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微观经济学回顾和经济模型方法
微观经济学课件

Microeconomics
主讲:张杨 商丘师院经济管理系
2020/6/20
1
课程教学安排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导论 均衡价格理论 弹性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要素市场理论 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
●考察各国贸易模式并分析贸易壁垒有何影响;
●观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对鼓励资源有效利用的方 式提出建议。
2020/6/20
5
将以上定义加以提炼,可以发现经济学 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经济学研究的是社 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 商品,并将他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这 个定义的背后隐含了经济学的两大核心 思想,即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 地利用他们的资源。事实上,正是因为 稀缺性和追求效益的愿望,才使经济学 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2020/6/20
4
●研究在经济活动中如何确定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价格, 以及如何运用这些价格配置资源;
●考察金融市场行为,并分析金融市场如何将资本配置 到其他经济部门;
●考察收入分配,以及如何在不损害经济运行的前提下 对穷人给予帮助;
●考察政府支出、税收、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
●研究经济周期中失业与生产的波动,并提出改善经济 增长的政策;
2020/6/20
7
经济学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 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2020/6/20
8
经济学产生
大炮(Y) A Y1 Y2
O
2020/6/20
生产可能性曲线 机会成本 B C
X1 X2 D
微观经济学 讲义整理

微观经济学讲义摘要:其中下划线标注的文字,公式,图表局部是从课堂笔记中得知的重点,是必须掌握的〔但其余局部绝不能排除重点与考点的存在,包括超出讲义范围的可能性〕。
以下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电子档讲义,如有疑问或重点补充请与我联系,谢谢!祝我们考试成功! ——邱敏 mikeqiu08@yahoo 思维方式: 得到结论的过程远比结论本身重要第一章 绪论1-1,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团体从事生产、交换以及对产品和效劳消费的一种社会科学,它研究怎样最正确使用稀缺的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
1-2, 经济学的根本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个量与总量分析法,静态与动态分析法, 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实证与标准分析法1-3,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 〕是用理论对社会各种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2-1,需求曲线在一般情况下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即从左上向右下倾斜,这是需求曲线的根本特征,两个原因:低价会吸引更多的购置者,从而使需求量增加低价会使同一个购置者对该商品的购置量增加,而减少对其他类似〔可替代〕商品的购置2-2,收入效应 ( income effect ): 价格降低等于收入增加2-3,替代效应 ( substitution effect ): 商品的替代作用2-4,影响需求变化的“其他条件〞: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 ( taste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和收入前景的预期其他商品的价格两种商品为替代品 ( substitute goods ); 两种商品为互补品 ( complement goods )2-5,供给曲线在一般情况下是一条正斜率的曲线,即从左下向右上倾斜,这是供给曲线的根本特征。
这说明:价格越高,生产者越愿意供给产品,因此,供给数量一般随价格升降而增减。
2-6,影响供给变化的“其他条件〞:▪ 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技术▪ 商品市场生产厂商的数量▪ 其他商品的价格▪ 政府的税收和扶持政策▪ 生产者对商品未来行情的预期2-7,市场均衡模型的含义是:如果市场价格背离均衡价格,就有自动恢复到均衡点并继续保持均衡的趋势 2-8,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称为“过量供给〞〔excess quantity supplied 〕或“过剩〞〔surplus 〕2-10,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称为“过量需求〞〔excess quantity demanded 〕或“短缺〞〔shortage 〕2-11, 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称为“供求均衡〞2-12, 市场机制中价格有以下三点作用:▪ 传达信息的作用▪ 分配稀缺资源的作用▪ 决定收入水平的作用2-13,八种全部的变化可能综合反映在同一张图上 第三章 弹性理论需求弹性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3-1, 弹性: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同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弹性系数 X Y Y •∆=∆=Y e3-2, 需求价格弹性 (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 :是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注意: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值当为负值。
湖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微观经济学核心模型解析

湖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微观经济学核心模型解析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它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何进行资源配置和决策,以及市场中个体行为对整体经济产生的影响。
在湖南省考研经济学的复习中,微观经济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了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模型,对于成功备战考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湖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中的微观经济学核心模型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模型。
1. 需求与供给模型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的两个基本概念,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和能力,供给指的是生产者为满足市场需求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在需求与供给模型中,考生需要掌握价格与数量的关系,了解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形态及变动原因。
2. 价格弹性及其影响因素价格弹性是衡量市场对价格变动敏感程度的指标。
通过计算价格弹性,我们可以了解市场的价格变动对需求和供给的影响程度。
考生需要熟悉价格弹性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价格弹性受到的各种因素影响,如替代品的可替代程度、需求的紧迫性、市场上的竞争程度等。
3. 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企业在一定生产要素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而成本函数则衡量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成本。
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关系对于分析企业的生产决策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4. 市场结构与垄断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其中垄断是市场结构的一种极端情况。
了解市场结构与垄断的概念与特点,以及垄断对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影响,对于研究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行为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5. 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以保证公共利益和市场运行的效率。
然而,有时政府的干预也可能引发市场的失灵。
考生需要了解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和职责,以及市场失灵的各种原因和形式。
6. 消费者决策与效用最大化消费者的决策行为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和约束条件,以及如何通过效用最大化来确定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对于解析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模型和基本理论(供求原理)

1
ºThis frontier shows the schedule along
为什么外凸,而预 算线是直线,参见
which society can choose to substitute
斯第格利茨
1
.
亚 当 斯 密 在 讲 学
1
3、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20世纪 30年代),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
•“边际革命”(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杰 文思),
•“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自由放任”,开始 重视消费需求的研究,
•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1890年), 建立了微观经济学
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 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 经济问题实际是如何解决的,其目的在于揭示 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 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种分析要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 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 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主要模型和基本理论 (供求原理)
1
课程学习要求:
•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是金融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 前续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 后续课程: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
银行学、 • 通过教学,要求同学们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体系
1
4、当代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至今)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代表人物:梅纳得·凯恩斯 •著作:«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
微观经济学课件第一讲

2020/6/17
5
不能否认的稀缺性——中国的资源状况
人类生存需要的两种基本资源:水和土地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的淡水 总资源虽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为 世界的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21位。
目前我国有400个城市供水不足,缺水量达 到60亿吨。农村居民有4300万人饮水困难, 每年平均干旱面积达4亿亩,缺水300亿立方 米。
2020/6/17
24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贸易能使得每个人状况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
种好方法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2020/6/17
25
牛肉 3 2 1
有交易时农
A
民的消费
无交易时农民 的消费
B
2 34
土豆
2020/6/17
26
牛肉 40
虽然我国煤炭储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只有
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略多,55%左右,相当
于美国的1/10。
2020/6/17
8
不能否认的稀缺性——中国的能源状
况
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20亿吨,可开采储量只 有65亿吨,即人均后备资源只有5吨。美国一年消 耗的石油总量是9亿吨,人均4吨。我国石油资源人 均储量是2.6吨,世界平均水平是23.5吨,占1/10, 美国是13.1吨。
2020/6/17
12
选择就是用既定的资源 决定三个基本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2020/6/17
13
现代社会中主要有 两种资源配置方式或经济制度:
计划 经济 市场 经济
决策机制不同 协调机制不同 激励机制不同
微观经济学框架思路、重点讲解

几个基础概念
需求价格弹性Ed,影响(yǐngxiǎng)Ed的因素 《微观》P101 《原理》P35、42
需求收入弹性EM,恩格尔法则,恩格尔系数 《微观》P107
需求交叉弹性EAB,《原理》P46
供给——是厂商供给的,所以有必要研究厂商行为,生产函数(生 产三要素《原理》P91),产量曲线,(记住《微观》P126图5-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理》P95)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法则《微观》P129 等产量曲线(两种极端(jíduān)形态:完全替代+完全无替代 P158)、经济区、脊线、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KL 熟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微观》P141 供给价格弹性及影响因素 《原理》P48、52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静态):市场均衡与厂商均衡同时达到,一方面厂商在市场确定的价 格下调节,确定产量进行生产(shēngchǎn),达到其短期均衡,另一方面,市场供给状态可能发 生变动。
P
P2
E
PE
P1
Q1
QE
S
若P=P1, 则S<D,买者竞争,推动P上升
至PE
若P=P2,则S>D,卖者竞争,推动价格下 降至PE
D
Q
Q2
精品资料
完全竞争下厂商的短期利润或亏损,见《原理》P157,图7-6 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qūxiàn)就是高于平均变动 成本的边际成本曲线(qūxià衡 长期:(1)厂商变动一切(yīqiè)生产要素 (2)厂商数量变动(进入和 退出) 厂商的长期均衡和市场的长期均衡,见《微观》P224图8-4和8-5 分析:初,SAC1,SMC1,利润未达MAX,扩大规模至SAC2 在SAC2,P=LMC=SMC2 SAC2=LAC 利润达到MAX 同时因为存在经济利润,吸引新厂商进入,S增加,P下降 在PE点,P=LMC=SMC=LAC=SAC 经济利润为0,无厂商进入和退出,均衡(LAC与 SAC相切于最低点) 在长期,厂商对产量的调整过程与整个行业产量的变动过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 者的均衡也是相互依存并同时达到的,一方面,整个行业即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PE, 厂商根据PE调整产量,同时,部分厂商由于亏损或盈利退出或进入该行业;另一方面, 新厂商进入和老厂商的退出又影响整个行业的供给,原有均衡态被打破,只有当产品供 给=需求,且在PE下各厂商LACmin时,厂商达到长期均衡,不再有企业进入和退出, 厂商的长期均衡也表现为行业的长期均衡,经济利润消失,各厂商仅得到正常利润。
中级微观经济学讲义1

2.理性&解释和推测行为。
第一讲 经济学方法简略
二、科学认知的检验
(一)验证: C E
1.可观测性
真实的事件和可以观察的约束。
2.可证伪性
有限经验; 筛选反例; 命题结构; 全称命题。
思考: 1.企业行为偏离利润最大化。 2.无法利用管制者的知识水平来理解政策错误。
第一讲 经济学方法简略
二、科学认知的检验
决策结果
比较静态-预测 最大值函数
第一讲 经济学方法简略
四、最优化的数学基础
(一)无约束极值问题-单变量
要点: 1. 目 标 函 数 y f ( x ), 定 义 域 为 凸 集 。 2. 局 部 极 值 与 全 局 极 值 。 3. 泰 勒 展 开
2 dx f ( x 0 dx) f ( x 0 ) f ' ( x 0 )dx f " ( x 0 ) 2
思考:效用无差异曲线是效用函数的“横切”。
第一讲 经济学方法简略
四、最优化的数学基础
(三)等式约束极值问题
max f ( x , x ) 1 2 x1 , x 2 s.t . g( x1 , x 2 ) c 0
第一讲 经济学方法简略
四、最优化的数学基础
(三)等式约束极值问题-续(1)
简化说明:直接假设模型存在内点解或者边界解,而且约束方程取等式。
(一)无约束极值问题-单变量(续2)
单 变 量 极 值 问 题 的 主结 要论 : 1. 局 部 极 值 ( 最 优 ) 的 要 必条 件 是 : f ' ( x 0 ) 0。x 0 称 为 稳 定 点 。
" 2. 局 部 极 值 的 充 分 条 件 f 是 ( x 0 ) 0, 其 中
微观经济学概述PPT课件

(2)古典经济学革命
《国富论》的出版被称为经济学史上的第 一次革命,即古典经济学革命。其标志着微观 经济的诞生,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贡 献是建立了以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为中心的经 济学体系。
13
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的思想反映了自由 竞争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古典经济学家把经 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使经济学 真正成为有独立体系的学科。
31
1.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 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的经济总量在一定时 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总量在变动过程中 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 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这种分析考察时间 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 续的过程来看待。
32
三、边际分析方法
一、微观经济学发展简况 二、微观经济学及其体系
9
一、微观经济学发展简况
1.古典经济学时期——微观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2.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微观经济学的建立时期
10
1.古典经济学时期
(1)对古典经济学的说明 (2)古典经济学革命
11
(1)对古典经济学的说明
我们这里所说的古典经济学是从17世纪 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前为止,其代表人 物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西尼尔、约翰•缪勒、马尔萨斯。其中最重要 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其代表作是1776年 出版的《国富论》
管理者必须学会告别过去的失误,做到 立足于现实,面向未来地进行决策。
37
3.边际分析方法的深化
边际分析法要求正确处理好增量与存量的 关系
(1)通过增量,激活存量,实现总量的共同 发展。
(2)控制增量,而盘活存量。
38
微观经济学导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生产可能性前沿
• 生产可能性前沿是一般均衡模型的一个 基本建筑模块 • 生产可能性前沿反映了利用经济的资源 能够生产的两种产出的组合
4
生产可能性前沿
食物数量 (每周)
衣服的机会成本 = 1/2 磅食物
10 9.5
衣服的机会成本 = 2 磅食物
4 2
3 4
12 13
衣服数量 (每周)
5
生产可能性前沿
交换收益
玉米 布
A
B
40
36
0
2
C
D E F
30
22 12 0
4
6 8 10
17
交换收益
• 所得需要交换来实现
– 交换机制需要产权和货币。 – 交换的价格和数量如何决定?(玉米和布的 相对价格是1:1,还是1:3) – 市场中需求和供给决定。
18
供给—需求均衡
价格
均衡 QD = Q s
S
供给曲线斜率为正, 这是因为 边际成本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而 上升 需求曲线斜率为负,这是 因为边际价值随着消费数 量的增加而减少
第1讲
微观经济学原理回顾和经 济模型方法
1
微观经济学回顾 •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 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 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 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 配。”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 · 诺德豪斯: 《经济学》[第17版]
2
• 稀缺是资源相对于人们的欲望不足。 • 稀缺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 经济学研究人们面对稀缺的选择问题。
– Joe生产玉米,Jane织布
15
交换收益
• 贸易所得
– 考虑Jane (7,2),Joe(11,3) – Jane(0,9),Joe (20,0) – 20>7+11,9>2+3
• 生产率
– 单位投入所生产的产量。 – 所有产品都有生产率优势被称为绝对优势。 – 绝对优势不意味着在所有事情上都相对优势。因为 商品间的机会成本互为倒数。 – 贸易来自比较优势 16
供给 鞋子 住房 面包 生产者的生产 厂商(企业) 支付要素报酬 劳动 土地 资本 10 需求
交换收益
• 考虑一个小岛经济 – Joe独自一个人居住 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小 岛上。他利用小岛上 面的所有资源生产玉 米和布。他一天工作 10个小时。玉米和衣 服的产量依赖于Joe 分配在每种商品上的 工作时间。
• 生产可能性前沿提醒我们资源是稀缺的 • 稀缺性意味着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 每一个选择都有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依赖于每种商品的生产数量
6
生产可能性前沿
• 假设生产可能性前沿可以表示为
2x 2 y 2 225
• 为了找到斜率, 我们解出 Y
y 225 2x 2
• 求导
dy 1 4 x 2x 2 1/ 2 (225 2x ) ( 4 x ) dx 2 2y y
27
经济理论方法
• 与政治学和社会学之类学科的区别在于 研究方法。 • “新古典”方法:
– 经济参与人具有对于这个社会资源配置状态 的稳定偏好 – 一个人能够获得的资源配置状态会受到约束 – 在约束下,人们选择最偏好的资源配置 – 人们选择的改变来自于约束的变化。
• 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国企、四大) • 历史规律 (偏好、技术、禀赋和信息) 28
厂商利润 最大化 (第7、8、9章)
垄断势力 (第13、14、 15章) 产品市场需求 要素市场供给
不对称信息 (第18、19章)
外部性 (第20章)
公共物品 (第20章)
产品市场供给 要素市场需求
有效市场 (第10、11、12章)
政治经济 (第21章)
经济理论方法
• 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认为社会现象来自于人 们的行为,不同参与人行为总和构成了社会现 象。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没有社会规律。 • 初级微观经济学关注经济的循环模式,中级微 观经济学重点考虑个体行为分析。 • 经济学家利用模型描述经济行为。 • 虽然大多数模型是现实的抽象, 它们仍然可以 帮助我们理解经济行为。
价格
需求上升...
S
…导致均衡价格和数量 上升。
7 5
D’ D
500 750
每期数量
23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 一般均衡模型
– 马歇尔模型是一个局部均衡模型
• 一次仅仅关注一个市场
– 为了回答更加一般的问题, 我们需要一个反 映了完整经济的模型
• 需要包括市场和经济参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24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均衡 qD = qS
a + bp = c + dp
ac p* d b
21
供给—需求均衡
需求的移动会导致新的均衡:
Q’D = 1450 - 100P Q’D = 1450 - 100P = QS = -125 + 125P 225P = 1575 P* = 7 Q* = 750
22
供给—需求均衡
时间
0 2 4 6
玉米
0 6 11 15
布
0 1 2 3
8
10
18
20
4
5
11
交换收益
玉米 布
A
B
20
18
0
1
C
D E F
15
11 6 0
2
3 4 5
12
交换收益
• 另外一个小岛
– Jane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岛 上。她利用小岛上面的所有资源生产玉米和 布。她一天工作10个小时。玉米和衣服的产 量依赖于Jane分配在每种商品上的工作时间 。
8
经济问题与社会组织方式
• 经济问题:如何达到生产可能性前沿、在这之上 选择哪个点进行生产、产品如何分配 • 经济体制类型: –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混合经济
9
需求 鞋子 住房 面包 消费者货币选票 居民户(家庭) 提供要素服务 劳动 土地 资本 供给
产品市场 产品市场的 价格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要素市场的 价格(工资、 地租、利息) 要素市场
13
交换收益
玉米 布
A
B
8
7
0
2
C
D E
6
5 0
4
6 9
14
交换收益
• 比较优势
– 某人生产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比另外一人生 产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 – 考虑Jane (7,2),Joe(11,3) – 生产布的机会成本
• Joe 5个玉米(11-6) • Jane 0.5个玉米 ((7-6)/2)
34
例子
• 反对意见:
– 偏好稳定吗?
• 反对者认为偏好依赖于上次购买了什么,所以偏 好是不稳定的 • 经济学家的反应:忽略;扩大偏好
– 这能够预测吗?
35
• 这个内容是空洞的。 • 所以要限制偏好。给偏好设定一个结构
– 多比少好。如果收入提高,那么至少有一种 商品购买量会增加。 – 检验理论
经济模型的有效性
31
其他条件不变 假设
• 其他条件不变 意味着 “其他事情相同” • 经济模型试图解释 简单 关系
– 一次仅仅关注一些变量的效果 – 在这期间,其他变量假设不变
32
实证与规范的区别
• 实证经济理论寻求解释观察到的经济现 象
• 规范经济理论关注 “应该” 做什么
33
例子
• 考虑去超市购物。消费者需要购买的商 品就是一个资源配置。消费者对于商品 有稳定的喜好,明白不同商品之间的替 代关系。同时,能接受的资源配置受到 财富和既有商品的限制。在这个限制下 ,消费者购买自己的商品组合。如果发 生了变化,那么是约束发生了变化。
P*
D
Q*
每期数量
19
供给—需求均衡
qD = 1000 - 100p qS = -125 + 125p
均衡 qD = qS
1000 - 100p = -125 + 125p
225p = 1125
p* = 5 q* = 500
20
供给—需求均衡
• 一个更加一般的模型
qD = a + bp
qS = c + dp
经济模型的特征
• 最优化假设 • 其他条件不变 假设 • 区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29
最优化假设
• 许多经济模型开始于经济参与人理性追 逐某些目标
– 消费者最大化他们的效用 – 厂商最大化利润 (或者最小化成本) – 政府管制者最大化公共福利
30
最优化假设
• 最优化假设产生了精确的、可求解的模 型 • 最优化模型在解释现实中看起来表现得 相当好
– 选择变量 – 参数(检验条件)
38
经济模型的有效性
• 检验厂商行为:
– 厂商最大化利润 – 厂商最大化利润函数U ,其中U 0
• 利用税率检验
39
• 检验理论包括两步。首先,推导理论的 纯逻辑方面,即说明某些变量的行为。 其次,将理论构件对应到实际数据中, 进行实证。理论的纯逻辑方面就称为模 型,模型中的理论构件和实际数据对应 后就称为理论。 • 本课程关注模型。检验理论的逻辑模拟 过程就是比较静态或者比较动态。
37
经济模型的有效性
• 将变量分为两类:
• 福利经济学
– 用于一般均衡分析的工具已经被用于规范分析, 讨论各种经济结果的合意性
• 经济学家弗朗西斯·埃奇沃斯和维尔弗雷德· 帕累托 提 供了 经济效率 的精确定义,同时说明了市场达到经济 效率的条件
• 完全竞争是帕累托最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