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用人四部曲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深度好文)

合集下载

曾国藩的人才思想

曾国藩的人才思想

曾国藩的人才思想曾国藩以培植、宏奖人才自,他说,“君子有三乐“,而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为一乐《见己未九月〈曾文正公日记〉以下简称《日记》。

对于曾国藩的知人善用,封建阵营普遍评价较高。

曾氏的故旧门生尤多赞语,何在奏疏中说:“曾国藩昔官司就朝,即己留心人物;出事轩,尤勤访察,虽一艺之才。

罔不甄录,而又多方造就职,以成其材“《见曾文正公全集》附录,《苏抚奏疏》)。

郭嵩焘为曾国藩作的墓志铭说他“以美化教育人才为己任,而尤以知人名天下”《见曾集附录》。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一)云:湘乡-----尤善相士,其所识拔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

即如刚直自负的左宗棠,后期与曾国藩交恶,“彼此不通书问”(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二),在曾国藩死后,仍书寄联挽曰:“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我愧不如元辅”(同上),今天,在对曾国藩及其湘军的研究中,必须注意到,拥有雄厚的人才阵营是曾国藩战胜太平天国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曾国藩的人才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对人才问题的重视,造就人才的途径。

本文拟就两方面论述如次。

一、对人才问题高度重视曾国藩十分重视人才问题。

他认为“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复左季高〉、〈曾文正书礼〉以下简称〈书礼〉卷四)。

曾国藩认为,导致晚清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吏治的败坏,而吏治的败坏主要是因为人才的缺乏。

他在〈应诏陈言疏〉中,指出“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

外官司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预。

退缩者,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任咎是也;琐屑者,利析锱铢,不顾大体,察及秋毫,不见舆薪是也;敷衍者,装头盖面,但计目前,剜肉补疮,不问明日是也;颟预者,外面完全,中己溃烂,奏章粉饰,而语无归宿是也。

”“有此四者,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肯振作有为,将来一遇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曾文正公奏稿)卷一)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后,其势如暴风骤雨,摧枯拉朽,席卷东南。

曾国藩无比感慨地说:“无兵不足深虑,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反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贪饕出缩者,果骧首而上腾,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曾国藩在论为官之道时说,为官者当有五勤:“⼀⽈⾝勤:险远之路,⾝往验之;艰苦之境,⾝亲尝之。

⼆⽈眼勤:遇⼀⼈,必详细察看;接⼀⽂,必反复审阅。

三⽈⼿勤:易弃之物,随⼿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四⽈⼝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五⽈⼼勤:精诚所⾄,⾦⽯亦开;苦思所积,⿁神亦通。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虽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处世之道,今天我们重温曾国藩的“五勤”之道,或许我们从中能得到不少收获。

⾝勤曾国藩所说的“⾝勤”就是⾝体⼒⾏、以⾝作则。

《论语》有⽈:“其⾝正,不令⽽⾏;其⾝不正,虽令不从。

”说明⼀个⼈⽆论做什么,要想真正达到⼀个灵魂影响另⼀个灵魂,就必须明⽩⾔传不如⾝教。

只有⾝体⼒⾏、⾝先⼠卒,才是为⼈处事之道。

我们常说“喊破嗓⼦,不如做出样⼦。

”曾国藩曾说“余谓天⼦或可不亲细事,为⼤⾂者则断不可不亲”。

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在军中要求⾃⼰每天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

曾国藩对军中将⼠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于熟。

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就是这样,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早起”成为军营中的⽆声纪律,他⼿下的幕僚、将领⽆不早起练兵。

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湘军逐渐强⼤起来,成为与太平军抗衡的主⼒军。

眼勤曾国藩所说的“眼勤”是从细微之处识⼈。

曾国藩的谨慎是出了名的,尤其表现在他⽤⼈⽅⾯。

曾国藩概括为⼋个字:“得⼈不外四事,⽈⼴收、慎⽤、勤教、严绳。

”曾国藩谨慎⽤⼈,就是要做到疑⼈不⽤,⽤⼈不疑。

他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带了三个⼈求见,请曾国藩分配职务给他们。

不巧曾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命三⼈在室外等候,⾃⼰则进⼊室内。

等到曾散步回来,李请曾传见三⼈。

曾说不⽤再召见了,并对李说:“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可委派后勤补给⼯作;站在中间的是个阳奉阴违之⼈,只能给他⽆⾜轻重的⼯作;站在左边的⼈是个上上之材,应予重⽤。

简论曾国藩的人才思想

简论曾国藩的人才思想

简论曾国藩的人才思想杨涛【摘要】曾国藩始终将为国家培养出色的人才视为自己的人生使命之一,重视人才是贯穿曾国藩一生的重要思想;在选才标准方面,采取"广收博取"的原则,要使人才都有用武之地,人尽其用;在"广收博取"的前提下,还应该坚持"慎用"的原则,要按照选材的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

曾国藩的人才思想具有典型的儒学思想特征,同时又与其开放的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结合,共同促成了曾氏幕府的一时盛极。

%Talent is very important in Zeng Guo-fan' s theory. He took it as a great mission to discover and educate talents. In Zeng Guo-fan' s theory, talent has a very broad meaning, everyone could be a talent. Then, he advocated educating the talent accord- ing to his specialty. Zeng Guo-fan' s Theory of Talent is classically Confucian.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and Zeng Guo-fan' s open mind brought out lots of talents around him.【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2(028)001【总页数】3页(P66-68)【关键词】曾国藩;人才思想;儒学特色【作者】杨涛【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1曾国藩是晚清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其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筹备湘军,剿灭太平军,维护了清朝的统治,因此号称“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的选人与用人智慧

曾国藩的选人与用人智慧

曾国藩的选人与用人智慧作者:倪玉平曾国藩(1811-1872年),字涤生,湖南湘乡人。

道光十八年(1838年)会试中,曾国藩名列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自此步入仕途。

此后,曾国藩先后任翰林院检讨、礼部侍郎等职。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席卷江南,曾国藩获得清廷批准,于湖南一带募集亲友、同乡组建团练,并在衡州造船练兵,建立水师,号称“湘军”。

清廷几乎凭借曾国藩一己之力,平定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也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

除了在官场、战场平步青云外,曾国藩还是晚清著名的理学家和洋务派。

他极力提倡西学,鼓励译书,建造轮船,开风气之先,位居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其为人处世之道亦颇得后世推崇,被誉为“千古完人”。

连毛泽东都说,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人物,他最佩服的就是曾国藩。

“一个好汉三个帮”,曾国藩的成功,和他善于选人和用人密切相关。

曾国藩早年在北京任官时,便与其朋友曾亮、邵懿辰、刘传莹等人“为词章考据,尤留心天下人材”。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曾国藩上奏用人三策,认为“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其提议深受咸丰帝称赞,谓之“剀切明辩,切中情事,深堪嘉纳”。

不久,曾国藩向朝廷举荐王庆云、江忠源等人,结果这些人日后都成为一代名臣。

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在湖南组建湘军,开始将他的用人之道付之于实践。

在练兵过程中,曾国藩发现塔齐布谈吐过人,其部队亦极为精整,便认定其为难得的人才。

当时,塔齐布和副将清德不和,清德还多次怂恿提督鲍起豹对其进行侮辱。

曾国藩用人不疑,当机立断弹劾清德,并向朝廷保证“塔齐布忠勇可大用,如将来出战不力,甘与同罪”。

清廷因此罢免清德,任用塔齐布为副将。

果然,塔齐布作战勇猛,是难得的一员虎将,迅速成为湘军的一大支柱。

湘军攻克湘潭后,塔齐布因战功卓著升任为提督,在绶印之日,“士民聚观,叹诧国藩为知人”。

严密的选人用人体系: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曾国藩之所以能准确地判断人才和使用人才,是因为其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及启示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及启示

十九世纪 中叶 , 世界 正在发 生一场 巨 大的变 革 , 新兴 的西方工 业化 国家用 坚船利 炮和鸦 片 叩开 了大 清的 国门 。 而此 时的 中国 , 曾经 持续上 百年 的康乾 盛 世也 已经落下 帷幕 ,整个社 会正在 内忧 外患 中迅 速 走 向衰落 。曾 国藩 , 个农家 子弟 出身 的书生 , 一 却在 风雨 飘摇 中力挽狂 澜 ,给大清 帝 国的黄 昏添上 了一 道耀 眼的光 芒 。也 正是 曾国藩 的用人 智慧使 他 能够 为清廷 延揽 了诸如左 宗棠 、 李鸿 章等一 大批 贤能 , 进 而 率湘军 镇压太 平天 国农 民起义 ,并在 之后揭 开 了 洋 务运动 的序幕 , 已经苟延 残喘 的清王 朝有 了 “ 让 回 光反 照 ” 的一瞬—— 同治 中兴 。 当前 , 虽然 对 曾 国藩 的整 体评价 褒贬不 一 , 庸讳 言 , 果从他 的用 人 但毋 如 之 道这 一视角来 分析 的话 ,还是有 许 多值得 后人 借
也有着积极 的借鉴作 用: 实转 变人 才选拔观 , 切 建立科 学合理 的人 才选拔机 制; 立正确 的人 才使 用观 , 树 科学合 理地考核评 价人 才; 为人 才营造 良好 的工作环境 , 充分发挥激励的重要作 用。
[ 关键词 ] 曾国藩 ; 用人之道 ; 人才
[ 中图分类号 } 6 1 [ D9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编号 ]09 1 0 (0 0 0 ~ 16 0 10 — 2 3 2 1 )4 O 1- 3
( ) 用。 二 慎 慎用 的含义 可 以概括为 , 在使用人 才
统 治危机 的重要 措施 。 在政 治上 , 他认 为“ 国家之强 , 以得人 为 强 ”在军 事 上 , ; 他强 调 “ 兵之 道 , 人 而 用 在 不在 器” 曾国藩 对 自己用人 方面 的原则 曾经作 了较 。 为精辟 的归 纳 , 即广收 、 用 、 教 、 慎 勤 严绳 与 轻罚 四个

曾国藩用人有道

曾国藩用人有道

Y O N G R E N Z H I D A Q l才苑广角用人之道I用人有道口陈海涛广揽人才霎蒿瓮柔嘉嚣美轰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综权“膨胀”,形成了强大的治军、佐观古今历史,概莫能外。

曾国藩深国集团,才创造了他辉煌的业绩。

量耋竺?竺注妻懋童竺:慎用善用人才咸丰二年(1852年)初出办团练一 (1)后,即开始物色各类人才,罗致幕曾困藩慎用人才,以德为主。

府和提拔重用。

之后,随着战事的他认为真正的人才。

必须德才兼发展。

湘军日益扩大,以致他身边备,而才高德薄之人则绝对不能人才云集。

“几于举全国人才之精用。

他又认为德的最高境界是华,汇集于此”:“忠~诚”。

对他的部下来说.具体为了揽到人才,每到一地,曾标准就是对其忠贞不贰。

对于遭国藩广为寻访,如在江西、皖南、i Ji I斥『I l i改换门庭的人。

他则恨之直隶等地他都曾这样做。

与捻军入骨。

作战期间.曾国藩在其所出“告他慎用人才的另一个重要方示”中还特别强调列有“询访英面.就是对人才的办事情况和言贤”一条。

“本布堂久历行间。

求贤论同时进行考核。

考核人才的目若渴,如有救时之策,出众之技。

的.是为了更好地选拔和使用人均准来营自行呈明。

察着录用。

”才。

“收之欲其广,用之欲其慎”。

“若有荐举贤才者,除赏银外.酌予保奖。

”这砦访贤举措.充分体现了他求贤若渴的心境。

为了广泛罗致人才。

曾国藩还力倡巨相引荐。

他与人通信、交谈。

则恳求对方推荐人才.一旦发现.即千方百计词到自己身边。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曾阑藩注重人才之间的相互吸引.使各类人才不断归附。

封建时代.人才的选拔、任用很讲究出身、资J万。

而曾圜藩主张“衡才不拘一格”。

不宜“复以资地限之”。

“大厦非一木所支.庞业以众曾国藩说:“榛棘不除。

则兰惠减色;害马不去。

则骐骥短气。

”凡具一技之长者他都广为延揽。

而在使用时又小心谨慎,量才录用,尽可能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曾国藩还力克用人唯亲之弊,非才不用。

他的家族.人丁兴旺。

电大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6

电大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6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一、前言21世纪,一个充满挑战,充满竞争,充满机遇的世纪。

作为21世纪的我们必须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才有可能在这个社会立足,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我们必须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为了实现我们的价值,我们必须选择好自己的职业,确定自己未来人生的前进方向,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好好规划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自己的精彩人生,只有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了目标,在以后的漫漫人生路上,我们才会不断地前进,奋斗,追求目标与理想的实现。

二、自我分析(一)根据人格测试类型结果显示,最符合类型是:和平型---性格随和、闲适、平静、有耐心、不干预、不侵犯他人,并且心情愉快,是所有人的朋友,天赋造就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好的聆听者。

在小组中,更愿意听而不是讲,能保持安静,不用说一句话。

令人欣赏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在‘风暴’中仍能保持冷静。

当活泼型在尖叫,力量型在攻击,完美型在消沉时,和平型冷静处世。

不与人发生冲突,会主动的退一步,然后默默地向正确方向前进。

不会被感情冲昏头脑,对愤怒也无动于衷。

有安慰受伤者的同情心。

当周围所有人都惶恐不安时,保持头脑冷静。

充满决心去生活,工作能力得到他人的肯定,使人无可挑剔。

缺点:平时对工作和生活态度表现得较为懒惰,希望得过且过,工作缺少主动性。

做事需在旁人的带动下才开始动手做;对任何事情都没有热情。

对于伟大的目标也不热衷,’将富有创造性的伙伴的热情一扫而光。

对人温和却很固执,这种固执的性格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愿意沟通。

由于要尽量避免对抗和争吵,和平型我自然会保留自我的感受,很少与他人坦诚地说出来,也因此减少了冲突的机会。

沉默避免了许多麻烦,但是隐藏自己的感情和不进行沟通,也扼杀了与他人许多美好的关系。

”(二)自我盘点1、兴趣爱好:羽毛球、乒乓球、跑步、写字、唱歌、跳舞、听音乐、看电影2、优点: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性格,对职业抱敬业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细心做好每一件事3、劣点:荣获的各种证书少,生活范围较为狭窄,不主动与人接触4、优点:积极乐观,乐于助人5、劣点:做事缺乏胆量,不够自信,口才和演讲能力较差(三)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点当认识到自己的劣势时,为让我的前进之路走得更为广阔,不让自身的短处拖慢我的脚步,就应利用自己的优点带我冲出阻境。

曾国藩36字家训家规

曾国藩36字家训家规

曾国藩36字家训家规曾国藩36字家训家规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通常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行为准则,也叫家训。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36字家训家规,欢迎大家分享。

志: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人生由立志开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

凡蒋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恒:有恒断无不成之事。

一为坚持,二为专注,三为渐进。

于修业则贞之以恒。

专:力气用到点子上。

西洋技艺所以卓越古今者,尤其每治一事,处心积虑,不达目的决不止。

心越用则越灵,技越推则越巧。

熟:笨功夫也有大收获。

熟源于勤,熟导致精。

裕: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

治心当以“广大” 二字为药。

局量太小,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宽广,气量宏大。

一笑即可了之。

静: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

静坐克己,静坐反思。

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宁静已以致远。

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

淡:品位好人生的真谛。

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

暇: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事物运动的节奏讲究一张一弛。

暇谋:核心人物越是身处危险,越要脱去恐惧的悲观心态,气定神闲,要以四两压千斤,安定人心。

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从心态上进行放松,是松字决的最高境界。

大事抓紧,小事放松。

理财:来的松,销的旺。

明:眼越明,心越亮。

凡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

人贵自知,自知则明。

深明大义,晓明大体。

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事前易暗,事后易明。

人才以陶冶而成,以勉强磨砺而生。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看几次,亲加观察,方得其大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美的用人四部曲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深度好文)
罗人才 ,选人、用人的标准不要太严苛 ,因为“为德为才 ,得
己难 ;两者兼全 ,更不数觏”。

这是说大家都要用德才兼备的

才,但到哪儿去找那么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啊 !人都是有私心、
有私欲的 ,有德或者有才 ,有一样就不简单了 ,作为一个领导
者 ,
说:“人才以陶冶而成 ,不可眼孔太高 ,动谓无人可用。

”说
你平 常老说手下没人可用 ,那是你自己眼光太高 ,发现不了
人才。

然后他又现身说法 ,说兄长我平常用人啊 ,凡有一长一技者 ,

在《湘军志》里也评价说 ,曾国藩身边人才济济 ,“几乎举全
国人才之精华 ,汇集于此”。

是说当时全国的人才都围绕
在他
完全没条件 ,他这个“广收人才” 论里 ,就有一个很有名的
“官
多 ,一种乡气较多。

”也就是把人才粗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有官
第一部 ,“广收” 曾国藩也主张首先要尽可能地网
不要那么求全责备。

他在家书里曾经批评他弟弟曾国荃
断不肯轻视。


实际上 ,就连一向不喜欢曾国藩的王阊运
”。

身边。

这还得了 ,想要不成事都难。

但曾国藩用人也不是
气、乡气”说。

他说 :“大抵人才约有两种 ,一种官气较。


气的人,一类是有乡气的人。

那什么叫官气呢?曾国藩解
释说:“官气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办事无惊世骇俗之象,
言语无此妨彼碍之弊,其失也,奄奄无气。

凡遇一事,但凭书办
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
不能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

用现在的话说 ,有官气的人 ,就是有官僚气 ,曾国藩认为

种人最死气沉沉 ,最没有活力 ,所以虽然这种人可能也有小才
也有些个人专长 ,但一个团队 ,一个组织 ,要想成事 ,一定要

才能 ,好出新样 ,行事则知己不如人 ,言语则顾前不顾后 ,其

也,一事未成 ,物议先腾。

”就是说有乡气的人好逞能 ,个性
鲜明 ,
种人,曾国藩说 :“吾欲以‘劳苦忍辱'四字教人 ,故且戒官气
而姑用乡气之人 ,必取遇事体察、 身到、心到、口到、眼到
者。


相比较有官气和有乡气的人 ,曾国藩用人的出发点是舍官气
看到油滑的人 ,他就不吭声 ,意思就是不要。

看到朴实的人
,他
声 , 表示认可了。

这一招说起来还是跟戚继光学

当年戚继光招戚家军的时候 ,也是这样选人的标准。

弃这种人。

那什么叫乡气呢 ?曾国藩说 :“乡气多者 ,好逞
优点很明显 ,缺点也很明显 ,但也确实有本事。

对于这两
而取乡气。

曾国藩开始招湘军的时候 ,据说他坐镇招兵处 ,
就“晤” 部,“慎用”
这其实才是曾国藩人才论里最强调的一点
就是…定要发现人才的长处到底在哪 ,要合理地用其长、
字上 ,此外竟无可着力之处。

”那意思是 ,我这平生的智
慧都
在这上面了 ,除了慎用人才、用对人才 ,其他没什么好花心思
的。

比如说他为什么重用塔齐布 ,在初期甚至把他推崇到 避其
短,能做到这一步,才口 L 『真的会用人。

曾国藩说 :
之欲其广,用之欲其慎……吾辈所慎之又慎者 ,只在‘用人'
手下第一的重要位置。

按道理 ,要说从知识分子的共鸣上 ,他 跟罗泽南早就是知己 ;要说从儒家知识分子的信仰上 ,他更推 崇“忠义血性”的彭玉麟。

而塔齐布不论从哪方面都比这两 的将军,这说明他能吃苦 ,能干实事 ,能打硬仗 ,后来果不
其然 ,
塔齐布的军事才能居然出乎曾国藩的意料 ,数次扭转危局 ,

不知道塔齐布有这么大的本事 ,那么 ,他为什么还如此看重塔
齐布呢 ?原因还就在塔齐布原来是满族绿营将领的身份上。

曾国藩是一个做事极讲究布局的人。

要办起一支属于自己的 武装来 ,就要面临一个清王朝 200 多年来一直要担心、 要面临 的问题 ,那就是——满汉相防。

满人一直都不放心汉人带兵
所以就是汉军的绿营 ,主要负责军事的将领也一般都是满族 曾国藩要办湘军 ,全以汉人知识分子为主 ,要是一
个 满人也没有 ,朝廷怎么信得过你昵 ?但当时一般满族将领又都
是纨绔子弟 ,人才都算不上 ,又怎么能用呢 ?所以 ,难得有塔齐
布这样一个人 ,曾国藩极为推崇 , 极为倚重 ,就看出曾国
藩用人
人差远了。

当然,首先因为塔齐布是一个穿草鞋
定了湘军胜利的基础。

但要说湘军出山之前 ,曾国藩也并
人。

的精明与慎重来了。

他是要布一手棋,而塔齐布这手棋在

那儿要发挥的作用绝不只在于眼前,而要在于长远可惜, 塔齐布太能打仗了,死得太早,曾国藩固然因为两个人之间

感情而痛惜,但同时也为自己的这一手好棋的丧失而痛惜。

来,果然不出曾国藩所料,满入主政的朝廷对他时时小心提防
再找塔齐布这样一个含金量高的棋子 ,就不那么容易了。

用罗泽南开始从来不拿他当自己的下属看 ,因为罗泽南比自 己年龄大 ,出道也比曾国藩早 ,曾国藩虽然名义上是湖南团练
大臣 ,但一直尊称罗泽南为兄 ,并处处说罗泽南才是湘军的创
始人。

正是因为曾国藩的大力推崇 ,后来《清史稿》 也
说 :“至
中兴名臣 ,无不以泽南为冠首。

”就是说 , 他在中兴名
作为湖南当地最有名的知识分子之一 ,他是死心塌地地跟着 曾国藩 ,所以他的学生、他的弟子 ,以及他影响力所及的一批
读书人 ,也就都聚拢到了曾国藩的周围 ,这些人后来都成了湘
师。

后来罗泽南强攻武昌战死之后 ,罗泽南的那些弟子就只认
个曾老师了。

像湘军大将李续宾 ,在曾国藩离开江西战场回 老家守父丧跟咸丰皇帝斗气的一段时间里 ,连兵部都调不动 他,他还是只听已经辞职在家“歇菜”的曾国藩的话。

方,也体现了曾国藩他自己就是一个“身到、心到、口到、眼 同样 ,推崇罗泽南也体现出曾国藩用人的高超来。

曾国藩
今言咸同 臣里的排名 ,甚至排在曾国藩的前头。

这样一来 ,罗泽南
军中的骨干。

在罗泽南的影响下 ,他们也都以曾国藩为
三部,“勤教”
这一点也是曾氏人才论里非常有特色的地
到”勤于实践的人。

曾国藩一直认为,找到了人才,用对
了人才还不算完,作为一个领导者,你还必须善于引导人
才,使
人才不断提升,不断发展。

所以,曾国藩算是提出了最早的

才培训的概念。

虽然曾国藩真正认可的入室弟子,严格说
起来也就是李鸿章,但当时很多湘军将领都以师礼对待曾国
藩,曾国藩对此也坦然接受,因为他确实在长年征战的过程中很注意对手下人的培养,而且这些培养,大多是他亲力亲为。

他治军的时候,很注意思想政治工作,每次练兵都要亲自训话,
次训话都要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

这个气力花得不可谓不大,但正因为他教训得勤,他手下的人才也才跟他跟得紧。

曾国藩的勤教,既是一种人才培训的手段,也是一种凝

人才的手段。

第四部,“严绳”这就要说到曾国藩为
什么容不下王鑫了。

曾国藩是非常讲究所谓人才是要能为我所用的,而使用人才, 一定要有一个环境,要么是一个团队
环境,要么是一个组织环境。

也就是说我们是在一个体系里使用人才的,这个体系小可以小到一个团队, 大可以大到
一个政
党,甚至国家机构,但不管大小,这个人才环境它要自成一个体
系,就必须要保证这个人才环境的有序与稳定。

所以,我
们看现在的市场经济中,有些小企业为什么始终做不大?原因就在于它的人才流动、人才跳槽太厉害,无法形成属于自己的
固定的人才环境。

湘军也是一个团队,也相当于一个企业,

为什么做大了昵?就在于曾国藩这个团队核心他很会并且很
注重打造有序和稳定的人才环境。

为了保证团队内部的人才环境的稳定,凡是不稳定的因素,他都要剔除出去。

他说
过有两种人他不用,一种是表现欲过强的人,一种是虽有大才
但性格极其偏激的人。

因为这两类人最容易破坏整体人才环
境的稳定。

他认为,王鑫就属于第二类,虽有大才但性格极易偏激的人。

要不然王鑫也不会轻易把他和曾国藩的内部
矛盾公开化。

对曾国藩来说,这会给其他人起到很危险的示范
作用,到时候一个王鑫就会影响两个、三个甚至几个王鑫。

个团队里,不要多,有几个这样的人,你的人才环境就要被
打破
了,就难以掌控了。

所以曾国藩宁肯舍王鑫之才,也要跟他较
真。

但王鑫确实有才,后来左宗棠重用王鑫也确实建立了不
少功勋。

可曾国藩虽然面对左宗棠的嘲讽挖苦也不后悔。


长远的实际效果来看,他这么做虽然绝情了一些,但对湘军

个团队的建设来说,还是有很大的正面意义的。

所以,所谓“严绳” ,就是对人才的管理与驾驭,这也算是曾国藩人

论里最有特色的一点。

统观曾国藩的人才论,他并不只说惟才是举” 4 个字,他在家书里总结说:“为政之道,得人、
治事二者并重。

得人不外四条: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