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稀缺性与微观经济学

合集下载

随堂测试-第一讲讲解

随堂测试-第一讲讲解

第一讲微观经济学导论:稀缺性与微观经济学一、稀缺性●判断题:1 导致罢工、贸易摩擦、失业、通货膨胀、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稀缺性的存在。

KEY:√2 从本质上说,富裕的海湾国家就不存在稀缺性。

KEY:×●单选题:1 关于稀缺性,下面哪个说法是错的?A.最富有的国家也有稀缺性;B.相对而言,稀缺性的存在更因为欲望无限;C.相对而言,稀缺性的存在更因为资源有限;D.稀缺性的存在也促成了效率的提高;KEY:C●多选题1 关于稀缺性,如下哪些说法是对的:A. 因为稀缺性,我们支付商品时需要支付价格;B. 因为稀缺性,我们进行收入分配;C. 因为稀缺性,我们必须做到有效率地配置资源;D. 因为稀缺性,我们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KEY:ABC2 关于稀缺性,如下哪些说法是对的:A. 稀缺性可以通过修身养性来解决;B. 稀缺性是技术进步的动力;C. 稀缺性是促使了经济活动的繁荣;D. 稀缺性存在于所有的社会;KEY:BCD二、生产可能性边界●判断题:1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概念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它只能分析两种商品的情形。

KEY:×2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各个位置的边际转换率是不一样的。

KEY:√3 边际转换率(绝对值)是递减的,反映了不同资源适合不同商品生产这个事实。

KEY:×●单选题:1 如下哪个方面是生产可能性边界不能解释的?A. 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率;B. 稀缺性;C. 收入分配不公;D. 资源是如何配置的;KEY:C2 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性质,下面哪个说法是错的:A. 负斜率;B. 一个商品转换成另外一个商品的比率越来越小;C. 凸向原点;D. 是可以向外推移的;KEY:C解析:应是凹向原点●多选题1 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如果技术进步,边界可以外扩;B. 人类社会必然在边界上生产;C. 生产可能性边界一般都是凹向原点的;D. 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技术进步快的前提下可能是正斜率的;KEY:AC三、机会成本●单选题:1 如果你已经购买了不能退的2折机票,支付费用为230元,同时有机场建设费50元需要另外购买。

微观经济学经典笔记

微观经济学经典笔记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微观经济学内容精讲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概论一、稀缺性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二、选择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三、机会成本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五、理论(一)理论的内容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微观经济学第1章--导言

微观经济学第1章--导言
收入增加
需求增加
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P0
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向左 移动,需求减少。
0 Q1 Q0 Q2
Q
22
具体来看
需求量的 变动
变动主体 价格P 其他因数
Q
变化 不变
图形表现
同一条曲线 上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 D
不变 变化
整条曲线的 位移
23
7.需求定理的特例 (1)吉芬商品
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15
第三节:需求与供给
一、需求、需求量与需求曲线
1.需求和需求量的含义 需求量:指消费者在特定时期的某一市场上,在某一价格下愿 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需求 —— 指商品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 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商品的需求量。
需求是 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16
2.需求表
Q s = --δ + γ(P)
31
6.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
价格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
P元
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 鸡蛋的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增加
P2
P1 。a 0 Q1
S
。b

Q2 Q斤
32
(2)供给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
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
包括以下五个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A.生产什么?(产品)
what;
B.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 how用什么方法。
C.为谁生产?(分配)
for whom 如何分

此外,还有 生产多少?(数量) 何时生产?(时间)

西方经济学1~3章

西方经济学1~3章

第一章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

2.微观经济学:研究构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这些单个单元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

3.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从国民经济角度,分析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4.实证经济学: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对经济行为进行描述,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力求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5.均衡分析:指经济体系内各有关变量的变动都恰好相互抵消,没有引起重要经济变量发生变动的压力和力量时的状态分析。

又有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之分。

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

6.边际分析:是一种决策方法,通过对增量的对比来决定是否采取或取消一种经济行为。

在经济分析中,边际量是指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后增加量,研究这个增量的性质和作用就构成了边际分析的基本内容。

7.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如何看待它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答:西方经济学是人类关于经济理论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和分析经济现象、探索经济规律的累积性知识的结晶。

它具有科学的成分,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用的知识。

同时它也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理论上的反映和概括。

西方经济学原本是指流行于西方(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理论、政策与主张,以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立足于现实社会,致力于解决what//how//for whom等基本问题。

稀缺性与经济学

稀缺性与经济学
• 决策主体旳互动关系。是分析企业竞 争关系旳主要工具。
五、管理经济学旳分析工具
㈠管理经济学旳常用函数 ㈡统计分析 ㈢线性规划
㈠管理经济学旳常用函数
• 管理经济学实质上是研究在既定旳资源禀赋下, 资源旳最优配置问题。为了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企业或厂商首先要预测市场旳需求,在此基础 上,尽量以最小成本旳方式来完毕产品旳生产。 因而,管理经济学要点研究需求理论、生产理 论以及成本理论。全部这些问题研究都要用到: 数学分析、统计学以及线性规划这些工具。本 章我们主要简朴旳简介这些基本旳分析工具。
重商主义(15—17世纪中):(1)主要代表人物:托马斯.曼
(英)、柯尔培(法),代表作:托马斯.曼旳<英国得自对外贸易旳财富 >;(2)主要观点:金银形态旳货币是财富旳唯一形态;增长财富旳唯一 措施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主张国家干预以扩大出口,限制进口
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旳形成与确立时期,其观点和主张反应了资本主义 原始积累时期发展经济旳需要
管理经济学研究旳关键是企业旳决策问题,即企业 决定生产什么、以什么方式生产、怎样拟定产品 旳价格和产量企业才干取得利润最大化。
• 企业决定生产什么之前,要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分析旳要点是预测产品旳需求,为此我们要研究 企业所处旳环境、消费者旳行为选择以及产品需 求与供给问题。
• 企业要以最小成本旳方式进行生产,企业才干实 现利润最大化。因而,要研究企业怎样配置资源, 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是其关键。
4.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分析
•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数学家发展了线性和非线性规划措施,
为处理分工与专业化问题涉及旳角点解提供了有力工具,古典经 济学旳关键思想露出复兴旳曙光
• 代表人物:扬小凯、黄有光、罗森(Rosen)贝克尔(Becker)、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4版知识点笔记课后答案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4版知识点笔记课后答案

第1 章导论1.1复习笔记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稀缺性(1)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是研究人们选择行为的理论。

更明确地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对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

人们进行选择的原因在于资源的稀缺性。

(2)稀缺性的含义稀缺并不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多寡,而是指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

同时,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有限的。

(3)稀缺性与选择在资源稀缺条件下,人们不可能随心所欲地生产,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消费,稀缺性就要求人们做出选择。

对社会来说,稀缺性体现在生产资源的相对不足。

社会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不仅要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中进行选择,还要在消费和投资中做出选择。

对个人来讲,稀缺性体现在消费资源(收入)的相对不足。

个人在一定的收入条件下,不仅要在不同商品的消费中进行选择,还要在消费和储蓄间做出选择。

(4)稀缺性在经济学中的作用资源的稀缺性是一切经济学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人们不可能拥有无穷无尽的不受任何限制的物质资源,也不可能拥有无限的时间来享受和利用这些资源,稀缺性始终要求人们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而选择意味着“取舍”,这正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

2.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生产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择用总量既定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哪些产品,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就是资源配置问题。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任何形式的资源配置都会产生成本,这种成本就是人们选择所产生的成本。

如果某人选择了某一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这就意味着他同时放弃了这一资源的其他用途,而其他用途所产生的价值就构成了使用这一资源的成本,经济学上称之为“机会成本”。

如果某一种资源有两种以上的其他用途,那么,机会成本就是指其中最有价值的用途所创造的收益。

因此,机会成本是指所放弃的“次佳”选择产生的收益。

(2)如何生产由于选择生产什么需要成本,由此产生了“如何生产”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附图)1

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附图)1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导言1、稀缺性: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3、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经济体制问题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②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③需求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④需求量的变化: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2、供求规律: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③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④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Ed = (△Q/Q)/(△P/P)= (△Q/△P)·(P/Q)4、点弹性的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系数的值,等于这一点沿着需求曲线到横轴的距离比上其沿着需求曲线到纵轴的距离点弹性的类型:1;1五种类型:①AC段,Ed>1,富有弹性②CB段,Ed<1,缺乏弹性③C点Ed=1,单位弹性④A点Ed→∞,完全有弹性⑤B点Ed=0,完全无弹性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①概念: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②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的比值,表示为:EXY=(△QX/QX)/(△PY/PY)=(△QX/△PY)·(PY/QX)③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之间呈同方向运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正值;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则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作出反应,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中国大学MOOC《微观经济学》习题集(上)

中国大学MOOC《微观经济学》习题集(上)

中国大学MOOC《微观经济学》习题集(上)第一至四讲导论和消费者部分2017.10.9-2018.1.10 第七次开课武汉大学文建东教授包含课堂问题、随堂测验题、单元测试题、期中期末考题第一讲微观经济学导论:稀缺性与微观经济学01.如果没有稀缺性,不会出现国际贸易摩擦正确答案:A、√02.导致罢工、贸易摩擦、失业、通货膨胀、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稀缺性的存在。

正确答案:A、√03.从本质上说,富裕的海湾国家就不存在稀缺性。

正确答案:B、×04.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就来自稀缺性。

正确答案:A、√05.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概念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它只能分析两种商品的情形。

正确答案:B、×【还有其他方面的局限性】06.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各个位置的边际转换率是不一样的。

正确答案:A、√07.边际转换率(绝对值)是递减的,反映了不同资源适合不同商品生产这个事实。

正确答案:B、×08.如下哪个方面是生产可能性边界不能解释的?A. 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率;B. 稀缺性;C. 收入分配不公;D. 资源是如何配置的;09.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如果技术进步,边界可以外扩;B. 人类社会必然在边界上生产;C. 生产可能性边界一般都是凹向原点的;D. 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技术进步快的前提下可能是正斜率的;10.如果你已经购买了不能退的2折机票,支付费用为230元,同时有机场建设费50元需要另外购买。

那么你乘飞机旅行的机会成本为A. 230元B. 230+50=280元C. 280元+时间成本D. 50元+时间成本11.在竞争的条件下,一块土地用于开发房地产的机会成本是A. 这块土地现在的市价B. 已经支付的土地的费用C. 这块土地用于房地产时放弃了的进行农业生产、开工厂、办培训学校等项目能够获得的收入之和D. 这块土地用于房地产时放弃了的进行农业生产、开工厂、办培训学校等项目能够获得的收入平均值12.假设发电只需要煤炭,那么在竞争条件下,使用煤炭发电的机会成本就是A. 煤炭当前的市场价值B. 煤炭的购入成本C. 煤炭在未来能够卖出的最好价格D. 煤炭的购入成本和未来最好价格两者中最大的那个值13.我们之所以要做出选择,是因为存在着稀缺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仔细思考,你会发现,这些问题都有共性,或者 说源于同一个根本问题:社会提供的产品不能充 分满足人类需求。
• 如果资源充足的:上述问题根本不成为问题。
• 因此,首先我们来理解稀缺性这个根本问题。
1.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1.1. 1 稀缺性 (scarcity)
Ω 稀缺性:是这样一种经济事实——相对于人 们的欲望而言,可用的资源是有限的,由其生 产出来的产品不足以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 Ω 特点 相对的:既定的资源VS.无穷的欲望 (欲望也推动了社会进步)
两种产品的
最大数量组
合的曲线。
1.1. 2 生产可性边界
1.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Ω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性质:
• 负斜率:此消彼长,体现了资源的稀缺性
• 凹向原点:表明不断将资源从一种商品如电脑中 转移出来去生产更多的另外一种产品如汽车时, 每增加一单位汽车的生产,需要放弃的电脑的数 量越来越多。
这是因为资源生产不同产品适用性是不同的:一 些资源适用于生产汽车,另外一些适用于生产电 脑。因此,当汽车的生产增加时,不得不把更适 合生产电脑的资源转移过来。
1. 1.2 生产可性边界
• 生产有无效率 • 经济增长 • 资源配置
1. 1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Ω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用来说明:
社会的需要
• 稀缺性
1.1.3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1.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机会成本
Ω 机会成本:一种选择或决策的代价——将资源 用于某种用途时必须放弃的其他最好用途的价值。
Ω生产成本:按机会成本理解
汽车的生产成本:生产汽车时所用各种资源 的机会成本 思考:如果发电只使用煤,发电成本是多少?
上个月购煤花费12万元 本月如果再购买需花费15万元
1.1. 3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1.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Ω为什么用机会成本?
事实上我们就是这样思考的,例如: Ω机会成本暗含的哲理:
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
供 给
生 产
使要 用素
1.4 本课程结构
Ω市场机制运行:供求均衡价格论 Ω弹性理论:供求曲线的定量分析 Ω消费者选择与需求的决定 Ω生产规律 Ω竞争商品市场厂商行为与商品供给 Ω不完全竞争商品市场厂商行为与商品供给 Ω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Ω市场失败与政府干预 Ω经济学前沿与展望
第一讲 稀缺性与微观经济学
所有经济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 学习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会要有经济 学或微观经济学?这是因为现实社会中存在着许 多经济问题需要解释。
• 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你轻轻巧巧地就可以发 现各种经济问题:贫穷,失业,通货膨胀,收入 分配不公平,如何维持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不平 衡,贸易保护,等等。
绝对性:存在于所有社会所有历史阶段。(例外: 苦行僧一箪食一瓢饮足矣)
Ω 结果:出现商品和价格; 需要付费才能获得 商品
1.1. 2 生产可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微观经济学设计了一个工具来说明稀缺性。
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Ω生产可能性边界:也叫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 在既定资源与技术条件下能够 生产出来的
你上这门微观经济学幕课是怎么考虑收益和成本的? 不为泼洒的牛奶哭泣/边际思考
上个月热电厂购煤花费12万元 本月煤炭市场价为10万元 如果发电只能挣9万元,有人愿意在市场价基 础上加价1万,出价11万元向你购买煤,你卖 吗?
1.2 选择与基本的经济问题
1.2. 1 稀缺性与选择 Ω 必须做出的选择:如何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 各种有价值的用途中去,以尽可能好地满足人 们的需求。 Ω具体的选择内容 生产什么?各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
1.2 选择与基本的经济问题
1.2. 3 基本的经济问题
Ω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
Ω用什么方法生产?
Ω生产的产品归谁所有,由谁消费? 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是有效率的? Ω如何促进一个经济体的持续增长 Ω如何充分利用所有的生产要素
Ω如何保持物价稳定
1.3 微观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 1.3. 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构成 Ω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以微观个体为研 究对象,研究个体经济决策人如居民户和厂商的 经济行为,单个经济变量如供给、需求和价格如 何决定,以及单个市场如何运行的理论。具体说, 它研究市场中个体的决策和相互作用是如何决定 各种经济变量的。 Ω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总体经济行为和 表现为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研究总产量、就业 和物价是如何决定和变化的。
1.3 微观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
1.3. 2 微பைடு நூலகம்经济学研究对象
Ω定义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 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 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1.3 微观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
1.3. 2 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Ω具体研究内容:
市场机制: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于价格的形成
为谁生产
1.2.2 现实世界如何进行选择? 计划经济VS.市场经济
1.2 选择与基本的经济问题
Ω计划经济:中央计划机构作出集中决策 Ω市场经济
分权决策
利益驱使
价格引导
互利交换
尤伯罗斯的奥运会 1972,慕尼黑,$10亿 1976,蒙特利尔, $20+亿 1980,莫斯科,$90+亿 2004,洛杉矶,$5亿
居民户的消费行为:需求的决定
居民户的供给要素行为
生产规律
厂商的供给决策
厂商的要素需求决策
各个市场的相互关系
市场是否有效率?
1.3 微观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
1.3. 3 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主线 Ω关于市场机制的理论 Ω关于价格的理论
Ω关于资源配置的理论
Ω关于人们如何进行选择的理论
产 品 定 价 与 数 量 需 求 收要 入素 供要 给素 要 素 价 格 与 就 业
非典时期的白醋价格
Ω市场经济起作用的机制:
“看不见的手”引导——价格或个人利益
人是理性的,利己的,趋利避害 Ω市场经济的优点:
市场机制交换信息,信息传递快而准确
个人利益驱使,反应非常迅速
对市场机制的总结:
亚当· 斯密,《国富论》: “实际上,他一般并未想到要促进公共利益,也 不知道他促进了多少的公共利益……他只想着自 己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时,一只看不见的手牵 引着他,实现了一个他并未打算实现的目的” 。 “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他总是能实现社会的利 益,而且比他有意实现社会利益更有效率。”
土地等资源的(一年)用途 棉花 20,000 粮食 23,000 养鱼 21,000 休闲农庄 18,000 房地产 19,000 用土地生产棉花 的成本是多少? 23,000 用土地粮食的成 本是多少? 21,000
1.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1.1. 3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