图10 供电工程规划图附图11 防御灾害规划图附图12 土地利用规划图附图13 管理设施规划图附图16 分期建设规划图第一章总则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1.1.2 项目建设单位大伙房实验林场1.1.3 项目性质新建社会公益型项目1.1.4 项目建设地点抚顺市大伙房实验林场境内。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划成果大纲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划成果大纲规划成果: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成果文件,由摘要、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三部分组成。
一、摘要简述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规划文本规划文本编写参考提纲如下,规划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内容进行调整,并鼓励规划单位以此为基础增加创新性内容。
第一章总则规划主要内容(摘要)第二章基本情况第1节自然地理条件第2节社会经济条件第3节历史沿革第4节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第三章湿地资源第1节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第2节湿地生物多样性第3节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第4节湿地生态系统评价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1节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第2节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第3节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第4节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五章总体布局第1节湿地公园范围第2节湿地公园性质定位第3节规划指导思想第4节规划原则第5节规划依据第6节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第7节功能分区第8节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第六章保护规划第1节规划原则第2节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第3节水岸保护规划第4节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第5节湿地文化保护规划第6节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第七章恢复规划第1节规划原则第2节水体修复规划第3节栖息地(生境)恢复规划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第1节科普宣教设施第2节解说标志系统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第1节科研规划第2节监测规划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第1节规划原则第2节资源利用方式第3节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第4节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第5节旅游项目规划第6节游览线路规划第7节旅游设施规划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第1节有害生物防治规划第2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第3节洪涝防治规划第4节防火规划第5节应急救援安全规划第十二章区域协调与社区规划第1节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2节社区经济调控原则第4节水资源协调规划第5节社区协调(共管共建)规划第十三章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第1节保护管理局建设、第2节保护管理站、点建设第3节信息管理建设第十四章基础工程规划第1节道路交通规划第2节电力工程规划第3节给排水工程规划第4节供热工程规划第6节燃气工程规划第十五章管理规划第1节管理机构规划第2节运营规划第3节保障措施规划第十六章投资估算与效益评析第1节估算依据第2节投资估算第3节效益评析第十七章环境影响评价三、规划图件主要图件应符合下表规定,此外可根据需要增加其他图件。
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XXXX湿地公园总规第一章总则建设XX湿地公园,能有效保护本区域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资源,并使其能够长期维持稳定,保护本区域的生态安全。
通过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重建,利用生物工程、物理工程等手段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净化水质能力,达到减轻或治理富营养化水质的目标。
充分发挥XX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合理、适度地开展湿地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为公众浏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空间和平台。
湿地公园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环境保护、整治工程。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和“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近期主要是对湿地公园园区进行整体控制,控制污染源,禁止非生态建设活动,进行重点区块的景点建设。
对已经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排污等达不到要求的,限期整改,以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健康的目的。
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生物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的研究,建立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试验示范区,为下一步全面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做好技术储备,提供相关经验。
着手开展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湿地生态保护、生态休闲旅游体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湿地公园各功能区的联系,全面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工程,健全完善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体系,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XX湿地公园建设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社会公益事业。
随着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将使湿地保护工程、科研工程等基础设施设备得到提高和完善,各项保护制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湿地的各项功能和作用将更进一步地得到体现和发挥,由此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1.1. 地理位置XX县位于XX省东南沿海,东经121°5′~120°32′,北纬28°01′~28°19′。
东濒东海,南连洞头洋,西嵌乐清湾,北接温岭市。
全境由楚门半岛、XX岛与鸡山岛、洋屿岛、披山岛、大鹿岛、江岩岛、茅埏岛、横床岛等135个外围岛屿组成,是全国13个海岛县之一。
宁波长丰湖湿地公园规划

宁波长丰湖湿地公园规划
宁波长丰湖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总面积约为15.3平方公里。
该湿地公园是以保护长丰湖生态环境为主题,结合文化、休闲、观光等功能,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城市湿地公园。
公园规划包括五大区域:入口广场、湿地科普区、湖心岛景观区、湖畔步道休闲区和自然保护区。
入口广场位于公园南部,是游客进入公园的主要入口。
湿地科普区位于公园东南部,包括湿地科普馆、观鸟塔、湿地生态示范区等。
湖心岛景观区位于公园中部,是公园的核心景区,包括湖心岛、湖中央广场、湖心草坪等。
湖畔步道休闲区位于公园西北部,包括湖畔步道、休闲广场等。
自然保护区位于公园北部,主要保护长丰湖湿地生态环境。
公园内的建筑设计也体现了生态环保的理念,采用生态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公园内的景观设计也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如以宁波传统造船为主题的“造船文化广场”等。
总的来说,宁波长丰湖湿地公园规划注重生态环保、文化传承和休闲娱乐,是一个集生态、文化、科普、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城市湿地公园。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总论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总论第一节项目提要一、项目名称湖南城步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建设单位:湖南省城步县林业局;前期工作: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时),办公室设林业局内;拟设机构:湖南城步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处);法人代表:杨青礼(城步县林业局)。
三、项目主管单位湖南省城步县人民政府。
四、项目性质新建,生态型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
五、项目建设地点拟建的湖南城步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城东南边陲的白云湖及周边缓冲区域;以及包括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南境的“十万古田”。
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7′40″~110°23′15″,北纬26°14′43″~26°21′30″六、项目区范围拟建的湖南城步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主体由北向南呈树形结构伸展,最北端至城步县县城的土溪冲大桥,最南端至城步县白毛坪乡上坪水村的潘家湾。
湿地公园大致范围包括常水位下白云湖水面及其周边消长带与部分林地,以及白云湖大坝流经至县城区的巫水河段和“十万古田”。
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1198.6公顷。
七、建设目标总目标:通过全面加强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处理好生态资源的保护,积极保护并挖掘白云湖湿地公园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发挥和利用湿地资源,促进湿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的经济转型与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周边居民对湿地影响,提升人们对湿地保护的意识。
将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景观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科普宣教设施完善、休闲娱乐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湘西南地区独特的国家湿地公园。
具体目标(1)天然动植物基因库,水禽栖息的乐园;(2)湖南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示范;(3)湖南省湿地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4)整体形象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湿地景观独特、科普教育与休闲娱乐兼备,具有山地—峡谷—平湖为一体、浓郁苗乡文化特色的国家湿地公园;(5)湖南省湿地公园管理与建设的示范;(6)城步发展“绿色经济”建设中的精品示范工程;(7)城步县安全、优质的水源地、城步县的生态安全屏障;(8)城步县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的示范;(9)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的示范基地;八、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湿地保护工程;(2)湿地恢复工程;(3)科普宣教工程;(4)科研监测工程;(5)合理利用工程;(6)基础工程;(7)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方案

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区,以“中原明珠”、“内陆奇观”著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
独特的环城湖结构和悠远的羲皇故都历史文化赋予了淮阳龙湖特殊的魅力。
科学合理地沿湖培植水生植物,重新打造3000年前《诗经·陈风》中所描述的:“彼泽之陂,有蒲有荷。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的淮阳龙湖美景,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1规划目标龙湖既是历史悠久的湖泊,又是城市的景观河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西湖与东湖水系即将融会贯通,构成环绕城区的总体水系框架。
本次规划方案将在充分考虑现状的基础上,打破原先单一的荷花种植,重新搭配品种比例,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姿韵、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和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按照周围自然环境特性,营造一个“生态型”的植物区,与滨湖绿色廊道及湖岛、折桥、游鱼等共同构建一个功能相对齐全的水生生态系统,有效调节城市生态平衡[1]。
2植物配置原则利用水生植物造景,除应具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要求在无需人为常态化管理的条件下能保持自身的稳定[2]。
主要有以下原则。
2.1构建水景生态平衡原则湿地及水域系统有显著的生态上调节功能,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首先应充分考虑生态功能方面的设计。
种植设计将在保持湿地生态安全水平这个总原则下进行,不违背湿地的循环规律,确保充分发挥新品种对水质的清洁等作用。
2.2整体优化原则景观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为保持其结构的完整和功能的优化,除了水面种植水生植物外,还应注重滩涂、岸边耐湿植物的配置,以达到整体最佳状态[3]。
由于水景中的水质条件、化学成分以及营养水平均不同,因此水体的植物景观也是多种多样。
2.3突出荷花文化原则突出荷花特色,增加体现观赏特性的新品种。
根据荷花的特点,结合荷花文化展示,采用对比手法,从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等方面进行合理配置。
2.4选择适宜适生植物品种在选择植物时,除了平衡必要的生态条件外,还要考虑水体所在的环境特点,选择适宜适生植物品种种植[4]。
湿地公园设计方案通用3篇

湿地公园设计方案通用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实施方案、应急预案、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mplementation plans, emergency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mpilation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湿地公园设计方案通用3篇湿地公园设计方案(篇1)湿地公园设计方案引言: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理想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1.1项目提要 (1)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2)1.3主要建设指标 (4)第二章基本情况 (7)2.1自然地理条件 (7)2.2社会经济条件 (10)2.3历史沿革 (12)2.4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13)第三章湿地资源 (14)3.1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14)3.2湿地生物多样性 (15)3.3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17)3.4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21)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3)4.1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23)4.2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24)4.3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25)4.4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6)第五章总体布局 (29)5.1湿地公园范围 (29)5.2湿地公园性质定位 (29)5.3规划指导思想 (29)5.4规划原则 (30)5.5规划依据 (31)5.6规划期限 (33)5.7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33)5.8功能分区 (35)5.9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 (36)第六章保护规划 (39)6.1 规划原则 (39)6.2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40)6.3水岸保护规划 (41)6.4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 (41)6.5 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42)6.6 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43)第七章恢复规划 (46)7.1 规划原则 (46)7.2 栖息地恢复规划 (47)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 (49)8.1科普宣教设施 (49)8.2解说标识系统 (51)8.3标识系统 (53)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 (55)9.1科研规划 (55)9.2监测规划 (56)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 (59)10.1规划原则 (59)10.2资源利用方式 (60)10.3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 (60)10.4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 (61)10.5旅游项目规划 (64)10.6游览线路规划 (65)10.7旅游设施规划 (66)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 (69)11.1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69)11.2洪涝防治规划 (71)11.3防火规划 (71)11.4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73)第十二章区域协调与社区规划 (75)12.1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75)12.2水资源协调规划 (76)第十三章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77)13.1保护管理处建设 (77)13.2保护管理站建设 (77)13.3信息管理建设 (78)第十四章基础工程规划 (80)14.1道路交通规划 (80)14.2电力工程规划 (81)14.3给排水工程规划 (82)第十五章管理规划 (83)15.1管理机构规划 (83)15.2运营规划 (84)15.3保障措施规划 (86)第十六章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 (89)16.1估算依据 (89)16.2投资估算 (90)16.3效益评价 (91)第十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94)17.1环境影响预测 (94)17.2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95)17.3评价结论 (96)附表附表1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投资估算表附表2-1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鸟类附表2-2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哺乳类附表2-3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爬行类附表2-4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两栖类附表2-5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鱼类附表3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名录附图附图1 区位分析图附图2 交通分析图附图3 资源现状分布图附图4 土地现状利用图附图5 总体规划布局图附图6 功能分区图附图7 水系规划图附图8 生态旅游规划图附图9 道路交通规划图附图10 供电工程规划图附图11 防御灾害规划图附图12 土地利用规划图附图13 管理设施规划图附图16 分期建设规划图第一章总则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1.1.2 项目建设单位大伙房实验林场1.1.3 项目性质新建社会公益型项目1.1.4 项目建设地点抚顺市大伙房实验林场境内。
1.1.5 规划区范围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抚顺市抚顺县章党乡和上马乡境内,东接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南邻本溪,西靠沈阳,北连铁岭市铁岭县。
规划区毗邻大伙房水库,四至范围为:北至沈吉铁路沿线,西至铁背山吉林崖,南至古楼河西村以北苏子河东岸,东至新宾县。
地理坐标为东经124°16′17〞~124°23′16〞,北纬41°52′53〞~41°57′32〞,总面积2670.34hm2,其中水域面积为661.89hm2。
1.1.6 项目建设期限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建设期限为8年,即2011年~2018年,分三期进行建设,一期为2011年~2013年,二期为2014年~2015年,三期为2016年~2018年。
1.1.7 建设目标1、通过水质及水系保护,提高水源地的蓄水量、维护水源地的洁净,将湿地公园建设成为抚顺市安全、优质的水源地,生态安全的屏障;2、通过水体修复、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将湿地公园建设为辽宁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3、通过建设科普宣教馆、湿地植物园、湿地文化展示廊等,将湿地公园建设为辽宁省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的示范基地;4、通过湿地生态观光项目、湿地休闲体验项目,将湿地公园建设为抚顺市人民重要游憩休闲地场所;5、最终将该湿地公园建设为整体形象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湿地景观独特、科普教育与休闲娱乐兼备,具有湿地森林特色的辽宁湿地生态旅游首选地之一。
1.1.8 项目建设资金额经估算,规划期内建设项目总投资为5108.18万元。
1.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湿地保护工程对河流湿地进行保护和保育,构建良好、自然和稳定的河流生态系统;维护和建设好生物栖息地,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营造优美的湿地森林景观。
2、湿地恢复工程根据湿地公园范围内的自然地形、湿地特征和湿地恢复需要,恢复水生植被、治理河道两侧河漫滩地,人工营造鸟类栖息地和投食点。
3、科普宣教工程建设湿地植物园、森林植物园、观鸟平台等科普宣教设施。
展示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植被类型。
建设森林植物园为辽宁省植物引种、栽植、科普示范的生态教育基地。
4、合理利用工程主要建设湿地木栈道、仿木栈道、观景平台等,结合规划区现有优美的湿地和森林自然景观,开展适度的生态旅游。
5、防御灾害工程防御灾害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林木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外来有害物种监控与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防洪、防火和应急救援安全等方面的建设。
6、保护管理能力建设工程保护管理能力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保护管理处建设、保护管理站建设和信息管理站建设。
7、基础设施工程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电力工程、给排水工程等。
1.3 主要建设指标表1-1 主要建设指标表第二章基本情况2.1 自然地理条件2.1.1 地理位置规划区坐落于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大伙房实验林场境内。
抚顺县东接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南邻本溪,西靠沈阳,北连铁岭市铁岭县。
规划区与大伙房水库相邻,是浑河与苏子河在抚顺市抚顺县的交汇之处。
2.1.2 地形地貌规划区地处长白山山系,吉林哈达岭(北部)和龙岗山山脉(南部)的延伸部分,属于抚顺市的低山丘陵区。
规划区分布有铁背山、日月山,分别位于区域中部和南部,总体地形呈现南北高,中间低,河谷与南北山脉之间,形成南、北两大坡势,平均坡度在15~30度之间,平均海拔为400~500m。
2.1.3 水文水质规划区共有两条河流水系,一条是发源于清原县的浑河,一条是发源于新宾县的苏子河。
浑河水系全长415km,流经清原、新宾、抚顺、沈阳、辽阳、鞍山、海城、台安、由营口流入渤海的辽东湾,流域面积为11481 km2,平均年迳流量达7.69 亿m3。
流域面积在20 km2以上的河流有12条,河谷较为开阔平坦;苏子河是浑河上游第一大支流,新宾县境内最大河流。
河流走向由东向西,水系发育呈阔羽状河网分布,流域面积为2230km2。
流域年平均降雨在790~840mm之间,年平均值为794.53mm,年平均径流深326.9mm,年平均径流总量为7.2亿m3。
规划区水质良好,根据监测结果,水质常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水标准。
2.1.4 气候抚顺市地处温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东亚季风和地形的影响,冬季漫长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少雨多风,秋季凉爽短促,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
年平均气温为6.6℃,月平均气温最高达28.7℃,最低为-20.5℃,日最高极端气温达36.3℃,日最低极端气温为-35.2℃,≥10℃年积温平均为2700~3200℃,无霜期为130~15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826.8mm,日最大降水量为185.4mm,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00天,最多为115天,一次最大积雪深度为260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0mm。
多年平均风速在1.5m/s~3.8m/s 之间,最大风速多发生在4月~5月间,可达20m/s。
地面冻结深度为1.2~1.4m,冰厚0.5m。
2.1.5 土壤抚顺市土壤类型可划分为暗棕壤、棕壤、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和水稻土等6个土类,11个亚类,48个土属,98个土种。
规划区主要以棕壤土为主,成土母质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河口及沟谷低湿部分分布有草甸土和水土流失形成的冲积土。
阴坡、缓坡地段土层深厚肥沃,阳坡、陡坡土层较薄,以砂壤土居多。
2.1.6 生物资源(1)植物资源据统计,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现有高等植物81科219属411种,其中蕨类植物11科14属32种;裸子植物1科2属3种;被子植物69科203属376种,其中单子叶植物6科21属25种,双子叶植物63科182属351种。
代表种有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长白苎麻(Boehmeria tricuspi)、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黄檗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
(2)动物资源经统计,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共有脊椎动物29目56科141属199 种。
其中鸟类17目34科86属133种,代表物种有:白头鹤(Grus monacha)、大白鹭(Egretta alba)、苍鹭(Ardea cinerea)、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大天鹅(Cygnus cygnus)、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等;哺乳类有5目10科20属21种,代表物种有野猪(Susscrofa)、狍子(Capreolus capreolus)、狐狸(Vulpes vulpes)、黄鼬(Mustela sibirica)、豹猫(Prionailurus benglalensis);爬行类有3目3科8属14种,代表物种有鳖(Trionys sinensis)、白条草蜥(Takydromus wolteri),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白眉蝮蛇(Agkistrodon halys)等;两栖类有1目3科3属7种,代表物种有史氏蟾蜍(Bufo stejnegeri)、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nsis)等;鱼类3目6科24属24种,野生鱼类和养殖品种共存,主要有: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东北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