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开发运营创新模式.pptx
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运营模式及PPP模式运作解析

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运营模式及PPP模式运作解析导读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通知》一经发布,引起全国各省市政府积极响应,一时之间打造各异特色小镇计划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但在规划与设计前要正确认识“特色”二字,避免特色小镇同质化,是摆在规划建设者面前的新课题。
故本文将全方位解读阐述特色小镇的发展情况与模式,更好地呈现出一幅特色小镇的宏伟蓝图。
1初识理念“特色小镇”不仅仅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小镇概念,与常态“小镇”有着本质的区别。
常言所提到的“小镇”,更多意义上是一种行政区域上的概念,这种小镇可以有产业,也可以没有产业;可以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也可以仅是一个小规模人群的普通聚居地。
但“特色小镇”却是一个集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之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新型聚落单位,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互相融合的一个特定区域。
真正的特色小镇先是区域的产业的特色,只有挖掘产业的内容及活力,制定产业的扶持及优惠政策,用产业的活力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供需关系,这才是特色小镇的发展动力和可持续的基础。
基于此因,那么一定要将区域内一部分人调动起来,参与到产业中来,通过大多数人的参与,服务及传播,为大多数人带来各种红利,这也成为特色小镇为区域发展与建设带来的红利。
2找准特色加快中国特色小镇建设,首先要立足自身资源和环境禀赋,把握区域分工和社会分工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坚持和把握小城镇发展的特色并且要突出特色。
资源环境方面,小城镇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适应开发的土地、淡水等后备资源充裕,农村剩余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供给充足、价格低廉。
特别是在当前资源环境对经济快速发展约束越来越紧迫的形势下,小城镇独特的资源环境特色,正在转变为发展的竞争优势。
特色小镇运营方案ppt怎么做

特色小镇运营方案ppt怎么做一、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的增加,特色小镇成为了当前旅游市场中的热门项目。
特色小镇通过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2 项目定位本项目定位为“文化特色小镇”,通过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特色小镇,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1.3 项目目标(1)吸引游客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等,吸引游客到特色小镇进行参观、购物、体验。
(2)带动地方经济通过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3)保护文化遗产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将其传承、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
二、项目规划2.1 建设规划(1)景区规划按照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合理规划景区的布局和建设。
(2)商业规划发展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纪念品等,吸引游客购买。
(3)活动规划举办传统文化展览、节庆庙会、非遗传承等活动,增加游客体验感。
2.2 营销规划(1)在线推广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吸引更多游客关注。
(2)线下宣传通过旅行社、景区合作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到特色小镇。
三、项目运营3.1 文化活动(1)传统文化展览策划举办当地的传统文化展览,包括民俗、手工艺品、戏曲等。
(2)非遗传承建立非遗传承工作室,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传统手艺。
3.2 商业运营(1)打造特色商品开发与当地文化特色相关的纪念品、手工艺品等,增加游客购物体验。
(2)美食推广推广特色小吃,吸引游客品尝。
3.3 服务保障(1)人才培训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
(2)安全管理加强景区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游客的游览安全。
四、项目展望特色小镇的成立将有效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保护和传承本地的优秀文化资源。
希望在未来能够成为地方经济的一张名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成为地方的一张亮丽风景线。
特色小镇全生命周期运营模式解读_图文

三、中国特色小镇现有商业模式及实例
【以地产销售为主导】第二居所地产(周末)
绿地重点选择有大城市购买力溢出效应、有产业导入支撑的一二线重点城 市远郊及周边,投资启动特色小镇大盘项目,计划重点围绕智慧健康城、文化 旅游城两个题材,整合内外资源,研究特色小镇大盘的开发模式,形成开发模 型和产品系列,并加快整合大健康、科创、 旅游等新兴板块产业资源,形成升级版 “全产业协同”投资模型,为特色小镇项 目获取创造条件。
2017年末,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828.7亿 C. 产业新城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复杂,打造难度极高 D. 开发周期长、投资大、收益见效慢
商业模式的优点 由于和政府签订的PPP协议具有排他性,以及一二级开发 联动的业务,所以在园区拿地方面会有相比于其他任何房 企绝对的优势。且华夏幸福的模式较为特殊,不需要像其 他房企一样囤积大量的土地. 一旦开发成功,则后期在很少投入的情况下源源不断的产 生持续收入,即运营维护简单但收益可观。 华夏幸福拥有强大的招商平台,企业来园区投资,政府以 45%的落地投资额给华夏幸福支付产业发展服务费用,如 果华夏幸福入股了某家自己非常看好的企业,那么在企业 落地后除了能拿到一笔政府支付的产业发展服务费外,后 期还能享受到该企业的发展红利,属于轻资产业务,有利 于后期各园区成熟后,华夏幸福向轻资产企业的转型。
实践证明,丹寨旅游小镇不仅带动当地餐饮、住宿、手工业等多 个产业繁荣,还带动丹寨周边卡拉、泉山、甲脚、石桥等27个景区和 旅游村寨实现收入2亿元,吸引丹寨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就业、创 业。
特色小镇模型可用PPT课件

特色小镇应严格眼罩三级推荐程序进行申报,如下图所示:
县级
县级人民 专家评估+实地考核, 政府 并填写专家意见
省级
省/(区、 市)住建 厅村镇建
设部门
严格控制数量, 按时填报和提交 材料
国家级
国家住建 部村镇司
评估复核+ 现场抽查
认定公布特 色小镇名单
在省级组织和相关支持下开展, 并在组织镇政府具体实施
网络化智能化,适应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开发式产业载体的实施保障,产业载体、公共
和基础设施的综合开发 营销是推动产业品牌发展的强劲引擎
16
特色产业培育 “集中突破” 的产业链发展思维
集中突破是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小镇的特色产业选定之后,就要遵循特色小镇的培育要求,将主导产业 做强做精。先采取“集中”策略,重点突破,将战略的注意力集中在产业链思维上,将挖掘深加工潜力, 延伸产业链条,把特色产业逐步做精做强,发展产业的核心优势。
支持产业
核心产业
相关产业
21
特色产业发展路径
合纵连横
核心产业 纵 向 维 度 核心产业 核心产业
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服务质量较高,教 育、医疗、文化、 商业等服务覆盖农 村地区
充满活力的 体制机制
发展理念有创新, 经济发展模式有创 新
规划建设管理有创 新,鼓励多规协调
省、市、县支持政 策有创新
体制机制建设促进 小镇健康发展,激 发内生动力
3
政策解读
附结构图—8个层面的建设指导意见
差距。
美 丽 宜 居
绿色引领,建 设美丽宜居城
镇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 有条件的小城镇按照不低于3A级景区的标准规划建设特色旅游景区,将美丽资源转化为
中国“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及其经营模式分析(PPT)

3.2不能走向房地产化
对乡村来说,唯有保留其原生态,才能达到自然之真。田园综合体应尊重和发扬农耕文明,融合循环 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创新形式,真正展现农民生活、农村风情和农业特色。因此,它的核心产业 是农业。当然,为了改善乡村旅游硬件,提升服务水平,必要的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但应符合乡 村肌理。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本身仍是乡村,而非大兴土木、改头换面的旅游度假区,更非违法违规的 私人庄园会所。
二、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及策略
2、田园综合体发展结构
最外围圈层——乡村资源和乡村土地,主要是农业产业聚集区,如渔业、采摘林业等; 中间圈层——休闲商业项目,主要指为乡村居民和乡村旅游者提供服务,具有多重功能 的商业配套设施,如提供餐饮、娱乐、休闲服务的商业街、酒店集群等; 核心圈层——乡村休闲地产,主要指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的传统地产、居住小区、产权式 酒店等乡村居所型地产,如乡村景观地产、乡村度假地产、乡村养老地产、乡村主题地 产等;乡村旅游休闲则是串起各个圈层的连接线。 值得注意的是,“岛式圈层”结构的田园综合体各个圈层之间并不是机械的,针对不同 的乡村本底,各个圈层有不同的开发方向和主题,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4、核心+赢利点——乡村休闲地产
乡村休闲地产,以生态化的乡村环境为导向来打造,主要指以居住功能 为主体的传统地产、居住小区、产权式酒店等乡村居所型地产。
特色小镇专题研究PPT演示课件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66
67
68
成功因素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32
1
2
3
4
■ ■
5
■ ■ ■
6
2015 5 2015 9
2015 12 24 2015 12 24
2015 12 24
7
2016 7 2016 8 2016 10 14 2017 8 22
201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
26
27
■ ■
■
28
29
30
“
”“
“
”
• • • • •
31
• • • •
32
■ ■ ■ ■
33
■ ■ ■ ■
34
■ ■ ■
35
■ ■ ■ ■
36
■ ■
37
■ ■
■ ■
38
■
■ ■ ■ ■ ■ ■
中国“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及其经营模式分析(PPT)

目录/Contents
一、田园综合体概念及结构体系 (一)田园综合体概念及特征 (二)田园综合体建设原则及结构体系
二、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及策略 (一)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 (二)田园综合体的打造策略 (三)田园综合体的综合产业价值链演化
三、中国特色小镇政策解析 Policy Analysis (一)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明乡村旅游六大发展方向与五大发展路 径 (二)国家及湖北省有关特色小镇政策核心文件
3.3不能搞“千村一面”
传统村落多是积久聚居而成,在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各有其原生态特色。建设田园综合体应注 重保护和发扬原汁原味的特色,而非移植复制、同质化竞争。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下,随着城市居民体验农耕生活、欣赏田园风光、品味乡村土产、了解风土人情等乡村旅游需求的多元 化,发展乡村旅游有足够的空间在“特色”上作文章。
3、田园综合体谨记“三不”原则
田园综合体的提出,势必会进一步鼓舞各地“大胆去试”,如德州今年计划培育100个宜居宜业田园综 合体;3月,四川首个茶文化田园综合体正式落子蒲江成佳茶乡,等等。田园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为防止各类开发主体走偏,盲目跟风,要谨记“三不”。
3.1不能把农民丢到一边
田园综合体是一套综合产业体系,需要集中要素资源对乡村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和运营。在此过程 中,应当利用好农民合作社这一载体,通过土地流转,对土地经营进行中长期产业规划,发展现代化、 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园区,以此作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基础。而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既可以在其中就业, 又可以通过股权、租金等方式获得收益。如此一来,既培育了新型经营主体,又保护了农户和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的权利,防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
浙江特色小镇案例及发展模式PPT课件

第1页/共9页
第2页/共9页
第3页/共9页
第4页/共9页
特色小镇建设要求
产业“特而强”:聚焦于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 装备制造七大万亿产业,以及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围绕单个产业来打 造完成的产业生态圈。 功能“融而优”:立足特色产业,培育独特的文化、衍生旅游功能及必须的 社区功能,实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形态“小而美”:求精不求大,规划面积一般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 面积在1平方公里左右,要求达到3A或按5A景区标准。 体制“新而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每个小镇都要明 确投资建设主体。鼓励和支持开展各类改革创新实验和试点。
第5页/共9页
浙江省第一批37个特色小镇
第6页/共9页
城市
杭州
宁波 温州 金华 湖州 嘉兴
特色小镇 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江干丁兰智慧小镇 西湖云栖小镇 西湖龙坞茶镇 余杭梦想小镇 余杭艺尚小镇 富阳硅谷小镇 桐庐健康小镇 临安云制造小镇 江北动力小镇 梅山海洋金融小镇 奉化滨海养生小镇 瓯海时尚制造小镇 苍南台商小镇 义乌丝路金融小镇 武义温泉小镇 磐安江南药镇 丝绸小镇 南浔善琏湖笔小镇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 南湖基金小镇 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 海盐核电小镇
什么是特色小镇
核心是产业,兼顾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是促进产业 转型的创新产业集聚 区 •通过人才、技术、资 本等高端要素的集聚,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 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产业特色:产业集聚、 创新突出、高度发达; •风貌特色:带有地域 特征,与自然有机融 合,空间特色突出; •文化特色:富有地方 记忆、文化延续传承
产业类型
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旅游(居)小镇开发模式
成熟开发模式 开发基础条件 典型开发案例 问题及发展
业态关系 旅游地产规划、产品、需求等都依据市场需求、行业发展、政府支持及交通辐射范围决定
1.从市场需求来看,旅游地产实现了人们旅行生活 中行与居的结合,满足了消费者对休闲与投资的双 重追求,因此具有充分的市场潜力。
2.我国旅游房地产
我国的旅游房地产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一些城市房地产开发出现“泡沫”的时候, 以“健康、运动、休闲”为主题的旅游房地产开始兴起,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旅游房地产最早 在我国出现是分时度假的概念。
21世纪以来,旅游度假地产形成了多种发展,遍地开花的局面。从最初的商务旅游地产逐渐 增多,有旅游商务地产、旅游度假地产、旅游商业地产、旅游住宅地产等。各地结合不同类型的 景观资源,打造不同类别的旅游地产。
间。
为游客或度假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旅游 旅游度假地产 休闲度假居住的各种度假型建筑物及关
联空间。
与旅游区高度关联的各种住宅建筑物及 旅游住宅地产 关联空间。
特点
增加景区的游览内容,提高游客的游览兴趣,进而间接提 升其它旅游地产的价值。
以旅游接待为目的的自营式酒(饭)店以及与旅游相关的 写字楼等均属此类。
旅游地产类别
通常意义上,旅游地产划分为四个大类
旅游房地产是以旅游度假为目的,通过整合规划设计、开发建设、专业策划、市场营销、网络管理 等各个环节,把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相结合的一个全新产业模式。
类型
概念描述
在旅游区内为游客的旅行活动提供的各 旅游景点地产 种观光、休闲娱乐的非住宿型建筑物及
关联空间。
在旅游区或旅游区旁边提供旅游服务的 旅游商务地产 商店、餐馆、娱乐城等建筑物及关联空
发展回顾 从最初的旅游度假房屋出租发展到目前的商务、居住、度假等地产模式
1.旅游房地产的起源
旅游房地产源于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阿尔卑斯地区,为了让前来滑雪度假的欧美中产家庭买 得起度假房地产,亚历山大奈特将度假房产按时段分别出售给不同的度假者,并给予每个购买者 再一定时期内享有度假地房产的住宿和娱乐设施的权利,同时这种权利可以转售和转让。
·更为广泛的说法是,直接服务于旅游业或在空间上与旅游区有高度密切关联的房地产开发。 旅游休闲房产指当旅游休闲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投资商依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 然景区、人造景区),为全部或部分实现度假休闲功能而开发建设及经营运作的房地产项 目,它是一种集投资与消费于一体的新型物业模式。景观房产是在房产开发过程中以景观 为卖点的房产建筑,由于旅游的开发伴有开发区地价的升值,而旅游区本身就是一种景观 资源,因此多把伴随旅游区的开发而出现的旅游房产成为景观房产。
1:旅游地产的发展
概念解释 发展回顾 业态关系
概念解释 旅游地产是集投资与消费于一体的新型物业模式
·一般认为,旅游房地产就是以旅游人群为目标,为最终消费者的物业模式。
·在我国,比较多的说法是,旅游地产是指以旅游度假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营销模式,其开 发物是实现全部或部分旅游功能的房地产。具体包括休闲、度假、养老等相关的房地产开 发形式,以及产权酒店、养老度假村、高尔夫度假村、休闲生态度假村、登山/滑雪运动 度假村等产品形态。
特
种消费方式结合才能发展起来。第二居所概念是在一个更适合于居住和休闲的地区置业。
今后会逐步出现产品功能和产品类型的细化。
征
·如:一些人开始在香港或其它一些地区购房,外省市一些地区的人跑到“两南”去购房, 这样就带动了“两南”房地产的提升。
描
房地产开发与配套服务软硬兼施
·除了硬件建设,没有软件建设,很难把普通的地产变为旅游地产
·世界性休闲地产—— 休闲新城;
·全国性休闲地产—— 度假区/村;
·区域性休闲地产—— 主题休闲城区。
产生区域
世界性旅游地产 特色资源区域
全国性旅游地产 特色资源区域,离城区较远
区域性旅游地产 特色资源区域,离城区不远
市场构成 以全球游客为主 以全国为主,吸引世界游客
以区域性市场为主
功能定位 居住构成
休闲、度假 第二居所为主
旅游、度假、产品能自我完善 第一、第二居所的度假为主
旅游、休闲、度假,产品能自 我完善
第二居所向第一居所过渡
发展思路 依托自然资源带动 代表项目 美国夏威夷黄金海岸
依托规模化的度假设施 美国棕榈泉、美国隐居谷
以旅游休闲带动居住,逐渐形 成主题新城
美国十七英里卡帕鲁阿度假村
旅游地产要结合地方产业,依托资源,发挥功能延伸,处理好营销环节
产业要素
旅游业 房地产业
紧密联系相 互依托
四
个
资源要素
可利用地产 旅游资源
利益因子
要
功能要素
家生活延伸
第一居所
第二居所……
素
营销要素
产权 时权
投资者 休闲消费者
旅游地产具备行业两大特征、四个要素——
养身度假、旅游购物、交易、身份象征三者紧密结合
·不是简单解决居住问题,要解决更多的其它问题。旅游房地产是不但让热游还要住,多
典型案例
上海新天地、宋城 集团的宋城主题公 园等。 海南博鳌等。
佘山高尔夫别墅、 三亚碧海蓝天、千 岛度假村。
杭州宋城的山地别 墅等。
目前,我国旅游休闲地产形成几大板块格局
海南
云南
旅游地产
浙江
其它
山东
四川
旅游地产类别 从资源及项目辐射范围看,旅游地产还可分为世界性、全国性和区域性
·从消费主题的核心市 场构成来看,世界休 闲地产形成了三种不 同的发展形态:
“第二居所”的度假休闲和投资置业为目的。多建在大中 城市远郊或远离大中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附近,或建在旅游 资源突出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依托现有旅游资源,投入休 闲度假设施建设,大力营造旅游度假氛围。 提供“第一居所”为主要目的,多建在旅游资源突出的大 中型城市市内或市郊。依靠旅游资源、提升住宅的环境品 质,增加休闲功能,提高生程:就是有人替你去管理,有人替你去实行租务。有最优秀的酒
店管理公司或者物业管理条件的地区,才有可能逐渐形成旅游地产。配套、服务系统和
硬件不能分离。旅游地产要把旅游项目经营得很好,同时又要把旅游房地产配套服务经
营得很好,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旅游地产发挥出旅游的作用。
从成功发展的旅游休闲地产特色亮点来看,打造高端休闲产品类引爆市场, 做大做强某项休闲功能产品来形成规模效应,吸引眼球,并制定先人气后商气 的发展思路,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