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的角色与责任》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的角色与责任 1 我是谁》教学设计_9

我是家中小成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理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
不依赖父母,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4.通过小组交流,角色扮演、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孩子热爱劳动的情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父母添麻烦,就是爱父母的表现教学准备:
《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的磁带、小红花若干
教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二、故事屋
听老师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想一想:(1)小猴会有什么结果?
(2)生活中,如果我们的事情都依赖爸爸妈妈,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
三、照镜子
和园园比比,图中园园做的事,你会做吗?请在会做的圈中打“√”。
小组交流:
(1)有哪些事是暂时不会做的?你将怎么办?
(2)你还会做哪些事?
教师总结。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的角色与责任 2 我的责任》教学设计_23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的责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该课是本册主题四“我的角色与责任”的第二课。
本单元在教材呈现上,注意体现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并注意针对学生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道德辨析,提高道德认识,同时适当地进行行为引导。
注意道德教育的激励作用和榜样作用,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愿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本课教学主要让学生初步形成责任意识,明确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员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热心参加家务劳动和学校活动。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在家中承担一些家务,有一定的承担责任的机会和经历,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会有话可说,有章可循,愿意真诚地面对自己承担责任中的优点和不足。
但由于中年级学生的辨析能力有限,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比较难以明确自己的责任。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父母对子女特别是对男孩百般呵护,事事包办。
有的家庭不止一个孩子,年龄较小的孩子在家里受宠度偏重,许多本该做的事和该负的责任常常让哥哥姐姐包办代替,所以他们当中有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还要承担一些责任。
以上现状造成当前孩子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没有养成自我服务意识以及自我负责的习惯。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三年级的孩子对“责任”概念模糊,不能全面认识承担责任所获得的回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关系。
他们可能更难正确理解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忽视或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设计思路】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应注意体现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并注意针对学生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道德辨析,提高道德认识,同时适当地进行行为引导。
注意道德教育的激励作用和榜样作用,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愿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的角色与责任 1 我是谁》教学设计_0

我是谁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知道我是谁吗?(板书我是谁)2、师:听到同学们亲切的称呼,我很高兴,我是周老师。
在学校我是老师,可是走出校园,在其他场合中,我还有很多不同的角色,想看看在社会生活中我是谁吗?3、师:师:(出示自己与朋友的照片)这张是我在料理店就餐,我是谁呢?(板书:饭店的顾客)5、师:出示照片,这张是我在北京故宫游玩时拍下的美丽照片,我又是谁呢?是啊,我是一名游客,我去游玩时,爱护那里的花草树木,不攀折花木,不践踏草坪,我是一名文明的游客。
二、认识自己1、师:我在学校是老师,在游玩是一名游客,那你们呢?在生活中你们承担着什么角色?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说说,比比看,谁找的角色多。
板书:角色生交流师相机评价:你真聪明,发现那么多不同的角色。
评价(哦,你能找到自己在校园中和生活中的不同角色,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2、师:在生活中,当你去超市、图书馆、医院,你又承担了什么角色呢?在校园中,你又承担了什么角色?别急哦,咱们现在小组内交流,待会大家再来分享好吗?(出示幻灯片)3、师:这是我们班同学胡芃宇的照片,他和你们一样,在不同的地方,角色也在发生变化。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4、师:猜猜看,他这是在哪里?对啊,你看,他正在勤劳地帮助妈妈拖地呢,在家里他是爸妈的儿子!这是他在龙虎山拍的照片,在旅游时他是一游客。
而这张照片中的他正在认真听讲呢,在学校他是一位学生。
5、哎,明明就是我一个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名称呢?谁能告诉老师?(板书?红色标出)(出示幻灯片)6、是啊!看来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场所,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社会角色。
(出示幻灯片)三、看看身边的人是谁?1、让我们再看看身边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让他们又会是谁呢?请同学们阅读书58-59内容。
(一分钟时间)2、看,这是妈妈,在上班的时候他是名售货员,他上班可认真了,顾客们都称她为好大姐,知道为什么吗?哦,对啊,因为妈妈在工作时很认真,待人真诚,妈妈出色的扮演了售货员阿姨的角色,也承担了这一责任。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的角色与责任 2 我的责任》教学设计_30

《我的责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能做的事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集体的事情大家做。
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体验不同的角色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3.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主动承担一些任务,形成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集体的事情大家要积极参与做。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承担不同的责任。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调查相关资料,教师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播放课件:教师、医生、交通警察的工作场景。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些人的责任分别是什么?师: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你们知道自己的责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责任”。
(板书课题)二、探讨交流,明确责任1.在家里出示图片,说一说:这些事情该谁做?为什么?引导学生知道“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板书)说一说:在家里还有哪些事也要自己做?你做过吗?谈谈:在家里自己做完一件事情或帮爸爸妈妈做完事情后的心情怎样?2.在学校出示图片,让学生辨别集体中的事情该谁做?为什么?引导学生知道“集体的事情要大家做”。
(板书)说一说:在班级中还有哪些事情靠大家去做?谈谈:你在班级里做完某件事情后同学和老师会如何评价?3.在社会上出示社会上的图片,让学生辨别。
说一说:这些事谁来做?为什么?谈谈:在社会上还有哪些事情是我们应该做或可以参与做的?你做过或参与过那些事情?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家庭成员都有责任做,集体的事情大家要积极参与做。
三、情境体验,承担责任1.情境体验,解决问题情境一:“洗头”(播放课件)说一说:说服妈妈。
情境二:“择菜”(播放课件)说一说:说服奶奶。
师生评价。
小结: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都知道了会做的事能坚持去做,不会做的事能学着去做。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的角色与责任 1 我是谁》教学设计_11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是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的第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对家庭、集体、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我是谁”的概念比较模糊,对自己在不同场合下的角色转换和责任不太明确。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认识、体验、感悟自身角色及责任变化。
三、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2.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和表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3.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自己的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对比和讨论,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法、学法创设情景,对比,体验,讨论,辨析,小组合作。
七、教学过程(一)先夸夸学生,让学生树立起自信。
谈话导入,说说“我是谁”写课题!1.教师提问:我是谁?2.学生回答:XX老师。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
但是老师会变。
你们相信吗?生:···师:不信吧?大家请看。
2.出示课件。
并讲解:这是我,这是我爸爸,面对我爸爸我是孩子,面对我我姐姐我是弟弟,面对我弟弟我是哥哥,面对我女儿我是爸爸·····。
3.再讲解一篇。
师:现在大家相信老师会变了吧!生:相信!师:那老师为什么会变?(让学生举手回答)生:因为面对的人不同。
师:很好!总结:因为老师面对的人不同。
也就是说对象不同,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也就不同!板书:对象不同角色不同师:那你们呢?你们面对不同的人。
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我的角色与责任》教学设计

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我的角色与责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我的角色与责任》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要承担不同的责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要承担的责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责任的认识较为模糊,不知道如何具体承担责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2.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角色要承担不同的责任。
3.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和要承担的责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并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角色与责任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和案例。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故事书、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在生活中扮演着哪些角色?这些角色需要承担什么责任?2.呈现(10分钟)展示生活情境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些图片中的人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们需要承担什么责任?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要承担的责任,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4.巩固(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扮演着什么角色,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履行责任。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的角色与责任 1 我是谁》教学设计_19

《我是谁》教案【教学目标】1、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提高观察对比的能力。
2、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3、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不同角色。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教学难点】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不同角色,培养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
【教学方法】1、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
2、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教学过程】一、介绍自己,揭示课题1、教师以自己为例问学生:“我是谁?”(相机板书课题)2、学生回答后,出示教师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在不同的场合下,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二、交流互说,认识自己1、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不同的场合,我的角色有什么不同?我们身边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他们又是谁?2、小结:看来,在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合里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角色。
那应该怎样做,才能当好这些不同的角色呢?三、情境活动,体验角色情境:公共汽车上①指名扮演司机、乘客、小助手,坐公共汽车去游览屯溪老街。
②一名学生扮演老奶奶上车。
③师小结:文明乘车反映出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素质,更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安全和家庭的幸福快乐。
出示《文明乘车歌》,齐读。
同学们,要记牢,上下车时队排好。
上了车,不乱跑,安安静静秩序好。
有座位,不去抢,老弱病残照顾到。
下车时,不拥挤,耽误时间易摔跤。
讲文明,懂礼貌,开开心心坐公车。
四、认真观察,重塑角色1、师生组成一支文明小队,看看公园里的人物做得对不对?为什么?2、学生辨一辨、评一评。
五、激励评价,总结升华1、结语: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真正做个好孩子,文明的小学生、小乘客、小游客、小顾客,做祖国合格的小公民。
2、课后作业:以小记者的身份到现实生活中去走走看看,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板书设计:我是谁角色——责任做合格公民。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的角色与责任 1 我是谁》_24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我的角色与责任》第一课《我是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我的角色与责任》第一课《我是谁》。
本课由“不同的角色,该怎么做,小记者在行动”三部分组成。
旨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和体验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
为本单元后两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当前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长辈过分宠爱,角色意识相对比较淡薄,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
本单元侧重于帮助学生增强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通过活动观察、思考,知道面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所,担当的角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通过游戏活动方式,提高合作能力,小组讨论社会中的我应该怎么做好自己的角色。
在班级汇报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进一步明白为什么要做好自己的角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责任意识和角色意识,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做好每一个角色。
四、教学重难点1.知道面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所,所当的角色是不同的。
2.全班汇报,进一步明白为什么要做好自己的角色。
3.活动中树立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白如何做好自己的角色,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做了好每一个角色。
五、教学过程(一)巧借绘本引入角色1.师:随着自动播放的PPT图片讲解绘本《我不知道我是谁》的主要故事情节,并以故事中的兔子的口吻提问“我是谁?我还是谁?”2.学生回答出兔子的多种角色。
3.教师板书课题——我是谁(二)脑瓜转转分清角色1.师:老师收到了小兔在的来信,它给我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同学们可以帮我一起找出答案吗?2.课件出示问题:两个妈妈加上两个孩子,为什么只有三个人?3.学生回答。
4.教师出示三张图片(自己、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妈妈),讲解三个人之间的不同角色称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的角色与责任》教
学设计
第一课我是谁
一、教学用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责任。
2、增强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出承担的责任。
3、体验承担某项任务,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体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四、教学准备
相片、调查报告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
1、教师以自己为例问学生:“我是谁?”
学生回答后,出示教师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如商店里、家里、旅游景区里,让学生感受到在不同的场合下,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2、设置场景,让学生说说“我是谁?”
(1)在学校里。
(2)在商场里。
(3)在家里。
(4)在公共汽车上。
3、身边的人是谁?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二)认识不同的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
引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角色。
1、学生讨论你认为怎样的老师才是一名好的老师?
2、小组讨论: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学生?
3、小组表演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担当不同的角色,那应该怎样做才能当好这些不同的角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讨论。
学生上台抽取题目根据教师提供的场景进行表演。
表演场景:
(1)秋游动物公园。
(2)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3)乘车去清晖园。
(4)去超市购物。
课题在电脑出现
图片:教师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
在各种地点的图片
声音:背景音乐
文本:各种场景
各种地点的图片
(5)去剧院看电影。
(6)奶奶生病了,你回家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4、师生合演
表演的场景是文具店里,教师是售货员,学生是顾客。
表演后,学生评价。
5、角色互换
(1)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对待学习上的后进生、顽皮生、家庭困难生等。
(2)假如你是家长,谈谈你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如果孩子顽皮,学习退步,你会怎样做呢?
(三)小结
师:同学们能干,评价很到位!在生活中由于场景不同,参照对象不同,我们所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儿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店我们是一个小顾客,在车上我们是一个小乘客……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参照对象,我们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
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当好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角色。
板书:
在汽车上乘客
我是谁在商店顾客
在学校学生
六、教学反思
学生了解了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场所,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社会角色。
第二课我的责任
一、教学用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作为家庭、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3、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三、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四、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电脑出示课文63页的插图。
2、讨论:这些事情该由谁来做?
3、分析图中的事情,哪些是自己会做的?哪些是自己不会做的?
4、说一说,议一议:对于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是否做了?
(二)板书课题:我的责任
(三)探讨明责任
1、让学生进一步回忆,自己家中每天都有哪些家务事,这些事都由谁来做的。
2、启发学生讨论:这些事情当中,有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自己在家中能够做和应该做的事情。
并进一步思考:我能为学校为班级做些什么?
4、教师在收集学生的答案后,给予肯定。
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5、齐读句子:自己的事情,能耐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家中、学校、社区的事情大家都来做。
第二课时
(四)提出建议
1、观察第64页的插图,看看说了什么事情。
2、让学生谈谈有没有与教材第64页中的同学类似的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想一想,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点拨。
4、各小组选出代表,以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五)品质升华
1、观察第65页的插图,看看他们给自己找了什么岗位?
2、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我给自己找岗位。
(1)在教师的帮助下,大家将班里的事情分分工,每人承担一件具体的事情(可以多人承担相同的事情)。
(2)在家里,请学生与家长商量,给自己找一件具体的事情做(例如扫地、洗碗等)
3、做这些事之后,大家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做好?一星期后,在班会上交流做这些事的感受。
附板书设计:
明白责任
自己会做的事应该做
我的责任该做什么自己不会的事学着做
找找岗位
六、教学反思
学生知道了在家里、在学校要做个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而且积极地去做。
第三课我能做好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
2、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感受着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3、热心于集体休憩公益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教学重难点
知道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
热心于集体和公益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家务做怎样做
1、结合教材中的两个小同学“当家”的情况,议议谁能做得好,为什么?
2、如果是你,你打算怎样经他们做得更好,做给爸爸妈妈看。
3、结合学生的情况,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二、学校的做怎样做
(一)、做做游戏想一想
1、游戏:五个人绑腿游戏
2、做完讨论
(1)5个人怎样才能顺利到达终点取得胜利。
(2)如果一个同学不好好走行不行?
(3)如果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不想往同一个方向走行不行?
(4)在集体生活中,做集体的事,大家该怎么做?
(二)、说说我们班
1、我们班开展过哪些活动?取得了哪些荣誉?
2、回忆当时的情况。
看看每位同学在活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些荣誉是怎样取得的?第二课时
三、家庭周围的事怎样对待
1、出示图,我们的小虎队在干什么?
2、通过第71的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集体的事情大家都来做
教学反思
无论在家、在学校,还是社会,学生知道了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