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视唱练耳教案说课材料
乐理视唱练耳教案

乐理. 视场. 练耳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第一章乐理知识,了解音的产生与特性,并能正确识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视唱练习,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感/乐感.教学重点:正确识谱;视唱训练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不同音在高音谱表、低音谱表的位置;能准确唱出c大调音阶,能准确唱出书上练习曲目。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举例法课型:单一课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向学生说明教材的总体内容。
3、提一些学习的要求。
二、讲授新课认识乐理:1. 什么是乐理:乐理,是“音乐基础理论”的简称。
将只能听却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音乐概念具体化,研究对象主要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符、时值、节奏节拍、音调、音程、和弦,等等。
2. 学习乐理。
视唱的目的:更好地理解音乐,了解音乐常识,为进一步学习声乐演唱、器乐演奏打好基础。
3、乐理课的授课形式:/80分钟课时,前半节课讲解乐理知识,后半节课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第一章音第一节音的产生师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生:答师:归纳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当你说话时,就引起空气振动,振动传播出去,只要某人的耳朵接收到了这种振动他就会听到你的声音。
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或其他气体传播。
随着声音的传播,空气中的分子被挤压在一起,接着被分开,然后又被挤压,再被分开,如此反复,就产生了声波。
声音可以是高音调的,也可以是低音调的。
音调的高低依赖于声音的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声音的强弱依赖产生这个声音的振动的大小。
振动大,声音就强;振动小,声音弱。
声音的大小是以分贝为单位来度量的。
修马路的钻机产生的噪音超过100分贝。
(举例)1、铜管号,当乐师吹奏它时,管中的空气发生振动,铜管号就发出了声音。
铜管把声音传播出去,因而你能听到/2、大提琴,当乐师把弓放在弦上来回拉动或弹拨弦时,弦振动发出声音。
吉他和小提琴也是这样发声的。
二、噪音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
乐理视唱练耳教案

乐理视唱练耳教案篇一:视唱练耳教案《音乐》第二部分视唱练耳G大调单位:北海市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授课教师:苏家娜授课班级:13级学前教育课时:1课时授课类型:视唱集体课教材分析:该课内容选自全国师范院校教育专业规划新教材《音乐》第二部分视唱练耳一个升降号曲目的视唱。
本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教学改革。
本书分为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乐器四个部分。
本课我所选用的是第二部分视唱练耳一个升降号曲目的视唱当中一个升号调视唱部分第19条和第22条。
这两条视唱曲为风格不同歌曲,G调,分别为2/4拍和3/4拍,我还选了美国儿童歌曲《祝大家圣诞快乐》作为过渡,G调,3/4拍,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贯穿全曲,为之后学习书本中的视唱曲做铺垫。
学情分析:幼师学前中专一年级的学生,经过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视唱、练耳基础,视唱方面,对于C大调及a小调旋律,能够较准确把握。
G调和F调的视唱曲接触较少,用首调唱名法演唱还较为生疏。
练耳方面:能准确模唱单音、旋律音程,和声音程的模唱还有待提高。
节奏、节拍方面:已掌握2/4、3/4、4/4、3/8等常用拍子及基本的节奏型。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唱准G大调的音阶(上下行)进一步加强音的准确演唱。
2.掌握G调的首调唱名法,使之运用到演唱中去。
知识目标:1.在调内作音程的连续构唱,加强音程间音高的准确模唱.2.音组短句模唱与节奏模仿情感目标:1.学会用情感去表达歌曲的内容,懂得分析歌曲的艺术思想内容。
2.体验视唱练习中歌曲的旋律以及把握好节奏,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跨度较大的音程,音高的准确演唱,避免滑音,高音偏低,低音偏高等现象;视唱曲中跨度较大两音间音准的把握;2.G调中,固定调唱名到首调唱名的转换。
三.教法:1.视听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视听音乐,引发学生积极思考;2.对比欣赏法: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节奏和音程的对比。
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

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
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乐理基本知识,包括音符、音阶、节拍等。
2. 能够通过听音识谱,理解乐曲的结构和要素。
3. 能够通过视唱乐谱,准确地唱出乐曲的音高和节奏。
二、教学重点
1. 乐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 视唱乐谱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
1. 结合实际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乐理知识。
2. 利用视唱练耳的方法,训练学生准确地唱出乐谱。
四、教学过程
1. 乐理基本知识教学
(1)介绍音符,包括音符的名称和音高。
(2)介绍音阶,包括大调和小调音阶,让学生能够辨认并演唱出不同音阶。
(3)介绍节拍,包括拍子和节奏的概念,让学生学会根据拍子演唱出不同节奏。
2. 视唱乐谱练习
(1)从简单的音程开始,找几个简单的音程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2)逐步增加乐谱的难度,让学生通过视唱练耳能够唱出更复杂的乐谱。
(3)加入节奏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乐谱的音高和节奏。
五、教学评价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练习和反馈,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乐理知识,并能够通过视唱乐谱准确地唱出乐曲的音高和节奏。
六、教学延伸
1. 继续加强乐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能够更熟练地应用于音乐实践中。
2. 继续进行视唱乐谱的练习,多接触不同类型的乐曲,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或乐团排练,让学生能够将乐理知识和视唱能力应用到合作演奏中。
以上是一份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供参考。
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视唱练耳乐理教案

视唱练耳乐理教案教案标题:视唱练耳乐理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旋律的听觉敏感性和音高辨别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能够准确地演唱乐谱中的音符。
3.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能够准确地演奏乐谱中的节奏。
4. 加深学生对音乐理论的理解,包括音符、音程、调式等概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乐理教材、视唱练耳教材和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教师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视唱练耳乐理。
-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音符、音程和调式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2. 视唱练耳训练(20分钟)- 教师选择一段简单的乐谱,如简单的音阶或小调旋律。
- 教师先示范如何唱出这段乐谱,并鼓励学生一起跟唱。
-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分析乐谱中的音符、音程和节奏,并解释其含义。
- 学生们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逐步练习唱出这段乐谱,直到能够准确地演唱出来。
3. 乐器伴奏(15分钟)- 教师示范如何用乐器伴奏学生的视唱练耳演唱。
- 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乐器,如钢琴、吉他等,进行伴奏。
- 学生们分组进行练习,一部分学生进行视唱练耳演唱,另一部分学生进行乐器伴奏。
4. 小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视唱练耳对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 学生们分享他们在视唱练耳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拓展活动:1. 学生们可以自行选择一段乐谱进行视唱练耳,并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
2. 学生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乐器进行视唱练耳伴奏,培养多样化的音乐表达方式。
3. 学生们可以组成小组进行视唱练耳比赛,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视唱练耳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音准、节奏感等方面。
2. 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估,分析自己在视唱练耳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3. 学生们进行小组评估,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敏感性和演唱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101乐理视唱练耳教案》

第一学期 ?乐理视唱练耳?教案第一周乐音体系〔一〕教学内容:乐理局部:音及音的性质;乐音、噪音;认识五线谱〔小字一组c d e f g 〕为第一次视唱做准备视唱练耳局部: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简单讲解,及三种音符组合节奏训练;C大调二拍子简单视唱;五度以内音的模唱训练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这门课程;了解音及音的性质;认识小字一组C到G在五线谱中的记录方式教学重点:音的性质、单音模唱教学难点:节奏训练、视唱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游戏法、体验法教学时量:2课时课前准备:准备好铅笔、橡皮、五线谱本、课本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介绍本门课程的性质、内容及其在学前其他学科的衔接关系、本门课程在幼儿园工作中的作用,以及这门课的学习方法。
〔乐理视唱练耳课,是一门音乐类的根底课程,音乐理论知识,对琴法、即兴伴奏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是最重要的理论支撑。
视唱练耳局部,对节奏、音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今后的舞蹈、声乐课会有极大的帮助,是所有音乐类相关课程的入门指导课程,因此开设在大一入学的第一学年。
具备了这些相关技能和根本音乐素质,才会更深的一步去实践到工作中,比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音乐根本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
学习这门课程需要平时投入大量时间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二、教学过程:1认识音及音的四个性质〔1〕音的产生: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在受力的情况下才能振动,因此,音的产生与力的作用密不可分。
力标准着某种能量,而声音那么表达着能量的传递。
音与音之间,在能量传递方式上的强弱之别,形成声音组合中的不同品格。
(2)音的性质:音有四种物理性质,即音高〔音的上下〕、音值〔音的长短〕、音量〔音的强弱〕、音色〔音的色彩〕。
·音的上下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快那么音高,频率慢那么音低。
·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持续的时间决定的。
振动持续的时间长那么音长,振动持续的时间短那么音短。
·音的强弱是由发音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的。
《视唱练耳教案》

《视唱练耳教案》word版第一章:视唱练耳基础知识1.1 音的基本概念音的定义音的分类:乐音与噪音音的高低:音阶、音域音的长短:音符、休止符1.2 节奏与拍子节奏的定义拍子的分类: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节奏的划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1.3 音符与音高的表示五线谱的基本结构音符的表示:音高、音长音高的标记:音名、音高字母第二章:简谱与视唱2.1 简谱的基本知识简谱的定义与特点简谱的记谱方法:数字、线谱简谱的读谱技巧2.2 简单旋律的视唱练习视唱的基本要求练习方法:听唱、模仿、记忆练习曲目:简单的旋律片段第三章:音程与和弦3.1 音程的定义与分类音程的定义音程的分类:大小音程、纯音程、增减音程音程的度数与名称3.2 和弦的定义与分类和弦的定义和弦的分类: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和弦的构成:根音、三音、五音等3.3 音程与和弦的练习音程的练习方法:音程跳动、和弦转换和弦的练习方法:和弦伴奏、和弦转位练习曲目:包含音程与和弦的简单旋律第四章:节奏与节拍4.1 节奏的分类与变化节奏的分类:平稳节奏、跳动节奏节奏的变化:加速、减速、装饰音等4.2 节拍的分类与变化节拍的分类:单节拍、复节拍、混合节拍节拍的变化:转换节拍、变换节奏4.3 节奏与节拍的练习练习方法:拍子练习、节奏模仿、节拍转换练习曲目:包含多种节奏与节拍的旋律片段第五章:视唱练耳的应用5.1 视唱练耳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视唱练耳在器乐教学中的应用5.2 视唱练耳在音乐表演中的应用视唱练耳在合唱中的应用视唱练耳在乐队协作中的应用5.3 视唱练耳的综合练习练习方法:听唱、模仿、即兴创作练习曲目:综合运用视唱练耳技巧的旋律片段第六章:旋律分析与视唱6.1 旋律的基本结构旋律的定义与特点旋律的组成部分:主题、过渡、高潮等旋律的进行:上升、下降、波动等6.2 旋律分析的方法分析旋律的节奏、音高、和声等要素识别旋律的类型:抒情、欢快、激昂等6.3 旋律视唱练习练习方法:听力训练、模仿演唱、音乐想象练习曲目:不同风格和结构的旋律片段第七章:和声分析与视唱7.1 和声的基本概念和声的定义与作用和声的基本要素:和弦、和声进行、和声功能7.2 和声分析的方法分析旋律中的和声结构识别和声进行的类型:平行和声、逆行和声等7.3 和声视唱练习练习方法:和弦识别、和声演唱、和声配合练习曲目:包含丰富和声变化的旋律片段第八章:视唱练耳的进阶技巧8.1 变化音与视唱变化音的定义与分类:升降音、半音等变化音的视唱技巧8.2 装饰音与视唱装饰音的定义与分类: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的视唱技巧8.3 复杂节奏与视唱复杂节奏的定义与分类:复合节奏、自由节奏等复杂节奏的视唱技巧第九章:视唱练耳的实战应用9.1 视唱练耳在合唱中的应用合唱中的视唱要求与技巧合唱视唱练习的方法与步骤9.2 视唱练耳在乐队中的应用乐队中的视唱要求与技巧乐队视唱练习的方法与步骤9.3 视唱练耳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音乐创作中的视唱作用与技巧视唱练耳在音乐改编中的应用第十章:视唱练耳的评估与提高10.1 视唱练耳的评估方法评估视唱准确度、速度、表现力等方面制定个人视唱进步计划10.2 视唱练耳的提高策略增加视唱练习的难度与多样性10.3 视唱练耳的辅助工具与资源使用音乐软件与应用程序辅助视唱练习参考专业视唱练耳教材与指导书籍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音的基本概念:理解乐音与噪音的分类,以及音的高低和音长的定义。
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教案

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提高视唱练耳水平- 掌握乐理知识,包括音高、节奏、音程等-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音高训练- 通过练辨别音高的高低、音名的唱出等活动,提高学生对音高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 利用乐理教材,教授音高的基本知识,例如音阶、音程等,加深学生对音高的理解。
2. 节奏训练- 运用节拍器或乐器进行节奏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 教授基本的节奏记号和节拍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演唱乐曲的节奏结构。
3. 音程训练- 通过练辨别音程的大小、音程的唱出等活动,加深学生对音程的认识和记忆。
- 讲解典型的音程类型和音程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不同音程。
4. 视唱练- 给学生提供乐谱,要求他们唱出准确的音高和节奏。
- 逐步增加练的难度,从简单的旋律到复杂的乐曲,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
三、教学方法- 组织集体活动和小组合作活动,增加互动和学生积极参与度。
-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音乐例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乐理知识。
- 组织听辨练耳活动,让学生辨别乐曲中的音高、音程和节奏。
四、教学评估- 分析学生的视唱表现,评估他们对音高、节奏、音程等的掌握情况。
- 定期进行练和测试,了解学生研究的进度和困难,及时进行调整和帮助。
五、教学资源- 乐理教材和乐谱- 音乐器和节拍器- 多媒体设备和音乐例子六、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演出和比赛,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 推荐相关的音乐作品和乐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 组织音乐鉴赏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学前教育专业《115乐理视唱练耳教案》

第一学期 ?乐理视唱练耳?教案
第十五周节奏与节拍〔四〕
教学内容:
乐理局部:连音符
视唱练耳局部:带有三连音的节奏训练;
C大调带有三连音的视唱;
单音听写训练;
带有三连音的节奏听写训练。
教学目标:认识连音符,了解三连音、五连音、二连音、四连音的含义
教学重点:连音符
教学难点:三连音的奏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举例法
教学时量:2课时
课前准备:
回课:弱起小节、切分音的节奏奏法;
带有切分音节奏型的视唱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
1.乐理局部
连音符:将音值自由均分成与根本划分不同的音符而形成的一组音,叫做连音符。
连音符是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自由均分的音群用连音线与相应的阿拉伯数字标记。
一切特殊划分的音群内皆
可包含休止符。
(1)三连音
以三等分代替正常划分的二等分,叫做三连音。
(2)五连音、六连音和七连音
以五等分、六等分、七等分代替正常划分的四等分,分别叫做五连音、六连音和七连音。
(3)二连音和四连音
以二等分或四等分代替附点音符根本划分的三等分,叫做二连音或四连音
2听觉训练〔教师可根据班级学情不同做适当调整,各班难易程度可以稍有不同〕
单音听写训练;
带有三连音的节奏听写训练。
3视唱局部
C大调带有三连音的视唱
4课堂小结
〔1〕了解掌握三连音、二连音、四连音等常用的节奏型〔2〕作业布置:练习本节课带有三连音的视唱曲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理. 视场. 练耳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第一章乐理知识,了解音的产生与特性,并能正确识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视唱练习,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感/乐感.
教学重点:正确识谱;视唱训练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不同音在高音谱表、低音谱表的位置;能准确唱出c大调音阶,能准确唱出书上练习曲目。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举例法
课型:单一课
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向学生说明教材的总体内容。
3、提一些学习的要求。
二、讲授新课
认识乐理:
1. 什么是乐理:乐理,是“音乐基础理论”的简称。
将只能听却看不见、
摸不到的抽象音乐概念具体化,研究对象主要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符、时值、节奏节拍、音调、音程、和弦,等等。
2. 学习乐理。
视唱的目的:更好地理解音乐,了解音乐常识,为进一步学习声乐演唱、器乐演奏打好基础。
3、乐理课的授课形式:/80分钟课时,前半节课讲解乐理知识,后半节课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
第一章音第一节音的产生
师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生:答
师:归纳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当你说话时,就引起空气振动,振动传播出去,只要某人的耳朵接收到了这种振动他就会听到你的声音。
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或其他气体传播。
随着声音的传播,空气中的分子被挤压在一起,接着被分开,然后又被挤压,再被分开,如此反复,就产生了声波。
声音可以是高音调的,也可以是低音调的。
音调的高低依赖于声音的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声音的强弱依赖产生这个声音的振动的大小。
振动大,声音就强;振动小,声音弱。
声音的大小是以分贝为单位来度量的。
修马路的钻机产生的噪音超过100分贝。
(举例)1、铜管号,当乐师吹奏它时,管中的空气发生振动,铜管号就发出了声音。
铜管把声音传播出去,因而你能听到/2、大提琴,当乐师把弓放在弦上来回拉动或弹拨弦时,弦振动发出声音。
吉他和小提琴也是这样发声的。
二、噪音
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
是由发音体不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区别于【乐音】),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同【噪声】:在一定环境中不应有而有的声音。
泛指嘈杂、刺耳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三、音乐中的声音
(一)传统乐器或人的声音
1、弦振:小提琴、二胡、竖琴、琵琶,钢琴、扬琴
2、气振:长笛、竹笛、双簧管、手风琴、小号、长号
3、膜振:定音鼓
4、体振:木琴、锣
(二)其他声音:电振乐器、录音技术
(三)音乐中的无声
四、泛音
任何发音体在振动发音时都不是单纯的一个音响,而是在一个基音上伴随着许多泛音共同振动,叫复合振动,所以任何一个音都是许多音的组合,叫复合音。
那什么又是泛音呢?如敲击钟楼里的大钟,就立即发出嗡嗡的基音,随后就可以听到嗡嗡的基音之上伴随有像波纹一样,一层层逐渐远去的较高的音,这些基音以外的音就是泛音。
五、标准音
某个乐音,用频率表示它的高度并作为乐律定音的标准时,这个音叫标准音。
音乐中的标准音是a1音
第一节音的特性
师问:音有哪些特点呢?
生:答
师:归纳
音具有音高(振幅大小)、音值(时值高低(振动频率)、音强(振幅大小)、音色四种特性。
第二节记谱法
一、简谱和五线谱(讲授)
(一)简谱
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
其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后经德国人改良,遂成今日之貌。
一般所称的简谱,系指数字简谱。
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ti(中国为si)
(二)五线谱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
五线谱,顾名思义是由五条线组成的。
的确,是由五条平行的“横线”和四条平行的“间”组成的,它们的顺序是由下往上数的。
最下面第一条线叫做“第一线”,往上数第二条线叫“第二线”,再往上数是“第三线”、“第四线”,最上面一条线是“第五线”。
由于音符非常多,所以“线”与线之间的缝隙也绝对不能浪费的,也就是“线”与“线”之间的地方叫做“间”,这些间也是自下往上数的。
同“线”一样,最下面的一间叫做“第一间”,往上数是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
线和间如不够使用,可在五线谱上方或下方增加线和间,加线及加间各分别称为上加第1线、上加第1间,下加第1线、下加第1间等。
如右图所示
五线谱一般分类为:①总谱,记载合奏或合唱的乐谱,由许多单行谱联合组成。
②分谱,分别记载每种乐器或每个声部的乐谱。
③大谱表,由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联合组成,用于钢琴、管风琴、竖琴及混声合唱等。
两谱表中隐伏一条临时加线代表中央C,故又称十一线大谱表。
二、谱号与谱表
(一)高音谱号和谱表:当G谱号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时,称高音谱号.高音谱表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谱表,常用于男(女)高音/女中音歌曲和高音乐器的记谱,
(二)低音谱号和谱表:当F谱号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时,称低音谱号.低音谱表常用于男中音/男低音和低音乐器的记谱
(三)中音谱号和谱表:当C谱号记在五线谱的第三线时,称中音谱号(此处应注意,只有这三种情况下称高中低谱号,在其他线上时,均有不同名称)。
中音谱表仅用于中提琴
(四)大谱表
将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重叠起来则构成大谱表.
三/课堂练习:1、正确书写高音谱号/低音谱号
2、写出2 4 5 6 7 音在高音谱表、低音谱表上的位置
第二部分视唱训练(练习)
1.学习C自然大调音阶,练习每个音的发声位置,体会声带的控制方法,
熟记音阶中各音的音高;
2、书上视唱训练第九章第一节基本音符
一(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训练)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