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题(三)精编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素养练习题精编答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素养练习题一.选择题(共6题, 共12分)1.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照这样推算, 10000张这样的纸大约厚1米, 10亿张这样的纸大约厚多少米?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是()。
A.100米B.1000米C.100000米2.用计算器计算: 315除1890得()。
A.6B.7C.8D.53.与10相邻的数, 一个是11, 另一个是()。
A.12B.9C.134.用计算器计算, 依次按键最后屏幕上显示的是()。
A.672B.700C.600D.2 45.十四亿零六百七十万九千三百写作()。
A.1400679300B.14067930C.1406709300D. 14060079306.782435 >78□435中, □里可以填()。
A.3B.1C.4二.判断题(共6题, 共12分)1.5015个位上的“5”和千位上的“5”表示的意义一样。
()2.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3.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意义一样。
()4.最小的自然数是1,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5.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 一定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
()6.0.1与0.100的大小相等, 它们的计数单位也相同。
()三.填空题(共9题, 共30分)1.请你把80506704000这个数中的数字重新组合, 按要求组成一个新的十一位数(非0数的先后顺序不变)。
(写一个数即可)(1)只读一个0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三个0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有的0都不读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钝角中剪去一个直角, 剩下的角是()角;平角中剪去一个锐角, 剩下的角是()角。
3.求下面各角的度数。
∠1=40°,∠2=(), ∠3=(), ∠4=()。
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下)综合练习题(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16课他正在等他爱人呢一、看注音写汉字:Jiǎn jià gù kè pái duì gāng cái zhāo pìnYìng pìn dǎsuàn wài biān liáo tiānr kě néngLǚxíng huí dá hēi bǎn yīn yuè yóu piào二、请用以下词语造句子:1、正在…… 呢2、有的……有的……3、一边……一边……4、刚才5、可能三、看图说句子1234第17课刚才你去哪儿了一、看注音写汉字:Guàng jiē yì dǐng mào zǐ fēng jǐng tè biéYìzhī kǎo yā chōu shí jiān yǐ jīng yǐ qiánXǐ yī fu yì zhī huā xǐ zǎo二、完成会话:A: 你昨天买什么了?A: 莉莉买花了没有?B: 。
B: 。
A: 你买了多少?A: ?B: 。
B: 她只买了一枝。
三、用“……了……就……”格式完成句子1、我到了上海。
2、我吃了饭。
3、就上课。
4、就给他打电话。
5、我到了家。
6、直美买了东西。
四、看图说话:第18课秋天了一、看注音写汉字:Shù yè tiān qì shuì lǎn jiào kàn shàng qùQīn qi nuǎn huo guā fēng dǎo yóu kǎo shìJié hūn fēn zhōng yòu ér yuán guān mén二、用“要……了”、“就要……了”、“快要……了”改写句子:例:我们下周去美国。
2020年邮政投递高级练习题三及答案精编版

9.检查清理各段交回的投递邮件清单和投递大宗邮件清单无误后,按投递段顺序和________________顺序,按日附清单封面,装订成册存档。
10.给据邮件登单时,须执行“两核对”即单头段别与邮件核对,________________核对。
邮政投递(高级)练习题三
一、填空题
1.投递服务纪律规定:及时处理用户来电和信访,详尽解答用户业务咨询,对用户查询要实行________________。
2.邮发报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并向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登记领有________________证的合法出版物。
3.灭火器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化学反应式和________________。
11.申请按址投递的邮政专用信箱使用单位,如迁至本市其他投递局服务范围的,应()。
A.将其进口邮件相应改为到局领取
B.将其进口邮件主动改寄至新址
C.将其进口按无法投递邮件处理
D.应办理专用信箱停用手续,另向新址相关局重新办理使用手续
12.平常邮件的细排操作按顺序分为( )步骤。
A.分堆、细排、捆扎B.分堆、复核、捆扎C.细排、复核、捆扎D.分堆、细排、复核
14.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是指以________________、图像、音响等方式传递的信息的载体。
15.国际邮件分为函件、包裹和________________三类。
16.空运水陆路邮件是指利用________________运输,在原寄国和寄达国国内按水陆路邮件处理的国际邮件。
17.国际邮件因包装关系,不能在封面上书写收、寄件人名址时,可以在坚韧的__________来自_____上书写后拴挂在邮件上。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同步练习题(经典)精编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各节练习题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选择题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得远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3.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6375千米B.6371千米C.6378千米D.6336千米4.地球仪上的纬线()。
A.指示南北方向B.长度相等C.都是半圆D.有无数条5.地球仪上的经线( )。
A.都是圆B.长度相等C.指示东西方向D.与纬线斜交6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相比()。
A.正好相等B.O°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C.0°纬线稍长D.0°经线稍长7.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8.下列地点中,既位北于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地点是()。
A.40°N、16°EB.30°N、161°EC.20°S、120°E D.80°N、159°W9.在地球仪上纬度为40°,经度为180°的点有几个()。
A.1个B.2个C.3个D.4个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B.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C.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东D.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位于东半球11.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12.从赤道上某一点,向北走100千米,再向东、向南、向西依次走100千米,此时该人位于()。
A.原出发点B.原出发点正北C.原出发点正东D.原出发点正西二、填空题1.零度经线叫,零度纬线叫。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训练试题一、综合实践题1.同学们,学习了《雨的四季》,你一定熟悉了雨那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请你参加“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相关的练习。
(1)【导入“雨诉说”】假如你是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生动的话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雨”的身份导入“雨的诉说”这一话题。
(2)【收集“雨词汇”】自古以来,因为雨常见,所以在文字中总能见到它的身影。
请摘录连续的两句含“雨”字的诗句,两个含“雨”字的成语、俗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b.成语:风调雨顺、风雨交加c.俗语:雷声大,雨点小。
听风就是雨(3)【说说“雨功过”】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利与弊总是密切关联的。
自然界的雨也是如此,它有时温柔多情,有时狂暴肆虐;有时文静如女孩,有时剽悍如野马。
有了雨,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瑰丽多彩;有了雨,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滋润甘甜。
班级同学针对雨的利与弊展开辩论,你赞成哪一方观点?请写出理由。
正方观点:雨的利大于弊。
反方观点:雨的弊大于利。
选正方,理由:世上万物的生长离不开水,人的生存更离不开水。
尽管雨有时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会把雨造成的灾难降到最低限度【分析】第一小题考查语言的表达。
第二小题考查日常的语文积累。
第三小题考查观点的自由表达。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拟写导入语。
拟写导入时,需语言生动形象,切合主题,能引起大家对活动的兴趣。
本题还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也就是要把主体人格化,同时还要注意字数不宜过多。
语意清晰,语序合理即可。
(2)本题考查成语、俗语、古诗词名句的积累能力。
写雨的古诗名句,俗语和成语有很多,任选两句作答即可。
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3)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作答本题时,可支持正方,也可支持反方,只需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语序适当,不出现病句和错字即可。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练习题及答案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50a310f61fb7360a4c6578.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训练试题一、综合实践题1.精美文段赏析。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1)文段第一句是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3)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4)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5)“小摇篮”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作用是这一比喻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小”照应了前面小山一词。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过渡句的理解能力。
句子或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是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照应标题、总结全文、引出下文等。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承上对济南天气温晴的特点,开启下文对“更加出奇”的济南山与水的描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
代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那”是代指下文内容。
结合前后内容,前一个“它们”指济南城的山水,后一个“它们”指这一圈小山。
(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从文中提取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作答。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训练试题一、综合实践题1.综合实践活动。
如今正是北雁南飞、瓜果飘香,大地丰收的季节,班上准备进行一次“感受自然,享受秋天”的秋游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吧!(2)在这次感受自然的综合性活动中,除了秋游活动,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3)假如你与大自然展开心灵对话,想试着结交几个自然界的朋友,你会选择哪个朋友,并说说你的理由。
(4)出发之前,老师和同学们推荐你给同学们讲几句话,请把你要讲的话写在下面。
【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
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
据此可拟写为:走进自然,陶冶情操。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
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活动的内容要与主题密切相关,要有可行性。
活动的名称要易于识记。
如:举行以“秋韵”为主题的摄影(摄像)比赛等。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讲话设定的情景及要求,了解对话的原因、对象、及讲话人身份,选择得体的语言表达。
首先选择自然界的朋友,然后说明为什么和它做朋友。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讲话的目的,语言要流畅得体。
【解答】答案:(1)示例:走进自然,陶冶情操;品味秋天的绚丽,体验丰收的快;拥抱秋天,放飞梦想。
(2)①举行以“秋韵”为主题的摄影(摄像)比赛②办一期以“秋天,我想对你说”为主题的手抄报(3)我选择秋水做我的朋友,因为秋水潺潺,像和万物依依低语,那若有若无的音符弹跳在心间,洗涤着心扉,叫人心旷神怡。
或:我选择大山做我的朋友,因为我敬佩它的不卑不亢,朴实坚强,隐忍厚重。
(4)示例:今天我们和秋天约会。
踏着轻快的脚步,哮着欢快的歌曲,我们去送足秋游!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不仅能让我们领略秋天的美丽,感受生活的欢快,也会让我们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让我们付用心灵去审视大自然,审视人类,审视自己,善待周围的植物、动物,做大自然的好朋友。
黑龙江省鹤岗市南山区2024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统考真题精编(精英练习版)

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无忧无( ) ②( )息凝视③生气( )( ) ④( )烟袅袅⑤依山( )水⑥不( )其烦⑦一丝不( ) ⑧高楼林( )(1)妈妈说这个手续很烦琐,要一层层盖章,她真是________(填序号)(2)这些词语中描写城市的有_______,描写乡村的有________(填序号)(3)任选一个词语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题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空。
神机( )( ) 一针( )( ) ( )( )折节( )( )背井半夜( )( ) 肃然( )( )(1)爸爸最近很忙,常常工作到( )。
(2)旧社会,许多穷人( ),无家可归。
第三题读句子,完成练习。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1)写出词语的近义词:眷恋——( )(2)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描写,反映出毛主席内心的_________和抉择的艰难。
第四题汉字小魔术,按要求写汉字。
(1)加一笔:木 ( ) 乌 ( ) 云 ( )(2)减一笔:中 ( ) 子 ( ) 目 ( )(3)加偏旁:门 ( ) 月 ( ) 气 ( )第五题读拼音,写词语。
shǎng wǔ( ),rè là là( )的太阳炙烤着大地,fù jin( )的蝉一声也不叫,gē zi( )也不愿língkōng( )飞舞,停在窗边打着盹。
táo qì( )的小猫躲在wū yán( )下一动不动。
地里的shū cài( )也晒得垂头丧气。
第六题照样子填空p——á→(pá) gù→(g)——(ù)l——üè→( ) ch——u——ō→( )zhōu→( )——( ) x——i——ǎo→( )b——( )→(bái) q——( )→quèj——üè→( ) g——( )——( )→guó第七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袁隆平爷爷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呕心沥血,艰苦钻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公共政策评估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所进行的研究。
A. 政策实施效果 B.公共政策全过程C.政策方案 D.公共政策执行2.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A. 评估调查 B.评估实施C.评估执行 D.评估完成3.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A. 评估准备 B.评估实施C.评估总结 D.评估完成4.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A. 公共政策评估计划 B.公共政策评估方案C.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D.公共政策评估报告5.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A. 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C.经济效益判断 D.社会效益判断6.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A.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B.经济可持续发展C.分配社会资源,维护社会公平D.保护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二、多项选择题1.政策效果评估包括()的整合性评估。
A. 环境发展 B.社会公平C.事实层面 D.价值层面内容2.美国的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认为大部分评估标准可以分为的类型包括()A. 技术可行性 B.经济和财政可行性C.政治可行性 D.行政操作可行性3.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项政策的去向作出判断和选择,大致的选择有()。
A. 政策制定 B.政策补充C.政策修正 D.政策终止4.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的阶段()A. 评估准备 B.评估实施C.评估总结 D.评估计划5.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A. 采集评估信息 B.分析评估信息C.落实评估资源 D.得出评估结论三、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评估2.回应性标准3.成本-收益分析方法4.效率收益净值5.公共政策终止四、简答题1.政策效果与政策产出、政策影响的区别。
2.政策评估研究演进的划分阶段。
3.公共政策终止的影响因素。
4.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
5.公共政策终止的策略。
第十章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A.经济学分析法B.利益主体分析法C.伦理学分析法 D.政治学分析法2.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
A.利益 B.金钱C.社会地位D.名誉3.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
A.资源 B.土地C.利益纠纷 D.权力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伟大人物的推动B.生产关系C.战争 D.生产力5.制度变迁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詹姆斯·布坎南B.图洛克C.诺斯 D.霍布斯6.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1971年出版的()揭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A.《政府过程》B.《自由、市场和国家》C.《公共选择》 D.《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分析方法属于利益分析方法的是()A.政治学分析法B.经济分析法C.阶级分析法 D.伦理学分析法2.公共选择理论的特征有()A.个人主义的方法论B.理性经济人假设C.交易政治学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D.政府的主要职能通过改革交易费用制度来降低交易费用。
3.政府利益的表现形式:A.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B.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等小集团利益C.整个政府的机构利益D.领导的个人利益4.按照政府内容的合法、合理程度,我们可以将政府利益分为()A.公共利益 B.正常利益C.超常利益 D. 失常利益5.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体现在()A.政治领域的合法性功能B.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功能C.社会领域的凝聚性功能D.法律领域的限权和授权功能三、名词解释1. 利益2.利益分析方法3. 政府的正常利益4. 政府的失常利益四、简答题1. 利益的特点。
2. 行政权力强控制的种类。
3. 公共利益区别于共同利益的基本特征。
五、论述题试分析我国现阶段应用利益分析方法的社会基础。
第十一章公共政策的政治学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分配的科学指的是()A.经济学 B.政治学C.历史学 D.社会学2.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是学者()A.拉斯韦尔 B.托马斯·戴伊C.戴维·伊斯顿 D.莱瑟姆3.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拉斯韦尔 B.托马斯·戴伊C. 戴维·伊斯顿 D.莱瑟姆二、多项选择题1. 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其定义内容包括()A.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分配B.分配的内容是价值C. 分配是面向全社会的D.分配的行为与结果具有权威性2.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A. 多源流分析模型 B.精英分析模型C. 集团分析模型 D.政策执行博弈模型3.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A. 拉斯韦尔 B.杜鲁门C. 本特利 D.莱瑟姆第十二章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二、单项选择题1、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的学科是()A.经济学 B.政治学C.历史学 D.社会学2.与传统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将()看作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内生变量,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A.法律 B.权力C.制度 D.经济3.在经济学范畴中,正负效应的总和是()A.福利 B.个人福利C. 社会福利 D.集体福利4. 福利经济学之父是()A.杜鲁门 B.庇古C. 拉斯韦尔 D.德罗尔二、多项选择题1. 美国学者波齐曼提出目前存在的公共政策分析途径包括()A. 量化分析B.来自传统公共行政的“政策途径”,即P途径。
C. 产生于工商管理,由私营组织管理和经济理论相结合,介入到传统公共行政学之中的“商业途径”,即B途径。
D.伦理学分析2.经济学从稀缺性角度看待人类行为,主要包括()A.生产什么,即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用来生产哪些产品和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即如何组织生产使生产要素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
C.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进行分配。
D.既定的社会资源总量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得以充分利用。
3.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采用的检验社会经济福利的标准是()A. 社会政策的合理性 B.制度法律的完善性C. 国民收入的大小 D.国民收入的分配4.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它的含义包括()A. 集体性 B.个人性C. 合法性 D.规则性5.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A. 政府源自个人间的社会契约B.政府职能C. 政府失灵D.公共利益表达的康多塞悖论第十三章公共政策的伦理学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公共政策价值关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A. 价值 B.价值观C. 政策价值观 D.伦理学二、多项选择题1.帕顿和沙维奇认为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A. 描述性理论 B.规范性理论C. 批判性理论 D.事实性理论2.西蒙指出在任何决策中均包含()A. 主观因素 B.事实因素C. 价值因素 D.客观因素3.价值分析标准的类型分为()A. 义务论标准 B.目的论标准C. 本质论标准 D.品德论标准4.价值评价的一般原则A. 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B.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C. 兼顾与急需的统一D.择优与代价的统一第十四章公共政策的量化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A. 实证主义哲学 B.经济学C. 数学 D.伦理学二、多项选择题1.定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表现在()A. 定量研究以数量分析来解释现象的特征,因之缺少背景和实践材料,对于说明社会现象的特征不够具体,不能给人们理解这些现象提供经验基础。
B.在现实社会中,自然界与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事物都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所构成的二重性。
C. 定量分析方法在为社会问题建模时,往往只关注其中可以量化的变量,不考虑那些无法量化的关键因素。
D.定量方法的科学主义方法论基础遭到了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第九章公共政策评估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A4、C5、B6、A二、多项选择题1、CD2、ABCD3、BCD4、ABC5、ABD三、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评估是对公共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
2.回应性标准:回应性标准是指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
3.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政策的货币成本和总的货币收益量化进行比较,该方法使用统一的价值单位来衡量所有因素,通常以货币作为共同的计量单位来衡量成本和收益。
4.效率收益净值:效率收益净值是指真正的净收入增加(总收益减总成本)5.公共政策终止:公共政策终止(policy termination)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
四、简答题1.政策效果与政策产出、政策影响的区别。
我们要注意把政策效果与政策目标、政策产出区别开来,避免形成对政策效果的两种片面理解。
第一种片面理解,是将政策效果同公共政策预定目标等同起来,认为公共政策评估就是对某项公共政策在完成其预定目标方面所产生效果的一种客观的、系统的检测。
第二种片面理解,是将政策效果与政策产出混为一谈,将公共政策评价仅仅视为对政府行为的一种检测,忽略与政府行为相关的各种环境的变化。
2.政策评估研究演进的划分阶段。
美国学者埃根·古巴和伊芳娜·林肯划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第一代评估。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测量”,认为“政策评估即实验室实验”。
第二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63年,是第二代评估。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描述”。
第三阶段,从1963年到1975年,是第三代评估。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判断”。
第四阶段,1975年以后,是第四代评估。
这个阶段是“回应的建构性评估”,其核心是“协商”。
3.公共政策终止的影响因素。
(1)决策者价值取向的改变(2)政策资源的缺乏(3)政策环境的变化(4)触发机制的影响4.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
(1)心理上的抵触(2)组织的持久性(3)反对势力的联盟(4)法律上的障碍(5)高昂的成本5.公共政策终止的策略。
(1)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2)公开评价结果,争取支持力量(3)旧政策终止与新政策出台并举(4)不放“试探性气球”(5)只终止必要的部分,减少终止代价第十章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A4、D5、C6、A二、多项选择题1、BC2、ABC3、ABC4、BCD5、ABCD三、名词解释1. 利益:利益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