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

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

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
机械制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下面是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机械制造
古代机械制造主要是为了生产和战争的需要。

早在公元前4000年,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简单的机械,如水车、风车等。

公元前3世纪,希腊工程师阿基米德发明了螺旋泵,公元前1世纪,罗马工程师维特鲁威斯发明了水轮机。

此外,古代还有各种机械武器,如弩、投石车等。

二、工业革命前的机械制造
到了中世纪,机械制造逐渐得到发展。

14世纪,欧洲出现了水力纺织机,使得纺织业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

17世纪,英国工程师沃特发明了蒸汽机,这是机械制造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机械制造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这一时期出现了各种机械设备,如纺织机、印刷机、锯木机等。

三、工业革命后的机械制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机械制造进入了现代化时代。

出现了各种新型机械设备,
如内燃机、电动机、飞机、汽车等。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使得机械制造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计算机数控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制造的精度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四、现代机械制造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现代机械制造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一种高科技产业。

现代机械制造涉及到各个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等。

各种新型机械设备不断涌现,如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等。

总之,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及里程碑事件

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及里程碑事件

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及里程碑事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机械工程作为一门学科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它涵盖了机械设计、制造、运动学、热力学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各个行业。

本文将为您介绍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及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机械工程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希腊。

当时,亚历山大大帝曾建立了一些制造机械的工坊,通过滚轮、杠杆等简单机械原理来提高生产效率。

这被认为是机械工程的起点。

随后,在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带来了对科学和技术的重新关注。

尤里乌斯·罗伯提克斯(1436-1516)是机械工程领域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意大利艺术家和工程师,致力于改进和创新机械设备。

他的著作《机械元素》被誉为机械工程的里程碑之一,系统总结了机械设计和运动学的基本原理。

18世纪是机械工程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国的瓦特(James Watt),法国的达尔文(Jean Baptiste Le Chatelier)等工程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并将其应用于煤矿和纺织行业,大大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达尔文则提出了达尔文热力学定律,为了解热能传递和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20世纪是机械工程发展的黄金时期。

随着电力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紧密结合,形成了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的趋势。

其中,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数值控制技术的引进是机械工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使得机械工程师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复杂的设计和模拟,加快了产品研发的速度和效率。

另外,机械工程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1903年,莱特兄弟的第一次飞行标志着人类实现了梦寐以求的飞行。

随后,航空工业快速发展,机械工程在飞机设计、发动机研发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加速,机械工程的发展前景广阔。

人们正在研究和开发新的材料、新的制造工艺以及智能化的机械设备。

简述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期起步阶段(1949年-1977年):这个阶段是中国机械制造业起步的时期。

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着工业化基础薄弱的挑战,大部分机械设备需要依靠进口。

在这个阶段,中国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依靠国内力量进行一些简单的维修和生产活动。

2. 前进和发展阶段(1978年-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机械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个阶段,中国政府积极鼓励技术引进和合作项目,吸纳外资,并进行自主创新。

大量的国内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国内也大量出现了机械制造企业,国内市场需求迅速扩大。

3. 提升和突破阶段(2000年-2015年):进入21世纪,中国机械制造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推动制造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国家大力支持高端装备制造和技术改造,力促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制造质量。

4. 创新和提质阶段(2015年至今):当前,中国机械制造业正转向更加注重创新和提质的阶段。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智能制造,推动机械制造业向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合作,提高中国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整个发展历程中,中国机械制造业经历了从落后到迎头赶上,再到取得一定成就的过程。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械制造国家之一,在多个领域具备了较强的生产和制造能力。

然而,仍面临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等挑战,需要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努力。

机械的发展历程

机械的发展历程

近代 — 动力的变革
古代机械的动力:人力、畜力和水力。 动力制约了机械的发展。 首先是动力的变革推动了机械的飞速发展和广泛 应用。
1765年,瓦特(Watt)发明了蒸汽机。 揭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蒸汽机给人类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各种由动力驱 动的产业机械 — 纺织机、车床等,如雨后春笋般 出现。
机构的创新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
近代 — 机械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建立
机器的发展,呼唤着机械的理论和设计方法。 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则为此准备了理论基础。
机机 构构 结运 构动 学学

器 机器要运动、要传递
静 力 学
力,因此,最先发展 起来的是:
运动学
静力学
动力学
强度理论
牛顿经典力学
材料学
机机

构构
近代 — 生产模式的变化
社会需求日益增长。 20世纪初叶,机械制造进入了大 批量生产模式的时代。标志:美国福特汽车的生产
近代 — 机构与传动的变革
高速化

提高生产率的需要。
代 机 械
基于动力的变革,大幅度提高机器的速度成为可能。 机器速度的提高要是求几不百断年完来善未已曾有停的遏机的构发,展趋势。
中世纪 欧洲
用脚踏板驱动的 加工木棒的车床
中世纪 欧洲
利用曲轴的研磨机
13世纪以后,机械钟表在欧洲发展起来。
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和凸轮机构等在古 代机械中即已经有所应用。在达•芬奇时代, 现在最常用的一些机构型式即已基本知晓。
近 代: 18世纪中叶 - 20世纪中叶
动力的变革 材料的变革 加工手段的变革 生产模式的变革 机构与传动的变革 机械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建立
材料学
现 代: 20世纪中叶 -

机械的发展历程

机械的发展历程

中世纪 欧洲
用脚踏板驱动的 加工木棒的车床
中世纪 欧洲
利用曲轴的研磨机
13世纪以后,机械钟表在欧洲发展起来。
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和凸轮机构等在古 代机械中即已经有所应用。在达•芬奇时代, 现在最常用的一些机构型式即已基本知晓。
近 代: 18世纪中叶 - 20世纪中叶
动力的变革 材料的变革 加工手段的变革 生产模式的变革 机构与传动的变革 机械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建立
机构的创新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
近代 — 机械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建立
机器的发展,呼唤着机械的理论和设计方法。 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则为此准备了理论基器 机器要运动、要传递
静 力 学
力,因此,最先发展 起来的是:
运动学
静力学
动力学
强度理论
牛顿经典力学
材料学
机机

构构
几种 工业机器人
清洗飞机的机器人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汽车装配生产线
隧道凿岩的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在潜水、管道修理、外科手 术、生物工程、军事、星际探索等领域应 用,承担着许多由人的直接操作无法完成 的工作。
几种 特种机器人
军用昆虫机器人
爬壁机器人
爬缆索机器人
水下扫雷机器人
计算机控制系统和伺服电机被引入到传统机器中来, 使其组成、面貌和功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蒸汽机无法实现小型化,所以在当皮时带的工厂生里产采机用械集1中
蒸汽驱机动的方式皮。带
天轴
皮带 生产机械 2
皮带 生产机械 3
……
蒸汽机时代的纺织工厂
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动机和内燃机发明
电力代替了蒸汽。 集中驱动被抛弃了, 每台机器都安装了独 立的电动机。

机械行业发展历程

机械行业发展历程

机械行业发展历程
机械行业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

这些阶段的转变主要受到科技进步、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以下是机械行业发展历程的简要描述:
阶段一:手工生产阶段
早期的机械行业基本上是以人们的手工操作为主,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发展。

阶段二:机械化生产阶段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机械行业开始引入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方式。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使用蒸汽动力和传动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

机械设备的发展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阶段三:电子化和自动化阶段
随着电力技术的进步,机械行业逐渐进入了电子化和自动化的阶段。

电子控制、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自动化生产线的兴起,大大减少了人力需求。

阶段四:信息化时代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机械行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机械设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此外,还发展出了一些新兴领域,如3D打印技术、机器人技术和物联网应用。

阶段五:智能化和绿色化阶段
当前,机械行业正朝着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设备具备更高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同时,绿色制造理念的引入也要求机械行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手工生产、机械化、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多个阶段。

这些变革推动了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为现代产业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

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

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
机械制造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生产和生活需求而创造的技术和科学,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工具制造时期。

以下是机械制造的主要发展阶段:
1.手工制造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使用手工工具进行物品制造,所有工具、机器都是由手工制作的,这种方法缺乏效率,速度慢,制造品质常常不稳定。

2.水力机械时期:人们开始尝试利用水力来驱动机器,发明了水车等机器,这种机器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受限于水力资源和机器在使用时难以控制的缺点。

3.蒸汽机时期:发明了蒸汽机,人类开始真正利用机器来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机器可以在煤炭等化石燃料的驱动下工作,使机器的使用更加广泛。

4.电动机时期: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动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机械制造的面貌,电动机可以无限制地提供动力,使得机器的工作更加高效、准确。

5.智能制造时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智能制造技术的出现使得机器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机器制造的效率和生产品质。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经历了手工制造、水力机械、蒸汽机、电动机和智能制造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遇到不同的挑战和问题,同时也推动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使得机械制造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机械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及未来展望

机械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及未来展望

机械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及未来展望一、机械发展的历程机械工程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历程漫长且复杂。

从最初的石制工具到现代的自动化机器,机械工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手动到自动的演变。

在古代,人类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制造出了一些简单的机械工具,如杠杆、滑轮、斜面等。

这些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机械工程逐渐向更复杂、更精密的方向发展。

人们开始制造出更加复杂的机械工具和设备,如水车、风车、钟表、织布机等。

这些设备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进入工业革命时期,机械工程的发展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

蒸汽机、内燃机等动力设备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随后,电力的发现和应用又为机械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这个时期,机械工程逐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

进入20世纪,机械工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机械工程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人们开始研究和开发自动化、智能化的机械系统和设备,如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

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

二、机械发展的现状当前,机械工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涵盖面非常广泛的领域,涉及到各种不同的专业和技术。

在制造业方面,现代机械工程通过引入自动化技术、智能制造等技术手段,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柔性化和高效化。

智能制造则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构建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

在能源领域,机械工程通过优化能源设备的结构和性能,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机械的发展历程——中国机械发展史浅述。

引文机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机械的发明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一项主要标志,机械技术在整个技术体系中占有基础和核心地位。

机械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是源远流长,它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史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发展也不平衡。

微观研究方面的工作较多,而宏观研究方面的成果较少。

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畴的探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也亟待加强。

本文主要探讨古今的机械概念及其演变、中国机械工程机械史的范畴与方法、中国古代机械史的分期与研究现状等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1什么是机械1.1关于机械什么是机械呢?其实机械就是及其与机构的总称。

英文中机械(machine),源自于希腊语之mechine及拉丁文mecina,原指“巧妙的设计”,作为一般性的机械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主要是为了区别与手工工具。

在中文中“机械”词语由“机”与“械”两个汉字组成。

“机”——原指局部的关键机件;“械”——在中国古代原指某一整体器械或器具。

这两字连在一起,组成“机械”一词,便构成一般性的机械概念。

1.2机械的特征由此即可得出普遍机械特征。

第一机械是一种人为的实物构件的组合;第二机械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第三机器具备机构的特征外,还必须具备的特征即能代替人类的劳动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故机器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的机构。

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

1.3机械的定义机械工程就是在各方面不断提高的需求的压力下获得发展动力,同时又从各个学科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改进和创新的能力。

2机械的历史机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逐渐发展与完善的。

从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使用的诸如石斧、石刀等最简单的工具,到杠杆、辘轳、人力脚踏车、兽力汲水车等简单工具,发展到较复杂的水力驱动、风力驱动的水碾和风车等较为复杂的机械。

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后,以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机械促进了制造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开始进入现代化的文明社会。

20世纪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使机械进入完全现代化的阶段。

机器人、数控机床、高速运载工具、重型机械及其大量先进机械设备加速了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人类可以遨游太空、登陆月球,可以探索辽阔的大海深处,可以在地面以下居住和通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机械,机械的发展已进入智能化阶段。

机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和服务的五大要素(人、资金、能量、材料、机械)之一。

2.1中国机械运用的历史2.1.1中国传统机械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

这是一个漫长的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的工具主要用石料和木料制作,同时也有一些骨制工具。

这一阶段后期出现了磨制的石器,使工具的形状趋于合理。

弓箭的出现表明这时的机械技术已有了一定的水平。

第二个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都有了一定的要求。

这时还出现了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反映了这一阶段机械的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三个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西周时期。

从动力方面看,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使用畜力和风力作为原动力。

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多,还出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

商代青铜工具和器械开始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到西周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诞生。

青铜冶铸工艺在这一阶段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渐成熟的过程。

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

这一阶段后期,陶范熔铸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在动力方面由只利用人力发展为人力、畜力等并用。

在材料方面由以石质材料为主发展为以木、铜质材料为主。

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发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

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

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工艺的转变。

这些情况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从春秋时期开始,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钢铁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制造高效生产工具提供了条件。

随着钢铁技术的产生、铸造、锻造和柔化处理等机械热加工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

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已用生铁来铸造多种机械,特别是农业机械。

这一时期锻造工艺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工具都是用锻造方法制成的。

战国早期就已出现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到东汉末期,大多数铸造的机械工具都经过了柔化处理。

在动力方面,这一时期除使用前面的动力外,开始利用水力为机械的原动力,出现了一些水力机械。

在结构原理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在不少机械上出现了齿轮机构、凸轮机构和曲柄连杆机构等复杂的传动机构。

水排、水碓、指南车以及浑天仪、地动仪等机械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机械在结构原理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的农业机械发展很快,出现了三脚楼这样的重要播种机械。

还发明了高效粮食加工机械—风扇车。

磨、碓等谷物加工机械都已出现,并有了很大的发展。

东汉时期还出现了用了齿轮传动的连磨和用水力推动的槽碓和水碓。

西汉时期已有犁壁出现,到东汉时期犁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

在纺织机械方面出现了手摇纺车、布机和提花机等重要机械。

这一时期的造船技术已比较发达,橹、舵、帆等部件逐渐完善了起来,并且能够制造大型的楼船和战船。

在这一时期,生产过程中的机械系统有了很大的变化。

许多机械已用自然力代替人力作为原动力。

对机械的操作开始由直接操作向间接操作转变。

动力和运动的传输开始由机械本身来完成。

对机械的控制开始由人的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发展。

水排、水碓和马排等机械具备了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都已具有原动机、传动机。

唐末时期机械制造已有较高水平。

如西安出土的唐代银盒,其内孔与外圆的不同心度很小,子母口配合严紧,刀痕细密,说明当时机械加工精度已达到新的水平。

在运输工具方面,人力和水力并用,在技术上有进一步发展。

南朝齐祖冲之所造日行百里的所谓千里船和南朝粱侯景军中的160桨快艇,都是人力推进的快速舰艇,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车船。

唐代的李皋对车船的改进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水力机械也有新的进展,唐代已有筒车,从人力提水发展为水力提水。

南末末期又创造出先进的水转大纺车,三摧、五摧(锭)手摇纺车曾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人力纺纱机具。

元代薛景石所著《梓人遗制》是木工名家总结亲身经验之作,并详细记述了当时通行的纺织机具和车辆,以古代著名的木制机械技术专著而留世。

这一时期天文和计时仪器发展迅速。

北宋苏颂和韩公廉等制成的木构水运仪象台,能用多种形式表现天体时空的运行。

它由水力驱动,其中有一套擒纵机构。

水运仪象台代表了当时机械制造的高度水平,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钟。

元代的滚柱轴承也属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机械装置。

明初的造船业已有很大进展。

郑和所乘宝船是古代最大的远洋船舶。

当时的机械制造主要仍靠手工操作。

大者如千钧锚,是靠人工先锻成四爪,然后依次逐节锻接。

小者如制针用的冷拔钢丝,也用手工制成。

明代已有活塞风箱。

它是宋元木风扇的进一步发展,风箱靠活塞推动和空气压力自动启闭活门,成为金属冶铸的有效的鼓风设备。

在明中叶或稍前,木帆船已能逆风行驶,并拥有全风向航行的能力,如:扬州立帆式风轮,这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木船风帆的进一步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沿海一带多利用它推动翻车,以提取海水晒制食盐。

机械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学术研究。

王徵于1627年编译和出版了《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介绍了西方机械工程的概况。

来自西方的自鸣钟表和水铳等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流传。

1634~1637年,明朝的宋应星编著和出版了《天工开物》。

记载了不少有关机械制造和产品性能的情况。

内容涉及泥型铸釜、失蜡法铸造以及铸钱等铸造技术,还记述了千钧锚和软硬绣花针的制造方法、提花机和其他纺织机械以及车船等各种交通工具的性能和规格等。

2.1.2近代机械时期(1840~1926)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由封建统治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

这个时期诞生的机械工业,从一开始就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中国最早使用动力的机械厂是外商办的;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机械厂是清政府经营的军火企业;中国民族资本创办的企业,一直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的压迫之下。

外商在中国经营的机械厂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取得了在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行权。

为了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外商首先在中国建立了船舶修造厂。

1845年英国人J.C.柯拜在广州黄埔设立的柯拜船舶厂,是中国领土内最早的一家外资机械厂。

185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外商在黄埔经营的船坞船厂增至5、6家。

英、美商人并纷纷在华东设立船舶修造厂,其中较大的有英商办的上海祥生船厂、耶松船厂和和丰船厂。

至19世纪60年代末,外商在广州、上海、厦门、福州等沿海口岸建立的大小船舶修理厂已达22家,雇用的中国工人达9000人。

外商在中国经营的机械工业除船舶修造厂外,还有铁路车辆修理厂,如1880年英国人在唐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铁路车辆修理厂(原名胥各庄修车厂,1899年迁至唐山,已有工人约3000人,更名为唐山修车厂)。

1901年德国人在青岛四方村建立了青岛铁路工厂(现四方机车厂前身)。

这两个工厂都是当时规模较大的企业。

据1908年统计,外资经营的34个主要机器厂中,船舶修造厂28个,占82%;铁路车辆工厂3个,占9%。

这些厂以英商经营的最多,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20世纪初,日本在东北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日俄战争后,在南满地区,开办了一批机械工厂。

到20年代已有较大的铁路、造船、矿山机器等机械制造厂20多家。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于1906年扩建了接收帝俄的大连铁路工厂、抚顺煤矿机械厂(现抚顺重机厂的前身)。

1907年新建了沙河口铁路工厂(现大连机车厂前身)。

1908年川崎造船所扩建了接收帝俄在大连的船坞和工场。

设大连分厂(现大连造船厂前身),至1914年已发展成为拥有日籍职工2800余人、中国工人1万余人的大型修造船厂,能修造5000吨级轮船。

新建的大型机械厂有:1917年建立的大连机械制作所(现大连重型机器厂前身)、大连铁工所和1919年建立的安治川铁工所等。

1919年美商在上海曾建立专为装配机器的慎昌工厂(现上海锅炉厂前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