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雍正皇帝

合集下载

雍正皇帝简介

雍正皇帝简介

雍正皇帝简介雍正皇帝,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12月13日-1735年9月28日),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在位13年。

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

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雍正,清世宗胤禛(1677~1735) ,胤禛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康熙的太子被废后,胤禛继承皇位,改元雍正。

胤禛诚信佛教,工于心计,性格刚毅,处事果断。

在位仅十三年,但他励精图治,力求改革,整顿吏治,清理钱粮,摊丁入地,扩大垦田,火耗归公,以银养廉,创设军机处,革除旗主,平定青海,安定西藏,改土归流,等等,促进了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政局稳定,边疆巩固,统一增强,为乾隆创建“大清全盛之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具有开拓精神,有作为的皇帝。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雍正皇帝(剧照)年号:雍正生辰: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寅时八字:戊午甲子丁酉壬寅出生地:紫禁城皇宫属相:马父亲: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母亲:乌雅氏,后尊为孝恭仁皇后排行:康熙帝第四子初婚:14岁原配:乌拉那拉氏配偶:皇后2人,皇贵妃2人、妃三3人、嫔1人、贵人5人、常在7人、格格3人等子女:10子,4女即位时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1722年12月27日)即位年龄:45岁在位年数:13年卒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享年:58岁死亡地:北京圆明园九州清晏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陵寝:泰陵继位人: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帝)雍正皇帝- 家庭后宫后妃孝敬宪皇后,皇后乌喇那拉氏,侍卫内大臣費扬古的女儿。

雍正九年九月,崩。

爱新觉罗胤禛

爱新觉罗胤禛

爱新觉罗·胤禛在清王朝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若说辉煌,他有可能不及他的先祖;若说武功文治,他有可能不及他的先祖;可是论到承上启下,中流砥柱,又有几人能及耳。

他就是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简介下他的生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满族,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若说他的一生,我有太多太多的话都很难用文字来概括,所以我用符号代替。

一、?的胤禛不错他的一生史料描写太少,所以他的人生充满了问号,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登极迷雾关于雍正的继位,传统说法有三种代表性说法:遗诏继位说、改诏篡位说和无诏夺位说。

雍正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逆取?是继位还是篡位?作为清王朝的三大疑案之一,确实难煞咱们这数百年后的子孙们。

我自认为这件事情也没有必要去特意考究,但是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另一种说法,那就是事先早已经将诏书拟好,伺机夺位。

2、身故之谜第一种:被吕四娘谋刺之说雍正皇帝是被吕四娘谋刺至死的,这种观点在民间最为流行。

实际上这种说法出自稗官野史,如《清宫十三朝》、《清宫遗闻》等书。

在这些书中,有详细的雍正皇帝遇刺身亡的内容。

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女儿,也有说是吕留良的孙女。

当年,吕留良因文字狱被死后戮尸,吕氏一门,或被处死,或被遣戍。

但吕四娘携母及一仆逃出,隐姓埋名,潜藏民间。

后来,吕四娘拜师习武,吕四娘乔装改扮,混入深宫,一日,乘机砍掉了雍正皇帝的脑袋。

我个人观点此法不可取,不是因为正史里没有吕四娘的记载,而是堂堂一代君王,宫廷里防范措施根本不会如此这般纸老虎,形同虚设,不然的话那么多皇帝都会这样死掉,那还来的寿终正寝。

第二种:被宫女缢死之说荒诞至极,在此绝不赘述。

第三种:被曹雪芹竺香玉合谋毒死之说此说法来自霍国玲、霍纪平姐弟二人在1989年出版的《红楼解梦》一书。

雍正简介_雍正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雍正简介_雍正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雍正简介 雍正 中⽂名称: 雍正 ⼜ 名: 清世宗胤祯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清代 民 族: 满族 ⽣卒年: 1678—1735 相关事件: 改⼟归流 相关⼈物: 乾隆康熙 ⽣平简介 清世宗,名爱新觉罗·胤祯(公元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关第3帝。

在位13年,传说为侠⼥吕四娘报家仇所暗杀,终年58岁;⼀说为正常死亡,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雍正帝胤祯⽣于康熙⼗七年(1678年),8岁时随康熙出关北巡,10岁时出猎封为贝⼦,32岁时⼜晋封为雍亲王。

康熙死后,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

说到雍正的即位,⼀直被认为是⼀个谜,民间最流⾏的说法是雍正皇帝串通隆科多,篡改诏书,将传位⼗四⼦改成了传位于四⼦,得即⼤统。

但这种说法显然是谣传。

其原因如下:⼀,清代的传位诏书是由满汉两种⽂字写成的,⼀边是满⽂,另⼀边是汉⽂,即使汉⽂可以修改,但满⽂是由字母拼成,⽆从修改。

⼆,清代对皇⼦的称呼⼀般都要加上皇字,如皇四⼦,皇⼗四⼦,因此在传位诏书上如果是传位给⼗四⼦那么就应写成,传位皇⼗四⼦,如果这样写,那么就不存在将⼗字改成于字的可能了。

那么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传位给雍正皇帝呢?⼀些学者认为康熙选择雍正主要有两点。

⾸先,雍正在康熙晚年时政绩卓著,掌管户部任劳任怨。

其次,康熙皇帝是⼀代圣主,但在晚年有些过于仁慈,使得官场中出现了腐败的现象,康熙皇帝深刻认识到了这⼀点,所以为了⼤清江⼭,他要挑⼀位能彻底整顿吏制的皇⼦来即位,这样以铁⾯⽆私⽽著称的皇四⼦就⾛⼊了⽼皇帝的视线。

另外,雍正皇帝的⼉⼦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并带在⾝边亲⾃调教,康熙选择了雍正,很⼤程度上是为了保证⼤清能有两代好皇帝,也可以说雍正的即位还沾了孩⼦的光。

因此,雍正篡位的谣⾔,应该是他的政敌刻意制造的,并没有历史依据。

雍正继位后,严厉镇压了曾与他争夺皇位的兄弟,将允题长期幽禁,将兄弟允祀.允唐害死,贬斥了康熙的亲信,并且借故禁锢杀害了隆科多和年⼤⼤,为了对付政敌和仇⼈,他实⾏特务统治,还与绿林侠客创造出⼀种暗杀利器,称为⾎滴⼦。

清朝皇帝雍正-承上康熙、下起乾隆

清朝皇帝雍正-承上康熙、下起乾隆

清朝皇帝雍正-承上康熙、下起乾隆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前一个朝代是明朝,其主要统治时间是从1644年到1911年,共267年。

清朝统治时期有很多皇帝,其中比较为人们所熟知的是雍正皇帝。

本文将会介绍清朝皇帝雍正的生平、承续康熙、开启乾隆时代的历史背景和贡献。

清朝皇帝雍正的生平雍正帝出生于1678年,原名胤禧,是康熙皇帝的四儿子。

康熙死后,雍正即位,享年51岁,执政13年。

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雍正时期,是清朝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

雍正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比较有名的政治家,他有很多的政治改革,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改革作出了卓越贡献。

承续康熙-雍正时期雍正继承了父亲康熙的统治,进行了强有力的政治改革。

雍正即位之后,对清朝的朝政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革,力求使政治和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通过削弱大臣权力、增加官员工资、削减冗员官员、改革税收制度、整顿吏治、禁止私人铸币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效能。

雍正时期对五峰山矿山出产的铜资源进行专营,用铜钱代替布币流通,大大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雍正也对文化方面有很大贡献,他号召文人墨客大力创作文字,这也是雍正时期进行的一大文化活动。

开启乾隆时代雍正帝去世后,由其第四子胤禛继位,即乾隆帝。

乾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乾隆的时期。

乾隆即位后,继承了父亲和曾祖父的治理中国的智慧。

在乾隆时期,对经济方面的探索和发展尤为重要,封建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人民的生产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商业活动日益繁荣,贡献了中国振兴经济的巨大力量。

此外,乾隆时期的文化大为繁荣,正是因为乾隆帝一直奉行开明的文化政策,并重视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诸多贡献雍正在位期间,先后制定了许多的法规,加强了皇权统治,增强了国家的中央集权和控制力,为清朝后期的强大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雍正还大力提倡学术研究,推崇科学思想,鼓励人们创新,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增添了勃勃生机。

在军事方面,雍正皇帝也有过非常重要的作为,他组建了新军队,采用了西化制度,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历史趣谈:清朝雍正皇帝十大极品嗜好!爱闻鼻烟

历史趣谈:清朝雍正皇帝十大极品嗜好!爱闻鼻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雍正皇帝十大极品嗜好!爱闻鼻烟导语:爱新觉罗胤禛(1678 12 131735 10 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

康熙三十爱新觉罗·胤禛(1678.12.13—1735.10.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雍亲王。

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这个皇帝有很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嗜好。

通过对雍正帝生活、情趣、饮食习惯等研究,一个活灵活现且男人本性十足的雍正帝呈现在我们面前:雍正(资料图)1.酗酒。

曾静曾说雍正帝有酗酒的毛病。

传说,雍正帝时与隆科多喝到深夜,把酒临风,来缓解工作压力。

他曾留下这样的诗句:“对酒吟诗花劝饮,花前得句自推敲。

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

”有的资料还煞有介事地介绍雍正帝喜欢喝宁夏产的一种羊羔酒,说他曾密旨给年羹尧,要他秘密进贡这种酒。

2.好色。

曾静确实指责过雍正帝是好色之徒。

近年来,也有专家考证,说雍正帝长期贪图女色,乱服春药。

更拿出一条朝鲜史料,说:“雍正晚年贪图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运用者久矣。

”我们考证雍正帝后宫,他一生有后妃25位,并不是最多的。

但是,雍正帝后宫的好多妃嫔确实留下了图像,就有“雍正十二妃”图传世,给人留下他很好色的感觉。

生活常识分享。

清世宗雍正皇帝简介

清世宗雍正皇帝简介

清世宗雍正皇帝简介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in zhēn)(1678年—1735年),满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庙号清世宗,葬清西陵之清泰陵。

雍正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并将青藏、外蒙古地区纳入版图,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干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雍正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干夕惕”。

早年胤禛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1678年12月13日)寅时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是康熙帝第四子。

德妃乌雅氏所生。

由于其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没有抚育的资格,此外,清初时后宫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胤禛满月后由佟贵妃抚养。

康熙皇帝曾评价幼年的胤禛“喜怒不定”,后经胤禛请求,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撤此考语。

因性情急躁,父皇康熙用“戒急用忍”训喻他。

胤禛早年随康熙巡历四方。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第一次罢黜了太子胤礽。

在推选新太子的过程中,胤禛支持复立胤礽,同时与皇八子胤祀也保持良好的关系。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胤礽为太子。

同年封胤禛为雍亲王。

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

当时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康熙诸皇子储位的传奇猜疑很多。

胤禛由于善于治国、懂得韬光养晦。

他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时向父亲康熙表现诚孝,画西藏于版图,赢得康熙的信赖。

康熙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

”登基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胤禛即了帝位之后即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而康熙皇八子胤祀先是被安抚封为廉亲王,后被削宗籍和圈禁,并被改名为"阿其那",意为待宰的鱼。

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简介

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简介

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简介雍正帝名为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四子,生母是乌雅氏,但由于乌雅氏出生低微,而清初后宫儿子不允许交由生母抚养,所以胤禛是由佟贵妃抚育长大的。

胤禛幼年喜怒不定,性情急躁,所以康熙用“戒急用忍”来训喻他,少年跟随康熙四方游历,于1698年被封为贝勒。

公元1708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黜,胤禛与皇八子胤禩支持复立废太子胤礽。

次年,胤礽再次被立为太子,胤禛被封为雍亲王。

太子胤礽被两立两废,使众多的皇子对皇位虎视眈眈,胤禛于是隐藏锋芒,韬光养晦,与兄弟们维持和睦,又向康熙表示诚孝,因此赢得了康熙的信赖。

康熙临终前留下遗诏,立雍亲王胤禛为帝。

公元1722年,康熙帝病逝,胤禛继位,次年,将年号改为雍正,故又称雍正帝。

胤禛即位后,除了十三阿哥胤祥得到重用,其他兄弟皆被削去爵位或幽禁。

所以雍正帝胤禛是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

胤禛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强化了密折制度,设立军机处以加强皇权,为避免九子夺嫡的事件再度发生而秘密立储,又推行摊丁入亩、耗羡归公等政策使经济得到了发展,且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另在文化外交上也有所建树,为康乾盛世的延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1735年,雍正在批阅奏章时猝死,被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

雍正刚登基的时候,对隆科多那是百般信赖,在很多事情上都需要询问他的意见,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派君臣和睦相处的景象。

但是好景不长,在1725年,雍正开始为难隆科多,并开始有计划性的打击。

那么,为什么雍正会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大改自己对隆科多的态度呢?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隆科多开始结党营私,以一副高傲的面孔面对雍正,这让雍正意识到自己的皇权开始承受他的攻击。

隆科多自称自己是诸葛亮,称自己在康熙快死之日,带着匕首进宫以防不测,这虽是他快倒台前说的,但难免他平时会不会还有如此话语表露出来。

而且还大肆宣扬自己位居步军统领,权利甚大,可以随意调动2万大军。

雍正

雍正

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 凌柱女,是乾隆(皇四子)的生母。后年 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 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 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 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四十 二年正月庚寅,崩,年八十六。葬泰 陵东北,曰泰东陵。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吏治废弛,贪污 腐败已然成风。他克服各个方面的阻力 , 在全国上下大规模的开展清楚亏空,设立 会考府,实行耗羡归公,实行养廉赢廉, 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由于他态度决断, 雷厉风行,清朝的财政状况在短时间内得 到明显改善,官吏贪污吏治腐败的坏况都 有很大的转变。旅日华人学者杨启樵说: “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 饬,清朝恐早衰亡。”有“雍正一朝,无 官不清”的说法。
继位
八爷党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二爷党(太子党)
四爷党 •改诏篡位说 •无诏夺位说
隆科多
年羹尧
雍正即位后,对自己争夺皇位的兄 弟进行了严厉地打击,康熙的皇十四子 胤禵先是降爵为郡王,拘禁汤山,后 来派去守陵,再后来降爵为贝子,受 圈禁。康熙的皇九子胤禟发往西宁, 由年羹尧监视并名其为“赛思黑(狗) ”,皇八子胤禩被圈禁,改名为“阿 其那(猪) ” 。康熙皇十二子胤祹被 革职,康熙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禁 锢。
改土归流
我国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实行土司制度,其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 受清朝的 册封土司们生杀予夺、骄恣专擅。 这种制度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地区经济文化 的发展。雍正即位后,废除了云南、贵州、 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 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是一场严 重的斗争,许多土司武装反抗,雍正坚决派 兵平定。"改土归流"是进步的措施,打击和 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雍正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在位13年。

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雍正帝皇帝胤禛雍正皇帝名爱新觉罗. 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是康熙皇帝35个儿子当中的第11个儿子。

康熙皇帝35个儿子有24个排序的,胤禛排皇四子。

胤禛45岁当了皇帝。

在45岁之前,胤禛是做皇子时期。

下面我就来说说胤禛做皇子的时候。

一、皇子生活胤禛7岁时到上书房读书,学习儒家经典,学习满族的骑马射箭、学习书法。

胤禛在书法上的造诣是很高的。

胤禛14岁时结婚,19岁时随着皇父康熙大帝远征葛尔丹,胜利归来。

胤禛友爱兄弟、孝敬皇父,别的皇子们是明争储位,自己是暗争储位,不漏生色。

在别的皇子们为夺嫡忙得不可开交时,胤禛在参禅礼佛,吟诗作赋。

胤禛深得皇父康熙的喜爱,在康熙登极六十年庆典得到时候,派胤禛代替自己到盛京(今沈阳)三大陵祭祀,可见康熙皇帝对胤禛的喜爱程度。

实际上胤禛的性格是喜怒不定的,但在皇父康熙帝面前却表现出了诚孝。

既然康熙皇帝这么喜爱皇四子胤禛,因该把皇位传给他,但是雍正皇帝的继位到底是正常继位还是篡位,至今史学界争论不休。

下面就来说说雍正皇帝继位的疑案。

二、继位疑案关于雍正皇帝的继位,主要有"遗诏继位说"和"改诏篡位说"。

看到了这两种说法我们要问了,这两种说法的根据是什么?1、"遗诏继位说"。

康熙皇帝的遗诏明确写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康熙皇帝的遗诏不可能是假的,所以雍正皇帝胤禛是按照遗诏继位的。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2、"改诏篡位说"。

康熙皇帝的遗诏是这样写的"传位十四子"。

雍正皇帝把"十"字加一横一点,改成了"于"子。

这种说法民间流传很广,但史学界里无人认同。

那么为什么?一、当时是繁体字"於"不是现在的简体字"于",这是改不了的。

二、清朝皇帝的遗诏有满文也有汉文,就算是汉文改了,那么满文是改不了的。

还有点学者认为康熙皇帝的遗诏"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是假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康熙皇帝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病逝的,而康熙皇帝的遗诏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公元1722年12月23日)拿出来的。

这些学者只是从时间上推测而已,拿不出任何证据。

拿不出来证据的说法我们能信吗?就算遗诏是假的,也不能说雍正是篡位阿。

什么是"篡"呢?就是康熙皇帝指定了皇位继承人,胤禛从他手中把皇位抢过来了,这是"篡"。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当上皇帝的。

可是康熙皇帝自从第二次废了胤礽之后在也没有立过太子,怎么能说雍正是篡位呢?还有一点旁证能够证明雍正是"遗诏继位"的。

就是康熙登极六十年庆典得到时候,派胤禛代替自己到盛京三大陵祭祀。

在康熙皇帝去世前三天康熙皇帝还派胤禛去祭天,这些事情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去做,别人是没有资格的。

可是康熙皇帝派胤禛代替自己去祭天难道不是在暗示皇位继承?因此我自己的观点是雍正皇帝正常继位。

三、对待兄弟在这里我简单的说一下,雍正做了皇帝后,为了避讳自己的名字,他把兄弟中的"胤"字改为"允"字雍正皇帝对待兄弟是很残忍的,他把皇二子胤礽弄到了山西祁县郑家庄,在一个兵营里胤礽被折磨死了。

皇三子胤祉被雍正皇帝幽禁于景山永安停。

皇五子胤祺被雍正皇帝消掉爵位。

皇九子胤禟被弄到保定,最终被折磨死。

皇十子先被囚禁在北京,后来又被弄到了张家口,最后被消掉爵位。

皇十四子胤禵被囚在景山寿仁殿。

从以上可以看出来,雍正皇帝对待自己的兄弟是多么残忍阿!那么雍正皇帝有没有对待一个兄弟特别好的呢?有阿!那么这个人是谁?是康熙皇帝十三子胤祥。

雍正皇帝位什么要对胤祥好呢?因为胤祥一直跟随着胤禛,胤祥不嫌胤禛势单力薄,忠心耿耿追随胤禛。

后来胤祥被康熙帝幽禁起来,原因不详。

雍正皇帝上台第二天,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

不久后,雍正又任命胤祥为总理户部三库事务。

雍正元年(公元1773年),清政府设立会考府,雍正皇帝命胤祥为主持会考事务。

胤祥也为朝廷尽心尽力服务。

雍正七年(公元1723年)胤祥病倒了,胤祥在病重期间,仍然关心着朝廷大事,每隔十天半月就觐见皇帝。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胤祥病逝,终年44岁。

雍正皇帝啜朝三日,悲痛不已。

雍正皇帝还亲自祭奠胤祥。

这就是雍正皇帝与胤祥之间的兄弟情深。

四、对待群臣雍正皇帝是个喜怒无常的君主。

他让大臣们讲真心话,有的大臣对雍正皇帝说真心话得到了奖赏,而有的大臣说真心话却被砍了脑袋。

雍正皇帝常常与大臣们谈谈心,说说家常,絮絮叨叨的。

雍正皇帝也会体谅大臣的。

比如台湾总兵蓝廷珍因自己名字的 "珍"与雍正帝胤禛的"禛"字同音,蓝廷珍提出避讳,雍正皇帝很谅解地说"不用避讳,你的名字朕喜欢"。

雍正年间有一个宠臣叫年羹尧,刚开始,雍正皇帝与年羹尧的关系很铁,年羹尧受到雍正皇帝的破格的恩赏。

但年羹尧他结党营私,贪敛财富。

这也为他后来的命运卖下来祸根。

雍正三年二月,出现了"日月合壁,五星连珠"的天象。

年羹尧《贺疏》中有本想用"朝乾夕惕"一词来赞赏雍正皇帝。

但却误写成了"夕阳朝乾"。

雍正皇帝以此为借口,将年羹尧贬官。

到雍正三年九月,雍正皇帝把年羹尧下狱。

雍正三年十二月,雍正皇帝颁布年羹尧八大罪九十二款,赐以自尽。

雍正年间还有个宠臣是隆科多。

隆科多就是宣读康熙皇帝遗诏的人。

雍正皇帝刚登基时,对隆科多那是相当的信任。

在许多事情上都咨询隆科多的意见。

隆科多成了雍正皇帝眼前的大红人,是个宠臣。

但隆科多居功自傲,开始擅权结党,这为他后来的命运埋下了祸根。

雍正皇帝先把隆科多贬官,雍正五年六月,隆科多被捕入狱。

雍正五年十月,雍正皇帝颁布隆科多六大罪行共四十一款,被判终身监禁。

雍正六年死于禁所。

五、雍正治国1、充实国库。

雍正皇帝刚继位时,国库存银很少,只有八百万两,而且亏空的数字却大得惊人。

好多银两或被官员贪污或被挪用。

雍正皇帝治理国家首先使国库富起来。

对那些贪官是一罢官、二抄家、三索赔。

有的官员畏罪自杀,雍正皇帝找他们的家人算账。

户部查出亏空白银二百五十万两,雍正皇帝责令户部历任尚书、侍郎、侍中、等主事官员共同赔偿一百五十万两,另外一百万两由户部逐年偿还。

2、设军机处。

军机处是作为帮助皇帝决策、行政的机构。

地点在紫禁城隆宗门北侧。

没有固定的人数。

3、废除腰斩。

雍正皇帝杀了一个人,用的刑法是腰斩。

一刀从腰上下去,但这个人还没有死,在地乱滚,用血写了七个"惨"字才咽气。

雍正皇帝听说后,觉得非常残忍,当即下诏,废除腰斩刑法。

这么残忍的刑法两千多年来,甚至更长。

到了雍正时期就被废除了,雍正皇帝这么做应该是得民心的。

4、密折制度。

密折制度是从清王朝雍正时期开始的。

这是雍正皇帝设置的一个治国方案。

密折不是没个人都能写的,要经过皇帝同意才可以。

有学者统计,雍正时期上密折的官员有1200人之多。

每一位可以上密折的人都有个匣子,自己有钥匙。

只有上密折的本人与雍正皇帝才能打开匣子。

可以说雍正皇帝对各地的官员是贪、是廉、是勤、是懒,都一清二楚。

六、雍正的奋斗雍正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我想这个问题很值得商讨。

我认为在清朝十二位皇帝中,只有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圣祖康熙、清世宗雍正四位皇帝才称得上英杰帝王。

雍正皇帝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我把雍正皇帝做皇子时期称之为他的前半生(45年),做皇帝时期称之为后半生(13年)。

雍正的前半生为争斗储位而奋斗,后半生为治理国家而奋斗。

我认为雍正皇帝是清朝十二位皇帝中最勤奋的皇帝,就连他的皇父康熙大帝也不如他。

雍正皇帝是清朝十二位皇帝中批阅奏折最多的皇帝,每次都批阅到深夜。

雍正王朝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盛世了时期,有人很奇怪!都说"康乾盛世",我怎么说能雍正时期是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呢?这个问题等说到乾隆皇帝时期在说。

七、雍正的信仰雍正皇帝信奉什么宗教吗?是。

他在位十三年,前一段时期信奉的是佛教,后一段时期信奉的是道教。

雍正皇帝对这两个宗教的信仰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雍正皇帝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佛教的经典书籍。

成年后,与僧人的交往很密切。

在雍正做皇子时期就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破尘居士"又称"圆明居士"。

当上皇帝以后又称"四和尚"自已又收了门徒14人。

还在宫中举行佛法大会,自己又亲自说法。

雍正皇帝的祖父顺治也信奉佛教,甚至想出家了,雍正皇帝与顺治皇帝能有一拼了!雍正在位第七年时,换了一场大病,1年多的时间才痊愈。

痊愈之后又开始了对道教的信仰。

雍正皇帝又在宫中养道士,又让道士炼制丹药自己吃,有时还给别人吃。

雍正皇帝让道士炼制丹药是想让自己长生不老。

我认为雍正皇帝对宗教的信仰是很昏庸的。

雍正皇帝吃丹药事想长生不老的,但没想到的是,丹药有毒,导致了雍正皇帝的早亡。

我们要问是这个原因导致雍正皇帝的死亡吗?八、死因疑案雍正皇帝不仅继位有疑案,就连他的死因也有疑案,雍正皇帝的死因有多种说法:其一:最广泛最流行的说法是雍正皇帝被吕四娘所杀。

雍正皇帝杀了吕四娘的有爷爷吕留良,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要为爷爷报仇,吕四娘就天天习武。

有一天夜里,吕四娘闯入皇宫,一剑砍下来雍正皇帝的脑袋,并将脑袋拿走,大臣们又为雍正皇帝做了个金脑袋。

其二、野史《梵天庐丛录》一书说,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太监与宫女在雍正皇帝睡着后,用绳子勒死。

其三、《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有个恋人,这个恋人叫竺香玉,但竺香玉被雍正皇帝霸占了,曹雪芹思念恋人,就找了一个差事混入宫中,与竺香玉合谋害死了雍正皇帝。

这个故事很精彩,但可惜不是真的。

那么一、二说是不是真的?先看看第一种说,雍正皇帝的确杀过吕留良这么一个人,是因为文字狱。

他们吕家的人,或是被杀,或是流放,没有一个人逃走的。

因此没有漏网之鱼。

还有正史上也没有记载有吕四娘这么个人,吕四娘这个人是虚构出来的。

因此说吕四娘杀雍正皇帝是不可信的。

第二种说法就更不可信了,雍正皇帝死亡的时间是在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不是在雍正九年。

以上这三种说法都很精彩,但可惜都不是真的,都是扯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