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综合复习题:(五)修辞的运用

合集下载

考点五 修辞、仿写与对联(好题冲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五 修辞、仿写与对联(好题冲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五修辞、仿写与对联题型:修辞、仿写、对联题型一修辞1.(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柏坡岭下,这一带村庄____________(紧密/稠密),相距多在三四华里,且沿滹沱河分布。

这里依山傍水,滩地肥美,稻麦两熟。

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____________(保障/保险)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西柏坡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坐落在一片向阳的形状如马蹄的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比较隐蔽,此处西扼太行群山,东临冀中平原,交通便利,易守难攻。

西柏坡(甲)适宜危急时刻向深山转移。

(乙)便于顺利时向城市进军。

西柏坡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朽贡献。

(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才B.既就C.因为所以D.既又(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法国女作家萨冈写的小说《你好,忧愁》说的是一个少女和她老爸的故事。

②由于这部小说,风情优雅的法国又多了一种“萨冈式微笑”。

③萨冈为搅动她情绪的温柔和烦恼起了一个美丽而庄重的名字:忧愁。

④去掉她有些玩世不恭的意味,与忧愁优雅地握手,是不错的选择,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你好,忧愁”。

⑤能拥抱欢乐,与忧愁握手,距离“只生欢喜不生愁”还会远吗?(摘自新浪博客)A.①句的主语是“法国女作家萨冈”。

B.②句中“萨冈式微笑”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你好,忧愁”——这句话是选择复句。

D.“风情优雅”“美丽而庄重”“拥抱欢乐”分别是主谓、并列、补充短语。

3.(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括号内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中考语文 专题五 修辞练习(含解析)

中考语文 专题五 修辞练习(含解析)

专题五修辞1.(2019·原创题)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B.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C.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D.天擦黑的时候,此起彼落的鞭炮轰炸着村庄,空气里弥漫着丝丝缕缕火药味儿。

2.(2019·原创题)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消磨掉。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看法,时间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愁之深。

)C.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他们的优点。

)D.于是我接过笔,放开了手,大甩笔画了一只小兔。

齐老高兴得像孩子:“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连用三个“好”字,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我”画的小兔逼真有神,突出地表现了齐白石先生的高兴和对“我”的鼓励。

)3.(2019·原创题)对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偶C.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比喻D.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排比4.(2019·原创题)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在表面的劝慰下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悲苦,显得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答案

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风暖。

一切的生命,都被春风抚得微xūn,人家院墙上,安睡了一冬的枝枝条条,开始醒过来,身上爬满了绿。

是蔷薇。

那些绿,见风长,春风再一吹,全都饱满起来。

用不了多久,就是满墙的绿意婆娑。

路边树上的鸟,啁jiū出一派的明媚。

我看见一只野鹦鹉,站在绿茸茸的枝头,朝着春风,昂着它的小脑袋,一会儿变换一种腔调,唱歌。

自名得意得不行。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xūn jiū________微________啁________野鹦鹉(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绿意婆娑”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答案】(1)醺;啾;yīng(2)自名得意;自鸣得意(3)枝条随风舞动(4)拟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形、字音。

解答此题,要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写出正确的汉字、拼音即可。

注意“醺”字的写法。

(2)本题考查查找并修改错字的能力。

解答此题,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文字,逐字分析,重点关注同音字或形近字,找到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并改正即可。

(3)本题考查对词义的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语段,分析语境,即可作答。

“绿意婆娑”在文中的意思是枝条随风舞动。

(4)本题考查修辞方法。

把“枝枝条条”当成人来写,“身上爬满了绿”生动的描写了初春万物复苏的景象。

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

【点评】(1)汉字中同音字很多,学习中要注意区分有些字字形相差很大,但读音相同,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注意。

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字形的掌握。

书写时掌握常用汉字的偏旁部首与笔画笔顺,并熟练掌握书写规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注音时“鹦”是后鼻音。

(2)注意分辨形声字、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音形相近字,不写错别字。

中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的运用】专题精练卷及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的运用】专题精练卷及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的运用】专题精练卷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黑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归类正确的一项:[](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3)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4)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5)我必须把我放在火炉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

(6)不单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

A.(1)(2)(3)/(4)(5)(6)B.(1)(2)(5)/(3)(4)(6)C.(1)(2)(5)(6)/(3)(4)D.(1)(2)(4)(6)/(3)(5)2.选出与“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修辞方式相同的一句:[]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C.操刀挟盾,猱进鸷击D.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3.下列语句中运用比喻不妥的一句是:[]A.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4.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E.他深知这个道理: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5.选出和例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例句:我猜他把那封信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A.一面又很为我的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B.在有些文章中,万里长城成了攻击秦始皇的炮弹。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专题五句子的选用和仿用、句式变换(含修辞)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专题五句子的选用和仿用、句式变换(含修辞)

专题五句子的选用和仿用、句式变换(含修辞)(必考,2分)(一)句子的选用(10年5考)1.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学校举办运动会,擅长跳高的李阳却不愿意参加比赛,你作为体育委员劝说他参加跳高项目,你应该这样说:__________A. “让你参加一个项目,你都不愿意,真是没有一点集体荣誉感!”B. “跳高是你的强项,你应该把握住这次机会,好好展现自己,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C. “你看你架子多大,还得我专门叫你,所以给我个面子,参与一下嘛!”D. “跳高项目你必须得参加,我是体育委员,你要服从我的安排!”2.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九年级准备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打算和同学小妍报名组成“最美乡音组”进行赣剧演出,于是去征求妈妈的意见。

妈妈说:“赣剧演出重要还是学习重要?演出得奖能给你中考加分吗?你还是老老实实在家多做几道题吧!”你争辩道:“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完你的话,妈妈点了点头。

A. 赣剧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它,参与演出也利于我的全面发展,您说对吗?B. 您不是说赣剧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它吗?您怎么能不让我去呢?C. 学习重要,赣剧演出也重要啊,再说演唱赣剧也是在体验传统文化中学习,您不能不让我去!D. 学习重要,赣剧也重要,演唱赣剧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您不能这样霸道,阻碍我的兴趣发展!3.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九(1)班美术老师通知大家:明天下午,班级在美术专用教室举行树叶贴画比赛,要求同学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

陈芬请假了,没有到校。

老师请你把通知的内容转达给她,你见到她后,说:____________A. “我们班级将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美术老师要求同学们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华经典诗词是个广袤、深邃、绚丽多彩的世界。

这里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闲淡宁静,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弘壮阔。

她如甘霖滋润着干涸的心田,如花朵点zhuì了寂莫的生活。

走进这个世界,能提高我们的情操,诗化我们的生活。

(1)给文中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uì________________点________干涸深邃(2)文中有一个含有错别字的词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文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

(4)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答案】(1)缀;hé;suì(2)寂莫;寂寞(3)引用,比喻(4)走进这个世界,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诗化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1)和(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邃”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寞”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引用;“她如甘霖滋润着干涸的心田”是比喻。

(4)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改为“能陶冶我们的情操”。

故答案为:(1)缀;hé;suì(2)寂莫;寂寞(3)引用,比喻(4)走进这个世界,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诗化我们的生活。

【点评】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等。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罩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逗)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衬托/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薄烟(bó)可别恼B.黄晕(rūn)披着蓑C.静默(mò)像牛牦D.戴着笠(lì)稀稀蔬蔬(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罩着逼衬托B.笼着逼烘托C.罩着逗衬托D.笼着逗烘托(3)这段文字中没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排比D.对比【答案】(1)A(2)B(3)D【解析】【分析】(1)B改为:黄晕(yùn)。

C改为:像牛毛。

D改为:稀稀疏疏。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或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

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如“笼着”搭配“薄烟”;“逼”支配“你的眼”,写出了小草很青很青的状态。

(3)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比喻兼排比。

“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为拟人。

【点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走在qí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móu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

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重量。

北京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05 修辞方法

北京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05 修辞方法
列起来。 正对——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个事
理,在内容上互相补充。 [示例]远望石拱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反对——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正反对立的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事物,
在内容上相反或相对。
[示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示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远交近攻 顺手牵羊 反客为主
辞方法。
B.围魏救赵 以逸待劳 偷梁换柱
C.打草惊蛇 浑水摸鱼 调虎离山
D.暗度陈仓 金蝉脱壳 欲擒故纵
【课标要求及考情总结】
课标要求: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近几年北京中考除2016年外均有对修辞方法的考查,分值一般为2~3分。考查形 式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结合其他知识考查(如2017年结合名著,2015年结合传 统文化“三十六计”),考查点有单一考查(如2017年、2015年考查比喻), 也有多种修辞混合考查(如2014年、2013年考查多种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油然而生。
C.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物精品, 虽然经过千百年岁月,却依然像璀 璨的珍珠,弥足珍贵。 D.“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必将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奏响和平、繁 荣、文明的新乐章。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与词语运用。 扣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 人心,或指因感动而引起内心的强烈共 鸣。感人肺腑,形容人内心深深地受到 了感动。多指口头或书面叙述的事情内 容很感动人。对象使用有误。
2.比拟(七上P9) 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比拟分拟人、拟物两种。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示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修辞的运用1.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解析】B项有误,其作用是强调了阅读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

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A.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夸张)B.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排比)C.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反问)D.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排比)【解析】B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3.选择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两项(C)①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②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③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④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

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①句运用了夸张,②句运用了拟人,③句运用了比喻,④句运用了拟人。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①江湾里停泊的龙舟盛装待发:红面黑须的洪圣神龙,昂首挺胸,威武无比;娇艳无须的天后神龙,鳞甲斑斓,灵气逼人;童面稚气的哪吒飞龙,翘起龙尾,英姿飒爽……②随着发令枪响,龙舟扬幡鼓棹,犹如一条条出海蛟龙,激起团团雪白浪花。

③江心,桡楫击浪,龙舟竞渡;岸边,呐喊震天,人头攒动……④如此热烈壮观的龙舟赛,怎不令人惊叹震撼?A.第①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龙舟色彩艳丽、形貌各异的特点,也写出了龙舟盛装待发的气势。

B.第②句把起航的“龙舟”比作出海的条条“蛟龙”,生动地写出了龙舟竞发、浪花翻腾的壮观场面。

C.第③句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了龙舟击浪竞渡、赛手口号声声的激烈场景,语言朴实,明白易懂。

D.第④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龙舟赛热烈壮观的场面让人震惊赞叹,极具感染力。

【解析】C项第③句“语言朴实,明白易懂”不恰当,这句话语言凝练,节奏感强。

5.对下列比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把济南城外的景色比作“小水墨画”,突出了景色的秀气和色彩的淡雅。

)B.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朗读者》,一个个有时代创意又有文化底蕴的综艺节目,如同一股文化清流,触动了无数观众对“诗和远方”的美好遐想。

(把综艺节目比作清流,写出了此类节目清新脱俗、涤荡人心的特点。

)C.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厚障壁”形象地写出了闰土和“我”之间的隔膜之深重,不可逾越,表达了“我”心情的沉重和内心的悲哀。

)D.“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很难想象,这样的文字竟出自漂在北京的湖北打工嫂范雨素之手。

(以“书”喻“生命”,用“不忍卒读”“拙劣”“装订”与“书”相呼应,使得比喻严谨完整,写出了范雨素出身的卑微和命运的坎坷。

) 【解析】A项把济南城外的景色比作“小水墨画”的说法错误,作者是把济南城里和城外的景色连起来看,古老的济南犹如一幅小水墨画。

6.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D)A.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比喻) B.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决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拟人)C.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对偶)D.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排比)【解析】D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7.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运用排比,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强盗行径的强烈讽刺与愤慨。

) B.巴金先生在致冰心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

”现在我们也对巴金先生说:“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在引用和反复中,蕴含着对冰心、巴金先生的无限景仰之情。

“灯”这个喻体,使人联想到文坛前辈的不朽作品和巨大精神力量。

)C.“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病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D.我的两耳灌满了大潮的喧响。

多少面鼙鼓在擂动?多少面旌旗在翻卷?多少人组成的巨型乐队在演奏?大海是活脱脱的千手观音,大潮是大海充满魔力的手指。

没有大海做力源,大潮哪有如此这般的强烈、浩大和雄奇?(连续使用比喻、排比和反问,写出大海涨潮时的伟力和振聋发聩的声响。

)【解析】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A项这句话没有三个类似句子,不是排比句。

8.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它们(大雁)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运用拟人,将大雁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大雁归来时的兴奋与友好。

) B.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运用排比,连用三个“救救”,强烈地呼吁人们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 C.“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运用引用,通过诗词写出了自己对他乡咸鸭蛋的“瞧不上”,表达了“我”对家乡咸鸭蛋的自豪。

)D.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脸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运用比喻,将母亲的脸比作喝过酒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当时的高兴、得意。

)【解析】D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虽然有“跟……似的”,但是没有喻体,所以不是比喻句。

9.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几日未见,槐树的圆叶里竟挂上了串串绿的槐树米。

①一夜之间,槐树米你争我挤,竞相地吐着蕊,张着瓣,如破茧的粉蝶儿一般明艳。

②一朵朵,颤微微的,招着路人的眼,抛着媚儿去勾着路人腹内的馋虫儿。

槐树开花了,于是满口的香溢于两腮,不由得想去品咂那槐花的香甜。

③啪,整条枝儿被折断,是那如黑泥般的小孩儿,用比槐枝粗不了几分的细胳膊用力折断的。

只见他一手搂着槐,一手举枝高喊:接好喽!喊声透着十足的骄傲。

回到家,④将槐花撒上干面粉层层裹了,白白胖胖,如那没抽丝的茧一般躺在屉布上。

盖上锅盖,十分八分钟,水气就沿着锅盖的四周漫出了一股股的香气,飘荡在四周。

A.文段中①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槐花一夜间竞相开放的热闹情景和新鲜靓丽。

B.文段中②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槐花开放的情态以及对路人的诱惑。

C.文段中③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摘花小孩儿黝黑、淘气与顽皮以及对槐树枝干的破坏力之大,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D.文段中④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裹了面粉的槐花比作没抽丝的蚕茧,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它们的可爱之态。

【解析】C项“对槐树枝干的破坏力之大,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分析错误,作者并没有表达厌恶之情。

10.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春天蹦跳在山野间,蹦跳出一地绿草,蹦跳出一树繁花。

(拟人,将春天赋予人的情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生机,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

)B.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偶,句式齐整,有韵律美;借芦苇、竹笋的特点讽刺没有真才实学却自以为是的人。

)C.路边的戴胜鸟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

(拟人,将戴胜鸟比作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戴胜鸟的歌声优美动人。

)D.看着母亲上山采来的野菜,他似乎已经嗅到野菜饼的香味了。

(夸张,突出强调野菜的鲜美,以及对吃到野菜饼的强烈渴望。

)【解析】C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戴胜鸟赋予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戴胜鸟被歌声所吸引的样子。

1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运用排比的手法,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句式整齐。

)B.月光把野地镀成银色。

恰好有几片云小跑着去找月亮,月亮也小跑着躲那些云,云比月亮跑得快,月亮终于被遮住了。

(运用拟人手法,笔法轻灵地描绘了一幅云追月的图画。

把云和月都写活了。

)C.要是你能够让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安东尼奥对冷酷凶狠的夏洛克的愤怒。

)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汉字与标点的喜爱之情。

)【解析】C项“设问”错,应为“反问”。

12.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如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他们书法艺术的特征。

)B.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C.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