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记住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公式速记口诀

初中数学公式速记口诀

初中数学公式速记口诀一、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取号看大数。

2.乘法法则:正与正得正,负与负得正,正与负得负。

3.乘方的运算:a的m次方乘以a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

4.乘方的运算:a的m次方除以a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

5.指数相同的乘方:a的m次方乘以b的m次方等于(a乘以b)的m 次方。

6. 乘方与开方:a的m次方乘以a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即(a的m次方)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

7.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

8. 立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

二、代数公式1. 两个数平方和公式:a²+2ab+b²=(a+b)²。

2. 两个数平方差公式:a²-2ab+b²=(a-b)²。

3. 两个数的立方和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4. 两个数的立方差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5. 平方和的因式分解:a²+b²=(a+b)²-2ab。

6.平方差的因式分解:a²-b²=(a+b)(a-b)。

7. 立方和的因式分解:a³+b³=(a+b)(a²-ab+b²)。

8. 立方差的因式分解:a³-b³=(a-b)(a²+ab+b²)。

9.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根据二次方程ax²+bx+c=0的表达式,求得x=(-b±√(b²-4ac))/2a。

三、几何公式1.直角三角形斜边长:c²=a²+b²。

巧用顺口溜熟记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

巧用顺口溜熟记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

巧用顺口溜熟记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数学公式和规律在初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解题的基础和指导,也是理解数学概念和思维的关键。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记住这些公式和规律并不容易。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我整理了一些巧妙的顺口溜,通过这些顺口溜,学生能够轻松地记住一些重要的数学公式和规律。

一、顺口溜记代数公式:1.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法,b²-4ac你得掌握。

一大再小两个根,<0无实根,=0一个根。

2. x = (-b ± √(b²-4ac))/(2a)二次方程求解都留下。

3.(a+b)(a-b)=a²-b²平方差公式背下来。

4.a²-b²=(a-b)(a+b)平方差公式很容易。

5.二项式展开好简单,我的名字叫齐考公式。

(a+b)ⁿ = C(n,0)aⁿ + C(n,1)aⁿ⁻¹b + ... + C(n,n-1)abⁿ⁻¹ +C(n,n)bⁿ。

二、顺口溜记几何公式:1.长方形底乘高,得到面积的好帮手。

A=l×w,四边都相对。

2.正方形的面积,直接边长相乘。

A=s²,正方形停不住。

3.三角形面积公式,底边高你有。

A=1/2×b×h,底高更容易。

4.圆的面积公式,先半径,再面积。

A=πr²,记住吗?5.圆的弧长、扇形和正圆角,顺口溜心中藏。

L=2πr,S=1/2πr²,360度它很逆。

三、顺口溜记运算规律:1.交换律、结合律勿忘,运算啥都变得容。

a+b=b+a,a+(b+c)=(a+b)+ca×b=b×a,a×(b×c)=(a×b)×c。

2.分配律快记清,a×(b+c)=a×b+a×c(a+b)×c=a×c+b×c,加减乘除好朋友。

初一口诀公式技巧

初一口诀公式技巧

初一口诀公式技巧
初一数学常用的一些口诀、公式和技巧如下:
1. 加减乘除口诀:
加法常口诀:同进
减法常口诀:退位减
乘法常口诀:交叉乘
除法常口诀:看似除
2. 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表: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 九九乘法口诀:九九八十一、八九八十二...
3. 十进制小数转换为百分数口诀:
移动两位、后面加百分号
4. 圆的计算口诀:
周长公式:C = 2πr
面积公式:S = πr²
5. 三角形计算口诀:
周长公式:C = a + b + c
面积公式:S = 1/2 ×底 ×高
6. 平行线与三角形计算口诀:
三角形内角和:180°
平行线内角和:180°
邻补角和:180°
对顶角相等
7. 等边三角形计算口诀:
三角形内角和:180°
内角相等:60°
外角相等:120°
8. 等腰三角形计算口诀:
三角形内角和:180°
两底角相等
9. 直角三角形计算口诀:
勾股定理:c² = a² + b²
正弦定理:sinA = a/c
余弦定理:cosA = b/c
正切定理:tanA = a/b
10. 倍数关系技巧:
乘法倍数关系:数字末位为0、2、4、6、8,是偶数倍数;数字末位为5,是5的倍数。

以上是初一数学常用的一些口诀、公式和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数学公式速记口诀

初中数学公式速记口诀

初中数学公式速记口诀一、整数运算1.整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应知晓。

加减不变号,乘除定规则。

同号相减,异号相加,乘除规律应提取。

二、分数运算1.分数加减规则记,通分再运算更有效。

分数的加减要找同,通分后计算省时间。

分子分母最简约,通分结果精准度。

2.分数乘法要分纳,分子分母分别记忆。

分数相乘分子乘,分母分别要记住。

约分最大约,结果就能减小。

3.分数除法要安排,倒数乘法计算准确。

乘以倒数才好求,分子分母都要翻转。

三、百分数运算1.百分数转化快,小数运算不迷路。

将百分数除以100,等于所对应的小数。

2.小数转百分数,运算法则要明白。

给小数扩大100倍,再加上百分号。

3.百分数运算加减乘,同百分数乘除法相通。

加减乘法共一式,分子分母写在一起。

四、比例与倍数1.比例问题考透,先写列比再通约。

比例问题列式写,通约就是减负。

2.比例求一般项,分子分母别换。

求比例分子分母,列式形式不要变。

3.倍数要有个眼,能能就能找到。

两数的倍数有规律,能不能也能判断。

五、代数式运算1.代数式的加减法,同类项加法最简洁。

学习加减同类项,结果表达最简洁。

2.代数式的乘法,交换律先处理。

乘法学会交换律,结果计算最方便。

3.代数式的除法,乘以倒数最高效。

除法乘以逆元,计算就最方便。

六、平面图形1.点是平面基础,直线支配图形。

点是图形基础,直线引出边。

2.双曲线有四类,形状要了解清。

双曲线有四种类,图形特点记心底。

3.多边形分类别,了解特点在脑海。

多边形分类别,记住特点快解题。

4.圆是最特殊,性质记一记。

圆是特殊图形,要记住性质清清楚。

七、空间图形1.立体图形分类记,特点要清透明。

立体图形分类好,解题不成问题。

2.立体图形表面积,底面积加周长。

立体图形表面积,专门公式要统计。

底面积加周长,不用愁答案。

3.空间图形体积,底面积乘高得。

空间图形体积结构密,计算发现就在手。

八、数据统计1.数据整理分组频,频次最高孩子记。

统计数据分组频,频次最高记在心。

初中数学各种规律公式

初中数学各种规律公式

初中数学各种规律公式初中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公式,它们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初中数学规律和公式。

一、等差数列的规律公式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间的差值都是相等的。

等差数列的规律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二、等比数列的规律公式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间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等比数列的规律可以表示为: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三、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是指两个数的平方之差可以表示为两个数之和乘以两个数之差。

平方差公式可以表示为:a^2 - b^2 = (a + b)(a - b),其中a和b为任意实数。

四、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可以表示为:a^2 + b^2 = c^2,其中a和b为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五、平方根的性质平方根的性质是指任意一个非负实数的平方根都是非负的。

平方根的性质可以表示为:对于任意一个非负实数a,如果b是a的平方根,则b≥0。

六、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是指两个角的和或差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关系式。

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可以表示为:sin(a±b) = sinacosb±cosasinb,cos(a±b) = cosacosb∓sinasinb,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七、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是指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可以通过二次函数的标准式来确定。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可以表示为:(h, k),其中h = -b/(2a),k = f(h) = -Δ/(4a)。

八、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是指圆的面积和周长可以通过圆的半径来计算。

初中数学记忆口诀大全(完整版)

初中数学记忆口诀大全(完整版)

初中数学记忆口诀大全(完整版)整数运算
1. 加减同号,结果正;
2. 加减异号,看绝对值,取大的符号;
3. 乘除同号,总是正;
4. 乘除异号,总是负。

分数运算
1. 两分母相同,只需调分子;
2. 两分子相同,只需通分母;
3. 加减分数,先通分,再运算;
4. 乘法分数,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5. 除法分数,变成乘以倒数。

平方与开方
1. 一正一负,结果负;
2. 偶次方根,同号取;
3. 基数次方根,符号看。

几何形状
1. 长方形周长,长加宽两倍;
2. 长方形面积,长乘宽;
3. 三角形周长,三边相加;
4. 三角形面积,底乘高除以二;
5. 圆周长,直径乘以π;
6. 圆面积,半径平方乘π。

等式与方程
1. 等式两边同乘除,等式不变化;
2. 等式两边同加减,等式仍成立;
3. 等式两边变位置,等式不成立;
4. 方程两边同乘除,解仍不变化;
5. 方程两边同加减,解仍成立;
6. 方程两边变位置,解不成立。

图表统计
1. 条形图高低比,代表数据大小;
2. 折线图最高峰,显示最大值;
3. 饼状图不同扇,代表比例差。

以上是初中数学记忆口诀的大全(完整版),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和应用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规律公式归纳整理

初中数学规律公式归纳整理

初中数学规律公式归纳整理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规律和公式,这些规律和公式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掌握它们对于学习数学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归纳整理一些常见的初中数学规律和公式,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整数运算规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交换律:a×b=b×a。

4.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5.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二、小数运算规律1.小数的加法:按位对齐,从低位开始相加。

2.小数的减法:将减数变为相反数,然后按照小数的加法规律进行计算。

3.小数的乘法: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再进行乘法运算,最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4.小数的除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都乘以相同的倍数,使除数成为整数,再进行除法运算,最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三、分数运算规律1.分数的加法:先找到两个分数的公共分母,然后按照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规则进行计算。

2.分数的减法:先找到两个分数的公共分母,然后按照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规则进行计算。

3.分数的乘法: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然后约分。

4.分数的除法:将除数倒置,然后按照分数的乘法规则进行计算。

四、代数式化简1.同类项的合并:将具有相同字母的项合并,并将它们的系数相加。

2.配方法则:将两个括号中的每一项逐一相乘,并将结果相加。

3.公因式提取:将各项中的公因式提取出来,然后合并。

五、平方数与完全平方数1.平方数的性质:平方数是某个数的平方,例如1、4、9、16等。

2.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完全平方数是某个数的平方,并且这个数是整数,例如1、4、9、16等。

六、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是指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a²+b²=c²,其中a和b 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是斜边。

初中数学重要公式定理定律

初中数学重要公式定理定律

初中数学重要公式定理定律1. 一次函数的公式:y = kx + b,其中k是斜率,b是y轴截距。

2. 二次函数的公式:y = ax² + bx + c,其中a≠0,a、b、c是实数。

3. 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a/sinA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的边长,A、B、C分别是对应的角度。

4. 三角函数的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的边长,C是夹角。

5. 三角函数的正切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tanA = a/b,tanB = b/a,tanC = c/b,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的边长,A、B、C 分别是对应的角度。

6. 对数的性质:logAB = logA + logB,log(A/B) = logA - logB,log(A^m) = m·logA,其中A、B为正实数,m是实数。

7. 平方差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

8.平方根性质:√(a·b)=√a·√b,√(a/b)=√a/√b,其中a、b都是非负实数。

9.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相等,那么它们对应边长之比相等。

10.二项式定理:(a+b)ⁿ=C(n,0)·aⁿ+C(n,1)·aⁿ⁻¹·b+C(n,2)·aⁿ⁻²·b²+...+C(n,n-1)·a·bⁿ⁻¹+C(n,n)·bⁿ,其中C(n,k)为组合数。

11. 最大公约数性质:如果a能整除b且a能整除c,那么a能整除b和c的最大公约数gcd(b,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分钟记住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数学学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于公式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今天小编将初中生所学的数学公式一一列举出来,希望大家能熟练掌握,期末数学成绩能有所提高。

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
(+,+),(-,+),(-,-)和(+,-),四个象限分前后;x轴上y为0,x为0在y轴。

象限角的平分线
象限角的平分线,
坐标特征有特点,
一、三横纵都相等,
二、四横纵确相反。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分式分母不为零,
偶次根下负不行;
零次幂底数不为零,
整式、奇次根全能行。

最简根式的条件
最简根式三条件,
号内不把分母含,
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
幂指比根指小一点。

平行某轴的直线
平行某轴的直线,
点的坐标有讲究,
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
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函数图象的移动规律
若把一次函数解析式写成y=k(x+0)+b,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h)2+k的形式,则可用下面的口诀:
左右平移在括号,
上下平移在末稍,
左正右负须牢记,
上正下负错不了。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一次函数是直线,图象经过三象限;
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
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
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
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
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
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
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确定图象现;
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
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
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
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
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现,
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

若求对称轴位置,符号反,
一般、顶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得远;
k为正,图在一、三(象)限,
k为负,图在二、四(象)限;
图在一、三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别减。

图在二、四正相反,两个分支分别增;
线越长越近轴,永远与轴不沾边。

巧记三角函数定义
初中所学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它们实际是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比值,可以把两个字用/隔开,再用下面的.
一句话记定义: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一位不高明的厨子教徒弟杀鱼,说了这么一句话:“正对鱼磷(余邻)直刀切。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正:正弦或正切,对:对边即正是对;余:余弦或余弦,邻:邻边即余是邻;切是直角边。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
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