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减法的验算》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减法验算》说课稿

《减法的验算》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法及加法验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设计了两幅有联系的买东西的情境图:①妈妈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出200元。
②售货员找给妈妈17元。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集中教学“减法的验算”,针对“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的计算结果提出:“找的钱对不对呢?”提出检验计算结果的问题,以交流的形式,提出两种方法:(1)被减数减去差是不是等于减数。
(2)差加减数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验算能有效纠正错误,提高计算正确度,因此比较重要(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交流减法验算方法,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学会减法的验算。
2、理解验算的意义所在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所学到得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减法验算能有效纠正减法计算中的错误,是减法计算教学中不可或者的内容,因此我确定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进行验算。
由于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验算检查的习惯,再说习惯也不是一促就会的事,因此,我确定教学难点是养成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
二、说教法: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尝试教学法和讨论法。
从哲学角度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要求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本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通过创设营业员阿姨找的钱究竟对不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经历发现验算方法的过程,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通过合作交流学习,得出减法的验算方法。
同时,本课也较适宜用谈话法来组织教学,由于学生都有一些生活经验支撑他们的减法验算活动,在交流方法时,学生有话可讲。
在交流中发表自己意见,学习他人意见,相互促进,用谈话法教学是既简单又有实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理解验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件事,好不好?(点课件:出示他们一起去商店的图片)东东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因此星期天,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设计意图】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目的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1、师:点击课件,出示东东说的一句话(我们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师:商店的阿姨问东东,小朋友,你能帮阿姨解决一个问题吗?东东说:没问题,阿姨。
阿姨:你们刚才在买的运动服的价钱是135元,运动鞋的价钱是48元,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吗?(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运动服的价钱比运动鞋的价钱贵多少?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当学生说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时教师用屏幕显示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一下东东解决这个问题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把教材情景图上的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教学例1(加法的验算)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独立计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师面批学生答案,个别学生应给予指点,课件出示:讲解之前先处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问题。
师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怎样才能对它进行验算呢?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师点评。
师: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点击课件:出现验算的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退位,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1)直接说得数10+3= 10+4= 10+2= 10+5= 10+6=10+9= 7+10= 8+10= 9+10=(2)举卡片表示结果13-6= 16-7= 12-4= 15-9= 13-8= 2.板演笔算减法竖式,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3.订正板演,提问:笔算减法要记住哪几条?(二)学习新课1.以旧引新,学习例5师问:板演的第2题,如果把17改成97,应该怎样计算呢?出示:2.尝试探究师:这道题咱们还没有讲,但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只要动动脑筋,是可以做对的,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独立试做,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3.引导获得正确知识师说:这三种算法究竟哪种正确呢?看看图解。
(出示书上计数器图)同桌互相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说计算过程,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说出个位和十位的计算过程,学生如果说不清,可引导提问:(1)数位对齐后,从哪一位减起?够减吗?怎么办?(2)十位3退1还剩几?(3)用几减9?够减吗?怎么办?注意引导学生看图,最后有一名同学正确、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1减7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11减7得4,在个位上写4;十位退1剩2,2减9不够减,从百位退1,在十位加10再减,12减9得3,在十位上写3,百位4退1剩3,对齐百位写3)请学生判断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哪个正确,再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两个竖式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追问学生:今天学的笔算减法式题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板书课题: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4.学习例6师说:刚才大家学习得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一些红苹果,不过有个条件,必须猜出苹果下面的数是几,才能得到苹果。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理解验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件事,好不好?(点课件:出示他们一起去商店的图片)东东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因此星期天,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设计意图】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目的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1、师:点击课件,出示东东说的一句话(我们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师:商店的阿姨问东东,小朋友,你能帮阿姨解决一个问题吗?东东说:没问题,阿姨。
阿姨:你们刚才在买的运动服的价钱是135元,运动鞋的价钱是48元,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吗?(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运动服的价钱比运动鞋的价钱贵多少?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当学生说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时教师用屏幕显示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一下东东解决这个问题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把教材情景图上的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教学例1(加法的验算)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独立计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师面批学生答案,个别学生应给予指点,课件出示:讲解之前先处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问题。
师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怎样才能对它进行验算呢?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师点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教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的原因。
因此,本节课教学时注重突出根本算理,不仅使学生掌握“隔位退位减〞的算理,还加强学生对程序和步骤的理解。
1.借助直观,援助学生理解算理。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笔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根底上进行的。
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学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根底上,借助计数器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弄清楚“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当10到十位上,再从十位的10中退1当10到个位,这时十位上是9〞,从而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2.注重比较,突出专项训练。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是退位减法的难点,学生计算的错误率相对较高,因此,本节课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的根底上,设计和补充比照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退位减法的各种情况,在观察、比照中,进一步明确退位减法的算理。
课前打算教师打算PPT课件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计算下面两道题,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反响,指名汇报算法。
2.在前面学习的根底上,今天这节课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
(板书课题: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作铺垫。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出示课件,呈现信息:2022年方案生产158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22年方案生产40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
2022年比2022年方案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列出算式:403-158,并试着计算403-158。
(2)交流算法。
(课件展示各种算法)算法一算法二算法三 (3)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看来比较难,同学们计算出三种不同的结果,但是结果只能有一个是对的,哪一个对呢?大家想方法验证一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 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教学设计

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分钟)1.出示课件:计算下面两道题,并说说想法。
2.学生掌握的真好,今天这节课学习被减数中间或末尾为0的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
(板书课题)。
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3。
2.读题分析题意并列式。
3.引导学生计算403-158=思考:当十位上退1时,十位上是0,怎么办?4.三位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扩展延伸:三位数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
1.讨论:500-157=老师板书:2.讨论:三位数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减法的验算。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对算式403-158=245 进行验算。
老师板书:个十,2.填空。
(1)被减数=()+()。
(2)比189多28的数是()。
(3)381比()多29。
(4)比459多95的数是()。
答案:差减数217 3525543.列竖式计算。
305-138=803-95=答案:1677082.组织学生说一说减法的验算方法。
教师小结。
4.小军、小兰和小宁星期天帮王大爷拾鸭蛋。
小军拾了220个,小兰比小军多拾了18个,小宁比小军少拾了个19个。
(1)小兰拾了多少个?(2)小宁拾了多少个?答案:(1)220+18=238(个)(2)220-19=201(个)5.计算并验算。
900-548=1000-832=答案:352 16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4.2减法的验算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 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2.能力目标: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加强对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
3.情感目标: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加减法的计算及验算1.计算并验算3 4 8 3 9 8 1 4 9 2十7 1 4 十 8 5 6 —7 2 84 0 3 3 0 0— 2 7 4 一1 2 4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时,提问:(1)两数相加应该怎样算?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继续加。
)(2)两数相减应该怎样算?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加上原数位上的数再减。
)(3)验算时可采用什么方法验算?加法,可采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采用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
减法:可采用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的方法,也可采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的方法进行验算。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3页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完成教科书第33页练习八的第2题(1)用自己的话,编一道应用题。
(2)独立分析应用题,然后列式解答。
(3)讲评时,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各种不同的提问题的方式。
2.完成教科节第33页练习八的第2题(1)题目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有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2)我们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这个问题?要求下午挺出多少只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该怎样列式?[337十118=455(只)](3)要求这一天共孵出多少只小鸡?我们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可以直接求出这个问题?(上午孵出多少只和下午孵出多少只?)该怎样列式?[337十455=792(只)] (4)要求还剩下多少个鸡蛋?我们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可以直接求出这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蛋,己孵出多少只小鸡?)该怎样列式?[900一792=108(只)](5)小结:解答题目时,要认真审题,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进行认真解答。
数学三年级上册《减法的验算》学案

(2)这节课自己的表现如何?
作业(达标
检测)
内容
反馈
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
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逗留、玩耍。
重点
理解验算的重要性,自主探索减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的验算减法。
难点
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核心问题
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板
书
设
计
学习任务及学法指导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算出妈妈给小明买运动服和运动鞋要付的钱是183元,课时妈妈没有零钱,付了200元。(教材主题图)
提问: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幅图包含了什么数学问题?
①找回17元是对的。
②应找回27元。
(2)讨论“哪一种算法算得对”,体会验算的重要性。有的学生会发现第①种答案正确,他们会反对第②种答案,另一部分学生也不能确定第②种答案的正确性,教师及时发问“哪一种算法算得对”,让学生讨论如何判断“哪一种算法算得对”,引出我们要通过验算来判断。
(3)自主探究“哪一种算法算得对?”---探索演算方法。①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哪一种算法算得对”。②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看法。③班内反馈。
数学三年级上册“减法的验算”学案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减法的验算》
单元(章节)
第四单元
课时
第7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人
教
学
目
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培养验算的意识和习惯。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减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
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
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
钱的。
谁愿意说一说。
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 200 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 183 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
板书: 200- 183=17(元)
师:小明说什么?
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减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哪同学愿意把你算的方法告大家?
引学生用自己的言出自己的算方法和果,鼓励学生出不同的方法,如:我用200 减 17,看是不是等于183。
我用 17 加上 183,看是不是等于 200。
:你最喜哪种方法?
2.做一做。
三、巩固,运用新知。
1.比一比,看明:用 0,1,2,⋯⋯ 9 十个数字成一个加法
式。
2.啄木捉害虫(示)
苹果上有多虫子,同学来当啄木苹果捉害虫。
四、全小。
通的学,你了什么?有什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