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1)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数字、符号要看清;进位、退位勿忘记。

(2)加减乘除法的递等式计算运算顺序要牢记: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不是同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巧算方法:在同级计算时,可以带符号搬家,也可以用加(去)括号的方法。

其中,减号后面加(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3)面积的估测不规则的图形我们也能进行计算它们的面积:一般可以用边长为1厘米的方格去数,当有不满一格的采用“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的原则去计数。

(4)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低级单位)(低级单位)单位之间的转化:高级单位(较大的单位)→低级单位(较小的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较小的单位)→高级单位(较大的单位)除以进率(5)组合图形的面积:切割、添补法(特殊情况可以采用拼凑法)注意:没有直接给出的条件,要通过计算得出。

第二单元《用两位数乘除》一、速度、时间、路程(1)速度:每分(每秒、每小时)行的路程就叫做速度。

(2)速度=路程÷时间比较速度的快慢两种特殊情形:时间=路程÷速度当路程一样时比时间,时间用得越少,速度就越快。

路程=速度×时间当时间一样时比路程,所走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快。

(3)54米/分表示每分钟跑54米,读作:五十四米每分(4)另外几组关系: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二、用两位数乘(1)计算方法①数位对齐;②从个位乘起;③满几十就向前以为进几(注意进位,末尾零的竖式计算)如:8300×40(2)积末尾的0的个数与因数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在计算乘整十、整百数时,可以运用推算方法进行口算,先把两个因数末尾的0去掉后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这两个因数末尾的0之和。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递等式同级运算:符号都是加减或乘除的运算。

两级运算:符号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运算。

同级运算可以巧算。

两级运算不能巧算,只能按运算顺序计算。

递等式运算顺序:先算括号,再算乘除,最后加减。

巧算(加括号:前面是加号,后面加括号,不变号。

前面是减号,后面加括号,要变号。

移位置:符号跟着后面数字一起移动。

)2、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于等于半个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舍去。

用满格的格数加上大于等于半格的格数,就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面积单位1dm2(1)读作1平方分米,写作1dm2,表示边长是1dm的正方形的面积(2)面积单位有m2dm2cm2(3)1 m2=100 dm2 1 dm2=100 cm2 1 m2=10000cm24、组合图形的面积用割、补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步骤(1)根据图形选择割或者补的方法,用尺画出虚线(2)计算出和面积有关的边的长度(3)计算面积,再相加或者相减(4)注意单位是cm2,dm2,m2(5)凸字形用割,凹字形用补第二单元1、速度每分(每秒、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单位是复合单位。

例写作:85米/分读作:八十五米每分表示:每分钟行85米2、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做题时请注意单位)时间×速度=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3、用两位数乘(1)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估算例:48×63 的积在(2520)与(3150)之间,接近(3150)。

思考方法:48离整十数50更近,用48估算,估成40×63=2520与50×63=3150。

(2)两位数与三位数的估算用两位数估算成相邻的整十数如152×56中,虽然152更接近整十数,但还是用56去估算。

(3)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分拆计算参考书p14 ①可以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②可以把一个两位数分拆成一个整十数加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



18
长方体、正方体的周长
60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能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究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19
6、整理与提高
5
乘与除
64
1.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两位数除三、四位数的除法。
2.能正确计算两步式题。
3、知道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14
算盘
49
1、初步认识算盘,知道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使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能够读算盘上表示的数,能够使用算盘表示给定的数。


15
计算器
50
1、认识计算器的结构,知道计算器各部分名称。
2、初步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


16
使用计算器计算


3
树叶的面积
4
1.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测出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
2.在估测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中初步体会“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



4
面积单位
5
1、认识面积单位dm2,建立1dm2的直观表象。
2、知道dm2与它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
面积计算
6
1.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理解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10
3、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整体与部分
38
1.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整数和小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分数、时钟和日历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整数和小数的认识1.正整数:1,2,3,...2.负整数:-1,-2,-3,...3.零:04.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构成,小数点表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线,如0.5、1.35等在数轴上,整数和小数可以表示为点的位置,负数在表示时位于数轴的左侧。

二、加减法运算1.两个数的加法,可以通过从第一个数出发,向右移动一个数的单位距离,找到另一个数。

2.两个数的减法,可以通过从第一个数出发,向左移动一个数的单位距离,找到另一个数。

三、几何图形1.正方形: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均为直角的图形。

2.长方形:四条边两两相等但不全等的图形。

3.三角形:三条边和三个角都不相等的图形。

4.圆形:由一个圆心和半径组成,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5.直线、曲线、线段和射线: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一条线,曲线是有弯曲部分的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有一个起点,无限延伸。

四、分数1.分数由一个分子和一个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割的份数,分母表示被分成的总份数。

2.分数可以用于表示部分整体,如1/2表示一个整体中的一半。

3.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五、时钟和日历1.时钟:时钟用于显示时间,主要包括时针、分针和秒针。

时针每转动一圈表示12小时,分针每转动一圈表示60分钟,秒针每转动一圈表示60秒。

2.日历:日历用于显示日期,包括年、月、日。

-年:日历上显示的年份。

-月:日历上显示的月份,一年有12个月。

-日:日历上显示的每个月的日期,按顺序排列,最多到31号。

以上就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完整版)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doc

(完整版)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doc

(完整版)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doc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序号1 2 3 4 5 6单元1、复习与提高教学内容课本页次乘除法计算 2括号先算 3树叶的面积 4面积单位 5面积计算 6谁跑得快8主要知识1、掌握一位数乘除两、三位数的计算。

2、掌握两步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

1.知道在带小括号的算式中,小括号要先算。

2.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3.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

1.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测出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

2.在估测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中初步体会“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

1、认识面积单位dm2,建立 1dm2的直观表象。

2、知道 dm2与它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1.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理解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将简单组合图形看成是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和或差,有效地选择割、补等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1、初步认识速度的含义,知道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认知水平记忆解释性理解探究性理解√√√√√√√√√√√√√√√2、乘与除7用两位数乘12 8用两位数除219 运动会上的小统计3510 整体与部分38单位。

2、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3、能初步运用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1、根据已有知识,探索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用横式和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4.理解和掌握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和竖式书写格式。

1.通过生动的情景及具体操作活动,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除法竖式计算。

3.通过对除法进行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主要包括数的认识与计数、加法与减法、数的排序、长、体积的认识与计算、数的应用等内容。

下面是具体的教学知识点:1.数的认识与计数-认识1-99之间的数:能读、写、画出1-99之间的数字,并能理解其大小关系。

-数的相等与比较:能判断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来表示。

-数的顺序:能将给定的一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加法与减法-加法的计算:能用试算的方法完成个位数、两个个位数的横式加法运算,进一步掌握了心算方法。

-加法的性质:了解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能灵活运用这些性质来进行计算。

-减法的计算:能通过试算的方法理解个位数减个位数、两位数减个位数的运算,并用横式记录计算过程。

3.数的排序-数的排序:根据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要求,对一组数进行排序。

4.长、体积的认识与计算-长度的认识: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基本长度单位,能将更大单位换算为更小单位,有一定的长度估算能力。

-长度的测量:能合理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使用尺子、电子秤等量具进行测量。

-长度的计算:能进行简单的长度相加、相减计算。

- 体积的认识:认识立方厘米(cm³)作为体积的基本单位,能区分物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概念。

-体积的测量:能使用各种量具对物体的体积进行测量。

-体积的计算:通过将小的单位换算成大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5.数的应用-时间的认识:认识小时、分钟,能读表、说时间、写时间,并能计算简单的时间差。

-有关货币的应用:能辨认和使用人民币的各种面额,能进行简单的货币运算。

-认识图形:认识二维和三维图形,包括直线、曲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正方体、长方体等。

-图形的分拆与组合:能将图形进行拆分并组合,培养对图形的观察能力。

-时间的计算: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运算,理解时、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长度与重量的比较:能根据物体的长度和重量进行比较,使用长、短、轻、重等词语进行描述。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递等式同级运算:符号都是加减或乘除的运算。

两级运算:符号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运算。

同级运算可以巧算。

两级运算不能巧算;只能按运算顺序计算。

递等式运算顺序:先算括号;再算乘除;最后加减。

巧算(加括号:前面是加号;后面加括号;不变号。

前面是减号;后面加括号;要变号。

移位置:符号跟着后面数字一起移动。

)2、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于等于半个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舍去。

用满格的格数加上大于等于半格的格数;就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面积单位1dm2(1)读作1平方分米;写作1dm2;表示边长是1dm的正方形的面积(2)面积单位有m2dm2cm2(3)1 m2=100 dm2 1 dm2=100 cm2 1 m2=10000cm24、组合图形的面积用割、补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步骤(1)根据图形选择割或者补的方法;用尺画出虚线(2)计算出和面积有关的边的长度(3)计算面积;再相加或者相减(4)注意单位是cm2;dm2;m2(5)凸字形用割;凹字形用补第二单元1、速度每分(每秒、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单位是复合单位。

例写作:85米/分读作:八十五米每分表示:每分钟行85米2、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做题时请注意单位)时间×速度=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3、用两位数乘(1)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估算例:48×63 的积在(2520)与(3150)之间;接近(3150)。

思考方法:48离整十数50更近;用48估算;估成40×63=2520与50×63=3150。

(2)两位数与三位数的估算用两位数估算成相邻的整十数如152×56中;虽然152更接近整十数;但还是用56去估算。

(3)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分拆计算参考书p14 ①可以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②可以把一个两位数分拆成一个整十数加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

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知识点长方形:周长C=(a+b)dux2面积S=ab(其中a,b为长和宽)正方形:周长zhiC=4a面积S=a×a(其中a为边长)1、已知长方dao形的长和宽求长方形的周长,可直接用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正方形的周长,可直接用公式: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3、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长方形的宽:宽=(周长-长×2)÷2宽=周长÷2-长长方形的性质:(1)两条对角线相等(2)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4)两组对边分别相等(5)四个角都是直角(6)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7)具有不稳定性(易变形)(8)长方形对角线=√(a2+b2)(9)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
序号


教学内容
课本页次
主要知识
认知水平
记忆
解释性理解
探究性理解
1
1、
复习与提高
乘除法计算
2
1、掌握一位数乘除两、三位数的计算。
2、掌握两步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


2
括号先算
3
1.知道在带小括号的算式中,小括号要先算。
2.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3.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


3
树叶的面积
4
1.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测出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
2.在估测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中初步体会“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



4
面积单位
5
1、认识面积单位dm2,建立1dm2的直观表象。
2、知道dm2与它相邻的两个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几。
2.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发展分数的概念。
3.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4.初步感知整体的守恒性(即分割成的所有部分合起来依然是整体)。



13
4、计算

5、几何小实践
从算筹到计算器
48
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2、初步认识算筹、算盘,感受数学在中国的发展的源远流长。
4.理解和掌握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和竖式书写格式。



8
用两位数除
21
1.通过生动的情景及具体操作活动,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除法竖式计算。
3.通过对除法进行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9
运动会上的小统计
35
1、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说出统计的内容和数量,会比较量的多少。
51
1、能使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四则运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2、能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3、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丰富学生的数感。


17
周长
56
1.初步认识与掌握周长的含义。能说出“围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2.能通过测量图形各边的长度求多边形的周长。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2、理解速度 、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3、能初步运用速度 、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7
用两位数乘
12
1、根据已有知识,探索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用横式和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18
长方体、正方体的周长
60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能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究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5
面积计算
6
1.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理解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将简单组合图形看成是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和或差,有效地选择割、补等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6
2、
乘与除
谁跑得快
8
1、初步认识速度的含义,知道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3、知道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14
算盘
49
1、初步认识算盘,知道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使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能够读算盘上表示的数,能够使用算盘表示给定的数。


15
计算器
50
1、认识计算器的结构,知道计算器各部分名称。
2、初步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


16
使用计算器计算
2、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10
3、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整体与部分
38
1.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初步体会到整体和部分是相对的。


11
几分之一
39
1.借助分纸带的活动,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2.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
3.初步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



12
几分之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