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3课时)硝酸的性质教案

合集下载

必修一-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必修一-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必修一-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点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一、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SO 2 的性质及其应用:(1)物理性质:通常为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一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SO 2),易液化(沸点为-10℃)。

是严重的大气污染物。

备注:大气污染物通常包括:SO 2、CO 、氮的氧化物、烃、固体颗粒物(飘尘)等。

(2)化学性质: ① SO 2 是酸性氧化物:② 还原性:SO 2中S 为+4价,可与强氧化剂(如氧气等)反应生成+6价的S :1)SO 2 + O 2 <==== > 2SO 3催化剂加热2)能使溴水褪色: SO 2 + Br 2 + 2H 2O ===H 2SO 4 +2HBr 3)与H 2O 2反应: SO 2 + H 2O 2 === H 2SO 44)SO 2在水溶液中能被KMnO 4(H +)、Cl 2、Fe 3+、HNO 3等氧化,归纳如下(都在通常条件下进行):SO 2H 2SO 4③ 氧化性:SO 2中S 为+4价,可以降低,表现出氧化性,但氧化性很弱:SO 2 + 2H 2S ===3S ↓+ 2H 2O④ 漂白性:SO 2可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时这些无色物质又会发生分解,从而恢复原来的颜色,即漂白作用是可逆的(SO 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常用于实验室对 SO2 气体的检验(品红溶液)备注:漂白原理类型:①吸附型:活性炭漂白——活性炭吸附色素(包括胶体) ②强氧化型:HClO 、O 3、H 2O 2、Na 2O 2 等强氧化剂漂白——将有色物质氧化,不可逆 ③化合型:SO 2 漂白——与有色物质化合,可逆 (3)酸雨——硫酸型酸雨: 1)硫酸型酸雨的形成:PH 值小于5.6(酸雨的pH <5.6)的雨水叫酸雨。

含硫酸的酸雨称硫酸型酸雨;含硝酸的酸雨称硝酸型酸雨。

(正常的雨水由于溶解CO 2形成弱酸H 2CO 3,pH 约为5.6。

高中化学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2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3课时硝酸的性质课件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2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3课时硝酸的性质课件苏教版必修1

16
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3课时硝酸的性质课件苏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 对身体不好哦~
2021/4/17
高中化学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2单元生产
17
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3课时硝酸的性质课件苏
知识点一 硝酸的强氧化性 1.本质 HNO3 中的+5 价氮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 2.规律 (1)浓硝酸得―电→子NO2,稀硝酸得―电→子 NO。 (2)反应温度越高,硝酸浓度越大,硝酸的氧化性越强。 (3)与硝酸反应时,还原剂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态。
量共存。
2021/4/17
高中化学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2单元生产
23
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3课时硝酸的性质课件苏
知识点二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1.四个守恒 (1) 得 失 电 子 守 恒 : 金 属 失 电 子 的 物 质 的 量 = n(NO2) + 3n(NO)。 (2) 氮 原 子 守 恒 : n(HNO3) 总 = n(HNO3) 余 + xn[M(NO3)x] + n(NO2)+n(NO)。
程式 3Cu+8H++2NO- 3 ===3Cu2++2NO↑+4H2O 计算,因为 M(NO3)x 的 NO- 3 可借助 H2SO4 提供的 H+继续与金属反应。
2021/4/17
高中化学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2单元生产
26
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3课时硝酸的性质课件苏
【名师提示】 金属与浓硝酸反应时,量不同,还原产物 的成分可能不同,如过量金属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时,还原产 物为 NO2、NO 的混合物。
答案:C
2021/4/17

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2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第1课时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

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2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第1课时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
3
(2)“雷雨发庄稼”形成化合态的氮的反应过程。 ①放电或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 N2 与 O2 反应的方程式_N_2_+__O_2_或=_放=高_=电=温_=_2_N_O___。 ②NO 在空气中易被 O2 氧化为 NO2,化学方程式为_2_N_O_+__O__2=_=_=__2_N_O_2_。 ③NO2 与 H2O 易反应生成 HNO3 和 NO,化学方程式为 _3_N__O_2_+__H_2_O_=_=_=_2_H__N_O__3+__N__O___。 ④雨水中的 HNO3 渗入土壤中与矿物质作用生成_硝__酸__盐__,其中 NO- 3 被植物 的根系吸收,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4∶3剩余O2 注意:氮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与 O2 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剩余的气体可 能是 O2,也可能是 NO,但不可能是 NO2,因为 NO2 会与水反应又生成 NO。
14
[对点训练] 1.最新的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 SARS 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 关于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二氧化氮与 H2O 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1∶1 C [A 项,NO 为无色气体;B 项,常温下 NO 易被氧气氧化;D 项,根据 3NO2+H2O= = = 2HNO3+NO 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均为 NO2,二者质量比为 1∶ 2。]
6
(3)氮氧化物污染的防治:①使用_洁__净__能源;②为汽车安装尾气转化装置, 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成_二__氧__化__碳__和__氮__气___;③对生产氮肥、 硝酸的工厂排放的_废__气__进行处理。

2019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课件 苏教版

2019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课件 苏教版

物质
NO
NO2
物理 性质
颜色 毒性 溶解性
_无__色___ __有__毒__ _不__溶___于水
_红__棕__色_ __有__毒__ __能__溶__于水
物质
NO
NO2
化学 与 O2 反应 性质 与 H2O 反应
2NO+O2===2NO2 3NO2+H2O=== 2HNO3+NO
①与血红蛋白结合
对人体或环境的影 使人中毒
形成酸雨、光化学烟

②转化成 NO2 形成 雾
酸雨、光化学烟雾
[自我检测] 1.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这说明雷雨中含有能被植物吸收 利用的化合态的氮,请同学们写出三个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 氨 可 将 氮 氧 化 物 转 化 为 无 毒 气 体 。 已 知 : 4NH3 + 6NO催==△化==剂= 5N2+6H2O,8NH3+6NO2催==△化==剂= 7N2+12H2O。同 温同压下,3.5 L NH3 恰好将 3.0 L NO 和 NO2 的混合气体完全 转 化 为 N2 , 则 原 混 合 气 体 中 NO 和 NO2 的 体 积 之 比 是 ________。 (3)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若 NO 与 NO2 按物质的量之比 1∶1 被足量 NaOH 溶液完全吸收后得到 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生产生

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生产生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气B.氨和HNO3都是电解质C.氨气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白烟D.由NH3制HNO3的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解析:A项中N2与H2化合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B项中NH3是非电解质而HNO3是电解质;C正确;D项中NH3中N为-3价,HNO3中N为+5价,因此由氨制硝酸的过程中,氮元素被氧化。

答案:C2.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N2NOB.NH3NH4NO3C.N2NH3D.N2N解析:B项是化合态化合态。

答案:B3.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解析:①装置在管口处又生成NH4Cl,无法制得NH3,A项错误;选用装置③,使用浓氨水与CaO 或NaOH作用,可制取NH3,B项正确;②作为NH3的吸收装置,漏斗插入水中,不能防止倒吸,C 项错误;利用④收集NH3时,收集气体不纯,D项错误。

答案:B4.(2015北京理综,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解析:A项,人工固氮过程中N2+3H22NH3中氮元素被还原,A错误;B项,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的过程是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是氮气与氢气转化为氨气,属于人工固氮,B正确;C项,利用铵盐合成尿素说明含氮的无机物和含氮的有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C 正确;D项,由于动植物排泄物及遗体也参与在氮的循环中,因此C、H、O在不同阶段参与了氮的循环,D正确,答案选A。

答案:A5.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合适的是( )A.N2+3H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B.加热NH4HCO3,气体用五氧化二磷干燥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D.Mg3N2+6H2O3Mg(OH)2↓+2NH3↑,气体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解析:A选项中方法是工业制取氨气的方法,不可选;B选项中P2O5是酸性干燥剂可以吸收NH3,不可选;D选项中CaCl2可以与NH3形成络合物,也不能选用。

【小初高学习]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

【小初高学习]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1.实验室收集NO、NO2两种气体( )A.均可用排水法B.均可用向上排空气法C.NO用向上排空气法,NO2用排水法D.NO用排水法,NO2用向上排空气法答案:D2.发射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产生的大量高温气体从尾部喷出,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2、H2O、N2、NO等,在发射现场可看到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其原因是(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B.NO遇空气生成NO2C.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NO2D.NO与H2O反应生成H2和NO2解析:NO遇空气生成NO2,NO2是红棕色气体。

答案:B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C.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D.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解析: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铜网,A项错误;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饱和NaHCO3溶液,B 项错误;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KOH溶液,D项错误。

答案:C4.最新研究表明:NO吸收治疗法可快速改善SARS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缓解病情。

病毒学研究同时证实,NO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下列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是( )A.NO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含等质量的氧元素的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C.常温常压下,NO不能与空气中的O2直接化合D.NO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答案:B5.下列氧化物中,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CO2B.NO2C.SiO2D.SO2解析: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答案:B6.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大发现。

使CO、NO x等在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无毒气体,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的排放,正是此项研究的重要应用之一。

教案:必修1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2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教案:必修1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2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2.全面、系统地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重பைடு நூலகம்点:
本单元重点介绍了氮氧化物、氨和铵盐、硝酸等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其中,氮氧化物的性质、硝酸的氧化性和科学使用化肥可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
教学内容
1、为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而空气中大量游离的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这一客观事实出发,引入闪电时氮氧化物的生产。介绍从N2→NO→NO2→HNO3最后形成硝酸盐这一“雷雨发庄稼”的原理,再以“信息提示”形式呈现NO、NO2这两种重要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最后联系实际,激励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资源的合理使用,与环境的友好相处,新能源的开发等方面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知识体系: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基本要求
1.认识氮的氧化物的性质,了解氨、铵盐、硝酸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对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2.通过对含氮化合物性质实验的探究,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3.了解氨的合成对氮肥生产的促进作用,知道氮肥的性质,认识科学使用氮肥的意义。
发展要求
1.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
3、硝酸的性质
从硝酸的物理性质入手,再通过“观察与思考”学习硝酸的重要化学性质——氧化性和不稳定性。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能使学生对复杂氧化还原反应配平这一疑难知识加以巩固,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拿握HNO3的强氧化性。硝酸的氧化性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跟浓HNO3和稀HNO3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教材介绍了硝酸的重要用途,以帮助学生将对HNO3的理论认识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使知识学以致用。最后介绍硝酸的工业生产过程,既是对前面所学的氮的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理解和加深,又使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硝酸的制法。知识体系:

文库上传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文库上传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第3课时硝酸的性质1.将制取NH3装置的导管口对准下述液滴(不接触液滴)时,可产生白烟的是( )A.浓硝酸B.浓硫酸C.稀盐酸D.稀硫酸解析:浓硝酸具有挥发性,与NH3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答案:A2.向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A.变浅B.加深C.不变D.变黄色解析:在H+条件下,N把Fe2+氧化成Fe3+,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答案:D3,加热到不再冒气泡为止,生成的物质可能是( )A.Fe(NO3)3、NO、NO2B.Fe(NO3)2、H2C.Fe(NO3)3、H2D.Fe(NO3)2、NO、NO2答案:D4.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D.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解析:X是CO2和SO2的混合气体,Y是NO2气体。

在BaCl2溶液中,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

HNO3将SO2氧化成H2SO4,进而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

溶液呈酸性;CO2和NO两种气体从Z导管逸出,NO遇氧气生成红棕色的NO2。

答案:A5.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烧碱共热生成氨气B.浓硝酸不论与铜反应还是与碳反应,均体现其酸性和强氧化性C.一氧化氮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一氧化碳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D.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NO2和O2混合气体(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NO2支持燃烧解析:浓硝酸与碳反应时,只体现强氧化性,并不体现酸性。

答案:B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氧化铜与硝酸反应:Cu2++O2-+2H+Cu2++H2OB.碳酸镁与硝酸反应:C+2H+CO2↑+H2OC.铜与稀硝酸反应:Cu+4H++N Cu2++NO↑+2H2OD.铁与浓硝酸共热:Fe+6H++3N Fe3++3NO2↑+3H2O解析:A项中CuO不能拆开,B项中MgCO3不能拆开,C项中电荷不守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硝酸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授:盐酸、硫酸、硝酸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大强酸。

它们除了都具有酸的通性外,均各有自身特殊的性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硝酸的性质。

(二)新授内容:
【展示】一瓶棕色试剂瓶装的浓硝酸(用试管取适量样品,便于观察)。

引导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观察,再阅读课本物理性质的有关内容,归纳硝酸的物理性质。

【投影归纳】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纯硝酸是色、易、有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7g/cm3,沸点是83℃,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69%,98%以上的硝酸叫发烟硝酸。

【设疑】从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引出硝酸的不稳定性,我们学过的还有哪些物质也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的?它们共同的特性是什么?
【板书】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板书】 1. 不稳定性:
【展示】一瓶装在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显黄色。

原因分析且与工业盐酸黄色比较。

【师】硝酸在见光或受热时均易分解,而且越浓越易分解。

我们看到装在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变黄色,就是因为硝酸分解产生的NO2又溶于硝酸中的缘故。

【板书】 4HNO3△
4NO2↑+ O2↑+2H2O
【学生】分析上述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问题】硝酸应该如何保存呢?
【学生】盛放在瓶里,且放在的地方。

【问题】前面我们刚学过浓硫酸的性质,知道浓硫酸一个重要的特性是具有强氧化性,同学们回忆一下,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常温使等金属钝化;加热时能和等不活泼的金属反应,能和等非金属反应;和等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设问】硝酸能不能和铜反应呢?
【实验探究1】铜片与浓硝酸的反应,且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生成气体的颜色,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等。

【实验探究2】在上述装置中,从分液漏斗向试管内加5毫升水,稀释硝酸,继续收集产生的气体,观察
【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断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且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板书】 2. 强氧化性:
【板书】⑴与金属反应:
①与铜的反应:
【学生板书】 Cu+4HNO3(浓)=C u(N 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 u(N O3)2+2NO↑+4H2O
【问题】浓硝酸在反应中表现了什么作用?
【追问】作为氧化剂和作为酸使用的浓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问题讨论】从上述两个反应中可看出浓HNO3的还原物是NO2,稀HNO3的还原物却为NO,能否说明氧化性:稀HNO3强于浓HNO3呢?
【设问】常温下Fe、Al等金属遇浓HNO3会产生钝化吗?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01页倒数第二段有关内容,得出结论。

【板书】②常温下使Fe、Al 等钝化
【师】常温下可用铝制容器存放或装运浓硝酸。

加热条件下也能将Fe、Al氧化溶解。

【讲述】硝酸与浓硫酸一样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氧化(Au、Pt等除外)几乎所有的金属。

【小结】通过以上讨论可知,硝酸与浓硫酸一样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但是,硝酸与金属的反应有以下规律:⑴与金属反应均不产生氢气;⑵与不活泼金属反应,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二氧化氮,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一氧化氮;⑶与活泼金属反应较为复杂,中学阶段暂不讨论。

【设疑】Au和Pt既不能被浓硫酸溶解,也不能被浓硝酸溶解,那么有没有可以溶解它们的溶液呢?(王水作为了解)
【过渡】硝酸与浓硫酸一样不仅可以氧化金属,还可以氧化碳等非金属。

【板书】⑵与非金属反应:

C+4HNO3(浓)===CO2↑+4NO2↑+2H2O
【过渡】硝酸还可以与S、P等非金属单质以及一些还原性的化合物发生反应,例如:
S+6HNO3(浓)=H2SO4+6NO2↑+3 H2O
P+5HNO3(浓)=H3PO4+5NO2↑+ H2O
3FeO+10HNO3(稀)=3Fe(NO3)3+NO↑+5H2O (作为了解)
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
3H2S+2HNO3(稀)=3S+2NO↑+4H2O
【过渡】上述我们讲的都是HNO3的强氧化性,而且与金属反应时放出的气体不是H2,那么硝酸的酸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板书】 3 .酸的通性: HNO3=H++NO3-
(1)与碱性氧化物:HNO3+ CuO——
(2)与碱:HNO3+ NaOH——
(3)与某些盐: HNO3+ Na2CO3—————
【学生阅读】联系HNO3的性质,阅读硝酸用途的内容,归纳总结硝酸的用途。

【板书】三. 硝酸的用途: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来制备氮肥、染料、塑料、炸药、硝酸盐等。

【设问】硝酸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工业上是如何制备硝酸的呢?
【问题解决】课本101页,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写出方程式。

【板书】四、硝酸的工业制法:氨催化氧化法
原理;
;。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硝酸的两个重要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强氧化性具体表现在与金属、非金属单质和一些强还原性化合物的反应,与这些物质反应具有如下的一般规律:
1.与金属反应均不产生氢气。

2.与不活泼金属、碳等非金属单质、某些还原性较强的化合物反应时,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二氧化氮,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一氧化氮。

3.常温下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4.与活泼金属的反应较为复杂,中学阶段暂不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