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乐理教案

合集下载

大学乐理课说课教案怎么写

大学乐理课说课教案怎么写

《大学乐理基础》说课教案二、说课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理论,包括音名、唱名、音阶、调号、调式、音程、和弦等基础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音名、唱名、音阶、调号、调式、音程、和弦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

2. 教学难点:音程、和弦的实际应用,以及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提出问题:音乐是由哪些基本元素构成的?如何表达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2. 新课讲授(1)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高、音长、音强、音色。

(2)讲解音名、唱名、音阶、调号、调式、音程、和弦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

(3)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3. 实践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音程、和弦的实际应用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音乐基本理论。

(2)鼓励学生课后多加练习,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互动等。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作业等形式,检查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表现,如音程、和弦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情绪,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进度相匹配。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音乐基本元素、音名、唱名、音阶、调号、调式、音程、和弦等知识点的讲解。

2. 实践练习材料:如音程、和弦练习曲等。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理论,提高音乐素养,为今后学习音乐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乐理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大学乐理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大学乐理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三、授课时长:45分钟四、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包括音符、节奏、音阶、和弦等。

2.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五、教学内容:1. 音符与节奏2. 音阶与调式3. 和弦与和弦进行4. 音乐分析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音符、节奏、音阶、和弦等基本乐理知识。

2. 教学难点:和弦进行、音乐分析。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音符、节奏等元素。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学乐理。

二、讲解与示范1. 音符与节奏:讲解音符的形状、时值、强弱等,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熟悉各种音符与节奏。

2. 音阶与调式:讲解音阶的构成、调式的分类,并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调式转换。

3. 和弦与和弦进行:讲解和弦的构成、和弦进行的规律,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熟悉和弦进行。

4. 音乐分析:以一首简单的歌曲为例,讲解音乐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音乐作品。

三、实践与应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分析。

2. 每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2. 布置作业: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音乐基础教程》2. 课件:音符、节奏、音阶、和弦等图片和视频资料3. 音乐作品:用于示范和练习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音乐分析中的表现。

3. 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

十、备注:1.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乐理教案一(精选五篇)

乐理教案一(精选五篇)

乐理教案一(精选五篇)第一篇:乐理教案一音乐理论基础教案(一)一、音的产生与特性1.音的定义:音是由物体(发音体)振动而产生的。

2.乐音与噪音:根据发音体振动的规则与不规则,所产生的音是否有明显的固定音高,音被分为乐音,噪音两种。

振动规则而有明显固定音高的称为乐音,反之为噪音。

3.乐音的性质:a.音高(音的高低)b.音值(音的长短)c.音量(音的强弱)d.音色(音的色彩)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快音高,反之音低。

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振动持续时间长则长。

反之则短。

强弱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大小来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反之则弱。

音的色彩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方式,形状,成分及发音体的品质等因素来决定的。

小字一组的a振动频率为440HZ每秒。

又称为第一国际高度及演奏会高度。

小字一组的c振动频率为261HZ每秒。

音的高低和长短在音乐表现中更重要。

第二篇:乐理试题一乐理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规则具有准确高度的音是乐音,下列属于乐音乐器的是()A.木鱼 B.木琴 C.军鼓 D.梆子2.由发音体的材料及振动时该音的特征等来决定的音的性质是()A.音色B.音高C.音量D.音值3.延音线是标记在两个以上的音高相同的音符上的弧线谱例的总时值相当于()A二分音符B 四分音符C附点八分音符D附点四分音符4.音乐术语presto的中文意思是()A慢板B中板C 快板D急板5.纯音程转位后属于哪种音程()A大音程B小音程C纯音程D 减音程6.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被广泛利用CDEFGAB来标记,标记音级的这些字母叫做()A音列B音阶C音名D唱名7.一个四分音符等于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十六个三十二分音符等于两个()A四分音符B二分音符C八分音符D十六分音符二.填空题1.音乐中使用的音一共有___个,第一个国际标准音的音高______.2音的四大属性分别是.___,___,___,___.3.乐音体系中具有固定的七个音的音名分别是____________,唱名是____________.4.我国现在常用的记谱法是___,___.5.常用的谱号有,______.,______.______.,6.在音高谱表中下加一线是___,第三间是___7.节拍代表的是___关系,节奏代表的是___关系。

大学基础乐理教案

大学基础乐理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础乐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符号和基本规律,包括音高、节奏、音色、调式、调性、音程、和弦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基础乐理知识分析和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音高、节奏、音色等基本概念和符号的掌握。

2. 调式、调性、音程、和弦等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1. 音程、和弦的识别和运用。

2. 调式、调性的分析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中的基本要素,如音高、节奏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要素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入基础乐理课程。

二、基本概念和符号1. 音高:介绍音高的概念,如频率、波长等,讲解音名、唱名等基本符号。

2. 节奏:讲解节奏的定义、作用,教授常用的节奏符号和节奏型。

3. 音色:介绍音色的概念,讲解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三、调式、调性1. 介绍调式、调性的概念,讲解大调、小调、五声调式等基本调式。

2. 讲解调性的识别和转换,教授调号、升降号等基本符号。

四、音程、和弦1. 介绍音程的概念,讲解音程的度数、音数等基本知识。

2. 讲解和弦的概念,教授三和弦、七和弦等基本和弦。

五、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首歌曲,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的音高、节奏、调式、调性、音程、和弦等要素。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实践练习1. 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讲解。

七、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基础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基础乐理知识分析和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

3. 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大学音乐乐理教案

大学音乐乐理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音乐乐理》授课对象:大学本科音乐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乐乐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后续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教学内容:1. 音阶、和弦及其构成2. 调式、调性及其关系3. 节奏、节拍及其记谱法4. 音色、旋律、和声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1. 音阶、和弦的构成及其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2. 调式、调性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3. 节奏、节拍的识别与运用教学难点:1. 音阶、和弦在音乐作品中的变化与发展2. 调式、调性转换的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段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中的音阶、和弦、调式、调性等元素。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音乐作品中的这些元素是如何构成的呢?二、音阶、和弦及其构成1. 讲解音阶、和弦的定义及其构成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音阶、和弦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3. 学生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个简单的音阶或和弦。

三、调式、调性及其关系1. 讲解调式、调性的概念及其关系。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3. 学生练习:识别并分析一段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

四、节奏、节拍及其记谱法1. 讲解节奏、节拍的定义及其记谱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节奏、节拍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3. 学生练习:识别并分析一段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阶、和弦、调式、调性、节奏、节拍在音乐作品中的重要性。

2. 拓展: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音乐理论,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音阶、和弦、调式、调性、节奏、节拍等基本概念。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学生能创作简单的音阶、和弦,展示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学生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音乐乐理的基本知识。

大学乐理课说课教案

大学乐理课说课教案

二、说课时间:2课时三、说课对象:大学音乐专业学生四、说课目的:1. 使学生掌握和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和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五、说课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回顾音乐史上的和声学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和声学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和声学基本概念- 音级:大调音级、小调音级;- 和弦:三和弦、七和弦;- 调式:大调、小调;- 调性:大调性、小调性。

3. 和声学原理- 和弦的构成原理;- 和声进行规律;- 和声结构的分析。

4. 实例分析- 分析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讲解其中的和声处理。

5. 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段简单的和声进行。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 检查学生对和声学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和声分析技巧- 讲解和声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和声分析技巧。

3. 和声学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讲解和声学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分析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讲解其中的和声处理。

4. 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段具有和声特色的音乐片段。

5.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六、说课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分析、实例演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和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掌握和声学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七、说课评价:1. 学生对和声学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2. 学生运用和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在音乐创作中的和声处理水平。

八、说课反思:通过本次说课,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1. 对和声学知识的讲解不够深入,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课堂练习环节设置不够合理,未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大学乐理微课教案模板

大学乐理微课教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大学乐理-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乐理基础知识,包括音阶、和弦、节奏、拍号等。

-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分析和创作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微课内容(一)教学主题以“音乐的基本要素”为主题,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

(二)教学时间15分钟三、教学步骤1. 导入- 利用音乐片段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简要介绍微课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 音阶:讲解音阶的概念、构成及特点,通过五线谱展示音阶的记写方法。

- 和弦:介绍和弦的类型、构成及音程关系,通过实例展示和弦的演奏方法。

- 节奏:讲解节奏的概念、类型及记写方法,通过实例展示节奏的演奏技巧。

- 拍号:介绍拍号的概念、类型及记写方法,通过实例展示拍号的运用。

3. 实践演练- 播放音乐片段,让学生识别其中的音阶、和弦、节奏和拍号。

- 引导学生尝试演奏简单的旋律,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 总结微课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音乐基本要素的概念、构成及特点。

- 演示法:通过五线谱展示音阶、和弦、节奏和拍号的记写方法。

- 实践法:引导学生识别音乐片段中的基本要素,并尝试演奏简单旋律。

五、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 五线谱纸- 音乐软件(如Audacity、GarageBand等)- 音乐片段(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七、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乐理基础知识。

-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奏。

大学教乐理教案

大学教乐理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乐理基础知识,包括音阶、和弦、节奏、节拍等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音乐、尊重音乐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乐理基本概念:音阶、和弦、节奏、节拍等。

2. 乐理基本技能:识谱、记谱、演奏等。

教学难点:1. 乐理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 节奏和节拍的辨识与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乐理教材3. 音乐音响设备4. 练习曲目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介绍课程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二、讲解乐理基本概念1. 音阶:讲解音阶的概念、构成、特点等,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2. 和弦:讲解和弦的概念、构成、种类等,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节奏:讲解节奏的概念、分类、特点等,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节拍:讲解节拍的概念、分类、特点等,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三、练习与巩固1. 学生分组,进行音阶、和弦、节奏、节拍的辨识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学生分组,进行乐理知识问答,检验学习效果。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

二、讲解乐理基本技能1. 识谱:讲解识谱的方法、技巧,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2. 记谱:讲解记谱的方法、技巧,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演奏:讲解演奏的方法、技巧,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三、练习与巩固1. 学生分组,进行识谱、记谱、演奏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巩固。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乐理基础知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周音及音名一.<教学目的>:1.了解基本乐理的重要性;2.掌握音的性质,乐音体系,音名,唱名,音的分组二.<教学重点>:1.音的性质;2.乐音体系,音的分组三.<教学难点>:乐音体系的分组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五.<教学内容>1.基本乐理的重要性基本乐理是一门音乐共同课,是音乐理论中的第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是理解,表现音乐所不可缺少的。

学作曲,指挥,音乐学或音乐教育等均要学习的。

2.音的产生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振动产生音波,音波在空气中传播作用于我们的听觉,便听到了声音。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是11—20000次∕每秒,音乐中使用的音是27—4100次∕每秒。

1.音的性质音的性质也是乐音的性质有四种:音高,音值,音量,音色1)音高:是由发音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决定的。

2)音值:是由发音体振动持续的时间决定的3)音色:是由发音体振动幅度决定的4)音色:是由发音体振动时泛音出现次序,物质材料等因素决定的2.乐音,噪音1)乐音:振动规则的听起来音高明显的2)噪音:振动规则的听起来音高不明显的3.乐音的体系1)乐音的体系2)音级3)音列4)半音5)全音4.音名,唱名,基本音级,变化音级5.音组以八十八键的钢琴为例分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最高音是 c5,最低音是A26.标准音是a1,中央C是c1,a1=440称第一国际高度,演奏会高度。

7.课堂练习<课后作业>1.写出某一音构成半音,全音。

2.熟记音的分组,音的性质,乐音体系概念。

第二周音律一,<教学目的>:1.掌握三种律制;2.复合音与分音列的把握;3.会辨别及写出自然半音,全音和变化半音,全音,等音二.<教学重点>:三中律制,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三.<教学难点>:自然半音,全音和变化半音,全音,等音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练习法,指导法五.<教学内容>(一)复合音与分列音1.复合音:我们平时所听到的音。

绝大部分都是有许多个音组合而成。

这种由许多个音组成的音,就是复合音2.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3.泛音:由弦的各部分震动而产生的音4.分音:构成复合音的各音.分音列:将音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二>十二平均律将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即半音,这种律制叫十二平均律<三>五度相生律以分音列中的第二分音与第三分音两者之间在插入一个第五分音构成的和弦形式做为生律要素<四>纯律在分列音的第二分音与第三分音之间在插入一个第五分音构成和弦形式作为生律要素<五>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等音1.自然半音:由相邻的两个基本音级以及这两个基本音级的变化音级构成的半音2.变化全音:由某一基本音级及其变化所构成的半音3.自然全音:由相邻的两个基本音级以及这两个基本音级变化音级所构成的全音4.变化全音:1)由某一基本音级及其变化音级构成的全音2)由隔开一个基本音级的两个基本音级及其变化音级所构成的全音5.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各音第三周记谱法(一)一,<教学目的>:掌握正确的记谱方法,了解常用的记号的意义二.<教学重点>:变音记号,常用记号三.<教学难点>:演奏记号,省略记号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提问法五.<教学内容>1.记谱法:是以书面形式记录音乐的方法,熟知的有简谱,五线谱,还有为某种乐器设计的记谱法,如古琴谱,锣鼓谱等等记谱法有两类:文字谱和符号谱,简谱,工尺谱属文字谱,中古时代的纽姆谱,五线谱属于符号谱2.意义:掌握记谱法,对创作表演都有不可低估的重大意义。

乐谱是作曲家创作意图的具体体现,也具表演家领合作作曲家创作意图的重要途径。

因此不管作家还是表演家,都要正确掌握记谱法。

3.五线谱:用来标记音的五条平行的等距的横线叫五线谱4.谱号:G谱号 F谱号 C谱号5,变音记号:用来表示音级的升高,重升或重降,重降的记号,常用的有五种:#, b , bb ,×,,还原号具将以升高,降低或重升,重降的音还原或基本音级。

升记号,降记号变音记号,临时变音记号,简谱重升,重降具不用的。

6.乐谱一般符干长度相当八度,符头在之线上符干可参照前后音符符点应记在音符后边,如在线上记在上方肩上7.演奏法1)连音记号:2)跳音记号:3)保持音记号:4)琶音记号:5)滑音记号:6)半连音记号:8.省略记号1)移高八度:上82)降低八度:下83)高八度重复:上con84)低八度重复:下con85)震音记号:6)反复记号<课后作业>1.等时值音符转换为休止符2.在钢琴上练习各种演奏记号,省略记号第四周 节奏节拍一,<教学目的>:1.掌握节奏,节拍特点;2.分析理解各种拍子的强弱关系二.<教学重点>:节奏 节拍 特征三.<教学难点>:节奏 节拍概念的理解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示范法五.<教学内容>(一)1.节奏:狭义: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广义:每个音乐作品中段落的比例平衡关系2.节奏特征:是音与音之间长短关系3.节拍:是有强有弱的相同时间片段,按照一定次序循环重复4.节拍特征:是音与音之间的强弱关系5.节奏型:是音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6.拍子:节拍的单位拍用一定音符来代替,如:四二拍7.小节8.弱起9.弱起拍子(二)各种拍子1.单拍子:每小节只有强拍和弱拍的两拍子或三拍子如 42 24 82 83 43 2.复拍子:由完全相同的单拍子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拍子 如44 24 86 89 812 3.混合拍子:由单位拍时值相同的不同类型的单拍子。

即二拍子 四拍子按照不同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拍子。

如 45 87 4.交换拍子:在乐曲中,各拍子叫交替出现 如(42 43) (82 83) 5.交错拍子:几种不同的拍子同时进行如 42 86 6.散拍子:单位拍时值和强弱位置不明显,由表演者根据乐曲自由处理 “散板” “自由节拍”如7.一拍子:只有强拍,没有弱拍,一般只在变换拍子中出现,但在我国戏曲音乐是常见如 41 <课后作业>写出旋律的节奏,节拍,拍子,节奏型第五周 音值组合法一,<教学目的>:掌握各种拍子的组合法,便于读谱,记谱二.<教学重点>:单拍子的音值组合三.<教学难点>:休止符的组合,符点音符的组合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配合习题练习五.<教学内容>一.单拍子的音值组合法1.单位拍中的音要用共同符尾连接起来,使单位拍之间要彼此分开。

(42) 2.假如单位拍的时值小于四分音符。

如83拍在节奏不重复的情况下,可以用共同符尾各拍连接起来,但为了清晰起见,第二,三符尾按单位拍彼此分开原则。

3.在节奏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每个主要音群,可分为两个或四个相等的附属群,第一条符尾分开。

(42) 4.全小节的音值,用一个符号记号(22) 5.休止符也按照音值组合法的规则进行组合,整小节休止,除24用两全休止符,都用全休止,另外43拍子中二分休止用两个四分休止代替。

6.为了记谱简单明了,附点音符以及代表的拍子的前两拍可以不遵守单位拍彼此分开的原则假如单位拍把一个音符,最后一个音符带附点并占有下一拍的时值,这样的附点,因其明显性不够而不用 如42 22 二.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1.构成复拍子的单拍子应分开,每个单位拍根据单拍子组合2.如单拍子一样等于整小节的音值,用一个音符,不能用的可分成几个音符用延音线连起来3.在拍子中,等于拍的音值,可以用一个附点音符三.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1.构成复拍子的单拍子应分开,每个单位拍子组合2.如单拍子一样等于整小节的时值,用一个音符,不能用分开混合拍子的组合,和单拍子一样<课后作业>联系各种拍子的组合第六周 节奏中的强弱关系一,<教学目的>:1.掌握节奏的强弱关系;2.理解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3.为今后的演唱,奏打好基础二.<教学重点>: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三.<教学难点>:节奏,节拍在音乐中的作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五.<教学过程>一.节拍中的强弱关系在节奏中的体现 1.43和86每小节都有六个八分音符 2.切分音:由弱拍延续到下一强拍或强拍的位置,延续到下一弱拍强部分的音叫切分音,切分音与前面的音,分别叫节奏强音节拍强音,那个强音要按具体情况而定,包括切分音的节奏叫切分节奏二.音符切分的特殊形式1.三连音:将基本音符合成均等三部分2.五连音:五代四,五代三3.六连音:六代四4.七连音:七代四,七代六5.九连音:九代八6.二连音:二代三7.四连音:四代三一切将基本划分不可能划分的等分,都可用音符切分的特殊形式来划分,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永运用来代替邻近基本划分等分少的部分,而时值一定要相等,只有两连音代替基本划分的三部分。

三.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1.节奏,节拍是音乐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节奏,节拍当作音乐的骨骼2.二者永远具同时存在,但有不同的侧重点,节拍偏重于音的强弱,节拍偏重于音的长短,节拍各种各样,但具有典型的意义的还是单拍子中的二拍子,二拍子在节奏中的体现就是一连音,二连音3.复拍子与单拍子不同的地方,且增加了次强拍,在强拍子与弱拍子层次上较平衡,反复周期变长,与单拍子相比变得更宽广4.混合拍子给人以二拍子与三拍子交替的感觉5.交错拍子使拍子的“平面化”转向“立体化”四,速度,力度标记1.音乐的速度与乐曲内容密切相关,表现激动,兴奋,欢快,活泼的情绪,一般都与快速度相配合2.音乐的力度与音乐的内容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般隆重的胜利的,具有战争性的乐曲,应用较强的声音去演唱演奏,而摇篮曲,则用较弱的声音来演唱演奏。

<课后作业>节奏,节拍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第七周 音程的名称及其标记,二,<教学目的>:掌握音程的名称三.<教学重点>:十四种自然音程四.<教学难点>:音程的音数,度数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启发发七.<教学过程>(一)音程的名称及其标记1.音程:在乐音体系中,两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叫音程高的音叫上方音(冠音),下方音叫(根音)同时发声叫和声音程,先后发声叫旋律音程2.音程的名称是由音程的度数和音数决定的度数:音程中两个音在五线谱上所占得线与间的数目音数:音程中的两个音所包含的全音,半音数目度数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音数 0 21 1 211 2 212 3 3 213 4 214 5 215 6 名称 纯一 大2 大3 增4 纯6 大6 大7小2 小3 纯4 减5 小6 小7 纯8二,音程的分类1.自然音程:纯大,小,增四,减五音程,产生在七音级的自然调式中,所以叫自然音程2.变化音程:除了增四,减五,一切增减都叫变化音程3.度数相同而音级不同的各名称,将上方音升高,下方音降低,可使音数增加,将音程的上方音降低,下方音升高可使音程数减少,纯一度不管做任何变动都将使音数增加,变成增一度,因此减一度不存在的纯音程 倍减音程21减音程21 21增减音程21倍增 —— 增加半音 小音程4.单音程:八度以内(包括八度)的音程叫单音程 如:c 1-﹟c 1 , c 1-b d25.复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叫复音程6.协和音程:听起来悦耳,融合的音程,包括极完全协和音程即:纯一,纯八,完全协和,纯四,纯五,不完全大小六,大小三7.不协和音程:听起来不融合刺耳的音程,包括极不协和音程即:大小二,七,增减音程,倍增减音程8.音程转位:音程的上方音与下方音相互颠倒规律:转位与原位音度数总和是“九”大变小小变大增变减减变增倍增变倍减倍减变倍增纯不变自然音程转位仍自然变化音程转位仍变化协和音程转位仍协和单音程转位可变单或复音程复音程转位可变成复或单音程增八度转位为减八度9 等音程:两个音程孤单听时,音响效果完全相同,但写法和意义不同叫等音程,包括度数相同和不同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