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冠心病康复护理常规

冠心病康复护理常规

冠心病康复护理常规一、评估与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家庭史、既往史、吸烟史等。

2.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等。

3.评估患者用药情况。

二、护理措施1.按康复医学科一般护理常规。

2.Ⅰ、Ⅱ期康复(1)从床上肢体活动开始,循序渐进,避免剧烈和长时间活动。

(2)呼吸训练,主要是指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让膈肌尽量下降;呼气时腹部收缩,尽量排出肺内气体)。

(3)坐位训练,逐步让患者过渡到无依托独立坐。

(4)步行训练,从床边站立开始,然后开始床边步行,避免高强度运动。

(5)切忌蹲位大便或在大便时过度用力。

(6)缓慢上下楼,自己洗澡,外出购物,做一些家务劳动。

(7)进行有轻微体力活动的娱乐(室内外散步、园艺活动、医疗体操等)。

3. Ⅲ期康复(1)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兴趣性、全面性的原则。

(2)进行有氧运动:步行、登山、游泳、骑车等。

(3)掌握运动康复处方。

4.了解患者心理障碍程度,如抑郁、焦虑、孤独等,教会患者处理应激的技巧和放松方法等。

5.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服用时间及方法。

三、健康教育1.告知患者本病的相关知识。

2.宜进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摄入酸、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多吃水果蔬菜。

测定体重指数,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

3.合理休息与锻炼,勿劳累,保持大便通畅。

4.调节好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四、出院回访1.了解患者目前体力情况、自理能力。

2.了解患者遵医嘱用药情况,说明坚持用药的重要性。

3.定期复查心电图、血糖、血脂等。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CHD,有时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病CAD或缺血性心脏病。

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1.休息:症状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视环境可采取坐位或卧
位休息,保持安静。

2.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血压、脉搏、心电图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憋气或呼吸困难患者遵医嘱予氧气吸入。

4.心绞痛发作时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静点,使用时注意观察三硝副
作用,监测血压心率等变化。

静脉用三硝需避光,24小时更换。

5.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波立维等)应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6.低盐低脂饮食,减少动物性脂肪(肥肉)及高胆固醇(蛋黄)食物
的摄取,多食高纤维素食物(青菜、水果),忌暴饮暴食。

7.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严防并发症。

8.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必要时遵医嘱予缓泻剂。

9.完善各项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Holter等,以
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

10.做好心理护理,随时巡视病人,积极听取病人主诉,安慰病人以减轻其心理负担。

11.做好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冠心病的护理常规1、简介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肌梗塞,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常规,以帮助护士和医生更好地照顾患者。

2、冠心病的病因a: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主要由于血管壁内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盐沉积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b: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平滑肌痉挛引起的暂时性血管收缩,导致冠脉供血不足。

c:血栓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使心肌缺血甚至梗死。

3、冠心病的临床表现a:胸痛:剧烈的持续性或间断性胸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

b:心电图改变:心肌缺血或梗死引起心电图异常,如ST段改变、T波倒置等。

c: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等。

d:心肌损伤指标升高:心肌梗塞时,心肌损伤指标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会升高。

4、冠心病的护理措施a:休息与活动:平衡休息和适度活动,避免过度劳累或过度休息。

b: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c:饮食调理:控制脂肪、胆固醇和钠的摄入量,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

d:心理关怀: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应对冠心病的心理压力。

e:定期复查: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肌损伤指标和心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附件本文档附带如下附件,供参考:a:冠心病患者护理记录表b: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报告示例c:冠心病饮食宣教手册6、法律名词及注释a:动脉粥样硬化: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由于脂质代谢紊乱和脂质在血管内膜中沉积所引起,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b:心力衰竭: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送到全身,导致心脏对虚血、缺氧的耐受性降低,以及全身各个器官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c:心肌梗塞: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引起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

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

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

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一、患者基本信息1.1 姓名:1.2 性别:1.3 年龄:1.4 住院号:1.5 病情诊断:1.6 入院日期:1.7 出院日期:二、护理目的2.1 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2.2 减缓冠心病病情发展。

2.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4 提供有效的疼痛缓解。

2.5 促进患者康复。

三、护理措施3.1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3.1.1 测量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

3.1.2 监测体温,并定期记录。

3.1.3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瞳孔反应。

3.2 疼痛评估和缓解3.2.1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3.2.2 配合医生制定适当的疼痛缓解方案。

3.2.3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疼痛。

3.3 安全护理3.3.1 确保患者的床栏处于上升状态,避免跌落事件发生。

3.3.2 检查患者周围环境,确保没有危险物品。

3.3.3 协助患者进行安全转移和行走。

3.4 药物管理3.4.1 根据医嘱准确给予患者药物。

3.4.2 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3.4.3 教育患者关于药物的正确用法和注意事项。

3.5 饮食护理3.5.1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要提供合理饮食方案。

3.5.2 控制患者饮食中的盐和脂肪摄入。

3.5.3 监测患者的体重和水肿情况。

3.6 体育锻炼与康复3.6.1 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适当的体育锻炼。

3.6.2 监测患者锻炼的心率和血压反应。

3.6.3 提供康复指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3.7 心理护理3.7.1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3.7.2 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加强社交支持。

四、护理记录4.1 患者的入院情况、生命体征和疼痛评估记录。

4.2 护理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记录。

4.3 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和体重记录。

4.4 患者的体育锻炼和康复记录。

4.5 心理护理的实施和效果记录。

附件:1:病历资料2:患者监测表格3:护理记录单4:药物管理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冠心病: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病。

冠心病外科护理常规

冠心病外科护理常规

冠心病外科护理常规(一)定义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和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二)临床表现1、心绞痛:因劳累、寒冷、饱餐、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引起胸骨后疼痛,持续2~3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休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可以缓解。

2、心肌梗死:剧烈心前区绞痛,持续30分钟以上,休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伴恶心、呕吐、濒死感。

3、心源性猝死:突然意识丧失或抽搐、惊厥,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瞳孔散大,皮肤发绀。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1、术前(1)疼痛:与各种诱因导致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有关。

(2)心源性猝死:与心肌细胞坏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有关。

(3)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缺乏冠心病治疗、护理、预防知识。

(4)恐惧、焦虑、抑郁:与疾病相关知识缺乏、性格有关。

2、术后(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血容量不足、水电解质紊乱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肺不张及肺功能损害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术中麻醉及术后镇静用药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患者开胸手术的伤口、各种侵入性管道有关。

(5)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与术中取大隐静脉之后侧支循环未及时形成有关。

(四)观察要点1、术前(1)观察患者心功能:心率、心律、血压、尿量、活动耐力,胸前区疼痛发作性质,积极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救治心源性休克。

(3)观察患者心理状况。

(4)观察患者饮食、活动、戒烟、戒酒等情况。

(5)观察患者营养、大小便、睡眠、精神和意识状况。

2、术后(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心包、纵膈引流管的护理。

(5)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

(6)预防和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

(五)护理措施1、术前:(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合理饮食:少食多餐,限制热卡,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纤维素饮食,控制体重,戒烟,戒酒,血糖高者低糖饮食。

2024年冠心病的护理

2024年冠心病的护理

冠心病的护理一、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心脏病。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冠心病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疾病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冠心病的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对疾病的康复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生活护理:冠心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运动等。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搭配,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提高生活质量。

3.用药护理: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等,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患者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等,并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4.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及时发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康复护理:冠心病患者应进行康复训练,如心脏康复、运动康复等,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三、冠心病的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病因、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健康教育的形式: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采取个别教育、集体教育、宣传栏、宣传册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3.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健康教育应定期进行效果评价,了解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四、结论冠心病的护理是冠心病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促进患者的康复。

冠心病的护理

冠心病的护理

冠心病的护理关键信息项:1、护理服务内容2、护理人员职责3、患者配合事项4、护理时间安排5、护理费用6、紧急情况处理流程7、护理效果评估方式8、协议变更与终止条件11 护理服务内容111 日常病情监测,包括定期测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

112 饮食护理,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脂肪、盐分和糖分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取。

113 运动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监督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

114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12 护理人员职责121 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护理规范和流程进行操作。

122 按时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不得擅自离岗或迟到早退。

123 认真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过程,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的情况。

124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13 患者配合事项131 遵守护理人员的指导,按时服药、测量生命体征、进行运动和饮食控制。

132 如实向护理人员反馈自身的病情和感受,不得隐瞒或谎报。

13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

134 积极参与心理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

14 护理时间安排141 护理人员每天定时进行病情监测和护理服务,具体时间为早上具体时间、下午具体时间和晚上具体时间。

142 每周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的护理评估和方案调整。

15 护理费用151 护理费用按照服务项目和时长进行计算,具体收费标准如下:日常病情监测X元/次,饮食护理X元/周,运动护理X元/周,心理护理X元/周。

152 患者需在每月的具体日期前支付当月的护理费用。

16 紧急情况处理流程161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如发现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包括让患者平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并拨打急救电话。

162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2.在发作期间,让患者保持平静,采取半卧位,给予吸氧和止痛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

3.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高脂肪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少食多餐,禁烟酒。

4.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记录并处理异常情况。

5.进行心电监测,观察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7.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心绞痛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1.当心绞痛发生时,应立即停止步行或工作,并就地或卧床休息。

2.避免各种诱因,例如嘱患者不要饱餐、饮酒、喝浓茶或吸烟。

3.在发作时,可以舌下含硝酸甘油或口服消心痛、心痛定,也可用亚硝酸异戊酯吸入。

如果不缓解,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4.给予氧气吸入,每分钟2-3升。

5.为预防或减少心绞痛发作,嘱患者每日三次服用消心痛10毫克、心痛定10毫克,并在心前区贴硝酸甘油膜。

6.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培养乐观情绪,做到良好的自我调节。

急性心梗并发心衰的护理常规:心力衰竭是心梗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在AMI中心衰发生率为19-25%,其中50%在发病24小时内出院,85%是在一周内出院。

AMI合并心衰主要表现为左心衰,其次为右心衰、全身衰竭、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1.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2.绝对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保证充足睡眠,减少氧的消耗,减轻心脏负担。

3.给予易消化的清淡低盐饮食,少量多餐。

根据心功能分级决定食盐的摄入。

4.持续低流量吸氧2-4升/分,病情稳定后改为间歇吸氧。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心率、心律、呼吸、尿量等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

7.准确做好各种记录。

8.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9.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而增加心脏负担,可使用开塞露、低压灌肠等。

10.备好各种抢救药品与器械,熟悉其用法,以便配合抢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其特点为胸骨后部压榨性疼痛感觉,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为诱发因素。

【常见病因】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等。

【观察要点】
1、有无胸痛、胸闷,胸痛时心电图有无ST-T的改变。

2、心率、心律情况。

3、有无呼吸困难及其他心衰变现。

4、大便通畅情况。

5、心里状态。

6、治疗措施。

7、病人对治疗的饮食、所用药物、诱因预防的掌握情况。

【护理措施】
1、提供相关知识:对病人进行有关冠心病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指导。

给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禁烟酒,多吃蔬菜水果,伴心力衰竭控制饮食中钠盐的摄入量。

2、休息:冠心病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应保持环境安静,精神紧张影响睡眠者,给予适量镇静剂。

便秘时给予开塞露。

3、加强观察:密切观察胸痛症状,心率、心律,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及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用药后是否好转;夜间应加强巡视,因冠心病常在夜间及清晨发作;。

4、加强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防止因术后冠状动脉痉挛而致心肌梗死。

5、用药后护理:观察抗冠心病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亚硝酸类用药后常有头痛、头胀、面红、头昏等血管扩张作用的表现。

对此药物敏感者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6、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绪,避免各种诱因,加强生活护理。

7、疼痛稳定后,可做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8、预防肺部并发症:预防着凉。

有呼吸道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9、加强肾功能监护:密切观察尿量、尿比重、血钾、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疑为肾衰者,严格记录出入量,限制水和钠的摄入,控制高钾食物摄入,并停止使用肾毒性药物;若证实为急性肾衰竭,应遵医嘱作人工肾或透析治疗。

【健康教育】
1、坚持长期服药,不突然停药,定期就诊复查。

2、生活有要规律,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

3、
4、合理膳食。

5、
6、参加适当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

7、
8、肥胖者要适当减轻体重。

9、
10、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冠心病有关的疾病。

11、常备缓解冠心病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以便应急服用,若持续疼痛或服药不缓解,立即送医院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