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斜坡地质灾害资料
斜坡灾害防治

加强产学研合作
01
推动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斜坡灾害防治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研成果转化
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02
建立专门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渠道。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03
政府应加大对斜坡灾害防治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创新和实用技术的研发。
总结词
该地区通过种植植被、加强水土保持等生物措施,改善了斜坡环境,降低了灾害发生的风险。同时,这些措施还起到了美化环境和提高生态效益的作用。
详细描述
某地区生物措施应用案例
THANKS
感谢观看
某地区斜坡灾害防治案例
总结词
建立了完善的预警系统,提高了灾害应对能力,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详细描述
该地区通过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当地居民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该地区还注重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某地区预警系统建设案例
采用生物措施,改善了斜坡环境,降低了灾害发生的风险。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社会参与与宣传教育
05
案例分析
总结词
成功实施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减少灾害发生,保护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详细描述
该地区通过实施护坡工程、排水工程、锚索加固工程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减少了斜坡灾害的发生,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该地区还注重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灾害风险。
滑坡
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下滑的现象。
崩塌
指在较陡的斜坡上,岩土体受重力作用而突然坠落的现象。
斜坡灾害的类型
第五章斜坡工程地质研究

按结构面的产状与临空面的关系,可分为: (1)平迭坡:主要软弱结构面为水平的 (2)逆向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的倾向相反 (3)顺向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的倾向一致 >时,稳定性最差,极易发生顺层滑坡 <时,稳定性较好
(4)斜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与坡面成斜交关系。其交角越小,稳 定性就越差。 (5)横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与坡面走向近于垂直,稳定 性较好,很少发生大规模的滑坡。
第五章斜坡工程地质研究
二、滑坡运动的阶段性 产生、发展、演化、消亡
1.蠕动挤压阶段(准备阶段) 2.滑动阶段 3.剧滑阶段 4.稳定阶段
蠕滑阶段
周期性的活动特点
第五章斜坡工不当的开挖
2.识别方法:
不当的弃土
航片解译、地面调查、勘探
面 线点
第五章斜坡工程地质研究
不当的地表排水
2、按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分类 (1)无层滑坡:均质、无明显层
理的岩土体 (2)顺层滑坡:原生、次生的软
弱夹层存在,上部松散堆积物与下部 基岩接触带
(3)切层滑坡:多发生在岩层近 于水平的平迭坡,构造面控制
第五章斜坡工程地质研究
3、按滑坡体规模大小分类 (1)小型滑坡:体积小于10×104m3 (2)中型滑坡:体积介于10×104—100×104m3 (3)大型滑坡:体积介于100×104—1000×104m3 (4)特大型滑坡:体积大于1000×104m3
第五章斜坡工程地质研究
b.卸荷回弹或初始应力释放时产生拉裂面。
卸荷、初始应力释放 侧应力减弱
岩土体松动
产
生张裂面
c.因蠕滑形成局部应力集中产生拉裂。
(2)蠕滑:斜坡岩土体在自重应力为主的坡体应力长期作用下,向 临空面方向的缓慢而持续的变形。
灾害地质学第六讲 斜坡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学课件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勘查系
三、崩塌的力学机制
崩塌是岩体长期蠕变和不稳定因素不断积累的结果。崩塌 的产生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孕育和发展的。
地质灾害学课件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勘查系
三、崩塌的力学机制
危岩体失稳时的运动形式基本上是倾倒、滑移、鼓 胀、拉裂和错断五种
坡体崩塌 崩积土崩塌、
根按据崩边塌坡的失组稳破坏断表的层层崩土塌崩、塌、
作用、振动力、风化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崩塌的形成和发展起着
重要的作用。 坡降体坡雨内度、部大地裂于隙发育, 尤震其45、产°地生,表垂且直或适平宜的斜坡坡度、高度和形态, 行水斜高的坡差冲方较刷向大的,陡裂 缝地浸,或形泡并坡地以且体貌及切呈割坡体 的不裂孤合隙立理、山的裂嘴缝,即将 贯人通或类,为工使凹程之型与母有体利于岩土体崩落的临空面 (活山陡动体坡均)。可形成了分 离诱趋发势崩。塌。
5.2崩塌 崩塌的特点
下落速度快、发生 突然;
崩塌体脱离母岩而 运动;
下落过程中崩塌体 自身的整体性遭到 破坏;
崩塌物的垂直位移 大于水平位移
地震引 起山体 塌垮
2007年11月20日8时40分左右,宜万铁路巴 东县高阳寨隧道发生岩崩事故,滑坡体总 方量约3000立方米。
地质灾害学课件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勘查系
地质灾害学课件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勘查系
5.1斜坡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斜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
地层岩性、岩体结 构及其组合形式 是形成滑坡、崩 塌、泥石流重要 的内在条件之一。 滑坡多发生在层 状碎裂结构、碎 裂结构和散体结 构的岩体内,
地质灾害学课件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勘查系
5.1斜坡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斜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
斜坡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3、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具有强大冲击力和破坏作用。其破 坏效应主要表现为:淤埋、摧毁城镇、村庄、 矿山、工厂、工程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破坏铁路、公路、桥梁、车站,颠 覆火车、汽车,淤塞航道,破坏水陆交通运 输;淤积河道、湖泊、水库,破坏水利工程, 加剧洪水灾害;破坏国土资源和流域生态环 境,加剧山区水土流失。
2、滑坡的形成条件 ( 1 ) 地形地貌条件。滑坡总是发生在具 有一定坡度的斜坡上,一般15°~40°的 高角度斜坡最容易发生滑坡。 ( 2 ) 地层岩性条件。抗风化能力和抗水 侵蚀能力差、抗剪切强度低的岩层,或夹 有这类软弱岩土层的斜坡,最容易因这些 软弱岩土夹层(带)而发生滑动。
地质灾害
( 3 )地质构造条件。岩石裂隙发育,岩 体结构不完整,岩层产状为顺坡向倾斜,岩 层中有断层面、节理面、片理面及不整合面 等软弱结构面的斜坡,最容易发生滑坡。
地质灾害
( 4 ) 水文地质条件。水是诱发崩塌的 必要条件。绝大多数崩塌都发生在雨季, 特别是大雨过后不久。渗入山地岩体节理 裂隙中的地下水,增大了岩体重量,软化 了岩体强度,增加了水的静、动水压力, 促使节理扩展、连通,诱发了崩塌。
( 5 ) 其他条件。主要是人为因素和振 动影响。人为因素是指在工程设计和施工 中处理不当,促使崩塌发生。振动包括地 震和爆破施工等引起的振动,诱发崩塌。
工程地质
地质灾害
斜坡地质灾害 几乎所有岩土的自然位移过程都发生在 斜坡上。体积巨大的表层岩土体在重力作 用下沿斜坡向下运动,尤其在地形切割强 烈、地貌反差大的地区,岩土体沿陡峻斜 坡向下快速滑动,形成的崩塌、滑坡和泥 石流等地质灾害,统称为斜坡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一 崩塌 1、崩塌和落石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 用下突然脱离坡体,迅速向下崩落滚动, 而后堆积于坡脚或沟谷的现象。一般认为, 陡峻斜坡上少量的岩块脱离坡体向下坠落, 称为落石;而大量的岩土体脱离母岩顺坡 滚动而崩落,称为崩塌。
浅析斜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 导言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在我们过去的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实践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这些都是促成我们提高认识的宝贵财富。
毫无疑问,伴随我们今天的成功经验,仍然难免会有教训,只不过我们不应再重复过去的教训罢了。
2 地质灾害2.1地质灾害定义地质灾害是指由人为活动因素和自然地质作用是地质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严重的地质灾害会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比如2008年的我国汶川地震就是一例破坏性极大的地质灾害。
就地质灾害而言比较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类:地壳活动灾害、斜坡岩土体滑坡灾害、泥石流灾害、地面变形灾害、水库灾害、水土污染灾害等等。
2.2地质灾害发生原因近些年来,全球气温变化,冰川融化,地震、海啸、泥石流、洪灾等灾害频发,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影响。
人类生存的环境之所以会如此的脆弱,灾害不断,除了地球自身板块的正常运动外,更为重要的是人类自身的原因,即人类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肆意的开采索取使地球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并且污染破坏的速度远远超过地球自身的自我修复和净化速度,地球不堪负重导致地质等灾害发生。
2.3地质灾害特点就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来看,大致将地质灾害的特点归纳为三点:即隐蔽性、破坏性和突发性。
多数的地质灾害在发生之前,人们通常会感觉不到地质灾害将要发生的征兆,一旦地质灾害突然发生,基于人类没有提前做出相应的防范保护措施,比如人员提前撤离地震将要发生区域,提前将贵重的物资转移等等,地震过后经常是一片狼藉,道路的变形、开裂、房屋倒塌、大量人员的伤亡等灾害降临。
地质灾害的这些特点也使得我们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难度系数增大,如何在地质灾害即将发生时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破坏性是当前世界各国极度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3 斜坡地质灾害形成及危害性地质灾害指由自然产生或人为因素诱发的不幸事件或过程,它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造成危害和破坏,地质灾害类型按致灾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可划分为12类48种,其中斜坡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种,其形成原因是由体积巨大的表层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运动产生,是地质灾害中最常见也是重点研究防治的对象。
导致斜坡灾害的原因斜坡灾害类型斜坡灾害规模分类

1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地质灾害陆新征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062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内容提要 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分布 火山地质灾害滑坡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崩塌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泥石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地面沉降及其防治岩土工程灾害3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地质灾害体积巨大的表层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向下运动,形成灾害。
主要形式:滑坡 崩塌泥石流4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导致斜坡灾害的原因人类活动区域增大,大量在山地、丘陵开发,增大斜坡变形规模,诱发斜坡灾害。
筑路、修建水库、采矿等大规模工程活动是触发和加速斜坡产生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5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类型斜坡物质的快速失稳,结果导致相对整体的土体或岩块向坡下运动岩土与水的混合物向坡下的运动6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规模分类7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影响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新构造活动 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特性 地下水暴雨和连续降雨人类活动8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影响因素地形地貌边坡的高度、坡度山体稳定性,长江、黄河上游山体稳定性差,山体切割深度超过1000米,坡度超过30度~60度甚至直立,崩塌、滑坡灾害发育非常严重中国西南,西北地区中高山区和大江大河两侧沟谷纵坡降较大,易发生泥石流9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影响因素地质构造与新构造活动地层的断裂构造,断裂的性质,破碎带宽度,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其组合特性。
岩体越破碎,断裂越发育,山体稳定性越差,滑坡灾害越容易发生新构造活动、地震。
1970年秘鲁地震诱发Huasacaran 山向下滑动3.5km ,摧毁两个村庄,造成2万人死亡10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影响因素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特性岩体构造破碎、层状、散体有薄弱面,岩体沿着断层或者薄弱面成层装滑动存在透水和不透水的地下夹层,或者滑坡体底部有隔水的基岩下垫层。
灾害学原理知识点-斜坡地质灾害

第六章地质灾害6.1 地质灾害概述1. 什么是地质灾害?(掌握)在自然或人为诱发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2、广义的地质灾害包括:(了解)地震、火山爆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坑道涌水、瓦斯爆炸、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地面开裂、岩土膨胀、沙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地热害等。
3、狭义的地质灾害包括:(熟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6.2 崩塌、滑坡、泥石流1、什么是崩塌?(掌握)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也称“山崩”、“坠石”。
其中大规模的岩体崩塌也称山崩,小规模的崩塌称坠石。
2、崩塌的诱发因素有哪些?(掌握)(1)地震。
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崩塌。
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2)融雪、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
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能诱发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a采掘矿产。
露天采矿场边坡崩塌,采空区地表崩塌。
b道路工程开挖边坡。
c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
主要是水的浸润和软化作用。
d堆(弃)渣填土。
崩塌体增加了荷载,破坏了坡体稳定。
e强烈的机械震动。
机车行进中的震动、工厂机械震动。
3、崩塌的前兆:(掌握)(1)崩塌体后部出现裂缝;(2)崩塌体前缘掉块、土体滚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3)坡面出现新的破裂变形、甚至小面积土石剥落;(4)岩质崩塌体偶尔发生撕裂摩擦错碎声。
4、什么是滑坡? (掌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第5章 斜坡地质灾害资料

崩塌的力学机制
崩塌的力学机制
滑移崩塌:临近斜坡的岩体内存在软弱结构面时,若
其倾向与坡向相同,则软弱结构面上覆的不稳定岩体在 重力作用下具有向临空面滑移的趋势。一旦不稳定岩体 的重心滑出陡坡,就会产生突然的崩塌。除重力外,降 水渗入岩体裂缝中产生的静、动水压力以及地下水对软 弱面的润湿作用都是岩体发生滑移崩塌的主要诱因。在 某些条件下,地震也可引起滑移崩塌。
崩塌的力学机制
拉裂崩塌:当陡坡由软硬相间的岩层组成时,由于风
化作用或河流的冲刷掏蚀作用,上部坚硬岩层在断面上 常常突悬出来。在突出的岩体上,通常发育有构造节理 或风化节理。在长期重力作用下,节理逐渐扩展。一旦 拉应力超过连接处岩石的抗拉强度,拉张裂缝就会迅速 向下发展,最终导致突出的岩体突然崩落。除重力的长 期作用外,震动力、风化作用(特别是寒冷地区的冰劈作 用)等都会促进拉裂崩塌的发生。
《地质灾害与防治》
第五章 斜坡地质灾害
斜坡地质灾害的概论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斜坡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报 斜坡地质灾害的防治
斜坡地质灾害
崩塌
崩塌的特点
崩塌的形成条件
崩塌的力学机制
崩塌的分类
崩塌的危害
崩塌的特点
崩塌的过程:表现为岩块(或土体)顺坡猛烈地翻滚、跳
《地质灾害与防治》
第五章 斜坡地质灾害
斜坡地质灾害的概论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斜坡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报 斜坡地质灾害的防治
斜坡地质灾害
斜坡地质灾害的概论
斜坡地质灾害的概念和类型 斜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 我国斜坡地质灾害的发育概况
斜坡地质灾害的概念和类型
概念:体积巨大的表层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斜坡地质灾害
斜坡地质灾害的概论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斜坡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报 斜坡地质灾害的防治
斜坡地质灾害
斜坡地质灾害的概论
斜坡地质灾害的概念和类型 斜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 我国斜坡地质灾害的发育概况
斜坡地质灾害的概念和类型
概念:体积巨大的表层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运
崩塌的力学机制
错断崩塌:陡坡上长柱状或板状的不稳定岩体,当无
倾向坡外的不连续面和较厚的软弱岩层时,一般不会发 生滑移崩塌和鼓胀崩塌。但是,当有强烈震动或较大的 水平力作用时,可能发生如前所述的倾倒崩塌。此外, 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可能使长柱或板状不稳定岩体的下 部被剪断,从而发生错断崩塌。悬于坡缘的帽沿状危岩, 仅靠后缘上部尚未剪断的岩体强度维持暂时的稳定平衡。 随着后缘剪切面的扩展,剪切应力逐渐接近并大于危岩 与母岩连接处的抗剪强度时,则发生错断崩塌。
崩塌的危害
崩塌后盐池河景象
崩塌前盐池河全貌
崩塌的危害
盐池河崩塌:1980年6月3日凌晨5:35,湖北省远安县
盐池河磷矿突然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岩石崩塌。山崩时、 标高830米的鹰嘴崖部分山体从700米标高处俯冲到500米 标高的谷地,在山谷中形成南北长560米、东西宽400米、 石块加泥土厚度20米的堆积体,崩塌堆积的体积共100 万立方米。最大的岩块有2700吨重。顷刻之间盐池河上 筑起一座高达38米的堤坝。构成一座天然湖泊。乱石块 把磷矿区的五层大楼掀倒、掩埋,死亡307人,还毁坏 了该矿的设备和财产,损失十分惨重。
斜坡地质灾害
崩塌
崩塌的特点
崩塌的形成条件
崩塌的力学机制
崩塌的分类
崩塌的危害
崩塌的力学机制
倾倒崩塌:在河流峡谷区、黄土冲沟地段或岩溶区等
地貌单元的陡坡上,经常见有巨大而直立的岩体以垂直 节理或裂隙与稳定的母岩分开。这种岩体在断面图上呈 长柱形,横向稳定性差。如果坡脚遭受不断地冲刷掏蚀, 在重力作用下或有较大水平力作用时,岩体因重心外移 倾倒产生突然崩塌。这类崩塌的特点是崩塌体失稳时, 以坡脚的某一点为支点发生转动性倾倒。
斜坡地质灾害
崩塌
崩塌的特点
崩塌的形成条件
崩塌的力学机制
崩塌的分类
崩塌的危害
崩塌的分类
按危岩体变形和发展: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鼓
胀式崩塌、拉裂式崩塌、错断式崩塌
根据边坡失稳破坏的具体部位:
坡体崩塌:沿松弛带以下未松弛的岩体内一组或二组 结构面向临空面滑动产生崩塌。 边坡崩塌:破坏范围限于岩体松弛带范围之内而产生 的崩塌。 坡面崩塌:在斜坡形状和各段坡度基本稳定的条件下, 产生坡面岩土坍塌、局部松动掉石。
崩塌的力学机制
崩塌的力学机制
鼓胀崩塌:若陡坡上不稳定岩体之下存在较厚的软弱
岩层或不稳定岩体本身就是松软岩层,深大的垂直节理 把不稳定岩体和稳定岩体分开,当连续降雨或地下水使 下部较厚的松软岩层软化时,上部岩体重力产生的压应 力超过软岩天然状态的抗压强度后软岩即被挤出,发生 向外鼓胀。随着鼓胀的不断发展,不稳定岩体不断下沉 和外移,同时发生倾斜,一旦重心移出坡外即产生崩塌。
动,导致人身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而形成的地质灾 害称为斜坡地质灾害。
类型:Barbara W Murck等人(1997)根据物质运动速度
和水的作用大小把斜坡地质灾害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斜坡物质的快速失稳,结果导致相对整体的土体或岩 块向坡下运动,运动的形式有滑塌、塌落和滑移 岩土与水的混合物向坡下的流动
崩塌的力学机制
拉裂崩塌:当陡坡由软硬相间的岩层组成时,由于风
化作用或河流的冲刷掏蚀作用,上部坚硬岩层在断面上 常常突悬出来。在突出的岩体上,通常发育有构造节理 或风化节理。在长期重力作用下,节理逐渐扩展。一旦 拉应力超过连接处岩石的抗拉强度,拉张裂缝就会迅速 向下发展,最终导致突出的岩体突然崩落。除重力的长 期作用外,震动力、风化作用(特别是寒冷地区的冰劈作 用)等都会促进拉裂崩塌的发生。
《地质灾害与防治》
第五章 斜坡地质灾害
斜坡地质灾害的概论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斜坡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报 斜坡地质灾害的防治
斜坡地质灾害
崩塌
崩塌的特点
崩塌的形成条件
崩塌的力学机制
崩塌的分类
崩现为岩块(或土体)顺坡猛烈地翻滚、跳
跃,并相互撞击,最后堆积于坡脚,形成倒石堆。
崩塌的主要特征:下落速度快、发生突然;崩塌体脱
离母岩而运动;下落过程中崩塌体自身的整体性遭到破 坏;崩塌物的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崩塌运动的形式:一种是脱离母岩的岩块或土体以自
由落体的方式而坠落,另一种是脱离母岩的岩体顺坡滚 动而崩落。
危岩体:具有崩塌前兆的不稳定岩土体。
崩塌的危害
开山取石引发大崩塌
崩塌的危害
开山取石引发大崩塌 :2003年10月12日中午12时许,
崩塌的危害
崩塌的危害
崩塌时的甑子岩
崩塌前的甑子岩
崩塌的危害
甑子岩崩塌:2004年8月12日中午12:51,重庆南川市
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金佛山景点之一金佛山甑子岩12号 危岩体跨塌,50万方巨石从海拔1800米的高空坠落。跨 塌持续了两分钟左右, 由于紧急预案的及时启动,危岩 下方厂矿以及500多名居民提前搬迁,跨塌未造成任何 人员伤亡。
崩塌的分类
按崩塌的组成物质:崩积土崩塌、表层土崩塌、沉积
土崩塌和基岩崩塌
按崩塌发生的地貌部位:山坡崩塌和岸边崩塌 其它分类:断层崩塌、节理裂隙崩塌、风化碎石崩塌
和软硬岩接触带崩塌
过渡类型:如鼓胀-滑移式崩塌、鼓胀-倾倒式崩塌
斜坡地质灾害
崩塌
崩塌的特点
崩塌的形成条件
崩塌的力学机制
崩塌的分类
崩塌的力学机制
崩塌的力学机制
滑移崩塌:临近斜坡的岩体内存在软弱结构面时,若
其倾向与坡向相同,则软弱结构面上覆的不稳定岩体在 重力作用下具有向临空面滑移的趋势。一旦不稳定岩体 的重心滑出陡坡,就会产生突然的崩塌。除重力外,降 水渗入岩体裂缝中产生的静、动水压力以及地下水对软 弱面的润湿作用都是岩体发生滑移崩塌的主要诱因。在 某些条件下,地震也可引起滑移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