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早年的艺术追求》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含答案带解析(1)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含答案带解析(1)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含答案带解析(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丰子恺①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

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

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

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

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

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

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

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牌气,上音乐课必早到。

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②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

但他不立刻责备,比及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

”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

比及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个后他微微一鞠躬,暗示“你出去罢”。

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

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

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的老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老师最有权威,由于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1)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1)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丰子恺①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

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

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

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

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

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

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

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牌气,上音乐课必早到。

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②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

但他不立刻责备,比及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

”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

比及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个后他微微一鞠躬,暗示“你出去罢”。

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

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

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的老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老师最有权威,由于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

最新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带解析(1)

最新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带解析(1)

最新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带解析(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丰子恺①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

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

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

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

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

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

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

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牌气,上音乐课必早到。

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②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

但他不立刻责备,比及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

”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

比及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个后他微微一鞠躬,暗示“你出去罢”。

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

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

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的老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老师最有权威,由于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

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阅读理解

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阅读理解

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

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

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

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

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

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

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

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

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

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

便惹得离人消瘦。

……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

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

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

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

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

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

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

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

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

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

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

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

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

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

《怀李叔同先生》阅读题及答案

《怀李叔同先生》阅读题及答案

怀李叔同先生阅读题1.李叔同是谁?2.李叔同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何贡献?3.李叔同的作品有哪些?4.怀念李叔同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李叔同是谁?李叔同(1881年-1942年),字伯心,号楞山,以字行,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教育家和译者之一。

李叔同毕业于北京大学法政系,在成为作家前从事过古籍整理、编辑与教书工作。

2.李叔同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何贡献?李叔同是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倡文学革新,主张以自由自在的创作风格来表现个人感受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是中国最早的自由体散文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联系欧美文学的重要创立者之一。

李叔同认为,文学艺术应该追求真实、自由和创新,应该表达个人独立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的思想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对后来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李叔同的作品有哪些?李叔同的作品涉及散文、小说、剧本、翻译等多个领域。

他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有《我的母亲》、《催眠术》、《绣像》等散文以及《满园春色关不住》、《荷马史诗》等译作。

《我的母亲》是李叔同最著名的散文之一,通过对母爱的描写,展示了家庭与爱的温暖。

这篇散文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

《满园春色关不住》是李叔同的长篇小说,以鸦片战争为背景,描述了那个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苦难。

这本小说不仅描绘了历史事件,还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善恶对比。

4.怀念李叔同的原因是什么?李叔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在文学、教育和翻译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树立了榜样,推动了中国文学的革新。

李叔同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思考。

他用自己的文学创作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残酷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人性善良和温暖的坚信。

怀念李叔同的原因是因为他不仅在文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他的作品给人以勇气和启示,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社会,并为未来的发展激发了无限的希望。

《怀念李叔同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怀念李叔同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怀念李叔同先生丰子恺(1)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

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2)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

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

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

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

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

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3)后来他到日本。

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

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

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

便惹得离人消瘦。

……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

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

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

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

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

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

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

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

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

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

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

学一样,像一样。

(4)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

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

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

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

高考语文专题冲刺 专题17.8 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八(含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冲刺 专题17.8 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八(含解析)

专题17.8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八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李叔同早年的艺术追求1904年,24岁的李叔同参加了沪学会,沪学会里有“乐歌课”,教授西方现代乐理及西洋作曲法。

李叔同天资聪颖,很多时间内学会了作曲。

他以民间的《老八板》为乐调,创作了一首乐歌《祖国歌》:“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

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

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

呜呼,大国民!呜呼,唯我大国民!幸生珍世界,琳琅十倍增声价。

我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渡太平洋,谁与我仗剑挥刀?呜呼,大国民!谁与我鼓吹庆升平!”《祖国歌》词曲豪迈,极富感染力,经沪学会首唱,很快唱红全国。

李叔同首次展现他的音乐才能,便一举成为闻名全国的乐歌作者。

1906年9月李叔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油画,期间,他还在东京音乐学校兼修音乐理论与钢琴课。

他在自己创办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的序言中写道:“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

”《音乐小杂志》的扉页,是李叔同的木炭画《贝多芬像》,这是中国人绘制的第一幅贝多芬像。

李叔同留学日本五年,成就斐然,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与同学曾延年一起创立中国最早的话剧社——春柳社,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开中国话剧之先河。

早在天津少年时代,李叔同对演戏就怀有浓厚的兴趣,读书之余,常去戏园学戏。

在南洋公学读书时,他便粉墨登场,演出过京剧《黄天霸》《白水滩》等。

与写作《祖国歌》几乎同时,沪学会演出新戏《文野婚姻》,剧本即出自李叔同的笔端,传作该剧时他还赋诗明志:“誓度众生成佛界,为现歌台说法身。

孟旃不作吾道绝,中原滚地皆胡尘。

”先他四年到日本留学的鲁迅因受日俄战争幻灯画片的刺激,觉悟到医治精神上的麻木比医治身体上的病弱更为重要,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这与李叔同欲以演戏唤醒民众、文艺救国的理想有异曲同工之处。

传说春柳社演出话剧《黑奴吁天录》时,鲁迅就曾在台下观看。

李叔同曾将自己在日本读过的一本《莎士比亚剧作选》送给丰子恺,上面密密麻麻布满笔记,可见其曾用功研读,对话剧早有准备。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丰子恺①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

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

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

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

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

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

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

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牌气,上音乐课必早到。

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②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

但他不立刻责备,比及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

”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

比及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个后他微微一鞠躬,暗示“你出去罢”。

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

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

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的老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老师最有权威,由于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叔同早年的艺术追求
1904年,24岁的李叔同参加了沪学会,沪学会里有“乐歌课”,教授西方现代乐理及西洋作曲法。

李叔同天资聪颖,很多时间内学会了作曲。

他以民间的《老八板》为乐调,创作了一首乐歌《祖国歌》:“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

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

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

呜呼,大国民!呜呼,唯我大国民!幸生珍世界,琳琅十倍增声价。

我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渡太平洋,谁与我仗剑挥刀?呜呼,大国民!谁与我鼓吹庆升平!”《祖国歌》词曲豪迈,极富感染力,经沪学会首唱,很快唱红全国。

李叔同首次展现他的音乐才能,便一举成为闻名全国的乐歌作者。

1906年9月李叔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油画,期间,他还在东京音乐学校兼修音乐理论与钢琴课。

他在自己创办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的序言中写道:“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

”《音乐小杂志》的扉页,是李叔同的木炭画《贝多芬像》,这是中国人绘制的第一幅贝多芬像。

李叔同留学日本五年,成就斐然,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与同学曾延年一起创立中国最早的话剧社——春柳社,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开中国话剧之先河。

早在天津少年时代,李叔同对演戏就怀有浓厚的兴趣,读书之余,常去戏园学戏。

在南洋公学读书时,他便粉墨登场,演出过京剧《黄天霸》《白水滩》等。

与写作《祖国歌》几乎同时,沪学会演出新戏《文野婚姻》,剧本即出自李叔同的笔端,传作该剧时他还赋诗明志:“誓度众生成佛界,为现歌台说法身。

孟旃不作吾道绝,中原滚地皆胡尘。

”先他四年到日本留学的鲁迅因受日俄战争幻灯画片的刺激,觉悟到医治精神上的麻木比医治身体上的病弱更为重要,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这与李叔同欲以演戏唤醒民众、文艺救国的理想有异曲同工之处。

传说春柳社演出话剧《黑奴吁天录》时,鲁迅就曾在台下观看。

李叔同曾将自己在日本读过的一本《莎士比亚剧作选》送给丰子恺,上面密密麻麻布满笔记,可见其曾用功研读,对话剧早有准备。

春柳社公演《茶花女》时,李叔同饰演茶花女玛格丽特。

后来成为著名戏剧家的欧阳予倩,当时还是台下的一名学生观众。

他回忆道:“这一回的表演可以说是中国人演话剧最初的一次,我当时所受的刺激很深……我就入了春柳社。


回国后,李叔同担任上海《太平洋报》的编辑,负责画报副刊。

李叔同开设了“西洋画法”专栏,以连载的形式介绍石膏写生、木炭、油画等技法。

著名画家吕凤子先生推李叔同为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第一人,称“李先生应是民国以来第一位把西洋绘画思想引介于我国,进而启发了我国传统绘画需要的改良思潮,而后的刘海粟、徐悲鸿等在实质上都是接受了李先生的影响,进而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运动的推动者。

”对于此论,刘、徐二人都是认可的。

任教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李叔同教学成就斐然,著名画家丰子恺、著名音乐家刘质平等都是李叔同这个时期的弟子。

李叔同在浙一师六年,继续开文艺风气之先:最早撰写欧洲文学史。

他在浙一师创办《向阳》杂志,以此为阵地广泛介绍西洋文学艺术,其中的《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一文是中国人撰写的最早的一部欧洲文学史;最早倡导木刻艺术,李叔同和夏丏尊发起成立漫画会和乐石社,指导学生研习木刻和金石技法,并印制中国最早的现代木刻版画集——《木刻画集》,李叔同因此被称为中国木刻艺术的先驱;创作中国第一首分声部合唱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曲
调源于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由李叔同填词的歌曲,多次成为电影的主题歌或插曲,流传甚广。

(摘编自瓦当《慈悲旅人——李叔同传》)
【相关链接】
①李叔同(1880-1942),中国戏剧家、艺术教育家、文学家、书画家。

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

出身于清进士、盐商家庭。

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

作有歌曲《春游》、《早秋》等,并采用外国歌曲配制新词作为学堂乐歌教材,如《送别》、《西湖》等。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后专研戒律。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任杭教职六年,兼任南京高师顾问者二年,及门数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私心大慰。

弘扬文艺之事,至此已可作一结束。

(节选自1922年出家后李叔同写给侄子李圣章的信)
4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叔同自己填词创作了《祖国歌》,抒发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也表达了对祖国的现实与未来的忧虑,李叔同凭这首歌曲闻名全国。

B.李叔同能够在话剧艺术方面开中国话剧的先河并产生较大影响,与他年少时对演戏的浓厚兴趣有关,更与他用功研读名家剧作密不可分。

C.在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中,李叔同贡献巨大,正是受到他的影响,刘海粟、徐悲鸿等人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运动的推动者。

D.《送别》的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

歌词造句长短参差,句式充满变化。

李叔同借用西方的曲调,写出了极具中国风格的歌曲。

4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最为恰当的两项是()
A.留学日本期间,李叔同与曾延年共同创立了中国最早的话剧社,并演出了《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白水滩》等剧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B.在《音乐小杂志》的序言中,李叔同表达了自己的艺术追求,他希望用音乐陶冶人们的性情,通过音乐的传播促进社会道德的进步。

C.李叔同在创作《文野婚姻》时曾赋诗一首,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叔同在年轻的时候就有以演戏唤醒民众、文艺救国的理想。

D.为了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鲁迅弃医从文并赴日留学研究艺术,李叔同曾与他共同探讨话剧艺术,鲁迅也曾观看过李叔同的表演。

E.李叔同在浙一师任教六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培养了丰子恺、刘质平等艺术大师,还撰写了《欧洲文学史》,最早将欧洲文学思想引进中国。

48.李叔同对中国艺术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
【答案】
46.A
47.BC
48.①在艺术思想方面,撰写文章,推介西方大师,引进西方艺术思想,改良中国传统艺术思想。

②在艺术实践方面,创作了众多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

③在艺术教育方面,培养了多位杰出的艺术大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