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_光线和色彩_中国传媒大学课件

视听语言_光线和色彩_中国传媒大学课件

视听语言_光线和色彩_中国传媒大学课件

阳光灿烂的日子色彩分析视听语言

《阳光灿烂的日子》色彩分析 BY浔不见觅 在观看影片之前,我还没有思考好从什么角度去分析它,课堂上曾经看过一小段片段,觉得这部电影的拍摄角度挺有意思的,从电影一开始夸张地仰拍毛主席像就可以出来。而色彩是视听语言中的重要的表意元素,因为兼学Photoshop,所以对色彩的基本特性——色相、纯度、明度都还算有一定了解。但是最后我还是选择从色彩的角度分析画面。 《阳光灿烂的日子》,似乎从题目就可以感受到影片迸发的色彩。影片开头,大片的军绿服装、彩色带子以及红色大鼓强烈地展现出那个时代鲜明的特色,在2:40,马小军的父亲要远离家乡当兵,大片大片枯黄的草表现出一种离别的肃杀与萧瑟,以及那一架架军绿色的飞机点明去意。来送别的人大多穿着主色为白、灰、深蓝的衣服,十分朴素。7:07几个主角骑车游荡,背景是湛蓝的天和土瓦墙,营造出一种自由与青春的气息。 整部电影表述的事那个特定时代的人的青春,色彩基调是暖色调,大多是由太阳光、低瓦数泛黄的白炽灯营造出来的。在12:10,昏黄的暖色灯光下,男主逃课回家撬锁,饱满的汗珠在黄色灯光下尤其明显,给人以一种闷热的感觉。而在41分左右,同样昏黄偏黑的路灯下,男主一砖头打破别人的头,流出暗红的血,这时候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恐慌与害怕、暴力等等。在暖色调下也有热闹的氛围,59分左右,约的群架没有打起来,双方握手言和到餐厅喝酒,以红色黄色为背景色,衬托热烈的氛围。有一场戏是米兰在洗头,阳光充足的房间,连水都让人觉得舒服,借暖色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还有一幕让我影响深刻的画面是在1:41:00左右,昏黄的灯光下摆满了燃烧的蜡烛,更添了黄色的氛围,几个男生滑稽地跳着四小天鹅的舞曲,而不同的是,米兰和刘忆苦跳起了正经的双人舞,在热情中也包含了男主角的嫉妒。 除了暖色基调外,还有几幕以冷色调为主的画面,在1:29:00左右,男主出

从光线和色彩角度分析

从光线和色彩角度分析《末代皇帝》 光线 每一部影片当中都包涵着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这两种光源相互配合,相互弥补,是影片必备的要素。这部影片主要采用散色光,即是软光,不管是当皇帝之时,还是清朝彻底灭亡沦落监狱之时。整部画面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软光给人以柔和细腻的感觉,同时不可忽略的,在这柔和的光线中,我们看不出任何的感情色彩,没有同情,没有怜悯,却让这部纪实性质的影片大大提高其可信度。 在室外的拍摄主要是采用太阳光源,但是一直都没有太过强烈的光线。溥仪身处紫禁城,虽然有非常多的限制,但是他有一个疼他的嬷嬷,有很多顺着他的太监,臣子,他的童年无疑也是幸福的。在影片中,很多的使用了侧光,加深了空间的深度感和立体感。然而,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影片最后面,被释放的溥仪重新回去紫禁城,只是这一次不是以一个皇帝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参观者的身份。带着回忆,重新坐上龙椅,那时候的光线,不乱是投在龙椅上的,还是投在溥仪脸上的,都那么的耀眼,忽然的那人觉得有些迷人,那是辉煌的所在,只是那份辉煌将不再重新,那座金碧的宫殿,从此都只会是作为一个观光景点的存在。没有政治因素,只是在溥仪的眼中,那曾经是权力的象征,坐在上面的日子是他一生当中最风光的日子。 光线的主要作用是曝光作用、造型作用、构图作用还有戏剧作用。在影片当中,突出皇后的时候,将人工光源与自认光源相结合,主光的使用外加辅光的使用,使得皇后柔美之美得以塑造。不管是室内布

光还是室外布光,整部影片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色彩 在《末代皇帝》这部影片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回忆部分都采取彩色的影调,而在现状中却采取黑白影调,这跟我们所见的电影影调有所不同。从一个侧面来说,这表达了溥仪地位的变化,过去,不管是清末,还是伪满政府时代,不管手中的权力大小,他都以一个皇帝的身份生活着,顶着这顶辉煌的帽子,当然也有着属于皇帝的光彩。 在监狱的那段,一直是以黑白影调出现的在体现即使的性质的同时,也表现了溥仪对于清政府灭亡,自己身处监狱无法解脱的现实的无可奈何。影片中,溥仪在监狱生活的大部分是在拍摄被审问对的过程,以及对于溥仪改变自己被照顾被谦让的过程。 色彩是视听语言中另一个重要的表意元素。这部影片的色彩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溥仪在监狱的现状,主要以黑白灰为主。第二部分是溥仪对于自己当皇帝时代的生活的回忆以及最后一小段落溥仪关押十年之后被释放回到紫禁城的场景,没有贯穿整段的颜色,但是却是以彩色为主的。可以说,监狱的那段时间,对于溥仪来说,是一段折磨,是有些不见天日的,总有些许黑暗的成分,因此整个场景都是冷色调的。但是在溥仪的回忆里,所有画面都是彩色的,那是他的辉煌时刻。虽然有着诸多的限制,但是至少是相对自由的,因此,以暖色调贯穿全部的回忆。值得一提的是最后溥仪进过劳动思想改造和意思形态方面的教育得以特赦之后回到紫禁城的场景。那段影片是彩色的,金黄的颜色似乎在诉说过去的辉煌暖色调的格局贯穿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艺术的语言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 ?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 ?文学:文字 第一章、电影艺术的影像 ?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影像的重要性 ?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 ?镜头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 ?马尔丹讲: ①、(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 内被感光的胶片; ②、(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 ③、(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影像构成元素 ?①、构图:对角线、对称、斜线、S线等 ?②、景别:远全中近特 ?③、角度:俯仰平 ?④、运动:推拉摇移跟 ?⑤、照明:三点布光 ?⑥、色彩:冷暖色调、颜色的象征意义 ?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 ?思考题: ?①、一部影片中的构图应该遵守什么原则? ?②、如何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黄金分割 ?③、构图能否在形式上不具美感,为什么 ?画格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 ?电影每秒24格 ?画格构图三原则 ?①美学原则; ?②主题服务原则; ?③变化原则。(整部影片而言) ?一、美学原则 ?构图目的:视觉美感

?内容美——拍什么 ?形式美——怎么拍 ?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 ?则原 ?主体与陪体 ?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 ? ?则原 ?主体与陪体 ?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 ?①、主体不要居中 ?“黄金分割原则”即:1∶1.618 ?②、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 ? ?③、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 ?④、主体不要过分孤单 ?⑤、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不应喧宾夺主。 ?⑥、人或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⑦、人或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等,应有疏有密。 ?⑧、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不应歪斜不稳。 ?⑨、人最好不要完全正面,应与画格形成一定的角度。 ?⑩、构图不应雷同、抄袭。 ?二、主题服务原则 ?①、为了表现好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 ?例如《黄土地》 ?②、为了表现好主题,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 ?三、变化原则 ?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 ?着眼于整部影片 ?第二节、电影影像的景别 ?一、景别的划分原则和标准 ?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是被摄主体 ?、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 ?一景别: ?电影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如人物、景物等一般称之为“景”,摄影机与被摄主体的空间距离叫做景别。 ?按照摄影机和被拍摄物体从远到近的距离,可以粗略的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1远景:指摄影机与主体距离极远,能充分展示主体与环境的对比,突出空间范围的广阔恢宏感。这种距离模式适于营造史诗性场面。

阳光灿烂的日子色彩分析视听语言

阳光灿烂的日子色彩分析 视听语言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阳光灿烂的日子》色彩分析 BY浔不见觅 在观看影片之前,我还没有思考好从什么角度去分析它,课堂上曾经看过一小段片段,觉得这部电影的拍摄角度挺有意思的,从电影一开始夸张地仰拍毛主席像就可以出来。而色彩是视听语言中的重要的表意元素,因为兼学Photoshop,所以对色彩的基本特性——色相、纯度、明度都还算有一定了解。但是最后我还是选择从色彩的角度分析画面。 《阳光灿烂的日子》,似乎从题目就可以感受到影片迸发的色彩。影片开头,大片的军绿服装、彩色带子以及红色大鼓强烈地展现出那个时代鲜明的特色,在2:40,马小军的父亲要远离家乡当兵,大片大片枯黄的草表现出一种离别的肃杀与萧瑟,以及那一架架军绿色的飞机点明去意。来送别的人大多穿着主色为白、灰、深蓝的衣服,十分朴素。7:07几个主角骑车游荡,背景是湛蓝的天和土瓦墙,营造出一种自由与青春的气息。 整部电影表述的事那个特定时代的人的青春,色彩基调是暖色调,大多是由太阳光、低瓦数泛黄的白炽灯营造出来的。在12:10,昏黄的暖色灯光下,男主逃课回家撬锁,饱满的汗珠在黄色灯光下尤其明显,给人以一种闷热的感觉。而在41分左右,同样昏黄偏黑的路灯下,男主一砖头打破别人的头,流出暗红的血,这时候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恐慌与害怕、暴力等等。在暖色调下也有热闹的氛围,59分左右,约的群架没有打起来,双方握手言和到餐厅喝酒,以红色黄色为背景色,衬托热烈的氛围。有一场戏是米兰在洗头,阳光充足的房间,连水都让人觉得舒服,借暖色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还有一幕让我影响深刻的画面是在1:41:00左右,昏黄的灯光下摆满了燃烧的蜡烛,更添了黄色的氛围,几个男生滑稽地跳着四小天鹅的舞曲,而不同的是,米兰和刘忆苦跳起了正经的双人舞,在热情中也包含了男主角的嫉妒。 除了暖色基调外,还有几幕以冷色调为主的画面,在1:29:00左右,男主出门寻找同伴看电影,画面以蓝色偏黑的冷调为主,表现出男主心底的孤独。1:56:00左右,雨夜,同样是蓝色冷调,男主摔车,疯狂地呼喊女主,一道道

《视听语言》电影艺术影像—色彩(编导自习室)

第六节、电影影像的色彩 色彩无疑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绘画中,凡高认为色彩高于一切。 乔治·里埃埃说:“处理主题,应着眼于色调,而不是主题本身。” 科学分析表明: 首先,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生理上不同的反应。弗艾雷在《论动觉》一书中讲到了他的实验结果。。他说:在色光照射下,人的肌肉的弹力可加大,血液的循环可加快,其增大的梯度是“以蓝色为最小,依次按绿色、 黄色、桔黄色、红色的顺序逐渐增大。” 其次,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的心理及情绪带来不同的反应。科学家的归纳是: 红色:象征着生命、血、朝气蓬勃、爱情、暴力、革命…… 黄色:象征着阳光、欢乐、温暖、享乐…… 绿色:象征着生长、生命、青春…… 紫色:象征着高贵、牺牲…… 蓝色:象征着冷静、平和、纯洁、高雅、忧郁、浪漫……

当然,除了整个人类对色彩的共同的生理、心理的反应之外,不同的民族由于其文化传统的不同,他们对色彩 可能也会有他们独到的反应。如中国人对黄色有一种他们特有的情感。 由于色彩的这些作用,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名利场》的问世,无疑是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如果说,彩色电影之前的黑白电影是象劳逊所说的“摄影实际上是一个用光线进行绘画的过程。”那么,黑白电影之后的彩色电影准确地说应该是“它不仅是用光线,而且是用色彩进行绘画的过程。” 彩色电影出现之后至今,色彩也象光一样经历了一个“不讲究”──“讲究”──“不讲究”的过程。 一、色彩出现在电影中的几种情况及作用 1、色调 色调:彩色电影画面总的色彩组织和配置。它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色彩倾向。 色调出现在影片中的几种情况: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149  第2卷第11期文化纵横 2018年国庆期间,张艺谋的新片《影》引起了极大关注,该片讲述了一个从八岁就被秘密囚禁的替身境州,历经磨难,努力寻回自由的人性故事。除去《影》扎实的故事结构,复杂立体的人物刻画,《影》无疑走到了张艺谋标志性的明艳美学的反面,第一次真切地将视觉风格建立在中国水墨画的技法之上。 对一部影片来说,色彩对气氛的烘托、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塑造、节奏的变化、构图的运用、主客观情绪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艺谋以往的电影,大胆用色,《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将红色用到极致,透露着导演对反抗的歌颂或对命运的控诉,《满城尽带黄金甲》将黄色探索到极致,表达着欲望与权力,到了集大成者的《英雄》,每个段落对应一种情绪,一种颜色。之后《山楂树之恋》《归来》张艺谋也渐渐放下对鲜艳颜色的迷恋,向灰白的浅色调靠拢,体现了张艺谋的审美变迁与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追溯与回归。 此次《影》整体使用水墨风格与影片的主题有关,影片刻画的是人性的复杂,张艺谋说:“水墨,符合我对人性的看法。人性的复杂,在于它不是非黑即白的,就像水墨一样,中间部分流动的晕染开的丰富层次,就是人内心中复杂的东西。”《影》主要以黑白灰三种颜色为主,用极少的颜色如何表现主题、营造意境、刻画人物性格、控制影片节奏、讲述复杂的故事是一次不小的挑战,考验的不仅仅是导演的功力,更是对东方美学继承创新的考验。本文将就《影》色彩分析水墨画风格电影的色彩在视听语言的艺术特性和作用。 一、水墨画风格电影的色彩特色:构建虚拟的影视时空,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电影时空的构建是电影创作者主观选择的结果,这种时空是建立在“虚拟”基础上的真实。电影创作者不仅仅追求电影能够真实再现现实世界,更加追求艺术化的表达和全新的视觉体验。在目前影视市场上,多以彩色片为主,许多导演并不敢尝试黑白片,害怕不符合观众的观影习惯。《影》大胆组合黑白灰三种颜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画风格。就目前彩色片占据大部分市场的角度来看,黑白灰的影片反倒能够优先抓住观众注意力,带给现代观众一种新奇感。 彩色片问世很多年之后,早期的电影艺术家也曾尝试以黑白灰三种颜色为主来拍摄电影,但是多数影片都是光线造型硬朗的风格,看起来是一种木刻般的效果。比如说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里面的黑白色彩层次感是很少的,所以黑白对比很鲜明,给人一种刚劲的感觉。张艺谋则不然,他的黑白色的搭配让《影》具有了水墨画般的柔美与韵味。这种柔美与韵味离不开拍摄环境的选择、道具服装以及其他色彩的配合。 (一)拍摄环境的选择 《影》大部分实拍戏份都是在真正的阴雨天拍摄完成的,直接从物理上控制了色彩,拍完之后不用电脑把多余的 颜色褪掉[1] ,画面不是非黑即白的、层次单一的木刻效果,而是呈现出水墨画般具有丰富层次的色彩效果。在电影开篇,境州坐船回到府衙,画面是一艘小船在充满水汽的湖面滑行,远处是富有层次感的绵延的山脉,有种“独钓寒江雪”留白之美。这种有意为之的水墨画的造型,让群山、小船等都失去了原本的颜色,但这种建立在水墨画元素上的视觉美感拓展了电影的审美广度与深度。 (二)道具服装的配合《影》中从服装到道具,电影对色彩运用的达到了高度统一,让画面具有了一股宛若中国水墨画卷的质感,这种返璞归真,是一种在视觉上独具匠心的艺术表达。拿沛国国君沛良的宫殿的场景设计来看,背景是古青色的大门,宫殿内部有很多书法屏风。沛良的服饰花纹也有用水墨晕染的效果,它不是彻底的黑白,而是泛着几分青色。水墨丹青,屏风投影,在黑白中加入中国水墨画的元素,让汉服宽衣博袖的流畅感,宫殿的古朴表现得含蓄细腻。 (三)与其他色彩的配合 色彩是视听语言中的重要表意元素,在影像中,色彩的表达可能有多种形式,灯光、布景、道具、服装的色彩,都可以影响到画面的色谱体系,从而构成不同的象征意义和叙事内涵,并起到不同的效果。 《影》并不全是黑白灰三种颜色,只是做成水墨画的风格,这种风格并不排斥彩色。比如影片中演员的服装上的图案并不是彻底的黑白,而是泛着一些青色,就像被清水晕染过一样。这种色调,配合着汉服天然宽衣广袖的流畅感,形成了完美的统一。 此外,影片还有红色、黛青色、赭石色等少量的颜色。鲜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在影片中代表的是血腥和暴力。境州在 摘 要:色彩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寓意,在电影中,色彩运用对气氛的烘托、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塑造、节奏的变 化、构图的运用、主客观情绪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具有水墨画风格的电影《影》的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艺术特性和作用,试图揭示水墨画风格电影的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关键词:影;水墨画风格;色彩;视听语言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1-0149-02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刘莹莹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作者简介:刘莹莹,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研究方向:影视。 《影》的色彩构成以及作用(除黑白灰) 颜色 载体举例 在本片中的作用 青色演员的服装上的图案 配合着汉服天然宽衣广袖的流 畅感,形成了完美的统一。红色 厮杀时的鲜血 代表着血腥与暴力 境州在晚上必点的蜡烛 代表着痛苦生活中的一丝希望 黛青色、绿 色、赭石色 远山的颜色是黛青色,竹子是绿色 的,人的皮肤是赭石色 少量的色彩让画面不至于太过 于沉闷,缓解视觉疲劳;给画面 增加丰富的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