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1. 工作原理数控机床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机械设备,能够精确地加工各种复杂形状的工件。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1 输入指令: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界面输入加工工件的相关参数和加工路径等指令。
1.2 数据处理:计算机根据输入的指令,对加工工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相应的控制程序。
1.3 控制系统:控制程序通过数控系统将各种指令传递给数控机床的各个部件,控制其运动和加工过程。
1.4 传动系统:数控机床的传动系统由伺服机电、滚珠丝杠、齿轮传动等组成,通过控制信号驱动工作台、主轴等部件的运动。
1.5 传感器:数控机床配备了各种传感器,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用于监测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并将其反馈给数控系统。
1.6 执行部件:根据数控系统的指令,执行部件包括工作台、主轴等,能够按照预定的路径和速度进行运动和加工。
2. 工作过程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1 加工准备:在开始加工之前,操作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根据工件的要求和加工工艺,编写相应的加工程序,并将其输入到数控系统中。
然后,根据工件的尺寸和形状,选择合适的夹具和刀具,并进行安装和调整。
2.2 加工设置:操作人员通过数控系统对加工参数进行设置,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加工深度等。
同时,还需要调整工作台的位置和角度,以确保加工过程中工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3 加工操作:在加工过程中,数控系统会根据预先编写的加工程序,控制工作台和主轴等部件的运动。
工作台按照指定的路径和速度进行挪移,主轴带动刀具进行切削。
同时,传感器会不断监测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并将其反馈给数控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和调整。
2.4 加工检测:在加工完成后,操作人员会对加工件进行检测和测量,以确保其质量和尺寸的准确性。
这可以通过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如千分尺、三坐标测量机等。
2.5 加工调整:如果加工件不符合要求,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检测结果对加工程序和参数进行调整,以达到预期的加工效果。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一、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数控机床是一种利用数字控制系统来控制机床运动和加工过程的机床。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控制系统:数控机床的核心是数字控制系统,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软件则包括数控程序和操作界面。
数字控制系统能够接收用户输入的加工程序,并根据程序指令控制机床的运动和加工过程。
2. 伺服系统: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和位置来实现机床的运动。
伺服系统由伺服电机、编码器、放大器等组成,通过接收数字控制系统发送的指令,控制电机的转速和位置,从而实现机床的定位和运动控制。
3. 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床的运动状态和加工过程中的工件位置。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光电开关、接近开关、编码器等。
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给数字控制系统,系统根据信号进行判断和控制,保证机床的准确运动和加工。
4. 机床结构: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还与机床的结构密切相关。
常见的数控机床包括铣床、车床、钻床等,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各不相同。
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数控机床,都需要通过数字控制系统控制伺服系统,实现机床的运动和加工。
二、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加工程序编写:操作人员根据工件的要求和加工工艺,编写加工程序。
加工程序是一段由数字控制系统识别的代码,它包含了机床的运动路径、切削参数等信息。
2. 加工程序输入:将编写好的加工程序输入到数字控制系统中。
可以通过键盘、U盘等方式将程序传输到数字控制系统中。
3. 机床准备:操作人员根据加工程序的要求,对机床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安装夹具、刀具、工件等,调整机床的工作台和刀具的位置。
4. 数控机床设置:操作人员根据加工程序的要求,对数字控制系统进行设置。
包括设定加工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参数。
5. 启动机床:操作人员启动数字控制系统,机床开始按照加工程序进行工作。
数控机床是怎么工作的原理

数控机床是怎么工作的原理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系统:数控机床通过计算机或者专用的数控控制器控制。
控制系统接收输入的指令,并把它们转化为相应的控制信号,驱动伺服电机或液压系统等执行器进行相应的动作。
2. 伺服系统:数控机床通常使用伺服电机来驱动工作台、主轴、进给轴等部件的运动。
伺服电机通过接收控制系统发送的电信号,实现精确的定位和速度控制。
3. 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测量加工过程中的位置、速度、力等参数,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以便控制系统能够及时对加工过程进行调整和控制。
4. 执行器:数控机床的执行器包括伺服电机、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等。
它们受到控制系统的控制,驱动工作台、主轴、进给轴等部件的运动。
5. 工具与工件:数控机床通过刀具等工具对工件进行加工。
在加工过程中,工具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运动,对工件进行切削、钻孔、铣削等操作。
总的来说,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控制系统对伺服系统和执行器的控制,实现工件和工具之间的精确运动,从而完成对工件的加工。
具体的加工过程通过
控制系统的编程指令和传感器的反馈来实现。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一、工作原理:数控机床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来实现工件加工的机床。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程序控制:数控机床通过预先编写的加工程序来控制工件的加工过程。
这些程序包含了工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加工工艺等信息。
2. 信号传递:计算机控制系统将加工程序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并通过数控装置传递给各个执行部件,如伺服机电、液压系统等。
3. 运动控制:数控机床通过控制伺服机电的运动来实现工件的加工。
伺服机电通过接收数控装置传递的指令,控制工件在各个坐标轴上的运动。
4. 反馈控制:数控机床通过传感器来实时监测工件的位置、速度等参数,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数控装置,以便及时调整运动控制。
二、工作过程: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加工程序编写:根据工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等要求,使用专门的编程软件编写加工程序。
程序中包含了工件的加工路径、切削参数等信息。
2. 加工程序输入:将编写好的加工程序通过外部存储设备(如U盘)或者网络传输等方式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中。
3. 工件装夹:根据加工程序的要求,将待加工的工件装夹在数控机床的工作台上,并进行固定。
4. 加工参数设置:根据加工程序的要求,设置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加工参数,以确保工件能够按照预定的要求进行加工。
5. 启动机床:按照操作规程启动数控机床,使其进入工作状态。
6. 运行加工程序:通过数控装置控制伺服机电的运动,使工件按照加工程序中定义的路径进行加工。
同时,数控装置会实时监测工件的位置、速度等参数,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
7. 加工完成:当工件按照加工程序的要求完成加工后,数控机床会自动住手运行,并发出相应的提示信号。
8. 工件取出:将加工完成的工件从数控机床上取出,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或者检验。
总结:数控机床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工件的精确加工。
其工作原理包括程序控制、信号传递、运动控制和反馈控制等。
工作过程包括加工程序编写、加工程序输入、工件装夹、加工参数设置、启动机床、运行加工程序、加工完成和工件取出等步骤。
简述数控机床工作原理

简述数控机床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是一种利用数字信号控制工作过程的机床,它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控制机床运动和加工过程。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信号生成:通过输入控制指令,计算机生成相应的数字信号,用来控制机床的各个运动轴。
2. 运动控制:计算机将生成的数字信号发送给伺服系统,经过滤波和放大等处理后,控制伺服电机的转动。
伺服电机带动机床各个运动轴的运动,例如工作台的上下移动、主轴的旋转等。
3. 位置检测:在机床的各个运动轴上安装有位置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运动轴的位置,并反馈给计算机。
计算机通过比较实际位置与期望位置之间的差别,可以调整控制信号,达到精确的位置控制。
4. 加工过程控制:计算机根据预先编写好的工艺程序,控制机床进行具体的加工操作。
例如,在铣床上,计算机发送合适的指令来控制铣刀的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切削方向等参数,实现加工操作。
5. 刀具管理:数控机床通常配备自动换刀系统,计算机可以通过控制自动刀库,实现刀具的自动更换和选择。
这使得数控机床可以在不同的加工需求下,灵活选择合适的刀具。
总的来说,数控机床工作原理就是通过计算机的控制,利用数
字信号控制伺服系统,使得机床的各个运动轴按照预定的规律移动,从而实现精确的加工操作。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一、工作原理数控机床是一种根据预先编好的程序,通过控制系统对机床进行自动化控制的机械设备。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的核心是数控系统,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份组成。
硬件包括数控装置、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执行机构等,软件则是编写的数控程序。
数控系统接收操作者输入的指令,经过处理后,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执行机构,从而实现对机床的控制。
2. 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数控机床通过传感器获取工件和刀具的位置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数控系统。
数控系统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计算出刀具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执行机构,通过执行机构的运动来控制刀具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3. 数控程序:数控程序是数控机床工作的灵魂,它是由一系列指令组成的。
这些指令描述了刀具的运动轨迹、速度、进给量等工艺参数,通过数控系统的解释和执行,实现对机床的自动控制。
二、工作过程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加工工艺:在进行数控加工之前,需要根据零件的要求和加工工艺,设计出相应的加工工艺方案。
这包括确定刀具的选择、切削速度、进给量等加工参数。
2. 编写数控程序:根据加工工艺方案,编写数控程序。
数控程序是由一系列指令组成的,其中包括刀具的运动轨迹、速度、进给量等参数。
编写数控程序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控编程知识和技巧。
3. 载入程序和设置工艺参数:将编写好的数控程序载入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中,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工艺参数,如刀具长度补偿、切削深度等。
4. 定位工件和刀具:将待加工的工件装夹在数控机床的工作台上,并安装好刀具。
通过传感器获取工件和刀具的位置信息,并传递给数控系统。
5. 启动数控机床:按下启动按钮,数控机床开始工作。
数控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数控程序和工艺参数,计算出刀具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并发送控制信号给执行机构。
6. 加工工件:执行机构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刀具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一、工作原理数控机床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加工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对机床进行编程,将加工工艺参数转化为机床运动控制指令,然后通过伺服系统控制机床各轴运动,实现工件的加工。
具体来说,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控机床的核心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份组成。
硬件部份包括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软件部份包括操作系统、数控编程软件等。
计算机控制系统负责接收和处理用户输入的加工工艺参数,并将其转化为机床运动控制指令。
2. 伺服系统: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关键部件,它负责控制机床各轴的运动。
伺服系统由伺服机电、编码器、伺服控制器等组成。
编码器用于反馈各轴的实际位置信息,伺服控制器根据编码器反馈的信息与控制指令进行比较,调整伺服机电的转速和转向,使各轴运动到指定位置。
3.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用于将伺服机电的转动转化为机床各轴的运动。
常见的传动方式包括螺杆传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等。
传动系统的设计和选用直接影响着机床的精度和速度。
4. 加工工具:数控机床通过加工工具对工件进行加工。
常见的加工工具包括刀具、钻头、铣刀等。
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加工工具。
二、工作过程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加工工艺:根据工件的要求和加工要求,设计相应的加工工艺。
包括确定加工工序、刀具选择、切削参数等。
2. 编写数控程序:根据加工工艺,编写数控程序。
数控程序是一系列指令的集合,描述了机床的运动轨迹、切削参数等。
3. 载入数控程序:将编写好的数控程序载入计算机控制系统。
可以通过U盘、网络等方式进行载入。
4. 设置工件和夹具:将待加工工件安装在机床上,并使用夹具进行固定。
夹具的选择和设置直接影响着加工的精度和稳定性。
5. 启动机床:启动机床,打开计算机控制系统,加载数控程序。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标题: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引言概述:数控机床是一种利用数字控制系统来控制机床动作的机床,它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灵活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制造行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一、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1.1 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的核心是数控系统,它由控制器、执行器和输入设备组成。
控制器接收输入设备传来的指令,经过处理后控制执行器实现机床动作。
1.2 数控程序:数控程序是数控机床工作的“指南”,它包含了机床每个动作的具体参数和顺序。
数控程序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到数控系统中,控制机床按照程序要求进行加工。
1.3 传感器:传感器是数控机床实现自动化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时监测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位置等,保证加工质量和安全。
二、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2.1 加工准备:在进行加工之前,需要进行加工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刀具、夹具和工件,设置加工参数等。
2.2 加工操作:根据数控程序的要求,数控系统控制机床进行各种动作,如进给、主轴转速控制、刀具换刀等,实现工件的加工。
2.3 加工监控:在加工过程中,通过传感器监测加工状态,及时调整加工参数,保证加工质量和安全。
三、数控机床的应用领域3.1 汽车制造:数控机床在汽车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实现汽车零部件的精密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2 航空航天:航空航天行业对零部件的精度要求很高,数控机床可以满足这一需求,用于加工各种航空航天零部件。
3.3 电子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需要高精度的零部件,数控机床可以实现对小尺寸零件的精密加工,提高产品质量。
四、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4.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将更加智能化,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和优化加工过程。
4.2 网络化:数控机床将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4.3 精度提升:随着机床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将会不断提升,满足各种高精度加工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柔性制造系统的类型
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是以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为基础,配以物料
传送装置组成的生产系统。该系统由电子计算机实现自动控 制,能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满足多品种的加工。柔性制造系 统适合加工形状复杂,加工工序多,批量大的零件。其加工 和物料传送柔性大,但人员柔性仍然较低。
我国数控机床发展概况
1958年开始并试制成功第一台电子管数控机床。 1965年开始研制晶体管数控系统,直到20世纪60年代 末至70年代初成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从日 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引进先进的数控技术。如北京机 床研究所从日本FANUC公司引进FANUC3、FANUC5、 FANUC6、FANUC7系列产品的制造技术;上海机床研 究所引进美国GE公司的MTC-1数控系统等。
y
0
x
y
0
x
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工业新 产品层出不穷。机械制造产业作为国民工业的基础, 其产品更是日趋精密复杂,特别是在宇航、航海、军 事等领域所需的机械零件,精度要求更高,形状更为 复杂且往往批量较小,加工这类产品需要经常改装或 调整设备,普通机床或专业化程度高的自动化机床显 然无法适应这些要求。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 剧,企业生产也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效率,提 高产品质量及降低生产成本。
定义
数控是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的简称,其含 义是用数字和符号构成的数字信息自动控制机床的运转, 因此,数控机床也简称NC机床。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数控系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控制执行机构按预 定的轨迹运动。一般情况是已知运动轨迹的起点坐 标、终点坐标和曲线方程,由数控系统实时地算出 各个中间点的坐标。即需要“插入、补上”运动轨 迹各个中间点的坐标,通常这个过程就称为“插 补”。
为了同时提高制造工业的柔性和生产效率,使之在保证 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 是终使中小批量生产能与大批量生产抗衡,柔性自动化系 统便应运而生。
自从195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第一台数字控制铣床诞生 后,70年代初柔性自动化进入了生产实用阶段。几十年来, 从单台数控机床的应用逐渐发展到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 元、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使柔性自动化 得到了迅速发展。
1.复杂零件加工 2.高精度 3.加工稳定可靠 4.高柔性 5.高生产率 6.劳动条件好 7.有利于管理现代化 8.投资大,使用费用高 9.生产准备工作复杂 10.维修困难
数控车精加工
铣平面
铣削凹模
孔加工循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轴加工
换刀
数控机床的适用范围
1.批量小而又多次重复生产的零件; 2.几何形状复杂的零件; 3.贵重零件加工; 4.需要全部检验的零件; 5.试制件。
柔性制造系统的类型
柔性制造是指在计算机支持下,能适应加工对象变化的制 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有以下三种类型:
柔性制造单元 柔性制造单元由一台或数台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构成的加
工单元。该单元根据需要可以自动更换刀具和夹具,加工不 同的工件。柔性制造单元适合加工形状复杂,加工工序简单, 加工工时较长,批量小的零件。它有较大的设备柔性,但人 员和加工柔性低。
80年代以来,在工业化国家中,柔性制造系统作为迈向 工厂自动化的第一步,己获得了实际的应用。它的应用, 圆满地解决了机械制造高自动化和高柔性之间的矛盾。
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自动化的兴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对产品的功能与质量的要求 越来越高,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的复杂程度也 随之增高,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受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不仅 对中小企业形成了威胁,而且也困扰着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为, 在大批量生产方式中,柔性和生产率是相互矛盾的。众所周知, 只有品种单一、批量大、设备专用、工艺稳定、效率高,才能 构成规模经济效益;反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设备的专用 性低,在加工形式相似的情况下,频繁的调整工夹具,工艺稳 定难度增大,生产效率势必受到影响。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从数控机床技术水平看,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 多功能和高自动化是数控机床的重要发展趋势。
数控系统都采用了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标准总线 及软件模块和硬件模块结构,内存容量扩大到1MB以 上,机床分辨率可达0.1m,高速进给可达100m/min, 控制轴数可达16个。
数控机床特点
数控机床的分类
1.按工艺用途分 2.按运动方式分 3.按控制方式分 4.按联动轴数分
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
柔性制造系统
80年代以来,在工业化国家中,柔性制造系统作为迈向 工厂自动化的第一步,己获得了实际的应用。它的应用, 圆满地解决了机械制造高自动化和高柔性之间的矛盾。 一、柔性自动化的兴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对 产品的功能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 越来越短,产品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增高。
———东芝事件
数控机床的发展简况
第1代数控机床:1952年~1959年采用电子管元件构成 的专用数控装置(NC)。 第2代数控机床:从1959年开始采用晶体管电路的NC系 统。 第3代数控机床:从1965年开始采用小、中规模集成电 路的NC系统。 第4代数控机床:从1970年开始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 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系统(CNC)。 第5代数控机床:从1974年开始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的 系统(MNC)。
一种新型的生产设备——数控机床就应运而生了 。
数控机床的产生
1.原因—社会生产发展(军备竞赛的产物) 2.目的—解决单件、中小批量精密复杂零件的加工问题 3.时间—1947 1952 1958 1959
1987年5月27日,日本警视厅逮捕了日本东芝机械 公司铸造部部长林隆二和机床事业部部长谷村弘明。 东芝机械公司曾与挪威康士堡公司合谋,非法向前苏 联出口大型铣床等高技术产品,林隆二和谷村弘明被 指控在这起高科技走私案中负有直接责任。此案引起 国际舆论一片哗然,这就是冷战期间对西方国家安全 危害最大的军用敏感高科技走私案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