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浅谈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的流转、出租、买卖、承包等一系列操作过程。
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浪费、农民收益不稳定、土地经营主体不规范等。
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发展。
一、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一)土地资源浪费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民纷纷将土地流转出去,但在流转过程中存在着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了规模化农业企业或地产开发商,这就使得土地集中流转,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由于农民对土地经营和管理的知识有限,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农民收益不稳定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农民在短期内可能会因为土地流转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长期来看,他们的收益并不稳定。
去年他们可能因为一次性的流转收入而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款项,但是今年出于各种原因可能并没有相关的收入来源。
这就导致了农民在收益上的不稳定,影响了他们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三)土地经营主体不规范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许多经营主体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实力,以致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经营主体违规霸占土地,通过违法手段获取利益,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这种不规范的行为严重地损害了土地所有权人的利益,也加大了土地流转的不稳定因素。
二、对策(一)建立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体系为了解决土地资源浪费问题,需要建立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体系。
通过对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合理地配置土地资源,避免土地流转集中化而造成的浪费现象。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农村土地的多功能性,充分保护土地资源的生态与环境功能,保障农民的利益。
(二)建立稳定的流转市场为了解决农民收益不稳定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土地流转市场。
在这个市场上,土地流转的价格和合同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确保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支持农民的土地流转,在价格、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保障农民的收益。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土地流转作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在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基层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持续优化土地流转结构,推动规模化经营与现代高效农业有机衔接。
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关注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存在思想顾虑。
一些农民群众思想比较保守,有“离乡不离土”的眷恋之情,虽然进城务工生活,但仍把农村土地当作自己归乡养老的“保命田二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等措施更严,一系列扶持奖补政策相继出台,农民对土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担心流转后自身权益受损,宁可粗放经营承包地,也不愿对外流转。
部分群众习惯种植传统农作物,对发展现代果业、大豆一玉米带状种植等产业有抵触情绪,导致土地流转慢。
二是土地流转行为不够规范。
一些农民法律意识不强,私下流转土地时,只是简单的口头约定,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
有的书面合同不规范,合同条款不明确,时限、责任等一些条款与现行政策法规相冲突;有的农民缺乏契约精神,经常出现“一地二租”等问题,发生土地纠纷时,法院对案件的基本事实大多难以认定。
加之一些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经费短缺,在信息收集发布、咨询服务、合同服务、地价评估、纠纷化解等方面功能发挥不充分,土地流转率偏低、流转价格不合理、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三是集中连片流转难度较大。
各地在包产到户时多采用优质地和劣质地搭配方式划分,导致农户耕地分散细碎化,形成规模连片地块难度较大,规模化、机械化作业困难,制约了集约化生产要求下的土地流转。
随着粮食安全战略全面实施,对耕地“非农化”、良田“非粮化”问题整治力度持续加大,要求流转土地只能用来种植粮食作物,而一些经营大户为了追求高收益,更愿意利用集中连片土地大规模种植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营大户的流转积极性。
毕业论文《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状、问题及对策》

【内容提要】土地流转是对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延续和完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农村城镇化、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是现行农村各项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生产力得到不断解放和发展的必然。
它是一个历史进程,而不是一个阶段性任务。
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善土地流转方面的方针政策,既要积极,更要稳妥。
因此,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不断探索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解决途径,只有当农用地、非农建设用地、宅基地等都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流转时,才能应对加入WTO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才能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农地流转现状问题对策Abstract:Land Circulation is to improve the household contract management system. It’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 to advance the rural urbanization, to transfer the surplus rural labor step by step,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in the market economic conditions. It’s also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measure of the present rural reforms and an effective mean to speed up the rural modernization. The market of the rights of contracting rural land is the result of the lib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productivity. It is an historical process, but not a periodical mission. It should be not only positive, but also sound to promote the market of the rights of contracting rural land and to improve the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land circul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thoroughly understand and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the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Seventeen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CPC to build the system of transference of the right to use rural land and to explore the approaches to the problem of the rural land circulation. Only when the agricultural land, land for non-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land, and housing sites can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market economy rational circulation, can deal with the impacts and challenges that the WTO brings, can promote the “three rural issues” effectively resolved.Keywords: Land Circulation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 Measure目录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概述 (1)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作用 (1)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2)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4)(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问题的成因 (5)五、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建议 (7)参考文献 (1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概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承包中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的前提条件下,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权属性质和主体种类以及农村土地农业用途的基础上原承包方依法将该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从该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的部分权能等具体的民事权利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浅谈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土地流转在我国农村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农民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农民生计难题突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并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强相关政策制度的完善,促进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与生态环境协调共生。
【关键词】土地流转、问题、对策、农民权益、资源浪费、生计难题、生态环境、制度建立、政府监管、农业产业、科学利用、总结、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逐渐普及和加速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协议、租赁等方式,将农民承包土地流转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业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的一种经济行为。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保障、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农民生计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土地流转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当前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中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力提高,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审视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农民权益,减少资源浪费,解决农民生计困难,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探讨对策和措施,有利于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强政府监管,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我国农村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深入研究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发展意义。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xx年xx月xx日•引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及问题•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对策与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参考文献录01引言1研究背景及意义23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研究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有助于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分析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采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政策分析等方法,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02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及问题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基本情况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含义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保持不变,土地使用权、承包权和经营权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由其他主体继受或行使的行为。
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目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包括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
其中,转包和出租是最为常见的形式。
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体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体可以是农户、农民集体、农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等。
流转程序不规范许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缺乏规范的合同或协议,流转程序不严谨,容易引发纠纷。
流转期限不统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期限不统一,有些地方流转期限过长,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有些地方流转期限过短,不利于长期投资和规划。
流转用途不明确一些地方在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未明确规定流转后的用途,导致一些企业或个人将流转后的土地用于非农建设,破坏了耕地资源。
流转主体不明确在一些地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体不明确,导致责任方难以确定,影响了流转的正常进行。
存在的问题制度不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导致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农业·农民2019.10BJingji guancha 经济观察李龙彬1 代书勋2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和前提,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新时期,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促进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
一、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干部思想僵化,不敢流转。
部分村组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把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与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对立起来,把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稳定与狭隘的地块稳定混为一谈,怕突破政策界限,不敢大力宣传,不敢因势利导,不敢大胆创新,因而制约着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
(二)农民恋土情结太重,不愿流转。
相当一部分农民把土地看得十分重要,有的在从事非农业产品经营后,仍把承包地看成“活命田”和就业“保险田”,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将土地转让出去。
(三)土地调整过于频繁,不能流转。
个别村(组)为解决人地矛盾问题,有时采取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的土政策,使土地经营权难以流转。
甚至有的村(组)干部借调整土地之机抽出部分土地搞区域化规模种植,不尊重大多数群众意见,不做细致工作,实行“先交钱、后种地”的做法,挫伤了农民积极性,使土地经营权得不到流转。
(四)市场中介组织匮乏,不易流转。
当前,土地流转的市场中介组织相当匮乏,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村委会)的服务功能发挥得很不够,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效益,不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从流转机制看,绝大部分村(组)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土地投资补偿制度尚不健全,流转程序不够规范,土地流转的自发性、随意性、盲目性较大。
(五)流转机制不健全,难以流转。
目前的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相互之间的转包、转让往往以口头协议的形式进行,口头合同稳定性差,双方利益无法受到法律保护,造成接包方缺乏长期经营的打算,舍不得增加投入,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
浅析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土地流转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而土地流转中仍然存在土地承包权责不清;缺乏法律知识;管理机制不健全;行政干预、权力滥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规范土地流转法律程序;明晰产权关系;宣传土地政策;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这样,才能使农村土地流转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产业化;制度“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根”。
农村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流转则是农村的土地基本制度,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拥有农业用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随着农业及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频繁的土地流转过程中不断地出现新问题,现就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一)土地承包权责不清农业生产中施行大机械化作业,使得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产业工人,在此过程中农户转移了土地的承包权。
随着国家对农业政策上的倾斜,如:减免了部分农业税,加之对农业补贴的实施以及农产品价格的回升,使农业收益有了显著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外出务工的农民纷纷返乡务农。
返乡农户与现在的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对土地的争夺。
由于对同一块土地的承包权责不清,容易引发农户间的矛盾。
(二)缺乏法律知识我国《土地承包法》中明确规定了土地流转的程序,但在农村实践中,农民大多以口头协议的形式约定承包权,缺少正规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书面形式(土地流转合同)。
不能按着土地流转的方式、程序操作,导致土地流转行为不够规范,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一旦产生纠纷,没有书面凭证很难判定约定的实际情况,容易引发纠纷。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农村由各乡镇、村等基层组织管理土地流转,应按《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方式和程序办理土地流转业务,但在农村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村委会将本村的流动土地外包给村集体以外的组织或个人,到期后又不能及时收回的现象;还存在土地承包期限过长,例如:30年、50年。
浅析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浅析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经营问题日益凸显。
在新时期,尤其是“十三五”规划期间,各地纷纷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流动和高效利用。
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流转经营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就相关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
一、土地流转经营中的问题1. 土地确权难农村的土地所有权较为复杂,未与户口一致的农户难以获得土地确权,未能合法持有土地,自然也无法进行流转经营。
同时,土地征迁后未能妥善处理被流转土地的所有权问题,导致流转方的经营权不稳定。
2. 流转资金来源难农村流转资金来源较为有限,因此往往需要借贷、拆借等方式获取资金;同时,流转双方往往难以达成一致,导致流转资金难以获取,使得流转经营受到困扰。
3. 流转方式单一当前,流转方式主要有租赁、转让、合作等方式,但实际操作中,流转方式选择过于单一,缺乏差异化和灵活性,难以满足不同类型农户的需求。
4. 农民意识不足农民缺乏对土地流转经营的充分了解,往往抱有较为保守的态度,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给他人进行经营。
同时,个别农民缺乏管理意识,导致土地流转后无法高效管理和利用。
5. 地方政府配套服务不足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的土地流转经营扶持政策和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导致流转双方在流转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相应的解决方式也不够及时和有效。
二、流转经营改进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落实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加强对土地所有权的认定和现状调查,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经营规定,解决土地确权难的问题。
政府应该增加农村流转资金来源,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发放流转贷款,降低借贷利率,促进土地流转经营和投资。
政府应该开放土地流转方式,同时采取差异化和灵活的流转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农户的需求。
政府应该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加强农民对土地流转经营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农民的安全感和信心,从而促进土地高效流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 正确引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推进规模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
但是现实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有效对策进行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扶持;社会保障机制;基层组织服务
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提高农业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推进规模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
但是如何通过规范和引导,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目前农村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调研分析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对农村土地流转存有片面认识,导致行为过激或者“放任自流”
一种观点认为农村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应加快推进。
表现为个别基层组织不顾客观实际,把政策引导变为行政干预,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损害农民利益。
甚至有的把流转当作打农民土地主意和“动地”的机会,通过流转搞非农建设等。
另一种观点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民自己的事,基层组织不便参与,放任自流。
表现为集体组织能力弱化,流转利益分配不均,市场化风险高。
农村土地流转一
是需要村组织的引导、帮助、带动形成规模化;二是需要村组织在流转后能够代表农民与市场上的经营者打交道,分担农民在市场上的经营风险。
这样即使土地流转给农业企业或者外来合作社,农民都可以通过集体组织维护自己的利益。
如果村民实现了土地规模化流转,由于村集体组织缺少话语权,在土地流转利益的分配上就会受损。
2.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民“恋土“情节重,对流转土地有后顾之忧
目前在广大农村,土地对大部分农民来说仍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
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缺失,使农民生存发展始终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流转土地的农民有后顾之忧。
一方面尽管外出务工农民的外出务工收入在逐年上升,但他们仍视土地为最后的退路,当找不到工作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要回来种地。
另一方面,一些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他们对土地的期望值并不高,只是为了获得自给性口粮,并能得到国家给予的政策补贴,对土地实行粗放经营,也不放弃承包经营权。
3.农户种植的地块零星分散,加上承包期长,导致土地规模化经营难度大
随着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通过抓阄等方式,按照地块的好坏搭配比例对现有耕地进行土地的分配与调整,使相当多农户的责任田分散于不同片块的区域,难以做到协调耕作和集约化经营。
对农户而言,由于地块零星分散加上承包期长,很难形成真正
的规模。
即使一些农户愿意土地流转,但是因为地块分散,给土地种植带来诸多不便;对承租人而言,为了取得相对集中的土地,需要与不同农户进行协商,甚至绝大多数农户同意租出,但个别农户无论条件多么优惠就是不愿意转出,结果造成成片土地得不到有效流转,这种情况广泛存在,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难度和成本。
4.乡村组织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土地流转不规范
目前,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还没有建立,造成流转程序不合法,流转合同不规范。
有的双方私自流转,仅有口头协议,没有法律文书;有的虽有书面协议,但内容不完善,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导致大量纠纷。
5.市场化的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尚未建立
土地流转市场还没有形成,流转信息渠道不畅。
土地评价缺乏依据,农民咨询没有门路,鼓励土地流转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没有配套措施。
二、建议和对策?????
1.坚持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规范土地流转
一是必须在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坚持稳定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把不改变农村土地性质和用途作为先决条件。
二是必须坚持“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农户流转土地,也不得阻碍农户依法流转土地,流转收益归农户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流和扣缴,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
三是遵循政策规定,切实维护
流转双方的合法地位,规范土地流转申请、登记备案、公证各项程序,依法合理有序进行土地流转。
2.加大信贷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合作化的发展
一是由于农业是一个投资大、生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的弱质产业,银行和投资者对涉农项目少有问津。
建议政府通过减税贴息的办法,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或使用权等为抵押,激励银行和其他投资机构简化贷款手续,积极为农村种养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发放贷款,确保土地流转所需资金。
二基层组织积极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支持引导农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发挥对外联结市场或企业、对内联结千家万户作用;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对资源整合的作用;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搞规模经营的引力作用,吸引农户土地入股,自创品牌,自主开发经营农业项目。
随着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的扩大及影响力,必将极大地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3.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农合、新农保、大病救助、子女教育等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减弱土地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解决农民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
政府制订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让每个农村劳动力接收良好的职业培训,使他们学有一技之长。
农民凭借自身掌握的技术和能力,或创业或务工,稳定增加家庭收入,使之走向小康之路。
4.加大中小城镇建设力度,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
目前,土地对农民的束缚减弱,尤其是对新生代农民而言,他们不愿意留在村里,又难以在大城市定居。
因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选择在乡镇或县城务工经商买房,家里的土地一般有父母耕种或者转包他人。
因此,加大中小城镇建设的步伐,能带动土地规模化流转,使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
5.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土地流转必须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实行登记制度,由村委会备案,乡镇经管站登记,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通过市场调节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
乡镇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
大力扶持村级成立土地合作社,接收农户申请托管的土地,合理利用撂荒地,由合作社进行规模种植或通过乡镇调剂和网上招租等形式,把土地承包出去,解决“包给谁”和“谁想包”的土地使用供求矛盾和土地撂荒问题,使土地流转进入有序的市场化轨道。
6.营造土地流转的良好氛围
要把培育土地流转典型,作为促进土地流转的重要手段。
总结典型经验,加强引导。
重视纠纷调处,保护土地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