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碘促进的烯烃c=c上的取代和氧化环加成反应

碘促进的烯烃c=c上的取代和氧化环加成反应

碘促进的烯烃c=c上的取代和氧化环加成反应烯烃化合物是一类常见的有机物,其分子中含有的不饱和C=C双键是大量天然产物或者人工合成产物中的基本结构单元。

另外,烯烃化合物本身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合成子用于构建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和药物分子。

一直以来,烯烃的转化反应,即烯烃官能团化反应,是有机化学方向研究的热点之一。

烯烃(含C=C双键)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比如:卤代反应、硝基化反应、腈化反应、烷氧基化反应、氨基化反应以及Csp2-Cspx碳碳偶联反应等。

同时,烯烃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主要有氢化-加成官能团化反应,双官能团化加成反应、加成环化反应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烯烃官能团化反应一直被广泛关注和研究,并且取得大量的成就,发展了大量的基于烯烃底物的转化反应新策略。

即便如此,烯烃官能团化研究仍然有很多值得挖掘和进一步改善的工作值得去做,因此化学家们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来继续研究这一课题。

探索更加绿色、高效的烯烃官能团化新策略仍是今后有机合成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基于对前人工作的学习以及自身研究的兴趣和基础,本文期望以烯烃为研究模板,以含碘化合物为催化剂或添加剂,探索在温和、绿色的条件下实现烯烃C=C双键的转化,通过反应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产物。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发现了一种温和条件下无机铵盐氧化转化的方法。

反应在金属铁卟啉(氯化血红素hemin或氯化四苯基铁卟啉FeTPPCl)的催化以及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作为氧化剂的条件下,在常温常压体系中能迅速将无机铵盐氧化转化成多种氮氧化合物。

针对该铵盐氧化反应,我们做了一系列监测和研究。

通过离子色谱、顶空进样-气相质谱联用、自由基捕捉等手段对反应过程和产物进行检测,发现无机铵盐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气体氮氧化合物一氧化氮以及亚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等氧化产物。

随后,基于该发现,我们设计了一种以无机铵盐氧化后提供硝基化试剂,在含碘化合物促进下的烯烃硝基化取代反应。

光催化 碘

光催化 碘

光催化碘光催化碘是一种基于光催化作用的反应系统,其中碘充当催化剂,通过吸收可见光或紫外光激活,从而促进特定化学反应的进行。

光催化碘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首先,光催化碘在有机合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碘是一种常见的催化剂,可以在无机或有机碱的存在下,通过光激活产生高活性的碘离子,从而参与多种有机反应。

例如,碘催化的苯胺磺酸酯与醛的反应可以得到苯胺取代醛的产物。

此外,碘催化的唐氏反应和碘乙酸氧化反应等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光催化碘通过其高度活性的碘离子参与多种反应,大大加速了有机合成反应的进行,提高了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其次,光催化碘在污染物降解和环境保护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光催化碘可以通过光催化氧化作用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的物质。

近年来,人工合成的碘光催化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污染物降解领域,例如,通过光催化碘降解有机染料和有机废水中的有毒物质等。

光催化碘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清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还可以减少废水处理的成本和能源消耗。

光催化碘还在能源转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碘化物是一种良好的光过程中间体,可以通过光催化反应转化为易于储存和利用的能源形式。

例如,碘光催化水裂解反应可以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来源。

此外,碘催化的二氯甲烷光分解反应也可以产生氯气和二氯甲烷,作为可再生的化学原料。

光催化碘在能源转化领域的应用有望促进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需要注意的是,光催化碘的光催化作用是通过光激发产生高度活性的碘离子参与反应的。

光激活后的碘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和选择性,可以促进多种有机反应的进行。

此外,光催化碘还可以与其他催化剂如钯催化剂等协同作用,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因此,光催化碘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前景。

总而言之,光催化碘作为一种新型的光催化剂,在有机合成、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丰富的碘光催化反应研究为有机合成方法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光催化碘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能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碘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碘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A cO
R
R
A cO
R
R
Si
5m ol% I2,r.t.
C H 2C l2
R1
5m ol% I2,r.t.
Si
C H 2C l2
R1
R R
R R
Scheme 4 Yadav 等[24]用碘催化烯丙基三甲基硅烷对 N-酰化喹啉在常温下环烯丙基化, 反应的化学 及区域选择性很好。 Rao 等[25]用碘催化取代烯丙醇对 1,3-二羰基化合物的 2-位烯丙基化
2 催化含氮化合物
碘被广泛地用于合成一些重要的含氮化合物。 在乙醇中, 碘能催化氨基二烯酮发生 环化并脱水生成 2,3,6-三取代吡啶[16]。 氮杂环丙烷不仅是有机合成中的有用中间体, 而 且它们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 以 I2 为催化剂, 可以方便、高效地合成氮杂环丙烷类化合 物。
Banik 等[17]用钐和碘作催化剂将亚胺还原合成了胺类衍生物。 在这里, Sm- I2 还原
Phukan[20]用苯甲醛、氨基甲酸苄酯和烯丙基三甲基硅烷在碘催化下一锅法合成了均烯丙 基胺。 该法操作简单、快速,在室温下反应即可发生, 同时可得到很好的产率[20]。 碘用 量的增加会使产率下降, 溶剂对产率也有影响, 并且碘比目前报道的任何催化剂的催化活 性都好。
Yadav 等[21]用碘催化环状烯丙基乙酸酯与烯丙基或炔基三甲基硅烷反应(Scheme 4), 取 代环烯烃的产率 70%~90%, 而非环状烯丙基乙酸酯及环烷基乙酸酯不能反应。 碘催化下 1芳基炔丙醇也能与炔基三甲基硅烷进行[22]类似的亲核取代形成二炔类化合物。 Sri-hari 等 [23]用碘催化 1-芳基炔丙醇与醇、酚及吲哚亲核取代, 1-芳基炔丙醇的芳环含给电子基有利 于反应。

碘离子对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反应的影响

碘离子对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反应的影响

碘离子对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反应的影响碘离子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在有机化学中,碘离子被广泛应用于氧化反应中,对有机化合物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碘离子对有机化合物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对其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碘离子在氧化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碘离子本身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促使有机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碘离子能够与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发生置换反应,使有机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

此外,碘离子还能够与有机化合物中的双键或芳香环上的π电子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有机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

碘离子作为催化剂,在氧化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碘离子的氧化能力是影响有机化合物氧化反应的关键因素之一。

碘离子本身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够将有机化合物中较弱的氧化剂(如亚硝酸盐)氧化成较强的氧化剂(如氯酸盐)。

碘离子的氧化能力能够促使有机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并且可以调控氧化反应的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在有机合成中,通过控制碘离子的氧化能力,可以选择性地将有机化合物中的特定官能团氧化成目标产物,实现有机合成的目的。

此外,碘离子的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也对有机化合物氧化反应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碘离子催化的氧化反应中,常用的反应条件包括溶剂、温度和反应时间等。

不同的反应条件会对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反应产生不同的影响。

以溶剂为例,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纯度。

温度和反应时间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选择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合理选择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对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反应至关重要。

最后,碘离子在有机化合物氧化反应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碘离子可以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有机催化剂的制备等方面。

在有机合成中,通过利用碘离子催化的氧化反应,可以实现有机化合物的高效合成。

此外,碘离子还可以用于有机催化剂的制备,通过改变碘离子的配体结构和反应条件,可以获得具有不同催化活性和特异性的有机催化剂。

有机合成新的碘化反应

有机合成新的碘化反应

有机合成新的碘化反应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化学物质的合成和设计。

在有机合成中,碘化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反应,可以用来构建碘代有机化合物。

本文将探讨有机合成中的新的碘化反应。

在有机合成中,碘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它可以通过碘分子或碘源来引入碘原子到有机分子中。

碘化反应在制备有机碘化物、有机碘化物和其他碘代有机化合物中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碘化反应通常使用碘和氧化剂作为反应试剂,但这种反应条件通常需要较高的温度和长时间的反应周期。

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碘化反应方法,以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其中,氟代有机碘化物作为碘源在有机合成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氟代有机碘化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反应性,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碘化反应。

这为有机合成中的碘化反应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除了氟代有机碘化物,金属催化碘化反应也是有机合成中的一个新领域。

金属催化碘化反应不仅可以提高反应的效率,还可以实现对官能团的选择性碘化。

金属催化碘化反应通常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和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反应。

这为有机合成中的碘化反应带来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另外,光催化碘化反应也是有机合成中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光催化碘化反应利用光能激发反应物子,通过光催化剂促进碘化反应的进行。

光催化碘化反应具有较好的反应速度和选择性,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实现高效的碘化反应。

这为有机合成中的碘化反应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有机合成中的碘化反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碘化反应方法为有机合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氟代有机碘化物、金属催化碘化反应和光催化碘化反应等新方法为有机合成中的碘化反应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有机合成中的碘化反应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碘酸钾和碘化钾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碘酸钾和碘化钾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碘酸钾和碘化钾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简介:有机合成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的学科,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在有机合成中,碘酸钾和碘化钾被广泛应用作为氧化剂或反应催化剂,可以促使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进行顺利。

本文将对碘酸钾和碘化钾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碘酸钾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碘酸钾(KIO3)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氧化性能,因此在有机合成中常被用作氧化剂。

以下是碘酸钾在有机合成中的主要应用研究领域:1. 合成有机过氧化物碘酸钾可以与双酮或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稳定的有氧化性的有机过氧化物。

这些有机过氧化物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可以作为氧化剂进行多种有机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环化反应等。

2. 助剂和催化剂碘酸钾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可以起到助剂和催化剂的作用。

例如,在酸催化的合成反应中,碘酸钾可以增强反应速率和产率。

此外,它也可用作硫醇的氧化剂,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3. 合成有机酸和酯碘酸钾可将芳香化合物氧化为相应的醛或酸,或使脂肪醇氧化生成相应的酸。

此外,碘酸钾还可以将醛或酮氧化为相应的酸或酮。

这些反应在合成有机酸和酯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碘化钾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碘化钾(KI)是一种常用的无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

以下是碘化钾在有机合成中的主要应用研究领域:1. 合成有机卤代物碘化钾可以与卤代烷反应,生成相应的碘代烷。

这是一种重要的反应,可以用于有机合成中合成卤代烷,如碘代烷、溴代烷等。

此外,碘化钾还可用于合成其他卤代物,如碘代醚、碘代酮等。

2. 生产碘化物碘化钾常被用作生成其他碘化物的原料。

通过与其他金属盐反应,如银盐反应,可以得到各种碘化物。

这些碘化物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 制备化学试剂碘化钾可以用作各种化学试剂的制备原料。

例如,通过与过氧化氢反应,可以制备过氧化氢碘化物(IPIH),它在有机合成中具有氧化性能。

碘催化剂在精细有机物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碘催化剂在精细有机物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化剂在酰化反应 , 氮化合物合成胺类化合物 , 护基的形成和裂解以及 醚的去保 护基反应 中的研 究进展 ,着重介 绍了保护 含 保
基的形成和 裂解 。
关键词 :碘;催化剂;有 机合 成;研 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0 2 . 6 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2 9( 0 8 4 0 5- 4 63 2 1 2 0 )0 - 0 5 0
前景。
1 碘催 化酰 化反 应
传统的酰化反应是用有机酸酐在酸或碱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的 。 加入叔胺、 种金属 盐以及一 些金属配合物对这一反应 各 具有很 好的活化作 用 ,但 由于 存在催化 剂不易得 或反应 时间长 等缺 点 ,人 们一直在 致力于新 方法的研究 。早 在 14 年 , 98
2 0 年 4月 08
碘 催 化 剂 在精 细 有机 物合 成 中 的研 究进 展
刘星明
( . 湖 南科 技 学 院 化 学 与 生 物工 程 系 ,湖 南 永 州 1
袁 先友
408 ) 103
4 5 O ; 2 中 南大 学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 湖 南 长 沙 2 10 .

要 : 在有 机合 成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 ,本文综述 了单质碘作 为催 化剂在有 机合成 中的应 用研 究,主要 涉及 了碘作催 碘
维普资讯

2 9卷 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illofHun n U n v r iyofSc e c nd Eng n e i g ouTa a i e st i n ea i e rn
、012 , . 9 NO. 4 Apr 08 . 20
单质碘 (z 1)是紫黑色有金属光泽的鳞片 状晶体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易升华 。碘 是制造各种无机 及有机碘化

碘化物作为有机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碘化物作为有机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碘化物作为有机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有机反应中碘化物作为催化剂的应用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作为卤素的一种,碘化物具有较为特殊的性质,能够参与许多有机反应,并在反应中引发酰基、醇、醛和胺等有机功能团的转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最近的研究进展,探讨碘化物作为有机反应催化剂的潜力和应用。

首先,碘化物催化的环加成反应是一大研究热点。

环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能够合成各种复杂的环结构化合物。

研究人员发现,碘化物在环加成反应过程中能够发挥卓越的催化作用。

例如,碘化物可用于催化酮与不饱和化合物的[2+2]环加成反应,通过碘离子的活化作用,加速反应的进行。

此外,碘化物还能催化醇和酮之间的[4+2]环加成反应, 并实现对含氧杂环的高效构建。

这些研究证明了碘化物作为环加成反应催化剂的巨大潜力,为合成复杂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碘化物也广泛应用于C-C键的形成反应中。

C-C键的构建对于有机合成至关重要,碘化物作为催化剂能够加速C-C键的形成步骤,提高反应的效率。

例如,碘化物可以催化烯烃与烷基卤化物之间的交叉偶联反应。

这一反应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C-C键的构建,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和反应底物广泛性。

此外,碘化物还能催化醇和醇之间的缩合反应,形成C-C键连接的配体分子。

这些碳-碳键构建反应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合成和药物研发领域,还为有机反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除了前述的反应,碘化物还在其他有机反应中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潜力。

例如,碘化物在有机光催化反应中展现了出色的催化性能。

通过光激发碘化物,产生高能的碘电子,进而实现高选择性和高效率的有机反应。

此外,碘化物还在有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重排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碘化物作为有机反应催化剂的应用潜力非常广泛。

总结而言,碘化物作为有机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不断取得突破。

它在环加成反应、C-C键的构建以及其他有机反应中显示出了卓越的催化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之, I2 催化有机反应具有催化活性高、用量少、 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等特 点. 由于 I2 为中性物质, 所以它尤其适用于催化对酸敏 感物质的化学反应. 目前关于 I2 催化有机反应的机理尚 不太清楚, 有些文献[18]认为 I2 是作为 Lewis 酸起催化作 用; 而有些文献[9,17]认为 I2 是通过与反应物或溶剂反应 而产生的微量氢碘酸在起催化作用, 所以今后应加强 I2 催化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工作.
Tetrahedron Lett. 1986, 27, 3827. 13 Ramalinga, K.; Vijayalakshmi, P.; Kaimal, T. N. B. Tetra-
hedron Lett. 2002, 43, 879. 14 Chavan, S. P.; Kale, R. R.; Shivasankar, K.; Chandake, S. I.;
WANG, Hong-She* MIAO, Jian-Ying ZHAO, Li-Fa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 Chemical Engineering,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aoji 721007)
Abstract The recent application of I2 as an effective catalyst to organic synthesis was reviewed, mainly focusing on reactions of selective deprotection of ethers, esterification and transesterification, acetalization and ketalization, electrophilic substitution and aziridination of olefins. Keywords iodine; catalyst; organic synthesis; application
Benjamin, S. B. Synthesis 2003, 2695. 15 Basu, M. K.; Samajdar, S.; Becker, F. F.; Banik, B. K.
Synlett 2002, 319. 16 Liu, C.-S.; Zhao, C.-F.; Luo, G.-X. Chin. J. Synth. Chem.
对于硅醚, I2 为催化剂, 在 MeOH 溶剂中可以选择 性去除 t-BuMe2Si (TBDMS 或 TBS)[10], 该法产率高, 条 件温和, 操作简便. 在室温时, 只去除烷基 TBS, 而芳 基 TBS 不受影响(Scheme 2)[11].
另外, 缩醛或缩酮在 I2 催化下, 也可高产率的去除 保护基(Eq. 1)[12].
摘要 综述了单质碘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碘催化的反应主要涉及醚的去保护基, 酯化和酯交换反 应、缩醛(酮)的形成、亲电取代反应、烯烃的氮杂环丙烷化、烯糖的糖苷化反应等. 关键词 单质碘; 催化剂; 有机合成; 应用
Application of Iodine as an Effective Catalyst to Organic Synthesis
3 缩醛和缩酮反应
缩醛(酮)具有芳香气味, 是食品、烟草、化妆品的
芳基或杂环基硫氰化合物是合成含硫杂环化合物 的重要中间体. I2 作催化剂, 芳香醛或杂环化合物在温
No. 6
王宏社等:碘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617
和条件下发生硫氰化反应, 产率高(Eq. 5)[20].
与不饱和醇[27]或缩醛[28]可以有效合成苯并吡喃, 反应 条件温和, 操作简单. 其中, 邻羟基苯甲醛与不饱和醇 反应具有选择性, 产物主要为反式(Scheme 7).
2005 年第 25 卷 第 6 期, 615~618
·综述与进展·
有机化学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Vol. 25, 2005 No. 6, 615~618
碘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王宏社* 苗建英 赵立芳
(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系 宝鸡 721007)
11 还原反应
以 I2 为催化剂, 亚砜能在温和条件下被还原为硫 醚, 产率高(Eq. 8)[32].
8 关环反应
I2 作催化剂, 通过分子间关环反应, 邻羟基苯甲醛
618
有机化学
Vol. 25, 2005
Scheme 8
12 构型转换反应
棉籽油甲酯在 I2 作为催化剂时, 由非共轭体系转化 为共轭体系. 通过此转化就可以合成具有多种用途的 C22-二元酸单甲酯(Eq. 9)[33].
对于烷基醚和烷氧基烷基醚, I2 为催化剂, 在不同 溶剂中可以选择性去除对甲氧基苄基醚(PMB)[4], 三苯 甲基醚(Tr), 二对甲氧苯基苯甲基醚(DMTr)[5], 2-甲基2-丁烯醚(Pre)[6], 四氢吡喃醚(THP)[7,8], 苯乙酮的邻位 甲氧基甲基醚(MOM)和邻位 PMB[9]. 所有这些反应均 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产率高(Scheme 1).
Scheme 7
9 1,1-二乙酸酯的生成反应
1,1-二乙酸酯在有机合成中作为醛基的保护官能团 以及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而得到广泛的重视. 通常 1,1二乙酸酯是通过醛和乙酸酐在质子酸催化下得到, 其缺 点是副反应多, 后处理麻烦. 以 I2 为催化剂, 可以克服 质子酸催化反应的缺点, 提高酯的收率(Eq. 7)[29].
5 氮杂环丙烷的生成反应
氮杂环丙烷不仅是有机合成中的有用中间体, 而且 它们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 以 I2 为催化剂, 可以方便、 高效地合成氮杂环丙烷类化合物(Scheme 5)[21~23].
Scheme 5
6 硅醚的生成反应
硅醚是保护羟基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 I2 的催化下, 醇与有机硅试剂在温和条件下, 高产率生成了硅醚 (Scheme 6)[24,25].
自从 Cromwell 等[1]把 I2 用于催化合成氮杂环丙烷 以来, I2 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作用, 已引起 人们的极大关注. 因为在众多的酸性催化剂中, 质子酸 催化有机反应具有副反应多、后处理工艺复杂、对反应 设备腐蚀严重、对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 而某些固体酸 和 Lewis 酸催化剂具有原料难得、催化效率低、反应温 度高等不足, 因此有必要寻找价廉、高效、反应条件温 和的催化剂. I2 除被用作氧化剂外[2,3], 研究表明, 它作 为一种催化剂具有易得、高效、操作简单等优点, 因此 已被广泛用于有机合成,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03, 11, 254 (in Chinese). (刘春生, 赵崇峰, 罗根祥, 合成化学, 2003, 11, 254. ) 17 Samajdar, S.; Basu, M. K.; Becker, F. F.; Chandake, S. I.; Benjamin, S. B. Tetrahedron Lett. 2001, 42, 4425. 18 Bandgar, B. P.; Shaikh, K. A. Tetrahedron Lett. 2003, 44, 1959. 19 Ji, S.-J.; Wang, S.-Y.; Zhang, Y.; Chandake, S. I.; Benjamin, S. B. Tetrahedron 2004, 60, 2051. 20 Yadav, J. S.; Reddy, B. V. S.; Shubashree, S.; Sadashiv, K. Tetrahedron Lett. 2004, 45, 2951. 21 Ando, T.; Kano, D.; Minakata, S.; Ryu, I.; Komatsu, M. Tetrahedron 1998, 54, 13485. 22 Kano, D.; Minakata, S.; Komatsu, M.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2001, 3186. 23 Minakata, S.; Kano, D.; Oderaotoshi, Y.; Komatsu, M. Angew. Chem., Int. Ed. 2004, 43, 79. 24 Karimi, B.; Golshani, B. J. Org. Chem. 2000, 65, 7228. 25 Saxena, I.; Deka, N.; Sarma, J. C.; Tsuboi, S. Synth. Commun. 2003, 33, 4005. 26 Banik, B. K.; Samajdar, S.; Banik, I. J. Org. Chem. 2004, 69, 213. 27 Yadav, J. S.; Subba Reddy, B. V.; Venkateswara Rao, C.; Rao, K. V.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2002, 1401. 28 Yadav, J. S.; Subba Reddy, B. V.; Hashim, S. R.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2000, 3082. 29 Deka, N.; Kalita, D. J.; Borah, R.; Sarma, J. C. J. Org. Chem. 1997, 62, 1563. 30 Yadav, J. S.; Reddy, B. V. S.; Venkateshwar Rao, C.; Chand, P. K.; Prasad, A. R. Synlett 2001, 1638. 31 Yadav, J. S.; Reddy, B. V. S.; Rao, C. V.; Reddy, M. S. Synthesis 2003, 247. 32 Karimi, B.; Zareyee, D. Synthesis 2003, 1875. 33 Liu, G.; Nurmaimaiti, A.; Wumanjiang, E.; Liu, Y.-F.; Tao, M.-F. Chem. World 2004, 45, 39 (in Chinese). (刘刚, 努尔买买提•阿不都克里木, 吾满江•艾力, 刘远 凤, 陶敏芳, 化学世界, 2004, 45, 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